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灰斑病
- 格式:ppt
- 大小:4.36 MB
- 文档页数:25
玉米、苹果、杨梅、豇豆、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是世界性病害,那么玉米、苹果、杨梅、豇豆、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详细了解一下。
一、玉米灰斑病1.播种期在5月上中旬种植的玉米,玉米灰斑病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从脚叶开始,7月缓慢发展,危害至中部叶片,在8月份发病逐步加重,迅速暴发流行,到9月中下旬到达最高峰,形成所谓的“秋风病”。
一般田块玉米灰斑病的病叶率达99%,病情指数达30以上;发生重的田块,玉米灰斑病的病叶率达99%,病情指数达90以上,短期内致玉米全株枯死。
病害在玉米生育期内呈“S”型曲线流行。
2.药剂防治方法:在目前的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粒剂1500倍液(每亩40克兑水60公斤),或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亩100克兑水60公斤),或选用30%己唑醇悬浮剂(20g/亩,兑水45公斤),每7—10天防治一次,共防3次。
在发病较重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减轻发病。
二、苹果灰斑病1.引起苹果灰斑病的病原物有2种:梨叶点霉和叶生棒盘孢。
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
北方果区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
一般在秋季发病较多,为害也较重。
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品种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降雨多而早的年份发病早且重。
国光品种易感病。
2.防治方法:发病严重地区,选用抗病品种。
灰斑病发生多在秋季,所以应重点抓好后期防治。
发病前以保护剂为主,可以用下列药剂:1:2:200倍式波尔多液;200倍锌铜石灰液(硫酸锌0.5:硫酸铜0.5:石灰2:水200);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300-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三、杨梅灰斑病1.该病菌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的真菌引起的。
2.防治方法:(1)春季剪除枯枝,扫除落叶,减少病害传染源。
如何防治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对玉米危害很大的病害,玉米灰斑病在多雨潮湿季节较易发生.尤其在连年种植单一品种的地块更易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减产。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
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因此,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应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
一、农业防治。
1、适时播种,合理轮(间)作。
在我市应在4月上旬播种,以玉米抽雄期错开高温高湿的7、8月份,采用生物多样性种植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玉米群体间的空气湿度,达到防病的目的。
2、选用对灰斑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通过秋翻春耙压低田间的初侵染源;采用间作种植形式来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田间的相对湿度,从而达到控制病害发生和流行的目的;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必须采用化学防治,防病的同时也能有效的减少病原菌后期的越冬数量。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进行大面积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二、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克瘟散乳
油800-9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毕业论文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然而,玉米生长期内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十分必要。
本文介绍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1.玉米灰斑病灰斑病是玉米生长期内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最容易在潮湿或雨水较多的年份出现。
玉米灰斑病发病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黄色或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这些斑点会变成灰白色,并且叶子上的感染部位会变得边缘模糊。
为了防止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选择品种。
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较为重要,所以选择兼具高产和较好抗灰斑病的玉米品种非常必要。
(2)密植。
密植能够增加玉米的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
(3)清理农田。
在种植时,应该对农田进行清洁,清除掉杂草和玉米秸秆等田间垃圾,防止病菌滋生。
(4)化学防治。
若病害已经出现,可以使用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
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三唑酮等。
2.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同样容易在潮湿或温度较高的地区发生。
锈病初期在玉米叶片表面出现小的白色或灰色斑点,随着病菌的扩散,斑点渐渐变成红色或棕色,并产生黑色胶体。
为了预防和防治玉米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防范。
在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及时清理早期感染的植株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2)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恰当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玉米植物的抗病力。
(3)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可以控制锈病的发生。
例如使用“乳酸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3.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其病斑呈现黑褐色,腹生子囊菌产生的黑色链状子囊壳群棒棒糖,摇晃发出“吱吱”声,是其最为典型的特征。
为了预防和防治玉米赤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清洁田间。
在玉米收获后,田间要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秸秆等植物遗留物,防止病菌滋生。
(楚雄市八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楚雄 675013)
苗方式育出3叶左右苗龄的玉米苗后,在40 cm 宽的垄内移栽2行玉米 ,亩栽4000株。
海拔1900 m 以上地区移栽完后应覆盖地膜。
提倡玉米适当稀植,可达到植株个体与群体结构的协调,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4)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玉米种植以后,要挖好墒沟、腰沟、埂沟,达到雨下完田间就无积水,避免形成田间高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同样能达到预防玉米灰斑病发生的目的。
5)与其他作物合理间套种。
楚雄市八角镇主要采用玉米套种魔芋、马铃薯的方法,套种能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荫蔽度,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玉米灰斑病的发生。
6)科学平衡施肥,促使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施足农家肥,分次施用化肥,使玉米壮秆大穗,增加产量,减少病害损失。
亩产550 kg 哲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的,不是你的才能,而是你的人生态度!
