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化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Ⅴ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50T/24S 可见分光光度法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1440规格:50T/24S 产品内容:提取液:液体30mL×1瓶,4℃保存;试剂一:液体30mL×1瓶,4℃保存;试剂二:粉剂×2支,-20℃保存;临用前每支加入1.11mL 双蒸水,充分溶解备用,分装后-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试剂三:液体12mL×1瓶,4℃保存;试剂四: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6mL 双蒸水,充分混匀;试剂五: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20mL 双蒸水,充分混匀;试剂六: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20mL 双蒸水,充分混匀;试剂七:液体20mL×1瓶,室温保存。
标准品:液体1mL×1支,4℃保存。
10μmol/mL 磷标准液。
临用前用蒸馏水稀释40倍即0.25μmol/mL 磷标准液。
定磷试剂的配制:按H 2O:试剂五:试剂六:试剂七=2:1:1:1的比例配制,配好的定磷试剂应为浅黄色。
若无色则试剂失效,若是蓝色则为磷污染(请根据需要,用多少配多少)。
注意:配试剂最好用新的烧杯、玻璃棒和玻璃移液器,或者一次性塑料器皿,以避免磷污染。
产品说明:线粒体复合体Ⅴ又称F 1F 0-ATP 合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的线粒体中,由F1和F0两个亚单位组成。
该酶利用呼吸链产生的质子电化学梯度催化ATP 合成,也可逆过程水解ATP。
此外,复合体Ⅴ还存在于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
复合体Ⅴ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叶绿体光合磷酸化合成ATP 的关键酶。
复合体Ⅴ水解ATP产生ADP和Pi,通过测定Pi增加速率来测定复合体Ⅴ活性。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台式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锅、1mL玻璃比色皿、可调式移液枪、研钵/匀浆器、冰和蒸馏水。
货号:MS3304 规格:100管/48样线粒体复合体Ⅴ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测定意义:线粒体复合体Ⅴ又称F1F-ATP合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的线粒体中,由F1和F0两个亚单位组成。
该酶利用呼吸链产生的质子电化学梯度催化ATP合成,也可逆过程水解ATP。
此外,复合体Ⅴ还存在于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
复合体Ⅴ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叶绿体光合磷酸化合成ATP的关键酶。
测定原理:复合体Ⅴ水解ATP产生ADP和Pi,通过测定Pi增加速率来测定复合体Ⅴ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试剂一:100mL×1瓶,-20℃保存;试剂二:80mL×1瓶,-20℃保存;试剂三:2 mL×1瓶,-20℃保存;试剂四:粉剂×1支,-20℃保存;临用前加入2mL蒸馏水,充分溶解备用,用不完的试剂仍-20℃保存;试剂五:8mL×1瓶,4℃保存;试剂六: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4mL蒸馏水,充分混匀;溶解后4℃保存一周;试剂七:粉剂×1瓶, 4℃保存;临用前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混匀;溶解后4℃保存一周;试剂八:粉剂×1瓶, 4℃保存;临用前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混匀;溶解后4℃保存一周;试剂九:液体10mL×1 瓶,室温保存。
定磷试剂的配制:按H2O: 试剂七:试剂八:试剂九=2:1:1:1 的比例配制,配好的定磷试剂应为浅黄色。
若无色则试剂失效,若是蓝色则为磷污染(请根据需要,用多少配多少)。
注意:配试剂最好用新的烧杯、玻棒和玻璃移液器,或者一次性塑料器皿,以避免磷污染。
样本的前处理:组织、细菌或细胞中胞浆蛋白与线粒体蛋白的分离:①准确称取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和10uL 试剂三,用冰浴匀浆器或研钵匀浆。
升级版线粒体提取试剂盒C0010描述:线粒体制备试剂盒(Mitochondria Isolation Kit)用于从组织或培养细胞中分离线粒体和细胞胞浆成分。
加入分离溶液,匀浆破碎组织细胞,经过数次800g和12000g离心,在60分钟内即可分离出完整的线粒体和胞浆成分。
制备的线粒体具有很高的生物学活性,可进行各种功能研究如酶学测定,更可用于Western Blot、2D-胶、线粒体蛋白或DNA提取、蛋白质组学等研究。
