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002-2009 池塘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操作规程
- 格式:pdf
- 大小:149.10 KB
- 文档页数:5
附件: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综合利用科技专项实施方案(2007-2010年)海洋渔业资源作为重要的海洋资源,一直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的重点,长期以来由于海洋捕捞能力超过渔业资源再生能力,渔业资源总体上出现了全球性衰退趋势,养护和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估,全球24%的主要种类处于低度开发或中度开发,52%的主要种类处于完全开发状态,16%的种类处于过度开发状态,7%的种类资源已经严重衰退,而其中仅仅1%有可能恢复。
渔业产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提高渔业资源的综合效益和利用率,发展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质量保证的渔业已成为国际潮流,以现代工业理念改造和提升传统渔业的现代渔业将成为世界渔业发展的主流。
宁波是一个拥有823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海洋大市,海洋渔业一直是我市海洋与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渔业总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已达到36.4%,渔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和渔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近年来,随着近海岸捕捞强度的日益加剧和沿海工业的快速发展,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严重。
“十一五”期间,我市渔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土地资源的紧缺和养殖环境的恶化已成为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特别是随着新海洋制度的实施,大批海洋捕捞渔船撤出传统作业渔场,使得近海渔场变得更为拥挤,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以资源制约为主转变为受到资源与市场的双重制约,尤其是生产方式粗放,对自然资源以利用为主,养护不足,已成为影响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瓶颈。
加强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管理,搞好海洋渔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质量保证为前提的渔业产业,解决我市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中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对于促进我市海洋渔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遵循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为宁波海洋与渔业开发、管理提供技术服务;推进海洋与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突破,为宁波海洋渔业产业的提升提供动力;推进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技术的提高,为宁波海洋与渔业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草鱼综合免疫及配套使用技术措施
戴银根;傅雪军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草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水库和池塘主要养殖对象,因其味道鲜美、养殖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大养殖户接受,成为淡水养殖最大的品种之一,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20%以上.制约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养殖期间易暴发出血、烂鳃、肠炎、赤皮等疾病,如何有效控制草鱼病害难题,不仅关系到草鱼养殖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渔药使用量,从而减轻对环境的危害,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食品安全做出贡献.为此,我省科技人员综合将草鱼疫苗免疫、新型免疫制剂的研制及配套使用、饲养管理等技术进行组装配套试验研究,取得较好效果,一般亩放鱼种1000尾~1200尾,亩产可达到800kg~ 1200kg,亩增收节支1700元以上,产品质量完全符合无公害产品标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戴银根;傅雪军
【作者单位】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330046;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330046【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草鱼免疫的生态综合调控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J], 胡玉婷;江河;段国庆;凌俊;周华兴
2.探讨草鱼肝胆综合症(上)——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J], 周治山
3.探讨草鱼肝胆综合症(中)——草鱼肝胆综合症的病理症状和表现特征 [J], 周治山
4.草鱼出血病免疫刺激防治的研究——Ⅱ、PHA免疫刺激治疗草鱼的血清蛋白分析 [J], 林义浩;钟良明;温其添;林土坤;朱伦祥
