常用入侵报警探测器的选型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1 总则1.0.1为了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
1.0.3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
1.0.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1.0.5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2 术语2.0.1入侵报警系统intruder alarm system (IAS)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0.2报警状态alarm condition系统因探测到风险而作出响应并发出报警的状态。
2.0.3故障状态fault condition系统不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正常工作的状态。
2.0.4防拆报警tamperalarm因触发防拆探测装置而导致的报警。
2.0.5防拆装置tamper device用来探测拆卸或打开报警系统的部件、组件或其部分的装置。
2.0.6设防set condition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警戒状态的操作。
2.0.7撤防unset condition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解除警戒状态的操作。
2.0.8防区defence area利用探测器(包括紧急报警装置)对防护对象实施防护,并在控制设备上能明确显示报警部位的区域。
2.0.9周界perimeter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
2.0.10监视surveillance area实体周界防护系统或/和电子周界防护系统所组成的周界警戒线与防护区边界之间的区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7年8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58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94—2007,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3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o O o至二Oo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本规范编制组在认真总结我国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标准,广泛征求国内相关技术专家和管理机构的意见,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是《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配套标准,是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标准之一,是保证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
本规范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构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与设置,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供电、防雷与接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监控中心。
本规范中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负责日常管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北京市海淀区首都体育馆南路一号,邮政编码:100044,电话:010———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编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二研究所西安北方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陕西省公安厅科技处主要起草人:李天銮施巨岭刘希清万军金巍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系统构成 (5)5系统设计 (7)5.1纵深防护体系设计 (7)5.2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7)6设备选型与设置 (10)6.1探测设备………………………………………………(1 o)6.2控制设备………………………………………………(1 2)6-3无线设备………………………………………………(1 2)6.4管理软件 (13)7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 (14)7.1传输方式………………………………………………(1 4)7.2线缆选型……………‘………………………………..(1 4)7.3布线设计 (15)8供电、防雷与接地 (15)9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1 8)10监控中心……………………………………附录A设计流程与深度……………………………………附录B常用入侵探测器的选型要求………………………本规范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1总则1.0.1为了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入侵报警探测器入侵报警探测器用来探测入侵者的入侵行为。
需要防范入侵的地方可以是某些特定的部位,如门、窗、柜台、展览厅的展柜;或是条线,如边防线、警戒线、边界线;有时要求防范范围是个面,如仓库、重要建筑物的周界围网(铁丝网或围本墙);有时又要求防范的是个空间,如档案室、资料室、武器室、珍贵物品的展厅等,它不允许入侵者进入其空间的任何地方。
因此入侵报警系统在设计时就应根据被防范场所的不同地理特征、外部环境及警戒要求选用合适的探测器以达到安全防范的目的。
