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15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们所处的地方会经历昼夜交替和四季更迭。
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的高度都受到地球自转轴倾斜度和纬度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与五带分布有关。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自转使得阳光在地球表面呈现出日出和日落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昼夜的交替。
然而,昼夜的长短却因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在南北纬0度的赤道地区,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度,昼夜持续时间基本上相等,每天大约为12小时。
随着纬度的增加,昼夜的长短会有所变化。
在北半球夏季,北纬30度的地方昼夜时间比例是11小时至13小时,而到了冬季则变为10小时至14小时。
同样地,在南半球的情况也类似,但是由于大部分水面被南极洲覆盖,所以在南纬30度附近的地方,昼夜的长短相对要比北半球的同纬度地区要稳定一些。
二、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正午太阳的高度也是随着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当太阳在天顶正上方时,我们称之为太阳高度角为90度,在此情况下,太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能量最为强烈。
在赤道地区,太阳每年两次(春分和秋分)会在天顶正上方,太阳高度角为90度。
而到了北纬30度和南纬30度的地方,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度的影响,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为60度。
这也意味着太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能量会有所减弱,导致温度相对较低。
在北极圈和南极圈的地区,当地某些时期太阳甚至无法升起,导致极夜的现象发生。
当太阳一度升起时,太阳高度角只能达到较低的数度,导致光照相对较弱。
三、四季更迭的影响除了地球自转轴倾斜度对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影响外,四季更替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不是完全圆形,而是椭圆形,使得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在南北半球的夏季,当某一个半球接近太阳时,正午太阳高度较高,昼夜时间较长。
而在另一个半球的冬季,距离太阳较远,正午太阳高度较低,昼夜时间较短。
四、昼夜长短及太阳高度对五带分布的影响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五带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春分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春分-夏至向北移动,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夏至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白南半球黑夜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夜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昼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越长,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夏至-秋分向南移动,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秋分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秋分-向南移动,在昼短夜长,昼长夜短,北半球正午南回归线冬至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变长,夜变短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冬至南回归线北半球黑夜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春分向北移动,在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图示法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上稳定,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得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纬度、时间而发生变化。
一、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天,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
如图1:图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b.太阳直射15°N纬线时;c.二分日;d.冬至日从图1可以看出,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自赤道向南北递减;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某地(赤道以外)时,比如太阳直射15°N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如15°N纬线)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向南北两侧递减。
某地离直射点越“近”,即纬度差(某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间的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H=90°-α(H为正午太阳高度,α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间隔)。
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同一时间(二分日除外),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随纬度而有规律地变化,如图2:从图2可以看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昼的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反之。
图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示意图a.夏至日;b.冬至日;c.二分日;d.北半球为夏半年的某日(夏至日除外);e.北半球为冬半年的某日(冬至日除外);f.二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