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3
桥梁施工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桥梁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桥梁施工的主要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桥梁的分类、构造和设计原理,掌握桥梁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了解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桥梁施工的分析和设计,具备桥梁施工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进行桥梁施工的现场管理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桥梁施工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施工管理等方面。
1.桥梁施工的基本原理:包括桥梁的分类、构造和设计原理,桥梁施工的流程和步骤。
2.桥梁施工工艺:包括桥梁基础施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桥梁装饰施工等。
3.桥梁施工设备:包括桥梁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具。
4.桥梁施工管理:包括桥梁施工的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桥梁施工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桥梁施工工艺和设备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桥梁施工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桥梁施工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条件。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一、设计资料1 桥面净宽净-7 +2×1.5m人行道2 主梁跨径及全长标准跨径=21.70m(墩中心距离)计算跨径=21.20m(支座中心距离)主梁全长=21.66m(主梁预制长度)3 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4 设计安全等级二级5 桥面铺装沥青表面处厚5cm(重力密度为23),混凝土垫层厚6cm (重力密度为24),T梁的重力密度为256 T梁简图如下图主梁横截面图二、设计步骤与方法Ⅰ. 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和组合(一)恒载及其内力(以纵向 1m 宽的板条进行计算)1)每延米板上的恒载 g沥青表面: 0.05×1.0 ×23 = 1.15混凝土垫层: 0.06×1.0 ×24 =1.44T梁翼板自重:合计:2)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内力悬臂板长弯矩剪力(二)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1)将车辆荷载后轮作用于铰缝轴线上,后轴作用力为140kN,轮压分布宽度如图 5 所示,车辆荷载后轮着地长度为 a2 = 0.20m ,宽度 b 2= 0.60m ,则得:a1 = a2 + 2H = 0.2 + 2×0.11= 0.42mb1 = b2 + 2H = 0.6 + 2× 0.11 = 0.82m荷载对于悬臂梁根部的有效分布宽度:2)计算冲击系数μ结构跨中截面的惯矩:翼板的换算平均高度:cm主梁截面重心位置:cm则得主梁抗弯惯矩:结构跨中处单位长度质量:混凝土弹性模量E:取由以上数据可得简支梁桥的基频:Hz按照《桥规规定》f介于1.5Hz和14Hz之间,冲击系数按照下式计算:由于这是汽车荷载局部加载在 T 梁的翼缘板上,故冲击系数取 1+ =1.223)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弯距为: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剪力为:(三)内力组合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内力组合计算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组合计算Ⅱ.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一)当荷载位于支点处时(应按杠杆原理法计算)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规定,在横向影响线上确定荷载沿横向最不利的布置位置。
桥梁工程1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桥梁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了解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 学生能了解桥梁工程中的力学原理,如受力分析、稳定性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桥梁设计原则,独立完成小型桥梁的设计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分析桥梁结构在受力时的稳定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桥梁模型的制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桥梁工程,培养对工程建设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关注桥梁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基本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工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桥梁基本概念:介绍桥梁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功能,参考教材第1章。
2. 桥梁设计原则:讲解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如受力分析、材料选择等,参考教材第2章。
