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易传 选段 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易经第十一篇原文与解析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典籍之一。
它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记录了古代中国哲学家对世界、人生、伦理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其中,《易经》的第十一篇是关于“泰”卦的原文与解析。
本文将概要介绍《易经》第十一篇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
第十一篇:泰泰者,小往大来也。
泰卦由两个乾卦组成,上下互为倒置。
乾卦代表天、创始之象,而泰卦则具有小往大来的含义。
泰卦象征着力量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泰卦的形象是“兑”卦下,乾卦上。
兑卦象征着喜悦和欢乐,乾卦象征着刚健和活力。
在这个卦象中,兑卦的喜悦融入了乾卦的刚健,形成了一种旺盛而稳定的力量,代表成功和繁荣的象征。
泰卦中的阳爻逐渐增多,表明力量不断增加。
这与宇宙中的发展规律相符,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泰卦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取、积极拓展自己,才能获得持久的成功。
泰卦还告诉我们,成功需要有坚实的基础。
乾卦中的刚健和兑卦中的喜悦相结合,象征着坚实的内在品质和积极的外在表现。
只有在内外兼修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
泰卦中的阳爻也表明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无论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阳刚之气迎接挑战,勇往直前。
解析泰卦出现的时机意味着成功的到来。
这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努力的时期,我们应该紧抓机会,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泰卦中的刚健和喜悦融合在一起,代表了成功的要素。
刚健的外在表现,意味着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并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而喜悦的内在品质,则是我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应该保持的心态。
泰卦还提醒我们,成功需要有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事业进步,我们都应该在品德、学识、技能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以坚实的内在素质来支撑我们的成功。
在泰卦的启示下,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只有积极迎接困难,我们才能充满勇气,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易传》解读易传·系辞上传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解读】:天尊贵在上,地卑微在下,《易经》中乾为天为高为阳,坤为地为低为阴的象征就定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由卑下以至高大,杂然并陈,《易经》中六爻贵贱的位置,亦依序而排定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动静有一定的常态,《易经》中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也就由是断定,而知了。
天下人各以其道而以类相聚,物各以其群而以类相分,同于君子同于善的事物则吉,同于小人同于恶的事类则凶就产生了。
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冥的现象,在地成就山川河岳动植高下诸般的形态,而人世间万事万物错综复杂的变化,由是可以明显的看到了。
所以宇宙间,阴阳二性不停地切换变化,八卦所代表的八种天地间的八个基本物象,不停地相与鼓动变化,由是产生了宇宙万有。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解读】:比如说,以雷霆之气,鼓动万物的生机,以风雨疏散润泽万物的气机,日月的运行就构成了人间的昼夜寒暑,乾为天为父为阳,是构成男性的象征,坤为地为母为阴,是构成女性的象征。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解读】:乾为天,代表时间,故知天地之大始;坤为地,代表空间,故能作成万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解读】:乾为天昭然运行于上而昼夜攸分,是容易让人了解的,坤为地浑然化为万物,是以简易为其功能的。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解读】:容易则易于知解,简易则容易遵从。
