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中心小学废弃防疫物品集中处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5.41 KB
- 文档页数:1
中心小学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制度为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废弃口罩的投放和处置,防止废弃口罩造成二次污染,XX县XX镇中心小学现制定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制度。
一、废弃口罩收集桶的设置中心小学在校内设有6个小专用收集桶,隔离室1个,食堂2个,教学楼一楼东、西、南门三个门口各1个,由总务处专人负责收回废弃口罩;校外设有1个大专用收集桶,放在学校门口,由XX镇环卫所负责收回。
收集桶上设置"废弃口罩收集桶〃标识,内设塑料袋内衬,防止废弃口罩与容器直接接触。
二、班级口罩的领取口罩的发放、领取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班主任负责领取口罩并发放,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1个口罩。
三、废弃口罩的处置1 .做好废弃口罩正确处理方法的培训。
积极利用明白纸、微信群、公告栏、公众号向师生、家长开展戴口罩、丢弃前规范折叠、废弃口罩的危害和分类投放要求的培训和宣传,要求师生规范、合理、科学使用和废弃口罩。
2 .学生规范投放。
学生将废弃口罩规范折叠后放入废弃口罩收集桶,并及时洗手消毒。
3 .总务处及时清理校内收集桶中的废弃口罩,装袋密封后投入校外符合安全密闭要求的专用废弃口罩收集桶,联系XX镇环卫所处理。
4 .加强对废弃口罩收集桶的消杀工作。
总务处对收集桶每天用水清洗一次,并用消毒液至少消毒一次。
四、特殊人群废弃口罩的处置隔离观察人员使用过的口罩,必须集中收集,经过规范密封等处理后,统一联系XX镇环卫所予以妥善处理,防止混入一般生活垃圾,防止二次污染。
保健教师和密切接触者使用过的废弃口罩,要按照医疗废弃物的医疗废物规范处置。
五、做好作业防护总务处在收集、投放废弃口罩时应戴口罩、手套,做好防护措施,处置结束后及时洗手消毒。
小学丢弃口罩的集中管理办法背景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口罩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防护用品。
然而,在小学校园中,由于学生的使用频率和数量增加,导致了大量废弃口罩的产生。
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这些废弃口罩,
制定一套小学丢弃口罩的集中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简单且无法律复杂性的小学丢弃口罩
的集中管理办法,以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安全,并对环境产
生最小的负面影响。
管理办法
1. 建立专门的废弃口罩收集点:在学校内设立固定的废弃口罩
收集点,并明确标识位置和使用规则。
2. 定期收集和储存废弃口罩:学校应定期安排工作人员收集校
园内的废弃口罩,并妥善储存。
3. 确保废弃口罩的正确处置:学校应与当地环保部门合作,确
保废弃口罩的正确处理方式,如进行专门的无害化处理或回收利用。
4. 提供相关教育和宣传: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口罩
使用教育,强调正确的丢弃口罩方式,并提供相关宣传材料,增加
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5. 监督和评估:学校应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管理办法的
有效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结论
通过制定上述小学丢弃口罩的集中管理办法,可以有效管理和
处理废弃口罩,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安全,并减少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
学校应积极执行这些管理办法,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共
同推动口罩废弃物的可持续处理和利用。
防疫物资管理使用处理制度
xxxxxxxxxx学校
为了有效控制新冠疫情传播,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防疫期间的科学管理,确保防疫物资储备妥善保管,用过的防疫物资安全处理,截断传播途径,进行消杀处理,有效防杜绝二次传播,严防严控。
为做好防控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防疫物资的储备与管理
防疫物资的供给保障,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物资保障。
合理采购,安全存储,合理分配,有效使用,是保障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
1.防疫物资由专人负责,由学校总务主任亲自管理,负责入库、出库、存储、发放、管理及指导使用。
2.防疫物资,要有指定房屋存储。
消杀用品、防护用品、检测用品应分类摆放。
做好防火、防潮、防毒、防鼠、防盗等相关措施。
二、防疫物资废弃物处理
用过的口罩、手套需认真对待,否则小小的口罩将成为新的传播隐患和环境污染来源。
如何处理废弃口罩,避免其造成二次污染。
1.校园内在门卫旁边设置唯一“废弃口罩收集点”,废弃口罩采用专桶收集,桶内套一次性解塑料袋。
2.收集点安排专人穿有防护消杀服消毒人员,进行管理。
校园内,没有疫情期间,大家用过的废弃口罩直接放入桶中,经消毒后由环卫处运至无害化处理厂处置。
3.若校园出现疑似病例用过的口罩,由患者自行收集,用塑料袋装封带走,就诊时交相应的工作人员,按医疗废弃物处理。
4.学校党办、政教处、团委、少先队、班主任,要认真负责,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防疫口罩”定点投放的意义及要求,教育师生自觉履责,进行防疫口罩安全处理。
教育学生不要随意掀动“防疫口罩投放点”的垃圾桶盖子,也不要往里边扔其它垃圾。
做好安全防护宣传教育。
学校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制度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口罩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想看,早些年,口罩不过是个小配件。
现在,它却成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第一道防线。