3. 桥梁施工技术:阐述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桩基施工、上部结构施工等,参考教材第3章。
4. 桥梁力学原理:分析桥梁结构在受力时的稳定性、承载能力等,参考教材第4章。
5. 桥梁设计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小型桥梁的设计方案,参考教材第5章。
6. 桥梁模型制作:组织学生分组制作桥梁模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结合教材第6章。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桥梁基本概念(第1章)第二周:桥梁设计原则(第2章)第三周:桥梁施工技术(第3章)第四周:桥梁力学原理(第4章)第五周:桥梁设计实践(第5章)第六周:桥梁模型制作与展示(第6章)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有序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桥梁工程相关知识。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学生姓学教学院专业年指导教职单2017年7月目录1.设计资料 (1)1.1题目 (1)1.2设计资料 (1)1。
3设计内容 (3)1。
4参考资料 (3)2。
计算说明书 (5)2.1各种参数计算 (5)2。
2桥面板内力计算 (6)2。
2。
1单悬臂板内力计 (6)2.2.2铰接悬臂板内力计算 (7)2。
2。
3主梁内力计算 (8)2。
2.4横隔梁内力计算 (18)2。
2。
5挠度、预拱度计算 (21)11。
设计资料1。
1题目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形梁桥计算1.2设计资料1. 主梁细部尺寸单片主梁的梁宽为1.78m ,其细部尺寸如图1-1所示图1—1单片主梁示意图2. 桥梁净空一净14+2米(如图1-2所示)图1—2桥梁横断面示意图3. 跨径和全长(如图1—3所示)图1—3主梁立面图标准跨径主梁30.00b l m =;计算跨径29.50b l m =;预制全长29.96l m =全;4. 上部结构主梁布置图(如图1-4所示)(单位:cm )图1-4主梁布置图5.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人群23.0/KN m 。
6. 材料主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50,容重263/KN m ;桥梁铺装为C25混凝土垫层厚6。
5~17cm ,容重253/KN m ,沥青混凝土厚2cm;容重243/KN m 。
7. 设计方法杠杆原理法、偏心压力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法等。
8.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JTG D62—2004).1。
3设计内容1.桥面板内力计算计算T梁翼板所构成的铰接悬臂板和悬臂板的设计内力。
2.主梁内力计算1)计算各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2)计算主梁在荷载作用下跨中截面的弯矩、支点和跨中截面的剪力;3.进行主梁内力组合,并画出主梁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设计资料1桥面净宽净-7 +2 X.5m人行道2 主梁跨径及全长标准跨径l0 =21.70m (墩中心距离)计算跨径 l =21.20m (支座中心距离)主梁全长I全=21.66m (主梁预制长度)3 设计荷载公路— I 级;人群荷载 3.0kN m 24 设计安全等级二级5 桥面铺装沥青表面处厚5cm (重力密度为23kN m3),混凝土垫层厚6cm (重力密度为24 kN m3),T梁的重力密度为25 kN m36 T 梁简图如下图沥青混凝土50mm"水泥混凝土垫层60mm二、设计步骤与方法I •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和组合(一)恒载及其内力(以纵向1m宽的板条进行计算)1)每延米板上的恒载g沥青表面g i : 0.05 X1.0 X23 1.15 kN m混凝土垫层g2: 0.06 X1.0 X24 1.44 kN mT 梁翼板自重g3: g30.08 0.14 1.0 25 2.75 kN m2悬臂板长I。
160 1820.71m弯矩M Ag 1gl1 2-5.34 (0.71)2 1.35kNm22)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内力剪力Q Ag gl o 5.34 0.71 3.79 kN(二)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主梁截面重心位置:11130 160 1811130 18 -2 2160 18 11 130 1841.18 cm则得主梁抗弯惯矩:I c 丄 160 18 113 1601218 1141.2211~21 18122181302130 41.226.63 106m 4结构跨中处单位长度质量m cm cG 15.45 1039.81.577 103 2 2Ns /m混凝土弹性模量E :10取 E 2.80 1010 N / 由以上数据可得简支梁桥的基频:10O.。
6630003.790 Hz31.577 10按照《桥规规定》f 介于1.5Hz 和14Hz 之间,冲击系数按照下式计算:1 1 0.1767Inf 0.0157 1.22由于这是汽车荷载局部加载在 T 梁的翼缘板上,故冲击系数取 1+ =1.223)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弯距为:Pb 1140 20.82… M Ap 1 I 。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设计原理,掌握桥梁工程的主要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桥梁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2)掌握桥梁工程的主要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3)了解桥梁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桥梁工程问题;(2)具备一定的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3)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桥梁工程进行仿真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进取的精神风貌;(3)增强学生对社会、环境负责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设计原理,以及桥梁工程的主要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1.