容易使人了解则有人亲附,容易遵从,则行之有功。
有人亲附则可以长久,有能成功则可以创造伟大的事业。
可以长久的,是贤人的德泽;可以成为伟大的,是贤人的事业。
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解读】:《易经》的道理即是如此简易,而能包含天下的道理,能了知天下的道理,则能与天地同参,而成就不朽的名位了。
《易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原文与译文)易传·说卦传第一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
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穷极幽深,参赞于神明的境域,所以上天产生了很多的蓍草.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天为阳,地为阴,将天一天三天五,合起来为九,用以代表《易经》阳的数目及符号,地二地四,合起来为六,用以代表阴的数目和符号.阳数阴数既立,又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发挥于阳刚阴柔的道理,而设置爻;和顺于道德,调理于合谊的事理,创造了《易经》,以穷尽事物的道理,竭尽天地的善性,以至于探讨天命的事理【注释】①蓍:古代的一种灵草.②参天:指天一,天三及天五,相加为九,故阳数用九,天为阳,阳数奇.③两地:指地二及地四,相加为六,故阴数用六,地为阴,阴数偶.④倚数:就是计算数字.参天为九,所以《易经》阳爻都用九,两地为六,所以《易经》阴爻都用六.第二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将用以和顺于性命的道理的,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所以立天的道理,分为阴与阳,在《易经》六爻的位置属第五爻和最上一爻,五为阳位,最上一爻为阴位.分地的道理,为柔和刚,柔属于阴,刚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二爻,初爻为阳为刚,第二爻为阴为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又立人世间的道理,分为仁和义,仁属于阴,义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属于第三爻和第四爻,第三爻为阳为义,第四爻为阴为仁,六爻都是兼备天地人三才的道理,而两两相合的,所以《易经》以六个爻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阴位在二四上的三个位置,阳位在初三五的三个位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阳刚和阴柔的爻画,所以《易经》六十四个卦,皆是有六爻的位置,迭有柔刚,而有章法,一点都不乱的.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易传(十翼)全文解读易传(十翼)全文解读《易传》(又称《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第一章通过八卦的排列,卦象就包含在其中了;而将八卦两两相重,六爻亦包含在其中了;阳阴两爻相互推演,变动也包含在其中了;每个爻上注上解释,爻动就包含在其中了。
人事之间,所以有吉凶悔吝的产生,是由于动作营为的结果。
阴阳两爻,是设立卦象以推演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
推移变通,正是所以趋向于真理或时机的变化的。
时机虽有吉有凶,但我们处在吉利或凶险时,必须安常守正,才可稳操胜算,立于不败之地。
人事如此,宇宙自然亦复如此,皆以“守正”为前题,所以天地的道理,以正而观照万物。
日月的道理,以正而光明,普照万物,都公正无私,使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
天下一切的动作营为,都是归于端正专一,精诚无欲,才能有成就。
乾道造化自然,很刚健的昭示众人,是非常的平易而容易知道呀。
坤道是顺应乾道而开务成物,很柔顺地昭示众人的道理,是非常简易的呀。
圣人制作卦爻,便是效法乾坤简易的理则而作的。
卦象的设立,亦是仿乾坤简易的形迹而设立的。
卦爻卦象先有变化于内,遂依象释理,吉凶之真象就表现于外了。
进而裁制机宜,导致功业的成就,就表现于聪智的变化。
圣人崇德广业、仁民爱物的言行,在卦辞爻辞中记载得很清楚。
天地中最大的道理,就是使万物生生不息,对圣人来说,最重要的在于有权位。
如何守着职位呢?那就要靠仁爱的道德了。
如何聚合众人,是用财富。
而管理财物,匡正言辞,禁止民众为非作歹的是义。
第二章古时伏羲治理天下,仰首观察天上日月星辰运行的现象,下则观察大地上的种种的法则,又观察鸟兽羽毛的文采如何和环境相适应,近的就取象于人的自身,远的就取象于宇宙万物,于是创作出八卦,以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参赞天地的化育,以比类万物的情状。
