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
- 格式:doc
- 大小:103.19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题型:一、填空(1分*15=15分)二、名词解释(3分*5=15分)三、简答题(5分*4=20分)四、论述题(15分*2=30分)五、评论(20分)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P4)1949年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P4-8)(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P9)(1)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具体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积极评价:①在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研究上表现出摆脱教条和冲出禁区,大胆探索的精神。
②重视人情和人性,回归人的文学,宗璞的《红豆》;钱谷荣的《论“文学和人学”》(4)是否落实: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该方针起到了积极影响,反右斗争断送了贯彻“双百”方针的成果。
4.文艺界的反右斗争(P10)1957年文艺界的反右斗争把贯彻“双百”方针而提出的一些作品和文艺观点,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修正主义的文艺理论纲领”。
5.“左”倾思潮的升级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新损失(P12)1962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党全人民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狠抓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康生诬陷李建彤的长篇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1. 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P17)2. 三红一创(P17)(1)《红岩》作者:杨益言、罗广斌;主要人物:江姐等。
《中国当代⽂学》复习资料《中国当代⽂学》复习资料⼀、填空1、五六⼗年代⼤跃进民歌提倡“两结合”的创作⽅法,即⾰命现实主义与⾰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西的作家流派被称为⼭药蛋派,主要⼈物有赵树理、马烽、西戎。
3、伤痕⼩说得名于卢新华发表在《⼈民⽂学》的⼩说《伤痕》,⽽伤痕⼩说潮流的开⼭之作则是刘⼼武创作的《班主任》,⼩说通过宋宝琪和谢惠敏这两个畸形⼉形象的塑造,发出了“救救孩⼦”的呼声。
4、陆⽂婷、李双双、林道静这三个⼥性形象分别出⾃⼩说《⼈到中年》、《李双双⼩传》、《青春之歌》,这些⼩说的作者分别是谌容、李准、杨沫。
5、王朔是当代⽂学新时期商业写作第⼀⼈,其作品有《⼀半是海⽔、⼀半是⽕焰》、《顽主》、《看上去很美》。
6、巴⾦⾃1978年底在⾹港《⼤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共发表了150篇作品。
7、“三个崛起”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8、叶⾟展现知青命运的三部曲是《我们这⼀代年轻⼈》、《风凛冽》、《蹉跎岁⽉》。
9、⾼⾏健的戏剧《野⼈》是⼀部多声部现代诗剧。
10、张洁的⼤雁系列散⽂包括《挖荠菜》、《拣麦穗》、《盯梢》等。
11、⼗七年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说有周⽴波的《⼭乡巨变》、赵树理的《三⾥湾》、柳青的《创业史》等。
12、雷抒雁的《⼩草在唱歌》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敢于坚持真理、不屈服于“四⼈帮”压⼒,被残害的⾰命烈⼠张志新所作。
13、邓友梅是“京味⼩说”的代表作家.14、莫⾔的红⾼粱系列⼩说是指:《透明的红萝⼘》、《红⾼粱》、《⾼粱酒》、《狗道》、《⾼粱殡》、《狗⽪》。
(⼀)⼗七年⽂学1、⼗七年的⽂艺运动和思想⽃争(1)第⼀届⽂代会1949.7.2——1949.7.19在北平召开,产⽣了全国性的⽂艺机构和⽂艺组织⽂联。
*第⼀届⽂代会意义:⾸先根据《在延安⽂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泽东⽂艺思想,确定了新中国⽂艺事业的⽅向和道路;其次,这次⽂代会是我国各路⽂艺队伍的⼤会师,⼤团结的⼀次空前盛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一、内容概述文学发展与历史背景: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建设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要作家与作品:熟悉现当代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鲁迅、茅盾、巴金、柔石、叶紫、莫言、余华等作家的生平、创作特点及其重要作品的主题、风格等。
文学流派与思潮: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各种流派和思潮,如白话文运动、左翼文学、现代派诗歌、朦胧诗、先锋小说等,掌握其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文学理论与批评: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批评方法和观点,包括茅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胡风的现实批判主义等。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现象,以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互动关系,如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等。
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语言等特点,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1. 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首先它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变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变化和精神面貌都得以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展现和传承。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可以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发展。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窗口,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次现当代文学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独特性并进行自我创新。
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提升个人素养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一、填空题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
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
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
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
