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中国文学成就概述

1中国文学成就概述

1中国文学成就概述
1中国文学成就概述

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导入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有四大文化:希腊文化、犹太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就从文学史的角度来概述中国文学成就。

第二阶段:学生自读学习中国文学史发展,并做好提纲。

第三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学史发展纲要。

一、先秦文学

(一)上古文学

1.文学艺术的起源

模仿说——心灵表现说——游戏说——宗教巫术说——文学起源于劳动:劳动说

2.古代神话由学生讲述神话故事

(1)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

(2)后羿射日《淮南子本经训》

(3)鲧禹治洪水《山海经海内经》

(4)黄帝擒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二)诗经(因为前已经讲过,略)

(三)先秦历史散文

1.历史散文

(1)《尚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2)《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

(3)《战国策》三十三篇;塑造人物:鲁仲连、冯谖、陈轸、郑袖、苏秦、触龙、邹忌、荆轲;寓言故事: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亡羊补牢。

2.诸子散文

诸子,号称百家,百家争鸣。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1)《论语》《孟子》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2)《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然而就庄子书中寓言、义理及《天下篇》对老子思想所评述,老子与庄子思想构架有别

(3)《荀子》、《韩非子》

师生共同回顾两部作品中的名言和寓言故事

(4)墨子

墨子(前468 -前376),名翟(dí),国际上通用的英文名字是MO-TSE,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四)屈原和楚辞(略)

(五)汉代文学

1.汉代散文

(1)贾谊《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

(2)晁错《论贵粟疏》

2.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代表作品: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

枚乘:《七发》(楚辞体)《柳赋》《梁王菟园赋》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

扬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酒赋》王褒:《洞箫赋》班婕妤:《自悼赋》刘向:《九叹》刘歆:《遂初赋》班固:《两都赋》班彪:《北征赋》

司马迁:《壮士不遇赋》张衡:《二京赋》

3.汉史

(1)司马迁(略,后细述)

(2)《汉书》

班固,字孟坚,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4.乐府民歌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双壁:《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5.《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

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动荡时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昌盛之前的漫漫长夜。

(一)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所以那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著名的七位诗人建安七子也大多死于建安年间,故称这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1.三曹

曹操:字孟德,诗风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全为乐府诗。“诗史”《薤露行》、《蒿里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顽强的进取精神《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

曹丕:字子桓。《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曹植:字子建。建安时代最富盛名的作家。《白马篇》、《名都篇》、《赠白马王彪》《杂诗六首》《泰山梁甫吟》《野田黄雀行》。抒情小赋《洛神赋》

2.七子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3.蔡琰

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女诗人。五言《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4.正始文学代表作家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西晋文学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

(三)陶渊明(略)

(四)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敕勒歌》

(五)南北朝诗人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鲍照,颜廷之

1.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今绍兴),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2.鲍照: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3.谢眺:“小谢”,格律诗开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第四阶段:小结

第五阶段:作业

1.熟读背诵重要诗词。

2、预习唐诗。

教学后记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多种困惑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多种困惑 中国文学中任何一种的小说都可以代表中国走出 去。然而,如果在“走出去”的中国文学中没有严肃文学的踪影,或者说严肃文学不受人们的待见,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说中国文学真正地“走出去”了。 如果我们想以真正的中国文学融入到世界文学中去的 话,丢掉了自己民族传统的文学算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如果一个作家抱着为走出去而走出去的心理进行创作,他的小说可能会一时性地“走出去”,但那不过是秀一下“红地毯”而已近日葛浩文先生在《文学报?新批评》上发表了《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一文。在该文中,葛先生表达了想与中国读者切磋一下中国文学该如何走出去的愿望。这个提议非常好,葛先生既是大家所公认的中国当代文学最权威的译者之一,又是把中国当代文学引领到西方文学舞台上的有功之士。这双重的身份,就决定了他是提出该话题的最佳人选。加之,在世界文学趋向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文学到底该以何种形态参与其中,也的确是个亟需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毋庸置疑,这个话题的专业性很强,要谈好、谈透并非那么容易。巧的是,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着葛先生的翻译工作,对葛先生的翻译理路有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理解,故而决定写这篇文章参与讨论。 “走出去”中的“大众”与“小众” 葛先生在文章的一开篇就提出了三个问题:何谓中国文学?只有 严肃文学才可作为中国文学向外传播的类型?中国文学获得了诺奖就算

