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4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学习目标1、知识:识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和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②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含义;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归类2、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培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自己的动手、动脑,使自己认识到生活在法治社会里应懂得珍惜权利和认真履行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记和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2、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分辨基本权利和义务,珍惜权利和认真履行义务三、教学过程(一)自学指导(约5分钟)[一]、导入新课: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通过对上面这句话的认识。
请同学们自学探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什么是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2、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主要有哪些?(二)教学拓展,加深理解(约20分钟)小组讨论并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分析拓展:1、什么是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①公民的权利:权益,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②公民的义务:责任,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主要有哪些?①平等权利②政治权利与自由③人身自由④社会生活权利⑤社会经济权利* 案件透视:1997年8月24日晚,河南省郑州市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肇事人为郑州市二七区公安分局局长张金柱,他在酒后逆行驾驶的情况下,不但把一个11岁的少年苏磊撞倒轧过腰部导致死亡,而且将苏磊的父亲苏东海撞倒后,与自行车一起卷到汽车底部,在路人一片“停车”的呼喊声中,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拖出1600米,造成苏东海重伤。
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知识点汇总5.1咱们都是公民一、什么是公民?中国公民?P5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依照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比较点公民人民内涵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范围上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泛,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二、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P51)作为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最重要的特点)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3、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P6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的以后需要咱们去建设。
因此,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养相当重要。
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第二,要培育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不同的道德气宇等。
“五小”行动的具体内容是:在家做“小帮手”;在社会做“小标兵”;在学校做“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开场合做“小卫士”;在任何时候做“小主人”。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谁规定的?(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公民的大体权利和义务又是谁规定的?(宪法)P142.公民的大体权利有哪几类?公民的大体义务有哪几类?P14公民的大体权利有以下5类:(1)公民的平等权利。
即所有公民,在法律眼前一概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公民的大体义务有以下三类:(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
1.1.2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1.3 了解和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必要的。
二、知识点讲解2.1 公民的基本权利:2.1.1 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1.2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2.1.3 公民有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通信自由和秘密的权利。
2.2 公民的基本义务:2.2.1 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2.2.2 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2.3 公民有纳税的义务。
三、教学内容3.1 公民的基本权利:3.1.1 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3.1.2 实际生活中公民如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3.1.3 公民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3.2 公民的基本义务:3.2.1 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义务的规定。
3.2.2 实际生活中公民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3.2.3 公民义务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4.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4.2 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
4.3 引导学生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表现。
5.1.2 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5.1.3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5.2 教学重点:5.2.1 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5.2.2 实际生活中公民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5.2.3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教学PPT,包含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相关内容。
6.1.2 宪法文本,供学生查阅。
6.1.3 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6.2 学具:6.2.1 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重点内容。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国家法律保护下所享有的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之一。
公民权利的实现不仅需要国家的法律保障,也需要公民自身的意识和责任。
同时,公民权利也与公民的义务相辅相成。
公民义务是指公民在国家法律规定下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公民的权利公民的权利是公民在国家法律保护下享有的合法权益。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存权、人身权、财产权、表达权、参与权等。
首先,生存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每个公民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国家应当通过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公民的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教育保障等。
同时,公民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实现个人的发展。
其次,人身权是公民的另一个重要权利。
公民拥有自身的身体和自主决策权。
