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与来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大气环境中微颗粒物来源成因分析以及净化措施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微颗粒物(PM2.5)的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其来源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角度对大气环境中微颗粒物的来源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净化措施。
一、工业排放工业排放是大气中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活动中燃煤、炼化等过程产生的废气中会生成大量的微颗粒物。
这些微颗粒物一旦排放到大气中,会通过大气的传输和扩散,进入人们的呼吸系统并对健康产生危害。
为了减少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应加强对工业排放的管理和控制。
建立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测机制,对排放高浓度的工业企业进行罚款和停产整顿,以减少工业污染对大气中微颗粒物的贡献。
二、交通排放交通排放是大气中微颗粒物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等,都会对大气环境中微颗粒物的浓度产生显著的影响。
为了减少交通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微颗粒物污染,应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如电动车、氢燃料车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鼓励共享出行等方式,减少私家车辆的数量和行驶里程,降低交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负荷。
三、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是农村地区微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农村地区普遍采用生物质燃料如木柴、秸秆等进行烹饪和取暖,这些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微颗粒物。
为了净化农村地区大气中的微颗粒物,可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生物质燃料。
例如,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既减少了微颗粒物的排放,又提高了烹饪和取暖效果。
四、建筑施工建筑施工活动中产生的粉尘也是大气中微颗粒物的来源之一。
建筑工地和道路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颗粒,这些颗粒物一旦进入大气中,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建筑施工对大气中微颗粒物的贡献,可以采取一些净化措施。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粉尘管控,使用洒水车或覆盖物等措施来减少粉尘的扩散。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与分布特征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它是空气污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国内外的城市中,大气颗粒物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主要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自然来源包括火山爆发、大风扬尘、森林火灾、海盐气溶胶等,这些自然因素的活动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质。
人为来源则是由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燃煤和石油的燃烧等人类活动产生的颗粒物。
工业生产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许多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例如水泥厂的石灰石的粉尘、冶炼厂的排放物等。
这些颗粒物质在排放过程中经过扬尘、气流传输等活动,进入大气中扩散。
交通运输也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轮胎磨损、刹车摩擦、尾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质。
尤其是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质含量较高,对大气污染贡献不可忽视。
燃煤和石油的燃烧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燃煤和石油中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颗粒物。
此外,燃煤和石油中的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有机物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颗粒物质。
二、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分布特征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分布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大气环流、降水、气象条件、地理位置等。
大气环流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污染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向以及风速的变化会影响颗粒物质的扩散和输送。
风速较大的时候,颗粒物质更容易被风吹散,降低了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降水是另一个影响大气颗粒物污染分布的因素。
降水能够清洗大气中的颗粒物质,使其沉降到地面上,减少了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因此,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程度相对较低。
气象条件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分布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天气干燥、高温和逆辐射等条件会促使颗粒物质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长,进一步加剧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程度。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影响因素分析大气颗粒物,即PM2.5和PM10,是指直径小于2.5微米和10微米的空气中的颗粒物。
它们由许多不同的物质组成,包括灰尘、烟雾、花粉、细菌、病毒等。
这些颗粒物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源头,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
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源头1. 工业排放:工厂和能源生产设施排放的烟尘、废气和废水是大气中颗粒物的常见来源之一。
这些排放物包含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碳尘。
2. 交通尾气: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燃烧燃料时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尤其是柴油车。
3. 燃煤和燃油燃烧:燃煤发电厂和家庭采暖使用的燃煤和燃油燃烧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这些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
4. 建筑工地: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会产生颗粒物,如石屑、水泥粉尘和砂石粒子。
这些颗粒物由于施工过程的机械振动和风吹等原因容易进入大气。
二、自然源头1. 地壳活动:火山爆发、地震和风蚀等地壳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其他地区。
2. 植物花粉:花粉是自然界中的颗粒物源之一。
花粉季节时,大量的花粉会被风吹散到空气中,对过敏体质的人群造成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1.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大气颗粒物浓度的重要因素。
