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口算乘法[人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754.95 KB
- 文档页数:9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_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思考,同伴交流,掌握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口算乘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口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学习态度。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通过创设各种交通工具运行速度的问题情境,以及湖北省旅游景点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应用数学的欲望,按照计算数学的基本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过程中采取创设学习情境一破解典型例题j优化算法一排疑解难一基本训练一应用于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中采取同伴互助、交流评比、游戏设疑、创设方案等多种形式,吸引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准备:0_-9数字卡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交通工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旧知引入新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中我以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为主要情境,以此贯穿始终,并且将乘法的口算知识巧妙融入其中。
首先,我通过播放马车、自行车、汽车、特快列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画面,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既能感知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又将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按顺序以一个个口算乘法的问题情境呈现,迫使学生用以前已经学过的口算乘法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样,既能复习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又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中引出新课。
1.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引入马车和自行车的运行速度。
师:你喜欢坐什么车?你知道古代人都坐什么车吗?(学生自由发言)师:古代,人们一般乘坐马车,马车每小时大约可以行10千米;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自行车每小时大约可以行16千米。
2.以马车和自行车的运行速度为基础,分别介绍汽车、特快列车、飞机、神舟六号飞船的运行速度,使学生在生动的问题情境中,复习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一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三课时第五课时6X 20= 24 X125=6X 200= 72 X125=组织小组交流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8X 4= 25 X160=40 X 4= 25 X 40=20X 4= 25 X 10=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 X 48= 17 X 12=26 X 24= 17 X 24=26 X 12= 17 X 36=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说明写算式的理由学生讨论因数变化的规律汇报交流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 几。
学生填空并验证能够自主发现并总结因数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3、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X 24=(18-2)X( 24 X 2)=(18X 2)X( 24- 2)= 105X 45(105- 5)X( 45 X 5)=(105X 3)X( 45-3)=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1、书上练习九的1、2、3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每位学生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
人教版数学四上《口算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是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教材。
本篇教材主要介绍了乘法口诀和竖式乘法,为学生提供了简单、直观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乘法运算。
教材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乘法口诀、表内乘法、两位数乘法、三位数乘法和乘法运算定律。
本节课主要教授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在乘法运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竖式乘法的操作不够规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进行表内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培养其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乘法口诀的掌握和表内乘法的运用。
2.难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竖式乘法的操作规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乘法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乘法口诀。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口诀和竖式乘法的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2.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小棒、图形等,用于直观展示乘法过程。
3.练习题:准备一些表内乘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感受乘法的作用。
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买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需要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人教版数学四上《口算乘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口算乘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口算乘法方法,培养学生口算乘法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乘法打下基础。
本章内容共安排了4个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但四位数的口算乘法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方法。
2.培养学生口算乘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方法。
2.教学难点:口算乘法的运算过程和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法”、“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口算乘法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口算乘法的教学PPT。
2.学生准备口算乘法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口算乘法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大家准备好了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然后讲解口算乘法的运算过程和运算规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乘法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口算乘法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择一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进行口算,然后将答案告诉教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口算乘法的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然后让学生进行互相检查,确保每位学生都掌握了口算乘法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口算乘法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口算乘法方法吗?”,“口算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情景导入学生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通工具入手,去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速度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探索得出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新知学习,引导学生由已经掌握的乘法知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目标1、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3、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
4、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
5、通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6、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理解用乘法去乘被乘数个位,满10怎样进位,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1、关于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图画。
2、关于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式图。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观看关于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图画。
图画上一头马车的速度大约是10千米/小时。
以同样的方式分别介绍其它交通工具的速度:自行车约16千米/小时小汽车约80千米/小时火车约160千米/小时磁悬列车约340千米/小时飞机约800千米/小时2、导入本课学习:上面是关于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索关于速度的知识1、讲解:什么叫速度呢?我们说的速度,是指一个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路程,比如上面看到的马车的速度约是10千米/小时,就是说马车在一个小时内大约可以行使10千米。
2、引导学生自己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感受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并和同学交流。
可以说说自己乘坐的不同交通工具对它们行使快慢的感受。
3、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三、复习旧知,为本课作铺垫。
1、口答:(1)16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6呢?(2)14个十、38个十、15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10×5= 20×3= 13×3= 130×3=3、导入本课学习:刚才我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乘法的口算,如果老师将复习题13×3改成16×3(板书:16×3),仍然是一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但和以前学的又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