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实施细则一、奖励目的第一条为贯彻执行《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1998]第1号,以下简称《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奖励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等方面有较大创新和突破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集体和个人,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调动和发挥我省教育工作者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奖励范围第三条教学成果要能够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对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
依据《办法》有关规定,省级教学成果奖奖励范围包括:1、针对教育对象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课程、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坚持教书育人,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有较大创新和突破的成果。
2、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专业(学科)、学风建设和教师培训,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产生显著成交的成果。
3、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和引进已有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成果。
4、凡获得或正在被推荐为国家级或省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的不得再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
第四条块结合为更好发挥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侧重奖励以下几方面成果:1、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有较大创新和突破的教学成果。
2、能够紧贴当前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趋势的教学成果。
3、以农村教育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成果。
4、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学成果。
三、申报范围第五条我省行政区域的各级各类学校(即省属和市属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党校及部委属高校,各类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学术团体、其它社会组织以及教师和其他个人,均可依照《细则》规定的申报条件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立法目的)为实施《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发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教学实践、改革、研究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教师、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申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推荐、评审、授奖与相关管理,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称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除外)和成人高等教育。
其他类型的教育根据其所实施的教育层次,申报相应的教学成果奖。
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条(行政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批准和授予工作,并确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各个奖励等级的数量、奖金数额、评审期限等。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每类特等奖不得超过1项、一等奖不得超过20项、二等奖不得超过50项,评审结果可以空缺。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审一次。
第四条(基本条件)申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教学成果,应当符合《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第二条、第五条规定的基本条件。
其中,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检验的时间应当达到4年以上。
申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教学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分别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具体确定。
第五条(奖项及标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特等奖教学成果应当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重大创新,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一等奖教学成果应当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创新,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成效,在全国或者省(市、区)域内产生较大影响。
二等奖教学成果应当在教育教学理论或者实践的某一方面有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成效。
2023年小学教学成果奖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2023年小学教学成果奖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是为了激励和奖励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杰出成就,进一步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
第二条: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小学教师。
第三条:小学教学成果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第四条:小学教学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奖励对象为在当年任教的小学教师。
第五条:小学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由国家教育部门主管,并设立评选专家组进行评审。
第二章评选条件第六条:参评教师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且具备五年以上小学教育实践经验。
第七条:参评教师需在评选年度连续任教一年以上,稳定担任小学教学工作。
第八条:参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师风,没有违法犯罪记录。
第九条:参评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十条:参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第三章评选程序第十一条:小学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由县级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并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具体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评选工作分为初评和复评两个阶段。
初评由学校教导处进行,复评由县级教育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第十三条:初评阶段,参评教师需填写报名表,并提交相关教育教学材料和教学成果展示。
第十四条:复评阶段,由评选专家组对参评教师进行现场观察和评审。
第十五条:评选专家组根据教师的教学成果、教育教学创新、学校管理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六条:评选结果将在评选年度结束后公布,并授予获奖教师荣誉证书和奖金。
第四章奖励办法第十七条:一等奖由高出评选二等奖的教师评选而得,仅授予少数优秀教师。
第十八条:二等奖由取得一定分数的教师评选而得,授予较多的教师。
第十九条:三等奖由取得一定分数的教师评选而得,授予普通优秀的教师。
第二十条:获奖教师除颁发荣誉证书外,并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
第二十一条:获奖教师可享受更高的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
2023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激励教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和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评定工作。
第三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评定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层次,分别对个人和集体进行评定。
第四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评定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