高温和低湿度条件下,颗粒物更容易悬浮在空气中,从而增加了浓度。
2. 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对颗粒物的传输和扩散起着重要的作用。
强风会将颗粒物迅速吹散,降低颗粒物的浓度,而逆风条件下,颗粒物会积聚在一定的地区。
3. 降水:降水是清洁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雨水可以沉淀颗粒物,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4. 地形和城市化程度:地形和城市化程度对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山区通常会有较高的颗粒物浓度,而城市中心通常会有较高的颗粒物浓度由于建筑物和交通的集中排放。
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的物源是多样的,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
颗粒物污染物的来源和变化特征分析近年来,空气污染开始成为全球性的难题,其中最常见、也是最具害处的污染物之一就是颗粒物。
颗粒物污染物主要指空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或2.5微米的固体和液体颗粒,其来源繁多,污染物的成分、来源和变化特征对于推动环保工作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颗粒物污染物的来源与变化特征。
一、颗粒物污染物的来源颗粒物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两个方面。
(一)天然源天然源主要是指在大气中自然产生的颗粒物,例如树木、土壤、灰尘、海水的飞沫或者海浪激荡都会产生大量的海盐粒子。
此外,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量的颗粒物污染,许多地中海地区的空气质量受到沙尘暴影响极大。
(二)人为源人为源的正常活动会排放多种污染物,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为活动对大气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1、交通运输影响大气污染的交通运输主要为机动车,它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如碳黑、二氧化硫等,其中颗粒物是交通运输中排放最多的一种污染物。
2、工业生产许多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包括雾霾、沉降性颗粒物、粉尘等,它们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
3、建筑施工建筑施工会引起大量的扬尘,当扬尘落在建筑物、道路及植被上时,很难清除干净,特别是施工现场附近的居民或工厂环保是不可避免的。
4、家庭生活在家庭中用火做饭、采暖冬季时烧煤等都会排放大量的酸雾颗粒物和二氧化碳,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二、颗粒物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一)粒径分布及其影响颗粒物数量较多,尺寸分布也非常广泛,其中大部分仍保持在0.1-1微米范围内,但浓度较低,对人体影响较小。
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毒性高的二次颗粒物,其中的直径在0.1-2.5微米的颗粒物容易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二)季节性变化不同的季节对颗粒物的生成和消失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冬季的空气污染比其他季节更为严重,因为冬季空气稳定,风速较小,排放源污染物停滞时间较长,更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与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固体和液体微小颗粒物质,其直径一般小于10微米。
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了解颗粒物的来源和控制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至关重要。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1. 自然源自然源是指生物、地质和大气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
其中,土壤扬尘是自然源中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在干旱和风沙频发的地区,由于地表水分不足和风能强劲,土壤颗粒易被风起带走,成为环境颗粒物的污染源。
此外,火山爆发、植物花粉和海洋飞沫也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
2. 人为源人为源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颗粒物。
其中,工业活动是主要的来源之一。
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如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和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
此外,交通尾气中的颗粒物也是重要的污染来源。
汽车和火力发电厂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例如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
二、大气颗粒物的控制1. 改善能源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是减少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使用煤炭是主要的能源之一,而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因此,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如天然气和风能,可以有效降低颗粒物的排放。
2. 加强工业排放治理加强工业排放治理是减少颗粒物污染的关键。
通过加强对工业废气的治理,如采用高效的过滤器和净化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此外,对于高污染工业企业,应该加强监管,推动其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以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3. 强化交通管控交通尾气是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交通尾气中颗粒物的排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提升燃油质量标准,加强车辆排放检测和监管,提高公共交通的比重等。
4. 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农业活动也是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和农作物的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因此,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减少农药的使用和禁止农作物的开放式燃烧,是降低农业颗粒物排放的有效途径。
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来源解析与排放控制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颗粒物是大气污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对于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来源的解析以及排放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来分析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颗粒物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植物花粉等;而人为源则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燃烧排放等。
工业生产是造成颗粒物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颗粒物,如矿石破碎、炼钢过程、水泥生产等。
此外,交通运输也是颗粒物排放的重要来源,尤其是柴油车辆的排放,含有大量细颗粒物和污染物,并且在城市交通拥堵时排放更为严重。
其次,解析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排放机理十分重要。
颗粒物的排放主要与燃烧过程、挥发蒸发过程、机械处理等因素有关。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有机物及其氧化产物在高温下转化为气态物质,并且会经过气相反应生成颗粒物。
