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品种改良与人工授精技术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14.25 MB
- 文档页数:43
Y a n g z h i j i s h u牛类养殖是畜牧业的重要构成,有着效益较高且投入相对较少等优势。
但牛类养殖过程中,养殖产能却受牛类品种的影响,而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并没有重视本地品种资源的保护,导致品种乱交杂交等现象的出现,养殖生产性能不断下滑,后代的生长效率滞缓、饲料利用率差等,对于牛类养殖的综合效益带来了严重影响。
一、基本概况宜州区牛存栏约4.661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1.8918万头,约占比40.58%,全区牛群结构较为合理。
人工授精配种母牛有0.6295万头,产崽0.4675万头,杂交牛存栏1.818万头,其中杂交黄牛约1.257万头,杂交水牛约0.561万头。
良种覆盖率达到了39.0%,相比于去年,牛品种改良工作获得了可喜的成效。
至2020年12月下旬,宜州区刘三姐镇人工授精配种母牛953头,突破了年度600头的任务,共计人工授精产下杂交牛崽743头,为养殖户增加产值达297.34万元。
牛品种改良技术站点建设也有了进一步拓展,站点技术团队的综合技术水平有了提高,自此宜州区共有牛品种改良站点14个,人工授精技术人员15人。
基层牛品种改良站点的标准化建设也在进一步推进,14个站点正积极推进站点标准化建设,各人工授精站点配备了独立的操作室,并且配种设备齐全,配种工作更加标准化,这也为全区牛品种改良工作的稳步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牛品种改良及人工授精技术1、优选种牛牛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便是提高后代养殖发育速度、降低出栏时间、提高养殖产能等,据了解科学的品种改良可以提高产肉率10%以上,而且肉用价值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屠宰率提高至50%以上。
而在品种改良工作中,种牛的选择至关重要,是实现品种改良的先决性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品种改良进程,实现品种的优化。
在种公牛选择方面,需要全方位分析父本与母本谱系,并且确认种牛是否具有遗传特征,只有保证种牛的选择达到典型特性要求,并且牛的后代具有对应的性状测定、种公牛遗传性状稳定等条件,才能确保品种改良的效果。
肉牛品种改良与人工授精技术摘要:肉牛繁育在畜牧养殖业中属于重要部分,但如今在开展肉牛繁育工作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严重限制该地区的整体养殖业发展。
为从根本解决肉牛繁育中的问题与不足,本文以肉牛繁育中的存在问题为基础,继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品种改良建议,以期为肉牛繁育工作予以参考,有效提高肉牛繁育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肉牛品种改良;人工授精技术;前言:近年来我国居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同时,对于牛肉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这也使得肉牛市场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肉牛价格也在不断增长,牛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牛肉市场不断扩大背景下,牛品种改良人工授精技术手段的发展仍然止步不前,如果长期下去,会对牛肉市场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牛品种改良的目前实施状况在目前的现状下,牛品种改良的重要实践工作已经获得了普遍的实施推广,充分展现了牛品种改良的技术实践作用。
但是不应当忽视,目前对于改良牛品种的开展实施过程仍然缺少创新的技术手段用于提供支撑,那么就会比较容易产生牛品种的抵抗力较弱缺陷,明显阻碍了牛品种的改良实践效果提升。
具体而言,改良牛品种的现有实践工作集中表现在如下的实施缺陷弊端:首先是较低的授精成功率。
在目前开展实施的牛养殖实践工作中,依靠人工授精技术手段来促进牛品种繁育的成功概率仍然较低。
某些养殖技术人员对于人工授精的实施全过程存在不规范的操作处理,那么就会引发养殖牛的生殖器官感染等严重后果,损害到养殖牛的机体健康[1]。
长期圈养的牛品种往往存在较差的疾病抵抗性能,导致授精后的母牛孕育品种健康状况较差,无法保证达到较好的疾病抗性效果。
其次是缺少企业带动影响效应。
大型养殖企业应当成为带动养殖技术推广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但是现阶段的大规模牛养殖企业数目仍然相对较少,导致了牛养殖的预期良好实践效益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大型养殖企业没有发挥出自身的示范带动效应,因此不利于牛养殖的综合产能效益优化。
健康养殖·管理畜牧业环境 2020.0942摘 要:当前,满足市场对肉牛的高需求,注意现有品种改良,推广人工授精技术较为重要和关键。
人工授精技术,借助专业器械,以人工输精输入母牛生殖道内,使其受胎的繁殖方法,该项技术当前最常见的品种改良技术,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市场。
