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对产后妈妈们的重要性
- 格式:pdf
- 大小:95.86 KB
- 文档页数:4
产后盆底肌修复的方法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妇产科手术已变得相对安全和常见。
然而,许多妇女在分娩过程中会受到盆底肌损伤的影响。
分娩时盆底肌的过度拉伸和破裂可能导致许多问题,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和盆腔器官脱垂。
因此,产后盆底肌修复变得非常重要。
1女性盆底的作用女性盆底是指位于骨盆内的一组肌肉和结缔组织,主要由骨盆底肌群组成。
它在女性身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
首先,女性盆底起着支撑作用。
它支撑着子宫、膀胱和直肠等重要的器官。
盆底肌群像一个网状结构,可以将这些器官牢牢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避免下垂或脱垂的发生。
这对于维持女性身体结构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其次,女性盆底还参与了排尿和排便的控制。
盆底肌群通过协调收缩和松弛的力量,帮助控制尿液和粪便的排出。
当盆底肌群失去弹性和力量时,女性可能会面临尿失禁和便秘等问题。
因此,保持盆底肌肉的健康状态对于维持排泄功能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另外,女性盆底对于性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盆底肌群的紧张度和力量与性爱的愉悦和性高潮密切相关。
一组健康的盆底肌肉可以提供更强的肌肉收缩力量,增强性器官的敏感度,并改善性生活的质量。
而松弛或虚弱的盆底肌肉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或性满足感下降。
除此之外,女性盆底还有助于支撑孕育。
在怀孕期间,子宫会逐渐增大,对盆底施加压力。
盆底肌群的健康和稳定性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防止子宫下垂。
此外,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的弹性和协调性可以帮助孕妇更顺利地生产,降低产后恢复的难度。
2产后为什么要进行盆底肌修复首先,盆底肌修复有助于预防各种盆底问题的发生。
盆底肌是位于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它主要起到支撑和固定盆腔器官的作用。
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这些肌肉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和拉伸,导致肌肉松弛、虚弱甚至损伤。
如果不及时进行盆底肌修复,容易引发盆腔器官下垂、尿失禁等问题。
而通过盆底肌修复,可以有效加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支撑力,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其次,盆底肌修复有助于改善性功能。
盆底康复——产后女性的必修课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新生儿的出生无疑是令所有人都非常兴奋的事情,见证宝宝的茁壮成长也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
但是,对于宝宝的妈妈来说,分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有过分娩经历的女性朋友,在说起分娩时都会谈之色变。
的确,分娩是女性朋友非常痛苦的事情,不但要经历分娩过程中超过十级的疼痛感,更会在分娩之后出现一些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就是——盆底功能障碍。
每个母亲在分娩之前都是美丽的少女,而在分娩之后,由于盆地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来说,盆底康复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盆底康复能够有效修复盆底功能,也是每个产后女性的必修课。
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盆底康复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想要了解盆底康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群是女性朋友身上非常重要的肌肉群,它就像一个连接器一样,对肠道、膀胱、子宫等盆骨内的器官起到支撑作用。
在女性朋友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时,由于双腿会分开,接触车座的部位一般就是盆底肌群。
那么,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呢?对于分娩之后的女性朋友来说,盆地功能障碍就是由于分娩导致盆地结构出现损伤或者缺损,盆底对肠道、膀胱、子宫等盆内器官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引起相关症状的疾病。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分娩之后的女性群体中,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非常高,已经处于30%以上。
也就是说,在我国平均每10个分娩之后的女性中,就有3-4名盆底功能障碍患者。
根据盆底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盆底功能障碍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分别为性功能障碍、括约功能障碍和支持功能障碍。
其中,性功能障碍是指患者的性功能有所损伤,包括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高潮障碍、性生活疼痛以及性欲减退等等;括约功能障碍主要包括便秘、粪失禁、尿潴留、急迫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跃、压力性尿失禁等等;支持功能障碍主要包括阴道后壁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子宫脱垂等等,而子宫脱垂根据脱垂程度不同也分为子宫2型脱垂和子宫3型脱垂。
女性产后盆底肌的康复护理宋静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2500)张女士在产后半年出现漏尿情况,尤其是在大笑、咳嗽、打喷嚏时,自觉阴道口掉出一小块肉,走路时明显有摩擦感,这让她倍感苦恼,变得害怕出门、运动。