5.南宁综合试验站举办“草鱼常见传染性疾病及其免疫防控”培训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续第4期第24页) 3.病害防治①降低密度。
扣蟹暂养至水稻插三、稻蟹综合种养稻蟹综合种养分为稻田养殖扣蟹和稻田养殖 成蟹,放养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应提前做好生产准备,主要包括田间工程、育秧和扣蟹暂养等。
1. 田间工程①田埂加固。
加固夯实养蟹稻田 的田埂,一般田埂顶宽50~100厘米,高50~80厘 米,内坡比为1 : 1。
②防逃设施建设。
每个养殖 单元在四周田埂上构筑防逃墙。
防逃墙材料采用 尼龙薄膜,薄膜高出地面50~60厘米,每隔50~80 厘米用竹竿作桩。
对角处设进、排水口,进、排水管高出埂面30厘米,将防逃网套住管口,防逃网 目尺寸以养殖蟹苗和扣蟹不能通过为宜,同时可以 防止杂鱼等进人稻田,与蟹争食。
2.扣蟹暂养待稻田插秧后,根据气温、供水 条件等及时起捕扣蟹投放到养殖稻田。
①扣蟹暂养 区改造。
选择靠近养蟹稻田、水源条件好的冬闲池秧后应及时起捕投放,避免暂养区内密度过高诱发 疾病。
②增加溶氧。
暂养区可根据实际条件增加微 孔增氧等设施,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
③合理投喂。
根据暂养区密度,适量投喂,既保证饵料充 足,又要防止饵料过多影响水质。
4.苗种及投入品运输①苗种运输。
运输期间 要注意选择合适天气及保持适宜温度,尤其是在不 同省份购买蟹种需长途运输时,更要注意运输中的 温度变化,避免温差过大。
②饵料等渔需物资运 输。
疫情防控期应早做准备,预留1~2周的使用期 限进行采购。
运输时注意消毒,必要时选用84消 毒液对饵料和肥料的外包装、渔业机械、网具和车辆进行消毒,对特殊动保产品外包装选用75%酒精进行抹擦清洁消毒。
四、稻螺综合种养种螺、幼螺一般在水稻秧苗分蘖后人田,当塘或预留一块稻田作为暂养区。
暂养区沟坑深度 前主要是做好田间工程等前期准备。
要达到1.5米,并预先移栽水草。
水草首选当地常 见种类,并注意疏密搭配,总面积占暂养区面积 的2/3左右。
②扣蟹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 壮、体色光泽、无伤无病、附肢齐全,特别是蟹 足指尖无损伤,体表无寄生虫的扣蟹。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南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为全力推动“鱼米之乡”创建工作,切实做好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导,现将《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南》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行。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202X年6月4日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指南〉的通知》(农办渔〔202X〕11号),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指南。
一、概述(一)基本概念稻渔综合种养是通过对稻田实行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增收、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使用减量、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改进,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二)技术指标稻渔综合种养应保证水稻稳产,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1.水稻单产:平原地区水稻产量每亩不低于500kg,丘陵山区水稻单产不低于当地水稻单作平均单产;2.沟凼(暂养池)占比:沟凼占比不超过10%;3.纯收入提升: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照,单位面积纯收入平均提高50%以上;4.化肥使用减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照,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平均减少30%以上;5.农药使用减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照,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平均减少30%以上;6.渔用药物施用:无抗菌类和杀虫类渔用药物使用。
(三)适宜田块用于稻渔综合种养的田块应具有水源好、排灌方便、田块平整、保水性好、不受洪旱灾害影响的良好条件。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四)主要模式目前我省已形成稻-鱼、稻-虾、稻-蟹、稻-鳅、稻-鳖5类模式。
二、技术要点(一)稻鱼综合种养1.田间工程(1)进排水系统改造。
对于新开挖的养鱼稻田,进排水口一样设在稻田的两对角,以保证水流畅通,进排水口大小根据稻田排水量而定。
对于旧的养鱼稻田应进行检查,夯实进排水口,避免漏水。
进排水口推荐采取三型聚丙烯管(简称PPR管,polypropylenerandom),排水管呈“L”型,一头埋于田块底部,另一头可取下,利用田内水压调解水位。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1002—2009
池塘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操作规程
2009-08-19发布 2009-08-19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1002—2009
前 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星宇、奚业文、鲍鸣。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34/T 1002—2009
池塘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池塘养殖中采用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调控水质,及合理肥水、种植水生植
物等水质综合调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池塘水质综合调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3 生物方法调控水质