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
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丶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十七年文学时期)、(文革文学时期)、(新时期)。
3.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在北平召开,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当代文学的开始。
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到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对促进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鼓励文学艺术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起到了重大作用。
4.建国初期文艺界开展的思想斗争主要有(对电影《武训楼》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批判)(对胡风思想批判)。
5.在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实践证明,这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正确方针。
6.1966年2月,江青与林彪勾结在起,经过精心策划,炮制了所谓《纪要》,这是他们企图从文艺问题上打开缺口,进而实现其慕党夺权的罪恶阴谋。
7.1976年清明节前后发生的(天安门诗歌运动),预示着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春天的到来8.《保卫延安》是作家(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作品以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为背景,着力型造了以(周大勇)为代表的英雄战士的形象,在当代文学中第一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的形象,具有开创意义9.《红旗语)中的主要人物是(朱老忠)这是当代文学中相当成功的(农名革命英雄)的典型形象。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反割头税斗争)(保定二师学潮)两大事件。
10.有“三红一创”之称的作品分别是粱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
柳青的《创业史》11.写出下列人物形象所属的作品名称:梁三老汉(创业史)余水泽(青春之歌)、严志和(红旗谱)、甫志高(红岩)。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B)1.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写出了短路爱情小说《在悬崖上》的作者是A陆文夫B.邓友梅C.宗璞D.王蒙( C )2.第三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正确的是A.1956年7月B1958年7月C.1960年7月D1962年7月( D)3.江姐是哪部长篇小说里出现过的人物A.《红旗谱》B.《创业史》C.《保卫延安》D.《红岩》( A)4.《红日》的作者是A.吴强B.杜鹏程C.曲波D.冯德英(B)5.最早出现的反映我国农村合作化道路的长篇小说是A.《不能走那条路)B.《三里湾》C.《山乡巨变》D.《创业史》(C)6提出“写中间人物论”的人是A、周扬B.胡风C邵荃麟D.郭沫若(C)7.提出“潜在写作”这一概念的人是A、洪子诚B、易中天C、陈思和D、王晓明(B)8.“样板戏”的提出者是A、张春桥B、江青C、王洪文D、姚文元( A)9.姚雪垠在当代文学史土的最大贡献是写出了长篇历史小说A.《长夜》B、《李自成》C、《星星草》D、《少年天子》(C)10.《山乡巨变》的作者是A丶浩然B、柳青C、周立波D、赵树理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大二上〕◆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民歌运动〔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训练剧〔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13〕归来的诗人〔14〕模糊诗〔15〕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写实小说〔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究剧〔25〕京味剧二、论述思考题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争辩、胡风3 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阅历教训问题?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究民族文化的成就?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进展过程?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上的奉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进展的根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民歌运动”?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24评述十七年散文进展的根本状况?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构造艺术特点?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30以《谁是最得意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状况?32分析 1958 年到1962 年间历史剧热潮消灭的的缘由,它的代表作有哪些?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构造的?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39简述时期小说进展各阶段的根本状况?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探究?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50分析陆文婷这一学问分子的典型形象?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受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53评述“寻根文学”消灭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一、填空题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
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
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
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
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
