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湿地生态保护探新路_全面推进若尔盖高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 格式:pdf
- 大小:455.62 KB
- 文档页数:2
若尔盖湿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措施初探摘要:若尔盖湿地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它在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控制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
必须实行内部补偿、外部补偿和代际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模式,才能实现若尔盖湿地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沙漠化;湿地保护;生态补偿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Protection of Zoige WetlandFeng Qiong, Jiao Jin-chuan(Sichuan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Chengdu 610081, China) Abstract:Zoige wetland is the precious resource of our country. It plays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status in the water holding,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region climate adjusting, carbon-cycling controlling and so on. But because of the intensified actions of humanity, the wetland area increasingly withers, the sand area gradually expands and the biodiversity loses seriously, the function of the wetland ecosystem obviously drops. The authors proposed that building of an economic compensation system in combination of the inner compensation, outer compensation and gap compensation in order to turn the coordination among the economics,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into reality.Key word:Zoige wetland;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Wetland protec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若尔盖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N33°11´~33°57´,E102°02´~102°52´),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也是黄河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
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变化模拟贾虎军;杨武年【摘要】以1990年、1994年、2000年和2009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基于CA-Markov模型,利用4种不同的时间策略模拟了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0 km缓冲区范围内湿地变化。
以1994年保护区建立为时间节点,研究了政策干预前后保护区里外湿地类型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若尔盖保护区的建立对湿地保护的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保护区湿地退化严重,湿地保护的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104-107)【关键词】遥感图像;CA-Markov模型;若尔盖湿地;动态变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者】贾虎军;杨武年【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遥感与GIS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遥感与GIS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7.9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域。
因经济发展、人口快速增长,我国40%的湿地资源受到严重的威胁[1]。
研究表明,1990~2000年中国的湿地总面积减少了50 358 km2[2]。
若尔盖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分布区,也是黄河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3]。
已有学者对若尔盖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因子、沙漠化和生态安全评价做了研究[3-7];但对若尔盖湿地保护影响程度的研究文章很少。
本文旨在研究若尔盖保护区及其缓冲区湿地类型变化,从而评估政策干预对湿地保护的影响。
1.1 研究区概况四川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1994年建立若尔盖县自然保护区,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名为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焦晋川,钟信,秦嘉励(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雅安 625014 )E-mail:jjc19841201@摘要:若尔盖湿地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它在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控制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
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湿地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笔者对若尔盖湿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表明:各种自然因素和过载放牧、挖沟排水、滥垦滥伐、开采泥炭等人为因素是若尔盖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叠加效应加速了其退化,高寒高海拔环境,尤其是低温导致了退化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