《易传·说卦传》原文与译文易传·说卦传《周易正义》“正义曰:《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
孔子以伏牺画八卦,后重为六十四卦,八卦为六十四卦之本。
前《系辞》中略明八卦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又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然引而伸之,重三成六之意,犹自未明;仰观俯察,近身远物之象,亦为未见。
故孔子於此,更备说重卦之由,及八卦所为之象,故谓之《说卦》焉。
”第一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
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穷极幽深,参赞于神明的境域,所以上天产生了很多的蓍草.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天为阳,地为阴,将天一天三天五,合起来为九,用以代表《易经》阳的数目及符号,地二地四,合起来为六,用以代表阴的数目和符号.阳数阴数既立,又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发挥于阳刚阴柔的道理,而设置爻;和顺于道德,调理于合谊的事理,创造了《易经》,以穷尽事物的道理,竭尽天地的善性,以至于探讨天命的事理【注释】①蓍:古代的一种灵草.②参天:指天一,天三及天五,相加为九,故阳数用九,天为阳,阳数奇.③两地:指地二及地四,相加为六,故阴数用六,地为阴,阴数偶.④倚数:就是计算数字.参天为九,所以《易经》阳爻都用九,两地为六,所以《易经》阴爻都用六.第二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将用以和顺于性命的道理的,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所以立天的道理,分为阴与阳,在《易经》六爻的位置属第五爻和最上一爻,五为阳位,最上一爻为阴位.分地的道理,为柔和刚,柔属于阴,刚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二爻,初爻为阳为刚,第二爻为阴为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易传》经典名句和解释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解释:君子身怀卓越才能或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只等待时机一飞冲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摘自《易传·象传上·乾》解释: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二章》解释: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摘自《易传·象传上·谦》解释:谦虚而又谦虚的君子,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摘自《周易·损卦》解释:三人同行必有一人因看法不一而被孤立,一人独行遇人可以作伴。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摘自《易传·象传上·坤》解释: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解释:尺蠖尽量弯曲自己的身体,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性命。
人也要学会退让和忍受,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解释:君子对上决不谄媚阿谀,对下绝不傲慢,坚定立场,不致于受到危害的牵连。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摘自《易传·乾文言》解释: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
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摘自《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解释: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的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言。
这句话讲的是朋友交情深厚,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摘自《易传·系辞传上·第十二章》解释:书文不足以表达所有言语,言语不足以表达所有心意。
易传全文及译文《易传》是一部对《易经》进行解释和阐述的著作,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以下是《易传》的全文及通俗易懂的译文。
《彖传》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译文:伟大啊,乾元!万物依赖它开始产生,它统御着整个天道。