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重点复习题三考试卷模拟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当代台湾诗歌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即“政治化时期”是( ) A.50年代初期 B.50年代中期 C.50年代后期 D.80年代以后2、现代诗社成立于 1956年1月,领袖人物是( ) A.余光中 B.纪弦 C.郑愁予 D.洛夫3、1954年3月成立的蓝星社的主要发起人是覃子豪、钟鼎文和( ) A.余光中 B.纪弦 C.郑愁予 D.洛夫4、1954年10月成立的创世纪诗社的主要发起人是张默和( ) A.余光中 B.纪弦 C.郑愁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D.洛夫5、标志着余光中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双向改铸和融合的最高成就的是他 1974年出版的诗集()A.《蓝色羽毛》B.《舟子的悲歌》C.《白玉苦瓜》D.《天国的夜市》6、“浪涛腾跃成千古 /太阳升火,/月亮沉珠/哪一波是捉月人?哪一浪是溺水的大夫? /赤壁下,人吊髯苏犹似髯苏在吊古”出自余光中的()A.《乡愁》B.《大江东去》C.《水仙操——吊屈原》D.《白玉苦瓜》7、纪弦是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开拓者与旗手,最能代表他台湾时期诗歌成就的是()A.《天狼星》B.《狼之独步》C.《槟榔树》D.《大江东去》8、充分表现了个体存在的自觉意识的《萤的启示》、《个性》、《光明的追求者》、《诗法》、《吃烟者》等诗的作者是()A.余光中B.纪弦C.郑愁予D.洛夫9、早期受存在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影响颇深,主题繁复幽微,意象稠密浓烈,语言奇诡晦暗。
中国当代文学资料王朔是当代文学新时期商业写作第一人,其作品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顽主》、《看 上去很美》。
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共发表了 150篇作品。
“三个崛起”是谢觅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 起的诗群》。
叶辛展现知青命运的三部曲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舵岁月》。
高行健的戏剧《野人》是一部多声部现代诗剧。
张洁的大雁系列散文包括《挖弄菜》、《拣麦穗》、《盯梢》等。
十七年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有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 的《创业史》等。
雷抒雁的《小草在唱歌》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敢于坚持真理、不屈服于“四人帮”压力,被残 害的革命烈士张志新所作。
邓友梅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家.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是指:《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 皮》。
7、(1)北京一九七九年十月,第四次文代会(1979. 10. 30——1L 6)召开标志着新时期文学全 面解冻的重要事件。
此次会后“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政策确立了下来。
(2)新时期文学与Z 前文学相比较:① 文学功能:单一的政治宣谕一一政治、艺术、娱乐多元并存② 文学形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一一兼顾通俗、精英文学③ 文学内容:政治性强的重大题材一一事无巨细④ 艺术取向:写实纪实一一荒诞、变形、寓言、象征(1)新时期诗歌的作家作品① 现实主义诗歌③新生代诗歌海子一一《麦地》、《春天,十个海子》韩东一一《山民》、《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 梁小斌一一《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2)新时期诗歌有浪潮,即现实主义诗歌的复兴、朦胧诗的崛起、新生代诗歌的涌现。
① 现实主义诗歌的复兴,以“归来的诗人”为代表。
② 新生代诗歌是相对于朦胧诗而言的,包括寻根诗、先锋派诗歌和女性诗歌。
其中“先锋派诗歌”与朦胧诗背道艾青一一 期卓__ -《礁石》、《鱼化石》、《光明的赞歌》《有赠》、《悬岩边的树》绿原一一 -《又一名哥伦布》、《重读〈圣经〉》②朦胧诗北岛一一 -《回答》顾城一— -《一代人》、《远与近》《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黑眼睛》江河一一 -组诗《纪念碑》、《太阳和他的反光》牛汉一一《半棵树》、《华南虎》 雷抒雁一一《小草在歌唱》 食指一一《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舒婷一一《致像树》、《神女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杨炼一一《大雁塔》、《诺日朗》而驰。
(1)新时期散文的作家作品① 忆悼念散文巴 金一一《怀念萧珊》、《小狗包弟》、《解剖自己》、《随 想录》《再思录》杨绛一一《干校六记》② 艺术散文唐敏一一《女孩子的花》张洁一一《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挖弄菜》、《拣麦穗》、《盯梢》 贾平凹一一《秦腔》、《一棵小桃树》③ 学者散文陈平原一一《学者的人间情怀》余秋雨一一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散文《道士塔》、《一个王朝的背影》、《苏东坡突围》、《上海人》张中兴一一《负暄琐话》(2)新时期散文的类型有:忆悼念散文、艺术散文和学者散文。
(1) 新时期小说的作家作品① 伤痕文学古华一一《爬满青藤的木屋》、《芙蓉镇》 辛北一一《走出迷惘》 宗璞一一《我是谁》 从维熙一一《大墙下的红玉兰》 陈建功一一《飘逝的花头巾》 冯骥才一一《啊!》 刘心武一一《班主任》 卢新华一一《伤痕》 莫应丰一一《将军吟》 王安忆一一《本次列车终点》 袭巧明一一《思念你,桦林!》 张贤亮一一《灵与肉》 周克芹一一《许茂和他的女儿〉孙梨一一《晚年集》、《春露集》、《无为集》 T铃一一《“牛棚”小品》 陈白甘一一《云梦断忆》②反思文学A、农村题材:高晓声一一《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张一弓的一一《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一一《芙蓉镇》B、婚恋题材:路遥《人生》、1S容《人到中年》、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浩《爱是不能被忘记的》C、右派小说:王蒙《活动变形记》、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张贤亮《灵与肉》D、知青小说:孙捷生的《南方的岸》、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③改革小说张洁一一《沉重的翅膀》贾平凹一一《腊月•正月》张贤亮一一《男人们的风格》、《绿化树》蒋子龙一一《乔厂长上任记》④文化寻根小说阿城一一《棋王》韩少功一一《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③新写实小说池莉一一《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一一《风景》、《大篷车上》刘恒一一《狗日的粮食》刘震云一一《塔铺》(2) 新时期小说以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为代表,此外,还有改革小说、文化寻根小说、新写实小说。
(3)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小说开山之作”。
(4) ①文化寻根小说的纲领性文件是1985年韩少功的论文《文学的“根”》,其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②从作家选取的某个地域作为切入文化层面基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把“寻根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化寻根”和“乡野文化寻根”两个大范围。
③文化寻根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王安忆的《小鲍庄》、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等。