关键词:人工授精;品种改良;繁殖1 前言现阶段,肉牛市场需求大,而养殖品种产肉率低,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对牛肉的高增长需求。
为此,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做好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势在必行。
在肉牛品种改良工作中,人工授精比较本交、胚胎移植,成本低,公牛利用率更高,技术操作较简单,为当前品种改良不错的推广技术。
2 关于牛品种改良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膳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牛肉的市场需求是逐年高升。
据市场调研:自2010年至今,国内牛肉有效市场供给增长达3.1%,而牛肉市场有效消费增长则达5.3%,由此市场供给与消费明显不平衡。
国内肉牛用黄牛品种,多数为役用牛,长势不好,产肉率低,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对牛肉的高供给需求。
就此,做好现有肉牛品种改良,培育产肉率高、胴体质量好、生长速度快的肉牛品种,对缓解市场供需压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肉牛品种改良工作中,本交、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比较而言,本交成本高,公牛利用率低,大面积推广不经济实用。
胚胎移植的成本更高,而且,技术要求性强,比较适用科研实验。
人工授精,成本低,公牛利用率高,有利于提升品种利用率,技术操作简单,为当前品种改良不错的推广技术。
3 牛人工授精技术3.1 技术概述人工授精技术,最早见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传进国内,并迅速得到普及和推广,被频繁用于各大禽畜养殖场所。
所谓人工授精技术,有赖于专门的输精器械,需要以人工的发生采取精液,经体外检查、处理后,输入到母牛生殖道内,使着受胎繁殖。
在推广应用实践中,人工授精展现诸多技术优势,在降低管理费用、预防生殖道传染性疾病、提高良种公牛覆盖率、提高母牛受胎率等方面,展现极大的经济优势。
牛品种改良人工授精技术牛品种改良工程和人工授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领域中,为更好地推动牛品种改良进程,需坚持推广以人工授精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真正实现优质品种的快速推广和快速覆盖。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牛品种改良已有很长时间,通过有效的品种改良和当地生产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的肉牛养殖产业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由于牛品种生长发育不良,再加上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整体的改良。
质量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冻精供给不足、精液质量不稳定、地方财政紧张。
需在落实人工授精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助推品种改良工作的高效开展。
1 改良现状1.1 完善体系建设首先,牛品改物资严重匮乏局面得到有效改善。
通过2年的项目实施,购置更新牛品改物资和器械,如显微镜、液氮罐等,全县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现建成牛人工授精站点17个,其中县级站点1个、乡镇站点8个、村级站点5个、养殖场配种点3个。
各站点均配备牛人工授精技术设备(液氮罐、水浴恒温锅、输精枪、保定架等)。
其次,牛品种改良技术力量得到不断充实。
经过不懈的培训和指导,许多养殖户也掌握了牛人工授精技术,不仅可以独立完成养牛场的配种改良工作,还热情帮助周边的群众实施技术服务。
今年全县新增配种员2人、养殖场站点2个,全县现有技术员21人,日常实施牛人工授精配种的技术员17人,其中乡镇站点9人、村级站点5人、养殖场站点3人。
全县牛人工授精技术队伍得到不断充实、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2 全县肉牛产业壮大发展经过近几年牛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全县肉牛产发展不断壮大,规模不断提升。
现存栏牛6.39万头,其中黄牛4.47万头、水牛1.92万头;良种杂交3.25万头、本地品种3.14万头,良种覆盖率50%以上;全年出栏牛4.42万头,同比增长13.6%。
全县存栏20头以上养牛场147个、存栏50头以上37个、存栏100头以上5个、存栏500头以上1个、在建万头牛场1个。
2020.2作者简介:陈建明(1983.8-),女,新疆巴楚县人,硕士,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牲畜品种改良与繁殖。
牛品种改良与人工授精技术陈建明蒋红星阿迪力·阿卜拉丁红红侯永峰(新疆巴州畜牧工作站841000)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牛肉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提高牛生产性能,促进牛养殖业发展,加快牛品种改良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牛品种改良情况,并且探讨牛人工授精技术。