严格按照说明操作,总是能制备获得高纯度线粒体。
一篇方法学研究论文发现,用普利莱试剂盒制备线粒体的得率、活性、纯度优于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和Invotrogen/Pierce线粒体提取试剂盒方法。
适用:从组织、培养细胞制备高纯度线粒体,同时分离细胞胞浆成分。
组成:Mito Solution100ml for50次制备200ml for100次制备储存:−20ºC12个月有效操作步骤:以下所有操作均在4ºC进行1.组织匀浆:100~200mg新鲜组织如肝、脑、肾、心肌等,剪为0.5cm2碎块放入小容量玻璃匀浆器内。
估计组织块总体积。
加入1.5ml冰预冷的Mito Solution。
用间隙严紧的研杵上下研磨组织20次。
培养细胞匀浆:800×g5min离心收集细胞。
单次提取需2-5×107个细胞。
加入1.5ml冰预冷Mito Solution 重悬细胞,将细胞悬液转移到小容量玻璃匀浆器内,用间隙严密的研杵研磨细胞30次。
2.将匀浆液转移到离心管中,800×g,4ºC离心5min。
(胞核、膜碎片、未裂解细胞等在管底,弃去)3.收集上清液并转移到新的离心管。
再次800×g离心5min at4ºC,弃沉淀。
4.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
10,000×g离心10min4ºC。
线粒体沉淀在管底。
离心后的上清含胞浆成分,可收集用于对照实验。
纯化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主要用途纯化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定量检测试剂是一种旨在通过极谱法检测系统(polarographic system)测定新鲜活体线粒体在ADP存在(III态呼吸)与否(IV态呼吸)的情况下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的消耗差异,即呼吸控制率(RCR),以评价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以及氧化磷酸化效率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经过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
可以被用于线粒体生理功能和药物作用机制等的研究。
产品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操作简易,活体检测,性能稳定。
技术背景线粒体是细胞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的中心。
电子传递和ATP合成通过质子梯度偶联成一体。
线粒体结构完整,功能正常,底物充分,电子传递形成的质子梯度不断被消耗,电子得以顺畅传递,氧气快速消耗,其耗氧率大,为III态呼吸。
ADP耗竭,质子梯度不能消耗,阻碍电子传递,氧气消耗减少,为IV态呼吸。
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y control ratio或respiratory control index;RCR),又称呼吸调节比,是指III态(加入ADP)的呼吸速率与IV态(ADP耗竭)的呼吸速率之比。
正常线粒体的RCR为3至10:RCR降低意味着线粒体ATP 合成功能损伤,呼吸障碍;RCR增高意味着细胞活动旺盛,代谢加快。
产品内容介质液(Reagent A)50毫升IV态底物液(Reagent B)400微升III态底物液(Reagent C)400微升产品说明书1份保存方式保存在-20℃冰箱里,有效保证6月用户自备CLARK氧电极仪:用于测定溶解氧浓度实验步骤实验开始前,制备好新鲜的线粒体置于冰槽里备用;同时将-20℃冰箱里的试剂融化,并预热氧电极仪到25℃。
然后进行下列操作。
1.加入2.5毫升介质液(Reagent A)到反应玻璃槽2.使用微型磁力子搅拌,充分混匀3.密封反应槽4.开始记录氧浓度:起始饱和氧浓度值为0.240微摩尔分子氧/毫升(25℃)5.持续记录1分钟后,注射加入20微升待测的线粒体(总量2毫克)(注意:氧浓度可能瞬时变化)6.持续记录1分钟后,注射加入20微升IV态底物液(Reagent B)――开始IV态呼吸(注意:参见注意事项9)7.持续记录2分钟:出现氧浓度缓慢下降8.继续注射加入20微升III态底物液(Reagent C)(注意:氧浓度在10秒钟内开始下滑)――开始III 态呼吸(注意:参见注意事项9)9.持续记录直至出现线性下行斜线出现拐点10.分别测算III态呼吸速率和IV态呼吸速率:氧浓度降低值÷实际时间(分钟)11.计算呼吸控制率:III态呼吸速率÷IV态呼吸速率注意事项1.本产品为20次操作2.操作时,须戴手套3.确保反应玻璃槽洁净,密闭,以免氧气流入4.线粒体样品须新鲜制备,建议不要冻存;制备的线粒体膜须完整,非常重要;建议使用线粒体分离试剂盒-GMS10006.15.注射加入反应槽时,避免气泡和空气注入6.避免乙醇污染;乙醇增加氧浓度;如果底物或抑制剂须使用乙醇溶解,则加注10微升7.保持反应槽温度恒定,温度降低,氧浓度升高8.反应液充分混匀,和环境氧保持平衡9.加注IV态底物液(Reagent B)和III态底物液(Reagent C)前,须充分冻融和混匀10.严格按照规定加注试剂,切莫增加加注试剂容量11.本公司提供系列线粒体检测试剂产品质量标准1.本产品经鉴定性能稳定2.本产品经鉴定检测敏感。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主要用途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NADH-辅酶Q还原酶)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是一种旨在使用合成辅酶Q同功类似物和特异性抑制剂,通过反应系统测定样品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氧化后峰值的降低,即采用比色法测定样品中酶活性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由大师级科学家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