挥发蒸发过程则是指有机物在大气中蒸发形成气态物质,然后与气相组分反应生成颗粒物,如汽油挥发时产生的挥发有机物。
机械处理也会产生颗粒物,比如建筑施工中产生的扬尘。
这些排放源在大气中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颗粒物组成。
针对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来源和排放机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排放控制。
首先,对于工业排放,应加强企业排污许可制度,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监管和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强化企业责任。
对于交通排放,应推广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限制柴油车辆的排放,提倡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私家车辆的数量。
此外,要严格执行油品质量标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含量。
除了从源头控制颗粒物的排放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治理空气污染源和改善大气环境来减少颗粒物的浓度。
例如,可以建立更多的大气环境监测站,及时了解大气环境状况,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大气颗粒物的监测与分析,掌握其时空分布规律,为制定对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中颗粒污染物的来源解析近年来,大气颗粒污染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们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那么,这些颗粒污染物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首先,工业生产是颗粒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颗粒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这些颗粒物释放到大气中后,会随着空气流动扩散,并与其他气体混合,形成大气中的颗粒污染。
其次,交通运输也是大气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和摩托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颗粒物,如颗粒物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
这些细小的颗粒物不仅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还会影响到大气的透明度,导致雾霾的形成。
第三,能源消耗也是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燃煤、燃油等能源的燃烧释放大量的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
根据研究,中国的燃煤发电是大气中颗粒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燃煤电厂中,尾气排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会造成空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
此外,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也是颗粒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城市的建设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以及建筑材料颗粒物。
尤其是在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会产生大量的尘埃,这些颗粒物会被风吹散到大气中。
同样,地下矿山开发和采石场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污染物,并且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最后,农业活动也会释放颗粒污染物。
农业颗粒物的来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的种植、畜禽养殖、农药以及农作物的收割和燃烧等。
农作物的残余物和家禽粪便等有机物在露天存放、堆肥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同时农药的使用也会加剧颗粒物污染。
综上所述,大气中颗粒污染物的来源非常多样化,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以及农业活动等。
这些颗粒物的来源广泛而且复杂,要解决大气颗粒污染问题,需要跨部门合作和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环保法规的执行和监管,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调整,以减少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排放。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减少食用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并选择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共同努力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液滴,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农业活动和自然因素等方面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工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燃煤、石油化工、钢铁冶炼等行业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主要包括烟尘、二氧化硫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颗粒物不仅直接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通过沉降到土壤中,对农作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关键之一。
机动车尾气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主要包括颗粒物物质(PM2.5和PM10)和有机污染物。
这些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烧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和摩擦产生的颗粒物。
机动车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长期接触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推广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交通方式。
农业活动也会产生大气颗粒物。
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都会伴随着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药的施用,这些活动都会产生颗粒物。
此外,农作物秸杆的焚烧也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活动,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农业活动产生的颗粒物对农作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机械和农药,同时妥善处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是降低农业活动产生的颗粒物的重要举措。
除了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也是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之一。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等。
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灰尘和气溶胶,对大气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沙尘暴主要由干燥地区的风吹起,将地表颗粒物卷起形成飞沙。
