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载电磁兼容设计的无线信道频率优选算法
- 格式:pdf
- 大小:460.85 KB
- 文档页数:6
车辆电磁兼容EMC方案设计1电磁兼容设计本车集中了N个无线信道,电磁兼容是系统实现的关键。
为了确保系统电磁兼容性满足“车上任一电台满功率发射时,整车系统应能正常工作;车上所有电台满功率发射时,其他设备应能正常工作;车上电源系统工作时,车上所有通信设备应能正常工作”的要求,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证和设计:1)底盘电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2)车顶天线集合电磁兼容性设计3)车厢电磁屏蔽设计4)车内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5)车内接地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6)车内电源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7)防雷设计下面就这七方面的设计分别进行阐述。
1.1底盘电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汽车电磁干扰源主要有辐射干扰、传导干扰。
辐射干扰有发电机或电动机电刷、开关触点产生的电弧和电火花;电感性装置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等。
电弧和电火花是产生高频电磁波的干扰源;感应电动势与原电路电流同向叠加,产生电磁脉冲干扰。
传导干扰有开关触点、感性器件通断产生的浪涌;汽车电气配线、电路网络及搭铁阻抗产生的互耦电压等。
由于汽车线缆间经常存在电压和电流梯度、多点搭铁产生电位差,致使导线间产生电感或电容式耦合,瞬变电压高达200V。
这两种干扰源还可能相互作用,所有这些干扰都可能会对通信系统中的某一设备产生危害。
针对上述各种干扰,越野汽车底盘设计了下述方案以对抗电磁干扰:电气系统为24V体制,采用柴油发动机,取消了汽油发动机所需的点火系统,从而避免了发动机高压线圈产生的强烈电磁干扰。
●采用内部模块的电子开关取代了继电器,实现了整车无触点化,模块内采用自修复过载保护,取代了传统的保险丝;模块外设有故障指示灯,便于操作员检修和维护。
整车无触点化,开关电流降为毫安级,大大降低了开关对敏感设备的电磁干扰。
●控制信号采用屏蔽双绞线,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采用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电气设备,合理布线,增加了必要的滤波装置,提高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1.2车顶天线集合电磁兼容性设计1.2.1天线集合的基本概念保证整车系统电磁兼容性必不可少的措施是天线集合的EMC设计,这里采用“天线集合”的提法是因为这些天线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电气上的联系,它们只是物理位置上集中在一个较狭窄的空间内。
车载无线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测试方法发布时间:2022-02-15T02:36:43.69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8期作者:姜海平[导读] 如何有效减少电磁干扰,使得设备正常的运行成为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检验检测中心摘要:车联网的出现是在互联网阶段的人与人之间的互联和沟通,过渡到车载产品上面进行了车联网间通讯,随着硬件设施的日益完善,自动驾驶的软硬件结合预示着车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智能车载通信电子产品在不断地融入现有车辆中去。
在车联网的概念之下,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车与车载电子产品的互联可以实现车联监控、路径规划、安全控制以及自动驾驶功能,从而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最打造出智慧城市。
关键词:车载;无线;电磁兼容;测试方法引言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先进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的增加,大量的电子设备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了电磁能量急剧的增加,电磁和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因此面对复杂的生态环境情况,如何有效减少电磁干扰,使得设备正常的运行成为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一、电磁兼容性的基本定义电磁干扰的来源多种多样,干扰也时有发生,如果电气设备在系统中平稳、正常地运行,而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就可以满意地说,该系统的电气设备是相互兼容的。
然而,由于功能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电力装置的功率和频率的增加以及敏感性的提高,这种本应普遍和多样化的情况变得难以实现。
为了达到电磁兼容性,系统必须以系统的电磁环境为基础,要求每个电磁设备不超过阈值,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只有两者都符合,才能保证系统的完全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的科学意义总结如下:“通用电磁环境中的设备(子系统、系统),共同执行各自的职能。
换句话说,该设备不应导致在同一电磁环境中从其他设备进行电磁排放后达到电平降低的效果,也不应导致同一电磁环境中任何其他设备(子系统或系统)遭受未经授权的电平降低。
”二、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性关于整个行业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需要制定相应的电子兼容标准,以指导整个行业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设计应用一种短波系统的智能频率选择算法罗亚军(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短波信道是复杂的时变信道,电离层的不稳定性和短波频段的拥挤,使短波可用频段有限。