走出去了? 葛先生的文章写得很是聪明,他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抛出了自己的观点,还对读者表白说:“问这些问题不是因为我有答案,而是希望借此可以激发大家更深一层的思考和讨论。’葛先生不是没有答案,他只是不愿用肯定的方式把答案直接说出来而已,葛先生当然可以如此潇洒,可我们却潇洒不起来。因为倘若想与葛先生的观点碰撞出火花,就必须得把葛先生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唯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商榷与讨论。 葛先生设问何谓中国文学?这并不意味着葛先生对中国文学这个概念有兴趣,而是说葛先生想纠正存在于中国人心中的一个偏颇,即一提中国文学好像就是严肃文学的代名词;一提中国文学“走出去”,好像只有“严肃文学”才有资格“走出去”一样。显然,葛先生问何谓中国文学是假,为通俗文学鸣不平是真。否则他怎么会以瑞典通俗作家史迪格?拉森的“千禧三部曲”为例,来强调这是“近年来瑞典文学走出去的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葛先生在上面所提出的三个问题,其实都可归结成一个问题:中国的通俗小说到底 可不可以“代表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 至此,想必对葛先生的翻译工作有所了解的人不难觉察, 葛先生对中国文学的翻译立场悄然发生了变化。在这之前,葛先生是很少提到通俗文学的,在他所翻译的作家名单中,也绝对是以严肃作家为主体的。有时,他翻译了一本不够那么严肃的小说,如春树的《北京娃娃》,还会特意声明是出

中国文学欣赏论文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文学欣赏》课程论文 题目:《且说说李白》 课程《中国文学欣赏》 班级市政1002 学号1013300201 学生姓名杨海峰 任课教师潘水根 二○一二年四月

且说说李白 实话说来,李白,苏东坡,李清照等人,总是频繁在各类作文中出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被引用了不下千次,而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又似乎最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一面,绿肥红瘦的李清照要是泉下有知,也必定被这般光景感动得涕泗横流,满心的喜悦连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了吧。这般来掘古人的墓实在过于残忍,然而他们留给我们的一大批精神财富却又永远享受不完,不求甚解,也得观其大略,抽出时间来细品些许,也倒图个自在,拨弄点趣味。 此三人中,最欣赏便是苏东坡,真性情,满腹才气,余秋雨先生《山居笔记》中所述东坡突围一章我几乎可以背的下来,浩荡人生,起起伏伏,殷勤昨夜三更雨,不过浮生一日凉,惊起回头的苦楚,枫栖沙洲的落寞,最后倒不如徜徉在西子湖畔,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作为苏东坡的前辈,李白可比东坡洒脱的多,他多数的唠叨也就是酒饮千杯不醉的乐趣,至于仕途,能顺则顺,不能顺就置身其外。一首洋洋洒洒的《蜀道难》只为换取个官做似乎太过于浪费,得个“谪仙人”的称号也算名满天下。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这种被人说烂了的桥段才是我们的太白仙人追求的生活,你们这些权贵达人,在我看来也就是些市井之徒,我为你杨玉环写了那么多违心的赞美的诗词,却都不及高力士这宦官几句挑拨,罢了罢了,你们也只配与我脱靴磨墨的份,什么仗剑去国,什么去国怀乡,不及我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长安城小,壶中日长,不如就做个侠士,管他什么政治! 苏东坡写多了,自然也有些审美疲劳了。看看李白,倒也显得休闲自在,那么,且说说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试题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 );第二期是( );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 )、( )、( )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 )》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 )》、徐陵的《( )》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 )、 ( )。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 )》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 )》(“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 )写时事。 4、《( )》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

