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3-4巩固练习 波长、频率和波速
- 格式:doc
- 大小:564.50 KB
- 文档页数:8
一、填空题二、多选题人教版 选修3-4 高二(下 )第十二章 3. 波长、频率和波速 强化练习1.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一平直桥由钢铁制成,某同学用锤子敲击一下桥的一端发出声音,分别经空气和桥传到另一端的时间之差为.桥的长度为______若该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则它在钢铁中的波长为的______倍.2. 关于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一个波长B.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C.在一个周期内,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是一个波长D.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运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3. 一列简谐横波沿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其波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长为B.波的周期为C.经周期后质点运动到点D.经周期后质点的速度变为零4. 对于介质中正在传播的一列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传播速度等于波中某质点的振动速度B.某质点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波长C.波的周期等于波源振动的周期D.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5. 如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1.0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超前了0.2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列波的波速为10m/sB.这列波的频率为2.5HzC.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D.该时刻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E.再经过0.4s,质点P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6.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轴正方向传播,从波传到的点时开始计时,已知点的振动周期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列波的波长是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C.质点经过才第一次到达波峰D.点右边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都是向下7. 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P、Q是传播方向上相距10 m的两质点,波先传到P,当波传到Q开始计时,P、Q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A.质点Q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B.该波从P传到Q的时间可能为7 sC.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 m/sD.该波的波长可能为6 m8. 一列简谐横波在轴上传播,在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是时的波形图。
12.3波长、频率和波速同步测试1.关于公式v=λ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v=λf适用于一切波B.由v=λf知,f增大,则波速v也增大C.v、λ、f三个量中,对同一列波来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保持不变的只有f D.由v=λf知,波长是6 m的声波为波长是3 m的声波传播速度的2倍答案:AC2.分别判断如图所示的两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振动图象,乙是波动图象B.甲是波动图象,乙是振动图象C.都是波动图象D.都是振动图象答案:B3.下图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位置的质点起振时间比a位置的质点晚0.5 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 m,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分别为( )A.5 m,1 Hz B.10 m,2 HzC.5 m,2 Hz D.10 m,1 Hz答案:A4.下图为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B、C两点的振幅相同B.C、E两点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C.A、C两质点的位移相同D .波在A 、B 两质点间传播的时间为14周期 答案:ABD5.如图所示为某一时刻某简谐横波的图象,波的传播方向沿x 轴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A 、D 的振幅相等B .该时刻质点D 正向下运动C .该时刻质点C 、F 的加速度为零D .该时刻质点B 、E 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答案:AB6.如图所示,一波源O 产生的横波向左、右两侧传播,波速为v ,O 点左侧有一质点M ,右侧有一质点N.当波源起振后,t1末时刻M 点起振,t2末时刻N 点起振,已知t2>t1,且M 、N 点振动方向总是相反的,则该波波长可能为( )A .λ=2v(t1+t2)B .λ=2v(t2-t1)C .λ=v(t1+t2)D .λ=23v(t2-t1) 答案:BD7.下图为某介质中一列简谐横波的图象,若波的周期为2.0 s ,a 、b 、c 为介质中三个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波的传播速度为4 m/sB .若这一时刻b 质点的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则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图示时刻质点a 、b 、c 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3D .经过1.0 s ,质点a 、b 、c 通过的路程均为60 cm答案:ACD8.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实线为t1=0时的波形图,此时P 质点向y 轴负方向运动,虚线为t2=0.01 s 时的波形图.已知周期T>0.01 s.(1)波沿x轴________(填“正”或“负”)方向传播.(2)求波速.答案:(1)正(2)100 m/s9.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波沿x轴正向传播B.波速是25 m/sC.经过Δt=0.4 s,质点A通过的路程是4 mD.质点P比质点Q先回到平衡位置答案:BC10.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1 s时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波的( )A.波长一定是4 cmB.周期一定是4 sC.振幅一定是2 cmD.传播速度一定是1 cm/s答案:AC11.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M 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 m/s ,则t =140s 时( ) A .质点M 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一定为负值B .质点M 的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同C .质点M 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D .质点M 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答案:CD12.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点P 、Q 分别位于x =2 m 、x =4 m 处.从t =0时刻开始计时,当t =15 s 时质点Q 刚好第4次到达波峰.(1)求波速.(2)写出质点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不要求推导过程).答案:(1)1 m/s (2)y =0.2sin ⎝ ⎛⎭⎪⎫12πt m。