其适合于各种纯化线粒体样品(动物、人体、酵母)以及细胞或组织裂解悬液样品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辅酶Q还原酶的特异性活性检测。
其用于衰老、能量代谢、蛋白组学、病理生理学、神经病变等研究。
产品不含污染性蛋白酶,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操作简捷,性能稳定,反应优化,检测敏感。
技术背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通常称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Q还原酶(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coenzyme Q reductase;NADH-CoQ reductase),又称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dehydrogenase;NADH dehydrogenase),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最大的结构成分:含有30至40多个多肽结构。
其特征性的酶活性是鱼藤酮敏感的NADH-辅酶Q还原酶(NADH:Q Reductase)。
复合物I催化线粒体内电子由供体NADH传递到内膜上辅酶Q受体(泛醌;ubiquinone)的能量转移反应,为整个呼吸链反应系统的第一步。
基于辅酶Q底物,在鱼藤酮存在与否的情况下,通过NADH-辅酶Q还原酶的催化,转化成还原型泛醌(CoQH2),同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转化为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在分光光度仪下产生吸收峰值的变化(340nm 波长),由此定量测定NADH -辅酶Q还原酶的特异活性。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与南京美宁康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okosensor-A300型胶体金免疫分析仪配套使用。
1.1 包装规格20人份/盒、100人份/盒。
1.2 主要组成成分由相应人份的检测卡、样本稀释液组成,其中,检测卡:检测线包被来源于小鼠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A、质控线包被羊抗鼠IgG多克隆抗体、金标垫上固定胶体金标记来源于小鼠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B。
样本稀释液(1mL):0.05M PBS缓冲液,pH7.4。
2.1外观2.1.1外观平整,材料附着牢固,内容齐全,包装标签应清晰;2.1.2膜条宽度为4mm±0.2mm;2.1.3液体移行速度应不低于10mm/min。
2.2 净含量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少于标示值。
2.3 空白限不高于0.10mg/L。
2.4 定量限测定0.50mg/L的C反应蛋白样本,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2.5 线性2.5.1试剂盒线性范围为[0.50,100.00] mg/L,线性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00;2.5.2 [0.50,3.00] mg/L绝对偏差不超过±0.3 mg/L,(3.00,100.00] mg/L线性偏差在±10%范围内。
2.6重复性检测高、低两个浓度的样本,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
2.7准确度测定有证参考物质(编号ERM-DA474:),相对偏差应在±10%范围内。
2.8分析特异性检测浓度为100.00 mg/L降钙素原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计算交叉反应率,应小于10%。
2.9批间差检测一个高浓度的样本,相对偏差应在±10%范围内。
2.10稳定性:常温(10℃~30℃)保存,有效期12个月,有效期末分别检测2.3~2.7项,其结果应符合各项要求。
2.11 校准品溯源性试剂盒校准信息所用校准品按照GB/T 21415-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溯源到本公司工作校准品,工作校准品通过国际参考品赋值。