云朵飘行,雨水施降,各类事物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太阳光明的运行有始有终,六个爻位按时序形成,就像按时乘着六条巨龙驾驭天空。
天道变化,万物各自端正其本性和命运,保持协调和谐,这就是有利而正直。
首先创生出万物,使得万国都安宁。
坤卦: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译文:极美啊,坤元!万物依赖它而生长,它顺承着天道。
大地深厚能承载万物,其德性配合没有疆界。
蕴含广大,发扬光大,万物都能亨通。
母马属于大地之类,在大地上奔跑没有边界,柔顺而利于守正。
君子有所行动,率先行动会迷失道路,随后顺行就能保持正常。
往西南会得到朋友,是与同类前行;往东北会丧失朋友,但最终会有喜庆。
安于守正吉祥,适应大地没有疆界。
《象传》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因此要自我奋发图强,永不停息。
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大地的形势柔顺宽厚,君子因此要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屯卦:云雷,屯。
君子以经纶。
译文:乌云雷声交加,是屯卦的象征。
君子因此要治理筹划。
蒙卦:山下出泉,蒙。
君子以果行育德。
译文:山下流出泉水,是蒙卦的象征。
君子因此要果断行动来培育美德。
需卦:云上于天,需。
君子以饮食宴乐。
译文:云气上升到天空,是需卦的象征。
君子因此要饮食宴乐。
讼卦:天与水违行,讼。
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文:天空与水流背道而驰,是讼卦的象征。
易传全文及译文《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共7 种10 篇,自汉代起被称为“十翼”。
1.《彖传》1.原文示例(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2.译文:伟大啊,乾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依靠它开始产生,它统领着天。
云气流动,雨水施洒,各类事物流布成形。
太阳的光明终而复始,乾卦六爻的位置按时序形成,就像按时乘着六条龙驾驭着天。
乾的法则不断变化,万物各自正定其本性与命运,保持着最大的和谐,这就是利与贞。
阳气首次出现,使万物生长,万国都得以安宁。
2.《象传》1.原文示例(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译文:天的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当效法天,不断地自我奋发图强。
3.《文言传》1.原文示例(乾卦部分):“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2.译文:“元”,是众善的首领;“亨”,是美好的会合;“利”,是正义的和谐;“贞”,是做事的根本。
君子体会仁德,就足以领导众人;美好的会合,就足以符合礼;有利于万物,就足以符合义;坚守正道,就足以办好事情。
君子践行这四种品德,所以说乾卦具有“元、亨、利、贞” 这四种特质。
4.《系辞传》1.原文示例(系辞上传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2.译文:天尊贵在上,地卑微在下,乾为天、坤为地的象征就确定了。
高低排列出来,贵贱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动静有一定的常规,阳刚阴柔也就划分开了。
人以类相聚,物以群相分,吉和凶也就产生了。
在天上形成的现象,在地上形成的形态,变化就显现出来了。
5.《说卦传》1.原文示例: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易传》是关于《周易》的注解和阐述,它是对《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进行解释和扩展的文本。
以下是《易传》的部分全文及译文白话解,供您参考:乾卦乾:元亨利贞。
译文白话解:天是元始、亨通、有利、贞正的,也就是说天具有始、生、利、正四种美德。
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译文白话解:天道是元始、亨通的,利于柔顺的马静止正固。
君子从事某事,开始时迷失方向,后来终能找到主人,有利益;向西南方能获得朋友,向东北方则失去朋友,保持静止会有吉祥。
屯卦屯:元亨,利贞。
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译文白话解:初生草木,艰难而富有成果,利于坚守正道。
不要急于发展,利于封侯建国。
蒙卦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译文白话解:亨通。
不是我去求幼稚的童子,而是幼稚的童子来向我求教。
初次求问,回答示意;再三亵渎就不予回答。
利于坚守正道。
需卦需:需,往遇雨则吉。
困贱而有志。
译文白话解:需要等待时来临时,前往遇到下雨则吉利。
处境困难而志向高尚。
讼卦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译文白话解:有诚信克制自己就不会惊恐,中途停止行事可获吉祥,最终必会酿成凶兆。