国家应当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
公民也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身体权益,不侵犯他人的人身权。
此外,财产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之一。
公民拥有自己的财产,有权享受自己劳动所得的成果。
国家应当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维护公民的财产安全。
公民也应当依法纳税,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同时,表达权和参与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之一。
公民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权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国家应当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参与权,为公民提供广泛的表达和参与平台。
公民也应当理性表达和参与,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二、公民的义务公民的义务是公民在国家法律规定下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参与公共事务、保护环境等。
首先,遵守法律法规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
公民应当了解、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公民应当自觉守法,依法行事,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维护社会秩序是公民的另一个重要义务。
公民应当遵守公共道德规范,尊重社会公共秩序,不扰乱社会和谐稳定。
道德与法治高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概念作为一个公民,拥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是不可或缺的。
公民的权利被认为是一种法律保障,旨在保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
而公民的义务则是对社会的回馈和责任的承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公民的权利1.生命权与人身自由:作为公民,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生命和自由的权益。
这包括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留的保护,以及不受虐待和残忍对待的权利。
2.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公民有权表达自己思想和意见的权利。
这不仅包括在公共场合自由发表观点,还包括通过媒体和互联网传播信息的自由。
3.信仰自由:作为公民,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信仰和宗教的自由。
这包括加入宗教组织、进行宗教活动和信仰的自由。
4.私人财产权:公民有权拥有和使用私人财产。
这包括住房、土地、金钱和其他财物。
政府不能随意侵犯公民的私人财产权。
5.平等权利: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
无论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和公平机会。
三、公民的义务1.遵守法律:作为公民,遵守法律是一项最基本的义务。
法律是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基石,公民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2.参与公共事务:公民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包括选举投票、参与志愿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等。
参与公共事务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民主进程。
3.维护社会和谐:公民应积极维护社会和谐,遵守政策规定,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公民的言行应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保护环境与资源: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这包括减少能源消耗、垃圾分类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等。
5.尊重他人权益:公民应 res对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这意味着不侵犯他人的生命、财产和人身自由,同时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四、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道德和法治是社会秩序的两个重要支撑。
道德是人们内心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而法治是通过法律规范人们行为的外部机制。
1.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关系:道德和法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完全一致。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共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2、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3、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
2、增强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
3、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
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公民、如何确认公民的身份,还有公民身份的内涵---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国家保障我们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呢?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词拒绝。
工作人员将她们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
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
运用法律知识回答:(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名誉权(2)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人民法院会不会受理,并简述理由?(1)你从这一案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
(板书)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板书)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含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阅读教材P12—13,结合“法律导航”思考P13问题一:上述情景表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需要履行什么义务?问题二: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板书)2、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五大类)“一律平等”是指所有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多少``````,都按法律规定享有同样的权利,受到同等的待遇,承担同等的义务。
●案例分析:小明从小爱好绘画,经常参加各种绘画比赛,有不少作品获奖。
一天,班主任告诉小明:“你的那幅获奖作品编入《少年儿童美术作品选》啦!”但小明发现这本书出版了半年了,还没有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和稿酬。
小明将此事告诉父亲。
父亲带着小明找到该出版社询问情况,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强硬:“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有什么著作权呢?还提什么稿费、样书?!”小明和爸爸很气愤,找到法律咨询处咨询,告诉他们:著作权这种民事权利,不论大人、小孩,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出版社的做法违反了法律规定。
最后,小明爸爸向法院起诉,终于拿回了应得的稿费和样书。
问题:在这个案例中出版社侵犯了小明的什么权利?它们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补充说明:我国公民的出版自由有法律保障,但有些出版物则属法律禁止和打击的对象,这些出版物是``` `?如盗版书籍,宣扬色情、淫秽的书刊,散布迷信、腐朽思想的书刊。
(板书)3、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三大类)据《半月谈》报道,2002年7月24日,经北京人民检察院批准,刘晓庆因涉嫌偷税罪被依法逮捕。
刘晓庆及其所办公司涉税案最近调查终结,自1996年以来,共偷逃税款1458.3万元。
除追缴税款外,同时加收滞纳金573.4万元。
司法机关将依法审理此案。