植保站技术人员在玉米灰斑病防治现场进行现场指导85。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甚至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科学有效地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1、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病害,它会使得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灰色斑点,导致玉米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防治玉米灰斑病,主要有以下措施:(1)选择抗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2)合理施肥,保证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3)定期喷施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4)及时清理病害植株,防止病害扩散。
(1)进行轮作,避免连续种植玉米;(3)加强排水,保持田间湿度适宜;3、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会使外表的玉米籽粒长出白色霉菌,断续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并且赤霉毒素会严重影响玉米的食用安全性。
防治玉米赤霉病,主要有以下措施:(1)选择耐病品种,坚持轮作;(2)定期喷施药剂,如氯氟沙星、吗啉菌素等;(3)加强玉米贮存管理,保持通风、干燥;1、玉米螟防治(1)在种植初期定期喷洒杀虫剂,如敌敌畏等;(2)利用黄板监测和综合防控技术,进行针对性施药;(3)在玉米种植早期进行防治,避免一旦发生大规模感染时的不必要损失;(4)保持田间卫生,清除玉米上的虫卵和缺口等虫害危险地带。
玉米象虫是玉米上另一种严重的害虫,它喜欢在玉米植株发育的早期阶段进食,使得玉米的生长受到很大影响。
防治玉米象虫,主要有以下措施:(1)在玉米发生前进行除草,避免玉米植株花粉的超量吸引玉米象虫;(2)适时喷洒杀虫剂,如福尔马林、吡虫啉等;(4)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避免玉米象虫的避暑藏身之处。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防治是玉米种植的关键环节,只有科学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玉米高产、优质、安全。
玉米主要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玉米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病害,农民需要对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有所了解。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玉米病害,其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和穗部。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不断扩大融合,形成大片的赤褐色斑块。
受害玉米穗部则出现大片的赤霉霉变,满目腥红,整个穗部严重腐烂。
赤霉病还会导致玉米颗粒出现霉变,降低玉米的品质和食用价值。
为了防治玉米赤霉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性品种是防治玉米赤霉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2. 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可减少气温变化对玉米的影响,减轻病害的发生。
3. 农业防治: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定期喷洒杀菌剂,如多菌灵等,防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4. 病源清除:发现受害玉米植株,及时清除,并对田间秸秆进行深埋,减少病源的存留和传播。
二、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由灰斑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
病害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小斑点,随后小斑点扩大,中间出现灰白色斑点,形成大小不等的灰斑。
受害叶片逐渐干枯焦黄,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玉米产量减少。
为了防治玉米灰斑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 喷施杀菌剂:在病害初期进行预防性喷洒杀菌剂,如有效成分为氯酰胺的药剂,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4. 育种抗病品种:选用抗灰斑病的玉米品种,降低病害的发生。
1. 合理施肥:保持充足的养分供应,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4. 合理耕作: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如改良土壤排水条件,减少植株间的湿度。
四、玉米晚疫病玉米病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喷施杀菌剂、清除病灶等。
定期巡田观测,及时发现病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
防治玉米灰斑病技术
玉米灰斑病是玉龙县境内玉米上发病最普遍的叶片病害,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防治玉
米灰斑病的侵害,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
提出以下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是最重要的防病措施。
2、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实行大面积深翻、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性农业措施。
3、合理浇水施肥,促使健状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在玉米开花授粉后或发病初期,主要在玉米大喇叭期、抽雄穗期和灌浆初期等3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每个叶片喷湿为准。
因为玉米灰斑病是先从每株玉米的脚叶由下往上发生为害和蔓延,早期先喷脚叶其目的就是控制下部叶片上的病源菌不要往下爬,以达到控制病害。
药剂选用上可用8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喷雾;70%代森锌粉剂800倍液喷雾;50%福美双粉剂500倍液喷雾;25%丙环唑15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1500倍液喷雾;50%或8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
- 1 -。
$number {01}玉米灰斑病防治技术要点2023-11-29汇报人:目录•玉米灰斑病概述•玉米灰斑病防治策略•玉米灰斑病防治技术要点•玉米灰斑病防治实践建议•玉米灰斑病防治案例分析01玉米灰斑病概述病害类型及分布玉米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广泛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国家。
在中国,玉米灰斑病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
玉米灰斑病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
叶片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的斑点,有褪绿的晕圈,以后沿叶脉方向扩展为长条斑或呈矩形,病斑灰褐色,后期病斑中间为灰白色,边缘褐色。
病害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叶片枯死,植株死亡,对玉米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病害症状及危害病原菌及传播途径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尾孢和高粱尾孢,均属于真菌界。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上越冬,成为下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风雨传播是病原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02玉米灰斑病防治策略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病残体,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害传播风险。