第五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评定以成果质量为标准,注重项目立项与实施过程,强调教学创新、实践经验和社会效益的评价。
第二章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评定程序第六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评定程序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层次,具体程序如下:(一)国家级评定程序:1. 确定评审委员会,由教育部和相关学术机构组成,分专业组进行评审;2. 开展成果申报,申报材料包括成果立项书、实施方案、成果报告等;3. 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进行现场答辩;4. 答辩通过后,经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奖励名单;5. 进行奖励颁发仪式。
(二)省级评定程序:1. 确定评审委员会,由省级教育厅和相关学术机构组成,分专业组进行评审;2. 学校内部进行成果申报,申报材料包括成果立项书、实施方案、成果报告等;3. 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进行现场答辩;4. 答辩通过后,经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奖励名单;5. 进行奖励颁发仪式。
(三)市级评定程序:1. 确定评审委员会,由市级教育局和相关学术机构组成,分专业组进行评审;2. 学校内部进行成果申报,申报材料包括成果立项书、实施方案、成果报告等;3. 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进行现场答辩;4. 答辩通过后,经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奖励名单;5. 进行奖励颁发仪式。
第七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评定时间按照各级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进行,必要时可适当延期。
第三章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评定标准第八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评定标准分为综合素质提升、课程与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成果转化三个方面。
河北大学教学与科研高端成果奖励办法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科研绩效奖励措施,着力提升我校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关键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能力,支撑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一、自然科学部分1、科研项目的级别与奖励额度科研项目是指经我校批准申请并获得立项资助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
表一: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奖励标准表2、论文成果的级别与奖励额度论文成果是指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我校在职人员发表的学术论文(仅限于Articles、Review、Communication等原创性研究类论文)。
表二:自然科学论文奖励标准表3、发明专利分类与奖励额度发明专利是指我校作为专利权人获得的授权职务发明专利。
表三:自然科学发明专利奖励标准表4、科技成果获奖级别与奖励额度科技成果奖励是指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获得的各级政府科技奖励(以授奖部门正式颁布的奖励证书为准)。
奖励种类包括:国家(河北省)自然科学奖、国家(河北省)技术发明奖和国家(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合作奖,以及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表四:自然科学成果获奖奖励标准表二、社会科学部分1、科研项目的级别与奖励额度科研项目是指经我校批准申请并获得立项资助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
表五: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奖励标准表2、论文成果的级别与奖励额度论文(论著)成果是指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调研报告。
表六:社会科学论文奖励标准表3、科研成果获奖级别与奖励额度科研成果奖励是指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获得的各级政府科研奖励(以授奖部门正式颁布的奖励证书为准)。
表七:社会科学成果获奖奖励标准表三、教学部分表八:教学项目奖励标准表四、研究报告与论著1、研究报告表九:研究报告奖励标准表2、论著表十:论著奖励标准表五、教学科研高端成果发放要求1、项目类(1)我校为申报单位,项目主持人须为我校在职人员。
2024年教学成果奖励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进一步激励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以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2024年教学成果奖励方案。
二、奖励内容1.教学成果奖励类别:(1)教学研究与改革类奖项:主要奖励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和改革,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或团队;(2)教学创新与实践类奖项:主要奖励在教学中创新的教学方法、教材或课程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或团队;(3)教学管理与服务类奖项:主要奖励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或团队。
2.奖励标准:(1)教学研究与改革类奖项:一等奖:在教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或在教学改革中起到突出带动作用的个人或团队;二等奖:在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果的个人或团队;三等奖:在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中取得一定成果的个人或团队。
(2)教学创新与实践类奖项:一等奖: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或教材设计,取得显著成效的个人或团队;二等奖:在教学中创新教学内容或课程设计,取得一定成效的个人或团队;三等奖: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或评价方式,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或团队。
(3)教学管理与服务类奖项:一等奖:在教学管理和服务方面取得杰出成就,为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二等奖:在教学管理和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学校教学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个人或团队;三等奖:在教学管理和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为学校教学工作作出一定贡献的个人或团队。
三、评选流程1.教学成果奖励由学校设立评审委员会,定期组织评选。
2.评选过程包括以下环节:(1)申报阶段:教师或团队需提交申报材料,包括教学研究、改革、创新、实践、管理或服务成果的详细描述、成果应用情况、教学效果评估等相关资料。
(2)初评阶段: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评估,将优秀的申报材料进入下一阶段。
(3)评审阶段:评审委员会对进入评审阶段的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审,以专家评审和现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获奖名单。
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1998]第1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已经1998年3月2日省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叶连松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日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第一条为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包括:(一)按教育对象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手段,在坚持教书育人,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二)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和学风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三)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显著效果的成果。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部、委所属学校及其个人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应当事先经其主管部门同意。
第四条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属省内首创或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有创新的;(二)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取得明显效果的。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河北省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的通知