关键词:牛;品种改良;人工授精;分析;要点;措施新形势下,加快牛品种改良成为改善肉牛品种,提高养殖效率的关键。
人工授精技术作为重要的改良技术,掌握授精技巧才能保障牛品种改良效果。
1牛品种改良分析1.1种公牛的选择在改良牛品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对种公牛挑选工作。
只有确保种公牛优质性,才能确保其生产性能,同时也能加快牛品种改良工作进程。
不仅如此,在挑选种公牛过程中,要了解其父母,观察其体貌特征及生育状况,然后预测挑选的种公牛性能,判断其性能是否稳定。
除此之外,需要对种公牛的体型外貌进行观察,确保符合挑选标准及要求,必须要具备健壮、雄壮,背部要平直,双眼炯炯有神,四肢粗壮,腹部饱满,蹄部坚实。
最后,要确保种公牛具备较强的欲望,为接下来的配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确保后代健康、强壮。
1.2种母牛的选择和种公牛挑选相比,种母牛的挑选虽然影响不大,但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选择种母牛才能更好地保障其具备较高的生产性能。
在实际挑选过程中确保体格健壮,具备较高的繁育能力及生产能力,同时要确保其性格温顺,腹部饱满且下垂,最重要的是要确保乳房发育良好,为接下来的杂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
1.3牛品种的改良技术杂交技术作为牛品种改良的重要技术,指的就是杂交品种不同的两种牛,提升牛后代生产能力。
现阶段,在改良牛品种过程中,可以通过杂交肉牛和进口牛,然后将其后代和其他品种牛进行杂交,这不仅能提升肉牛品种,同时也能极大的提升其生育能力。
牛改良培训实施方案一、培训目的。
牛改良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工作,通过培训,旨在提高农民对于牛改良工作的认识和技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畜牧业的效益。
二、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对象为各地农民,特别是从事畜牧业的农户,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三、培训内容。
1. 牛改良的意义和作用。
2. 牛品种的选择和饲养管理。
3. 牛群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控。
4. 牛群繁殖技术。
5. 牛产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
四、培训方式。
1. 线下培训,由专业的畜牧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和示范,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2. 线上培训,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直播、视频教学等形式,方便农户随时随地学习。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
1. 培训时间,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一般选择在农闲季节进行,确保农民能够全程参与。
2. 培训地点,可选择当地农业示范基地、乡村学校或农民合作社等场所进行培训。
六、培训效果评估。
1. 培训后进行考核,对培训对象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确保培训效果。
2. 培训后定期进行跟踪调研,了解培训对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七、培训资金保障。
1. 政府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牛改良培训的资金投入,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社会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牛改良培训,共同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八、培训宣传。
1. 制定培训宣传方案,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对牛改良培训的关注度。
2. 发放宣传资料,利用传单、海报等形式,向农户宣传牛改良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九、培训后续服务。
1. 培训结束后,建立牛改良技术服务队伍,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2. 组织牛改良技术交流会,促进农户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交流。
十、总结。