中国高铁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中国高铁发展的调研报告 中国高铁发展背景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使铁路适应社会发展,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高速列车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工作。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居于垄断地位。但是自20世纪以来,随着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不断受到新的浪潮的冲击。 中国内陆面积宽广,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与联系的跨度大,需要有一种强而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最显著的特点是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在大流量长距离的客货运输有着绝对优势,也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国自1876年出现第一条铁路以来已经120多年了。遗憾的是百余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无论从横向上还是从纵向上来讲,都是远远落后的。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在运营里程、运输效率、技术水准、装备质量等方面相差极远,令人堪忧。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主导的骨干地位。但我国铁路的现状是路网不发达,技术装备较落后,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主要干线的能力利用程度已经趋于饱和,铁路负荷水平居世界首位。 兴建高速铁路的建议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十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高速铁路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分析和论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论争,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大致趋同:高速铁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效益良好、国力能够承受,因此应该建,而且应该及早建。1998年3月,全国人代会在“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建设高速铁路。 中国高铁的现状 高速铁路是现代铁路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了共识。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高铁正飞速发展。中国高铁“四纵四横”在中国地图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①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②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③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况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中国文学的本原是“道”。 先秦文学的“主流”是《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含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追本溯源→三种基本形式: ①神话传说(开天辟地神话、种族和文明起源传说) ②原始歌谣(原始祭歌、原始劳动歌谣、早期爱情歌谣) ③散文的雏形(殷商时期甲骨卜辞→金文→西周钟鼎铭文→周代散文)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是诗乐舞三位一体 儒家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诸子散文:如论语,庄子 秦汉文学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代表作《谏逐客书》 西汉:①“文景之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汉初文学以总结秦亡教训为主(贾谊《过秦论》)贾谊与晁错(写有《论贵粟疏》等文)的政论文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②汉武帝时期,汉大赋体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司马迁《史记》 ③汉宣帝号称中兴之主,有王褒、张子侨、刘向等辞赋大家 ④汉元帝以后,扬雄《甘泉赋》《长杨赋》等,但汉大赋呈衰落之势 以抒情为主的小赋继续发展,班婕妤《捣素赋》《自悼赋》刘歆《遂初赋》 东汉:“光武中兴”,今文经学的谶纬迷信逐步泛滥→抒发个体情志的作品,文学批判性增强辞赋:赋体文学居主导,汉大赋渐衰,抒情小赋益兴 张衡《归田赋》完成赋体文学革命性的变革 赵壹《刺世疾邪赋》为批判现实的代表作 诗歌:班固《咏史诗》倡其端,秦嘉《赠妇诗》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古诗十九首》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质朴直率,意境深婉 叙事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散文:抨击统治集团大力提倡的今文经学,针砭时弊的佳作。如班固创作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汉赋四大家:(西汉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班固,张衡)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大一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 绪论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 一、史家记述: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 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 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 20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年代、30年代、四五十年代、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中国文学的演进 影响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2、朝代的不平衡。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地域的不平衡。一是不同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二)相反相成的因素。 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民歌——孔子整理—“国风”;长江中下游市井民歌——文人—梁陈宫体诗)

