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培智中年级生活适应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作为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讨。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培智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可能不同于小学生或大学生。
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因素,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
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思考和表达。
三、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还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培智学校的学生大都是青少年,他们对于课堂教学可能会感到乏味和无聊。
我们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习。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智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青少年,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实际生活引导他们学习。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了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一、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讲解和讲解为主,缺乏互动和趣味,无法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进行课文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有趣的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以促进他们的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注重实践应用,提升语文素养除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外,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注重实践应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积累,以及运用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语法和词汇的传授上。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口语表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实际的演讲、辩论、朗诵等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应用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强化文化内涵,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重视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是一门涵盖中华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和当代文化的综合性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文化的引领,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经典名著等经典文化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历史、地理、人文等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以开阔他们的世界观和人文素养。
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是很有效,他们可能会觉得无聊、枯燥、难以理解等。
那么,如何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兴趣语文教学需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授古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穿上古装,用古代的礼仪来表演,让学生在体验古代文化的同时理解古诗的内涵。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来说非常关键。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授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解释、引导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
三、注重语言运用的实践性语文教学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实践技能。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教授写作技巧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设计练笔题目,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实践,让他们的语文水平不断提高。
四、构建浸润式的学习环境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和实践,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保障。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读、写字、默写、口语表演等,使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语文实践,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总之,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方法、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并掌握语言技能。
同时,还需要构建浸润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巩固和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简述培智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措施一、结合实际生活,选材生动有趣培智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选材生动有趣。
教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和兴趣爱好,选取生活中的有趣事物、有趣故事或者经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作为教学材料。
在教学《小熊棕熊》这篇课文时,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来感受山林中的大自然,了解熊的生活习性,甚至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一下熊的生活环境。
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融入生活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并不仅限于课堂之中,教师们会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学习《小猫钓鱼》这篇课文时,老师可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户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钓鱼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到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启发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
这种融入生活情景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生活的体验。
三、引导语文实践,提高阅读能力培智学校的语文生活化教学还包括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提高阅读能力的措施。
除了课内的文学作品阅读,培智学校还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鼓励。
学校还会定期组织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给他人,并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和收获。
四、结合实际情景,进行作文创作作文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培智学校在语文生活化教学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措施。
教师们会结合实际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结合学校周边的风景和人文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写景作文;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经历,给予一定的题材,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作文技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开发探究与思考当今社会,教育形式多样,学校教育是人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课程开发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使学生在学校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培智学校积极探究与思考,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开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培智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各不相同,校本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培智学校通过对学生的兴趣调查、能力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对于对绘画有特长的学生,可以设置专门的绘画课程,加强对他们的特长的培养,使他们在校园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
培智学校充分考虑社会发展趋势,紧跟时代需求,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学校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使之紧跟时代需求。
培智学校通过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将这些信息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培智学校可以设置人工智能课程,培养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培智学校注重跨学科的融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培智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使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能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培智学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为综合、系统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可以将艺术与科学融合,设置艺术创作与科学实验的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科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培智学校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校本课程中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经验。
实践教学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一环,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获得更为丰富的经验。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开发探究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课程开发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培智学校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更广阔的空间。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则是培智学校不断创新的一部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思考和探究。
一、培智学校生活适应的需求培智学校一直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为宗旨,因此其校本课程开发也是面向学生需求的。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需要面对课业学习、个人发展、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课业学习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志愿者服务或者社会实践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在个人发展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素质教育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培养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人际交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团队合作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这些都是培智学校生活适应的需求,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需要予以充分考虑。
二、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特点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是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因材施教,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是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域和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去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使其更适应当地的发展需求。
再次是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学校的校本课程也要与时俱进,保持与时代同步,并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在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
首先是关于实施路径的思考。
学校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路径,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其次是关于课程内容的思考。
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培智学校生活中的重要学科,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对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和提升已经成为迫切的任务。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这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如何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等方面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也有助于推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如何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参与和有效提升学习成绩。
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分析,寻找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方法,探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途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教学效果,以及制定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培智学校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改进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语文教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1.3 研究意义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的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其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有效的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增强培智中年级生活适应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初探
作者:宋志刚
来源:《教师·下》2017年第12期
摘要:为培养培智中年级学生基本生活适应能力,文章通过论述创设情境、分层教学、组织竞赛等多种途径,论证了使用培智中年级生活适应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培智;生活适应;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7-31
课程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中年级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GS〔2015〕GHB032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志刚(1970—),男,甘肃酒泉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管理。
生活适应能力是智障学生个体有效满足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的基本能力,培养该能力是培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努力增强培智中年级生活适应课堂教学实效性,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学生想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
我在教学中积极调动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为学生提供活泼、新奇、新颖的刺激情境,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觉表象,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例如,我在教《酒泉气候》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是‘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地方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同时我随机播放课件,趁热打铁,进入正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完了这一课。
二、照顾个体,分层教学,鼓励学生愿学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
培智学生虽然年龄差别不大,但是智力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集中教学,但更多的是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达成这一目的,我把学生根据智力水平分成A、B、C三组,便于落实分层教学。
备课时既要有教学总目标,又要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每一个知识点既要使智力水平较好的A类学生掌握,还要让智力水平较差的B、C类学生了解,并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A带B、A带C、B带C的“兵教兵”学习法,努力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学习且学有所获。
如在教学《淘米煮稀饭》一课时,教学总目标为:认识几种煮稀饭常用米的种类;会淘米,学会煮稀饭;培养生活自理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A类学生三项目标都要达到;B类学生要认识米的种类,会淘米,了解煮稀饭的过程,知道自己也可以学会煮稀饭;C类学生能认识米,了解淘米、煮稀饭的过程。
这样的分层教学目标,既让A类学生学会煮稀饭,又使B、C类学生“跳一跳摘到了桃”。
教学过程中,对认识米、淘米、煮稀饭火候的把握等知识点,通过在A类学生掌握的基础上,ABC搭配,合理分组,A类学生指导B类学生淘米,A类生煮稀饭,其他人观察,最后大家一起品尝,分享劳动成果。
这样的教学,学生愿意参与,学习积极性高,课后测试,三类学生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达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组织竞赛,体验成功,感受学习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功,培智学校的残障儿童也是如此。
在生活适应课的教学中,以竞赛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要竞赛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也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削黄瓜皮》一课中,我先出示两根黄瓜,一根削了皮,一根没有削皮,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削了皮的黄瓜是干净卫生的,明确了学习内容后,制订比赛规则,强调注意的安全事项,分组竞赛削黄瓜皮,比一比哪一组削得又好又快。
大家争先恐后,相互帮助,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好地激发了内在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慧.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5).
[2]赖纪平.培智教学活动中生活适应能力训练的有效性探究[J].华夏教师,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