本次牛改良培训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服务,提高农民的牛改良技术水平,推动畜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牛改良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2021年第08期浅析牛品种改良︑人工授精技术铁生︵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乌兰坝国营配种站︐内蒙古赤峰025450︶关键词︓牛品种改良︔人工授精︔技术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6027.2021.08.093在牛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品种改良和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升牛养殖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促进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阐述了牛品种改良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希望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
1牛品种改良技术种公牛的生产性能直接影响遗传能力,也会影响品种的改良。
在选择种公牛的过程中必须要慎重,结合种公牛的外貌特征和体质发育情况选择,然后进行生产性能的测评,判断遗传性能是否稳定。
选择的种公牛必须体型健壮,四肢结实,同时性欲旺盛。
选择的母牛对后代的影响力比较小,但是会影响后代的性能,应该加强对种母牛的选择,优质的种母牛应该身体健康,繁殖性能强,乳房发育良好等,可为后续的杂交工作奠定基础。
同地区牛养殖场的发展情况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改良方式,比较常见的改良方式有两品种杂交、轮回杂交、三品种杂交。
比较常见的改良方式为两品种杂交,这种改良方式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同时促进牛的生长发育,培育出体型健壮的牛,并且育肥性能强,可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轮回杂交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的杂交,产出的后代也需要进行杂交。
而三种品种杂交制两种品种进行杂交,产出的后代再和第3个品种进行杂品种改良技术具体指杂交技术,是将选择本地的优良品种和引进的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的后代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和地方适应性,并且将杂交的后代与其他品种进行杂交,提高牛的繁殖性能。
2牛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繁育技术,可对不同的品种进行杂交,在公牛和母牛不自然交配的基础之上节省人力和物力,防止在牛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病原的传播,提高母牛的受胎率。
母牛都有发情周期,时间为21d 左右,发情可持续10~24h 。
2021年第10期通过肉牛品种改良可以加快肉牛的生长速度,提高出肉率和肉类质量,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牛肉的需要,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肉牛人工授精技术的开发应用,可以减少公牛的饲养数量,进而减少饲养的成本,提升母牛的受胎率的同时,对肉牛的质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肉牛品种改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肉牛的养殖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可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稳定市场的供应。
目前我国肉牛养殖有以下特征:(1)养殖的分散性较高,虽然我国的畜牧养殖在朝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但受传统思想影响,部分养殖户仍然存在小农意识,只是在自家分散的地方进行肉牛的养殖,数量较少,喂养的饲料也大部分是传统的秸秆饲料等,管理不易;(2)规模养殖场应运而生,规模养殖有利于对肉牛管理,也有利于肉牛的成长,并且在一些经济较好地区的养殖场内,设有专业的养殖人员、育种人员、兽医等,极大的保障了养殖的专业性,并且还设有一定的食品处理加工和销售,是一体化的集约生产管理模式;(3)农户+企业的方式,企业进行一定的指导,从而在农户手中获得肉牛。
从整体的发展来看,我国目前的养殖肉牛产品较为单一,出肉率较低,还有养殖环境较为落后、专业养殖人才缺乏、安全卫生意识薄弱等,这些问题都是未来亟待解决的。
肉牛的品种改良,可通过杂交方式,提高肉牛的品质和产能,也可改善肉牛的口感等。
但在整个过程中,选择优良的种公牛是十分重要的,种公牛的性能好坏会影响品种改良的结果,因此必须仔细认真选择,以促进改良品种的提升。
(1)公牛体型的选择,种公牛要体形健壮,健康;(2)要调查种公牛的遗传谱系,要考虑公牛祖系的情况,避免遗传缺陷性状造成品种改良失败;(3)种公牛的性功能调查,种公牛应该有旺盛的欲望,性器官发育完善,无畸形情况。
在整个肉牛品种改良过程中,不仅需要优良的种公牛,种母牛的优良与否在整个过程中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也要选择优良的种母牛与公牛进行配种。
对种母牛的选择,也有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1)种母牛要身体健康、体形健壮,能够为胎牛提供充分的营养成分,保障胎牛的正常健康发育;(2)种母牛要有较好的繁殖能力,确保与种公牛结合之后能够顺利将改良的品种牛进行繁殖;(3)种母牛的乳房要发育完善,性格较为温和,腹部略微下垂,这样才能使得与种公牛的杂交过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