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奖励条例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条例
第一条为鼓励和推动中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中学教育科研在推动中学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是指对在中学教育科研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的奖励。
第三条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分为以下几类:
(一)综合奖:对在中学教育科研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的最高奖励。
(二)一等奖:对在中学教育科研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的奖励。
(三)二等奖:对在中学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的奖励。
(四)三等奖:对在中学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的奖励。
(五)鼓励奖:对在中学教育科研中有积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的奖励。
第四条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的评选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科学性和实际效果为评判标准。
第五条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由中学教育科研领导部门或教育科研机构负责组织评选,并通过公示、评审等方式进行。
第六条获得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公示,以鼓励其更好地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第七条各级中学教育科研领导部门应当加大对中学教育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中学教育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
第八条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的经费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予以支持。
第九条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的具体办法由中学教育科研领导部门或教育科研机构制定,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是为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发展,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质量和水平而制定的。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条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相关教育法规及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奖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方面的重要成果,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条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的范围
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方面的重要成果,如教学论文、教材编写、教育教学研究报告等。
第三条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的评选标准
评选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应充分考虑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影响力,同时还应兼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第四条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的评审程序
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的评审程序应当公开、公正、公平,评委应由学校相关部门组织,包括教研室主任、教务主任、学科带头人等。
第五条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的奖励形式
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可以通过奖金、证书、荣誉称号等形式予以奖励,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研究支持。
第六条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的管理和监督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管理体制,明确奖励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奖励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上述条例是一种可能存在的学校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的条例,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快中学教育的科研进步,充分发挥中学教师的创新潜力,鼓励和奖励中学教育科研成果的取得与推广应用,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学教育科研奖是对在中学教育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的荣誉表彰和经济奖励。
第三条中学教育科研奖设立以下几个类别:杰出教育科研成果奖、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突出贡献教育科研奖。
第四条参评中学教育科研奖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学或以上学历,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
(二)在教育科研方面有较为突出的成绩和贡献,并取得良好的社会评价。
第五条中学教育科研奖的评选程序由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科研机构共同负责组织实施,并公开透明。
第六条中学教育科研奖设立奖金,根据奖项的不同,奖金金额有所区别。
第七条中学教育科研奖的获奖者应当用奖金支持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促进教育科研的进一步发展。
第八条中学教育科研奖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腐败和违法行为。
第九条中学教育科研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名单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布,并进行相关宣传和推广。
第十条中学教育科研奖的具体实施细则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教育科研机构制定并依法发布。
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条模版根据个人完成的中学教育科研成果,根据规定,特予以奖励。
具体奖励事项如下:一、奖励名称: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二、奖励对象:实施有效教育科研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果的中学教育工作者。
三、奖励条件:1. 在中学教育科研领域,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实践案例、教育教学方法等。