后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
随即医生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指导患者做好康复护理,经过2个月的干预,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恢复正常生活。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45%的已婚已育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且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
女性在产后盆底肌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科学护理?什么是盆底肌盆底肌是骨盆最底部的一组肌肉群,相当于一个“吊网”,将女性的子宫、膀胱、小肠、直肠等器官牢牢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以维持这些脏器的正常功能。
盆底肌可分为三层:浅层主要有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等,中层有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等,深层有肛提肌。
盆底肌有三大主要作用:1.保护盆腔器官,2.控制排泄,3.参与性快感。
一旦盆底肌受损或功能下降,有可能出现盆底疼痛、盆腔脏器脱垂等问题,严重影响女性正常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交。
盆底肌损伤的因素(1)怀孕是导致盆底肌损伤的重要因素。
在怀孕期间,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子宫也会慢慢变大,会对盆底组织产生压迫。
此外,孕妇脊柱弯曲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腹部向前突出,重心由腰骶部指向盆底,影响盆底肌的弹性。
(2)在阴道分娩的过程中,盆底肌会被反复压缩和拉伸长达十几个小时,可引发阴道壁的降解反应,导致肛提肌变薄、撕裂、收缩能力下降。
有调查数据显示,肛提肌最大拉伸程度可达到217%,是其他骨骼肌的3.26倍,但如果过度拉伸,会失去原有的弹性。
此外,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体内会释放松弛激素,加上诸多因素影响,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阴道前后壁不能像以前一样完全贴合,很容易引起盆腔器官脱垂。
(3)当女性体质量较大时,腹部脂肪会对盆底肌产生压迫作用,时间一长可导致盆底肌损伤,甚至压迫膀胱尿道,导致尿失禁。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是指针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在妇产科医学中,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意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女性在生育过程中会经历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拉伸和损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就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问题,比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下降、盆腔器官脱垂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后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盆底功能障碍等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已经成为当前妇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 专业康复指导:产后盆底康复治疗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指导,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比如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盆底康复操、盆底按摩等方式进行治疗。
2. 中医理疗:中医理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问题。
3.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盆底肌肉松弛严重、盆腔器官脱垂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1.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涵盖了盆底肌肉锻炼、中医理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2. 在盆底肌肉锻炼方面,一些研究表明,产后盆底肌肉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问题,且效果显著。
还有研究表明,产后盆底肌肉锻炼对女性性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盆底康复宣传文章
盆底康复:让你告别尴尬,远离疾病
盆底肌肉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组肌肉,它们位于盆腔底部,支撑着整个盆腔的结构,保持着内脏器官的位置。
然而,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盆底肌肉的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如今,盆底康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
一、盆底健康的重要性
1.支撑内脏器官:盆底肌肉可以支撑膀胱、子宫、直肠等内脏器官的位置,维持它们运动的正常范围和协调。
2.控制小便:盆底肌肉可以收缩和松弛来控制小便。
如果盆底肌肉无法收缩或者控制不住,就会发生尿失禁。
3.支撑脊柱:盆底肌肉还可以起到支撑脊柱的作用,保持身体平衡。
二、盆底肌肉问题的危害
1.导致尿失禁:当盆底肌肉过度紧张或者松弛,就会导致尿失禁。
2.造成性生活疼痛:如果盆底肌肉过度紧张,就会导致性生活疼痛。
3.增加阴道感染和炎症的风险:盆底肌肉的紊乱会减少血流量和阴道分泌物的正常流动,从而增加阴道感染和炎症的风险。
三、如何进行盆底康复?