《文学概论》作业

成绩: 文学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会计学 学号: 1413001250069 姓名:张玲凤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 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 6、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文学)学科。 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 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 (B)”倾向。 A 摹仿论 B 实用论C体验论D 文化论 2、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C)之间的矛盾。 A 大众性 B 排他性 C 零散性 D 无序性 3、美国(D)派认为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 A 结构主义 B 解构主义 C 存在主义 D 新批评 4、再现型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B)、细节逼真性。 A 待解性 B 理智性 C 说理性 D 暗示性 5、(C)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个个体理性沉思和对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A 大众文化 B 民间文化 C 高雅文化 D 电影文学 6、(D)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 A 印刷媒介 B 大众媒介 C 文字媒介 D 口语媒介 7、加拿大学者(A)提出“传播的偏斜”理论。 A 伊尼斯 B 麦克卢汉 C 麦罗维茨 D 麦克斯 8、文学语言是一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A)的情感化的语言。 A 文采 B 陌生化 C 语境 D 蕴藉 9、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A)、暗示性和朦胧性。 A 指意性 B 内涵性 C 象征性 D 形象性 10、诗的基本特征:语词凝练新奇、(B)、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 A 富有文采 B 结构跳跃简约 C 陌生化 D 新颖奇特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学体验论:认为文学不是对世界的模仿或情感的表现,而是对于个体体验的传达;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的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而是对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阐释,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可传达性;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而在于她的普遍性和可理解性;读者阅

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三篇)

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三篇).txt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第一篇中国当代文学岂止“60年”? 因为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之年,举国上下都用“60年”说事。一些当代文学批评家也不例外,纷纷做起了“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文章,于是为之做各种评价、定位的论说有之,甚而至之的,还有胆大而创意者,推出了“今天的中国文学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盛世狂想浪漫曲。 为什么对于这些批评家们,对当代文学的“历史定位”如此重要、如此迫切呢?用福山的话说,难道他们是在“历史终结”之前抢救“历史”吗?实际上,他们的本意并非立足于历史,而是着眼于当下,着眼于“中国当代XX60年”这个最当下的意识形态主题。他们的“历史感”是如此“当下”的,他们不过是不失时机地在“中国当代XX60年”这个总工程中,将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建构”(“定位中国当代文学60年”)作为一个具有“长城事业”意义的意识形态工程来进行。他们把动态的当代文学研究和批评,设计为一个自己应当在预定的当前完成的工程,从而“履行自己的历史职责”。然而,对这个工程的设想和预期又给予他们难以承受之重,在他们的内心激发了难以释放的“历史焦虑”。在新近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我就听到了两位颇有影响的当代文学研究家表达“中国自己的学者”叙事当代文学的“历史焦虑”。这“历史焦虑”从何而来?一个不言而喻的原因是,他们为当代修史的意识形态工程行为将仍然在运动中的中国当代文学提前“历史化”了。中国古有“当朝不修史”的传统,因为“当朝”是“现实”,而非历史。对当代文学的提前历史化,实际上是人尚未亡,不仅急着盖棺,而且急着定论,正是这种超前的意识形态工程使这些当代文学批评家们沦陷于他们自己所谓的“无可定位”的学术困境和心理焦虑。 应当明确指出的是,“中国当代XX60年”是一个特定的意识形态概念,而非文学史概念。中国当代文学的运动历程是不能纳入这个概念的,因为如果我们不是人为地斩断历史的话,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起点是“1942”,而不是“1949”。如果以“1949”为起点,那么赵树理、孙梨和路翎们的写作就要放到自由主义的“现代文学”那里去了,然而,他们的作品却是当代文学发端时期最纯正的作品,是1949以后17年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学原型。同时,“2009”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具备中国当代文学的某个“终点”或“拐点”的意义,2009与2008或将来的2010,没有任何不同的文学表现(如果我们不以某些批评家习惯于为数年来沉寂平淡的当代文坛造势立说为怪的话)。“2009”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大庆”这个政治意义外,不具备任何独特的文化意义。 伴随着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意识形态工程意识的,是其在方法上的“去西方化”思潮。这种思潮的代表性表达,就是晚近从西方归来的学者甘阳今年在一个访谈中提出的“用中国的方式研究中国,用西方的方式研究西方”论调。姑且不论这是20世纪之初中西碰撞开始时就出现的旧调重谈,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20世纪以后,在全球化背景下,怎样去厘定“中国的方式”?而且,“中国当代文学”就只是“中国的”吗?用“中国的方式”,尚且不能解析鲁迅那一代人,更何况20世纪后期以来的中国作家?当代女作家刘索拉有一部小说,题为《剩下的都属于你》。对于一位当代文学批评家,剔除了“西方”,当代中国文学,尤其是那些曾是以“某某手法”、“某某叙事”和“后某某”而成名的“后新时期写作”还剩下什么?据说剔除了“西方”,当代中国文学的“经验”就会向我们“昭示”:当下是“中国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时代。这些乞求“中国的方式”的批评家们,就是要让它在此显灵吗?