入侵探测器应有防拆、防破坏等保护功能。
当入侵者企图拆开外壳或信号传输线断路、短路或接其它负载时,探测器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入侵探测器还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在探测范围内,任何小动物或长150mm、直径为30 mm 具有与小动物类似的红外幅射特性的圆筒大小物体都不应使探测器产生报警;探测器对于与射束轴线成15°或更大一点的任何界外光源的幅射干扰信号应不产生误报;探测器应能承受常温气流和电铃的干扰;应能承受电火花的干扰。
传感器传感器是入侵探测器的核心,它是一种物理量转换器件,可以将入侵时所产生的力、压力、位移、振动、温度、声音、光强等物理量转化为易于处理的电信号和电参量,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等。
这种转换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被探测的信号我们称之为输入信号x,转换后的电信号称之为输出信号y,那么有y=f(x),f称之为转换函数。
转换函数则反映了一定的转换规律。
对传感器来说输入信号除了被探测的入侵行为所产生的物理信号外,还包括有干扰所产生的气压、温度、振动、噪声等干扰信号,因此实际上转换函数应是一多元函数,但好的传感器会使干扰对输出的影响被忽略。
传感器的输出电信号有两种,一种是连续变化的信号,我们称之为模拟量。
如光电二极管输出的电流随光照强度大小而变化就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但报警控制器通常只接收入侵行为是否发生的有无信号来决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十类入侵报警探测器分类介绍(1)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①什么叫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当人体在探测范围内移动,引起接收到的红外幅射电平变化而能产生报警状态的探测装臵,叫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这是一种用于室内警戒的探测器。
根据不同的安装部位分为壁挂式和吸顶式两种,其外型如图5所示。
②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使用注意事项a.老鼠等小动物在探测范围内活动时,同样引起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接收到的红外幅射电平发生变化而产生报警状态,至使系统出现误码率报警。
b.当室温或探测器附近温度接近人体温度时,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灵敏度要下降,亦造成系统漏报警。
c.不能在探测器附近或对面安臵或放臵任何温度会快速变化的物体,如空调器、电加热器等。
防止由于热气流流动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d.红外线穿透能力很差,所以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前不能设臵任何遮挡物,否则造成系统漏报警。
e.强电磁场干扰,易引起探测器误报警,特别是距广播电台、电视台较近的用户更是如此。
f.应防止任何源直射探测器,否则系统易出现误报警。
g.定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在探测范围内模仿入侵者移动,以检查探测器的灵敏度,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或维修。
h.注意保护探测器的透光系统,避免用硬物或指甲划伤。
当其上面沾有灰尘时,可用吸耳球吹去;若用镜头纸擦去灰尘后,必须保证探测器的方向与角度与擦拭前一致。
(2)磁开关探测器①什么叫磁开关探测器由舌簧管(干簧管)和永久磁铁构成的装臵叫磁开关探测器(俗称门磁)。
当磁铁相对于舌簧管移开一定距离时,引起开关状态的变化,控制有关电路即可发出报警信号。
磁开关探测器接触点形式可分为:H型:常开型触点D型:常闭型触点Z型:转换型触点②磁开关探测器使用注意事项(以H型为例)。
a.在设防区工作人员下班后务必插好门窗,否则由于门窗的晃动会导致系统误报警。
b.注意检查舌簧和磁铁间隙(特别是换季阶段),间隙过大可能导致误报警;过小产生磨擦会损坏舌簧管。
c. 舌簧管的触点,有时会有粘接现象,此时系统易产生漏报警。
常见入侵报警探测器适用范围、特点和安装要点一、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防护区域内,入侵探测器盲区边缘与防护目标之间的距离应≥5m。
2、探测器的作用距离、覆盖面积,一般应留有25%~30%的余量,应能通过灵敏度调整进行调节。
二、安装设计要点:1、开关式入侵探测器:(1)磁控开关:主要用于各类门、窗警戒。
a.安装时注意门窗质地:普通的磁控开关仅用于木质的门窗上,钢、铁门窗采用专用的磁控开关。
b.安装在距门窗拉手边150mm的位置。
c.舌簧管安装在门、窗框上,磁铁安装在门、窗上,对准、间距0.5cm左右。
(2)微动开关:主要用于被保护物体下面,物体被移开时发生报警。
(3)水银触点开关:主要用于防范保险柜等大型物体被非法搬运。
2、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常用于室内防护目标的空间区域警戒。
(1)特点:a.功耗低、隐蔽性好(被动式)。
b.同一室内可安装多台,探测区任意交叉互不干扰。
c.灵敏度随室温升高而下降,探测范围也随之减小。
d.探测区内有热变化或热气流流过易造成误报。
e.红外线穿透性差,遇遮挡造成盲区。
(2)安装设计要点:a.壁挂式被动红外探测器,安装高度距地面2.2m左右,视场与可能入侵方向成90度角,探测器与墙壁的倾角视防护区域覆盖要求确定。
b.吸顶式被动红外探测器,一般安装在重点防范部位上方附近的天花板上,应水平安装。
c.楼道式被动红外探测器,视场面对楼道(通道)走向,安装位置以能有效封锁楼道(或通道)为准,距地面高度2.2m左右。
3、微波探测器的主要特点及安装使用要点微波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其波长是从1mm到1dm,频率是从300MHz 到300GHz。
(1)其警戒范围为一个立体防范空间,其控制范围比较大,可以覆盖60。
~95。
的水平辐射角,控制面积可达几十~几百平方米。
(2)微波对非金属物质的穿透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3)微波探测器的探头不应对准可能会活动的物体。