采取全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手法并配合经济转型与生态补偿才是若尔盖湿地保护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沙漠化;生态补偿1 前言若尔盖湿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也是黄河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核心保护区,对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等。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如不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地区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迄今为止,有关若尔盖湿地保护及沙漠化治理的工作主要包括地质考察[1~2]、动植物种类调查、建立保护区以及少量治沙工作等。
对当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法进行详尽、全面的论述尚不多见,对如何处理湿地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未见报道。
这使得众多研究成果在当地施用不得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有的甚至出现理论不能与实际结合的情况。
这很难满足对本区生态重建和保护的需要。
笔者通过文献调研,走访和实地观测等研究方法,对本区生态影响因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国内外关于湿地生态保护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地实际情况,探讨了该湿地生态保护方案及未来规划方向。
中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补偿基线研究林永生;郑姚闽;宗雪【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53)1【摘要】本文选择我国甘肃尕海—则岔、甘肃黄河首曲和四川若尔盖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若尔盖高原湿地研究区,构建委托-代理框架探究影响牧民保护湿地积极性的因素,运用耦合群落调查法和遥感解译法完成了若尔盖高原湿地边界的遥感制图,旨在研究我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补偿基线.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原湿地面积约为1 463km2,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74.29亿元,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应以每亩110元为下限,1.25万元为上限,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牧民年均收入、其他保护相关成本等因素.【总页数】6页(P105-110)【关键词】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补偿;遥感;群落【作者】林永生;郑姚闽;宗雪【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100875;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100101;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相关文献】1.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J], 马骅;王义飞;李肖夏;宁宇;赵娜娜;武高洁;索郎夺尔基2.青藏高原东北部5000年来气候变化与若尔盖湿地历史生态学研究进展 [J], 何奕忻;吴宁;朱求安;陈槐;朱单;彭长辉;杨刚;高永恒;赵川3.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站的背景研究--若尔盖高寒湿地研究概述 [J], 费世民;崔丽娟;何亚平;陈秀明;蒋俊明4.为湿地生态保护探新路——全面推进若尔盖高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J], 袁峰晓5.中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J], 胡运禄;张明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若尔盖⾼原沼泽湿地可持续发展评价及政策建议四川若尔盖⾼原沼泽湿地可持续发展评价及政策建议摘要⼀、绪论1.研究意义和⽬的2.国内外对于湿地的研究现状3.国内外对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现状4.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四川若尔盖⾼原沼泽湿地的概况1.若尔盖⾼原湿地的概括2.四川若尔盖⾼原湿地的变迁3.若尔盖⾼原湿地保护的现状三、四川若尔盖⾼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评价1.若尔盖⾼原湿地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的确定2.运⽤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系统的指数3.对⽣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1.⽣态补偿2.⽣计替代3.⽣态恢复4.社区共管5.法律保障6.扶助政策五、基本结论参考⽂献摘要第⼀章绪论作为全球三⼤⽣态系统之⼀的湿地⽣态系统,是⼈类赖以⽣存的重要环境。
湿地是地球上初级⽣产⼒最⾼的⽣态系统,是⼈类物质⽂明和精神⽂明建设的基础。
湿地调蓄洪⽔、净化⽔源的功能不仅为我们提供⽔源,补充地下⽔,还时刻为我们抵御⾃然灾害。
可以说,湿地⽆处不在为⼈类提供各种服务和产品。
尽管我国湿地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众多,⼈均湿地资源却相对贫乏,因⼈1:3增长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湿地资源需求压⼒⾮常巨⼤。
⽬前,湿地农业开发、天然湿地⽤途改变和城市发展对天然湿地的占⽤等仍是造成中国天然湿地⾯积锐减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沿沼、沿海和沿湖地区,随着⼟地资源需求压⼒的增⼤,各类⼯农业⽤地和城市建设⽤地等都在向湿地要地,湿地景观丧失⾮常严重。
三江平原经过50多年的开发,其湿地⾯积已由1949年的534万hm2减少⾄2000年的90.69万hm2。
⽽耕地⾯积则由1949年79.6万hm2增加到1996年的366.8万hm2。
中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滩涂湿地约119万hm2。
⽽城乡⼯矿占⽤的湿地约有100万hm2,⼆者相当于我国沿海湿地总⾯积的50%。
全国围垦湖泊⾯积达130万hm2。
以上,超过了我国现今五⼤淡⽔湖⾯积之和,⽽因围垦消亡的天然湖泊约有1000个。