随着疫情的蔓延,废弃口罩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怎么处理这些废弃的口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学校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制度。
一、为什么要集中处理1.1 口罩污染的危害咱们都知道,口罩是用来防止病毒的,可一旦丢弃不当,它们可能会成为新的污染源。
那些随意扔掉的口罩,会被风吹到大街小巷,甚至进入河流,影响水源,危害生态。
这不,新闻上时不时就会报道某地因为废弃口罩污染而引发的环保问题。
眼看着,环境受到伤害,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1.2 学校的责任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课本知识,还有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实施集中处理制度,正是给大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让学生们明白,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集中处理的具体措施2.1 设立专门收集点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几个显眼的废弃口罩收集箱。
最好用鲜艳的颜色,让学生们一眼就能看到。
每个班级可以指定一个口罩管理员,负责监督大家的投放情况。
这样,大家也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不再随意丢弃。
2.2 开展宣传教育光有收集箱还不够,得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可以通过班会、黑板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宣传废弃口罩的危害和集中处理的重要性。
也可以邀请环保专家来给大家讲讲这些知识,让学生们听得更有兴趣。
这样一来,大家的环保意识自然就提升了。
2.3 定期集中处理收集到的口罩不能就放着,得定期进行处理。
学校可以和专业的垃圾处理公司合作,确保这些口罩能够被安全地消毒和处理。
处理方式可以是焚烧、深埋等,确保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公布处理结果,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有意义的。
三、推动学生参与3.1 开展志愿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志愿活动,比如“口罩回收日”。
一、总则为了加强小学废弃物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 坚持全员参与、共同管理的原则。
三、管理范围1. 生活垃圾:包括师生食堂、宿舍、教室、办公室等场所产生的厨余垃圾、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
2. 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产生的废液、废渣、废气体等。
3. 教学废弃物:包括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废教案、废教材、废试卷等。
4. 其他废弃物:包括破损的家具、设备、器材等。
四、管理职责1. 校长:负责全校废弃物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总务处:负责全校废弃物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等工作。
3. 教务处:负责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的管理和监督。
4. 研究室:负责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和监督。
5. 各部门、班级:负责本部门、班级产生的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存放等工作。
五、废弃物收集与分类1. 生活垃圾:按照厨余垃圾、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分类收集。
2. 实验室废弃物:按照废液、废渣、废气体等分类收集。
3. 教学废弃物:按照废教案、废教材、废试卷等分类收集。
六、废弃物存放与运输1. 各部门、班级应设立废弃物存放点,并设置分类标识。
2. 废弃物存放点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防止异味和污染。
3. 废弃物运输时,应使用封闭式容器,防止泄漏、洒落。
4. 废弃物运输车辆应定期清洗消毒,确保运输过程安全。
七、废弃物处置1. 生活垃圾:按照国家规定,由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2. 实验室废弃物:按照国家规定,由专业公司进行危险废物处理。
3. 教学废弃物:按照国家规定,由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监督检查1. 学校定期对废弃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一、总则为加强我校废弃物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保障师生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师生员工及校园内所有废弃物。
三、管理原则1. 原则一:分类投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 原则二:责任明确、分工合作、共同参与。
3. 原则三: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提高意识。
四、管理机构及职责1. 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废弃物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2. 环保主任:负责学校废弃物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各部门、班级开展相关工作。
3. 教务处、德育处、后勤处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废弃物管理的具体工作。
4. 班主任:负责本班废弃物管理的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监督实施等工作。