目前,电台各功能模式使用的通信频率大多都是预先设置的,并且由于短波链路的传输时效低,因此提出一种智能频率选择算法,自动选择最优频点进行快速建链以及链路维持,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频率选择时短波信道;频率选择;快速建链An Intelligent Frequency Selection Algorithm in HFLUO Yajun(Guangzhou Haige Communication Group Co., Ltd., GuangzhouAbstract: HF channel is a complex time-varying channel, and because of the instability of ionosphere and the congestion of HF frequency band, the available HF frequency band is very limited. At present, the communication frequencies used by each functional mode of the radio are mostly preset,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HF link is very 2021年5月10日第38卷第9期· 55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May 10, 2021, Vol.38 No.9 罗亚军:一种短波系统的 智能频率选择算法数的预报值,即依据日地关系和以往的观察资料,对正常状态电离层的传播参数所做出的一种预估推断。
一种门限自适应的认知车联网频谱感知算法
门限自适应的认知车联网频谱感知算法是一种在车联网领域中用于感知频谱的算法。
在车联网通信中,车辆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而频谱资源是有限的。
为了优化车联网系统的性能,需要有效地感知并利用可用的频谱资源。
门限自适应的认知车联网频谱感知算法是基于感知门限的自适应算法。
算法首先设置一个感知门限,用于判断在特定频段上是否存在有效的频谱资源。
感知门限可以根据车辆通信需求和环境情况进行调整,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设置初始感知门限。
根据车辆通信需求和环境情况,设置一个初始的感知门限。
2. 感知特定频段上的频谱。
车辆通过定义的感知门限来判断特定频段上是否存在有效的频谱资源。
如果当前频段的能量水平低于感知门限,则认为该频段上不存在有效的频谱资源,车辆将不会使用该频段进行通信。
3. 更新感知门限。
根据感知结果和车辆通信需求等因素,更新感知门限。
如果当前频段上存在有效的频谱资源,则提高感知门限;如果当前频段上不存在有效的频谱资源,则降低感知门限。
4. 重复感知过程。
重复执行第2和第3步,对其他频段进行感知,直到所有的频段都被感知完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06087.8(22)申请日 2019.04.17(30)优先权数据15/958,925 2018.04.20 US(71)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地址 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 O ·阿尔廷塔斯 樋口雄大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代理人 郑宗玉(51)Int.Cl.H04W 28/08(2009.01)H04W 28/02(2009.01)H04W 4/50(2018.01)H04W 4/46(2018.01)H04W 4/44(2018.01)H04W 4/021(2018.01) (54)发明名称用于连接车辆的基于云的网络优化器(57)摘要用于连接车辆的基于云的网络优化器。
本公开包括用于为连接车辆提供基于云的网络优化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由连接车辆接收配置数据和配置选择概率值,配置数据描述连接车辆的车辆对任何事物V2X无线电装置的候选V2X信道集合,配置选择概率值描述集合中的特定候选V2X信道将被选择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从集合中选择不具有最高被选择可能性的V2X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配置连接车辆的V2X无线电装置,以使用所选择的V2X信道发送数据包。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27页 附图14页CN 110392396 A 2019.10.29C N 110392396A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392396 A1.一种方法,包括:由连接车辆接收配置数据和配置选择概率值,所述配置数据描述所述连接车辆的车辆对任何事物V2X无线电装置的候选V2X信道集合,所述配置选择概率值描述所述集合中的特定候选V2X信道将被选择的可能性;从所述集合中选择不具有最高被选择可能性的V2X信道;以及配置所述连接车辆的V2X无线电装置,以使用所选择的V2X信道发送数据包。
一种适用于车路网的速率自适应算法喻卫;匡罗贝;徐明【摘要】车载网衰落信道质量变化频繁,传统速率自适应算法不能选择合适传输速率.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车路网的速率自适应算法.该算法基于发送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预测进行速率选择,即用发送端路边设施测量接收到ACK报文的RSSI 值,预测下次传输时的信道质量.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提高信道质量预测的准确度,在不同的信道衰落程度下,取得比RBAR算法和SampleRate算法更高的系统吞吐率.%The traditional rate adaptive algorithm can not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ransmission rate under the vehicular network of which channel quality changes quickly. This paper proposes a rate adaptive algorithm for vehicle to roadside network. The algorithm is based on 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of transmitting terminal to predict and select rate, Roadside Unit(RSU) of transmitting terminal measures RSSI value of received ACK messages to predict next time transmission channel qualit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for channel quality prediction can achieve higher accuracy and higher system throughput under different degree of channel fading, compared with RBAR algorithm and SampleRate algorithm.【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年(卷),期】2012(038)011【总页数】4页(P77-79,84)【关键词】车载网;车路通信;速率自适应;指数平滑;保守预测;信道衰落【作者】喻卫;匡罗贝;徐明【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长沙41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1 概述车载自组网(Vehicular Ad Hoc Network,VANET)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路边设施(Roadside Unit,RSU)之间互联的移动Ad Hoc网络。
