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与教法
- 格式:pdf
- 大小:139.48 KB
- 文档页数:1
湘版七年级地理教材浅析关键词:七年级地理教材分析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对湘版七年级地理教材的编写原则、指导思想,教材结构和体系,教材的创新及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教材编写、发行和使用的基本情况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地理》,已于2001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于当年进入重庆北碚、海口、南宁、厦门和青岛5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在2002年秋季进入全国150多个省级课改实验区推广使用。
至今已有两年,实验区师生和地理教育界对本套教材的反映普遍较好。
本套教材包括课本和三本配套资料,即“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地图册》、“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填充图册》和“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助学读本》。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教材编写以《地理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地理素质教育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材编写了许多“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正确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判断方向,估算距离;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推算天气变化趋势;运用地理常识能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知道休闲活动方式(如娱乐、野营、旅游等)与如何出行;熟悉地域文化特色,并能正确理解与欣赏异域文化,增强人际交往与合作等。
教材也组织了许多“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正确的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观;提高认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相关分析与综合研究、预测与规划等。
教材还倡导改变地理应试教育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倡导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城乡地域差异;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等等,这些思想在教材中都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探究地理之初一湘教版掌握学习法初一湘教版地理教材是学习地理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如何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究初一湘教版地理教材的学习方法,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一、了解地理教材的结构和特点初一湘教版地理教材由多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和内容。
在开始学习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组织学习内容。
1. 了解单元主题:在开始学习每个单元之前,先了解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这样可以对接下来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浏览目录和标题:翻开地理教材,先浏览目录和每个单元的标题,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顺序。
3. 注意重点知识点:在每个单元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需要掌握。
学生可以在每个单元开始学习前,先预览一下重点知识点,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
二、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地理教材之前,学生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以保证学习的有序进行。
1. 分配学习时间: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量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可以将课本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习。
2. 制定学习目标:在开始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前,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掌握单元的重点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等。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3.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目标,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
可以将教材内容按照天数或者周数进行划分,确保每个学习阶段都能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三、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对于初一湘教版地理教材,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1. 阅读教材:首先,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教材,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和总结。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记来标记重要信息或者关键词,方便复习和记忆。
2. 制作概念图: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概念需要理解和记忆,在掌握基本概念后,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概念图。
通过绘制、标注和连接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7-8年级地理地球与地 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海洋与陆地气 候居 民认识地区乡土地理认识国家疆域与人口环境与资源经济与文化环境与发展区位与分布分论总论分论总论认识大洲地理差异地区发展差 异联系与差异初中地理教材湘教版与人教版比较“一本好书就相当于一位名师,一套好教材就相当于茫茫大海上的一座航标,受惠者众,它给人的益处是无穷的。
”十余年来,通过义务教育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教学理念变革,同时也受困于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以及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存在的许多不妥之处。
下面就湘教版和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优劣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湘教版的优点与不足一、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二、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1.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一贯都是以初一《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的呆板滞后的教材体系结构。
新教材改为初一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之后,先学世界地理,初二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
这种安排,体现了地理学由整体到局部,由部门到区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认识、又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世界区域地理更加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了层次。
以《南亚》一节为例,以归纳共同性,突出南亚区域地理特征,并侧重讲述地形、气候,从而认识南亚的农业、宗教与社会,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分析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在国家地理方面,新教材选择了东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内容上比旧教材具有份量适当,头绪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等优点。
《日本》体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的精神,在自然地理内容上也作了较大改变,突出了重点。
有助于学生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工业分布(布局)。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重视,内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总结1. 简介本文档是对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进行总结的报告。