《若尔盖:以“三生”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摘要:“美高原湿地生态旅游目地”是若尔盖县生态名片围绕这张名片若尔盖县将发展生态旅“头产业”擦亮草原、雪山、湿地、长征招牌推进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若尔盖县以生态明建设抓手走出了条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 </张凌云四川境黄河只占全流域%但是黄河干流枯水期0%多水量、丰水期6%水量却四川09年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增加造林3万亩治理各类沙化草原369公顷、恢復湿地600公顷这位黄河上游川西北县以生态明建设抓手走出了条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位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川甘青三省接合部阿坝藏族羌族治州若尔盖县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涵养地、补给地和国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有着黄河“蓄水池”美誉黄河流这里长达88公里流这里黄河径流量增加9%枯水季节径流量增加5%近年出川黄河水达到了Ⅱ类水质作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重要区域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09年通围栏封禁+分类格化和“沙变土、有机物、光伏治沙”新模式若尔盖力开展“减畜、种草、灭鼠、治沙、保水”五行动持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全县生态“管治护”体化效喜人天赋异禀湿地与草原草原和湿地是若尔盖生态保护重998年8月若尔盖县湿地国级然保护区国院批准成立幅员面积665706公顷是世界上高原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泥炭总储量7亿立方米泥炭是非常罕见然馈赠它深埋湿地底下有如海绵公斤泥炭可以储存8公斤水是河流重要调节器还有净化器作用可以净化水质甚至空气下雨泥炭把水牢牢吸住枯水季节再慢慢把水释放出这是若尔盖湿地成黄河水涵养地重要原因如神奇泥炭“长”却十分不易万年才能长厘米厚若尔盖县境热尔坝草原是我国仅次呼伦贝尔二草原是国平坦辽阔湿地草原如从高空往下看若尔盖湿地草原上条条飘带样式各异优雅地弯曲流淌这其实是若尔盖发育众多不河流较有白河、黑河和泽曲等支流因地势平坦它们不急不躁踏着探戈舞步从南向北汇入黄河细弱溪水这里涓涓成河再慢慢汇集成河终都向黄河母亲奔腾而黄河水量并不是路都是汇集而是部分从上游采撷而到了下游水量就越越少所以当黄河从四川北上携带水量才会增加黄河这里止住了南下势头也没有路向东而是若尔盖盆地绕着阿尼玛卿山了圈素有九曲黄河湾称唐克镇头向西北上随甘肃省玛曲县调头北上重返青海也正是这神奇“捺”让黄河路北上切开重重山势不可挡随深入茫茫漠戈壁颇具深地拐两直角弯才继续南下黄河神奇路线造就了依靠黄河水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富河套前套和套平原才让黄土高原成人类可以居住地方极拓展了华民族生存空沉淀了厚重民族历史化生态保护加减法若尔盖县共有草地63万亩、林地705万亩和湿地3958万亩0年全国五次沙漠化土地监测显示全县草原沙化面积达0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75%、草原面积99%统计显示四川境黄河干流河道长7公里黄河流域面积87万平方公里涉及阿坝州阿坝县、红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和甘孜州石渠县5县09年9月底四川境黄河流域干支流水质达标率00%森林覆盖率56%草原综合植被盖达到85%以上虽然四川境黄河只占全流域%但是黄河干流枯水期0%多水量、丰水期6%水量却四川09年月7日召开四川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会确定了完善水沙调控机制、推广节水灌溉、清理乱堆、乱建等“四乱”、扩展水域岸线保护围、整治入河排污口、饮用水地整治等7项修复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任并分别明确牵头部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了放牧更多牛羊牧民们开始湿地开沟放水将片片涵养水湿地改造成适合放牧草原03年若尔盖县草地可畜量86万羊单位但实际畜量却超30万羊单位草地放牧超率超63%放牧导致土壤产草量下降三分草层高降低了半继而使得草原水土保持能力下降铺天盖地、无处不沙尘便侵而湿地被改造成草原生态和蓄水功能便发生了根改变沙化现象出现便不可避免从湿地到草原再因放牧而沙化这样恶性循环若尔盖湿地反复出现沙化较严重若尔盖县辖曼镇出现风沙天气村民们靠人力往外背沙状况虽然早上世纪七十年代若尔盖湿地已启动治沙工程固沙林、沙障、混播优良牧草等措施有定成效但却赶不上沙化速007年《四川省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规划》实施若尔盖县按照适地适树适种原则筛选出了高山柳治沙优质树种和披碱草、老芒麦、燕麦、黑麦草等系列治沙优质草种若尔盖草原沙化速得以放缓植被覆盖增加到06年十年里若尔盖县共治理沙地面积36979公顷位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竖着3班标牌这是《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06年若尔盖县沙化土地治理工程(二期)》项目作业07年9月国这里投入86万元进行治理项目主要采用“高山柳沙障+植灌+种草+施肥+护栏”治理模式工作人员介绍首先是将根根5厘米长柳树桩打入沙地其0厘米露出沙面然将根根柳条编成护栏绕柳树桩将沙地分米×米方格阻止沙丘流动其次方格撒入牛羊粪、有机肥等提升土壤肥力再撒入披碱草等草种植入两三年生高山红柳幼苗设置围栏进行三年封禁管护防止牛羊破坏据悉06年治理前这里沙化面积已达55公顷09年8月两年多治理这班植被盖提高30分沙丘已固定住红柳树存活率达到了85%连绵起伏沙丘铺了层薄薄绿地毯这班是若尔盖采取“治沙还湿”、“种草还湿”等方式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缩影保护湿地若尔盖不仅做“加法”——填沟、治沙还做减法——禁牧、限牧以恢复湿地生态花湖湖泊面积由5公顷扩到现650公顷水位较新增050厘米群众从改善生态获益草原沙化畜牧业受限旅游业受创人们识到守护生态环境是发展要也是人生存保障若尔盖县委县政府处理生态增绿和群众增收关系方面把生态扶贫成效作项重要容05年若尔盖县、红原县分别列入国、省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机制试县通签订湿地管护目标责任对湿地管护给予补助对退(禁)牧还湿等给予补偿等措施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农牧民主动参与到湿地保护实现了生态建设与农牧民增收双赢局面06年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以至09年月若尔盖县已累计投入各级财政金9000万元实施核心区次性补助性奖励还湿669公顷季节性限牧还湿5996公顷禁止性退牧还湿88公顷草畜平衡试906公顷若尔盖县充分发挥730名生态管护员作用全覆盖管护河道、草原、湿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户增收8600元截至09年月已兑现退耕还林、草原生态保护等补助金73088万元惠及农牧民群众997万人次若尔盖县对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管护森林面积6008万亩、草原面积95万亩、湿地面积30万亩、河流500余公里根据《若尔盖县生态扶贫实施方案(0800年)》每生态管护员增收6600元与困难群众治沙造林等项目优先参与工08年累计兑现农牧民劳费980余万元650余人增收00年月0日阿坝州若尔盖县09年退牧还草工程