中国文学欣赏教案

中国文学欣赏 绪论(讲6个问题) 一、什么是名着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培养和提高鉴赏能力 五、中国文学的特点 六、课程的内容 一、什么是名着 (选定名着的标准(6条)名着与通俗读物的区别 1.名着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2.名着通俗易懂, 面向大众; 3.名着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的, 不会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 4.名着丰富耐读 , 一页之内容往往会多于许多书籍的整个内容; 5.名着最有影响力 , 最有启发效益 , 含有独特的见解 , 是言前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 6.名着探讨的是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 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进展。 名着与通俗艺术的区别 从美学的角度讲, 名着是真正的艺术, 它与通俗的艺术是有区别的。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 名着作用于人们的审美的艺术感觉;而通俗艺术作用于人的多是生理感觉。从艺术

消费的角度看, 名着具有“永久的魅力”,可以满足人们多次消费;而通俗艺术是一次性消费, 用过就扔。 二、为什么要读名着 名着可以培育鉴赏能力。歌德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完成的。”这是深刻的经验之谈。19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也讲过类似的话:“每个人判断力无论如何薄弱,他们对与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事物的感觉始终有必要反复地同荷马进行交流, 因为他所取得的最纯洁的乐趣要归功于荷马”。所谓“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 不免为下”就是这个意思。 三、欣赏名着必须树立的正确的审美观 正确的审美观能指导审美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取得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效。错误的审美观、庸俗的艺术情趣, 会导致美丑不分, 甚至以丑为美 , 使欣赏活动走入歧途。 1.欣赏者和欣赏对象之间必须有某些相通之处,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品的感染。 2.正确的审美观能接受作品的进步思想, 抵制一些消极或错误的东西。 四、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1.需不断地进行欣赏实践。 2.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3.掌握科学的文学理论。 4.掌握与文学名着有关的背景。 五、课程的内容 巧记中国文学名着28字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文学概论总结

