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50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不断经历着波动和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中的波动现象,西方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试图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来调节经济活动。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并探讨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一、经济周期理论的起源与基本概念经济周期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亚当·斯密和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家阿瑟·彭德尔顿的研究。
他们通过对经济波动的观察和实证研究,提出了经济周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周期性现象。
它通常包括扩张期、繁荣期、收缩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扩张期和繁荣期是经济活动高涨的阶段,经济增长迅速,就业率上升,物价稳定。
而收缩期和衰退期是经济活动低迷的阶段,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为负增长,就业率下降,物价下降。
二、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观点和方法1. 宏观经济学视角: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经济周期。
他们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变化,通过对国民收入、就业、物价、货币政策等指标的研究,揭示经济周期的变化规律。
2. 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多种原因来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
其中,供求关系失衡、投资波动、货币政策变化等被认为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周期中,供需关系会发生变化,导致价格和就业水平的波动。
3. 经济周期的影响和调节: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周期对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有着重要影响。
在扩张期和繁荣期,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政策来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而在收缩期和衰退期,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减轻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经济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应用西方经济学家在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他们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统计数据的研究,验证了经济周期的存在和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化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西方国家的政府和央行经常根据经济周期理论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一、选择题1、经济增长最基本的特征( ).A、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B、技术进步;C、制度和意识的调整;D、社会福利的增加;2、经济周期中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B、萧条和复苏;C、繁荣和衰退;D、衰退和复苏;3、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衰退、萧条、复苏、繁荣;C、萧条、复苏、繁荣、衰退;D、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的波动;5、持续时间约为15~25年的经济周期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基钦;B、朱格拉;C、库兹涅茨;D、康德拉季耶夫;6、下列各项中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投资过度论;B、心理周期论;C、消费不足论;D、太阳黑子周期论;7、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则经济增长率为()。
A、5%;B、20%;C、25%;D、80%;8、加速原理表明()。
A、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减少;B、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增加;C、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增加;D、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减少;9、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 ).A、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B、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C、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D、增长极限论;10、经济活动之所以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是由于( )。
A、乘数的作用;B、加速数的作用;C、技术变动的冲击;D、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二、判断题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2、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 )3、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 )4、朱格拉周期是一种短周期.()5、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 )6、刺激消费水平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 )7、加速原理断言GDP的增加导致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8、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 t=A t f(L t,K t)式中,Y t、L t和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即G Y=G A+αG L+βG K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和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Δk=sy-(n+δ)k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西方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一)供求理论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中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四)成本理论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一、思考题1.简述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2.怎样用乘数论和加速原理说明经济周期波动?3.试述希克斯经济周期理论。
4.试述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谈谈自己的认识。
5.简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6.比较说明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新剑桥增长模型。
7.试分析影响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诸因素。
8.谈谈你对增长极限论内容及其论争的看法,有什么启示与意义。
9.试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并给予简要评析。
10.简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要评析。
二、计算题1.假设某国经济边际消费倾向b=0.75,加速数v=2,每年自发投资a I =900亿元,2000年国民收入水平60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400亿元,求2001年该国的总投资和国民收入水平?2.假定某国经济的资本—产出比率C=4,消费倾向YC =0.8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基本思想,求其有保证的增长率w G 是多少?若此时n G =326%,按照新古典模型,要将C 调整到多少的时候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3.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y=f(k)=2k-0.52k ,人均储蓄率为0.3,人口增长率假设为3%,求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卡尔多的经济周期模型尼古拉·卡尔多在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经济周期模型。
模型中储蓄和投资是指事前储蓄和事前投资,即预计的储蓄和投资。
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都是非线性的。
卡尔多运用非线性储蓄函数和非线性投资函数的性质和引入社会资本存量这一经济变量,来说明繁荣和萧条交替反复出现的经济周期。
储蓄是社会资本存量的递增函数,投资是社会资本存量的递减函数。
在高收入水平上,社会资本存量大,投资函数向下移动而储蓄函数向上运动,于是经济系统从繁荣走向萧条。
在低收入水平上,投资函数向上移动而储蓄函数向下移动,于是经济系统从萧条走向繁荣。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波动性变化,包括经济增长和衰退等阶段。
西方经济学家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发展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以解释和预测经济活动的波动。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西方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周期理论。
1. 经济周期的基本构成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繁荣期是指经济增长阶段,经济活动蓬勃发展,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增加。
衰退期是指繁荣期后经济活动开始放缓,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
萧条期是指衰退期后经济活动进一步下滑,失业率急速攀升,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复苏期是指经济活动开始重新恢复增长,就业率回升,企业利润也逐渐回升。
2. 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历程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亚当·斯密。
他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引起的。
马尔萨斯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人口理论与周期波动的关系。
在20世纪,约瑟夫·熊彼特理论被广泛接受,并成为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石之一。
熊彼特认为经济循环是由投资决策引起的,投资决策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除了熊彼特理论,还有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与总需求的波动有关,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活动。
3.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延伸和发展,其核心理论是价格和工资的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价格和工资调整不灵活,造成需求低迷和失业率上升。
近年来,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粘性预期"的概念。
粘性预期指的是人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不及时调整,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
4. 实证经济周期理论实证经济周期理论基于实际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强调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技术冲击和货币冲击引起的。
技术冲击是指生产力的改变,例如技术进步或自然灾害等。
货币冲击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如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