④阿城的《棋王》被誉为是“寻根文学”的杠鼎之作。
(5) 池莉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常常被批评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文本Z-0这一小说连同《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也曾被人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
(四)新时期的戏剧与报告文学11、新吋期初期重要的戏剧作品《陈毅市长》的作者是沙叶新,该剧打破了传统的一人一事的戏剧结构, 而成功地采用了一人多事的冰糖葫芦式结构。
12、新时期,徐迟成功地创作了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事迹为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哥徳巴赫猜想》。
|8、“重放的鲜花《重放的鲜花》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
1956年由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文艺界出现了空前活跃的景象,出现了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他们敢于正视现实,独立思考,创作的题材领域也得到了拓展,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和爱情题材的作品,主要是一些张扬个性的诗歌和一批揭露社会弊端的特写和小说;这些作品在1956年春至1957年上半年相继发表,引起广泛关注和欢迎。
但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屮,不少较好的作品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这些作家也遭到严厉的批判,有些被划为“反右派分子”,他们的作品被彻底否定。
经过20多年社会实践的检验,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将这两类作品中的优秀之作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其收录了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沢陆文夫《小巷深处》等人的作品。
9、归来的诗:|1980年,艾青把他的一本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与此同时,流沙河、粱南野写了题为《归来》和《归来的吋刻》的诗。
“归来”在这个期间,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
这里成为“归来”的诗人的主要有这样几个部分:50年代反右派运动屮的右派诗人;在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的罹难者;与政治有关的艺术观念,在50年代陆续从诗界“消失”的诗人,主要是“九叶诗派”的诗人。
“归来的诗人”这期间的诗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诸如个人心里情绪的“自由”性质,从“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对于水人生理想的坚持和以感情的直接抒发的诗歌表达方式。
艾青的《鱼化石》和斟卓《悬崖边的树》是这批诗人这一诗歌的选本。
|10、朦胧诗朦胧诗”是新时期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它不仅仅是指某类诗歌创作或诗人集团,而是由一批出生于屮国,成长于十年动乱中的年轻诗人,以他们独特的体验、自由的艺术形式、充满创新精神的诗作,给文坛带来冲击,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新诗潮。
它建立在对“文化大革命”的质疑或批判上,其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自我价值重新确认,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对人的自由奥秘进行探险;意象化、象征化和主体化,是其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因其在艺术上多用象征的艺术手法,诗歌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因此被称为朦胧诗。
在当时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五人经常被看成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代表作品有北岛的《高尚沢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远和近》《裴湖》等。
11、第三代诗人| (|新生代诗人|):80年代屮期以来,“朦胧诗”后的探索者,这一代诗人将自己称为“第三代诗人”(或“朦胧后诗潮”),又被称为“新生代诗人”。
他们的口号是:“随着新屮国兴起的笫一•代, 十年铸造了第二代,在广阔的大时代背景下诞生了我们笫三代”。
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流向和诗人群体有三类:其一是坚守知识分子精神立场,执着探讨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后朦胧诗人”,如舒婷、顾城等;其二是自称站在民I'可立场,倡导平民意识走向寻根的“笫三代诗人”,如韩东、余坚等;其三是抒写女性诗歌,表达女性意识的新一代女性诗人,如伊蕾、瞿永明等。
|12、艺术散文是指创作主体以第一人称的“独白”写法,真实、自由的个性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裸露心灵,表现生命体验的艺术性散文体篇章。
一些中青年作家如张洁、宗璞、贾平凹、韩少华、唐敏、王英琦等,常会通过儿童的视角,抒发一种温馨,感伤而又清新的感情,展现人性中的朴素、感人的一面。
|13、学者散文:|也叫“文化散文”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在散文创作时,他们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使得作品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
学者散文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张中兴《负暄琐话》,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等为代表。
14、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出现于1977年末,1978年形成一-股创作潮流,一直延续到1980年以后。
它是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以描写人的伤痕开始的,通过描写不同任务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来揭示造成的悲剧的原因,从而挖掘深刻的思想意义。
较早在读者屮引起反响的“伤痕文学”是北京作家刘心武刊发于《人民文学》1977年笫11期的《班主任》;然而“伤痕文学”的名称,则源自卢新华刊登于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的短篇小说《伤痕》。
它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上,得到当时推动文学新变的人们的首肯;随后,揭露“文革”历史创伤的小说纷纷涌现,影响较大的有《神圣的使命》、《高洁的青松》等知青创作。
|15、反思文学:|本世纪80年代前半期在屮国大陆文坛出现的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
“反思” 一词是哲学上的一个术语,含有反省、回顾、再思考、再评价、怀疑以往既成的结论等多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