3.1 光合细菌
3.1.1 菌数要求
有效活菌数:水剂 ≧ 5×108 个菌群/ml,粉剂 ≧ 2×108 个菌群/g。
3.1.2 使用要点
3.1.2.1 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时,尽量将其与沸石粉合剂应用。
3.1.2.2 光合细菌的适宜水温为 15 ℃~ 40 ℃,最适水温为28 ℃ ~ 36 ℃,注意阴雨天勿用。
3.1.2.3 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的生长,应先施用生石灰,施用生石灰后3 d ~ 4 d后使用。
3.1.2.4 避免与消毒杀菌剂混施,水体消毒后 7 d 使用。
3.2 硝化细菌
3.2.1 菌数要求
有效活菌数:粉剂 ≧ 1×10
6
个菌群/g。
3.2.1.1 使用要点
3.2.1.2 结合质量较好的沸石粉同时泼洒,效果更好。
3.2.1.3 硝化细菌的适宜 pH 值为 5 ~ 10,最适宜范围为 7.8 ~ 8.2。
3.2.1.4 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同时使用。
3.2.1.5 使用硝化细菌后 4 d ~ 5 d不排水。
3.3 芽孢杆菌
3.3.1 菌数要求
有效活菌数:水剂 ≧ 5×10
8 个菌群/ ml,粉剂 ≧ 5×108
个菌群/g。
3.3.2 使用要点
3.3.2.1 芽孢杆菌使用前要活化。采用本池水加上少量的红糖或蜂蜜,浸泡4 ~ 5小时后即可泼洒。
3.3.2.2 使用芽孢杆菌的同时,应尽量打开增氧机。
3.3.2.3 芽孢杆菌应避免与消毒剂同时使用。
4 化学方法调控水质
4.1 pH
DB34/T 1002—2009
4.1.1 判定标准
一般淡水养殖水体最适 pH 值为 7.5 ~ 8.5。
4.1.2 调控措施
4.1.2.1 pH值小于7
采用生石灰水提高 pH,通常每 667 m
2
用生石灰(块灰化或石灰水)7.5 kg ~ 10 kg。
4.1.2.2 pH值大于9
必须及时加注淡水,或施用沸石粉、滑石粉调节,水深 1 m,每 667 m
2
施用 1 kg ~ 2 kg,可降
低pH 值 0.5 ~ 1.0。或施用明矾(硫酸铝钾),每 667 m
2
施用 0.5 kg ~ 1 kg。
4.2 溶解氧
4.2.1 判定标准
溶解氧适宜值为 3 mg/L ~ 5 mg/L。
4.2.2 调控措施
4.2.2.1 施用化学增氧剂
鱼类严重浮头缺氧时,每 667 m
2
泼洒过氧化钙 2 kg ~ 2.5 kg。
4.3 氨氮和亚硝酸盐氮
4.3.1 判定标准
氨氮浓度 ≤ 0.02 mg/L, 亚硝酸盐氮 ≤ 0.1 mg/L。
4.3.2 调控措施
4.3.2.1 泼洒沸石粉,水深 1 m,每667 m
2
使用沸石粉 10 kg ~ 15 kg。
4.3.2.2 合理使用增氧机。
4.3.2.3 使用微生物制剂
用光合细菌等活菌剂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 1 ppm,每隔 20 d 左右泼洒一次。
5 物理方法调控水质
5.1 水深要求
池塘水要求“春浅、夏满、秋勤、冬深”。
5.1.1 春季
春季池塘水深为 0.8 m ~ 1.2 m,可有效吸收太阳光增温。
5.1.2 夏季
夏季池塘水深为 1.5 m ~ 2.0 m,在高温季节应加深到 2.5 m ~ 2.7 m,但不宜超过 3.5 m,深
水可有效降温,但超过 3.5 m 会导致深层水缺氧。
5.1.3 秋季
一般应每 7 d ~ 10 d 灌注1次新水,每次换水量 20 cm ~ 30 cm。
5.1.4 冬季
冬季池塘水宜深 2 m 以上,深水可保温防冻。
5.2 加换新水
夏秋季要勤加注新水, 可有效调节水质。加注的新水要保证水源的质量,且温差不得超过 3 ℃,
否则易造成冷、热应激,导致鱼类生病。
5.2.1 加注新水
一般在 6 ~ 9 月份,每 7 d ~ 10 d 加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每 10 d ~ 15 d 加一次,每次
加水 20 cm ~ 30 cm。
5.2.2 更换池水
当透明度低于 20 cm 时,应抽出老水 1/3~1/2,然后注入新水。 当发生泛池、池水恶化也应及
时注水或大量换水。
DB34/T 1002—2009
5.3 开启增氧机械
5.3.1 4月中旬至9月底,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 h ~ 2 h。
5.3.2 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浮头早开。
6 合理肥水(适用于鲢、鳙养殖为主的池塘)
6.1 施肥
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的方法合理进行施肥,可保持养鱼水体处于“肥、活、嫩、爽”状态。
6.1.1 施基肥
在冬季干池清整后,水温上升到 15 ℃ 以上时进行。采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每 667 m
2
一般用量为
250 kg ~ 400 kg。瘦水池塘和新开挖的池塘多施,肥水池塘和养鱼多年的池塘少施。
6.1.2 施追肥
6.1.2.1 有机肥
每 667 m
2
施用量为 50 kg ~ 100 kg。
6.1.2.2 无机肥。
一般每 667 m
2
池塘平均水深 1 m 以上,每次施尿素 2 ~ 3 kg,过磷酸钙 1 ~ 2 kg。先把磷肥
溶化在 20 ~ 30 倍的水里,再把氮肥放进去溶化后,全池泼洒。
6.2 施肥原则
6.2.1 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搭配
春秋两季水温低时多施有机肥料,夏季水温高时施用无机肥料。
6.2.2 量少次多,少施勤施
6.2.3 巧施磷肥,以磷促氮
通常在 5 ~ 9 月份,每隔半个月(视水质而定)泼洒一次过磷酸钙 10 mg/L。
6.3 施肥时间
一般在晴天上午 8~12 点钟为好,忌在雨天、闷热天气施肥。
6.4 施肥次数
一般 20 ℃~25 ℃时,间隔 7 d~10 d;
25 ℃~33℃时,间隔 4 d~5 d。
6.5 施肥方法
先将化肥放于桶内,然后用水溶化稀释 30 分钟,均匀泼洒。
6.6 注意事项
6.6.1 有机肥料必须腐熟发酵后使用。
6.6.2 施生石灰后,应隔10 d~15 d再施磷肥。
6.6.3 在鱼发病期间,养殖水体用药后忌施肥。
6.6.4 前期施肥应足量,后期应少量。
6.6.5 施用后不要放表层水。
7 水生植物调控水质(适用于虾、蟹养殖池塘)
在池塘内种植水生植物,如苦草、伊乐藻、水花生、水葫芦、轮叶黑藻和金鱼藻等。高温季节在池
塘内适量投放水花生、水葫芦等,覆盖面一般为池塘的 30 % ~ 50 %,可净化水质,遮荫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