利于出现大人,不利于涉越大河大川。
师卦师:贞丈人吉,小人勿用。
译文白话解:坚守正道,年长的男子吉利;不能任用没有德行的小人。
比地载物为众民人所在拥戴的人为君长,年长的老人亦为君长之意。
故贞丈人吉之句当指君长而言。
艮卦艮:艮其止,止其动也。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译文白话解:艮卦象征停止,因为停止可以养精蓄锐。
该停的时候就停止了,该走的时候就走了;动与静都不失去应机的时机,其前途是光明的。
震卦震:亨。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译文白话解:震动来临恐惧戒惧,但说话兴高采烈;震惊全城近百里,却仍能掌握祭祀酒食不停。
(古人卜问多在祭祀时发生的问题)豫卦豫:利建侯行师。
易传原文与解析易传,又称《易经》或《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被誉为“易传之始,易学之宗”。
易传是通过六十四卦象,以及其中爻辞和文言象数两种传统注释方式,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人生、道德和治国理政等重要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以下是对易传原文的简要解析。
易传所包含的六十四卦象,每一卦象都有一个独特的名称和卦辞,卦辞以辞义独特而著称,它们具有象征意义,并通过具体的词句传递出深刻的哲理。
例如,其中的《乾卦》卦辞:“元亨利贞”,意为“天地之象,是为大吉大利的预示,适合坚守正道”。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出了中华文化中崇尚天道、奉行仁义道德的价值观。
在爻辞中,易传以爻的阴阳变化来解释人生命运的图景。
一般而言,阳爻代表阳刚、积极、外向的特性,而阴爻则代表阴柔、消极、内向的性质。
根据爻辞的内容,人们可以参照其中的指引,来了解自己命运的走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例如,《坤卦》爻辞:“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意在表达地道至阴至柔的品性,象征着涵养和包容。
这一爻辞鼓励人们以温和的态度处理事务,培养包容的品性。
除了爻辞外,易传还包括以文言象数形式呈现的解析。
文言象数是通过象征符号和数目来解读易传中的卦辞和爻辞。
通过运用象数学说,易传通过具体形象和抽象数学原理相结合的方式,将晦涩的哲学思想以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种解析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卦辞和爻辞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易传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古代中国的治国之宝和智慧的源泉,同时也具有普世意义,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
易传的思想内容丰富多样,涉及自然观、社会道德、人伦关系、政治治理等各个方面,通过阐述宇宙法则和社会伦理,为人们提供了指导和发展自身的智慧。
综上所述,易传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内容丰富而深奥。
通过卦辞、爻辞和文言象数的解析方式,易传传达了宇宙、人生、道德和治国理政等重要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易传的思想和智慧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仍然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指导。
易传全文及解析(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今译:天尊贵(于上),地卑贱(于下),乾坤(由此)确定。
卑下高上已经陈列,贵贱之位确立。
(天地)动静有其常规,(阳)刚(阴)柔即可断定。
万事以其类相聚,万物以其群相分,(这样)吉凶便产生了。
在天形成象,在地生成形,(因而)变化就显现了,所以刚柔相互切摩,八卦互相推移。
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日月运行,寒暑交替。
乾道成就男性(事物),坤道成就女性(事物)。
乾资主(万物)初始,坤化生成万物。
乾以平直资主,坤以简约顺从。
易,则是易资主;简,则是易顺从。
平直资主则有亲附,简易顺从则有功效。
有亲附则可长久,有功效则可广大。
可长久才是贤人的德性,可广大才是贤人的事业。
(因此)易简而天下之理可得,天下之理可得而成位于(天地)之中。
(二)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今译:圣人设置易卦,观察其象而系之文辞,以明示吉凶,(阳)刚(阴)柔相互推移而产生变化。
所以(《易》辞)吉凶,为失得之象;悔吝,为忧虞之象。
变化,为进退之象;(阳)刚(阴)柔,为昼夜之象。
六爻的变动,含有(天地人)三才之道。
所以闲居而依者,是卦的次序;喜乐而玩习者,是(卦)爻的文辞。
因此君子闲居时则观察卦象,而玩味其文辞;行动时则观察卦爻的变化,而玩味其筮占。