2018-2019版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2 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学案教科版选修3-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2 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学案教科版选修3-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物理第二章机械波2 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学案教科版选修3-4的全部内容。
2 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学习目标] 1。
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2.理解波的周期、频率与质点振动周期和频率的关系.3。
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一、波长、振幅和频率1.波长(1)定义:沿波的传播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同相振动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包含一个“完整的波”),叫做波的波长,常用λ表示。
(2)横波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就是横波的波长.纵波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就是纵波的波长。
2.振幅(1)定义:在波动中,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即其振动的振幅,也称为波的振幅.(2)波的振幅大小是波所传播能量的直接量度.3。
频率(1)定义: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振动的频率都相同,这个频率被称为波的频率.(2)波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与介质的种类无关。
(3)频率与周期的关系:f=错误!或f·T=1.二、波速1。
波速: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波速的决定因素: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3.波速、波长、周期(频率)的关系:v=错误!或v=λf.[即学即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移始终相同的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5 朝阳区末)一列沿直线传播的简谐横波,其传播速度为80 m/s,波源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这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分别为()A.800 m,10 Hz B.8 m,10 HzC.8 m,1 Hz D.4 m,20 Hz2.简谐机械波在给定的介质中传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快B.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慢C.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质点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D.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3.图是同一机械波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波动图像.从图中可以直接观察到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波速B.频率C.周期D.波长4.A、B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T A时间(T A为波A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所示的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 A∶v B可能是().A.1∶3 B.1∶2 C.2∶1 D.3∶15.一列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波源振动周期T=0.1 s ,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且此时a 点向下运动.则( ).A .波速为20 m /s ,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B .波速为10 m /s ,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C .波速为20 m /s ,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D .波速为10 m /s ,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6.如图甲所示,某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相邻两点间距离为d .质点1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振动南此开始向右传播.经过时间t ,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12-3-8乙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周期与波长分别为( ).A .23t ,9dB .23t ,8dC .2t ,263dD .2t,8d7.一渔船停泊在岸边,若海浪的两相邻波峰的距离是12 m ,海浪的速度是6 m /s ,则渔船摇晃的周期是( ).A .2 sB .0.5 sC .1 s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8.(2015 东城区二练)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质点a 的运动状态总是滞后于质点b 的运动状态0.5s ,质点b 和质点c 之间的距离是5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B .此列波的频率为2HzC .此列波的波长为10cmD .此列波的传播速度为5cm/s9.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频率为0.5 Hz ,沿x 轴正方向传播,从图示时刻起,A 质点至少要经过多少时间才能与B 质点在图示时刻有完全相同的运动情况?( )A.0.7 s B.1.3 s C.2.0 s D.0.5 s1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A与质点B相距1 m,点A速度沿y轴正方方;t=0.02 s时,质点A第一次到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A.