5. 学生:积极参与废弃物分类投放,提高环保意识。
五、废弃物分类及投放1. 分类标准:(1)可回收物: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布料等。
(2)有害垃圾: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
(3)厨余垃圾:剩菜剩饭、果皮、菜叶等。
(4)其他垃圾:烟蒂、尘土、尘土等。
2. 投放要求:(1)各班级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点,由班主任负责监督实施。
(2)师生在投放废弃物时,应按照分类标准进行投放,不得随意丢弃。
(3)学校设立专门的废弃物收集容器,由环保主任负责监督收集。
六、废弃物处理1. 可回收物:学校定期与回收企业联系,将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化处理。
2. 有害垃圾:学校设立专门的有害垃圾收集点,定期交由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厨余垃圾:学校与有资质的企业签订协议,将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
4. 其他垃圾:学校定期清运,交由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宣传教育1. 学校定期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2.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班会等形式,宣传废弃物分类知识。
3. 邀请环保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提高师生环保素养。
八、监督检查1. 学校设立废弃物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各部门、班级废弃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小学废弃口罩的集中处理标准
目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小学废弃口罩的集中处理标准,以确保环境卫生和学生的健康安全。
背景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口罩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防护用品。
尤其是在小学校园中,学生们也需要佩戴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然而,废弃口罩的处理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制定一套集中处理标准来解决这一问题。
集中处理标准
1.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废弃口罩收集,并明确标识出来,以便学生和教职工能够方便地将废弃口罩投放其中。
2. 废弃口罩收集应放置在学生集中活动区域的显眼位置,如教室入口、食堂等地,以便学生能够轻松找到。
3. 学校应定期对废弃口罩收集进行清理,确保废弃口罩不会滋生细菌或产生异味。
4. 学校应与当地环保部门合作,确保废弃口罩的处理符合环保标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废弃口罩应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规定进行分类,如可回收口罩和不可回收口罩,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6. 学校应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废弃口罩的正确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7. 学校应建立废弃口罩处理的记录和追溯机制,以便随时查阅和监督。
8. 学校应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努力推动废弃口罩的集中处理工作。
总结
通过制定小学废弃口罩的集中处理标准,学校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处理废弃口罩,保障学生的健康和环境的卫生。
这不仅是一项环保工作,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同时,学校还应与相关部门和家长共同合作,共同推动废弃口罩处理工作的落实。
XXX小学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制度
一、规范投放。
在学校操场处设带盖的“特殊垃圾”桶,设置专门标识(标明“废弃口罩专用”),内设塑料袋内衬,避免废弃口罩与容器直接接触。
二、及时进行消杀。
废弃口罩专用桶每日消杀不少于2次,在清运前必须进行消杀;垃圾运输时次进行消杀。
消杀工作由各责任班级具体负责。
三、规范清运处置。
废弃口罩专用桶的垃圾使用塑料袋封口后,由垃圾清运单位使用专车清运,清运车辆必须密闭,直接运输至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每日至少1次。
其他生活垃圾必须及时清运、日产日清。
四、加强作业防护。
从事废弃口罩收集、清理的教职工按要求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包括穿长袖、穿尺寸合适的长筒胶鞋、佩戴防护手套、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佩戴尺寸合适的防护眼镜等。
一次性防护用品使用后,弃置于垃圾车中一并运送到垃圾焚烧厂处理。
作业完成后,对垃圾收集容器、收运车辆及装载工具等进行冲洗、消杀。
防疫物资报废管理制度范文防疫物资报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防疫物资的报废管理,确保防疫物资的安全和可靠性,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包括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企事业单位等。
第三条防疫物资包括但不限于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
第四条报废管理的原则是安全、高效、环保。
第五条报废管理的目标是减少防疫物资的浪费,确保报废物资的安全处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条所有使用防疫物资的单位和个人要对防疫物资的报废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合规、透明。
