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50 KB
- 文档页数:55
章节: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课题:4.2水落“盐”出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累计课时:15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
2、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
教学难点:如何确定分离出来的物质就是盐。
教学准备:1、学生材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蒸发皿、火柴、滴管、小烧杯(含盐水)、烧杯(清水)、放大镜、白纸、药匙、食盐盒、毛巾、筷子(每组各一份)。
2、教师材料:一杯饱和的盐水溶液(125毫升)、清水(50毫升)、药匙、食盐、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加水使杯底的盐溶解了1.教师出示一杯已饱和的盐水。
师导:这是一杯盐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2.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3.师生交流采用加水的方法。
4.学生上台演示。
二、盐水蒸发后留下了白色物质。
1.师导:(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2.师导: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
你有办法证明盐是不是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4.小组内活动,用筷子沾一点浓盐水涂在手指上,轻轻吹气,加快水的蒸发。
观察手指上盐水的变化。
5.采用加热的方法。
师导:对,给盐水加热加快它的蒸发,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加热的材料。
(师介绍材料)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盐水加热吗?你准备怎么做?6.师导: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么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请各组材料员领取材料。
(提示:加热后勿碰;盐水未完全干,熄灭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7.酒精灯的使用:(师示范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学生上台演示)8.学生分组实验。
第一单元小小建筑师1.房子的变迁【教学分析】本单元是技术工程单元。
第一节课让学生走进建筑博物馆,接触到古今中外琳琅满目的建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分别罗列了各时期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制造工具,通过比较感受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目标】(1)了解房子的变迁史,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了解各种工具的作用,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教学挂图、简单的木工工具等。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建筑博物馆,你们开心吗?生:开心!师: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原始馆,原始人都住在哪儿呢?生:有些住在山洞里,有些住在树巢里。
师:对,我们把住在山洞里叫穴居,住在树上的叫巢居。
师:原始人为什么会选择住在这些地方呢?生:可以遮风避雨,还可以躲避猛兽、毒虫的侵袭。
师:原始人是怎么搭建这些建筑的,你认识这些工具吗?它们都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材料也发生了着变化。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古代馆。
看看古代馆里有哪些有特点的建筑。
你还见到过哪些古代建筑,请在小组里交流,比比哪组知道的多。
生交流分享。
师: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古代建筑主要用到了哪些材料?生:砖、瓦、木材……师:对,古代建筑对于木材的使用可谓是达到了极致。
各种雕刻、连接方式让建筑巧夺天工,不过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工具的进步,特别是种类繁多的木工工具。
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传统的木工工具。
师:你知道锯子是谁发明的吗?生:鲁班。
师:这里还有一段小小的故事呢……师:墨斗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生:打线。
师:离开古代馆,我们准备走近琳琅满目的现代馆。
假设你是馆长,你准备安排哪些建筑放进现代馆呢?生讨论。
师: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生:候机大厅、水立方、鸟巢、悉尼歌剧院、广州电视塔……师:同学们举例的这些建筑都比较有现代特色。
猜对了吗教学内容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
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
3、培养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镊子、铁棒、纸团、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课件出示谜语)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
生:眼睛。
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生:花生。
3、身体生来瘦又长,五彩衣裳黑心肠,嘴儿尖尖说黑话,只见短来不见长。
生:铅笔。
4、小铁驴,真是好,又不踢,又不咬,屁股后面把烟冒,突突突叫着跑。
生:摩托车。
这几则谜语你猜对了吗?生:猜对了。
二、猜想和验证1、大胆猜想你们想挑战更难的吗?(想)请同学们来猜想。
(课件出示猜想问题图)用酒精灯烧空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烧着吗?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纸杯会烧着吗?用酒精灯烧装水的纸杯底部,谁能烧开吗?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
2、学习使用酒精灯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对了吗?我们要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必须学会安全使用酒精灯。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页,阅读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
”生阅读。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灯。
生在小组内互说,指明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灯。
师示范安全使用酒精灯。
3、验证小组讨论所用实验材料。
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是巡视指导,生填写实验报告单。
汇报实验结果。
4、我进步我成功课件出示:在几次猜想中,我的猜想与实验结果:总是不一样()嘿,没关系!有时不一样()呵,再努力!总是一样的()瞧,我真棒!指名说,是鼓励。
5、你在猜想与验证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收获?师: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的,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第一单元猜猜猜猜猜看讲课重点:初步试一试猜想与假设,认识科学家猜想的门路。
讲课目标:1、能选择自己喜爱的问题,进行英勇的猜想与想象。