货号: QS3302 规格:25管/24样线粒体复合体Ⅲ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测定意义:线粒体复合体Ⅲ(EC 1.10.2.2)又称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的线粒体中,是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主路和支路的共有成分,负责把还原型CoQ的氢传递给细胞色素C,生成还原型细胞色素C。
测定原理:与氧化型细胞色素C不同,还原型细胞色素C在550nm有特征光吸收,因此550nm光吸收增加速率能够反映线粒体复合体Ⅲ酶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试剂一:25mL×1瓶,-20℃保存;试剂二:5mL×1瓶,-20℃保存;试剂三:0.5 mL×1支,-20℃保存;试剂四:液体20mL×1瓶,4℃保存;试剂五:粉剂×1支,-20℃保存;试剂六:液体2.5mL×1瓶,-20℃保存;样本的前处理:组织、细菌或细胞中胞浆蛋白与线粒体蛋白的分离:①准确称取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和10uL 试剂三,用冰浴匀浆器或研钵匀浆。
②将匀浆600g,4℃离心5min。
③弃沉淀,将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11000g,4℃离心10min。
④上清液即为除去线粒体的胞浆蛋白,可用于测定从线粒体泄漏的复合体Ⅲ(此步可选做)。
⑤步骤④中的沉淀即为线粒体,加入200uL试剂二和2uL 试剂三,超声波破碎(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秒,重复30次),用于复合体Ⅲ酶活性测定。
测定步骤: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50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1)工作液的配制:临用前把试剂五转移到试剂四中混合溶解,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孵育5min;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线粒体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货号:SM0020规格:50T/100T保存:四周内使用可2-8℃储存,长期保存请置于-20℃。
产品内容:组份SM0020-50T SM0020-100T Lysis Buffer50mL 100mL Mito-Wash Buffer25mL 50mL Store Buffer 5mL 10mL产品简介:线粒体提取试剂盒用于从动物细胞或组织中分离出完整而纯化的线粒体。
适合于动物软组织(肝或脑组织)和硬组织(肌肉)以及培养细胞的线粒体的制备。
其制备物产量高,可以被用于细胞凋亡、信号传递、代谢和蛋白组学等的研究。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样本处理a.组织匀浆:称取100~200mg 新鲜组织如肝脏、脑、心肌等,PBS 或生理盐水冲洗,洗净血水,滤纸吸干,用剪刀剪为碎块放入小容量玻璃匀浆器内。
加入1.0mL 冰预冷的Lysis Buffer ,0℃冰浴上下研磨组织20次;b.培养细胞匀浆:消化细胞,PBS 洗涤,800g 离心5~10min 收集细胞,计数。
每次提取需要5×107个细胞,加入1.0mL 冰预冷的Lysis Buffer 重悬细胞,将细胞悬液转移到小容量玻璃匀浆器内,0℃冰浴研磨30~40次。
2.将组织或细胞匀浆物转移到离心管,4℃,1000g 离心5min 。
3.取上清,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4℃,1000g 再次离心5min 。
4.取上清,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4℃,12,000g 离心10min 。
离心后的上清含胞浆成分,可从中提取胞浆蛋白。
将上清转移到新离心管,线粒体沉淀在管底。
5.往线粒体沉淀中加入0.5mL Wash Buffer 重悬线粒体沉淀,4℃,1000g 离心5min 。
6.取上清,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4℃,12,000g 离心10min 。
弃上清,高纯度的线粒体沉淀在管底。
7.用50-100μL Store Buffer 或合适的反应缓冲液重悬线粒体沉淀,立即使用或-70℃保存。
货号:MS3301 规格:100管/96样线粒体复合体Ⅱ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测定意义:线粒体复合体Ⅱ又称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后者进一步还原氧的线粒体中,催化琥珀酸氧化生成延胡索酸,同时辅基FAD还原为FADH2化型辅酶Q生成还原型辅酶Q,是呼吸电子传递链的支路。
测定原理:复合体Ⅱ的催化产物还原型辅酶Q可进一步还原2,6-二氯吲哚酚,2,6-二氯吲哚酚在605nm有特征吸收峰,通过检测2,6-二氯吲哚酚的减少速率来计算该酶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试剂一:液体100mL×1瓶,-20℃保存;试剂二:液体20mL×1瓶,-20℃保存;试剂三:液体1.5mL×1支,-20℃保存;试剂四:液体25mL×1瓶,4℃保存;试剂五:粉剂×1支,-20℃保存;试剂六:液体2.5mL×1瓶,4℃保存;样本的前处理:组织、细菌或细胞中胞浆蛋白与线粒体蛋白的分离:1、准确称取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和10uL 试剂三,用冰浴匀浆器或研钵匀浆。
