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青春期疑病妄想症
- 格式:pdf
- 大小:997.13 KB
- 文档页数:1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精神科专家:妄想症源于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导语:妄想症就是患者坚持的某些观点看法与客观事实不符,但患者并不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改变看法,而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
妄想内容一般都与个人经历、社会和文化背景有关。
“医生,快帮我看看,我是不是得了绝症,我的身上长了很多小虫虫,可医生、亲朋都说没看到有虫子在爬……”随着心理影片《千疮百孔》的热映,与电影主人公有着类似经历的刘玉芳找到精神科专家。
身体完全健康的她坚持认为自己的身上长了很多虫子,以至于将自己的胳膊、手臂抓得伤痕累累。
日前,记者赶往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采访,精神科专家、副主任医师周明康揭开了一系列“奇怪妄想症”背后的内心孤独和恐惧。
妄想症之刘玉芳的疑病
记者见到51岁的彭州人刘玉芳(化名)时,她的情绪已经趋于平稳。
她伸出胳膊对医生说:“你看,我身上的小虫虫差不多都被消灭干净了,谢谢你了……”据了解,刘玉芳是3天前住进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一位病人。
她认为自己身上长了虫子,其实,她的胳膊上除了她自己留下的抓痕,根本没有什么小虫。
退休在家3年多的刘玉芳说,1个多月前她感觉到身上不舒服,又痛又痒,折磨得她坐立不安。
她说,自己看到胳膊上长了很多小虫,便拼命的用水洗,用手抓,希望可以把身上的虫虫“赶尽杀绝”,可身上的虫虫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她的胳膊也被自己抓得伤痕累累。
为了“消灭”自己身上的虫,刘玉芳到药店买了些治皮肤病的药擦,可根本不管用,她感觉到身上的虫虫越来越多,于是把杀虫剂喷到身上杀虫,但即使这样还是没有任何效果。
刘玉芳的“异常”很快就被家人发现了,一次,丈夫看见她胳膊上的
生活常识分享。
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巨大变化。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应对压力的能力,青少年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抑郁症抑郁症是青春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思考困难。
青少年抑郁症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社交和家庭生活。
解决方案:1.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出现抑郁症的症状,应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2. 建立支持系统: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支持对缓解抑郁症非常重要。
创建一个积极、关爱和支持的环境可以帮助青少年应对抑郁症。
3. 管理压力:教导青少年如何管理压力和情绪,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二、焦虑症焦虑症是青春期另一个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持续的担忧、恐惧和紧张。
青少年焦虑症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社交和个人发展。
解决方案:1.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出现焦虑症的症状,应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2. 放松技巧:教导青少年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松弛,以减轻焦虑症状。
3.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减轻焦虑症状。
三、自卑感青春期是身体形象和自我认知变化的重要时期。
青少年可能会因为身体变化、学业压力或社交比较而感到自卑。
解决方案:1. 鼓励积极自我形象: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2. 培养自信心:提供机会让青少年参与他们擅长的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关注内在品质:鼓励青少年关注自己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观,而不是仅仅关注外表。
四、社交问题青春期是社交关系变化的重要时期。
青少年可能会面临与同龄人的交往问题,如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欺凌行为。
解决方案:1. 提供社交机会:父母可以安排一些家庭活动或聚会,为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学校也可以组织社交活动,帮助青少年建立社交圈子。
2. 培养社交技能:教导青少年如何与人交往、建立信任关系和处理人际冲突的技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盘点常见的11种妄想症
导语:患者坚信周围人的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
受妄的支配可有拘食、控告、逃跑、伤人、自伤等行为。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盘点常见的11种妄想症
盘点常见的11种妄想症
1、关系妄想(delusionofreferemce):
患者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
例如,患者认为电视里在演他和他们家的事,因而关闭电视。
认为报纸上的内容是映射他和他们家,因而气愤地把报纸放在一边。
认为马路上陌生人之间的谈话在议论他,咳嗽吐痰是针对他,是蔑视他,因而拒绝出门。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特殊意义妄想(delusionofspecialsigificance):
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
