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14.28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江河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作者:陈毅坚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江河网箱养殖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随之而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江河网箱养殖对其水域环境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江河;网箱养殖;水环境;影响网箱养殖作为我国水养殖产业的重要技术,对我国农民实现增收增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江河网箱养殖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周边的水环境出现水质恶化的情况,不仅影响水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还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水养殖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统一目标的实现。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促进我国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江河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环境中的生物有影响在江河进行网箱养殖的过程中,还会对江河中的鱼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网箱中的鱼群和江河中的鱼群属于不同的品种,一旦这些外来品种从网箱中出逃,就会对江河中的原住鱼类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江河原住鱼类的灭亡,同时,还可能与原住鱼类进行杂交,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出现。
除此之外,江河网箱养殖还会对江河中的浮游生物造成严重影响,通常情况下,江河网箱养鱼会增加江河水体的营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江河浮游生物的生长,比如裸藻、硅藻等等,如果浮游生物过量繁殖,就比较容易引发水体缺氧现象的发生,也就是常说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如果不加以遏制,就会导致水环境中的各种藻类生长的泛滥。
从而引发水环境中鱼类等等生物的大量死亡。
这样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因为鱼类的死亡产生大量的臭味,影响周围居住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后果严重的会引发各种传染疾病。
2.对水环境中的物质有影响养殖户为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目标,会采取一些方式,来提高鱼类的产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增加网箱中的鱼类数量,这种方式有个严重的弊端就是鱼类数目太多,产生的排泄物也非常多,再加上鱼饲料的投放量又非常大,就会导致江河水环境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给水环境带来严重的压力,同时,还会造成对水环境的污染,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微生物,加剧水环境污染的程度。
深水网箱养殖对海域水质及底质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葛伟宏1,王兴强1*,苏家齐21.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 510300摘要近年来,中国对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实践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种类型的深水网箱为水产养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通过深水网箱养殖与近岸网箱养殖相比较,阐明了深水网箱养殖对水环境及表层沉积环境的影响远小于近岸网箱养殖,深水网箱养殖利用远海强大的水动力,以及更强的自净化能力,降低养殖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深水网箱不但养殖效率更高,成鱼质量更好,是国内外未来海水养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深水网箱养殖;水环境;表层沉积环境;成鱼质量中国的水产养殖产量约占全球70%,而在新冠疫情、蝗灾等严峻形势下,水产养殖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提供优质蛋白质这一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网箱养殖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海洋养殖方式之一,通过输入外源物质和能量而获得高效率的产出。
网箱可以分为近岸浅海区域的传统小型木质网箱和深水抗风浪网箱2种。
传统小型木质网箱受材质、结构的限制,抗风浪性能差,只能在风浪较小的近岸浅水区域或内湾养殖,这些区域水体浅,水动力弱,水体自身净化能力低,养殖所产生的自身污染容易导致环境恶化,不仅导致病害频发,养殖经济效益低,而且引起近岸养殖海域环境质量下降[2]。
目前浅海开发基本饱和,尤其是在国家生态环保政策要求逐年提高的大背景之下,近岸海域已经没有开发的潜力,必须向外海深海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于是深水网箱养殖应运而生。
深水网箱是指在海水深度大于20 m的开阔性海域使用的养殖网箱,相较传统近海网箱具有环保、耐用、抗风浪等显著优势。
深水网箱主要用于在水动力和自净化能力更强的深水区域养殖,养殖所产生的残饵和粪便等污染物可以更快地被稀释和扩散,对养殖区水环境及底质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限制近海网箱养殖、扶持深海网箱养殖的政策,鼓励拓展养殖海域、减轻环境压力、调节海洋养殖品种结构。
试析海水网箱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策摘要:海水网箱养殖具有灵活性、水域适应性等特点,因此一直受到广大渔民的喜爱,而且也给广大的渔民带来了不错的效益。
但是根据近20年以来的调查研究表明,网箱养殖对于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养殖中的氮、碳、磷以及一些悬浮物的输出都会对海洋的水质和沉积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养殖时所用的化学药品的污染等。
文章就以此问题进行分析,期望得到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海水网箱养殖;生态环境;海洋污染中图分类号:[s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208-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国外水产品的冲击下,以及全球海洋捕捞产量的急剧下降,我国的水产品必须要提高效益。