文学概论总结 I 填空、选择 1.黑格尔把文学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2.一般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中国古代的代表分别是《诗经》、《楚辞》和《庄子》 3.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言语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4.文学传播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听传播及电子网络传播和大众传播。 5.期待视野是哪三个层次:言语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 II 简答、论述 1.请简述现实型的基本特征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这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再现客观现实。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他强调立足客观现实,忠实现实,对现实做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二是写实的方式。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他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以描写见长,不夸张,不变形,真实的体现客观事物感性状貌。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表 现性和虚幻性。 这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现主观理想。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它突出主观因素,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艺术的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 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它的情感态度主要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给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暗示性 和朦胧性。 这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寄寓审美意蕴。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二是暗示的方式。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往往塑造变形的、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之意。 4.请简述文学作品的三个文本层次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有三个层面,有言语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语言系统。这个系统中的言语与一般的言语有明显不同:作为文学言语,它不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因而它是一种审美性的语言。 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它具有如下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意蕴层面: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它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论文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思想情感语言 【论文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表达现代中国思想情感的文学。本文研究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并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过现代社会和人的意识情感的加入,来改变中国古典文学造成的封闭和隔绝,使文学在内容和表达上与当代中国人的实际有更多的联系和契合。近年来,现当代文学研究过程中,在一种无孔不入的话语的渗透之下,一些像“全球化”之类的词语,成了神圣的词语,只要说出来就具有天然合法性,而不论其所指何物。与此同时,一些诸如“革命”、“救亡”之类的词语,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说出来就成了天然的“非法”,甚至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当下的语境中,“纯文学”、“新时期文学”、“先锋文学”等成了人见人爱的时髦话语,而“十七年文学”、“革命历史小说”、“底层写作”等则成了人见人怕的危险思想。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过程中,现当代文学究竟如何发展变化,又处在何种现状呢? 一、现当代文学研究目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一个重要的时期。在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文学队伍主要是由两代作家构成,一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大部分是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遭到不公的批判和打击,并在社会底层度过了一段苦难日子,他们的创作里充满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干预精神和对人性的赞美。另一代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其中大多数人曾在“上山下乡”中感受了民间生活和民间文化的熏陶,因此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从农村经验中汲取创作素材,由最初的知青题材到稍后的寻根文学,呈现出新的民间化创作趋向。两代作家们胸中涌动着知识分子新生的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与自信,他们在揭露社会弊病的同时,把希望寄托于批判的社会效果,在这种希望之中正滋生着已经消失了近三十年的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这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 而今天的当代中国作家,一部分忙着追逐“诺贝尔”文学奖,期望以此来奠定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部分则忙于追逐市场。由于读者的欣赏情趣和阅读趋向主导了市场,市场又左右着作家的文学创作,导致现在的文学市场化、快餐化、娱乐化、庸俗化、视觉化倾向。在现当代文学中,以两种文学思想表现最为突出。 (1)精神溃败。在这种精神溃败之中,有的作者干脆放弃信仰,放弃寻找精神出路的企图。如余华就在《活者》中传达了“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正如余杰所说,只有肉体的“活着”而没有灵魂的求索。 (2)性文学进入文坛。90年代末期,性文学卷土重来进入了中国文坛,在这些描写性的文学中声势最响的是贾平凹的《废都》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它们都描写了男人在生存困境中表现出的依赖性和脆弱性。 二、现当代文学存在“现状批评”现象 现状批评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最具诱惑力的部分,变化无穷的文学现象和不断推出的新人和作品,既联系着社会生活、文化思潮的搏动,又提供了不重复的新鲜刺激,批评的创造性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也最为活跃。因此,许多人把当代文学研究与“现状批评”画上等号。这一观点是值得怀疑的,它可能迟滞了对“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的研究,以至于这三十年的文学已从一些人的研究视野中消失。这些部分文学研究,往往构成现当代文学研究最脆弱的环节。很显然,这三十年的文学创作总体水准的普遍性缺陷,是难以吸引更多注意力的重要原因。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一曲折的文学进程,又蕴含着某些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问题和矛盾,这涉及现代文学传统、作家精神结构、现代文学艺术形态等。

