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
- 格式:doc
- 大小:429.17 KB
- 文档页数:9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考查时间:110分钟考查内容:高考考纲必考涉及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8~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错或不答得0分)。
1、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拴一个钢球P,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球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右的外力F,使球缓慢偏移,在移动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可以认为钢球处于平衡状态,若外力F的方向始终水平,移动中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 90°,且弹簧的伸长量不超过其弹性限度,则下图给出的弹簧伸长量x与cosθ的函数关系图象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感L的电阻不计,电阻R的阻值大于灯泡D的阻值,在t=0时刻闭合开关S,经过一段时间后,在t=t1时刻断开S,下列表示A、B两点间电压U AB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3、由消防水龙带的喷嘴喷出水的流量是0.28m3/min,水离开喷口时的速度大小为,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60度,在最高处正好到达着火位置,忽略空气阻力,则空中水柱的高度和水量分别是(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28.8m,1.12×10-2m3B. 28.8m,0.672m3C. 38.4m,1.29×10-2m3D. 38.4m,0.776m34、宇宙飞船以周期为T绕地地球作圆周运动时,由于地球遮挡阳光,会经历“日全食”过程(宇航员看不见太阳),如图所示。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0,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飞船上的宇航员在A点测出对地球的张角为 ,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 飞船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为22sin()RT απ B. 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T 0/TC. 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0/(2)aT πD. 飞船周期为5、一物体静止在地面上,在竖直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开始向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物体的机械能E 与上升高度h 的关系图象如图7所示,其中O-h 1过程的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h 1~h 2过程的图线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A .在O~h 2上升过程中,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B .在O~h 1上升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C .在O~h l 上升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保持不变D .在h 1~h 2上升过程中,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6、如图所示,MPQO 为有界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边界上有电场),电场强度为E=mg/q ,ACB 为光滑固定的半圆形轨道,轨道半径为R ,A 、B 为圆水平直径的两个端点,AC 为41圆弧。
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选项错或不选的得0分, 选不全的得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有可能越来越大 B.速度变化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C.速度大,加速度也一定大 D.加速度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一定不变2. 如图所示,物块l、2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以轻质弹簧秤相连.现对物块1、2分别施以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水平力F1和F2,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A. F1十F2 B.F1C.小于(F1+F2),大于F1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3. 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从静止开始加速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 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 B表示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V表示AE段的平均速度.则V B与V 的关系是 ( )A.V B<V B.V B=VC.V B>V D.以上三种关系都有可能4.如右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 )A.2 B.3 C.4 D.55.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连续通过相等的两段路程AB和BC(如右下图)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l=3m/s,V2=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4m/s B.4.5m/sC.4.74m/s D.5m/s6.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木块,用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木块直到沿桌面运动,在此过程中,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随拉力F的大小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正确的是: ( )7. 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线如图所示,则 ( )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B.2 s前甲比乙速度快, 2 s后乙比甲速度快C. 在第2 s时乙追上甲D.在第2 s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8. 如右图中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线AO和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的大小是( )A.F1=mgcosθ B.F1=mgcotθ C.F2=mgsinθ D.F2=mg/sinθ9. 如图所示,用一轻细绳拴一较大的球,置于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开始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α。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4分,选错得0分)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2.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 s 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C.物体在第6 s末返回出发点D.物体在第5 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 m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P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ab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长木板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P与长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长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A.μ1Mg B.μ1(m+M) gC.μ2mg D.μ1Mg+μ2mg4.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A.3 B.4C.5 D.65.如图所示,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点匀速上升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A.直线P C.曲线RB.曲线Q D.无法确定6.如图所示,在双人花样滑冰运动中,有时会看到被男运动员拉着的女运动员离开地面在空中做圆锥摆运动的精彩场面,目测体重为G 的女运动员做圆锥摆运动时和水平冰面的夹角约为30°,重力加速度为g ,估算该女运动员( )A .受到的拉力为3GB .受到的拉力为2GC .向心加速度为2gD .向心加速度为2g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l6分。