第七条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和支持防疫物资的报废管理工作,推动防疫物资报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二章报废物资的分类和标记第八条报废物资分为可回收物、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三大类。
第九条可回收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废旧口罩、废旧防护服等。
第十条危险废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过期口罩、过期消毒液、有污染的防护服等。
第十一条一般废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废弃口罩、废弃防护服等。
第十二条报废物资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标记,粘贴标签或使用标识牌,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第三章报废物资的收集和储存第十三条定期收集报废物资,确保报废物资的及时清理和处理。
第十四条收集的报废物资要分别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不同类别的废物混杂在一起,确保分类和安全处理。
第十五条报废物资的储存地点要设置防护措施,如通风、避光等,防止报废物资继续污染环境或对人体造成危害。
第十六条报废物资的储存时间不得超过规定的期限,否则应及时清理和处理。
第十七条对于危险废物,要储存在特定的容器中,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和处理。
第四章报废物资的处理方式第十八条可回收物要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十九条对于危险废物,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专门的处理和处置。
第二十条一般废物要进行安全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第二十一条报废物资的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焚烧、填埋、无害化处理等。
中小学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中小学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废弃物回收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中小学废弃物的回收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他们成为社会环保的主动参与者。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中小学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废弃物回收的流程和责任分工,有效推动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内容1. 回收分类: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可回收性,将废弃物分为可回收、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
学校应在校园内设置相应的分类回收桶或,并向师生宣传和教育分类回收的方法和意义。
2. 责任分工:学校应组建废弃物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监督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的实施。
同时,学校应明确师生的责任和义务,包括正确投放废弃物、定期清理回收、参与废弃物回收活动等。
3. 回收流程: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废弃物回收流程,包括废弃物的收集、暂时储存、分类处理和最终处置。
这些流程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再利用。
4. 教育宣传:学校应定期组织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
可以开展主题讲座、废物利用示范、环保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师生树立勤俭节约和环保意识。
5. 监督与评估:学校应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监督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整改和优化。
可以通过定期检查、问卷调查、意见反馈等方式,了解师生对废弃物回收工作的反馈和建议。
结论中小学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推动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再利用至关重要。
学校应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同时加强师生的环保教育和宣传工作,共同为创造绿色、可持续的校园环境努力。
马街中心小学废弃防疫物品集中处理制度
为做好废弃口罩等防疫物品的安全有效处置,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彻底杜绝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特制订本制度。
一、大力宣传动员全校师生,要科学合理佩戴口罩,做到既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又有效的节约资源,坚决杜绝浪费。
二、在学校大门口设置专用的废弃口罩和防疫废弃物垃圾箱。
上贴“废弃口罩回收”和“防疫废弃物回收处”字样,对全校学生和教师的废弃口罩和防疫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
引导师生定点投放,规范处置。
三、教师和学生进入校园后要将自己佩戴来的口罩摘掉放入回收垃圾桶内,换戴由学校统一配发的医用口罩。
四、废弃口罩和防疫废弃物垃圾箱内设塑料袋内衬,要求全校师生必须准确的将使用过的废弃口罩和防疫废弃物投入专用垃圾箱中。
五、废弃口罩和防疫废弃物垃圾箱由专门负责人处理,负责人为学校石王明同志。
负责人做到日收集集中处理。
六、废弃口罩和防疫废弃物垃圾箱要每天收集、消毒三次,时间为早上7:30-8:00,中午为12:00-12:30,下午为16:00-16:30,采用84消毒液进行全方位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