中国文学欣赏课后感想

中国文学欣赏感想 上了大学之后,就没有再上过语文课。对于文学方面的知识,已经很陌生,偶尔提起一些诗词,只是觉得很熟悉。上过潘水根老师的中国文学欣赏,暂时离开繁琐的数理统计经济现象,再一次接触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学,感到很亲切。同时也通过听课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潘老师上的课,初听觉的很不可思议,讲的外星人和古代文学的千丝万缕的练习,一开始对我来说实在有些不能接受,不敢相信,好像天方夜谭。不过慢慢地仔细想想。那些推理的确很有道理也很有说服力,也许外星人真的曾经来过我们地球,甚至统治过一段时间,现在到其他星球去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先进的思想技术,还有很多难解之谜。 听到很多古代的传奇,觉得很是奇妙。早在那么多年前,就已经都那么先进的技术的思想,不得不感慨大自然和人类的神奇。 在经过无数次的冥思苦想后,我若有所悟。以下都是我的一些想象。我认为在很久以前,我们居住的地球在经历了若干纪,无论从温度、土壤、水啊等刚刚具备了生物生存的环境,抑或说是外星高科技生命改造了我们的地球,让地球变得适合于生命的生存。那时期的地球还处于蒙昧时代,尚未开发。是外星高科技生命人类把最初生命带入了地球,在此之前,地球上也许有了一些初级生命现象。至于外星人到地球来的原因,是为了实验、占有、开发还是为了流放犯罪,不好一概而论,因为在此先后来到地球的并不是一个外星球的外星人,而是由很多家,就像清末侵华的八国联军,对于这些来自不同科技水平,不同星球的外星人到地球来的目的也是不尽相同的。那时的地球,就这样被这些外星人所瓜分占有。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上有黄种、白种、黑种等不同的人种,有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汉族、蒙古、不同民族的真实起因吧。 另外,听老师讲了很多李白的故事,从身世到官场经历,从友谊到身边的女人。似乎古代诗人的感情生活都很复杂,李白前前后后有四个女人,而且一些是门第比较好的,让人想到倒插门女婿。对那些女人似乎也没有什么感情,很奇怪。他竟然还会丢下自己的儿女不顾,执意一个人是寻找他的人生理想,这让我感到很不理解。不过文人思想跟一般人肯定不一样,古人的思想和现代人的思想也不一样,不能拿自己的想法主观臆断。不管怎样这不能改变他就是中国文明千古的一大文豪的事实。 一直以为李白是个豪放派。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出他的潇洒俊逸;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体现出他的浪漫豪迈;表达对亲友的关心思念,体现出他的重情重义。李白无愧于“诗仙”的美誉。李白的诗作能够千古流传,不仅因为这些诗作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的作者动人心魄的人格魅力。 其实他也是个落魄的失意的政客。二十五岁时,他离开了家,千里迢迢地去了万里之遥的长安城,找寻他的政治理想。李白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的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所以李白虽然曾在天宝初年供奉翰林,但因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后来还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险些丧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中悲愁失意之情显而易见。在其他诗句中李白也时时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愁绪,却也始终能坚信有“直持云帆济沧海”的一天。而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的他也实在是个可怜的政客。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 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1.1 国外高速铁路简介 目前,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拥有不同长度、不同速度的高速铁路。世界各国由于国情和运输需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其最高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日本是世界第一个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自1964年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后,陆续又修建了山阳、上越、东北、北陆、九州等5条新干线,全部是纯客运运输,新干线总长度已达2258km。同时,其最高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如东海道新干线从建成运营的210km/h,已提高到270km/h;山阳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已达300km/h。2011年3月采用最新型高速列车“隼”号,运行速度300km/h,2012年达到320km/h。 德国从1991年建成汉诺威~维尔茨堡高速铁路以来,陆续修建了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纽伦堡~英戈尔施塔特等高速铁路以及科隆~迪伦、拉斯塔特~奥芬堡、莱比锡/哈雷~格勒伯斯等高速段,运行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其总里程已达1057km。其中,2002年建成的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最高,为300km/h。德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货共线,如汉诺威~维尔茨堡,采用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分时段运行,最高运行速度为250km/h;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为纯客运。 法国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为1983年通车的TGV巴黎东南线,初期运行速度为270km/h,1989年提高到300km/h。目前,已建成并开通运营8条高速铁路,总长度已达1884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 及以上,都是纯客运运输。目前,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都达到300km/h,其中TGV东部线的运行速度达320km/h,是国外高速铁路中运行速度最高的。 西班牙的既有铁路为轨距1668mm的宽轨铁路,新建高速铁路为与欧洲铁路网连接,均采用标准轨距。1992年建成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客货混运,运行速度为270km/h;2008年全线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为纯客运,设计速度35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目前,已建成的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1902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为欧洲高速铁路长度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时速300公里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技术已趋于成熟。因此,随后新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实现速度的技术跨越,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为300km/h及以上,如法国2001年开通的TGV地中海线、2007年开通的TGV东部线(巴黎~斯特拉斯