2013—2014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 理 试 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9-12题有多个正确选项。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在下列运动状态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有 ( ) A .蹦床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 B .秋千摆到最低点时C .相对静止于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货物D .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乘坐“神舟”10号进入轨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2.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3.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抛出两小球A 和B ,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 ( ) A .甲先抛出A 球 B .先抛出B 球 C .同时抛出两球 D .使两球质量相等 4.两刚性球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直径分剐为d a 和d b (d a >d b )。
将a 、b 依次放入一竖直放置、内径为d (d a <d< d a + d b )的平底圆筒内,如图所示。
设a 、b 两球静止时对圆筒侧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f 1和f 2,筒底所受的压力大小为F 。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所有接触都是光滑的,则 ( )A .F=(m a +m b )g , f 1=f 2B .F=(m a +m b )g ,f 1≠f 2C .m a g<F<(m a +m b )g , f 1=f 2D .m a g<F<(m a +m b )g ,f 1≠f 25.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板上放一个物体,使水平板和物体一起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ab 为水平直径,cd 为竖直直径,在运动过程中木板始终保持水平,物块相对木板始终静止,则: ( )A .物块始终受到三个力作用B .只有在a 、b 、c 、d 四点,物块受到合外力才指向圆心C .从a 到b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D .从b 到a ,物块处于超重状态6.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 ,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 1 ,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 2 , 则A .F 1=αsin GB .F 2=G tan αC .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 1与F 2的合力变大D .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 1减小,F 2增大7.电子台秤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台秤上,框架内有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顶部,下端系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物体下方用竖直细线与框架下部固定,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
湖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考试范围:运动学、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局部,时量90分钟,总分为110分。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2小题,每一小题4分,总分为48分。
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几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序号填入答题表格中〕1.一个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三段距离的时间分别是t、2t、3t,这三段距离之比为A.1:23:33B.1:22:33C.1:2:3 D.1:3:5 2.物体静止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当斜面倾角θ缓缓减小时,物体所受力的变化情况是A.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均增大B.重力不变,支持力减小,静摩擦力不变C.重力不变,支持力、静摩擦力增大D.重力不变,支持力增大,静摩擦力减小3.物体在几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当其中的一个力撤掉后〔其它的力不变〕,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C.可能做匀速运动D.可能做曲线运动4.运动的升降机的顶板上有一个螺丝脱落到它的地板上,当升降机的运动分别处于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和加速下降这四种情况下,螺丝从脱落到落到地板上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和t4,比拟这四种情况下的落地时间,正确的表达式是A.t1<t2<t3<t4 B.t1<t2=t3<t4 C.t1=t2=t3=t4 D.t1>t2>t3>t4 5.如下列图,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绳与斜面平行,C处于静止状态,B沿斜面匀速上滑,在A落地前,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为论B、C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左D.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A、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6.一步行者以6.0m/s2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共汽车,在跑到距离公共汽车25m 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0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如此A.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mB.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车最近距离是7mC.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mD.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子开动后人和车相距越来越远7.如下列图,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两个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秤连接。
2014年重庆一中高2014级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2014.3物 理 试 题(共11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 .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C .金属钠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最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D .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时,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2.粗细均匀的电线架在A 、B 两根电线杆之间.由于热胀冷缩,电线在夏、冬 两季呈现如题2图所示的两种形状,电线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A .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B .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C .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D .夏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3.如题3图所示,N 匝矩形导线框以角速度ω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 绕轴O O '匀速转动,线框面积为S ,线框的电阻为r ,电感不计,外电路接 电阻R 、理想交流电流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示位置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为ωNBSB .交流电流表的示数)(2r R NBS I +=ωC .一个周期内通过R 的电荷量R BSq 2=D .R两端电压的有效值U =4.如题4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系数为200N/m 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质量为2kg 的小球,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A 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挡板A 以4m/s2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取10=g m/s2,则 A .小球从一开始就与挡板分离 B .小球速度最大时与挡板分离C .小球向下运动0.01 m 时与挡板分离D .小球向下运动0.02m 时速度最大夏冬题2图 题3图A题4图5.如题5所示,水平传送带AB 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以恒定速率v0顺时针运行。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14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1.一个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B .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 指向BC .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 .