特殊的含义。
例如,某男性患者回家后见妻子子啊逗小孩玩,边滚动。
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青春期是人生中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许多青少年在这个时期都会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扰和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学习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一、抑郁症抑郁症是青春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青少年可能会感到持续的悲伤、绝望和失去兴趣。
这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社交障碍和自我价值观的贬低。
解决方案:1. 建立支持系统:鼓励青少年与家人、朋友和老师保持联系,并寻找可以倾诉的人。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3. 专业帮助:如果青少年的抑郁症症状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二、焦虑症焦虑症是青春期另一个常见的心理问题,青少年可能会感到过度担忧、紧张和恐惧。
这可能导致学习困难、社交障碍和身体不适。
解决方案:1. 放松技巧:学习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放松技巧,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
2. 积极应对:鼓励青少年面对恐惧和担忧,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应对问题。
3. 专业帮助:如果青少年的焦虑症状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三、自卑感青春期是一个关注自我形象和价值的阶段,许多青少年可能会感到自卑和不满意。
这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和学习成绩下降。
解决方案:1. 积极肯定:鼓励青少年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就,用积极的方式肯定自己。
2. 培养自信心:通过参与有益的活动、尝试新的事物等,提升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观。
3. 合理期望:帮助青少年树立合理的自我期望,不过分追求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之处。
四、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是一个寻求认同和归属感的阶段,许多青少年可能会遇到人际关系上的困扰。
这可能导致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压力。
解决方案:1. 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帮助青少年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及处理冲突的方式。
2. 建立支持系统:鼓励青少年参与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等,扩大社交圈子,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常见症状:被害妄想、迫害妄想、被窃或疑病妄想、偏执性妄想、酒精中毒性嫉妒妄想、产褥期幻觉妄想状态妄想有历时短暂的,也有持久不变的。
妄想的内容连贯、结构紧凑者称为系统妄想;内容支离、前后矛盾、缺乏逻辑性者称为非系统性妄想。
妄想内容一般都与个人经历、社会和文化背景有关。
有时明显反映现实生活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宗教、神力、鬼怪狐仙等内容明显减少,代之以窃听器、激光、电脑等现代科技的内容。
妄想有时容易和正常人坚持的一些错误想法,如偏见、迷信、误解相混淆,但后者这些想法主要是由于思想方法、认识水平、环境作用以及个人情感影响,缺乏科学知识等等因素所造成。
他们随着知识的掌握,通过教育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可以纠正过来的。
分类1. 情爱妄想型(erotomanic type):又称de Clerambault’s症候群。
病人会以为自己正和某人恋爱,或另一个人深爱著自己。
这类型在女性中较为常见,但是在法院案件中则是男性较常见。
幻想中的恋人通常是地位较高(如名人、明星或上司),很多时是遥不可及,甚至只是一个「魅影」,在现实中根本并不存在。
病人常认定对方先爱上了自己,但实际上两个人只有很少甚至完全没有真正接触。
虽然病人有时会替对方编织藉口,但也会恼羞成怒,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如跟踪、骚扰、袭击、绑架、谋杀、或者想要把爱人从幻想的危险中拯救出来等,常因此触犯法律。
2. 自大妄想型(grandiose type):妄想自己具有至高无上的才能、洞察力、价值、势力、知识、身份等等。
在这种念头的驱使下,病人会刻意改变生活方式来迎合妄想,变得奢侈、傲慢、狂热起来。
自大妄想可能有宗教内容,例如相信自己有来自神明的特殊讯息。
3. 嫉妒妄想型(jealousy type):又称奥赛罗症候群(Othello syndrome),是一种病态型思想,认为自己的配偶或爱人不忠。
病人并不会先采取一些方法(如雇用私家侦探或在家安装摄录机偷拍伴侣)来取得不忠的证据,而是收集一些琐细的佐证(如衣著凌乱、床单有斑点等),就错误推论并且证实妄想为真。
疑病症是指对自身健康过度关注,相信自己有一种不存在的病,对微不足道的症状和经历的过度关注,以及整天的焦虑,甚至到处寻求医疗治疗,使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受到显著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疑病,有几个因素导致,心理社会因素,比如离婚,子女离别,孤独,都会成为诱因,有一部分的患者是医生导致的,医生的不恰当言语,行为,引起患者的多疑,或医生诊断不确定,反复令病人作些检查,则导致病人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
还有可能是性格因素导致的,比如易感素质也是重要的发病基础。
这些患者的性格特点大多是敏感、多疑、主观、顽固、谨慎、过分注重身体、追求完美、爱面子。
男性患者在患病前往往有强迫性人格,而女性患者则与歇斯底里人格有关。