2. 经过严格的论证、评估和鉴定,成果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3. 具备熟练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工具,获得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4. 成果符合教育教学的需要,对中学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5. 成果未曾公开发表或公开报道过,符合奖励申请者的原创性要求。
四、奖励标准:1. 一等奖:对具有革命性意义、教育实践效果显著、对中学教育改革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奖励金额100000元。
2. 二等奖:对在中学教育领域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奖励金额50000元。
3. 三等奖:对在中学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奖励金额30000元。
4. 鼓励奖:对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性成果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奖励金额10000元。
五、申请流程:1. 申请人填写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申请表,并附上相关材料:研究报告、成果论文、项目申报书、获奖证书等。
2. 申请材料需经本单位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
3. 申请人提交申请表和相关材料至教育科研成果奖励评审委员会指定办公室。
4. 评审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组织专家对成果进行评价。
5. 评审委员会根据申请材料和专家评价,对申请人的成果进行评级并确定奖励等级。
六、奖励发放:1. 奖励款项将于评审通过后的30个工作日内发放到申请人指定的银行账户。
2. 奖励发放过程中如发现申请材料存在虚假、抄袭等情况,将取消其奖励资格。
3. 奖励款项应用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经费支出,不得作为个人收入。
七、附则:1. 申请人在申请奖励前,应对其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2. 申请人对申请材料中的全部内容负责,并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教科研奖励制度第一条:为奖励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科研成果,推动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科研水平的大幅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教科研成果的界定:1、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结题。
2、经出版行政机关批准具有统一书号且有一定影响的教育教学专著。
3、在具有全国统一邮发代号或经上级出版行政机关批准出版的内部报刊上发表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4、在县以上教育部门或有关科室组织的交流,研讨会上进行的经验交流、举行的公开课。
5、在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以上的教师及辅导教师;在县级以上组织的学生学科竞赛、技能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辅导教师、教师地本功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的参赛教师。
6、在县级以上组织的教学论文、优质教案、自制教具、课件制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以上的论文、教案、教具、课件。
第三条。
教师必须主动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上交教科室,不及时上交者视为放弃教科研成果奖申请权,不再为其入档、计奖。
奖励标准:第四条: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家、省、市、县级推广,分别奖励课题组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
第五条:在国家、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按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奖励首位作者。
一件作品多次奖励,以最高奖次为准,不重复计奖。
第六条:在国家、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讲说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的,按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给予奖励。
第七条。
在国家、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经验介绍及公开课按国家、省、市、县级分别奖励____元、____元、100、____元。
第八条: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竞赛中,辅导的学生获国家、省、市、县一、二等奖,按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奖励辅导教师。
二中教研奖励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教研工作的推进,激励教职工参与教研活动,我校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奖励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教研课题研究、教学方法探索与创新、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成果、教材教法开发等教研领域。
第三条奖励对象,包括校内教职工和校外教育工作者。
第四条奖励方式,包括荣誉称号、奖金、晋级晋聘、岗位晋升等。
第五条奖励评定,根据教研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价值性进行评定。
评定方式包括专家评审、学术评审、民意评审等。
第六条奖励程序,应征参与教研活动的教职工可提交相关教研成果申请,教研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初步筛选,评选出符合奖励条件的,进入后续评审程序,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第七条奖励公示,获奖名单将在学校内部公示,并通过学校网站、校报等方式进行公示。
第八条奖励审批,获奖名单经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后生效。
第九条奖励追溯,对于历年来已取得优秀成果的教职工,可按照本条例进行奖励追溯。
第十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 1 页共 1 页。
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模版1. 奖励条目的背景和目的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是为了鼓励中学教师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推动中学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奖励优秀的科研成果,提高中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中学教育的繁荣和进步。