盆底康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了解盆底肌肉:了解盆底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检查盆底肌肉是否健康。
2.盆底肌肉锻炼:盆底肌肉锻炼是盆底康复的关键,可以通过Kegel运动、盆底按摩等方法来进行。
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控制尿液憋尿时间、减少或停止饮酒、戒烟等行为。
4.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手术等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盆底肌肉问题。
盆底康复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许多盆底肌肉问题,使我们远离健康问题的困扰。
所以,无论你是已经出现了盆底肌肉问题还是想要预防,盆底康复都是必不可少的。
产后骨盆修复的重要性及方法生孩子对于女性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次身体的巨大变革。
在产后,许多女性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身体问题,其中骨盆的变化就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产后骨盆修复不仅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还对女性的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产后骨盆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在孕期,女性的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松弛素的激素,这种激素会使骨盆周围的关节、韧带变得松弛,以便为胎儿的分娩做好准备。
当胎儿通过产道时,骨盆会受到挤压和扩张,这就导致了骨盆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如果产后不进行有效的修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产后骨盆变形可能会导致体态的改变。
很多产后妈妈会发现自己的胯变宽了,屁股变大了,甚至出现了长短腿、高低肩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美观,还会影响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增加了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骨盆变形还可能会引起一些疼痛症状。
比如腰部疼痛、耻骨疼痛、臀部疼痛等。
这是因为骨盆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使得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受到了不正常的牵拉和压力,从而引发疼痛。
此外,产后骨盆修复对于女性的生殖系统健康也非常重要。
骨盆底肌群是支持盆腔器官的重要结构,如果骨盆底肌群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尿失禁、子宫脱垂等问题,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进行产后骨盆修复呢?产后骨盆修复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其中包括运动康复、物理治疗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康复是产后骨盆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后妈妈可以在身体恢复一定程度后,开始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运动训练。
比如凯格尔运动,这是专门针对骨盆底肌群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骨盆底肌群的力量,预防尿失禁等问题。
具体的做法是:收缩肛门和阴道周围的肌肉,就像试图阻止排尿或放屁一样,保持收缩 5 秒钟,然后放松 5 秒钟,重复 10 次为一组,每天进行 3 组以上。
除了凯格尔运动,还可以进行一些全身性的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平衡,促进骨盆的恢复。
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延续性护理是指在产后出院后,护士或者助产士对产妇进行定期的康复护理,帮助产妇更好地进行盆底肌群训练,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和康复,改善盆底功能,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延续性护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盆底功能评估:通过问卷调查、产后检查等方式,了解产妇盆底功能的情况,包括尿失禁、排便困难等情况。
2. 康复指导:向产妇介绍盆底康复的相关知识,教授盆底肌群训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个性化护理: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定制盆底康复护理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4. 定期随访:定期对产妇进行复诊,了解盆底康复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产后盆底康复的重要性产后盆底康复是指产妇在分娩后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护理措施,使盆底肌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修复,恢复正常功能。
产后盆底康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子宫收缩:盆底康复有利于促进子宫底的恢复,加速子宫恢复到产前状态,减少产后出血和子宫脱垂的风险。
2. 预防盆底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尿失禁、排便困难等。
通过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3. 改善生活质量:盆底功能的恢复对产妇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减少尴尬和不适感,提高自我感觉和自尊心,增进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愉快度。
四、延续性护理对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1. 增进产妇身心健康:通过延续性护理,产妇可以得到专业的康复指导和监测,提高了自我康复的信心和动力,从而增进了产妇的身心健康,改善了产后心理压力和情绪状态。
2. 改善夫妻关系:盆底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增进夫妻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夫妻之间的性生活满意度,有利于家庭和谐稳定。
3. 提高社交交往的愉快度:盆底功能的恢复可以减少尴尬和不适感,提高产妇自我感觉和自尊心,从而提高了产妇的社交交往愉快度,有利于促进产妇社交和社会交往的良好状态。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对盆底康复训练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前来我院生产的产妇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后子宫脱垂现象,因此观察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在康复指导结束后对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肌改善中的作用与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6周与产后12个月产妇子宫脱垂发生率较低,且经康复指导训练后的生活质量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松弛等现象,且对子宫脱垂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对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产后健康指导盆底肌功能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女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健康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尿失禁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而压力性尿失禁是这种表现的主要类型。