沙尘暴不仅对当地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会随着大气环流传播到其他地区,对区域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理解自然因素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有助于预测和防范相关灾害。
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的来源涉及到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农业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等多个方面。
大气颗粒物来源与控制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这些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控制大气颗粒物排放成为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入手,探讨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如煤炭、石油等燃烧产生的颗粒物,金属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尘等。
工业排放的颗粒物对大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加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2. 交通尾气交通运输是大气颗粒物的另一大来源。
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燃烧汽油、柴油时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其中包含大量的颗粒物。
尤其是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交通尾气排放会加剧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 生活燃烧生活燃烧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生活中烧煤取暖、烧柴做饭等行为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排放。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清洁能源替代,生活燃烧排放的颗粒物对当地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4. 化石燃料燃烧化石燃料燃烧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燃煤、燃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排放,其中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颗粒物不仅对大气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加剧酸雨等环境问题。
二、大气颗粒物的控制措施1. 加强工业排放治理针对工业排放产生的大气颗粒物,应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
通过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加强污染物排放监管等措施,减少工业排放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
同时,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促使企业提升环保意识,减少大气颗粒物排放。
2. 推进交通尾气治理针对交通尾气排放产生的大气颗粒物,应推进交通尾气治理工作。
加强车辆尾气排放监管,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提升车辆排放标准,减少交通尾气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
同时,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尾气排放量。
大气中颗粒物的成分与来源分析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大气中的颗粒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颗粒物是指在大气中悬浮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其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物、无机盐和元素等。
那么,我们来一起探讨大气中颗粒物的成分和来源。
首先,大气颗粒物的成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源,另一个是人为活动源。
自然源包括海洋飞沫、土壤颗粒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通过风力和自然气候现象将颗粒物带入大气中。
人为活动源则主要来自能源消耗、车辆尾气排放、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等。
这些活动导致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颗粒物。
其次,大气中颗粒物的成分多种多样。
无机盐是其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如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等。
这些无机盐主要来自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后,转化为相应的固体颗粒。
另外,有机物也是大气中颗粒物的重要成分。
有机物的来源包括生物质燃烧过程、工业活动以及交通运输中产生的尾气等。
这些有机物在大气中会与光线和其他气体发生复杂的反应,形成复杂的有机颗粒物。
不仅如此,大气中的颗粒物还包含了各种元素。
一些元素如铅、锌、镉等属于人为活动带入大气中的重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主要来自于燃煤和工业废气排放等过程。
而对于一些元素如硫、氮、碳等,则是通过化学反应或气溶胶的方式进入大气中的。
大气中颗粒物的成分和来源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大气污染问题。
针对不同成分和来源的颗粒物,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其生成和排放。
例如,对于含有硫酸盐和硝酸盐的颗粒物,可以采取洗涤塔等设备对其进行脱硫脱硝处理。
对于有机颗粒物,则需要加强对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和管控,减少其排放。
总结而言,大气中颗粒物的成分和来源有着多种多样的类型。
了解这些成分和来源对于减少大气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改善大气质量,为人类创造更加清洁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大气颗粒物来源与特征分析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它们的来源和特征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十分复杂。
其中主要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活动来源两部分。
自然来源主要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森林火灾等。
例如,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火山灰和气溶胶,这些颗粒物会被风吹散到大气中;而沙尘暴则是由风把地表的土壤颗粒扬起而形成。
另外,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也会导致大气中颗粒物的增多。
而人为活动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
工业生产中的燃煤、焚烧废气和工业废水处理等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
交通运输中的尾气排放中也含有颗粒物,特别是柴油车辆的颗粒物排放比较严重。
能源利用不完全燃烧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例如,煤炭的燃烧会形成煤烟,其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
此外,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焚烧和堆填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其次,大气颗粒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颗粒物的大小可以从纳米级到微米级不等。
有些颗粒物非常微小,不仅可以被裸眼看到,还可以被人体呼吸道吸入,对健康构成威胁。
其次,大气颗粒物的组成也非常复杂。
它们可以由各种物质组成,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金属元素等。
这些物质的来源也非常多样,可能来自于燃烧过程、工业废气排放、车辆尾气等。