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了下来.对该运动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和加速度都随时间减小 B .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C .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加D .速度为零时,物体的位移也为零3.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前15 s 内汽车的位移为300 mB .20 s 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C .前1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 2D .前25 s 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4.2010年11月24日,广州亚运会田径比赛展开激烈争夺,在男子110米栏决赛里,中国飞人刘翔以13秒09摘得金牌,实现了亚运会110米栏三连冠,他的成绩同时也刷新了亚运会纪录.关于比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110 m 栏比赛中,选手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 .13秒09是刘翔夺冠的时刻C .刘翔比赛中的平均速度约是8.4 m/sD .刘翔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一定等于8.4 m/s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物体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加速度,则在某一段时间内( )A .甲的位移一定比乙的大B .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的大C .甲的速度变化一定比乙的大D .甲在任意时刻的速度都比乙的大6.一质点自x 轴原点O 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 运动,经过t 0时间速度变为v 0,接着以-a 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v 02时,加速度又变为a ,直至速度变为v 04时,加速度再变为-a ,直至速度变为-v 08…,其v-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一直沿x 轴正方向运动B .质点将在x 轴上一直运动,永远不会停止C .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 0t 0D .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v 0t 07.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 mm,弹射最大高度为24cm.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想加速度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 0.5 m,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A.150 m B.75 m C.15 mD.7.5 m8.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此可以求得()A.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从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9.如图, 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 A与B的接触面光滑. 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 斜面倾角为α. 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αtan32B. αtan32C. αtan D.αtan111、如图所示,已知M>m,不计滑轮及绳子的质量,物体M和m恰好做匀速运动,若将M与m 互换, M、m与桌面的动摩因数相同,则()A.物体M与m仍做匀速运动B.物体M与m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M+m)g/MC.物体M与m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Mg/(M+m)D.绳子中张力不变12、如图所示, 小球作平抛运动的初动能为 6 J , P 点时的动能为()A.8J B.10J C.12 D.14J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
哈尔滨市第四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考试时间:10:10-11:40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计36分).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C.速度方向为正时,加速度方向一定为负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时,加速度越来越小2.以v0=2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2 s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10 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A.10 m B.15 m C.20 m D.不会相碰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物体A、B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45°的斜面上.已知m A=2m 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增大到50°,系统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对A的拉力将增大B.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A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D.A受到的合力将增大4.如图所示,物体m放在质量M的斜面体上,m可沿斜面体匀速下滑。
现用一沿斜面向下的力F推物体,使其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则水平地面对斜面体A.无摩擦力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D.支持力大于(M+m)g5.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把A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A .B 对墙的压力增大B .A 与B 之间的作用力增大C .地面对A 的摩擦力减小D .A 对地面的压力减小6.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两个质量分别为m 、M 的物体(m <M ),用一水平恒力作用在m 物体上,两物体相对静止地向右运动。
现把此水平力作用在M 物体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变B .m 受到的合外力与第一次相同C .M 受到的摩擦力增大D .两物体间可能有相对运动7.质量为2 kg 的质点在x -y 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 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 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初速度为5 m/sB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C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D .2 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8.在同一平台上的O 点抛出的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均在纸面 内,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A 、v B 、v C 的关系及落地时间t A 、t B 、t C 的关系分别是 ( )A .v A >vB >vC ,t A >t B >t CB .v A =v B =vC ,t A =t B =t CC .v A <v B <v C ,t A >t B >t CD .v A <v B <v C ,t A <t B <t C9.如图所示,半圆形容器竖直放置,在其圆心O 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v 1、v 2抛出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最终它们分别落在圆弧上的A 点和B 点,已知OA 与OB 互相垂直,且OA 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两小球的初速度之比为( )A .θtanB .θtanC .θ3tan D .θ2tan10.如图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左运动时,物体M 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是 ( )A .绳的拉力等于M 的重力B .绳的拉力大于M 的重力C .物体M 向上匀速运动D .物体M 向上匀加速运动11.如图所示,细杆的一端与小球相连,可绕过O 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 、b 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商丘回中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说明: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B.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C.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因此速度就是指平均速度D.速度不变且不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2.如图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正确说法是A.0~1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B.0~2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运动方向相反D.0~1s内的加速度小于2~4s内的加速度3.