现阶段临床主要以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肌功能进行恢复,从而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囚此盆底康复训练对患有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的产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我院4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20年1月一2021年1月前来我院复诊的产后子宫脱垂产妇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24例,年龄在22岁-32岁,平均年龄(27.14±1.24)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9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3例,剖宫产11例。
对照组患者24例,年龄在21岁-34岁,平均年龄(27.98±1.56)岁,初产妇14例,经产妇10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2例,剖宫产12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及临床确诊为子宫脱垂;同意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体征平稳且资料完整;精神状态良好。
排除标准:合并产后感染、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交流障碍者;拒绝配合完成研究者。
产后盆底康复的重要性孕育胎儿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产后有可能会带来各种疾病。
在女性的盆骨和下肢之间,只有盆底肌起到支持的作用,它支持着膀胱、子宫等各种盆腔脏器,承担着多项作用。
而且它也起到帮助排便排尿以及维持阴道紧致度的作用。
怀孕时隆起的腹部给了骨盆底部很大的压力,分娩时也会对盆底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不论妊娠还是分娩的过程都会给盆底肌造成损伤。
现在二胎的生产率的大大提升,对于多胎或者一些高龄产妇来说很容易出现盆底功能受到伤害,所以中年妇女盆底疾病发病率大大提高。
一般盆底损伤可能导致患者阴道松弛、尿失禁、粪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等后果。
所以产后做一些盆底康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用的,这样可以减少盆底疾病的影响。
1.盆底康复治疗的定义及意义女性盆底康复治疗是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对女性盆底结构进行训练以恢复其功能的康复治疗。
盆底康复训练是采用理论加训练的方法,只需要患者通过锻炼来恢复功能,不用吃药,对患者身体不会造成副作用产后盆底康复能够预防盆底结构的损伤与破坏,可以改善和治疗尿失禁、粪失禁以及阴道松弛等疾病,也可以治疗一些性功能障碍的疾病。
2.盆底康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证:适应产后症状,可以预防生产后出现并发症,产后盆底功能减退或者不全者。
禁忌证:分娩有可能会造成女性神经方面的损伤,所以对于产后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来说,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应避免电刺激治疗以防更加刺激患者。
3.盆底康复训练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盆底康复训练应该抓住产后盆底恢复的最佳时期,产后6周后是最佳时间,从产后6周到一年内都是盆底恢复的好时间。
这期间做训练可以有效的帮助产妇收缩阴道等,能有效防止产后阴道松弛和尿失禁等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盆底方面的疾病是很复杂的,它涉及多方面的疾病,所以患者在进行康复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和判断。
产后盆底康复需要适度,不能操之过急,大幅度的动作和过长时间的训练也有可能导致骨盆损伤严重。
关注盆底肌康复,关爱女性健康怀孕和生产是绝大多数女性这一生跳不过的命题,在喜迎新生命后,准妈妈却要面临另一种难以启齿的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性(PFD),这种疾病无论对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夫妻生活质量,还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尴尬,但是许多产妇对产后要不要做盆底肌修复犹豫不决,归根结底还是对此病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在城郊县城及农村地区,还受制于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等的制约,对此更是知之甚少,更别提做盆底肌修复和自主锻炼。
那么盆底功能障碍到底是什么病,盆底肌修复到底有没有必要,做与不做的依据是什么,下文就来详细说说。
1.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简介女性妊娠和分娩(分娩不论是会阴顺产还是剖宫产)后或者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后,或轻或重的会患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它包含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 与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
在女性40周的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的子宫重量的增加,盆底组织被持续性压迫,这种慢性牵拉造成盆底肌纤维慢慢失去张力造成变形损伤。
在妊娠晚期、分娩后,还有可能造成漏尿、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产后排便异常,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痛等。
这些身体损害不能自愈,需要通过锻炼和医学干预才能修复和治愈。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还会伴随出现许多异常情况和并发症加重病情。
所以及时有效地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修复很有必要。
(二)做PFD修复的依据有些产后妈妈可能会感觉到即使做了盆底肌修复,也没有明显的效果,那么有必要做吗?根据什么判断要不要做,怎么做呢?做与不做要通过检查结果来决定,所以产后盆底肌检查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盆底康复对产后妈妈们的重要性
不管顺产还是剖腹产,妊娠过程对女性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初期可能只表现为阴道松弛、无性高潮、漏尿、尿频、粪失禁、便秘等症状,到了中老年就会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女性在妊娠期及分娩时对盆底肌肉的影响
1、妊娠期随着子宫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增加了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风险。
2、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盆底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间连接发生分离等变化.难产、器械助产等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尿道闭合压下降,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妊娠及分娩过程中肛提肌及阴部神经机械性损伤,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脉冲磁刺激疗法,可以使受损的肌肉、神经得到恢复,具有长期疗效。
脉冲磁刺激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疗法正在逐步在临床广泛应用。
脉冲磁治疗案例
案例一:
一位62岁的女性患者患尿频、尿急、遗尿、阴道疼痛4年余,辗转多家医院就诊未果;多以抗尿路感染进行治疗,间断服用抗生素有部分缓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洛阳仁大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求诊。
经过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和盆底肌筛查评估结果:
盆底功能评估(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前后静息电位增高、I(II)型肌力减弱、协调性下降(这就是患者多年慢性盆腔痛的原因所在);阴道脱垂,阴道区按压疼痛评分为9分(最高疼痛为10分)这种疼痛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但这位病人已忍受了4年多。
临床诊断:膀胱过度活动症、阴道脱垂、盆底痛
该院盆底康复中心对于盆底肌、盆底痛和盆底脏器脱垂治疗的设备有两种: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和盆底脉冲磁刺激治疗椅!