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认识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门路,认识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3、培育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想能力,踊跃参加脑筋风暴活动。
讲课过程1、英勇猜想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奇异的科学奇特,人们总喜爱问个为什么,并力求找寻到正确的答案。
此刻老师这有一些风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
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
(游戏活动)2、谈论猜想的依据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出处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一样样程度的说明和讲解。
经过方才的猜想,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门路阅读《海洋变为了顶峰》。
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门路以及自己的收获。
猜对了吗讲课内容:第一单元第 2 课。
讲课目标:1、利用实验考据的方法,理解猜想但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其实不老是一致。
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术,认识资料传热的性能。
3、培育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讲课重点:认识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差别。
讲课难点:培育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械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镊子、铁棒、纸团、纸条等。
讲课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猜谜语吗(喜爱)老师今日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慧。
(课件出示谜语)1、上面毛,下面毛,中间一个黑葡萄。
生:眼睛。
2、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生:花生。
3、身体生来瘦又长,五彩衣裳黑心肠,嘴儿尖尖说黑话,只见短来不见长。
生:铅笔。
4、小铁驴,真是好,又不踢,又不咬,屁股后边把烟冒,突突突叫着跑。
大象版小学科学本三年级下册科学《点亮小灯泡》教案教学分析】点亮小灯泡》是小学科学学科传统的教学内容。
但以往的教学会满足于引导学生能够把小灯泡点亮而停止探究的脚步而不再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原理——闭合回路。
在本次公布的修订版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引导学生构建科学概念的重要性。
基于探究构建科学概念和基于科学概念开展科学探究已成为现在小学科学教学的主流思想。
因此,教材在设计这一内容时也着重突出了“点亮小灯泡”之后对电路原理的探索。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对所有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闭合回路。
教学目标】1.学生能自主探究连接简单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发现闭合回路。
2.学生知道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
3.体验尝试——发现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尝试,肯于实践,乐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上一课通过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电是一种能量,它使用方便快捷,只要轻轻一按开关,各种电器就能工作起来,非常方便!这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奥秘呢?想不想一探究竟?生:想!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
二、研究电路器材,为概念建构铺垫基础一)观察灯泡结构师:(取出一枚小灯泡)看,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师:观察一下它的外部构造,看看它有哪几部分组成?分别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书:“观察”)师:就这么简单的小东西也能发光?再来看看它肚子里有什么,它们是怎样相连的?(出示灯泡内部结构图)师:知道小灯泡的内部结构之后,如果让你把它连到电路中,你准备连在它的什么部位?二)观察电池师:(拿出一节电池)知道电池有什么用吗?你觉得它有什么特殊的中央吗?(有正极和负极)师:知道正极和负极有什么作用吗?(向电路输送电的连接点)师:请在电池上找出正极和负极。
三、尝试连接电路,为概念建构搜集例证一)布置实验任务师:有了电池、小灯泡,再加上一根导线,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师:教师也相信你们一定能,不过动手之前,教师还有三点温馨提示:(课件出示下列文字)1.不断尝试:想一想,做一做,更多地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出示板书:尝试)2.及时记录:把自己尝试过的连接都记录到记录纸上,并在能点亮的灯泡上画上光芒;并把它画到展示纸上贴到黑板上来展示;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大象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准备单元比较液体的轻重一、教材分析《比较液体的轻重》是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准备单元,这一单元的科学探究目标是“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并运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材从生活中的汤里总是油浮在水上面这一现象引入,提出验证油比水轻的探究任务。
本课从“趣味性”和“目的性”两方面着手,将最后拓展活动的“调制分层鸡尾酒饮品”改为这一活动的载体(需求),设定教学情景,同样很自然地引出比较液体轻重的话题,拉近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比较同体积的蜂蜜和牛奶的轻重”的探究活动之中,让学生经历制订简单探究计划的过程,并通过搜集证据找到调制分层鸡尾酒饮品的方法,从而较好地达成这一单元的科学探究目标。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首次尝试制订实验探究计划,教师可以事先提供器材,让学生选用给定的器材来设计实验比较液体的轻重,并通过画图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表达比较方法,从而降低制订探究计划的难度,以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制订探究计划时教师应着重强调所比较的液体的体积要相同,这样才“公平”。
通过公平原则引导学生搜集有效数据,以事实为依据,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而对于公平原则的强调,根本意图是引导学生理解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
学生只有理解了这一基本要求,才能制订出严谨的科学探究计划。
三、教学目标1.知道观察前要制订计划,了解简单的探究计划应具备的内容。
2.在教师引导下,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3.运用感官和简单工具比较液体的轻重,用文字、图片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4.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比较蜂蜜和牛奶的轻重。