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总投06万元将若尔盖县唐克镇、辖曼镇、麦溪乡实施退牧还草工程98万亩如今尝草原沙化、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生态恶牧民们生态识越越强限牧还草畜牧业生产方式改变部分牧民继续放牧其余劳动力多数向旅游和生态等公益性岗位移牧民成草原道绿色守护门三产发展围绕生态统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若尔盖县已明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围绕特色农牧业谋发展今年若尔盖县投87万元做优产发展基地型、加工型、品牌型农牧业项固提升饲草、药材、有机蔬菜、油菜四万亩基地有机蔬菜、枣李、马铃薯三千亩基地金丝黄菊、草莓、西蓝花三新型基地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等通租赁、承包、股份合作、订单等形式发展多种济形态流农村土地承包营权面积9000亩每年扶持3贫困村集体济不少00万元优化牧业基地效益投資700万元培优牦牛、绵羊、藏香猪等基地全面运营川甘青活畜交易市场争取年交易量达0万混合头深入实施电子商下乡工程新建77乡镇、村级建成国级电子商体系围绕绿色工业若尔盖县以区助推器全面推进“二次创业”目前已基建成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区今年全面完成配套引入农畜产品、道地药材加工、微等企业7以上;南湖飞地区今年企业入驻投产;将加快建设秀洲飞地区实现秀洲飞地区开招商引入精密仪器加工、集成装饰类企业0以上加快建成唐克国现代畜牧业示区引入草畜加工、有机肥等企业3以上“美高原湿地生态旅游目地”是若尔盖县生态名片围绕这张名片若尔盖县将发展生态旅“头产业”擦亮草原、雪山、湿地、长征招牌推进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全面完成花湖、湾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加快推进扎萨格景区建设启动巴西会议遗、郎木寺景区国3级景区创建计划投537万元实施包座红色旅游线路、冻列然多风光综合开发支持嘎哇、麦杠、热盖等地发展风情游繁荣乡村旅游集群若尔盖县以生态明建设抓手走出了条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创建国公锁生态难题今年四川省将启动若尔盖湿地国公创建工作08年0月举行十二届岷江论坛上四川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李荣伟研究员就呼吁尽快建立若尔盖湿地国公他指出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处黄河与长江水系分水地带是我国三湿地增加长江黄河可利用水、净化水质、调节径流及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近年实施退(禁)牧还湿试虽然取得定成效但试围有限效尚不显著目前该区域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草原和湿地沙漠化规模逐年增加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湿地总体上退化0% 湿地水涵养功能下降外当前生态保护与区域济社会协调发展矛盾突出阿坝州近50%幅员面积被划生态保护红线围数量众多各级然保护区禁止或限制生产营活动开放和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建立若尔盖国公可以提升管理层次加区域生态保护协调力如将若尔盖草原湿地功能区及附近相关区域纳入国公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畴可以整合多项工程统规划运作及出台湿地保护和沙化治理生态补偿办法李荣伟以三江国公例他说公没有成立前该区域是多部门管理相对比较分散成立管理力加政策协调性加强效很明显月9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召开创建若尔盖国公推进座谈会全面推进有关工作是尽快设立若尔盖国公创建工作领导组成立工作专班;二是力争将创建若尔盖国公和拟建若尔盖国公总体规划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三是抓紧设立若尔盖国公专咨询团队与各相关科研院所对接;四是进步谋划拟建若尔盖国公围划定做比选方案专论证据了针对生态补偿标准低无法满足治理和保护投入问题若尔盖县已向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提出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针对禁牧、草畜平衡奖补与草原保底产值存较差距问题建议完善政策提高奖补政策;针对黄河两岸护坡护岸治理不步若尔盖县建议国层面统筹整体推进黄河地区治理相关热词若尔盖高质量融合。
关注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大若尔盖湿地区不仅沼泽湿地面积大,而且泥炭储量非常丰富,在涵养水源、减少洪涝灾害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生态功能巨大,影响着国家的生态安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区域,应当把保护若尔盖湿地提升到国家生态建设的战略。
一、大若尔盖湿地区范围及其生态地位
大若尔盖高原湿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黄河上游,行政区划上包括四川省的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和甘肃省的玛曲县、碌曲县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60万公顷,总人口约18万人,平均海拔在3400-3600米之间。
谷地平坦宽展、河流众多、湖泊成群的若尔盖盆地,发育了大面积的草本沼泽湿地,是青藏高原面积较大、特征明显、最原始、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原沼泽湿地。
大若尔盖地区的湿地面积约90多万公顷,其中泥炭地面积约50万公顷,泥炭储量约90亿立方米,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高原泥炭沼泽区,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湿地区
还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每年为黄河补水达75亿立方米左右,对维护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若尔盖高原湿地是阻止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向东南方向发展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若尔盖高原湿地是当地各族人民繁衍生息的美好家园,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湿地区栖息着野生动物200种,其中鱼类15种、两栖类3种、爬行类3种、鸟类141种、兽类38种,野生植物362种,特别是以黑颈鹤为代表的许多物种还是青藏高原东缘的特有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丰富的泥炭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使本地区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湿地、泥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之一。