孔子易传全文及译文《易传》是《易经》的一部分,是对《易经》卦辞的注解和解释。
下面是《易传》的全文及译文:《易传》全文:《易传》共有十章,分别是《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序卦传》、《彖传》、《象传》、《文言传》。
《易传》译文:1. 《序卦传》,这一章主要是对《易经》的起源、目的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说明。
2. 《彖传》,这一章解释了八卦的象征意义和属性,以及八卦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象传》,这一章通过对各个卦象的解释,揭示了卦象所代表的意义和象征。
4. 《文言传》,这一章是对《易经》卦辞的详细注解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卦辞的含义。
5. 《序卦传》,这一章继续对《易经》的起源和用途进行了补充和阐述。
6. 《彖传》,这一章进一步解释了八卦的象征意义和属性,以及八卦之间的相互关系。
7. 《象传》,这一章通过对各个卦象的解释,揭示了卦象所代表的意义和象征。
8. 《文言传》,这一章继续对《易经》卦辞进行了详细注解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卦辞的含义。
9. 《序卦传》,这一章再次对《易经》的起源和用途进行了补充和阐述。
10. 《彖传》,这一章进一步解释了八卦的象征意义和属性,以及八卦之间的相互关系。
11. 《象传》,这一章通过对各个卦象的解释,揭示了卦象所代表的意义和象征。
《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
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易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欢迎大家分享。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译文大有,阴柔得尊位而居(九四爻与上九爻与两阳爻之)中,而上下诸阳皆相应它,故曰“大有”。
其德性刚健而又文明,顺应于天并因时而行,所以“开始即亨通”。
注释此释《大有》卦名与卦辞之义。
柔得尊位大中:六五以柔居阳位而处卦之上中。
柔,六五。
尊位,五位。
大中,五为阳而居上中故为“大中”。
上下应之,指上下五阳应之。
刚健而文明:《大有》下乾上离,乾为刚健,离为文明。
应乎天而时行:指日顺应天而随四时运行。
《大有》离为日,乾为天。
拓展内容:易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关注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显著特点。
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天人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二是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三是《易传》提出的天人和谐说。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虽观点各有差异,但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
《易传》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了一系列朴素而精辟的思想,主要包括: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要服从普遍规律;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谐。
在今天,这些思想,特别是“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谐”的思想依然对我们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易传》主张天人和谐。
要达到天人和谐,首先要解决“穷神知化”的问题。
《系辞上》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深,指万物变化之神妙;几,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苗头。
极深研几,即“穷神知化”。
《易传彖传下井》的注释及翻译上学的时候,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易传彖传下井》的注释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佚名巽乎水而上水,井。
井,养而不穷也。
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
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
羸其瓶,是以凶也。
译文以木引水而上,有井之象。
井水供养人而不穷尽。
“搬迁村邑,井不会变动”,这是因(二五)以刚得中。
“井干涸了也不去挖井”,未能尽到井的功用。