这种类型的人格容易产生疑病患者往往表现出对自身身心健康的过度关注,不良的健康评估与他们的身心状况不一致,他们对疾病的持续性和强烈的恐惧。
他们经常抱怨自己的病情有多严重,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
当医生得出检查结论时,疑病症患者往往认为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或不可靠的,并且总是想着坏的。
因此,他们不能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疑虑。
结果,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去其他医院寻找“更好”和“更可靠”的判断和治疗方法。
有治疗可疑疾病的心理和药物方法:1.心理治疗:一些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森田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忧郁症观念。
王学义名教授在河北省建立了第一个Morita区。
他对 Morita治疗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并得出结论:面对现实,顺其自然,忍受苦难,为所当为首先,面对现实,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放下心理负担。
第二,顺其自然,学会“忽视”自己,放弃一切的杂念,对于症状以一种“随它去”的心态去生活;第三,忍受痛苦,做应该做的事,就是用痛苦做应该做的事,注意学习和工作,培养各种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娱乐活动和体育运动,提高身心素质,转移对疾病的过度关注。
第四,了解自己性格对疾病的作用,注意自身性格的转变;树立坚强、灵活、开朗的性格。
警惕青春期发育带来的精神分裂症作者:陈静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3期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生了重大变化,身体上向“大人”转变,然而心理发展与身体发展并不同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相对较慢,心理上还处于孩子阶段,以至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有很多想法,然而并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去将想法变为现实,去很好地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容易遭遇挫折。
此外,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心理特点,情绪也更容易波动。
所以很容易被生活中各种事情所影响,情绪多变,难以自控,甚至患上精神疾病。
青春期发育带来的精神分裂症就是其中的一种。
家长应该对青春期精神分裂疾病提高警惕。
下文就来详细介绍有关青春期精神分裂症,让大家有所了解,对青春期精神分裂症提高警惕,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精神分裂症在十五六岁到三十岁之间的人群比较多见,其中青春期则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高峰期。
当前对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并没有明确,然而通过实践得知,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与青春期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好有关。
多数青春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系都比较差,父母的不良习惯以及处理关系方式给孩子潜移默化的负面示范,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得病与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还有的家庭父母完美主义,对孩子要求极为严格,高道德和高标准,完全超出孩子自身水平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忽略对孩子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限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发展,使得青少年思想出现偏差。
因而对于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应多从家庭因素考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好坏、家庭氛围以及父母处理问题方式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影响。
青春期精神裂症有哪些症状呢?早期症状有哪些?主要症状是什么样的?青春期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是这样的:1、睡眠作息变化:突然或者慢慢地就进入睡眠状态困难了,睡眠质量不好,很容易睡着被惊醒,或者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或者需要的睡眠时间更多。
2、情感方面变化:做事情提不起兴趣了,同样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感情变得冷淡,什么都不太关注,也不太关心,甚至对亲人也关心不起来,与其他人没有感情交流,跟同学朋友关系渐渐疏远,而且情绪变化比较大,一点点小事就会发很生气,发很大脾气,有时候又莫名其妙地因为什么难过或者突然很开心。
14岁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处在青春期的14岁青少年来说。
在这个阶段,他们正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变化,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一些14岁的青少年可能出现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些表现可能包括:抑郁和焦虑14岁青少年常常因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身体变化等问题而感到焦虑和沮丧。
他们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等症状,甚至有自残或自杀的倾向。