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 m/sB.此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从t=0时起,经0.04 s,质点A沿波传播方向迁移了1 mD.在t=0.04 s时,质点日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负方向11.如图所示,已知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t1时刻和t2时刻的图像,已知t2=t1+18 s,振动周期为0.5s,则波的传播方向与传播距离是().A.沿x轴正方向,6 m B.沿x轴负方向,6 mC.沿x轴正方向,2 m D.沿x轴负方向,2 m12.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其周期为T,某时刻的波形图像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再经t=0.2 s的波形图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则此列波的波速可能是().A.4.5 m/s B.6.5 m/s C.12.5 m/s D.17.5 m/s13.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质点P在该时刻振动速度为v,经过0.2 s,质点P的速度仍为v;再经过0.2 s,质点P的速度大小为。
第3节波长、频率和波速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能从波的图象中求出波长。
2.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3.知道时间Δt前后波形图的确定方法,会画出其波形图。
4.了解波的多解问题,掌握解决多解问题的方法。
【新知新学】一、波长1.定义:在波动中,总是相同的两个质点间的距离,用物理符号表示。
2.特征: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或两个相邻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纵波中,两个相邻或两个相邻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二、周期和频率1.概念:波的周期(频率)等于波源及介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频率),周期用符号表示,频率用符号表示。
2.规律: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或频率)均由波源决定,并且均相同,它们都波源的振动周期(或频率)。
3.关系:周期T和频率f互为,即。
4.时空关系:在一个周期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
三、波速1.定义: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波速等于和的比值。
2.定义式:v=λT,它又等于和的乘积,公式为v=λf。
3.决定因素: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的性质决定。
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一般不同。
另外,波速还与有关。
【合作探究】(1)公式v=λf的适用范围?(2)频率越大的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得越快吗?例1、(多选)关于公式v=λ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v=λf适用于一切波B.由v=λf知,f增大,则波速v也增大C.v、λ、f三个量中,对同一列波来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保持不变的只有f D.由v=λf知,波长是6 m的声波为波长是3 m的声波传播速度的2倍例2、如图甲所示,一根水平张紧的弹性长绳上有等间距的Q′、P′、O、P、Q质点,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1 m。
t=0时刻O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轴正方向振动,并产生分别向左、向右传播的波,O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当O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的时刻,P点刚开始振动,则()A.P′、P两点的振动步调始终相反B.当Q′点振动第一次达到负向最大位移时,O质点已经通过25 cm的路程C.t=4 s时P点处于波峰D.若O质点振动加快,波的传播速度变大时间Δt前后波形图的确定方法例3、如图甲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0.2 s时的波形图,其中O是波源,图乙是波上某一点P的振动图象。
课时训练8波长、频率和波速题组一波长1.(多选)关于波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一个周期内,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是一个波长B.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运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C.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两个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D.在纵波中,两个密部或两个疏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解析:根据波动中时间与空间的对应性,时间是周期的多少倍,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就是波长的多少倍,选项A正确;根据波长的定义,可知选项B、C正确,选项D错误。
答案:ABC2.(多选)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质点的振动频率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B.振动情况始终完全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一定等于一个波长C.振动情况始终完全相同的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一定等于波长D.振动步调相反的质点间的距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解析:参与波形成的每个质点都重复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A对。
振动情况总是完全相同的质点间距为波长的整数倍,只有两者相邻,间距才为一个波长,故B错,C对。
振动步调相反的质点间距为半波长的奇数倍,D错。
答案:AC题组二周期、频率和波速3.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同时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某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b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B.声波在空气中波长较大,b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C.水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D.空气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解析:因声波的波速在水中较空气中快,而波的频率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则声波在水和空气中传播的频率相同,再由v=λf知,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波长长。