该教材以系统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旨在引领学生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地理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域与地貌、气候与大气、水资源与利用、地下资源与利用、环境问题与保护等。
- 社会经济地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能源、交通与通信等。
- 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区域合作与发展等。
3. 教学特点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强调实践性: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调查实训,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 注重探究性研究: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 重视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内容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效果根据本学期的地理下册教学实践和学生的研究反馈,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教学效果:-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入;- 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
5. 教学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地理下册的教学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更多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实训活动;-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鼓励学生参与地理项目和社区服务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6. 总结通过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该教材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与教法探讨】湘版新编初中地理教材给人以清新朗目之感,它在内容编排、形式结构等方面都与以往所使用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侧重探讨根据该教材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教法,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从整体编排来看,湘版地理教材按“先总后分”的原则编写,即“世界一大洲一地区一国家”。
初一上册安排的是关于全球的知识: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初一下册则是分区地理: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
初二中国地理的编写也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初二上册学习的内容有: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及中国的区域差异;下册内容的第一章为中国的主要产业,以后的各章则主要是分省地理,教材把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按沿海(第二章沿海万里行)、沿边(第三章陆疆万里行)、沿江(第四章黄河万里行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的位置特点分别加以介绍,区别于以前的教材按东北、西南、华南、西北等方位编写的方法,这也是湘版地理教材的一大特点。
从结构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采用大字正文和辅助文字混排的形式,重点突出,版式新颖。
大字正文一般叙述地理事实,讲解地理概念,解释地理成因,说明地理规律。
辅助文字主要包括富有特色的两个栏目:“活动”栏目侧重安排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地理问题,密切配合课文的重点、要点以及关键内容,以加深理解,启迪思维,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良好习惯;“阅读”栏目侧重选编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阅读材料,与课文所讲内容密切配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
而且在每一章的前面,都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该段文字不但概括了本章的主要内容,还起到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湘版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生动形象。
在课本的封面、封底、以及课文里面,增加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在课文之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种类多样的地图、速描图、示意图、模型图、统计图、漫画图以及卫星图片等。
湘教版教材的地理课堂教学一、分析教材特点湘教版地理教材每节内容结构包括正文、图表、阅读、活动、案例等部分。
正文部分篇幅较小,文字简洁、图文结合,地理概念、名词和结论性的叙述明显减少。
这就对教师和学生分析总结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地理示意图的数量大大增加,更多的地方以图代文。
新课程的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材的展示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不同部分的教学方法1.学生活动部分学生活动部分又教材的阅读和活动题两部分组成。
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应包括学生自主探究和学生合作探究两个部分。
学生自主探究部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可以完成的活动内容。
有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知其引导作用,并帮助学生规范地理语言。
例如:“常见天气系统”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冷锋和暖锋示意图的观察结合正文的描述提示就可以自主完成下列表格填空要求,及相关问题的解答。
学生答案:这些引导可以使学生快速的把握需要提取的信息点。
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共同的语言组织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语言规范,并给出规范答案供学生参考修改。
教师规范答案:针对活动部分当中能力提高部分的内容,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协作完成。
既有利于调动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例如:我所在的学校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水库地区,是南水北调的调出区。
让学生分组分别调查该工程对家乡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2.教师讲解部分教师讲解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和认知能力。
结合相关生产生活实践的实际情况,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记忆。
探究地理之初三湘教版精品学习法初三湘教版地理学习法地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初三湘教版地理教材中,精品学习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就初三湘教版地理精品学习法展开探究。
一、了解教材特点初三湘教版地理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融入了大量的地质、气候、自然灾害等内容。
学生应该充分了解教材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合理划分学习板块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可以将教材内容分为不同的板块,逐个进行学习。
例如,可以将物质资源、人口与城市、地理环境等板块进行划分,然后分别深入学习和探究,确保每个板块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
三、注重重点内容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重点内容的学习。
初三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各个章节都有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需要掌握。
可以通过划重点、总结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内容。
四、加强实践应用地理学科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该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可以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制作地理实物模型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五、合作学习互助共进在地理学习中,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帮助。
