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各工序疵点产生原因汇总-0000
- 格式:pdf
- 大小:135.92 KB
- 文档页数:9
一、纺织品瑕疵介绍由纤维原料到最后制造成成品织物,需通过纺纱、织造、印染等工程,且每种工程中,又需通过一持续多个加工进程(Process)始能完成。
在各层次的加工中,设定条件之不妥,人员操作之疏忽,机械之故障等,都可能致使产品发生外观上之缺点。
就理论上言之,加工之层次愈多,那么发生缺点之机率亦愈高。
在织物外观所能见到之此种缺点,称呼织物瑕疵(Fabric Defect)。
但亦有在胚布状态无异状,假设经漂、染加工后那么显著显现,此种一样多称之谓潜隐瑕疵(Latent Defect)或隐性瑕疵。
我国有一句俗语:「多作多错,少作少错,不作不错。
」,此语虽在现代工作精神上不合时宜,但用在纺织多层次加工所产生之瑕疵上却甚为符合实际。
世界上少有完美之事物,纺纱工程会使原纱产生瑕疵,例如棉粒(Nep)、粗结(Slub)等;织造工程会使胚布产生瑕疵,例如并纬(Mispicks)、断经(Broken Ends)等;印染工程会使成品布产生瑕疵,例如染料点(Dye Spot)、结尾色差(Tailing or Ending)等。
品质优良之成品织物,其瑕疵应为极少。
如某种成品织物之瑕疵甚多,不管是用作制衣、被服、或其它日用品及装饰品,均会阻碍其美观,而降低其价值。
二、织物瑕疵之外观特点与成因由纤维至成品织物,加工之时期可分为纺纱(Spinning),织造(Weaving),练漂、染色、印花(Scouring & Bleaching,Dyeing,Printing)与整理加工(Finishing)四大时期。
现以在各时期中可能发生之瑕疵,用工厂一样通用之名称,就其外观特点与生成之缘故分述于下:1、属于纤维原料、纱支缘故者(1)、棉粒(Nep)外观:布面呈现类似接头大小之棉纤维团,且系纺入纱中者。
如将之拔下,那么纱呈断裂或将至断裂之状态。
低品级原棉纺成之粗纱,常有此种瑕疵。
成因:1.原棉中有死棉纤维团,于清花进程中未完全除去。
常见质量疵点及产生原因一、破洞在织物线圈中,有一根或几根纱线断裂造成线圈脱散(一般在卷布架的中间)。
产生原因:1、纱线张力过大;2、针槽紧或缺油(直条);3、卷布太紧;4、针踵坏数枚、针舌翘、针舌歪、歪针头、沉降片坏;5、三角对位不佳;6、纱线强力差;7、导纱器位置不佳;8、机号与纱支不匹配;9、温湿度不适合等。
二、漏针纱线未断裂,因针钩未垫到新纱线而造成线圈脱散的疵点,分直柱漏针(织针造成),和分散漏针(一般在卷布架两侧)。
产生原因:注:3针以上漏针,与破洞区别:纱线是否断裂。
1、导纱器位置安装不佳;2、三角对位不好;歪斜、针头左右长短、歪斜等。
4、织针缺油;5、进纱张力不匀或偏小;6、卷布张力过小或不匀;7、提花机顶针片在槽中太松,插错针等。
三、花针1、针舌歪、针舌回转不灵活;2、卷布张力太松;4、三角对位未调好;5、针盘压针过浅或不一致等。
四、稀路在布面纵向形成一针松或紧的直向纵条,织物线圈太长或太短(个别的或整个布面的)。
产生原因:特点:①经向:固定在一根针上②竖条:2针或2针以上松或紧的直向条纹。
1、换错织针或沉降片;;2、织针、沉降片严重磨损;3、针槽、沉降片槽太脏;成圈过程中,旧线圈未脱出针钩,又钩上新纱线,形成线圈,新旧线圈重合在一起。
分直柱花针(织针原因)或分散花针(一般在卷布架两侧)。
产生原因:、针舌轻微歪斜;5、织针顺序排错;6、机台严重缺油;7、牵拉卷布张力调节不当,汗布太松、双面布太紧;8、三角对位调节不当,克重太轻或太重;9、针槽、沉降片槽磨损变形(双面旧机,罗纹旧机);10、织针新旧混排等。
五、横条在针织物若干横列中,线圈大小,织物色差发生周期性变化,呈现横向隐条。
产生原因:特点:纬向,周期性例如:1台34"102F单面机汗布,102个横列 6cm左右,以 6cm 为周期。