另外,大气颗粒物具有较长的寿命。
在大气中,颗粒物可以通过沉降或被风吹散扩散到不同的地区。
一些颗粒物还可以通过与水蒸汽结合形成颗粒物云并影响气候。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在环境方面,颗粒物的沉降会影响土壤质量和水域水质。
大气中的颗粒物还会对植被造成危害,阻碍光合作用的进行。
其次,在人类健康方面,吸入颗粒物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等。
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对健康的影响更为严重,因为它们可以进一步深入肺部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其他器官。
为减少大气颗粒物的排放和净化大气,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概述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其直径在0.001至100微米之间。
这些颗粒物来自不同的来源,包括自然和人为活动。
大气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其来源及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1. 自然来源(1)地壳活动:包括火山喷发、地震、岩石破碎等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2)生物来源:植物的花粉、细菌、真菌孢子等也是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3)海洋来源:海水蒸发形成的海盐颗粒也是大气中的一种主要颗粒物。
2. 人为来源(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颗粒物排放等都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车辆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也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3)家庭生活:燃煤、燃气等家庭生活用能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4)农业活动:农作物的种植、养殖等活动也会产生颗粒物。
二、大气颗粒物的特征1. 颗粒物的组成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有机碳、无机碳等。
它们的比例和含量会受到大气化学反应、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颗粒物的大小根据颗粒物的直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和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
可吸入颗粒物能够深入呼吸道,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3. 颗粒物的来源示踪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通过对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同位素比值等进行分析,可以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追踪和识别。
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燃油的燃烧,硝酸盐则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等。
4. 颗粒物的输送和沉降大气颗粒物会随着风的传播而进行输送,同时也会因为重力和湿度等因素而进行沉降。
不同颗粒物在大气中的输送和沉降特性也会影响其在空气中的浓度分布和分布区域。
三、大气颗粒物的影响1. 对健康的影响大气颗粒物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引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中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化学组成分析1.自然源:大气中的许多颗粒物是自然生成的。
自然源主要包括风沙、火山灰、森林火灾、生物质燃烧、植物花粉和海洋溶胶等。
这些颗粒物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1)燃烧源:包括工业燃烧、机动车尾气、火力发电厂等。
这些源排放的颗粒物主要是燃烧产生的灰尘和烟雾。
(2)工业活动: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产生的排放物。
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灰尘、颗粒物和气溶胶。
(3)农业活动:包括农作物燃烧、畜禽养殖和土地利用等。
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细颗粒物。
(4)道路扬尘:由于道路交通的运行会悬浮地面的颗粒物,尤其是在干燥和风大的地区更为严重。
(5)建筑施工: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和颗粒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1.无机物:无机物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硝酸钾、硫酸铵等。
这些化合物主要来自于燃烧排放物和气溶胶的凝结和化学转化。
a.硫酸盐:主要来自于燃煤和石油生产过程中的硫氧化物排放,也与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有关。
b.硝酸盐: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的氧化转化。
c.铵盐:主要来自于氨气在大气中的氧化和与硝酸盐的反应。
2.有机物:有机物主要包括多环芳烃、有机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来自于燃烧排放、挥发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
a.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石油和煤炭燃烧排放物。
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潜在的致癌和毒性效应。
b.有机碳:主要来自于燃烧排放、颗粒物沉降和气溶胶的氧化。
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和气溶胶的二次形成。
3.水分:颗粒物中的水分来自于大气中的湿度和颗粒物的凝结。
水分对颗粒物的化学反应和气候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污染特征分析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污染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人为和自然因素。
1. 人为来源人类活动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人为来源。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活动都会释放大量颗粒物。
工业排放的烟尘、燃煤所产生的烟雾、机动车尾气中的颗粒物都是常见的人为排放源。
此外,建筑工地的扬尘、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会释放大量颗粒物。
2. 自然来源自然来源的大气颗粒物主要包括风扬尘、火山喷发和森林火灾等。
尘暴是风扬尘的主要表现形式,当气流在干燥地区或耕地上刮过时,会悬浮起大量的尘土颗粒,形成尘暴。
火山喷发不仅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还会释放出硫酸盐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气态污染物。
森林火灾释放的烟雾中也含有大量颗粒物。
二、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主要包括粒径大小、成分和浓度等方面。
1. 粒径大小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决定了其在空气中的行为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根据粒径大小,大气颗粒物可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PM10指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对健康产生一定影响;PM2.5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更容易被吸入肺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2. 成分大气颗粒物的成分复杂多样,包括有机物、无机盐、金属元素、碳黑等。