通过互助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之外,可以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小组讨论、个人报告、实践项目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应该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可以通过解答地理实际问题、参加地理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总结起来,初三湘教版地理精品学习法是一种注重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
通过了解教材特点、划分学习板块、注重重点内容、加强实践应用、合作学习互助共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湘教版地理教材研读心得初中湘教版地理教材研读心得一、对教材的整体印象初中湘教版地理教材非常全面,涵盖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地球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贴近实际,侧重于生活实用,内容严密、科学、通俗易懂。
教材中的案例和图表都非常生动,有助于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教材特点与优势1.生动的案例:教材中引入了多个实际案例,如“食品链中的物种相互作用”、“三峡工程的带动作用”等,这些案例生动具体,增强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2.多样化的图表:教材中大量使用地图、图表等图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理解概念与原理,深入了解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注重实践性:教材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注,培养科学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强调探究和思考:教材在每一章的末尾都设置了探究和思考的环节,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提高学科启示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教材是按照国家地理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分为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地球环境三大板块。
其中,人文地理模块包括人口与城市、文化与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自然地理模块包括地球与地理、气候与环境、水资源和地貌、生物资源等内容;地球环境模块包括全球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教材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了解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更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有探究、发现及实践的机会以及实用性,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够保护地球的公民。
四、教材的改进与补充虽然教材整体上非常优秀,但仍有一些缺点。
例如,教材中的练习相对单一,大多数是选择题,缺乏探究性、操作性和创新性的题目。
此外,教材中有一些话题的深度和广度仍需加强,如地理信息技术、自然灾害与应对、旅游地理等内容仍需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建议未来在这些方面加强教材的改进和补充,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用性,更好地帮助和培养学生。
浅议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特点与教法几年来,通过义务教育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深感这是一套符合教改精神、适应义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公民素质与同时代合拍的好教材,现就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与教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1.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一贯都是以初一《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的呆板滞后的教材体系结构.新教材改为初一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之后,先学世界地理,初二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这种安排,体现了地理学由整体到局部,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世界区域地理人口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了层次.以《东亚》一章为例,新教材改变过去没有“概述”,分国地理平铺直叙、没有突出重点的缺点.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概述”,以归纳共同性,突出东亚区域地理特征,并侧重讲述其东西部差异挤简明碗要了重点突出,改变了过去面面俱到的传统体系。
并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分析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在国家地理方面,新教材选择了东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内容上比旧教材具有份量适当,头绪简明拼: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等优点.《概述》节,自然地理多于人文地理。
《日本》一节人文地理为主,并体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的精神,在自然地理内容上也作了较大改变,突出了重点。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重视,内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以《巴西》一节为例,该节小标题可连结成: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人口分布在东部沿海壮阔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危机-迅速发展的经济—新建设的首都巴西利亚.这些简短的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巴西国家地理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地关系。
七年级湘教版地理上册教材分析我认真阅读和分析了《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的教材内容,感触颇深:1、《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对学生和老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备课前认真拜读了这本教材。
教材特色之处有两个:一、图片多文字少。
这样的设计更加突出了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特色。
这本教材如果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那学生一定需要阅读大量的图片,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但是,要掌握和了解更多的文字材料,则不容易,需要学生课外寻找了。
对于自觉性高的学生来说,这种做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对于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来说,这样可以更容易偷懒。
对于教师来说,教材多图是优势,教师上课的自由度和发挥更大,思路更开阔。
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图掌握知识点,而且不需要另外准备更多的图片,用图方面是有很大的好处。
但是,文字材料多,要传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自己准备更多的知识和文字材料,才能满足课程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所以,我们在岗学习的老师在“同课异构”的公开课上,各自的上课内容和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每人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需要进行备课,展示了不同的构思和教学方法。
2、课后的活动难度较大,但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课本74页活动第二题,题目是这样的“读图4-11,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哪里的气温高?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学生读图读出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哪里的气温高是没问题,因为可以通过等温线来判断,但说明原因就不是容易的事情。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很多内容和学科都没有学习,而地理科的内容跨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点,所以,学生掌握和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
这个活动题与初二物理学科的知识有关,但我们地理课上不可能详细解释,所以,学生说明原因是很难的,只能教师简单扼要地解释,最好结合冬季和夏季游泳的感觉来分析,学生听起来可能好理解一些。
不过,这个问题在这里设计也有道理,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力比较强,这个题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