(4)在监控区域内不应有过大、过厚的物体,特别是金属物体,否则在这些物体的后面会产生探测的盲区。
常见的入侵报警探测器常见的入侵报警探测器如下1、微波多普勒入侵探测器常常被称为雷达报警器,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种多普勒雷达。
是应用多普勒原理,辐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覆盖一定范围,并能探测到在该范围内移动的人体而产生报警信号的装置。
从技术上讲,一般要求探测器应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探测器应具有能改变探测范围的方法。
微波多普勒入侵探测器如果安装恰当就很难被破坏。
利用微波探测器还可以用一台设施来保护两个以上的房间。
微波入侵探测器对于捕获躲藏起来的窃贼非常有效,只要躲藏的人进入保安区域就会触发报警器。
微波入侵探测器的主要缺点是安装要求较高,如果安装不当,微波信号就会穿透装有许多窗户的墙壁而导至频繁的误报。
另一个缺点是它会发出对人体有害的微量能量,因此必须将能量控制在对人体无害的水平。
此外,微波报警装置会受到空中交通和国防部门所用的高能量雷达的干扰。
2、超声波入侵探测器超声波入侵探测器与微波入侵探测器原理一样,也是应用多普勒原理,通过对移动人体反射的超声波产生响应,从而引起报警,超声波入侵探测器利用超声波的波束探测入侵行为,与微波入侵探测器一样是最有效的保安设施之一。
超声波报警器必须对保安区域内微小运动非常敏感,同时又不会受气流的影响。
超声波报警装置的有效性取决于能量在保安区域内多次反射。
像墙壁、桌子和文件柜这样的硬表面对声波具有很好的反射作用,而地毯、窗帘和布等软质材料则是声波的不良反射体。
因此,具有坚硬墙壁这样反射表面的小区域,比装有壁毯和许多窗帘的办公室所需的传感器少。
充满软质材料的区域最好使用其他保安方法。
另外,如果房间里通风很好,或是房间的某个部位在加温,使空气流动较大,就会使相对安装的超声波报警器发生误报。
因为在空气流动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发射信号顺风时,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机的速度就会较静止时快,这样一来,驻波波形就会被破坏,从而触发报警器。
3、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红外辐射光束,完全或大于给定的百分比部分被遮断能产生报警状态的探测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入侵探测器的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是设计、制造入侵探测器及各类入侵探测器技术条件的基本基础。
本标准适用于防盗报警系统中使用的各类入侵探测器,也适用于防盗、防火复合系统中的入侵探测器。
2.引用标准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6833.1 电子测量仪器的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总则GB6833.3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GB6833.4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电源瞬间敏感度试验GB6833.5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辐射敏感度试验3.术语3.1 入侵探测器intrusion detectors用来探测入侵者的移动或其他动作的电子及机械部件所组成的装置。
3. 2 电路 high voltage circuit交流电压有效值大于30V、直流电压大于42.4V,且交流电压小于600V并具有过压限制的电路。
3. 3 压电路low voltage circuit交流电压有效值不大于30V,直流电压不大于42.4V,且输出功率不大于100W的电路。
3.4 安全电路safety circuit用来避免引起火灾、触电或因无意碰到活动部件而发生危险的电路。
3.5 警戒状态 standby condition入侵探测器接通电源后,能探测到入侵者并转入报警状态。
3.6 报警状态alarm condition输出信号表明入侵已经发生的状态。
3.7 故障状态 failure condition探测器不能正常工作的状态。
3.8 误报警 false alarm没有入侵者,而由于入侵探测器本身的原因或操作不当或环境影响而触发报警。
3.9 漏报警 leakage alarm入侵已经发生,而入侵探测器没有给出报警信号。
3.10 参考目标 reference target体重为60±20kg的正常人或模拟物体。
常用入侵报警探测器的选型要求:1,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空间型(吸顶,壁挂)主要特点:没有死角且成本低安装设计要求:吸顶安装为水平安装,距地宜小于3.6m;壁挂安装为距地2.2m左右,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可能入侵方向成180°角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警戒空间要有较好密封性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简单或密封性不好的室内;有活动物和可能活动物;环境嘈杂,附近有金属打击声、汽笛声、电铃等高频音响附加功能:智能鉴别技术2,微波多普勒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空间型(壁挂式)主要特点:不受声、光、热的影响安装设计要求:距地1.5~2.2m左右,严禁对着房间的外墙、外窗。