其中,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燃烧过程中的烟尘和机动车尾气;无机盐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气和农药使用;金属元素主要来自于煤矿开采和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废水等。
这些成分的存在导致了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3. 浓度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受到气象条件、排放源和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城市地区的大气颗粒物浓度较高,而山区或农村地区的浓度相对较低。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是工业排放。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细微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大气中悬浮并随风传播,进而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推动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有害颗粒物的排放。
其次,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导致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原因。
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排放的尾气中的颗粒物也相应增加。
对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引导民众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生物质燃烧也是造成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物质燃烧包括农作物秸秆、柴油和木材等物质的燃烧过程,其排放的颗粒物含量较高。
为了防止生物质燃烧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应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推动农民使用现代化的生物燃气设备,减少生物质燃烧排放的颗粒物。
另外,大气颗粒物污染还与建筑施工和城市扬尘有很大关系。
在建筑施工中,土地开垦和建筑材料的加工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此外,城市道路的扬尘也会加重大气颗粒物污染。
为了减少这方面的污染,应采取科学施工和有效管理的措施,如覆盖土壤、喷洒抑尘剂、洗扫道路等,以减少大气颗粒物的排放。
针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防治对策,除了减少污染源和改善排放技术之外,提高大气清洁技术也是关键。
通过监测和分析大气颗粒物的种类和浓度,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
此外,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使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中来。
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只有形成合力,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健康和环境,遏制大气颗粒物污染带来的危害。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成因分析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成因,本文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活动的增加,大量废气和烟尘从工厂和燃煤发电厂排放出来,其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主要包括烟尘、硫酸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工业排放物不仅有害人体健康,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其次,交通运输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汽车、摩托车和船只等交通工具的燃烧排放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
尤其是柴油车的排放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尤为突出。
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不仅对人体呼吸道有害,还会加速建筑物和城市表面的老化和腐蚀。
第三,农业活动也是大气颗粒物产生的重要因素。
农业作业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其中不乏颗粒物。
此外,农作物的燃烧和秸秆露天焚烧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这些物质会随着风向飘散到空气中,进一步加剧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
最后,自然因素也对大气颗粒物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沙尘暴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自然来源。
沙尘暴在干旱地区或沙漠地区经常发生,它将沙尘和其他颗粒物携带到空气中,随着风向传播,对周围地区的大气质量和能见度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起来,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多样化,包括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农业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大气颗粒物的累积和增加。
为了减少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我们应该采取减少工业排放、提倡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交通管理以及改善农业活动方式等一系列措施。
此外,个人的行为也会对大气颗粒物的减少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减少机动车使用、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妥善处理农作物秸秆等都是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出的改变。
只有从源头着手,才能真正解决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环境。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成因分析到此结束。
希望通过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成因进行深入了解,人们能够加强环保意识,共同努力减轻大气颗粒物的污染,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空气颗粒物在大气环境中的来源与影响深度分析概述:空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小颗粒,其来源广泛且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
这些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空气颗粒物的来源和影响十分必要。
源头来源:1. 自然来源:首先,来自自然因素的空气颗粒物源头主要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和森林火灾等。
火山喷发会将大量的火山灰和气溶胶排放到大气中。
沙尘暴则将沙尘和土壤颗粒带入大气层。
森林火灾会释放出大量的烟尘和有机物。
其次,自然过程中的生物源也是空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如细菌、真菌和花粉等。
此外,海洋源也对大气中的颗粒物贡献不可忽视,如海盐颗粒和海藻产生的有机物。
总的来说,自然因素排放的空气颗粒物数量相对较少,但它们在特定区域和特殊气象条件下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2. 人为活动:人为活动是导致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
包括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农业活动和能源生产等。
工业排放是最主要的人为颗粒物来源之一。
工厂的燃煤和燃油排放了大量的粒子污染物,如煤烟、尘埃和气溶胶等。
此外,工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也会产生一些化学性颗粒物。
交通运输是另一个重要的颗粒物排放源。
尤其是柴油车辆排放的颗粒物含量较高。
