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41
《捕蛇者说》译文、原文、翻译对照篇一: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捕蛇者说柳宗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永州的郊野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接触过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它的办法。
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性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一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可以用蛇来抵他们的租税。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受这种好处有三代了。
我向他问起这件事,他说:“我祖父死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食品,可享之终岁。
永州之野人闻有蛇,则群聚而击之,得而腊之。
今虽死,其骨节皆存,曾无损益于饮食之间也。
盖永州之野人,食蛇之习久矣。
余闻之,乃为之说。
其说曰:“彼竭其类也,然后吾取之;非吾取之,而物自取之也。
吾尝闻之:天地之大德,生而无害。
吾欲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物之自取也。
彼竭其类也,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物之自取也。
是以吾取之,不害其生;吾不取,亦不害其生。
吾之与蛇,其利岂有异?吾与蛇,其利同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蛇之自取也。
嗟乎!吾闻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反己而善也。
彼竭其类也,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反己而善也。
嗟乎!吾闻之,天地之生万物,莫不有以自养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生万物,莫不有以自养也。
吾与蛇,其利同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蛇之自取也。
吾闻之,天地之大德,生而无害。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与蛇,其利同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蛇之自取也。
吾欲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欲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欲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永州之野人,食蛇之习久矣。
吾欲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嗟乎!吾欲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吾取之,非吾之能也,盖天地之德也。
《捕蛇者说》翻译:在永州的郊野,有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体上有着白色的花纹,它一旦接触到草木,草木就会全部枯死;如果它咬了人,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抵御。
然而,人们捉到这种蛇后,将其风干制成食品,可以享用整整一年。
永州的郊野居民听到有蛇的消息,就会聚集起来捕捉它,捉到后将其风干。
捕蛇者说捕蛇者全文翻译以及注释柳宗元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全文是什么呢?全文翻译是怎样的?里面的注释是如何的呢? 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饥渴而顿踣一作:饿渴)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
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
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捕蛇者说柳宗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词句注释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
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豌、瘘、疥,此医者之所珍也。
卒有吕师孟者,人谓之蛇神。
云能捕蛇者,其所得愈多,愈勇而贪。
于是厚其币金,委积如丘。
旦日,则猎于野;暮则归室,煮其蛇以为食。
岂不鄙哉?余闻而异之,旦日,往见之。
田家以供赋,纵不能改其习,则其残害于草木,为已甚矣。
且吾闻蛇之灵,可以为生者延年,而毒人者减寿。
蛇之有灵,岂不信哉?吾欲得其一,以观其神。
乃告其人,曰:“吾闻蛇之灵,可以为生者延年,而毒人者减寿。
吾欲得一蛇,以观其神。
子能为我得之乎?”其人笑而应曰:“吾固能为子得蛇,然蛇之神,非人所易得也。
子欲得蛇,必先具酒食,以礼待我,然后我乃为子得之。
”余从其言,具酒食,以礼待之。
明日,果得蛇,其大如牛,其色如黑,其形如鳖。
余大喜,以为得蛇之神矣。
及蛇至,余见其首,其尾,其腹,其背,皆与常蛇无异。
余乃问其人,曰:“此蛇之神,何故与常蛇无异?”其人曰:“蛇之神,非徒异于常蛇也,而其神也。
吾观其神,在吾心,不在蛇身。
吾心若蛇,蛇神即在吾心。
吾心若非蛇,蛇神即不在吾心。
故蛇之神,与常蛇无异,而吾心之蛇神,独异于常蛇。
”余听其言,恍若有得,遂拜而谢之。
自是之后,余常思蛇之神,而不得其解。
一日,于梦中,见一蛇,其形如龙,其色如金,其声如雷。
余惊而问之,蛇曰:“吾蛇之神也。
吾闻子欲得蛇之神,故来见子。
子欲得蛇之神,必先得蛇之心。
蛇之心,在蛇腹中,子能得蛇腹中之心,则蛇之神可得矣。
”余闻其言,大喜,遂觉。
觉后,余遂寻蛇腹中之心,果得之。
于是余以蛇之心,炼之,炼之不已,炼之愈久,其神愈妙。
余于是悟蛇之神,即在吾心。
吾心若蛇,蛇之神即在吾心。
吾心若非蛇,蛇之神即不在吾心。
故蛇之神,非蛇之有,而吾心之有也。
余因作《捕蛇者说》,以记其事。
夫蛇之神,非蛇之有,而吾心之有也。
吾心若有,则蛇之神在;吾心若无,则蛇之神不在。
是以吾心之蛇神,独异于常蛇,而常蛇之神,独在吾心。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导读:《捕蛇者说》就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写的,主题思想即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下面是《捕蛇者说》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捕蛇者说》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翻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
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
《捕蛇者说》原文翻译文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得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坚持改革的愿望。
文章如下: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饥渴而顿踣一作:饿渴)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
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
古诗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古诗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篇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全文翻译:永州的山野间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子而有着白色的花级;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救治。
但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蛇肉干制成药丸,可以用来治疗麻风,手足痉挛、颈肿、毒疮等病;还能去掉腐烂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捕蛇者说》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永州的山野间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子而有着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救治。
但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蛇肉干制成药丸,可以用来治疗麻风,手足痉挛、颈肿、毒疮等病;还能去掉腐烂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
起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蛇的人,用蛇顶替他们的租税去缴纳。
于是永州的人争先恐后地干这件事。
有一家姓蒋的,享有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
我问他,他就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情上,我父亲也死在捕蛇这件事上。
古文鉴赏《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传诵不衰的著名篇章之一。
文章通过对以捕蛇为业的蒋氏一家三代的悲惨遭遇,尖锐地揭露了从唐玄宗天宝后期至作者被贬官永州时约六十年间人民的苦难生活:苛重赋税的压榨,贪官悍吏的迫害,逼得劳动人民纷纷走上逃窜死亡的道路。
本文生动而具体地表现了孔子所说“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量。
【原文】捕蛇者说作者:[唐]柳宗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1],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3],去死肌,杀三虫[4]。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5],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6]。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7],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8],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9];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而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10],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11],视其缶[12],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13]。
”吾尝疑乎是。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4]。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啮(niè聂):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