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可能入侵方向成180°角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可在环境噪声较强、光变化、热变化较大的条件下工作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有活动物和可能活动物;微波段高频电磁场环境;防护区域内有过大、过厚的物体附加功能:平面天线技术;智能鉴别技术3,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吸顶,壁挂,楼道,幕帘)主要特点:被动式(多台交叉使用互不干扰),功耗低,可靠性较好安装设计要求:吸顶安装为水平安装,距地宜小于3.6m;壁挂安装为距地2.2m左右,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可能入侵方向成90°角;楼道安装为距地2.2m左右,视场面对楼道;幕帘安装为在顶棚与立墙拐角处,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窗户平行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吸顶壁挂和楼道的适宜工作环境相同为日常环境噪声,温度在15-25℃时探测效果最佳;幕帘安装为窗户内窗台较大或与窗户平行的墙面无遮挡,其他与上同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吸顶壁挂和楼道的不适宜工作环境相同为背景有热冷变化,如:冷热气流,强光间歇照射等;背景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强电磁场干扰;小动物频繁出没场合等:幕帘安装为窗户内窗台较小或与与窗户平行的墙面有遮挡或紧贴窗帘安装;其他与上同附加功能:自动温度补偿技术;抗小动物干扰技术;防遮挡技术;抗强光干扰技术;智能鉴别技术4,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安装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空间型(吸顶,壁挂,楼道)主要特点:误报警少(与被动红外探测器相比);可靠性较好安装设计要求:吸顶安装为水平安装,距地宜小于4.5m;壁挂安装为距地2.2m左右,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可能入侵方向成135°角;楼道安装为距地2.2m左右,视场面对楼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日常环境噪声,温度在15-25℃时探测效果最佳道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背景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小动物频繁出没场合等:附加功能:双-单转换型;自动温度补偿技术;抗小动物干扰技术;防遮挡技术;智能鉴别技术5,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空间型(有吸顶,壁挂等)主要特点:被动式;仅对玻璃破碎等高频声响敏感安装设计要求:所要保护的玻璃应在探测器保护范围之内,并应尽量靠近所要保护玻璃附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具体按说明书的安装要求进行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日常环境噪声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环境嘈杂,附近有金属打击声、汽笛声、电铃等高频声响附加功能:智能鉴别技术6,振动入侵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主要特点:被动式安装设计要点:墙壁、天花板、玻璃;室外地面表层物下面、保护栏网或桩柱,最好与防护对象实现刚性连接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远离震源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地质板结的冻土或土质松软的泥土地,时常引起振动或环境过于嘈杂的场合附加功能:智能鉴别技术7,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一般室内机不能用于室外)主要特点:红外脉冲、便于隐蔽安装设计要点:红外光路不能有阻挡物;严禁阳光直接接收机透镜内;防止入侵者从光路下方或上方侵入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室内周界控制;室外“静态”干燥气候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室外恶劣气候,特别是经常有浓雾、毛毛雨的地域或动物出没的场所、灌木丛、杂草、树叶树枝多的地方8,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周界控制主要特点:受气候影响小安装设计要点:高度应一致,一般为设备垂直作用高度的一半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无高频电磁场存在场所;收发机间无遮挡物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高频电磁场存在的场所;收发机间有可能有遮挡物附加功能:报警控制设备宜有智能鉴别技术9,振动电缆入侵探测器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均可主要特点:可与室内外各种实体周界配合使用安装设计要点:在围栏、房屋墙体、围墙内侧或外侧高度的2/3处。
常用入侵报警探测器的选型要求:
1,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
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空间型(吸顶,壁挂)
主要特点:没有死角且成本低
安装设计要求:吸顶安装为水平安装,距地宜小于3.6m;壁挂安装为距地2.2m左右,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可能入侵方向成180°角
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警戒空间要有较好密封性
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简单或密封性不好的室内;有活动物和可能活动物;环境嘈杂,附近有金属打击声、汽笛声、电铃等高频音响
附加功能:智能鉴别技术
2,微波多普勒探测器
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空间型(壁挂式)
主要特点:不受声、光、热的影响
安装设计要求:距地1.5~2.2m左右,严禁对着房间的外墙、外窗。
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可能入侵方向成180°角
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可在环境噪声较强、光变化、热变化较大的条件下工作