不同玉米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能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避免连作,实行轮作倒茬,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降低发病率。
针对症状选择药剂针对不同的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药剂,如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等。
发病初期用药在灰斑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控制病害扩散。
合理配药与施药按照药剂说明进行配制和施用,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药害。
定期喷洒预防在发病高峰期前,进行定期喷洒预防,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利用天敌控制病害使用生物农药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等,以控制玉米灰斑病的繁殖和扩散。
在玉米田周围种植其他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选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杀菌剂、植物源杀菌剂等,对灰斑病进行防治。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对玉米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玉米的重大病虫害,提出一些防控技术方案,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一、病害防控技术方案1. 玉米赤霉病防控:玉米赤霉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预防和控制赤霉病的关键是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监测和田间管理。
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选择抗病性好的种子。
在生长期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高湿度环境的形成。
发现病害症状时,及时采取农药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2. 玉米灰斑病防控:玉米灰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玉米叶片,导致叶片出现灰色斑点。
预防和控制灰斑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病害监测和合理施肥。
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对于防控灰斑病非常重要。
同时,及时监测田间病情,一旦发现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合理施肥也是预防灰斑病的重要措施,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避免过量施肥。
3. 玉米锈病防控: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玉米叶片和茎秆。
预防和控制锈病的关键是选择抗病品种、病害监测和田间管理。
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对于防控锈病非常重要。
及时监测田间病情,发现病害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田间管理方面,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
二、虫害防控技术方案1. 玉米螟防控: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导致玉米叶片被蛀食,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预防和控制玉米螟的方法包括合理轮作、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合理轮作可以打破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虫害发生的机会。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如释放寄生蜂。
化学防治则是在必要时使用农药进行喷洒,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遵守使用规定,避免滥用农药。
2. 玉米蚜防控:玉米蚜是一种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会导致玉米营养不良、生长受限。
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措施朋友们想知道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措施?看看小编的总结回答,期望对你有帮助。
灰斑病在全部生育期均会发病,要防治该病,应选用抗病、丰产性好的品种,然后清洁田园,生长中做好管理,并在发病期选用甲基硫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进行喷雾防治。
一、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如北玉二号、海禾1、北玉16号、屯玉7号、雅玉889等。
二、清洁田园,减少菌源基数。
(1)、在玉米收获后至播种前,将玉米灰斑病病株残体进行有效处理,用作燃料或高温沤肥,减少病害的初次侵染源,有效预防玉米灰斑病的产生。
(2)、玉米发病后,在病株率到达70%,病叶率达20%左右时,摘除病株下部2-3片病叶,减少病害的再次侵染源。
三、实行保健栽培控病。
(1)、适时早播,充分利用前期的光热资源,能使玉米危险生育与发病高峰期错开,减轻发病。
(2)、公道密植,规范化栽培,改进田间吝啬候,有利于透风透光,增强植株抗性,预防病害的产生。
实行双行条播,每亩3500-4000株。
(3)、实行安稳施肥,亩施厩肥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普钙40-50公斤、钾肥10公斤、锌肥1公斤作底肥;第一次追肥(5叶期)亩追尿素15公斤,结合浅中耕除草;第二次追肥(大喇叭口期)亩追尿素25公斤,并中耕高培土。
四、适时选用对口药剂防治。
分别于发病早期、大啦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选用70%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80―100克/亩或10%苯醚甲环唑30克/亩兑水50公斤喷雾。
玉米秃尖缺粒产生原因及预防玉米秃尖缺粒产生原因与密度过大、洪涝、阴雨寡照等因素有关,所以要预防,应挑选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然后改进土壤,提高保水保肥能力,生长中加强肥水管理,并注意防治病虫。
一、玉米秃尖缺粒产生的原因 1.密度过大造成营养不良;2.雌穗分化后期显现洪涝或者阴雨寡照花期不遇而造成项部花丝不能授粉;3.抽雄前遇高温洪涝造成雌雄花期不遇而造成顶部花丝不能授粉;4.授粉后期阴雨造成顶部花线没法授粉而秃尖;5.病虫草害因素:玉米各种病虫草害的产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玉米生长不良,特别是玉米蚜虫和双斑蝇叶甲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产生,导致玉米不能正常开花授粉,造成空秆、秃尖缺粒。
玉米灰斑病防治方法
1 关于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以硫磺和清花棉杆菌为传播
媒介在禾谷类作物中传播而引起的。
症状表现为水稻叶片出现绿色梗,中部呈现黄褐色现象,有时出现斑点或褐斑。
病害多发生在夏季,玉
米受病理切口多处可见灰白色斑点。
2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性良好的新品种。
现代农业种植玉米时,应该选择抗
病性比较强的新品种,以便减少病害的发作。
2、适宜耕作。
应该在未受灰斑病潜伏的地块里种植玉米,在种植
玉米前应该清理田间杂草,以防非灾害性病虫害的产生,也可以减少
玉米的抗病性减弱。
3、施用综合性农药。
采用施用多菌酯类杀虫剂、噻嗪类杀草剂以
及醇酰胺类杀菌剂的复合施用,可以提高杀虫剂的活性,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4、采取有效的拔根分区放杖措施。
每年秋末进行一次拔根分区放杖,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发生作用环境,减少扩散能力。
5、加强施肥。
给玉米添加适当的有营养的肥料,可以提高玉米的
抗性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以上是关于玉米灰斑病防治方法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农民作物抗病性增强和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