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桥梁工程的组成和结构类型;3.桥梁工程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4.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5.桥梁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设计原理;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桥梁工程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桥梁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4.实验法:学生进行桥梁工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桥梁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桥梁工程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动画和视频,形象直观地展示桥梁工程的特点和魅力;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桥梁工程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含图纸《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目录1.设计基本资料 (1)1.1设计资料 (1)1.2设计基本要求 (1)2.桥梁纵横断面设计 (2)2.1桥梁横断面设计 (2)2.2桥梁纵断面设计 (3)3.行车道板的计算 (3)3.1行车道板类型 (3)3.2恒载及其内力 (3)3.3汽车荷载产生的内力 (4)3.4作用效应组合 (5)3.5行车道板配筋及验算 (6)4.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8)4.1支座截面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8) 4.2跨中截面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9)4.3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汇总 (15)5.主梁内力计算 (15)5.1恒载内力计算 (15)5.2活载内力计算 (16)5.3作用效应组合 (20)6.钢筋配置及验算 (21)6.1跨中钢筋配置及验算 (21)6.2弯起钢筋和箍筋配置及验算 (23)6.3腹板分布钢筋、架立钢筋配置 (30)7.变形验算 (30)7.1裂缝验算 (30)7.2变形挠度验算与预拱度设置 (31)8.支座设计与计算 (34)8.1确定支座平面尺寸 (34)8.2确定支座的厚度 (35)8.3验算支座偏转情况 (36)8.4验算支座的抗滑稳定性 (37)参考文献 (38)1《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 型梁桥设计1. 设计基本资料1.1 设计资料(1)桥梁横断面尺寸:净-9+2×1.00m 。
(2)可变荷载:人群荷载2.5kN/m 2;人行道+栏杆=5kN/m 2;汽车荷载,公路-Ⅰ级。
(3)永久荷载:桥面铺装层容重γ=23kN/m 3。
其他部分γ=25kN/m 2。
(4)材料:主筋采用HRB335,其他用HPB235,混凝土标号C40。
(5)桥梁纵断面尺寸:标准跨径Lb=30m ,计算跨径L=29.16m ,桥梁全长L ’=29.96m 。
(6)混凝土弹性模量:4h 3.2510E MPa =?。
1.2 设计基本要求(1)纵横断面设计根据给定的原始资料,参考工程实例,合理进行桥梁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布置,选取适当的桥面铺装层,初步估算T 形主梁、横隔梁等的细部尺寸。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10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工程实践,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
1.了解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桥梁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熟悉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
4.能够运用桥梁工程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桥梁设计。
5.能够分析桥梁工程的施工问题和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
6.能够撰写桥梁工程的设计报告和施工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安全、质量和环保意识的重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桥梁工程的创新热情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工程实践。
1.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桥梁的分类、组成部分和功能。
2.桥梁的设计原理:包括梁桥、拱桥和悬索桥的设计计算方法。
3.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包括桥梁基础施工、桥梁主体结构施工和桥梁装饰施工。