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有活动物和可能活动物;微波段高频电磁场环境;防护区域内有过大、过厚的物体
附加功能:平面天线技术;智能鉴别技术
3,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吸顶,壁挂,楼道,幕帘)
主要特点:被动式(多台交叉使用互不干扰),功耗低,可靠性较好
安装设计要求:吸顶安装为水平安装,距地宜小于3.6m;壁挂安装为距地2.2m左右,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可能入侵方向成90°角;楼道安装为距地2.2m左右,视场面对楼道;幕帘安装为在顶棚与立墙拐角处,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窗户平行
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吸顶壁挂和楼道的适宜工作环境相同为日常环境噪声,温度在15-25℃时探测效果最佳;幕帘安装为窗户内窗台较大或与窗户平行的墙面无遮挡,其他与上同
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吸顶壁挂和楼道的不适宜工作环境相同为背景有热冷变化,如:冷热气流,强光间歇照射等;背景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强电磁场干扰;小动物频繁出没场合等:幕帘安装为窗户内窗台较小或与与窗户平行的墙面有遮挡或紧贴窗帘安装;其他与上同
附加功能:自动温度补偿技术;抗小动物干扰技术;防遮挡技术;抗强光干扰技术;智能鉴别技术
4,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安装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空间型(吸顶,壁挂,楼道)
主要特点:误报警少(与被动红外探测器相比);可靠性较好
安装设计要求:吸顶安装为水平安装,距地宜小于4.5m;壁挂安装为距地2.2m左右,透镜的法线方向宜与可能入侵方向成135°角;楼道安装为距地2.2m左右,视场面对楼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日常环境噪声,温度在15-25℃时探测效果最佳道
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背景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小动物频繁出没场合等:
附加功能:双-单转换型;自动温度补偿技术;抗小动物干扰技术;防遮挡技术;智能鉴别技术
5,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
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空间型(有吸顶,壁挂等)
主要特点:被动式;仅对玻璃破碎等高频声响敏感
安装设计要求:所要保护的玻璃应在探测器保护范围之内,并应尽量靠近所要保护玻璃附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具体按说明书的安装要求进行
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日常环境噪声
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环境嘈杂,附近有金属打击声、汽笛声、电铃等高频声响附加功能:智能鉴别技术
6,振动入侵探测器
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
主要特点:被动式
安装设计要点:墙壁、天花板、玻璃;室外地面表层物下面、保护栏网或桩柱,最好与防护对象实现刚性连接
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远离震源
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地质板结的冻土或土质松软的泥土地,时常引起振动或环境过于嘈杂的场合
附加功能:智能鉴别技术
7,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一般室内机不能用于室外)
主要特点:红外脉冲、便于隐蔽
安装设计要点:红外光路不能有阻挡物;严禁阳光直接接收机透镜内;防止入侵者从光路下方或上方侵入
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室内周界控制;室外“静态”干燥气候
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室外恶劣气候,特别是经常有浓雾、毛毛雨的地域或动物出没的场所、灌木丛、杂草、树叶树枝多的地方
8,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
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周界控制
主要特点:受气候影响小
安装设计要点:高度应一致,一般为设备垂直作用高度的一半
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无高频电磁场存在场所;收发机间无遮挡物
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高频电磁场存在的场所;收发机间有可能有遮挡物
附加功能:报警控制设备宜有智能鉴别技术
9,振动电缆入侵探测器
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均可
主要特点:可与室内外各种实体周界配合使用
安装设计要点:在围栏、房屋墙体、围墙内侧或外侧高度的2/3处。
网状围栏上安装应满足产品安装要求
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非嘈杂振动环境
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嘈杂振动环境
附加功能:报警控制设备宜有智能鉴别技术
10,泄漏电缆入侵探测器
适应场所与安装方式:室内、室外均可
主要特点:可随地形埋设、可埋入墙体
安装设计要点:埋入地域应尽量避开金属堆积物
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两探测电缆间无活动物体;无高频电磁场存在场所
不适宜工作环境和条件:高频电磁场存在场所;两探测电缆间有易活动物体(如灌木丛等)
附加功能:报警控制设备宜有智能鉴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