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59 KB
- 文档页数:1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及其效果评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喜悦能力、负面思维以及身体不适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症的困扰,认知行为疗法成为了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并评估其效果。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在治疗抑郁症中,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负面思维模式:认知行为疗法重视患者对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的认知,如自我否定、过度概括和人类归因等。
治疗师会引导患者去认知并记录这些思维模式,从而找出其中的不合理和不准确之处。
2. 练习替代思维模式:一旦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治疗师将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替代的积极思维模式。
例如,将负面的自我评价转化为积极的自我肯定,培养乐观和希望。
3. 行为治疗:除了认知方面的改变,认知行为疗法还注重通过行为改变来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症。
治疗师会引导患者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目标,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以逐渐恢复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常用技术认知行为疗法采用多种技术来帮助患者改变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技术:1. 认知重构:这是一种通过理性思考和证据搜集来改变负面思维模式的技术。
治疗师会引导患者分析他们的负面想法,并寻找证据来证明这些想法是否准确和客观。
2. 情绪调节:认知行为疗法还注重帮助患者学会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情绪。
治疗师会教授患者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正念冥想等。
3. 活动计划:为了帮助患者重新获得兴趣和参与感,治疗师会鼓励患者主动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个人喜好的爱好、社交活动或者身体锻炼等。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评估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抑郁症中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已有多项研究证明,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减少抑郁复发的风险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与效果分析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心理治疗作为抑郁症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内心困扰,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该疗法通过重塑患者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减少或消除负性情绪和行为。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治疗师会与患者一起探索和识别患者自身的负性思维和行为,帮助患者发现其背后的不合理、消极的认知模式,并通过改变这些模式,达到减轻抑郁症状的效果。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以应对抑郁症。
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一项荟萃分析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
另外,它还在预防抑郁复发上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通过减少患者的抑郁症状和改善其心理状态,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二、人际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是一种侧重于改善患者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人际心理治疗主要通过研究患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调整人际交往方式,减少人际压力和冲突,减轻抑郁症状。
人际心理治疗通常包括四个阶段:评估和确立治疗目标、针对人际问题进行疗法、解释治疗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维持治疗成果。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的对话,探索患者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困扰和问题,并帮助患者找到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究发现,人际心理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问题和减轻抑郁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一项研究显示,接受人际心理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的人际关系质量有所提升,抑郁症状也明显减轻。
因此,人际心理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心理治疗在抑郁症康复中的作用及应用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越来越多的人正遭受着抑郁症的困扰,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而在抑郁症的康复过程中,心理治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不仅包括持续的低落情绪、失去兴趣和快乐感,还可能伴有身体上的疲劳、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
它并非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疾病。
心理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的干预方式,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内心的冲突、负面情绪以及不良的思维模式。
心理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缓解症状,更是帮助患者重建积极的心态、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促进长期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在抑郁症治疗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它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并非由事件本身直接决定,而是由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影响。
对于抑郁症患者,常常存在着消极的认知偏差,如过度自责、对未来过度悲观等。
CBT 治疗师会与患者一起识别这些消极思维模式,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实践,帮助患者学会用更现实、积极的方式看待问题,从而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例如,一位抑郁症患者总是因为一次工作上的小失误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导致情绪极度低落。
在 CBT 治疗中,治疗师会引导患者思考这次失误是否真的能代表自己的全部能力,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解释。
通过这种方式,患者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误区,学会用更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表现,从而减轻自责和焦虑。
人际治疗(IPT)则关注抑郁症患者的人际关系问题。
研究表明,不良的人际关系,如冲突频繁的家庭关系、紧张的社交环境等,可能是抑郁症发生和持续的重要因素。
IPT 帮助患者识别和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改善人际支持系统。
比如,一个因与家人关系紧张而患上抑郁症的患者,治疗师会帮助他分析与家人产生矛盾的原因,教授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法,促进家庭关系的改善。
心理学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常伴随着情绪低落、兴趣和活动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