难点:按照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蜂蜜、牛奶、小烧杯、量杯、简易天平、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猜猜猜1.1 猜猜看教学要点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
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
教学过程1、大胆猜想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
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
(游戏活动)2、讨论猜想的依据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
通过刚才的猜想,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
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1.2 猜对了吗教学内容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
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
3、培养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镊子、铁棒、纸团、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课件出示谜语)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
生:眼睛。
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生:花生。
3、身体生来瘦又长,五彩衣裳黑心肠,嘴儿尖尖说黑话,只见短来不见长。
第一单元猜猜猜1.1 猜猜看教学要点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
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大胆猜想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
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
(游戏活动)2、讨论猜想的依据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
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
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1.2 猜对了吗教学目标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
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
教学重点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课件出示谜语)二、猜想和验证1、大胆猜想你们想挑战更难的吗?(想)请同学们来猜想。
(课件出示猜想问题图)(1)用酒精灯烧空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烧着吗?(2)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纸杯会烧着吗?(3)用酒精灯烧装水的纸杯底部,谁能烧开吗?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
2、学习使用酒精灯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对了吗?我们要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必须学会安全使用酒精灯。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页,阅读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
三年级大象版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由七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猜猜猜》共三课含1、猜猜看2猜对了吗3、猜猜猜;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共3课含1、起风了2、风的测量3、可爱又可恨的风;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共3课含1、神奇的小针2、有趣的磁铁游戏3、磁铁的妙用;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共3课含1、把盐藏起来2.水落“盐”出3.沉与浮;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生活离不开电2.电灯亮了3、小心!有电;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共2课含1.白天与黑夜2.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共2课含1.漂移的大陆2、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具体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单元猜猜猜,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1.1猜猜看教学要点: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
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吗?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
教学过程1、大胆猜想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
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
(游戏活动)2、讨论猜想的依据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
通过刚才的猜想,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
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1.2猜对了吗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
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
3、培养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镊子、铁棒、纸团、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课件出示谜语)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
生:眼睛。
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生:花生。
3、身体生来瘦又长,五彩衣裳黑心肠,嘴儿尖尖说黑话,只见短来不见长。
生:铅笔。
这几则谜语你猜对了吗?生:猜对了。
三年级大象版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四、教材分析三下有七个单元,19个课题,教参安排为23课时上完,我的设计是29课时。
第一单元《猜猜猜》(一)、单元类型: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二)、主要目标: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假设与事实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猜猜看》——要有根据地猜《猜对了吗》——猜想需要验证《猜猜猜》——猜想练习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二)、主要目标:假设性解释(三)、教学内容:《起风了》——初步了解风《风的测量》——测量风《可爱又可恨的风》——风的利弊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二)、主要目标:对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