社交障碍一些14岁的青少年可能在社交中感到困难和沮丧,他们可能对他人缺乏信任,避免与人交往,或者表现出孤独和孤立。
恐惧和恐惧症出现心理不健康的14岁青少年可能有一些过度的恐惧,例如对社交场合的恐惧、对某些事物的过度恐惧等,这可能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焦虑和紧张感面对各种挑战和变化,14岁青少年可能感到紧张和焦虑,他们可能过度担心未来、自我贬低、缺乏自信等。
偏执和妄想心理不健康的14岁青少年可能表现出一些偏执和妄想的行为,例如对他人的怀疑、过度悲观等,导致他们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恶化。
自闭和情绪障碍有些14岁青少年可能因为心理问题而表现出自闭、情绪不稳定等行为,这可能导致他们无法和他人有效沟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自我伤害和自杀倾向由于心理问题的困扰,一些14岁的青少年可能产生自伤和自杀的念头,这时他们需要及时的干预和帮助,以防止更严重的后果发生。
在对待14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时,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并及时进行干预和帮助。
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围、鼓励他们多参与体育运动、与他人交流以及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等方法都可能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通过关心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14岁的青少年度过这个难关,走向更加健康和积极的生活。
被窃或疑病妄想诊断详述*导读:被窃或疑病妄想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本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
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
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
蔺国宪(1988)报道36例,最年轻者36岁,平均发病年龄56岁,比文献报道的发病年龄早。
病人外貌苍老、皮肤干燥多皱、色素沉着、发白齿脱、肌肉萎缩。
可能表现得过分整洁、有条理、遵守纪律,也可能邋遢不拘小节,表情欣快或暴怒或呆板,行为动作幼稚愚蠢。
当伴有记忆减退时,这些外观特征可能表明为痴呆。
早期多有轻度遗忘与个性改变如主观任性、顽固迁执、自私狭隘等,常不被家人注意。
少数病人情感淡漠、生活习惯刻板、情绪急躁、易与人争吵或因轻微不适感与家人纠缠不休。
继而近事记忆明显减退,理解、计算、判断及分析综合等智能活动明显下降,精神功能日益衰退,难以胜任工作或家务劳动,甚至不能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进食不知饥饱、出门后找不到家门、动作幼稚、收集废纸杂物。
常伴有睡眠节律颠倒,白天卧床、夜间活动。
可见有抑郁、欣快、淡漠或不稳定表现,可见有顶叶功能障碍的局灶性症状如言语困难。
可有片断地迫害妄想、被窃或疑病妄想。
部分病人在其病程中,可发生意识模糊或谵妄,称为老年性谵妄,常因急性精神创伤,更换环境或躯体疾病所诱发。
躯体方面痛觉反应消失,神经系统检查常无其他明显性体征。
脑电图呈α节律减慢,CT检查可见大脑皮质萎缩及脑室扩大。
临床表现最有特征的是典型皮质型痴呆综合征,主要症状叙述如下:1.记忆障碍是AD早期突出症状或核心症状。
早期主要累及短程记忆,记忆保存(3min内不能记住3个无关词)和学习新知识困难。
不能完成新的任务,表现为忘性大,好忘事、丢三落四、严重时刚说的话或刚做过的事转眼就忘,刚放下碗筷又要求吃饭。
记不住熟人姓名、电话号、反复说同样的话或问同样问题。
变态心理学(11):重性精神病变态心理学(11):重性精神病发布时间:2011-02-23 来源:《变态心理学教材》我要评论:(0)字体:【小】【中】【大】精神病是一个不太精确的称谓,广义上它包括所有的精神障碍,狭义上主要是指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等。
世界卫生组织给精神病下的定义是:精神功能受损已达到自知力严重缺乏的程度,患者不能应付日常生活或不能保持与现实恰当接触。
本章将重点讨论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的表现、病因、诊治方法,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也一并讨论。
一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schizphrenia)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多方面障碍,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我国此病发生率城市为7.11%,农村为4.2 6%。
,女性多于男性,经济水平高的居民患病率低。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因的疾病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发病有一定影响,部分患者有脑结构形态和发育上的异常。
有人认为是多基因遗传,遗传度为70%,病理基因位于第5对染色体,家族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6.2倍,单卵双生同病率为70.6%,而异卵双生只有17.1%;若父母同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有40%的患病危险性,父母之一是患者,子女患病危险性为7%~17%。
精神分裂症还与器质性因素和生化因素有关,患者早年多有围产期损害史,如母孕期并发症、先兆流产、难产、窒息或产伤等;从小有步态、姿势、平衡协调运动、肌张力等异常征象,神经系统发育延迟,脑电图异常率较高,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结构异常有关,如大脑皮层轻度萎缩,脑室扩大,边缘系统和间脑病理改变等。
患者中枢多巴胶能系统活动过度,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不足。
社会心理因素中受到强烈剌激、委屈和讽刺,亲人死亡或重病,离异与失业,学习工作负担过重,升学考试失败,早恋受挫等等均可诱发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