近10年来,湿地国际——
—中国办事处先后实施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赞助的泥炭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综合管理项目和欧中生物多样性保护(ECBP)项目。
区内已经建立了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若尔盖县),四川曼则塘湿地自然保护区(阿坝县)、四川日干乔湿地自然保护区(红原县)、四川卡哈尔乔湿地自然保护区(若尔盖县)、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碌曲县)、甘肃黄河首曲湿地自然保护区(玛曲县)6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区域内的大部分地区被规划为玛曲—若尔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若尔盖保护区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和尕海湿地被列为国家重要湿地,若尔盖高原湿地还是中国的“国家自然遗产地”。
为湿地生态保护探新路——
—全面推进若尔盖高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书记、局长袁峰晓38
2011.2A中国林业
二、保护大若尔盖高原湿地资源的必要性
湿地是“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等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地球生命大厦。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近几十年来,受人口增长、过度放牧、挖沟排水、公路建设、旅游开发、城镇建设以及自然气候变化引起的水文改变、区域温度上升、降水减少等因素的影响,该区域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湿地严重萎缩,泥炭湿地严重退化,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保护大若尔盖湿地区的湿地资源、泥炭资源和生物资源,对于维护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保护大若尔盖湿地资源的战略思考
1.成立跨省大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管理机构,统一协调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湿地属于特殊的国土资源,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行政部门。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湿地保护工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和监督湿地环境保护工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渔业水域、宜农宜牧湿地的开发利用;其他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湿地保护管理。
在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人——
—草——
—畜——
—水生态平衡过程中,行政部门之间曾经为了各自利益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若尔盖高原湿地区建立的6个保护区基本上都是林业部门管理的,直接从事湿地和泥炭地保护工作,建议国家成立由两省林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参加的大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区管理局,统一管理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目的是有利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从而推进大若尔盖地区的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
2.积极推进湿地区生态移民,让牧民退出牧业生产
若尔盖高原湿地内乡村和社区对湿地资源特别是草地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牧民放牧和湿地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牧民发展牲畜的数量还将继续增长,而湿地区的牧草质量普遍较低,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将越来越严重。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若尔盖地区湿地保护与牧业生产的矛盾,建议国家在这一地区大力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将湿地核心区的牧民移到城市周边生活,一方面加速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减少这部分牧民群众对湿地区草场的依赖。
对移出区牧民可以参照三峡移民一次性进行补偿,同时妥善解决他们长远的生活来源,如安排就业、劳务培训、享受低保等。
3.推广生计替代示范成果,全面保护退化湿地和泥炭地
近年来,若尔盖高原湿地面临的湿地退化、沙化、鼠害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对湿地地位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在湿地保护中逐渐认识并开始实施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UNEP—GEF项目和ECBP项目就是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的成功典范。
应大力推广ECBP项目中示范的暖棚养畜、补播改良、围栏育草、草场施肥、退化泥炭地恢复、生态补水等湿地保护与退化湿地恢复技术,使湿地的生态功能得到尽快恢复。
4.落实《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尽快实现战略总体目标
在2007-2010年实施的欧中生物多样性保护(ECBP)项目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由两省相关地区和部门反复讨论产生了《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战略》分为若尔盖高原湿地概况、价值和重要性、面临威胁、管理现状、战略制定的必要性和机遇、总体战略、行动计划和时间表以及评估机制和保障体制等八个方面。
总体战略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导向,综合实施湿地保护与沙化治理、鼠虫害综合防治等生态工程,合理转变若尔盖高原湿地牧业发展方式,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和发展湿地特色产业,提高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的科技支撑和国际合作,全面推进若尔盖高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管理局领导陪同中国湿地办官员、省管局领导及泥炭专家在尕海湿地调查。
泥炭资源调查。
探索
39
中国林业2011.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