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13.92 KB
- 文档页数:2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不要混乱。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五)根小棒。
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
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
三.表内乘法(一)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3 ×4 = 12(乘数)×(乘数)= (积)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8.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二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制定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提供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 培养数学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态度。
3. 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的认知、数的运算和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
4. 培养数学思维习惯:提倡学生动手实践、多角度思考和合作探究的习惯。
三、教学内容1. 数的认知a. 0-100之间整数的认知和比较。
b. 十以内整数的进一和退一,数的顺序。
c. 认识和运用十以内加减法。
2. 数的计算a. 掌握0-100之间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b. 进一和退一的应用。
c. 计算机制。
3. 数的应用a. 通过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b. 时间、长短、重量等计算的应用。
c. 成倍数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场景和情境,使学生能够感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趣味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通过日常观察、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2. 能力评价: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评价。
3. 反馈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展,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表现。
六、教学计划具体教学计划将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和教学活动将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安排。
七、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希望能够使二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小学学习数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读数学书上的内容,通读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在通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意识。
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重点)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加、减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
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7.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重点)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
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
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
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第二部分:单元与课时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单元知识点:1.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与乘法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
2.乘法的意义、书写、读法。
3.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知识点:第一节:数一数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数连加比较简便,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二年级上册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概述二年级上册教学大纲是针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文件。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语文方面的目标:(1)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语言技能:培养学生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数学方面的目标:(1)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的认识、加减法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分布1. 语文方面的教学内容:(1)识字与拼音- 认读一些常用的汉字,掌握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 学习一些常用拼音,能正确拼读单词。
(2)听力与口语- 听取简短的对话或故事,能够理解并准确回答问题。
- 学习日常用语,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
(3)阅读与写作- 阅读简单的短文,理解主要内容。
- 书写词语和简单的句子。
(4)综合运用- 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和书写。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2. 数学方面的教学内容:(1)数与数的认识- 认识0-100之内的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 认识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如加号、减号等。
(2)加减法- 学习整数0-20的加减法运算,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
- 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描述物体和几何图形- 学习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
- 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4)图形与颜色- 学习识别和描述一些常见的图形和颜色。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作一些具体分析和说明。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加与减”本单元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法估算。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并培养估算的意识。
2、第二单元购物(元、角、分的认识)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学生能充分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一些与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五单元“乘法口诀(一)”,第八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从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性打好基础。
2、第六单元“测量”(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二年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知道哪一些知识点是重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以下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大纲内容:
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乘法口诀(一):掌握1-5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认识图形:认识角、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说出名称和特征。
乘法口诀(二):掌握6-9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6 的乘法口诀:掌握6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观察物体: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7 的乘法口诀:掌握7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认识时间:认识时分秒,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8 的乘法口诀:掌握8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数学广角-搭配(一):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9 的乘法口诀:掌握9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总复习: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主要有:
一、图形:
1、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心形、星形及其变形。
2、点、线、面、折线与直线的概念;
3、把图形进行移位、放缩、旋转等变换。
二、数与数学:
1、10以下数字加减法运算;
2、分解数及进行数据收集及数据分析;
3、探究数量及其之间的对照。
三、数的表达:
1、数的多种表示;
2、数的组合与拆分;
3、整十、整百的认识;
4、数的比较、排序、去重等。
四、概念:
1、时、分、秒的理解;
2、认识数轴、统计表及图形;
3、认识折线图及折线图用于表示变化趋势;
4、弄清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及对应关系。
五、应用:
1、应用乘除法进行实际问题求解;
2、分数的认识及运用;
3、图形游戏;
4、应用长度计算面积、计算体积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高思新东方:七桥问题、自然数列、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一笔画-七桥问题自然数列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变化倍数应用题火柴棍游戏(二)趣题巧解(二)整理与复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必修一◆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课时)4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3课时)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五单元、观察物体(3课时)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4课时)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课时)3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内容标准: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二年级数学上册大纲
一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线段、解决问题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不退位的和退位的减法、解决问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及其解决问题、
三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5的、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五观察物体
六表内乘法(二)
7的、8的、9的乘法口诀及其解决问题
七认识时间
八数学广角---搭配(一)
九总复习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大纲
一数据收集整理
二表内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图形的运动
对称、平移和旋转
四表内除法(二)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混合运算
带小括号和不带小括号
六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及意义和解决问题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万以内数得认识、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八克和千克
九数学广角----推理
十总复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