4.桥梁工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桥梁工程的验收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桥梁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责任感。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教材:选择权威的桥梁工程教材,提供学生系统学习的基础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桥梁工程参考书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桥梁工程的实例和设计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桥梁工程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1. 引言本是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完整版,旨在对桥梁工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设计和分析。
本课程设计涵盖了桥梁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要求、施工方案、材料选择、结构分析等。
2. 设计要求2.1 桥梁的功能要求2.2 桥梁的工作环境要求2.3 桥梁的荷载要求2.4 桥梁的使用年限要求2.5 桥梁的安全性要求2.6 桥梁的经济性要求3. 桥梁的基本参数3.1 跨径3.2 桥宽3.3 桥高3.4 支座类型3.5 基础类型4. 材料选择4.1 桥面铺装材料4.2 桥梁主要构件材料4.3 防腐材料4.4 各种连接材料5. 结构分析5.1 静力分析5.2 动力分析5.3 稳定性分析5.4 疲劳分析5.5 桥梁振动分析6. 施工方案6.1 承包方式6.2 施工流程6.3 施工安全措施6.4 施工设备选型6.5 施工组织7. 经济性分析7.1 桥梁建设投资7.2 桥梁运营成本7.3 桥梁维护费用7.4 桥梁使用寿命8. 附件清单:附件一:桥梁设计图纸附件二:桥梁计算报告附件三:材料选型表格附件四:施工方案说明书9. 法律名词及注释:9.1 桥梁设计规范:桥梁设计的法律依据。
9.2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
9.3 承包方式:桥梁工程的承包方式。
---二: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1. 引言本为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完整版,旨在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桥梁设计指南。
本涵盖了桥梁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基本原理、结构分析、材料选择、施工方案等内容。
2. 设计基本原理2.1 桥梁设计的目标2.2 桥梁设计的要求2.3 桥梁工作原理3. 结构分析3.1 桥梁荷载分析3.2 桥梁受力分析3.3 桥梁承载能力计算4. 桥梁材料选择4.1 桥梁主要构件材料的选择4.2 桥面铺装材料的选择4.3 防腐材料的选择5. 桥梁施工方案5.1 施工组织设计5.2 施工流程安排5.3 施工工艺和设备选择6. 桥梁验收与维护6.1 桥梁验收标准6.2 桥梁维护方法6.3 桥梁维护周期7. 附件清单:附件一:桥梁设计图纸附件二:结构分析计算表格附件三:材料选型表格附件四:施工组织设计报告8. 法律名词及注释:8.1 桥梁设计规范:桥梁设计的法律依据和技术要求。
一、课程设计总体要求
(一)目的与教学要求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是桥梁工程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座简支梁桥上部结构与支座的设计计算工作。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1)回顾并巩固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关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和计算、构造等重要指示,并且深化知识;
(2)结合交通背景,对一座简支梁桥的横断面形式进行布置、设计,在这一过程中,结合行业规范,掌握桥梁横断面布置的基本要求和布置特点;
(3)进一步加深对桥梁结构上作用荷载、作用效应计算办法的理解,加深对桥梁横向分布概念的理解与计算方法;
(4)通过上部结构与支座的设计,掌握桥梁结构的传力路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结构整体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在要求的时间期限内完成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如下:
(1)本次课程设计内容较多,也是同学们第二次重要的工程训练环节,要求同学们以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态度来对待;
(2)课程设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座简支梁桥上部结构及支座的计算书1份,做为给予课程设计成绩单依据;
(3)课程设计完成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提倡互相讨论、交流,但不得互相抄袭。
一旦发现有抄袭的现象,抄袭者与被抄袭者都将被要求重做设计,最高仅可取得及格成绩;
(4)要求同学在课程设计进行前,仔细阅读指导书和教材中的计算示例,仔细阅读课程设计提供的技术资料,然后根据个人的情况,安排好课程设计完成的时间,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简支梁桥是一种最常见桥梁结构形式,因此本课程设计简支梁桥的上部结构及支座设计计算为主要内容。
二、课程设计指导
(一)参考资料
本课程设计采用的计算原则、计算公式、计算符号等均以《结构设计原理》教材或交通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为基准。
因而,同学应在已学的结构设计原理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知识基础上,参照公路桥涵设计的相关资料,理解和学习公路桥涵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计算方法,参考资料有:
(1)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邵旭东,《桥梁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张继尧,《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梁桥》,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二)计算书与图纸要求