2. 奖励对象和条件(1)奖励对象:中学教师(2)奖励条件:参与科研活动并取得优秀成果的中学教师3. 奖励内容和标准(1)科研成果奖励:a. 一等奖- 奖励金额:5000元- 奖励证书:颁发一等奖证书- 奖励范围:在中学教育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具有良好的教育和科研声誉,并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b. 二等奖- 奖励金额:3000元- 奖励证书:颁发二等奖证书- 奖励范围:在中学教育科研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具有一定的教育和科研声誉,并做出重要贡献的教师c. 三等奖- 奖励金额:2000元- 奖励证书:颁发三等奖证书- 奖励范围:在中学教育科研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具有较好的教育和科研声誉,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教师(2)科研资助奖励:a. 科研项目资助- 资助金额: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和需求进行定额资助- 资助对象:中学教师个人或团队- 资助标准:优先资助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育科研项目b. 专项研究基金- 资助金额:根据申请者的科研计划和需求进行资助- 资助对象:中学教师个人或团队- 资助标准:资助教师在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突出成果的科研项目4. 奖励申请和评选流程(1)申请:教师根据自身的科研成果,填写奖励申请表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提交至学校科研办公室。
(2)初评:学校科研办公室进行初步评审,审核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终评:学校科研评审委员会进行终审,根据申请者的科研成果和贡献进行评定,并确定获奖名单和奖项级别。
(4)颁奖:学校举行科研成果颁奖仪式,颁发奖金和奖励证书给获奖教师。
5. 奖励的效果及影响(1)激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通过奖励优秀的科研成果,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中学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闽江学院科研奖励条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我院科技事业的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奖励在我院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教职员工,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的奖励范围包括署名单位为闽江学院的高层次课题项目立项、高级别学术论文、学术专著、获政府科研奖励的成果、高级别艺术类获奖作品、获授权的各种职务专利以及在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中取得高效益的项目。
第三条本条例的奖励对象为闽江学院的在职人员(含在职进修人员)或团体;团体获奖的奖励款项由第一完成人主持分配。
第四条项目与成果违反国家法规及学院有关规定的或未经学院备案者,不适用本条例。
第二章奖励内容与标准第五条获奖成果奖励(一)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项奖励30万元。
(二)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或技术发明一等奖,每项奖励20万元。
(三)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或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重大科技贡献奖者,每项奖励10万元。
(四)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每项奖励8万元。
(五)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一等奖每项奖励1.5万元;二等奖每项奖励0.8万元;三等奖每项奖励0.4万元。
(六)获福建省(或同级别)科学技术奖、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每项奖励1万元;二等奖每项奖励0.5万元;三等奖每项奖励0.2万元。
(七)获福州市(或同级别)科学技术奖、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每项奖励0.15万元;二等奖每项奖励0.08万元;三等奖每项奖励0.05万元。
(八)艺术类作品获奖奖励1、获国家文化部与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5年一次的全国美展铜奖以上:金奖每项奖励1万元;银奖每项奖励0.5万元;铜奖每项奖励0.2万元。
2、获国家有关部(委)、中国美协、中国音协、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艺术展览、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不含演唱演奏类)比赛铜奖以上:金奖每项奖励0.3万元;银奖每项奖励0.15万元;铜奖每项奖励0.08万元。
学校关于教改教研、竞赛、科技创新等的奖励条例(暂行)为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调动教职员工在教改教研、竞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教改教研、竞赛、科技创新等奖励条例。
一、奖励范围奖励范围只限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各级教育和科研部门或学科学会组织的赛课活动和评奖活动,有关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以及在教研教改、奥林匹克竞赛、创造发明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者。
二、奖励细则(一)优秀课奖经层层选拔,在区级及区级以上举行的竞赛课中,学校对评估为优秀课的教师进行奖励。
1、获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600、500、400元。
2、获省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400、300、150元。
3、获市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200、150、100元。
4、获区级优秀课一、二等奖的分别奖励150、100元。
以上四项中的获奖教师,如有固定指导教师的(限定1人),由学校再发给获奖金额的50%奖励指导教师。
由学校(含学科组等)直接推选或参加特定的比赛获奖的,奖励金额比照同一级别减半。
同一科目、同一参赛对象、同一竞赛重复得奖的,按最高层次给奖。
比赛中如设有特等奖的,按一等奖计算,并依次类推。
只评为优秀课无等第的,按相应级别的最后等第奖励。
(二)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研究奖1、教职工撰写的教育、教学、管理类等专题研究论文(必须冠有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教材教法经验总结文章公开发表,每篇理科类1000字以上,文科类及教育类论文1500字以上,学校给予奖励(少于以上字数,减半奖励)。
多人合作的,第一作者必须是本校教师,其中第一作者计50%,第二作者计30%,第三作者计20%。
(1)在全国性正式出版的杂志上发表奖500元。
(2)在省级正式出版的杂志上发表奖400元。
(3)在市级正式出版的杂志上发表奖200元。
(4)专刊(专版)组稿发表的,全国、省、市级分别奖150、120、100元。
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第一条为了鼓励和奖励在中学教育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和团队,推动中学教育科研的创新发展,培养高水平中学教育科研人才,提高中学教育科研水平,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分为国家级奖励、省级奖励和校级奖励三个层次。
国家级奖励由教育部负责评定和授予,省级奖励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评定和授予,校级奖励由学校相关部门评定和授予。
第三条中学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科研成果论文奖励:对以中学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成果论文,经专家评审合格,授予相应的奖金和荣誉称号。
(二)科研成果项目奖励:对在中学教育领域开展的项目研究,取得显著成果的个人和团队,授予相应的奖金和荣誉称号。
(三)科研成果技术转化奖励:对在中学教育科研领域取得的技术转化成果,如教育实践工具、教学方法等,经专家评定合格,授予相应的奖金和荣誉称号。