心理学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方法和策略。
1. 谈话疗法:谈话疗法是心理学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解决内心的困惑和挣扎。
在谈话疗法中,治疗师会倾听患者的内心痛苦,并提供支持和建议。
这样的互动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
2.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治疗的心理学方法。
该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消极的思维模式并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来缓解症状。
例如,治疗师会教授患者如何用更积极的角度看待事物,培养更健康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患者可以重新建立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积极认知,并改善抑郁症状。
3. 社交支持:社交支持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社交支持网络的患者更容易从抑郁症中康复。
心理学治疗师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建立联系,增加社交活动。
这样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孤独感和内心的困惑,增强对生活的积极性和对未来的希望。
4. 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心理学治疗抑郁症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患者了解抑郁症的病因、症状和可能的治疗方法,心理学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同时,心理教育还可以提供患者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促使他们主动寻求帮助和保持积极心态。
5.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往往是联合应用的。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并提供情感支持,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心理学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谈话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支持、心理教育以及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心理学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解决内心的困扰,并促使他们重建积极的心态。
抑郁症的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不适。
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以达到缓解抑郁和提高心理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是由其认知(思维方式)决定的。
在抑郁症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意识到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以及负面行为,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二、认识抑郁症的认知偏差在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时,首先需要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认知偏差。
常见的认知偏差包括过度概括、 selectively abstraction(选择性抽象)、过滤负面信息等。
这些偏差导致患者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理解出现片面和消极的观点,加重了抑郁症状的出现。
三、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帮助患者发现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来减轻抑郁症状。
在认知重构过程中,治疗师和患者一起进行质询和讨论,目的是帮助患者认识到其负面思维的不准确性和不合理性,并找到替代性的积极思维模式。
四、行为疗法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不仅仅关注思维方式的改变,也包括对行为的干预。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行为疗法通常包括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鼓励患者参与积极的活动、提供应对压力的技巧等。
通过改变行为方式,患者能够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增加对抑郁症状的应对能力。
五、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和注意事项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证据支持的有效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和研究。
其次,认知行为疗法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提高了治疗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认知行为疗法相对简洁明了,易于掌握和实施。
然而,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治疗师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其次,治疗师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成功治疗的关键要素。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抑郁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症患者在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面对这一严重问题,心理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治疗方案。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变其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该疗法分为认知重建和行为改变两个主要阶段。
在认知重建阶段,治疗师通过与患者交流,并借助一些认知技巧,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其不合理的自我观念和思维方式。
例如,当患者抱持着“我一无是处”的想法时,治疗师可以引导患者寻找事实证据,评估是否存在认知偏差,同时提供一些更积极的观念来取代消极的自我评价。
在行为改变阶段,治疗师会引导患者探索和改变与抑郁相关的消极行为。
例如,有些患者可能会逃避社交场合,治疗师会鼓励他们逐渐参与社交活动,以增加积极的体验和改善人际关系。
此外,治疗师还会指导患者建立日常规律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以提升情绪稳定性。
二、心理动力治疗心理动力治疗(Psychodynamic Therapy)是一种基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
该疗法认为抑郁症是患者潜意识中深层问题的表现,因此将注意力放在探索患者内心冲突和情感经历上。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并运用心理分析技术来揭示和理解患者的无意识冲突。
例如,治疗师可能通过解析患者梦境的含义、探讨童年经历以及分析情感转移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内心深处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心理动力治疗的疗效主要在于患者通过深度自我探索和情感解决,可以释放压抑的情感,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三、人际治疗人际治疗(Interpersonal Therapy)是一种注重人际关系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与技巧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个体改变负面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促进心理健康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领域和常见技巧。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领域1. 抑郁症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培养乐观的态度,并采取积极的行为措施来改善心理状态。
2. 焦虑症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焦虑症患者可以学会应对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同时调整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
