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司河导流图
- 格式:doc
- 大小:816.50 KB
- 文档页数:4
再现千年古河,重塑人居环境——武汉巡司河综合整治设计巡司河曾是武昌的水运要道,据《水经注》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迄今有千年历史,是连通内陆江湖的脐带和重要的生态走廊。
上世纪70 年代,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两岸工厂和居住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生产、生活尾水直排入河,造成河道淤积排水梗阻,水质也逐渐趋向恶化黑臭,成为周边居民谈之色变的“龙须沟”,制约了整个南湖片区排渍能力和发展水平。
2016年为彻底解决南湖片区“看海”的尴尬,武汉市委、市政府启动巡司河综合整治工程二期项目,在提高片区防洪排涝能力的同时,改善沿线两岸生态人居环境,努力建设人、城、水、岸相和谐的美丽家园,打造人居环境典范。
建设前实景照片1、项目概况巡司河位于武汉市主城区中央活动区边缘,北起武泰闸,南至青菱河,全长9.2公里,总用地面积约88.5公顷,其中陆域面积约66.1公顷。
本次设计包括排涝、水污染控制、生态补水、景观、交通五大部分内容。
规划打造市级综合性公园,集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健身等功能于一体。
成为南湖片区公众活动游憩的重要场所。
2、设计策略2.1策略一——“灰-绿-蓝”交织,打造安全洁净的城市内河秉承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坚持“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五位一体的治理思路,通过源头截污、湿地净化、活水补水,河道自净四个步骤,实现“四水共治巡司河,十里清波镶绿带”的设计愿景。
“灰”即为控源截污。
针对北部合流区,旱季时污水依靠排口末端截污,雨季时加大末端排口截流量,提高溢流污水调蓄和处理能力,减少雨季溢流污染。
考虑到合流区雨季溢流污水截流量大、转输进黄家湖污水厂距离远、新增进厂通道难度大且穿越京广铁路难等因素,将合流片污水就地处理。
新建武泰闸地下污水处理厂(旱季15 x 104 m3/d,雨季20 x 104 m3/d),同步配建2座调蓄池,总调蓄量20 x 104 nP,从而实现合流区年均溢流次数不超过10次,年溢流总量削减率达80%以上。
导 流 洞 进 口 段 左岸导流洞竣工验收图片资料导 流 洞 洞 身 段某左岸导流洞全长973.631m ,由进水口边坡、进口明渠、闸室段及出水口明渠组成。
进水口边坡高134m ,进水口明渠长109m ,出口明渠长226m 。
洞身段长598.631m ,开挖断面为宽18~25m 、高22.75~26.15m ,衬砌后为16×21m 门洞型断面。
左岸导流隧洞工程自2001年9月2日正式开工至2003年6月7日充水过流验收,历时22个月,共导流洞洞身弧形段 完成土石方明挖59.4万m 3,石方洞挖24万m 3,各类锚杆2.46 万根,混凝土浇筑8.8万m 3。
期间虽经历了“工程开工日期推迟2.5个月、洞型改变、超标特大洪水以及11.15自然灾害事故”等重大事件的影响,但在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通力合作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赶工措施,经过葛洲坝集团施工单位的全力拼搏,工程提前55天具备了过流充水条件。
2003年6月6~7日,业主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竣工检查、验收。
共评定单元工程1322个,其中优良单元1208 个,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单元工程合格率100%,单元工程优良率91.4%。
未发生严重质量缺陷及质量事故,总体施工质量良好。
混凝土总共取样检测458组,C25平均强度为38.5MPa ,C30平均强度为40.5MPa ,C40平均抗压强度为 55.1 MPa ,均方差为3.18,离差系数为0.07,强度保证率为99.9%,合格率为100%。
喷砼取样检测32组,平均抗压强度为28.6MPa ,合格率为100%。
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全部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导流洞贯通误差纵向18mm ,横向6mm ,竖向10mm 。
混凝土体形测量平均误差,洞身段及闸室小于等于2cm ,进出口明渠小于等于3cm , 门槽埋件误差小于2.5mm 。
基于上述检查指标,验收专家组一致通过并宣布该工程为“优良工程”。
楚风汉韵CHUFENGHANYUN千年古河---巡司河◊胡兴武巡司河,系武汉市城南的一条古老河流。
巡司河源远流长,据《水经注》载:“江 之右岸,当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 江渚。
”说明巡司河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多 年的历史。
巡司河古称“里河”,据《江夏 县志•山川》载:“里河,在望山门外,今 呼巡司河,西通长江。
”谓之“巡司河”,是因为明代在其北岸置“鲇鱼口巡检司”而 得名;谓之“里河”,估计与巡司河的地理 位置有关,巡司河位于东逝的大江内侧,即位于长江的堤坝以内,故称“里河”,名实 相副;至于“西通大江”,似乎有点不好理解,因为巡司河由南到北,怎么会“西通”呢?这是因为巡司河在长虹桥处西折至长江口,故称之为“西通大江”。
巡司河为南北走向,南接汤逊湖,北 连长江,途径洪山区洪山街的汤逊湖村、新 路村、板桥村、红旗村,经武泰闸,在鲇鱼套注人长江,全长16公里。
巡司河河面平 均宽30米,汇水面积近460平方公里。
沿 途经过的校园和科研单位有武汉工业职业 技术学院、李桥小学、板桥中学、湖北省农 科院、湖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 校(现改为武昌首义学院)等,途径保利心 语等新型小区,河上架桥10余座,是一条 溢满书香的著名河流。
巡司河是汤逊湖水系和南湖片区溃水 人江的主要通道(南湖的水通过连通港注入 巡司河,然后排人长江)。
明代弘治五年(1492年),知府冒政 曾在巡司河上“造舟为梁”(指的是用小船 连通为桥),方便行人通过。