2、将匀浆600g,4℃离心5min。
3、弃沉淀,将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11000g,4℃离心10min。
4、上清液即为除去线粒体的胞浆蛋白,可用于测定从线粒体泄漏的复合体Ⅱ(此步可选做)。
5、步骤④中的沉淀即为线粒体,加入200uL试剂二和2uL 试剂三,超声波破碎(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秒,重复30次),用于复合体Ⅱ酶活性测定。
测定步骤: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605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1)工作液的配制:临用前把试剂五转移到试剂四中混合溶解,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孵育5min;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主要用途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NADH-辅酶Q还原酶)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是一种旨在使用合成辅酶Q同功类似物和特异性抑制剂,通过反应系统测定样品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氧化后峰值的降低,即采用比色法测定样品中酶活性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由大师级科学家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
其适合于各种纯化线粒体样品(动物、人体、酵母)以及细胞或组织裂解悬液样品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辅酶Q还原酶的特异性活性检测。
其用于衰老、能量代谢、蛋白组学、病理生理学、神经病变等研究。
产品不含污染性蛋白酶,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操作简捷,性能稳定,反应优化,检测敏感。
技术背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通常称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Q还原酶(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coenzyme Q reductase;NADH-CoQ reductase),又称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dehydrogenase;NADH dehydrogenase),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最大的结构成分:含有30至40多个多肽结构。
其特征性的酶活性是鱼藤酮敏感的NADH-辅酶Q还原酶(NADH:Q Reductase)。
复合物I催化线粒体内电子由供体NADH传递到内膜上辅酶Q受体(泛醌;ubiquinone)的能量转移反应,为整个呼吸链反应系统的第一步。
基于辅酶Q底物,在鱼藤酮存在与否的情况下,通过NADH-辅酶Q还原酶的催化,转化成还原型泛醌(CoQH2),同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转化为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在分光光度仪下产生吸收峰值的变化(340nm 波长),由此定量测定NADH -辅酶Q还原酶的特异活性。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Rhodamine 123)产品简介:碧云天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Rhodamine 123)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ssay Kit with Rhodamine 123)是一种以Rhodamine 123为荧光探针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并进行膜电位检测的试剂盒。
本试剂盒可用于活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也用于细胞凋亡的检测。
本试剂盒可使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荧光酶标仪等荧光检测设备进行检测。
Rhodamine 123也称2-(6-Amino-3-imino-3H-xanthen-9-yl)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 ,中文名为罗丹明123,分子式为C 21H 17ClN 2O 3,分子量为380.82,CAS 号为62669-70-9。
Rhodamine 123是一种通透细胞膜的黄绿色阳离子荧光探针,最大激发光波长为507nm ,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29nm 。