因此便有了网箱养殖的技术。
这项技术增加了渔民的效益,且效果显著,但是海水网箱养殖对于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破坏,比如对沉淀物的影响、逃逸鱼类的影响以及化学污染等等的问题。
1 海水网箱养殖对附近水域水质的污染海水网箱养殖中包含了很多的元素,例如碳、氮、磷等元素。
在一般的情况下来说,碳并不是水生物生长中的限制因素,水中的碳有40%是溶解于水的,另外还有44%是以颗粒的形式进入到水体当中,再加上鱼类呼吸所排出的碳,从而导致了网箱附近水域的二氧化碳的升高。
当水中的碳过高的时候,初期对水中生物群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期的存在会导致水中的氧含量下降,从而限制了鱼类的生长;本身氮是生物生存的必须元素,大量的氮可以促进生物的生长,但是氮又是海洋生态的限制元素之一,鱼本身就能排出大量的氮,氮含量的增高会使浮游生物疯狂生长,氮是赤潮危害的其中一种元素。
同时经过鱼类的身体分泌出的物质对于水中的生物来说具有很大的毒性;磷在水中也是以溶解和颗粒两种形态存在着,在海洋网箱养殖中,磷的主要来源是饲料和鱼排出的粪便,网箱养殖是一种高密度的养殖,因此增加了磷的浓度,大量的磷造成了海水富营养化,改变了氮磷比等,以至于网箱养殖区附近经常发生赤潮事件。
水库网箱养鱼利弊何在?水库网箱养殖利弊分析简介:投饵式网箱养鱼在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水域水质的影响较大,成为众多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养殖水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本文通过分析佛耳岗水库网箱养鱼对水体的污染,水库的渔业养殖条件以及水污染现状,初步论证在佛耳岗水库限制和拆除投饵式网箱养鱼的必要性,并对佛耳岗水库的渔业养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网箱养鱼富营养化佛耳岗水库1 前言多年来,我国的淡水渔业的养殖模式普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造成对江河湖泊和水库的过度利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环境质量下降,如追求高产而实施的化肥养鱼直接增加了水体氮磷含量,为提高“家鱼”成活率而过量捕捞食鱼性鱼类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等。
目前我国淡水渔业的收入每年仅80多亿元,而天然湖泊和水库(即人工湖)的水体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却远高于此。
据水利部最新的全国淡水资源质量评价,我国131个有养鱼的大型湖泊中,达富营养化程度的湖泊67个。
城市近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偏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云南滇池、合肥巢湖及武汉东湖等均达到高度富营养化程度。
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以及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发电,水库基本形成,水库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目前国家花费大量的国债资金治理库区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其它污染源如集镇污水、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更艰巨的工作也将进一步展开。
三峡水库建成后为网箱养鱼创造了有利的水域条件,熊天寿提出了建立三峡库区渔业经济管理机构,发展名特优渔业养殖的构想;陈昌齐等人提出了在消落带发展渔业,并对重庆库区的渔业利用进行了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些地方和部门已在库区发展投饵式网箱养鱼。
本文通过分析长寿湖投饵式网箱养鱼的污染问题,论证在三峡水库限制网箱养鱼的必要性。
长寿湖水库的网箱养鱼造成水质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养殖渔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养殖渔业,作为满足人类对海鲜需求的重要手段,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养殖渔业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一、养殖渔业对水质的影响养殖渔业的大规模发展,导致饲养密度的增加,饲料和饲养废物的排放量大大增加。
这一系列因素对水质造成了冲击。
饲养废物中富含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过量排放会导致水域中氮磷含量超标,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引发赤潮等水生生物灾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 改善养殖设施:优化养殖网箱、池塘等设施的设计,减少养殖密度,使养殖过程中排放物的浓度减小,降低对水质的影响。
2. 循环利用养殖废物:开展废物处理技术研究,将养殖废物转化为肥料或能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定期监测水质: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水体生态健康。
二、养殖渔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养殖渔业的过程中,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部分引进的外来物种因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可能会抑制本地物种的生长或者传染疾病,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如下措施:1. 强化引进物种的风险评估:在引进外来物种之前,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确保其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2. 严格监管养殖水域:制定养殖水域管制政策,防止外来物种通过逃逸或释放对周边水域造成危害。
3. 加强监测和管理:建立物种监测和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外来物种引入的风险,防止对本地物种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三、养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养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1.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通过推广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减少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捕捞和资源浪费,实现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