答案:A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传到M点时波形如图所示,再经0.6 s,N点开始振动,则该波的振幅A 和频率f为()A.A=1 m f=5 HzB.A=0.5 m f=5 HzC.A=1 m f=2.5 HzD.A=0.5 m f=2.5 Hz解析:由图象可以直接读出该波的振幅A=0.5 m;经0.6 s N点开始振动,说明波在0.6 s内向前传播了6 m,所以波的传播速度为v==10 m/s,由图象知波长为 4 m,根据v=λf可得f= Hz=2.5 Hz,故D正确,A、B、C错误。
波长、频率和波速 : :【学习目标】1.知道波长、频率的含义。
2.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式,并能应用其解答有关问题。
3.知道波速由介质本身决定,频率由波源决定。
【要点梳理】要点一、波长、频率和波速 1.波长、频率和波速 (1)波长.两个相邻的运动状态总是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或者说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例如,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疏部)之间的距离都等于波长.波长用λ表示. (2)频率.由实验观测可知:波源振动一个周期,其他被波源带动的质点也刚好完成一次全振动,且波在介质中往前传播一个波长.由此可知,波动的频率就是波源振动的频率.频率用f 表示.(3)波速.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要点诠释:①机械波的波速只与传播介质的性质有关.不同频率的机械波在相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等;同频率的横波和纵波在相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相同.②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匀速向前传播,波速”是不变的;而质点的振动是变加速运动,振动速度随时间变化.2.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因而可以得到波长λ、频率f (或周期T )和波速v 三者的关系为:v Tλ=.根据1T f=,则有v f λ=。
3.波长λ、波速v 、频率f 的决定因素(1)周期或频率,只取决于波源,而与v λ、无直接关系.(2)速度v 取决于介质的物理性质,它与T λ、无直接关系.只要介质不变,v 就不变,而不取决于T λ、;反之如果介质变,v 也一定变.(3)波长λ则取决于v 和T 。
只要v T 、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其λ值必然发生变化,从而保持/v T λ=或v f λ=的关系.总之,尽管波速与频率或周期可以由公式/v T λ=或v f λ=进行计算,但不能认为波速与波长、周期或频率有关,也不能以为频率或周期会因波速、波长的不同而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确定的,分别取决于介质与波源.要点二、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求解方法1.根据两个时刻的波形图,判断可能出现的波动情况,从而求相应的物理量——波速、波长或周期。
波长、频率和波速 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1.关于波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一个周期内,振动在介质中向前传播一个波长B .在一个周期内,介质中的振动质点通过的路程为一个波长C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波长等于两个相邻且振动完全相同的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D .波长等于横波中波峰与波峰间的距离 2.关于波速的正确说法是( ) A 反映了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 B .反映了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快慢 C .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D .反映了介质中质点迁移的快慢3.一列横波沿一直线传播,某时刻直线上相距为d 的A 、B 两点均在平衡位置,且A 、B 间只有一个波峰,若传播方向是B →A ,如图10.3-9所示,经时间t ,质点B 恰好第一次到达波峰位置,该波的波速可能等于( )①t d 6 ②t d 4 ③t d 43 ④td23 A .只有①可能 B .只有①②可能 C .只有①②③可能D .①②③④都可能4.图10.3-10实线为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图象,经0.1s 后图象为虚线所示,且两波峰M 、N 间的距离为2m ,则该波的频率为( )A .1.0HzB .1.25HzC .4.5HzD .5.0Hz5.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0.3-11所示,质点M 在该时刻的振动速度为v ,经过0.2s ,M 点振动速度仍为v ,再经过0.2s ,M 的速度变为-v ,则该波( )A .向左传播,波速为10m /sB .向左传播,波速为5m /sC .向右传播,波速为10m /sD .向右传播,波速为5m /s6.a 、b 是一水平绳上相距为l 的两点,一列简谐横波沿绳传播,其波长等于32l ,则当a 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b 点应.( ) A .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 B .处于平衡位置上方位移最大处 C .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D .处于平衡位置下方位移最大处7.某地区发生地震,在观测站测得地震形成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分别为80km /h 和40km /h ,若该观测站到震源距离为160km ,则地震波传到该观测站的时间差为 .8.如图10.3-12所示为一列沿x 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这列波的振幅为 m ,波长为 m ;若波速为2.4m /s ,则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P 做简谐振动的频率为 ,P 点在10s 内通过的路程为 m .9.一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10.3-13(a )所示,经0.1s (小于周期)后变成图10.3-13(b).如果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向,求:(1)该波的波长λ;(2)该波的波速v;(3)该波的频率f.10.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t1=0和t2=0.005s时的波形图象分别如图10.3-14实线和虚线所示,求:(1)波的振幅和波长多大?(2)设周期大于(t2-t1),如果波向右传播,波速为多大?(3)设周期小于(t2-t1),并且波速为6000m/s,求波的传播方向.[能力提升]1.关于公式v=λ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λf,适用于一切波B.由v=λf,知f增大,则波速v也增大C.v、λ、f三个量中,对同一列波来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保持不变的只有fD.由v=λf知,波长是2m的声音比波长是4m的声音传播速度小2.有一频率为0.5Hz的简谐波,波速为4m/s,沿波传播方向上有相距lm。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5 朝阳区末)一列沿直线传播的简谐横波,其传播速度为80 m/s,波源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这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分别为()A.800 m,10 Hz B.8 m,10 HzC.8 m,1 Hz D.4 m,20 Hz2.