Rhodamine 123的化学结构式和激发、发射光谱图参考图1。
图1. Rhodamine 123的化学结构式和激发、发射光谱图。
本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原理如下。
在正常细胞中,Rhodamine 123能够依赖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ΔΨm)选择性进入线粒体基质,可发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当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时,线粒体膜电位丢失,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持续开放,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 )的崩溃,Rhodamine 123从线粒体中释放出来,从而导致线粒体内黄绿色荧光强度的明显降低。
此外有报道,在个别特定情况下,Rhodamine 123探针在线粒体内过度聚集后可能会出现自发淬灭(self-quenching)现象,线粒体内黄绿色荧光强度降低,而在凋亡发生时,线粒体中黄绿色荧光增强。
人线粒体DNA(mtDNA)核酸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名称】通用名:人线粒体DNA(mtDNA)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英文名:Human Mitochontriol DNA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Diagnostic kit汉语拼音:ren xian li ti DNA he suan kuo zeng jian ce shi ji he【目的】本试剂盒适用于检测人外周血、精液或组织等样本中线粒体DNA,用于生殖、胃肠功能紊乱以及遗传性相关疾病如男性不孕等疾病的辅助诊断以及药物疗效观察。
其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
【原理】本试剂盒选取一对线粒体DNA(mtDNA)特异性引物和一条特异性荧光探针,应用碱裂解法提取DNA,后者在耐热DNA聚合酶(Taq酶)作用下,配以FQ-Buffer(内含Mg2+、Tris-HCl等)、四种核苷酸单体(dNTPs)等成分,通过PCR-荧光探针法提取扩增法对线进行扩增,从而达到快速实时定量检测线粒体DNA(mtDNA)之目的。
【组成】名称数量规格核酸提取液B4管500μl/管Taq酶系1管80μl/管mtDNA–PCR MIX1管960μl/管mtDNA阳性质控品1管50μl/管(1×107Copies/ml)阴性质控品1管500μl/管备注:红细胞裂解液(10×RCLB)等另行配备。
【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1.全血: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受检者静脉血1毫升,注入无菌2ml EDTA2Na(或柠檬酸钠)抗凝管,立即混匀。
2.精液:无菌条件下取精液1-3ml,转至5ml洁净的离心管中,密闭送检。
3.组织:无菌条件下取待检组织0.1-0.5g,转至1.5ml洁净的离心管中,密闭送检。
3.保存和运输:标本可立即用于测试,2-8℃保存下不应超过24小时;-70℃以下长期保存。
避免反复冻融。
植物线粒体粗提分离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主要用途植物线粒体粗提分离试剂是一种旨在从植物细胞或组织中分离出完整而纯化的线粒体细胞器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经过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
适合于各种新鲜植物组织,包括叶片(leaf)、谷粒(grain)、种子(seed)、以及培养细胞的线粒体的制备。
其制备物产量高,可以被用于细胞凋亡、信号传递、代谢和蛋白组学等的研究。
产品不含污染性蛋白酶和核酶,即到即用,性能稳定,分离产量和纯度堪称国际同类产品最佳。
技术背景线粒体细胞器的分离是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从任何组织或细胞分离线粒体的技术方法基本上采用:第一,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破裂细胞;第二,通过低速差速离心去除残渣碎屑和巨大细胞器;第三,通过高速差速离心获得线粒体;甚至,第四,可以通过等密度离心获得纯度更高的线粒体。
产品内容清理液(Reagent A)毫升裂解液(Reagent B)毫升净化液(Reagent C)毫升强化液(Reagent D)毫升保存液(Reagent E)毫升产品说明书1份保存方式保存净化液(Reagent C)在-20℃冰箱里,其余的保存在4℃冰箱里;有效保证6月用户自备15毫升锥形离心管:用于线粒体初步制备物的存放50毫升锥形离心管:用于细胞或组织收集后离心或清洗的容器1.5毫升离心管:用于保存线粒体的容器4℃台式离心机:用于沉淀细胞4℃超速离心机:用于分离细胞器成分DOUNCE匀浆器:用于裂解细胞实验步骤一、植物组织线粒体分离(组织匀浆法)实验开始前,将试剂盒里的净化液(Reagent C)冻融,然后移出xx毫升净化液(Reagent C)和xx毫升的裂解液(Reagent B)到15毫升锥形离心管里,混匀后,标记为裂解工作液,置入冰槽里备用。