几经朝代的变 迁,如今的巡司河已有桥梁10多座,比较 有名的有4座,由南至北,分别是李家桥、武建桥、新桥和解放桥,但这些桥都不是巡 司河上最早的桥,最早的桥其实是位于解放武汉文史资料2018年第5期|59楚风汉韵CHUFENGHANYUN桥上游的一座古桥,名叫“王惠桥”。
王惠 桥是一座浮桥,是用木头等材料建筑的一座 供行人通过的“桥”。
据《江夏县志•津梁》 载:“浮桥在望山门外,里河(即巡司河) 口,为金沙洲要路。
武汉市巡司河河道景观设计浅析1现状概况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与汉江交汇处,是湖北省的省会、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华中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的经济、贸易、金融、科技、教冇、文化和信息中心,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
本次巡司河综合整治范国为:明渠北起工学院桥,南至野芷湖南路,全长1960m o巡司河两岸沿线植被部分地段生长较为良好,其中巡司河四侧湖北工业大学以内,现状水杉、风杨、香樟、喜树等乔木胸径部分达到20〜30cm,经过数10年的生长形成茂密的绿化环境,野鸟低飞、树影婆娑,形成风景良好的滨水绿廊,少部分平缓路段设置了一泄休憩设施和游步道,但由于缺乏管理维护,现状破损较为严重。
2总体设计2.1现状与规划断而分析依据规划,巡司河排水明渠规划断而71〜80m宽的控制红线,能很好地提升巡司河的排涝功能,但对现状渠道两侧的植被环境破坏较大。
通过分析,现状植被较好的地段,尤苴是湖北工业大学内部的水杉林和香樟等高大乔木,按照规划断而实施后大部分将被外迁或者砍伐,对此处数10年形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极大,因此设计拟采用推荐方案的断而形式,在满足排水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化保留现状树木。
由于渠道工程的实施,导致部分乔木难以原地保留,将被外迁或者砍伐。
其中数量较多且规格较大的水杉、池杉均为深根系的裸子植物,移栽成本大,且成活率极低,根据相关移栽经验,建议下一步实施以砍伐方案为主。
苴他香樟、枫杨、喜树等移栽成活率较高的大乔木,均以移栽为主,采用科学合理的大树移栽方案,在合适的移栽季右,对大树进行断根、修剪,大树移栽时,应尽量加大上球,一般按树木胸径的8〜10倍挖掘上球进行包装,以尽量多保留根系,并做好栽后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外迁的乔木建议就近栽植。
2.2设计目标在满足规划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通过建设整治巡司河渠道景观,以达到以下目标:(1)构建完善的城市排水设施系统;(2)构建完善的滨水休闲空间;(3)提高沿河两侧环境景观质量;(4)提升城市土地价值、凸显高校人文底蕴。
宜宾市巡司场地下水径流路径探析作者:王梅许模范辰辰肖斌赵瑞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年第02期摘要:巡司场位于四川南部宜宾市境内,区域上属于四川盆地南缘山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岩溶发育强烈,地下水露头密集分布。
通过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各水点的水化学组分、氢氧同位素组成等资料,初步确定了研究区地下水径流模式,进而采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Phreeqc反向模拟技术)对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最终明确了小鱼洞暗河、凉风洞暗河以及温泉水的径流路径,发现三者相互独立,不存在水力联系,模拟结果与水化学、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成果对巡司场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以及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巡司场;凉风洞;径流路径;水化学组分;温泉;Phreeqc;反向模拟中图分类号:P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4)02009705Flow Path of Groundwater in Xunsichang of YibinWANG Mei,XU Mo,FAN Chenchen,XIAO Bin,ZHAO Ru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Abstract:Xunsichang is located in Yibin City of south Sichuan,where belongs to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Sichuan Basin and YunnanGuizhou Plateau with strongly developed karst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groundwater outcrop.In this paper,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roundwater, and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 data were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groundwater flow path model in this area,and then the hydrogeochemical modeling method (Phreeqc reverse model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verify the results.The runoff flow paths of Xiaoyudong ground river,Liangfengdong ground river,and hot spring were determined,which suggested there are no hydraul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m.