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包括尾气中的颗粒物和由刹车和轮胎磨损产生的颗粒物。
农业活动也会贡献一定数量的颗粒物。
农业机械、农药和氮肥的使用会导致颗粒物的排放。
能源生产过程中的燃煤和燃油燃烧也会释放颗粒物。
电厂、供热系统和家庭燃煤取暖都会导致空气颗粒物污染。
影响深度分析:1. 大气环境:空气颗粒物对大气环境产生多重影响。
首先,它们可以在大气中吸收、散射和反射太阳光,影响着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
由于它们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可能导致地表温度的升高或降低。
其次,空气颗粒物会改变大气中的气溶胶浓度和化学组成,从而影响大气的化学反应。
一些颗粒物可以作为云凝结核,影响云的形成和性质。
颗粒物还可以改变光学性质,影响大气中的光学传输。
此外,空气颗粒物会直接影响大气的质量。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与治理对策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据数据显示,我国的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居全球前列。
那么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到底是什么?治理对策又是什么?本文将从源头控制和综合治理两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一、源头控制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二次颗粒物和一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工业排放、农业污染等,一次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建筑施工等。
首先,需要对这些源头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特别是对于二次颗粒物,尽可能地减少其生成源的排放。
例如,汽车是重要的二次颗粒物的来源之一,应采取加强排放标准、限制机动车密集区域等措施。
另外,工业排放也是二次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应加大工业企业的排放限制力度,对于高污染企业要及时关闭和彻底清理。
二、综合治理除了源头控制外,还需要进行综合管理治理。
废气处理技术是其中一项有效手段,采用一些先进的净化方法,可以使工业排放物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此外,要加强室内污染防治,尤其是新城规划和建设要注意室内空气质量的保护。
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环保的意识和素质,推广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
三、绿色发展与环保此外,还应该大力推行绿色发展,并把环保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注重生态与环保的平衡,让家园更加美好。
对于农业产生的污染也要有针对性的控制,降低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同时,也应该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宣传和实践活动。
总之,大气颗粒物污染是当前严峻的环保问题之一,需要从源头与综合治理两个角度出发。
在治理方面,政府要加强管理,加强法规监督力度,同时也要加强绿色发展和环保教育,让人民群众养成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推广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让生态文明成为我们所推崇的新价值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干净、健康、美好,为我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环保基础。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与治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颗粒物污染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和焚烧等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以及可行的治理方法。
第一,工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物,如粉尘、烟尘等。
这些细颗粒物在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成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工业排放是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用先进的净化设备、提高生产工艺效率并强化监管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业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第二,交通尾气也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汽车的尾气中含有有害物质和颗粒物,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它们被释放到空气中后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限制汽车排放,减少交通尾气的排放对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汽车尾气治理和提倡低碳出行方式,如鼓励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自行车等,可以减少交通尾气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第三,燃煤和焚烧也是引发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因素。
燃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烟和烟尘颗粒物,尤其是工业和家庭燃煤。
焚烧垃圾、秸秆等也会产生烟尘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燃烧后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直接释放到大气中会导致雾霾的形成。
因此,治理燃煤和焚烧活动,加强对煤矿和发电厂等的排放治理,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关键措施。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法规制度建设,提高环保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企业应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环保性能。
公众应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只有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大气颗粒物治理工作的开展,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除了治理措施,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监测也非常重要。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排放控制近年来,空气质量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这其中,大气颗粒物被认为是主要污染源之一。
大气颗粒物来源复杂,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密不可分。
本文将就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其排放控制进行探讨。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1. 自然源自然源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会造成大量颗粒物的释放。
此外,植被的自然腐化和海洋中的盐粒等也会贡献一部分颗粒物。
2. 人为活动人类的各项活动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以及农药使用等都会产生不同形式和规模的颗粒物。
尤其是在工业发达地区,排放的颗粒物大量积聚在空气中。
3. 远距离传输远距离传输也是大气颗粒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当大气颗粒物排放至一定高度时,会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被带到远离源地的地区。
比如,森林火灾释放的颗粒物可能被风吹到几百甚至几千公里外的地方。