该病人直接选择了盆底脉冲磁刺激做治疗。
一疗程治疗结束后:尿频、尿急、遗尿症状消失,阴道区按压疼痛评分下降至2-3分(有轻微疼痛,可以忍受)。
再次盆底肌电评估结果更进一步证实,盆底肌过度紧张情况已明显缓解,但是如果想盆底功能完全改善,还需继续进行磁刺激、凯格尔运动等巩固疗效。
病例二:
马先生54岁排尿不顺,夜尿増多5年余;长时间间断性用药疗效不佳,曾做超声检查提示前列腺增生,经盆底脉冲磁刺激治疗一疗程结束后排尿基本正常,夜尿次数明显减少;高兴的说“脉冲磁疗椅真神奇,坐着就能把病治好;不但排尿正常了,晚上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盆底脉冲磁刺激治疗的具体时间:
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
做盆底肌肉检查和治疗最佳时间
每一位女性生完宝宝后的42天,都应该做个盆底肌肉评估检测,检查一下自己的盆底功能,发现问题尽早治疗。
产后1年之内是盆底修复最佳时机,半年之内是黄金时期。
检查没有问题,也要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因为生宝宝对盆底肌肉必然会产生一些影响,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修复盆底损伤,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还能帮助产妇恢复身材,改善产后阴道松弛的治疗,以提高生育后夫妻性生活质量。
而且,还能增厚子宫内膜,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受孕率。
能不能在家自查盆底功能损伤?
可以通过以下四种症状,进行自测。
1、打喷嚏、咳嗽等情况下,出现漏尿。
2、产后感到性生活质量变差,阴道松弛。
3、腰背部有下坠感。
轻度盆底功能障碍多无自觉症状,患者常有程度不等的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
4、阴道口有肉一样的东西掉出,即盆腔器官脱垂。
有以上这几种情况,请及时到医院检测就医,或到专业的产后康复中心进行检查。
有没有可以在家做的盆底保健操?
1、在怀孕期间,尽量避免做一些会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如不要弯腰捡东西,应整个身体蹲下去捡,不要抱小孩,不要提重物。
2、孕妇可使用托腹带,以减轻下腹部的负担,避免造成腹压增加。
3、分娩后应尽早开始锻炼,产后尽快开始盆底训练。
一般产后一到两周就可以开始增加肛门和阴道的收缩训练,持续两到六个月。
但是,想在家做盆底肌肉锻炼前,最好能先到医院检查。
“产妇很难自己感觉到盆底肌的正确位置,有研究表明约10-30%的妇女无法正确识别盆底肌,肌肉收缩协调性差,收缩盆底肌的同时腹肌、臀部肌、大腿肌也在收缩,如果动作不正确,反而会加剧损伤。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增加了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促进盆底血液循环,改善女性卵巢功能,维持女性激素水平,使盆底功能
恢复正常。
盆底肌肉康复的目的
1、预防脏器脱垂加重;
2、减轻尿失禁症状的严重程度;
3、促进血液循环;
4、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耐力和支持力;
5、缓解肌肉异常的高张力、恢复肌肉弹性;
6、增强神经反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