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hydrochemical and isotopic analysis.The results are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Xunsichang area.Key words:Xunsichang;Liangfengdong;runoff path;water chemical composition;hot springs;Phreeqc;reverse simulation地下水径流路径的研究不仅对区域内工程施工安全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以及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都显得十分必要。
七大流域概况及水系图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又名扬子江,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入海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均居世界第三位。
流域概况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见彩图长江河源──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西南坡冰川),干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支流涉及黔、桂、甘、陕、豫、粤、浙、闽,共计18省、自治区、直辖市。
干流长6300km,流域面积180.7万km 。
较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8条,流域面积均在80000km 以上。
干流自江源至宜昌为上游,河长4510km,除四川盆地外,多流经高山峡谷,坡陡流急,落差5360m,占全江总落差的98.9%。
其中江源至当曲长约360km,称沱沱河;当曲至玉树巴塘河口长约820km,称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宜宾长约2300km,称金沙江;宜宾至宜昌长约1000km,称川江。
川江下段自奉节至南津关长209km 为著名的三峡宜昌以下进入中下游平原。
宜昌至鄱阳湖湖口为中游,长约940km。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约850km。
中游河段内,自湖北枝城至洞庭湖出口城陵矶长约340km,称荆江,河道蜿蜒曲折,两岸地势低洼,是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一段。
中下游平原湖泊星罗密布,主要通江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四大淡水湖。
长江流域图长江流域水系图黄河流域:一、自然地理黄河流域横贯中国东西,大部分区域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处于东经95度53分~119度05分北纬32度10分~41度50分之间,东西长1900km,南北宽1100km,流域面积79.5万km2。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差别很大。
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
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河源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由一系列高山组成,常年积雪,冰川地貌发育;中部地区海拔在1000—2000m之间,为黄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主要由黄河冲积平原组成,河道高悬于地面之上,洪水威胁较大。
江河堤防防汛抢险科普图解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推荐】【打印】【关闭】巡堤查险查险要点:拉网检查,不漏疑点建筑物和已发现的险情要专门配置巡查人员。
巡堤查险人员要明确责任,坚守岗位,听从指挥,严格按查险制度进行巡查。
发现裂缝、坍塌、滑坡、陷坑、浪坎、冒水、冒沙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要做到“六查”,即查堤顶、查堤坝迎水坡、查堤背水坡、查堤脚、查平台及平台外一定范围,并互相查过责任段至少10~20米。
巡查时要特别注意堤后洼地渊塘、排灌渠道、房屋内外等容易出险又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要坚持昼夜巡查。
高水位及夜间增加巡查密度,要有交接班制度,巡查人员做好巡查记录,现场做好标记,记录中写时异常情况及采取措施,交接班时交代清楚。
巡查人员巡查时要注意“五时”,即吃饭时、换班时、黎明时、黑夜时、刮风下雨时都不能间断巡查;“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脚到、工具到;“三清”即险情查清、信号记清、报告说清;“三快”即发现险情快、报告快、处理快。
险情:堤防的背水堤坡或堤脚附近出现土层潮湿湿或发软有水渗出现象,如不及时抢护,有可能导致集中渗水、脱坡、管涌等险情。
渗水抢险抢护要点:背水导渗,临水截渗导渗沟剖面图开沟导渗:从背水堤坡出现渗水的最高点起,至堤脚外止,开挖若干条与堤身垂直的竖沟或与堤身成45°~60°的斜沟(人字沟或Y字沟),竖沟余沟要边通。
一般沟宽0.3~0.5米,深0.5~1.0米,沟距6~10米,沟内按反滤要求,分层铺真滤料,随挖随真,防止沟壁坍塌。
沟顶铺编织袋、草袋、麻袋等,上压块石或砂袋。
同时顺堤脚开一道排水沟与竖沟相连,使渗水集中到沟内排出。
反滤导渗:如堤防土质较差,断面较小,也可采用大面积反滤导渗。
先将渗水部位表层杂物清除,再按反滤要求,分层填铺。
反滤料可选用砂石、梢料或土工织物(根据土壤粒径选定),最上面压盖石料或砂袋。
临河筑戗:在渗水堤段,顺临水坡填筑粘性土袋,修筑前戗,尺寸按临河水深及渗水程度确定,一般戗顶宽3~5米,高出水面1米,长度超过渗水堤段两端至少各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