简谐机械波在给定的介质中传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快B.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慢C.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质点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D.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3.图是同一机械波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波动图像.从图中可以直接观察到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波速B.频率C.周期D.波长4.A、B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T A时间(T A为波A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所示的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 A∶v B可能是().A.1∶3 B.1∶2 C.2∶1 D.3∶15.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波源振动周期T=0.1 s,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且此时a 点向下运动.则().A .波速为20 m /s ,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B .波速为10 m /s ,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C .波速为20 m /s ,波向x 轴负方向传播D .波速为10 m /s ,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6.如图甲所示,某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相邻两点间距离为d .质点1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振动南此开始向右传播.经过时间t ,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12-3-8乙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周期与波长分别为( ).A .23t ,9dB .23t ,8dC .2t ,263dD .2t,8d7.一渔船停泊在岸边,若海浪的两相邻波峰的距离是12 m ,海浪的速度是6 m /s ,则渔船摇晃的周期是( ).A .2 sB .0.5 sC .1 s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8.(2015 东城区二练)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质点a 的运动状态总是滞后于质点b 的运动状态0.5s ,质点b 和质点c 之间的距离是5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B .此列波的频率为2HzC .此列波的波长为10cmD .此列波的传播速度为5cm/s9.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频率为0.5 Hz ,沿x 轴正方向传播,从图示时刻起,A 质点至少要经过多少时间才能与B 质点在图示时刻有完全相同的运动情况?( )A .0.7 sB .1.3 sC .2.0 sD .0.5 s10.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A 与质点B 相距1 m ,点A 速度沿y 轴正方方;t=0.02 s 时,质点A 第一次到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 ).A.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 m/sB.此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从t=0时起,经0.04 s,质点A沿波传播方向迁移了1 mD.在t=0.04 s时,质点日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负方向11.如图所示,已知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t1时刻和t2时刻的图像,已知t2=t1+18 s,振动周期为0.5s,则波的传播方向与传播距离是().A.沿x轴正方向,6 m B.沿x轴负方向,6 mC.沿x轴正方向,2 m D.沿x轴负方向,2 m12.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其周期为T,某时刻的波形图像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再经t=0.2 s的波形图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则此列波的波速可能是().A.4.5 m/s B.6.5 m/s C.12.5 m/s D.17.5 m/s13.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质点P在该时刻振动速度为v,经过0.2 s,质点P的速度仍为v;再经过0.2 s,质点P的速度大小为。
而方向相反.则这列波().A.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7.5 m/sB.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7.5 m/sC.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5 m/sD.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5 m/s二、填空题14.如图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为1 m的13个质点ab、c、d、e、f、g、h、i、g、k、l、m,它们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 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在t=0时刻到达质点a,且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在t=1 s时刻,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求:(1)这列波的波长为________,周期为________.(2)在图中画出g点第一次向下达到最大位移时的波形图像.三、解答题15.(2015 昆明模拟)一列沿-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 cm.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9,0),已知t=0.7 s时,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试计算:(1)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多大?(2)从t=0时刻起,经过多长时间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3)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16.如图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是0.2 s后的波形图线.(1)若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最小距离;(2)若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3)若波速为35 m/s,求波的传播方向.17.