“毁坏了水瓶”,所以为凶的预兆。
注释此释《井》卦卦名及卦辞之义。
巽乎水而上水:《井》卦下巽上坎,巽为木,为入,坎为水,故以木(桔槔)引瓶下水吸水而上。
巽,先儒有不同见解,郑玄:“巽木,桔槔也。
”高亨释为“木瓶”。
案经文中“羸其瓶”,“甕敝漏”,当知“瓶”、“甕”乃指瓦器并非木器,故巽木不为盛水器。
又案《庄子天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
“《庄子天运》“且子不见夫桔槔者乎?引而则俯,舍之则仰。
”当知春秋战国时巽木是指井上桔槔。
井,指水井,又为古时社会组织单位,八家为一井。
改邑不改井:村邑变迁,井不会变动。
刚中:〈井〉二五以阳居中。
汔到亦未繘井:井干涸了,也不控井。
汔,水干涸。
繘乃“矞”字之借,训为穿。
未有功:指不修治井,不会发挥其功用。
羸其瓶:毁坏了瓶。
羸:毁缺。
瓶:古代汲水器具。
易传《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
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
《易传》刚柔思想的形成与易学诠释典范的转移。
《易传》以《易》卦之第一爻(初爻)、第三爻、第五爻皆为阳位,因其爻位之序数为奇数,奇数为阳数,故其爻位为阳位。
《易传》以《易》卦之第二爻、第四爻、第六爻(上爻)皆为阴位,因其爻位之序数为偶数,偶数为阴数,故其爻位为阴位。
就《易传》的思想体系来看,其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其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整体思维模式,其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思想等,有许多都与阴阳家相一致。
《易传》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易传》文言文译文及注释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译文
离,为附着。
日月依附于天(而光明),百谷草木依附于地(而生长),(日月)重明而依附于正道,才化育生成天下(万物)。
阴柔依附于中正(之道),所以“亨通”。
因而“畜养母牛,吉祥”。
注释
此释《离》卦卦名及卦辞之义。
丽:依附。
土:一本作“地”,案《易传》多以天地相称,故作“地”为胜。
重明以丽乎正:《离》卦上下皆为离,离为明,故曰“重明”,内卦三爻皆得正位,故曰正。
此是说外卦重明依附于内卦之正。
柔丽乎中正:《离》卦六二、六五居中,六二得正。
畜牝牛吉:畜养母牛得吉。
牝,母。
《易传》彖传上·复
关于易传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复原文
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复译文
复“亨通”,阳刚复返(于初)。
动则顺时而行。
所以“出入没有疾病,朋友来而无咎害”。
“往来反复其道,经七日而来归于初”,这是天道的运行。
“利有攸往”,(是因)阳刚盛长。
从〈复〉卦中,大概可以显现天地运行的规律吧!。
周易系辞选段解析
选段译文:
上古时候,伏羲氏统治天下,他抬头时观察天象,低头时观察地形,观察鸟类等动物行走留下的痕迹与地上的植物,近的就取自己的身体,远的就取自自然里的万物,因此开始创作八卦,(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象,)来会通神奇巧妙却又明显的天地万物的德性,用八卦来分类和区别天地万物的情状。
结绳来做网,用网来捕鸟兽和捉鱼,大概是取自《离》卦。
伏羲氏死后,神农氏便兴起了,他砍木来做木锄,把木弯曲来做木犁,木锄和木犁对农业生产大有好处,他便把这种经验教给天下百姓,大概是取自《益》卦。
日中的时候有市集,把天下百姓召集在一处,聚集起天下的货物,交易之后再散去,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大概取自《噬嗑》卦。
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兴起,他们通晓事物和前人所创制出来的各种变化,使人民利用它们而不觉得厌倦,同时他们对先人的成果做了一些神奇巧妙的改变,使之更适合人民去采用实践。
《易》,行不通的时候就要变,变了就能行得通,行得通就可以长久。
因此连最上的天都帮助它,吉祥而无不利。
黄帝、尧、舜作衣裳下垂而天下大治,大概取自《乾》《坤》。
把木头挖空来造船,削木头以做船桨,船和船桨的好处,即用来帮助人们渡过不通的河道,以到达远处使天下百姓得利,大概是取自《涣》卦。
驾牛拉车来运送重物,驾马拉车来行长途,使天下百姓得益,大概取自《随》卦。
造双重门并且打梆巡查来对付盗贼,大概取自《豫》卦。
阶段木材做木杵,掘地做臼,臼杵的好处,让万民得益,大概取自《小过》。
在弯曲的木上安上弦来作为弓,把木材削尖做成剪,弓箭的好处,即用威力来慑服天下,大概取自《睽》卦。
上古人民住在洞穴和野地,后世圣人改住在房屋里,房屋上有屋梁下有墙壁,以此来对付风雨,大概取自《大壮》。
上古人民下葬,只不过是用很多草和柴把死者包裹起来,葬在野地里,不堆土作坟,也不种树,服丧的期限也没有定数。
后世圣人改用棺和外棺,大概取自《大过》。
上古结绳记事来实行治理,后世圣人用文字来代替它,百官以此来管理政事,百姓们用它来明察事理,大概取自《夬》。