3. 强迫症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在强迫症的治疗中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暴露疗法和反应阻碍,帮助患者减少强迫行为,并降低对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
4. 食物与进食障碍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对体型、食物和体重的错误认知,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正常的进食行为。
5. 睡眠障碍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患者可以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减少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的发生。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常见技巧1. 认知重建: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负面的自动思维,培养积极的自我话语,以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患者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如“这个想法是否合理?”、“我有没有其他证据支持这个想法?”等来调整思维方式。
2. 行为分析: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患者可以发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行为改变计划。
例如,一个压力过大的人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日常行为,找出导致压力的因素,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减轻压力。
3. 暴露疗法:对于某些恐惧症患者,暴露疗法可以帮助他们逐渐面对并克服恐惧的对象或场景。
通过逐步引导患者暴露在恐惧的情境下,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减少对恐惧的恐惧。
4. 放松训练:通过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肌肉放松等放松技巧,帮助他们减轻焦虑或压力,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
5. 问题解决技巧:通过教授患者系统化的问题解决步骤,帮助他们针对问题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逐步实施。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与文化因素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然而,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差异,文化因素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心理治疗中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目前抑郁症心理治疗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达到缓解症状和提升心理健康的目的。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CBT的应用可以略有差异。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CBT通常侧重于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强调个体的自我探索和主动改变。
而在东方文化中,尊重和遵从权威、关注他人评价以及团体价值观的影响更加突出。
因此,在CBT治疗中,需根据不同文化的特点,适当调整治疗方式和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心理治疗的文化适应性心理治疗的文化适应性是指在心理治疗中考虑到患者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以更好地满足其需求和提高治疗效果。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疾病、症状和治疗方式的看法和态度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于治疗的理解和接受有一定影响。
在心理治疗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并尊重其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积极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和共识,使治疗过程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家庭治疗在文化因素下的应用家庭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
在许多文化中,家庭是个体生活和行为的重要依托,家庭的支持和关怀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在进行家庭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家庭成员的文化差异和角色分工。
有些文化中,孝道和家族荣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治疗过程要尊重和维护这些价值观,注重家族的参与和支持,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跨文化心理治疗的挑战与前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治疗的需求愈发凸显。
跨文化心理治疗旨在将心理治疗方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需求相结合,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 3 亿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抑郁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1、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治疗抑郁症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它的核心观点是,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并非由外部事件直接决定,而是由对这些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影响。
在抑郁症患者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负面的、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如过度自我批评、灾难化思维、非黑即白的思维等。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这些负面的认知模式,并用更积极、合理的思维方式取而代之,从而改善情绪和行为。
例如,一位抑郁症患者因为一次工作失误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治疗师会引导他思考这次失误是否真的意味着他毫无价值,是否有其他方面的优点和成就可以平衡这次的失误。
通过这种方式,患者逐渐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减少自我贬低,从而缓解抑郁情绪。
2、人际心理治疗(IPT)人际心理治疗关注的是患者的人际关系问题与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影响。
它认为,人际关系的困扰,如亲密关系冲突、社交孤立、角色转变等,可能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同时抑郁症也会进一步影响人际关系。
治疗师会帮助患者分析和解决当前存在的人际问题,提高人际沟通和应对技巧,改善人际关系质量,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比如,一位产后抑郁的女性可能因为照顾新生儿而与丈夫产生了矛盾,感到被忽视和不支持。
治疗师会协助她与丈夫进行有效的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也引导丈夫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改善夫妻关系,缓解抑郁情绪。
3、问题解决疗法(PST)问题解决疗法侧重于帮助患者学会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减轻压力和抑郁情绪。
治疗师会引导患者明确问题所在,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评估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并选择最佳方案付诸实践。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实践经验导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践经验,帮助患者和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抑郁症。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治疗中的心理治疗方法。