第四条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的评定标准:评定中学教育科研成果时,应综合考虑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因素,注重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第五条申报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的程序:个人和团队在完成科研成果后,应填写相关申报表格,提交至学校相关部门。
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初步评审后,将评审结果报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获奖名单并授予奖励。
第六条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应公开公正。
评审过程应严格遵守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确保评审公正、客观、公平。
相关评审结果和获奖名单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的经费来源: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省级和学校的科研经费,也可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奖励。
第八条对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的获得者,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宣传和关注,鼓励他们在教育科研领域持续创新,提高我国中学教育科研水平。
第九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教育科研奖励条例
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应当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以多种形式展开。
”为指导思想。
我校的教育科研包括校本培训、继续教育、校本研修、外派培训、企业实践等五个方面。
学校的课题研究、说课、赛课、技能大赛、课程建设及课程开发应当围绕指导思想进行。
为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锐意改革,积极探索,勇于进取,争创一流业绩。
特制定本办法。
一、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励项目及标准
(一)优秀课评比和教学基本功竞赛奖
教师参加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等正规机构组织的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课评比(录象课、课件评比参照论文获奖执行)活动,论文竞赛活动并获等级奖,给予适当奖励。
奖励标准如下:
2、赛课、主题班会等(以获得相应证书为依据)(表二)
说课按赛课标准60%计发
3、认定说明
论文发表、优秀课评比和教学基本功竞赛的特等奖,按照相应级别一等奖予以奖励,不重复计算,同项目以最高奖次为准,不重复计算。
(二)课题研究类
承担校级以上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教科研课题研究,并如期结题,奖励标准如下:
1、课题结题:按照课题管理办法,结题课题按照级别分别奖励该课题组,其中课题负责人得20%,主研人员50%,参研人员30%。
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校级分别奖励4000元、2000元、1500元、1000元、500元。
2、课题获奖:教育科研课题结题后参与各级优秀成果评选,获奖后按等级
3、认定说明:各级子课题下浮一个级别进行奖励。
(三)校本课程开发类
校本课程开发实行项目负责制。
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经学校教科室及专业部认定后并在全校推广使用的,学校给予该项目一次性奖励1500元。
对于教师开发课程但没有在本校使用的,学校可给该项目予一次性200元奖励。
专业部实施学校精品课程开发,成果经学校教学委员会认定并获得通过的,学校给予该项目一次性奖励2000元。
相关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可取最高奖励再按课题获奖参照表四进行一次奖励,不得重复计算。
(四)有关说明:
1、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指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等,教育科研部门主要指教科院、教科所、教研室(含教育学会)等;一般不包括上述部门的下属单位。
2、其他教育机构,如教育协会、各级院校、教师培训中心等单位组织的论文竞赛获奖、教育科研成果奖励下浮一个级别对待。
3、说课、赛课、主题班会以现场参赛获奖为依据奖励。
报送视频资料的参照表一执行。
4、对于某些单位以商业性质为目的的论文评比活动,未经学校组织或认可,则一律不予奖励。
二、指导学生/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或技能竞赛获奖类
1.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直接辅导学生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获等级奖,或知道团体参加非技能类团体项目获得等级奖,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奖励(以获奖证书为依据,每个项目只认定一位指导教师)。
奖励
2、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直接辅导学生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并获等级奖,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获奖证书为依据)。
奖励标准如下(表六)
学校安排的教师指导其他教师获得说课、赛课、教学设计、技能大赛等级奖励的,奖励标准参照表五进行。
教师指导教师获奖应当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提名,行政会认定。
每名获奖教师只认定一名指导教师。
教师参加各级技能竞赛获得团体奖励的,对照表七奖励团队。
4、认定说明
所获奖励以获奖证书为准。
若教师辅导一批学生参加同一性质活动竞赛,则按获最高等级奖的一名学生核发;若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同一性质活动竞赛,则按一名学生的最高级别的最高奖励定发。
体育卫生工作获奖参照表五执行。
教师所辅导的学生作品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则按学生获相应等级的一等奖参照表五奖励。
三、教师转岗及技能提高培训类
(一)教师转岗培训
专业部根据教师职业意向,结合专业部发展规划制定教师转岗培训计划。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在校内学习、培训、研修和校外实训、实践。
专业部在学年末应当根据计划考核转岗教师校本培训情况和校外实践情况,并根据学年初计划进行相关教学能力和技能考核。
对于考核合格人员,学校给予一次性500至1000的奖励。
(二)教师提高培训类
教师参加学校安排的市级及以上专业培训,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并取得优秀学员证书的,学校给予一次性奖励300元。
(无证书不予奖励)
四、成果申报、审核程序
(一)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每学期末进行具体统计,每学年末予以兑现。
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纳入教师奖励性工资考核。
(二)每学期末,由教师个人凭获奖证书及有关证明材料原件向专业部申报。
专业部收集相关文件原件及电子文档,审查登记审核后交教科室汇总,经教科室再次复核认定,然后上报校务会审批。
(三)教师转岗培训及教师提高培训情况由专业部在学期结束前上报考核成绩及相关证明材料,经教科室复核后报校务会审批。
(四)学校指定分管教育科研的领导,做好教科研成果的申报、审核等相关工作,并且做到教师论文、学生作品每一学年的编撰成册工作。
并将有关情况电子文本交学校行政办。
(五)经校务会审批的奖励由总务处负责执行。
五、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学校原有相关制度或规定,与本办法相冲突者,则自动废除。
六、本办法解释权属于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