然后进行下列操作。
1.准备好新鲜的植物组织(叶片、谷粒、种子等),并秤重以确定1克组织重量2.(选择步骤)放进预冷的50毫升锥形离心管3.(选择步骤)加入xx毫升清理液(Reagent A)清洗1次4.即刻用刀片切碎组织5.放进一个预冷的15毫升锥形离心管6.加入预冷的xx毫升裂解工作液7.涡旋震荡5秒,充分混匀8.即刻放进预冷的DOUNCE匀浆器,在冰槽里用匀浆帮匀化组织(约80下)(注意:参见注意事项9)9.将所有组织匀浆物移入15毫升锥形离心管,放进4℃台式离心机离心10分钟,速度为1500g 10.小心移出上清液(注意:不要触碰沉淀物)到另一个新的预冷的15毫升锥形离心管(如果上清液含有肉眼可见的残渣,重复离心5分钟一次,速度为3000g)——此步骤去除细胞壁、淀粉颗粒、细胞核和未溶解的细胞以及完整质体等残渣11.放进4℃超速离心机离心10分钟,速度为10000g12.小心抽去上清液,保留沉淀颗粒——此步骤获得线粒体沉淀物13.(选择步骤)加入预冷的xx毫升保存液(Reagent E)14.(选择步骤)放进4℃超速离心机再次离心5分钟,速度为10000g15.(选择步骤)小心抽去上清液16.加入xx毫升保存液(Reagent E),充分混匀17.即刻移入1.5毫升离心管,放进-70℃冰箱里二、植物组织线粒体分离(化学处理法)实验开始前,将试剂盒里的净化液(Reagent C)冻融,然后移出xx毫升净化液(Reagent C)和xx毫升的裂解液(Reagent B)到15毫升锥形离心管里,混匀后,标记为裂解工作液,置入冰槽里备用。
纯化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
主要用途
纯化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定量检测试剂是一种旨在通过极谱法检测系统(polarographic system)测定新鲜活体线粒体在ADP存在(III态呼吸)与否(IV态呼吸)的情况下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的消耗差异,即呼吸控制率(RCR),以评价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以及氧化磷酸化效率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经过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
可以被用于线粒体生理功能和药物作用机制等的研究。
产品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操作简易,活体检测,性能稳定。
技术背景
线粒体是细胞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的中心。
电子传递和ATP合成通过质子梯度偶联成一体。
线粒体结构完整,功能正常,底物充分,电子传递形成的质子梯度不断被消耗,电子得以顺畅传递,氧气快速消耗,其耗氧率大,为III态呼吸。
ADP耗竭,质子梯度不能消耗,阻碍电子传递,氧气消耗减少,为IV态呼吸。
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y control ratio或respiratory control index;RCR),又称呼吸调节比,是指III态(加入ADP)的呼吸速率与IV态(ADP耗竭)的呼吸速率之比。
正常线粒体的RCR为3至10:RCR降低意味着线粒体ATP 合成功能损伤,呼吸障碍;RCR增高意味着细胞活动旺盛,代谢加快。
产品内容
介质液(Reagent A)50毫升
IV态底物液(Reagent B)400微升
III态底物液(Reagent C)400微升
产品说明书1份
保存方式
保存在-20℃冰箱里,有效保证6月
用户自备
CLARK氧电极仪:用于测定溶解氧浓度
实验步骤
实验开始前,制备好新鲜的线粒体置于冰槽里备用;同时将-20℃冰箱里的试剂融化,并预热氧电极仪到25℃。
然后进行下列操作。
1.加入2.5毫升介质液(Reagent A)到反应玻璃槽
2.使用微型磁力子搅拌,充分混匀
3.密封反应槽
4.开始记录氧浓度:起始饱和氧浓度值为0.240微摩尔分子氧/毫升(25℃)
5.持续记录1分钟后,注射加入20微升待测的线粒体(总量2毫克)(注意:氧浓度可能瞬时变化)
6.持续记录1分钟后,注射加入20微升IV态底物液(Reagent B)――开始IV态呼吸(注意:参见注意事项9)
7.持续记录2分钟:出现氧浓度缓慢下降
8.继续注射加入20微升III态底物液(Reagent C)(注意:氧浓度在10秒钟内开始下滑)――开始III 态呼吸(注意:参见注意事项9)
9.持续记录直至出现线性下行斜线出现拐点
10.分别测算III态呼吸速率和IV态呼吸速率:氧浓度降低值÷实际时间(分钟)
11.计算呼吸控制率:III态呼吸速率÷IV态呼吸速率
注意事项
1.本产品为20次操作
2.操作时,须戴手套
3.确保反应玻璃槽洁净,密闭,以免氧气流入
4.线粒体样品须新鲜制备,建议不要冻存;制备的线粒体膜须完整,非常重要;建议使用线粒体分离试剂盒-GMS10006.1
5.注射加入反应槽时,避免气泡和空气注入
6.避免乙醇污染;乙醇增加氧浓度;如果底物或抑制剂须使用乙醇溶解,则加注10微升
7.保持反应槽温度恒定,温度降低,氧浓度升高
8.反应液充分混匀,和环境氧保持平衡
9.加注IV态底物液(Reagent B)和III态底物液(Reagent C)前,须充分冻融和混匀
10.严格按照规定加注试剂,切莫增加加注试剂容量
11.本公司提供系列线粒体检测试剂产品
质量标准
1.本产品经鉴定性能稳定
2.本产品经鉴定检测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