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个力D.桌面对物体支持力与物体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4. 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滑块A、B.按如图所示叠放,设A、B接触的斜面光滑,B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在A上作用一水平推力F,恰好使A、B 一起在桌面上匀速运动,且A与地面恰好无接触,A、B保持相对静止, 斜面倾角θ=45°,那么B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为A. μ=0.2B. μ=0.35C. μ=0.5D. μ=0.145.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物体,使A、B、C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A 受6个,B受2个,C受4个B.A 受5个,B受3个,C受4个C.A 受5个,B受2个,C受4个D.A 受6个,B受3个,C受3个6. 如图所示,一物体恰能在一个静止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设此过程中斜面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f,则A. f为零B. f不为零,向右C. f不为零,向左D. 不确定7.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m/s,在第9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a、9s末的速度v9和在9s内的总位移x9分别是A.a=1 m/s2,v9=9 m/s,x9=40.5 mB.a=1 m/s2,v9=9 m/s,x9=45 mC.a=1 m/s2,v9=9.5 m/s,x9=45 mD.a=0.8 m/s2,v9=7.7 m/s,x9=36.9 m8.如图所示,一小球用轻绳悬于O点,用力F拉住小球,使悬线保持偏离竖直方向75°角,且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为了使F有最小值,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应该是A. 90°B. 15°C. 45°D. 0°9.(多选)如图所示,斜面固定,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科试卷(试卷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每题4分,共10题,共40分)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 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 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2.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 ,一端靠着处于自然状态的弹簧.现对物体作用一水平恒力,在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A .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B .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C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3.2012年8月3日,伦敦奥运会蹦床项目,中国运动员董栋以62.99分成绩夺得金牌.他在蹦床上静止站立时,受到的支撑力等于他的重力.做纵跳时,在快速下蹲和蹬伸的过程中,人体受到的支撑力发生变化(如图,G 为重力,F 为支撑力),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变化的是4.如图所示,一个轻质光滑的滑轮(半径很小)跨在轻绳ABC 上,滑轮下挂一个重为G 的物体.今在滑轮上加一个水平拉力F ,使其向右平移到绳BC 部分处于竖直、AB 部分与天花板的夹角为60°的静止状态,则此时水平拉力F 的大小为A .(2-3)GB .(2+3)GC .(3-1)GD .(3+1)G5. 如图所示,圆柱形的仓库内有三块长度不同的滑板aO 、bO 、cO ,其下端都固定于底部圆心O ,而上端则搁在仓库侧壁上,三块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是30°、45°、60°.若有三个小孩同时从a 、b 、c 处开始下滑(忽略阻力),则A .a 处小孩最先到O 点B .b 处小孩最先到O 点C .c 处小孩最先到O 点D .三个小孩同时到O 点 6.如图所示,一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地面上,A 、B 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力F 作用于物体B 上,缓慢拉开一角度.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 仍然静止,在这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受到的水平拉力F 一定不变 B .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变小 C .斜面对物体A 的作用力一定变大D .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变大7.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瓦”是导出单位,用基本单位表示,正确的是A .J/sB .N·m/s C.kg·m 2/s 2D .kg·m 2/s 38.一只气球以10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 m 处有一小石子以2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石子能追上气球,且在抛出后1s 时追上气球B .石子能追上气球,且在抛出后1.5s 时追上气球C .石子能追上气球,如果追上时不会发生碰撞且保持原运动状态,则石子能和气球相遇2次 D .石子追不上气球9.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s 0v v s-,其中v 0和v s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和末速。
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 理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 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 B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B 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断减小 B. A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B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 A. B 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D. A. B 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2/)(21v v +2. 质量均为m 的a 、b 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a 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 作用,b 受到斜向下与水平面成θ角等大的力F 作用,两力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 )。
A. b 对a 的支持力一定等于mgB. 水平面对b 的支持力可能大于2mg C. a 、b 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D. b 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3. 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 A. 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另一物体B 自由落下,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率都为,空气阻力均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A 上抛的初速度和物体B 落地时速度的大小相等 B. 物体A. B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C. 物体A 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和B 开始下落的高度相同 D. 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同一高度处一定是B 物体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4. 如图所示,斜面体M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 作用. 设物块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1,斜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 增大推力F ,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如果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则F1. F2一定不变 B. 如果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则F1. F2一定增大 C. 如果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则F1一定不变 D. 如果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则F2一定增大5.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 A. B 两物体在平行于固定斜面的推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间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斜面的倾角为30°,则匀速运动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A. FkB. 2F kC.3FkD.4F k6. 