这种疗法基于以下理念:患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而通过改变这些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可以减轻抑郁症状。
在CBT的实践中,治疗师会与患者合作,帮助他们识别和改变消极思维,并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
例如,治疗师可能会教授患者如何注意到自己的负面思维,然后通过逻辑思考和证据收集来质疑这些消极观念。
治疗师还可能鼓励患者逐步参与正面行为,以增加积极情绪和自信心。
二、心理教育和认知重建除了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认知重建也是抑郁症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让患者了解抑郁症的病因和影响,并帮助他们重建积极的认知模式。
通过心理教育,患者能够了解抑郁症是一种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理解抑郁症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治疗师可以分享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和信息,帮助患者消除对疾病的误解和偏见。
认知重建的过程包括帮助患者更准确地评估自己和外界的情况,并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
治疗师可能会引导患者关注他们的优点和成就,以及积极的社交经历,以重塑他们对自己的认知。
三、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是帮助患者管理抑郁症症状和情绪的重要工具。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情绪调节通常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他们往往倾向于自我否定和消极情绪。
治疗师可以与患者一起探索情绪调节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练习、正念和自我关怀活动。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并提高对不同情境的应对能力。
此外,治疗师还可以与患者讨论应对策略,帮助他们应对挫折和困难。
这可能包括改变负面思维方式、建立社交支持网络以及制定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等。
心理健康
5
抗抑郁药是抑郁症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等辅助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发及消极心理、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1]。
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6例,女34例。
年龄26岁~58岁,平均(40.3±3.4)岁。
随机将本组60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2.1心理治疗
(1)倾听与疏导。
采取相应的不同形式的方法引导、鼓励患者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和思想障碍。
并针对患者的病态心理,采用肯定、鼓励、激发、勉励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行为心理上的指导和暗示,以消除消极的思想认识。
(2)洽谈与分析。
治疗医师通过多角度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通过拥抱,抚摸,拍肩等肢体语言让患者感受到心理支持与信任的基础上,通过与患者的洽谈找出患者的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不合逻辑的非理性思维特点,帮助患者理解、认识相信自己,达到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2]。
(3)健全与完善。
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揭示和了解可导致抑郁症的情绪冲突并让患者了解自己心理动态与病情,健全
与完善人格的成长,从而增加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1.2.2认知疗法
(1)认知说教。
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思维的综合分析,找出与抑郁症状有关的负性自动性想法,并让患者自己监察、识别和每天记录表现出的消极情绪以及不恰当的思维方式。
然后,向患者讲解这些不恰当思维方式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危害,并帮助患者探究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思维方式,从而建立良好健康的认知思维结构。
(2)行为矫正。
如患者学会表达自己的主张、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以及主动承担责任等,促进患者用社会所认可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从而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并用积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进行代替。
(3)社会学习。
于认知疗法治疗后,指导患者作自信心训练,放松训练,增加社会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提高病人的活动能力和社会技巧。
1.3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8周的抑郁症状积分进行评价[3]。
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以(
)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 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可以看出,治疗前,组患者的
平均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周、4周、8周,观察组患者的平均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明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目前,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2.5%,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杀手。
临床上,抑郁症的治疗以抗抑郁药物为主要治疗原则。
与此同时,当使用药物缓解抑郁症状后,再配合心理治疗,能让患者认识这种疾病、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与自信。
同时,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减轻抑郁的严重程度,加速改善症状,降低自杀率和减少功能损害。
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
结果治疗后2周、4周、8周,观察组患者的平均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因此,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志英.认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病人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1(04):331-332.
[2]刘荣花.关于抑郁症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法探究[J].时代教育,2013,8(09):217-219.
[3]罗丹兰.认知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华章,,6(3)3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袁晓玲
四川省广安市精神病医院 四川省广安市 6383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在抑郁症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 M D )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8周的抑郁症状积分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后2周、4周、8周,观察组患者的平均H A M 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治疗;认知疗法表1: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的HAM D 评分对比分析()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观察组3033.24±4.3126.16±3.1418.11±2.2615.35.2.24对照组
30
34.12±4.27
30.24±4.11
25.32±3.22
22.17±
2014.01
2212J .2012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