二、大气颗粒物的排放控制1.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大力控制大气颗粒物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引导发展清洁能源、高技术产业,减少颗粒物排放。
2. 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实施精细化排放管理。
采取定期巡查、自动监测等措施,加强对企业的排放情况和治理设施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大气颗粒物排放符合标准。
3. 推动能源转型能源转型是减少大气颗粒物排放的关键措施。
逐步淘汰高污染的燃煤发电厂,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广利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其中气溶胶排放。
4. 加强交通管理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因此,加强对机动车的排放管控是必要的。
通过改善燃油质量、推广新能源汽车、实施尾气排放标准,减少车辆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5. 强化农业防控农业生产也是大气颗粒物的一个重要源头。
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技术,采取合理施肥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扬尘等现象,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颗粒物的排放。
6. 科技创新应用科技创新的应用也是控制大气颗粒物排放的重要手段。
谈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与来源分析
作者:逯有泉
来源:《北方环境》2011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的种类以及具体成分,并对其来源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由此提出针对源头的污染防治措施。
关键词:大气颗粒污染;来源分析;源头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1)11-0081-01
前言
大气污染是如今城市面临的主要污染之一,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而颗粒物是大气污染中组成复杂、危害较大的污染物之一。
颗粒物质本身含有许多有害的物质, 也可能成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 所以对这类颗粒物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1 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来源分析
颗粒物的来源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大类。
1.1 颗粒污染的天然来源
一次颗粒物的天然来源主要有地面的扬尘,火山爆发时的迸出物,森林火灾燃烧物,来源于宇宙的陨星尘土以及生物界生成的颗粒物,例如花粉、孢子等等。
而二次颗粒物的天然来源主要有森林排出的碳氢化合物,进入大气中后经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的细小颗粒,以及与自然界中硫、氮、碳循环有关的转化产物。
1.2 颗粒污染的人为来源
大气颗粒物的人为污染源可概括为四大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和农业活动排放。
(1)燃料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学燃料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重要源头。
其中煤是主要的工业和民用燃料,主要成分是碳,同时含有氢、氧、氮、硫和金属化合
物,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固体微粒数量大、种类也多,工业锅炉及其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尘、粉尘等是城市和工业区大气的重要污染来源。
(3)交通运输过程排放:机动车的发展速度迅速,汽车尾气排气已成为大气污染主要的污染源。
汽车尾气排放出的四乙基铅聚成的颗粒物和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的硫酸盐粒子等二次颗粒物都是大气颗粒污染的重要来源。
(4)农业活动排放:农作中使用农药时,一部分农药会以粉尘等颗粒物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残留在作物上以及黏附在作物表面上的仍然可挥发到大气当中,进入大气的农药可被悬浮颗粒物所吸收并随着气流向各处运输,形成大气农药污染。
2 大气颗粒污染的治理与预防措施
2.1 大气颗粒污染的治理
大气烟尘主要是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
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干法除去颗粒污染物。
利用颗粒自身的重力和离心力,让气体中的颗粒污染物沉降,从气体中去除的方法有比如重力除尘、惯性除尘等。
常用的设备包括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和惯性除尘器。
(2)湿法除去颗粒污染物。
利用水和其他液体让颗粒湿润,加以捕集的方法,如气体洗涤、泡沫除尘等等。
常用的设备包括喷雾塔、泡沫除尘器、填料塔、文丘里洗涤器等等。
(3)过滤法除去颗粒污染物。
让含有颗粒污染物的气体经过有许多毛细孔的滤料,使得颗粒污染物滞留下来的方法,比如布袋过滤、填充层过滤等等。
常用的设备包括颗粒层过滤器、袋式过滤器等。
(4)静电法除去颗粒污染物。
将含有颗粒污染物的气体经过高压电场,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其除去的过程。
常用的设备包括干式的静电除尘器和湿式的静电除尘器。
2.2 大气污染的防治
预防大气颗粒污染应从污染源入手,从源头抓起,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新能源技术。
这对于预防大气污染有着巨大作用。
如以氢气作为新能源而代替燃煤;用洁净燃料让汽车发动机工作;充分地利用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代替燃煤,燃煤锅炉也改用清洁能源。
(2)注重城市的功能和工业的合理布局,充分运用气象学知识。
在城市布局规划中,把重污染的单位都布在城市风向范围外的郊区;城市内的工业区应该建在主导风下风区,同时在工业区和居住区间建立绿化的隔离带;在城市中心则严格控制机动车数量,鼓励市民们乘坐地铁。
时刻关注大气的变化情况,让气象部门和工业企业保持联系,及时报告风向、风速和降雨量情况,便于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防止污染进入市民居住区。
(3)努力扩大绿化面积,最大程度减少地表裸露面积。
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环境方面管理,要求工地的周边必须设围挡,利用洒水、遮盖等措施。
如遇到四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停止施工和拆迁,并做好遮
掩,防止扬尘污染。
(4)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
施行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政策,实现排污许可证和限期治理制度推进,对排放超标的工业企业进行停产治理。
3 结论
大气颗粒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形成大气颗粒污染的原理及表现形式也是错综复杂的。
防治大气颗粒污染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
根据我国大气颗粒污染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地应对,把污染程度降低到最低,以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晓明,董育新,王一函.大气污染物的综合防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2).
[2] 韩应建,等.大连市冬季不同粒径中大气污染颗粒物的来源.环境科学研究,1988,1(6).
[3] 戴树桂,等.受体摸型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中国环境科学,1995,15(4):253-257.
[4] 席胜伟.大气污染危害性分析及治理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2).
[5] 朱亦仁.环境污染治理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 彭定义,林少宁.大气污染及其控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收稿日期:2011-09-07
作者简介:逯有泉(1969-),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