某实验室中悬挂着一弹簧振子A和一单摆B,弹簧振子的弹簧和小球(球中间有孔)都套在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某次有感地震中观察到静止的振子A开始振动4.0 s后,单摆B才开始摆动.此次地震中同一震源产生的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分别为10 km和5.0 km,频率为1.0 Hz.假设该实验室恰好位于震源的正上方,求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波的周期T =0.1 s ,f =10 Hz ,根据v Tλ=,得λ=v ·T =8 m ,故选项B 正确. 2.【答案】D【解析】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有关,与波的振幅、频率无关,因此选项A 、B 错误;在一个周期内,机械波的波形向前推进一个波长,振动质点仍在原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它通过的路程是振幅的4倍,选项C 错误;频率越高,周期越短,波传播一个波长所用的时间(一个周期)越短,选项D 正确.3.【答案】D【解析】同一机械泼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会改变(由振源决定),波长和波速改变,而从图像中能直接观察发生改变的量是波长.故D 项正确.4.【答案】A 、B 、C【解析】由图可知T A =nT B ,λA =2λB ,且v=λ/T ,所以2/A A BB B Av T n v T λλ=⋅=.取n=1,2,3…,故可知A 、B 、C 正确. 5.【答案】A【解析】a 点向下运动,可判断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由v Tλ=得v=20 m /s .6.【答案】D【解析】由题图乙知波长为质点1到质点9之间的距离为8d ,可排除A 、C .在题图乙位置,质点1位于平衡位置,速度向上,而开始振动时质点1速度也为向上,说明时间t 是周期的整数倍,又知道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题乙所示波形,波形传播大于1个波长,若等于或大于3个波长,则不可能是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故应该为2个波长,也就是周期为2t,可排除B ,符合答案的只有D . 7.【答案】A 【解析】由波速公式v Tλ=,所以12s 2s 6T vλ===. 8.【答案】D【解析】由于质点a 的运动状态滞后于质点b ,可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A 错误;a 、b 的运动状态差半个周期,可知s T 1=,故频率1=f Hz ,B 错误;由图象可知,波长cm 5=λ,C 错误;s cm Tv 5==λ,D 正确。
9.【答案】A 【解析】λ=10 m ,12s T f==,v=f λ=5 m /s .波峰传到A 点历时 3.5m 0.7s 5m / s t ==. 10.【答案】A 、B【解析】由图可知2s λ=,λ=2 m ,而t=0.02 s=4T,则T=0.08 s ,25v T λ==m /s ,故A 项正确.由A 点向上振动可知波向左传播,故B 项正确.由于波动质点并不随波迁移,故C 项错误.在t=0.04s 时B 在平衡位置运动方向向上,故D 项错误.11.【答案】C【解析】振动周期T=0.5 s ,又因为t 2=t 1+18s ,所以由t 1到t 2经过了4T,由图可知波长为8 m ,则波在这段时间传播距离L=λ×14=8×14m=2 m .波的传播方向可以选一个特殊点,例如2 m 的质点,由平衡位置经过寺到波峰,即此质点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则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12.【答案】C 、D【解析】由图可知λ=2.0 m ,当波向右传播时有t=34T +nT (n=0,1,2,…),则依题意可得0.843T n =+(n=0,1,2,…),解出v 右=2.5(4n+3) m /s (n=0,1,2,…);同理,波向左传播时可得出v 左=2.5(4n+1) m /s (n=0,1,2,…),可知C 、D 正确.13【答案】.C【解析】由波的图像可直接读出振幅A=0.02 m ,波长λ=4 m .根据质点P 连续两个0.2 s 的始末状态,求出振动周期T ,由公式v f Tλλ==便可求出速度.(1) 质点振动过程示意图如图甲所示,设O 点为质点P 的平衡位置,a 、d 为最大位移处,b 、c 为速度等大处.设质点在b 点速度为v ,由b 到c ,历时t bc =0.2 s ,速度仍为v ,质点由c 到d 至c 速度大小仍为v ,但方向相反,历时t cdc =0.2 s . 由简谐振动的对称性: 10.1s 2b O O c b c t t t ===,10.1s 2cd dccdc t t t ===, 则 t Od =t Oc +t cd =0.1 s+0.1 s=0.2 s . 因为 114Od t T =,所以T 1=4t Od =4×0.2 s=0.8 s 。
(2) 质点P 运动过程第二种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质点由b →a →b →c →d →c ,历时0.2 s ,速度仍为v 。
质点由c →b →a →b →c ,历时为0.2 S ,速度大小仍为v ,方向相反.由图乙可知,质点P 在0.4 s内完成32周期的运动, 即230.4s 2T =.所以220.80.4s s 33T =⨯=.当T 1=0.8 s 时,波速为14m / s 5m / s 0.8v Tλ===. 此时P 质点向下运动,则波沿z 轴负方向传播,由此可知选项C 是正确的. 当20.8s 3T =时,波速为2234m / s 15m / s 0.8v T λ==⨯=. 此时P 质点向上运动,则波沿z 轴正方向传播,由此可知A 、B 、D 是不正确的.二、填空题14.【答案】(1)4 m 4 s (2)如图所示.【解析】由题意知周期T=4 s ,波长λ=vT=4 m ,当g 点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三、解答题15.【答案】(1)10 m/s (2)1.1 s (3)0.9 m【解析】(1)由题意可知该波的波长为λ=4 m ,P 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3 m ,距离下一个波峰的水平距离为7 m所以10m/s sv t==. (2)Q 点与最近波峰的水平距离为11 m 故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为1 1.1s st v==.(3)该波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为=0.4s T vλ=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质点P 振动了t 2=0.9 s 则219244Tt T T =+=质点每振动4T经过的路程为10 cm 当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 点通过的路程s =0.9 m. 16.【答案】见解析 【解析】(1)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 334m 44s n n λ⎛⎫⎛⎫=+=+⨯ ⎪ ⎪⎝⎭⎝⎭(n=0,1,2,3,…), 可能值有3 m ,7 m ,11 m ,…,最小距离为3 m . (2)根据14t k T ⎛⎫=+⎪⎝⎭得:441tT k =+,在所有可能的周期中,当k=0时最大,故T m =0.8 s . (3)波在0.2 s 传播的距离s=vt=7 m ,73144sλ==个波长,故可判得波向左传播.17.【答案】见解析【解析】设地震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 P 和v S ,则 v P =f λP , ① v S =f λS . ② 式中,f 为地震波的频率,λ1和λ2分别表示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设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s ,纵波从震源传播到实验室所需时间为t ,则s=v P t , ③s=v S (t+Δt). ④式中,Δt 为单摆B 开始摆动的时刻与振子A 开始振动的时刻之间的间隔.由①②③④式得 11SPf ts λλ∆=-. ⑤代入数据得 s=40 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