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利用外资概况统计(1985-2014)(二)
- 格式:xls
- 大小:10.00 KB
- 文档页数:2
图22005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结构图一、引言外商投资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商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贸易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多年来,中国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前进的国家,依然是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的目的地。
所以,研究我国的利用外商的投资情况帮助我国更好地利用外资发展自身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仍然需要有效地吸收外资,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发挥外商投资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一)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不过可以看出从2010年以后我国利用外资的速度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中低速的平稳性的增长,201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相比前后两年有所下降,之后几年趋于平稳。
2005~2014年间,我国的实际使用外资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基本进入中低速的平稳增长时期,但是长远来看,我国外资发展的前景状况良好。
不过虽然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较好,但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产业投资几近饱和的状态下,我国仍然面临着优化外资结构、增强外资质量以及他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等较多挑战。
如何积极迎接挑战,继续在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是当前亟须考虑的问题。
(图1)本文对2005~2014年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进行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2002年以后中国利用外资重新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不过,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2005年至2014年来,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大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2009年较2008年利用外资有所下降,2012年较2011年有所下降,这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有着极大的联系。
此外,图1中可以看出,2013~中国利用外资状况及建议□文/肖瑶(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北·保定)[提要]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利用外资呈现出新特点和新形势,外资利用面临新的任务和环境。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摘要: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
在设立经济特区时,就把经济特区定位于“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
经济特区大胆利用外资,并为适应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要求而锐意改革,带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30年来,我国利用外资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外商间接投资为主到直接投资为主、由沿海局部试验到全面参加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以开放、利用外资促改革和发展的独特道路。
如今,外商投资正面临成本全面上升、国内外外商投资条件深刻变化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利用外资;历程;特点;前景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1978年我国实现对外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1991年以前,我国利用外资以间接投资为主,对外借款是吸收外资的主体,对外借款一直占据外资的60%~70%的比重,FDI较少。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年度实际使用FDI超过间接投资额,占据了主体地位。
吸收FDI是我国利用外资的核心内容,其走过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979~1986年)1979年7月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首部我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法规———《我国华人民共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这一阶段,吸收FDI呈现以下基本特征:FDI的规模极为有限;地区分布不合理;FDI主要投向广东、福建两省及其他沿海城市,一些内陆地区引进FDI尚未起步;投资来源主要为香港、澳门两个地区,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极少;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酒店服务业。
2.稳步发展阶段(1987~1991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法律和法规体系,对外开放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加大对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该阶段吸收FDI呈现以下基本特征:FDI的地区分布有所扩大,除沿海地区外,一些内陆地区也开始引进FDI;投资来源仍主要为香港、澳门两个地区,台湾开始对大陆进行投资产,并逐年增加;生产型项目和出口导向型项目大幅度上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前言一、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概况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中,不断利用外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趋势。
从2003年至今,我国利用国外直接投资总额一直呈较稳健的增长,尤其是2004年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国外直接投资总额一直稳定在600亿美元以上。
200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083.12亿美元。
然而,近年来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我国宏观的经济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其一就是我国政府外汇储备余额在2006年10月突破了1万亿美元,到2008年12月末已经达到了1.95万亿美元。
本文对于我公司利用外资、引进外资,与地方省市政府合作,承接大型政府项目,参与城镇建设,投资于科技项目、能源以及农业开发等项目,能够起到总揽全局、抛砖引玉、精心策划、慎重实施的作用。
1.利用外资的涵义利用外资属于国际资本流动范畴,其基本涵义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引入资本,即国际资本输入到某一国家或地区。
这个含义包含利用外资的三大特性:一是资本输入的特性,即单独的货币性与投资性的资本输入,像与引进商品、劳务、技术、管理相联系的资本输入;还有特定的非营利性的资本输入,像与投资项目相配套的国外政府无息贷款等,都属于利用外资范畴。
然而,对于非资本输入性的外汇收入则不属于利用外资,像旅游外汇收入与个人消费用外汇收入等。
二是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特性。
在国际资本流动中,作为资本输出的一方是债权人,作为资本接受的一方为债务人。
债权人追求的是资本的增值,一般不会放弃资本的所有权,而仅仅是暂时让渡使用权,以追求相应的利息、股息、汇差等资本增值方面的收益。
三是存在风险的特性。
利用外资的风险主要对于资本接受的债务人,具体涉及的风险十分广泛,包括难以支付本息的风险、丧失民族长远利益的风险、损害国内外债权债务体系的风险、引起金融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风险。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利用外资从零开始,直至改革开放前利用外资都处于萌芽期,与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外资往来。
改革开放之后的40年,迎来了利用外资的黄金期,中国利用外资水平飞速发展,自1993年以来外资规模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1979—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情况,除个别年份略有下降外,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整体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一、市场萌芽阶段:1949—1977年解放初期因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包围、封锁和禁运,进而也封闭了中国利用资本主义国家资金的大门。
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出现,中国不得不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只能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寻求资金和技术援助,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揭开了新中国利用外资的序幕。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新中国援建 156 个工业项目,专业领域涵盖电力、钢铁、煤炭、机械等产业,为中国重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开始从落后的农业国迈入工业国行列。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意味着中美关系逐渐打破坚冰,同时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为日后中国的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与周恩来总理的会晤宣告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到来,为进一步促进两国间的经济友好往来,中日双方在通商、航海、渔业、科技等方面缔结相关协定,逐渐形成中日外资合作雏形。
整体来说,这一时期中国利用外资市场处于萌芽阶段,为此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1 1979—201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注: 由于1979—1982年外资数据缺失,作者经搜集整理将这期间的外资数据进行汇总。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二、探索开放阶段:1978—1991年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抓住了迎合全球化浪潮的契机,同时也启动了加快利用外资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