正文:
----------------------------------------------------------------------------------------------------------------------------------------------------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河北省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的通知
冀教基〔2017〕18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各有关单位:
按照《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的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河北省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
经过个人(或单位)申报,各市教育部门推荐,我厅组织专家评审和评审结果公示等环节,共评出一等奖12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142项。
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布(名单附后)。
请各市积极宣传获奖教学成果,努力推广应用成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获奖者要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创造更有价值的教学成果。
同时,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作出贡献。
我厅将选择部分获奖成果采取网络发布的方式,加以推广。
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附件:河北省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河北省教育厅
2017年6月12日
——结束——。
2023年教学成果奖励方案范文一、前言教学成果奖是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突出成果的一种奖励和肯定,也是激励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更好地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在这里我们制定了2023年的教学成果奖励方案。
二、奖励对象本奖励方案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在职教师,包括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
三、奖励内容(一)教学研究奖1. 精品课程奖:对于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材选用等方面具有创新的教师,可以评选为精品课程奖。
2. 教学方法奖:对于在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评选为教学方法奖。
3. 教学论文奖:对于在教学研究领域取得卓越成果的教师,可以评选为教学论文奖。
4. 教学实践奖:对于在实际教学中表现突出,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教师,可以评选为教学实践奖。
(二)教学管理奖1. 教务管理奖:对于在教务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教师,可以评选为教务管理奖。
2. 课堂管理奖:对于在课堂管理方面展现出出色能力的教师,可以评选为课堂管理奖。
3. 教学团队奖:对于在教学团队建设和组织管理上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可以评选为教学团队奖。
(三)教育科研奖1. 教育科研奖:对于在教育科研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教师,可以评选为教育科研奖。
2. 教育创新奖:对于在教育创新和改革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评选为教育创新奖。
四、评选方法(一)申报与推荐1. 教师可以自行申报参评,同时学校可以对具备条件的教师进行推荐。
2. 教师申报时需提交相应材料,包括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记录等。
(二)初评与复评1. 初评:由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次评审,初评结果将根据奖项不同进行初次筛选和排序,确定初评入选名单。
2. 复评:对初评入选名单的教师,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观察和评审,最终确定最终获奖名单。
五、奖项设置和奖励办法(一)奖项设置1. 教学研究奖: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1998]第1号)
《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已经1998年3月2日省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实行。
省长叶连松
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日
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第一条为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包括:
(一)按教育对象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手段,在坚持教书育人,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二)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和学风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三)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显著效果的成果。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部、委所属学校及其个人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应当事先经其主管部门同意。
第四条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
(一)属省内首创或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有创新的;
(二)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取得明显效果的。
教材类已申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不得再申请教学成果奖。
第六条省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省教学成果奖励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定奖励项目和奖励等级。
评审委员会应当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组成。
第七条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的申请审批程序:
(一)申请教学成果奖励的,由成果的持有单位或个人向所在地设区的市教育行政部门或省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设区的市教育行政部门或省政府有关部门向省评审委员会推荐。
(二)不属于同一设区市或省政府有关部门的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共同完成的教学成果,由参加单位或个人联合向主持单位或主持人所在地的市教育行政部门或省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设区的市教育行政部门或省政府有关部门向省评审委员会推荐。
(三)省属高等学校和驻本省的国家部、委所属高等学校及其个人完成的教学成果,由学校直接向省评审委员会推荐。
(四)省级教学成果奖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授予。
第八条评审委员会评出的省级教学成果奖励项目,在省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前应当予以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两个月内如有异议,由推荐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报省评审委员会裁决。
第九条省级教学成果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分别颁发奖励证书和五千元、三千元、一千元奖金。
第十条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奖金,从省预算安排的事业费中支付。
驻本省的国家部、委所属学校及其个人获得的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奖金,由其主管部门按奖励等级发放。
第十一条教学成果奖的奖金,归获奖者所有。
集体获奖项目的奖金,不得平均发放,主要完成人所获奖金不得少于百分之七十,其余部分发给项目合作者。
第十二条省级教学成果奖每两年评审一次。
第十三条获得的教学成果奖,应当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凡属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而获奖的,由授奖部门撤销其奖励,追回奖金,并由责任者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第十五条评审委员会成员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的,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评审资格,并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设区的市可以设立市级教学成果奖,具体奖励办法由各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