由上粗略翻译,可见易辞是对易经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的解析。
圣人通过对易经的学习熟识,掌握各种道理,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让天下得以大治,让百姓生活得以改善经验不断提高。
选段共用举十二个例子来阐述这种影响与作用,共涉及十三卦,以下选取当中几卦来作相应解析。
第一例,离卦。
离卦,上下均为离。
离中虚,为目,重目为网罟,“罟”亦网。
离卦的互卦,上互为兑,为泽,泽中有鱼,所以说“以渔”;下互为巽,为草木,为陆地,草木可以结绳,草木中又有兽可以狩猎,陆地可以农作,所以说
“以佃”,“佃”有农作和打猎两个意思。
因此,离卦中所体现的情理便于结绳为网以佃农以渔相通。
第二例,益卦。
益卦,上巽下震。
伏羲氏时代,人们只是通过渔猎来获取天然之物。
到了神农氏时代,人们开始蓄养家禽和进行农耕。
益卦的互卦,上艮下坤。
(从略)
第三例,噬嗑。
噬嗑,上离下震。
互卦上坎下艮。
离代表太阳,太阳在山上即意味着中午。
坎可理解为水,艮可理解为山,山水是所有货物的来源,有山水则有货物,人们在自然中获取这些货物,将拥有货物的人们聚集起来就产生了用以交易的集市。
坎代表月亮,日落月升、昼夜更替,人们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集市的热潮便退去。
若把坎理解为水,水是流淌不止且又有自身运行规律的,如同那往来浩浩无穷的人流。
因此,日中聚集民众,让他们携带所拥有的货物去交换所需之物,这样的情状便与噬嗑卦寓意相通。
第四例,乾坤两卦。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在强调变通之道,世间万物无时不刻不在变化,人若要生存下去,就要在变化中变通。
神农氏之后,黄帝、尧、舜相继承担起治理天下的大任,他们习先人之道并对他们做出相应的适合时代的改变,授之与民,使人民乐意改变。
如,他们创造出服冕垂衣以替代过去的粗陋的树叶遮体。
而这种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是从天地之间习来的,天冷了树叶不足以御寒,而动物皮毛护体能安然过冬,渐渐地他们也就思变了。
乾坤是两个极点,常言道“物极必反”,在严酷的环境之下想要求生存,这必然激发人的潜能,而顺从天地的改变自然会受到上天的庇佑。
因此,乾坤与变通之道与黄帝等的治天下道理相同。
第五例,涣卦。
涣卦,上巽下坎,互卦上艮下震。
坎理解为水,艮代表陆地即树木生长之处,水上有木,木头经艮手的改造或成“舟”或成“楫”。
舟、楫都是木制的,且均是水上之物,所以涣卦有舟楫之象。
震,代表动,动即远行,以此得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因此,涣卦与舟楫的制作和广利天下的道理又相通。
第六例,随卦。
随卦,上兑下震,互卦上巽下艮。
(从略)
第七例,豫卦。
豫卦,上震下坤,互卦上坎下艮。
《周易集解》对此有这么一段话:“下有艮象,从外示之。
震覆为艮,两艮对合,重门之象也。
柝者,两木相击以行夜也。
艮为手,为小木,为上持。
震为足,又为木,为行。
坤为夜。
即手持柝木,夜行击门之象也。
”两艮对合重叠,象征着双重门。
震为动,坤为夜,则代表在夜里敲打木梆。
这两项都足以防恶人防偷盗,因此,豫卦之意便可延伸到防恶防窃之术。
第八例,小过。
小过卦,上震下艮,互卦上兑下巽。
断木,巽为木,兑为毁折,木被毁折,就是“断木”。
掘地,艮为手为土,巽为木为入,手持木入土,故为“掘地”。
臼,震中虚,为臼。
杵,震上为出,巽下为入,手持断木上下出入,故为杵,为臼中舂谷之象。
小过卦即与断木杵臼、济民以食之情通。
第九例,睽卦。
睽卦,上离下兑,互卦上坎下离。
(从略)
第十例,大壮。
大壮卦,上震下乾,互卦上兑下乾。
大壮旁通风地观,是大壮自风地观而来,故观为上古,大壮为后世。
观卦,上巽下坤,巽者,下虚而通地,其象为穴,所以称为“穴居”。
坤地为田野,互艮为山陵,所以称为“野处”。
大壮卦,乾在下为基所,表示京都大郡、形胜之地。
震在上为建筑,即楼阁,所以说“易之以宫室”。
上栋,栋为房梁,这里指高大房屋。
宇,房屋,指一般屋室。
震,楼阁,高大屋室。
大小屋室都建筑在高崇的地方,尽可安然以处,不怕风雨来袭。
乾为高崇之所,巽为风,兑为雨,风在雨先。
大壮卦即与上古、后世居处变化之情通。
第十一例,大过。
大过卦,上兑下巽,互卦上下皆乾。
(从略)
第十二例,夬卦。
夬卦,上兑下乾,互卦上下皆乾。
乾,三个一长,象征古代刻有文字的竹简木条等书契。
兑,是上方有口的器物。
二者指示器物中装满竹简等物的情状。
之前的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采用结绳这种原始的方法以记事,而随着人类智能的发展,于变幻之中摸索到刻画与木的方法。
以上几例解析,因为主要是站在原文的立场上去思考当中所表示的联系,就是说先肯定了联系在去思考为什么联系,难免有牵强之处。
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周易系辞,至少是这个选段,对我们了解应用周易是很有帮助的。
虽然很多人不同意这中观点,但都是各家之言,没有定论,何妨有点自己的想法。
而在我看来,所谓易就是要变。
客观环境总是在变化,这种变化或明显或是悄无声息,易之道可教我们在这种环境中感知变,并且去适应变。
然而,《易经》实在太玄妙,昭示的自然关系等等太复杂,非一般人所能洞悉,愚钝如我的,理解起来则难免多有谬误,万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