文学概论(一)(代码:00529)2019年4月真题及答案

1、艺术理解 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2、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3、节奏与音律 节奏: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 音律:也称为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音律的基本类型:双声、叠韵、叠音、叠字、平仄和押韵。 4、什么是句法和篇法? (1)又称为字法,是特定文本内词语的构成法则。词法要求用词要贴切、生动传神,不可移易。“春风又绿江南岸”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篇法,又叫章法,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元代傅若金《诗法正论》以绝句之言,起承转合。 5、文学中的叙述标记。 1叙述标记:叙述标记就是叙事作品的作者为了引导读者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义而在叙述的过程中设置的标识。叙述标记有时是用来提示写作意图或宗旨。叙事文本中最明显的标记就是它的标题。 2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 (1)最明显的叙述标记就是标题。 (2)醒目的句段也具有标记意义。

(3)在文本后加作者的意见,和故事进展无关。 6、浪漫主义抒情的原则。 (1)浪漫主义特别倚重情感。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强调直抒胸臆。例如,华兹华斯曾经说过:“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2)中国浪漫主义抒情原则与此一样,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诗界革命”,从此中国抒情传统的命运为之改写。 (3)“五四”新文学革命之后,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得到大力张扬。强调真实的感情。 7、接受者的阅读动机。 (1)审美和娱乐的动机,为了情感上的审美享受与精神上的愉悦、娱乐、消遣等目的而阅读。 (2)求知与受教的动机,为了拓宽视野、增长经验与提高思想道德水准而阅读。 (3)批评与借鉴的动机,批评家为了评论作品,作家为了学习创作技巧,一般读者为了提高写作能力,都属于这一类。 8、具体说明形成文学接受心境的条件。 (1)接受心境是指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影响到接受者的阅读行为与接受行为,那么在文学接受时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接受者对具体的作品有兴趣。具有一般的文学兴趣还不行,必须要针对某一部文学作品的特定兴趣才能进行阅读。 (2)接受者有审美心态。文学作品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所以接受者在进入阅读时要有审美心态和全神贯注的心境。即一种充分投入到作品意义中去的自由的心境。 (3)接受者要有与作品及作者对话的愿望。文学作品的需要解释,需要接受者在多义中“工作”。所以需要对话。 9、对话语体的特征。 第一,动作性。在戏剧中,事件的发展、情节的演进、冲突的开展和解决、思想、

中国文学史(大一)精要概括

文史复习资料 一叶一菩提著 填空: 1.林传甲在京师学堂写的讲义《中国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滥觞之作。 2.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在分体文学中是最早的,最有影响的著作。 3.文学本位就是一体两翼。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一翼,文学传媒是另一翼。 4.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是一首农事祭歌。《吴越春秋》卷所载的《弹歌》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5.《吕氏春秋音初》所载的:候人兮猗(是夏代歌谣旳遗文)。 6.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 7.现存鲁之《春秋》是经孔子修订的,它的基本精神是:道名分。 8.《尚书尧典》提出了:诗言志。 9.孔子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提出:“兴、观、群、怨”说。 10.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出自《淮南子》。在《汉书艺文志》中,由于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孔、墨、申、韩诸家之说,故列入杂家。 11.《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12.“献诗”、“采诗”、“删诗”说,透露了《诗经》作品的来源和编订信息。 13.汉代出现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14.“风雅”精神: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 16.我国散文最早源头,可追溯到甲骨卜辞。 17.《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的记言文之祖。 18.《左传》是先秦散文的“叙述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19.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风格是对《战国策》的借鉴。 20.《战国策》之名始定于刘向。别名有《国策》、《国事》、《短长》。 21.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的是荀子的《成相》辞和《赋》。 22.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23.楚国文化可概括为“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 24.《少司命》:“悲莫悲兮身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被王贞推为“千古情语之祖”。 25.《湘夫人》:“帝子隆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6.《天问》以一个“曰”字领起,全诗几乎都由问句组成,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27.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发端于《九辩》。 28.鸿都门学是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29.枚剩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东汉的两篇力作是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30.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