如图所示,水平细线NP 与斜拉细线OP 把质量为m 的小球维持在位置P ,OP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这时斜拉细线中的张力为TP ,作用于小球的合力为FP ;若剪断NP ,当小球摆到位置Q 时,OQ 与竖直方向夹角也为θ,细线中的张力为TQ ,作用于小球的合力为FQ ,则1v 2v 0t vtABA. TP =TQ ,FP =FQB. TP =TQ ,FP ≠FQC. TP ≠TQ ,FP =FQD. TP ≠TQ ,FP ≠FQ7. 在斜面上等高处,静止着两个相同的物块A 和B. 两物块之间连接着一个轻质弹簧,劲度系数为K ,斜面的倾角为θ,两物块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均为μ,则弹簧的最大伸长量是:( )A.k mg B. kmg θμcosC. k mg mg θμθcos sin +D.kmg θθμ222sin cos - 8. (09年东台市期末)弹性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拴一个物体,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B 点,并对水平地面有压力,O 点的正下方A 处有一垂直于纸面的光滑杆,如图所示,OA 为弹性轻绳的自然长度,现在用水平力使物体沿水平面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物体所受水平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 先变大后变小B. 先变小后变大C. 保持不变D. 条件不够充分,无法确定9. (09年冀州中学期末)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 的木箱,箱顶部和底部用细线分别拴住质量均为m 的小球,两球间有一根处于拉伸状态的轻弹簧,使两根细线均处于拉紧状态,如图所示。
现在突然剪断下端的细线,则从剪断细线开始到弹簧恢复原长以前,箱对地面的压力变化情况。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刚剪断细线瞬间,压力突然变大,以后箱对地面压力逐渐增大 B. 刚剪断细线瞬间,压力突然变大,以后箱对地面压力逐渐减小 C. 刚剪断细线瞬间,压力突然变小,以后箱对地面压力逐渐减小 D. 刚剪断细线瞬间,压力突然变小,以后箱对地面压力逐渐增大10.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右端与光滑曲面的底部平滑连接,曲面上的A 点距离底部的高度h=0. 45m 。
一小物体从A 点静止滑下,再滑上传送带,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曲面。
g 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v=1m/s ,则小物块能回到A 点 B. 若v=2m/s ,则小物块能回到A 点 C. 若v=5m/s ,则小物块能回到A 点 D. 无论v 等于多少,小物块都不能回到A 点11. 粗糙绝缘的水平地面上,有两块竖直平行相对而立的金属板AB. 板间地面上静止着带正电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两金属板加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时,设直到1t 时刻物块才开始( )运动,(最大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可认为相等),则:A. 在10t -时间内,物块受到逐渐增大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 在31t t -时间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C. 3t 时刻物块的速度最大D. 4t 时刻物块的速度最大12. 如图a 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
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 与物体位移X 的关系如图b 所示(g=10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正确的结论是( ) A.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 5N/cm C. 物体的质量为3kg 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6分+8分=14分)13.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砝码盘。
通过改变盘中砝码的质量,测得6组砝码的质量m 和对应的弹簧长度l ,画出m -l 图线,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如图乙所示。
(重力加速度210m/s g =)①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
(保留3位有效数字)②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考虑砝码盘的质量相比,结果 。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14. 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6(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可调。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
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16(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夹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②图16(b)中标出的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_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________。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___.三、计算题(10分+12分+12分+14分=48分)15. (10分)如图所示,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s有一个小孩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
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和丙两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12. 5m和17. 5m。
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1)小孩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
(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子的速度是多少?(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下滑的小孩不会超过几人?16. (12分). 如图所示,一平直的传送带以v=2m/s的速度匀速运行,传送带把A处的工件运送到B处. A. B相距l=10m. 从A处把工件无初速度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传送到B处,欲用最短的时间把工件从A处传送到B处,求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至少多大.17. (12分). 2012年10月4日,云南省彝良县发生特大泥石流,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m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m/s的初速度、0. 4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泻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汽车启动后以0. 5m/s2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试分析汽车能否安全脱离?18. (14分)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
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合,如图。
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
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 边。
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号_________________驻马店高中高三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 答题卷1-12题请涂在机读卡上二、实验题(6分+8分=14分)13. ① 。
② 。
14.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10分+12分+12分+14分=48分) 15. (10分)16. (12分).考场 座号………………○……………………密……………………○……………………封……………………○……………………线……………………○………………17. (12分).18. (14分)命题教师:郭海燕老师 编号:2013091021 印刷班级:应届班全级驻马店高中高三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答案一、选择题(4×12=48`)1. A C.2. C.3. AC ,4. A D.5. B.6. D.7. D.8. C ,9. B ,10. C. 11. C. 12.D.二、实验题13. ①3. 44(3分)②相同(3分)①该题考察了应用弹力与弹簧长度关系的图象分析问题. m-l 图线的斜率gk k 劲斜=,算出斜率即可求出劲度系数.②劲度系数是根据比率计算出的,即Fk x∆=∆劲,是否考虑砝码盘的质量对结果无影响. 14. ①DCBA. ②0. 1S ,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S S V 2545+=,④23216549)()(TS S S S S S ++-++ 三. 计算题(10分+12分+12分+14分=48分)15. 解析:(1)甲、乙间距离:s1=v 甲t+21at2,乙、丙间距离:s2=(v 甲+at)t+21at2,所以a==15.125.17- m/s2=5m/s2(3分) (2)v 甲=t at s 2121-=115215.12⨯⨯- m/s=10m/s v 丁=v 甲+3at=10m/s+3×5×1m/s=25m/s (4分) (3)至拍照时甲滑动的时间为t 甲=av 甲,则t 甲=510s=2s ,可知甲上面有2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