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频率扫描与选择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车辆通信网络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高速路上,车辆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电进行通信,从而提高交通流量、交通安全和舒适性。
然而,由于频谱资源有限,车辆通信需要确定合适的无线电频率进行通信。
因此,无线电频率的扫描与选择技术在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无线电频率扫描与选择技术的基本概念。
无线电频率是指电磁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周期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在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无线电频率用于传输车辆之间的信息,包括车辆位置、速度和交通状况等。
而无线电频率扫描与选择技术旨在找到空闲的频率通道,避免频谱冲突和干扰,以确保高速车辆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无线电频率扫描与选择技术的实现可以采用两种主要方法:主动扫描和被动选择。
主动扫描是指车辆通过扫描周围的频率通道来确定空闲的频谱资源。
这需要车辆配备能够扫描无线电频率的设备,如无线电接收器。
被动选择则是指车辆根据事先获得的频率信息来选择频率通道。
这需要车辆事先进行频率规划和调度,以确保通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在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无线电频率扫描与选择技术面临一些挑战和需求。
首先,高速车辆通信需要快速确定可用的频率通道,因为车辆在高速行驶中会迅速接近和离开频率范围。
其次,无线电频率扫描与选择技术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如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隧道等。
此外,高速车辆通信还需要考虑频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以满足不同车辆之间的通信需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需求,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无线电频率扫描与选择技术。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能量检测的频率扫描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检测频率通道中的能量水平来确定是否被占用。
如果能量水平超过一个阈值,则表示频率通道已经被其他车辆占用,车辆需要选择其他可用的频率通道。
除了基于能量检测的频率扫描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被用于高速车辆通信网络中的无线电频率扫描与选择。
车载信号设备电磁兼容技术车载信号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是指车载设备在操作时,能够以一种无干扰的方式同时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
这项技术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车载设备在不同频段上同时工作时,容易产生干扰,影响无线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针对车载信号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应用、原理和发展趋势。
一、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车载信号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环境监测:车载信号设备需要能够准确监测周围的电磁环境,包括各种无线信号的强度、频率和方向,以及可能存在的干扰源。
2. 抗干扰能力:车载信号设备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强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确保无线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多频段协同工作:现代车载设备通常需要在多个频段上进行无线通信,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多频段协同工作能力,避免不同频段之间的干扰。
二、电磁兼容技术的原理车载信号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1. 空间分集技术:通过使用多个天线接收同一个信号,再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可以降低天线接收过程中由于电磁信号传播路径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干扰。
2. 动态频谱分配技术:通过智能分配频谱资源,减少不同频段之间的干扰,提高车载设备的多频段协同工作能力。
3. 信号处理技术:利用信号处理算法,可以在接收到的信号中剔除干扰成分,提高车载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三、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车载通信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升级,车载信号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1. 高灵敏度天线技术的应用:高灵敏度天线可以提高车载设备对周围电磁环境的监测能力,降低干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2. 智能化频谱管理技术的发展:智能化频谱管理技术可以根据实际的电磁环境情况智能地分配频谱资源,优化多频段的协同工作。
3. 抗干扰算法的改进:新的抗干扰算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和剔除干扰信号,提高车载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4. 多模块集成技术的应用:多模块集成技术可以整合多个信号处理模块,提高车载设备的信号处理性能,进一步提高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