结合案例加以说明,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材料分析:李明上学期间,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中学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在部队,他刻苦训练,对工作认真负责,曾荣立三等功一次。
复员后,他积极参加地方建设,业绩突出,担任部门负责人。
在区人大换届选举时,他当选为区人大代表。
在家里,他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培养教育子女,他的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
问:李明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受教育权、被选举权、劳动权、荣誉权;受教育义务、服兵役义务、劳动义务、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子女。
)小结:珍惜权利,履行义务。
●堂上练习和作业:《每课三练》有人说:“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你认为对吗?(不对,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板书)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致性、统一的。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权利与义务本身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讨论分析: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首先,享有权利属于获得,履行义务属于付出,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因而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
其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第三,履行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思考:要是我们只需享受权利,不需履行义务,世界会怎样?(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公民如果都不想履行服兵役的义务,那么大家的人身安全权利谁来保障?如果父母都不肯履行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子女们能享受教育的权利吗?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每个公民既享有合法权利,又负有法定义务。
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划线)分析P15马克思的名言。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小结: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还表现在两者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公民只有充分享受权利,才会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如……。
公民只有自觉履行义务,国家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来保障公民的权利。
假如公民都不依法纳税,国家失去了财政收入无法运转,也就无从保护公民的权利。
小结: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讨论:有人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
”(学生分析)思考P13“探究园”问题2:哪些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这说明了什么?(有些权利本身也是义务,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小结: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所以,公民享受权利,同时要履行义务。
(第二课时)●“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不正确。
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要求公民既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对于某些权利,公民可以放弃;对于法定义务,公民则必须履行。
这既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要求。
●2006年3日15点30分,一辆牌号为赣GA2540的中型面包车与一辆牌号为赣G07731的出租车在位于九江市庐山路信华游乐中心旁边的十字路口相撞,面包车侧翻在地,车上两人被摔出车外,司机被卡在变形的车头内动弹不得,奄奄一息。
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个装满了百元大钞的黑色塑料袋摔出后破裂,里面的钞票撒满了大街……随后,感人的一幕发生了:市民们有的自觉拉起了警戒线,有的看护着地上的钞票,有的拨打110报警。
几分钟后,急救车赶到了现场,终于将奄奄一息的司机抢救出来。
事后,民警将收集起来的钞票进行清点,发现20万元巨款一分不少。
这件事体现了我国的什么美德?(拾金不昧)这是不是法定义务呢?法定义务: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道德义务: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1、联系:有些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
2、区别: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是应该履行的。
●练习:中学生小珊从小爱好写作,她用两年时间写的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中篇小说正式出版。
小珊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和稿酬支付单。
在稿酬支付单“金额”一栏写着5250元,在“备注”一栏写着应缴个人所得税588元(由出版社代缴),完税后实得稿酬4662元。
奶奶看了支付单后有些不解:“你是个学生,好不容易得点儿稿酬,为什么还要纳税?”小珊也糊涂了:“我要不要纳税呢?”小珊是否需要纳税?为什么?(提示:用权利和义务一致性观点来分析)小珊需要纳税。
因为:①小珊是中国公民,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必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
小珊拥有出版权,同时也有纳税的义务。
②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公民只有依法纳税,国家才能有财政收入,国家事务才能正常维持和运转,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权利。
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的规定,个人的稿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小珊的稿酬超过所得税起征点,所以需要缴交个人所得税。
●小李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书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家长送他到工厂打工,以便增加家庭收入。
对这件事,你是持什么态度?(学生分析讨论回答,教师简要小结: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懂得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履行义务。
)(板书)三、维护权利,履行义务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情景材料一:在一辆旅游车上,旅途的劳累使绝大部分旅客们正在闭目养神,只有张亮等四个小青年喝着啤酒在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
旅客们皱起了眉头。
旅客甲站起来拍拍张亮的肩膀说道:“小兄弟,请声音轻点,别影响大家休息”。
张亮不耐烦地说道:“言论自由是我的权利,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管得着吗?”你认为张亮的行为对吗?为什么?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情境材料二:汽车在继续行驶,张亮四人仍在谈笑,兴致勃勃的张亮边喝着啤酒,边拿出记号笔把刚编的打油诗写在车座背上和车厢上。
随行的导游小姐看见了走过来阻止,张亮蛮横地说:“今天怎么都和我过不去,我是掏了钱给旅游公司的,我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汽车又不是你的,你管得着吗?”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情境材料三:汽车在继续行驶,突然张亮捂着口袋大叫起来:“我的钱包不见了,谁偷了我的钱包?”汽车内一阵骚动。
稍许,张亮盯着旅客甲说到:“刚才就你靠近过我,肯定是你偷了我的钱包,你那贼眉鼠眼的样子一看就是个小偷,我要搜你的身。
”旅客甲急了红着脸答道:“你别侮辱人,我没偷,你凭啥要搜我的身。
”这时有其它旅客附和道:既然你没偷就让他搜一搜,以证明你的清白。
如果你是旅客甲你该怎么做?张亮的说法和做法对吗?为什么?4公民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情境材料四:四个青年围住了旅客甲,局面僵持着,有几个旅客起哄着要下车,这时司机同志说道:“前面有个派出所,我们去请民警协助调查吧!”征得绝大多数旅客的同意,司机将车开到派出所,寻求警察的帮助。
没多久,警察就查出了混在游客中的小偷,帮张亮找回了失窃的钱包,在事实面前,张亮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