(1)计算书要求有计算基本资料以及各部分计算的详细过程。
对于计算的每部分内容,需要计算图式时,必须给出计算图式及计算简图(必须用铅笔画或者CAD制图)并标明计算尺寸、单位及图形编号,简图等必须用直尺画线条,不得徒手画。
进行公式计算时,必须先将原公式列出,然后代入相关数值。
应说明所有参数取值理由,最后给出计算结果,并注明单位(可参照《结构设计原理》例题)。
(2)各部分计算应该详尽,计算符号及相应代入数值齐全,应达到可以让别人进行独立复核检查的程度。
(3)计算书可采用手写或打字排版的形式,完成后需装订成册,按时交给教师审查并给出成绩。
三、课程设计:课题列表
1、13m预应力空心板梁桥: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60km/h,公路—II 级,人群;陈政名(主梁间距1.2m,其中预制部分宽1.0m)
2、14m预应力空心板梁桥: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60km/h,公路—II 级,人群;何建(主梁间距1.4m,其中预制部分宽1.2m)
3、15m预应力空心板梁桥: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60km/h,公路—II 级,人群;蔡奇孝(主梁间距1.6m,其中预制部分宽1.4m)
4、20m预应力T形梁桥: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I 级,人群;李经纬(主梁间距1.6m)
5、22m预应力T形梁桥: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I 级,人群;徐凯
(主梁间距1.7m)
6、25m预应力T形梁桥: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I 级,人群;林潜秉(主梁间距1.8m)
7、30m预应力T形梁桥: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 级;李云超
(主梁间距1.9m)
8、32m预应力T形梁桥: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 级;岳亚刚
(主梁间距2.0m)
9、35m预应力T形梁桥: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 级;李鹏
(主梁间距2.1m)
10、38m预应力T形梁桥: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 级;许辉
(主梁间距2.2)
11、40m预应力T形梁桥:一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00km/h,公路—I 级;唐哲宇
(主梁间距2.3m)
12、42m预应力T形梁桥:一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00km/h,公路—I 级;刘路栋
(主梁间距2.4m)
13、45m预应力T形梁桥:一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00km/h,公路—I 级;翟旺
(主梁间距2.5m)
14、20m预应力拼接小箱梁: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I 级,人群;单继栋(主梁间距2.4m,梁高1.2m)
15、25m预应力拼接小箱梁: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I 级,人群;伍欣森(主梁间距2.4m,梁高1.4m)
16、30m预应力拼接小箱梁: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20km/h,公路—I 级;林亨
(主梁间距2.4m,梁高1.6m)
17、35m预应力拼接小箱梁: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20km/h,公路—I 级;马啸
(主梁间距2.4m,梁高1.8m)
18、21m预应力箱梁: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I 级,人群;陈登辉
(主梁间距2.6m,梁高1.2m)
19、26m预应力箱梁: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I 级,人群;张雪岩
(主梁间距2.6m,梁高1.4m)
20、31m预应力箱梁:一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00km/h,公路—I 级;黄佳辉
(主梁间距2.6m,梁高1.6m)
21、36m预应力箱梁:一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00km/h,公路—I 级;祁航天
(主梁间距2.6m,梁高1.8m)
22、27m预应力箱梁: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 级,人群;邵挺
(主梁间距2.8m,梁高1.4m)
23、32m预应力箱梁: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公路—I 级,人群;茹文强
(主梁间距2.8m,梁高1.6m)
24、39m预应力箱梁:一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00km/h,公路—I 级;郑超祎
(主梁间距3.0m,梁高1.9m)
26、40m预应力箱梁: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00km/h,公路—I 级;倪国锋
(主梁间距3.1m,梁高2.0m)
27、45m预应力箱梁: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00km/h,公路—I 级;汪宝
(主梁间距3.2m,梁高2.1m)
28、48m预应力箱梁: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20km/h,公路—I 级;朱立烽
(主梁间距3.3m,梁高2.2m)
29、50m预应力箱梁: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120km/h,公路—I 级;叶经店
(主梁间距3.4m,梁高2.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