1台34"84F双面机,42个横列,4cm左右,以 4cm 为周期。
1、输纱轮没绕纱或太少,输纱轮上毛丝没有清干净;的纱混用,棉纱回潮的与没回潮的混用,大小纱混用;3、断氨纶、双纱中断一根、衬氨纶顺序错误;4、送纱盘、输纱轮槽齿、孔带等飞花堵塞严重;5、纱线通道不畅通或偏向太多;6、输纱轮离合器未到位;7、接纱后输纱轮皮带没有放到位;8、穿纱顺序不符合工艺要求;9、用错纱支,不同厂家不同批号混用;10、不同捻向不同单丝数原数混用等。
纺织品疵点及其成因大全纺织品疵点及其成因大全做纺织品业务,采购,跟单,质检人员必学一、如何做纺织品的QC:纺织品瑕疵介绍由纤维原料到最后制造成成品织物需经过纺纱、织造、印染等工程且每种工程中又需经过一连续多个加工过程(Process)始能完成。
在各层次的加工中设定条件之不当人员操作之疏忽机械之故障等均可能致使产品发生外观上之缺点。
就理论上言之加工之层次愈多则发生缺点之机率亦愈高。
在织物外观所能见到之此种缺点称谓织物瑕疵(Fabric Defect)。
但亦有在胚布状态无异状若经漂、染加工后则显著出现此种一般多称之谓潜隐瑕疵(Latent Defect)或隐性瑕疵。
我国有一句俗语:「多作多错少作少错不作不错。
」此语虽在现代工作精神上不合时宜但用在纺织多层次加工所产生之瑕疵上却甚为切合实际。
世界上少有完美之事物纺纱工程会使原纱产生瑕疵例如棉粒(Nep)、粗结(Slub)等;织造工程会使胚布产生瑕疵例如并纬(Mispicks)、断经(Broken Ends)等;印染工程会使成品布产生瑕疵例如染料点(Dye Spot)、结尾色差(Tailing or Ending)等。
品质优良之成品织物其瑕疵应为极少。
如某种成品织物之瑕疵甚多无论是用作制衣、被服、或其它日用品及装饰品均会影响其美观而降低其价值。
二、织物瑕疵之外观特征与成因由纤维至成品织物加工之阶段可分为纺纱(Spinning)织造(Weaving)练漂、染色、印花(Scouring & BleachingDyeingPrinting)与整理加工(Finishing)四大阶段。
现以在各阶段中可能发生之瑕疵用工厂一般通用之名称就其外观特征与生成之原因分述于下: 1.属于纤维原料、纱支原因者 2.属于织造原因者 3.属于印染整理原因者 4.生成原因难以归属及专业加工者 1.属于纤维原料、纱支原因者 (1)棉粒(Nep) (2)棉籽皮(Seeds) (3)粗结(Slub) (4)飞花(Flyer) (5)节纱(Cockled Yarn) (6)纱支不均(Uneven Yarn) (7)云织(Cloudd of Weaaving) (8)纤维点(Fiber Spot) (9)批号不同(Different Iots) (10)蒸纱不良(11)白点 (1)棉粒(Nep) 外观:布面呈现类似接头大小之棉纤维团且系纺入纱中者。
(完整版)织布疵点大全织造品质织疵成因一、经纱断头原因。
(不包括纱原纱品质及准备工用原因)1.综框过高低,左右不平。
2.开口过大过小,过早过迟。
3.经纱路线过短,(后梁过前),经纱张力太大4.后梁及停经架位置赤字高,上下层经不张力悬殊太大。
5.停经架与综框距离过远过低。
6.空气调节、湿度过高过低。
(尤其麻纱反应最大)7.剑颈、钢筘、综丝、停经片、剑带等毛糙。
8.过撑位置过高,应距最低位置1mm。
9.结头纱尾、飞花杂物搅入经纱。
10.值车对经纱倒断头、搅头处理不良,断经后接纱结头不良;如纱尾长。
二、断纬原因1.纬纱强力过低、松捻纱、大结头、棉籽屑、飞花回丝夹附。
2.络筒时强力过太、张力太大、成形不良。
3.边撑太前撞筘,距离钢筘到少要有1mm的间隙。
三、双纬1.纬纱断头为主要原因,首先须减少断纬线。
2.值车工不注意在断头后,未将织口内断纬拉清。
3.值车工在断纬后未将开开口顺序较主合适时开车。
4.纬纱断头后断纬运动未立即作用停车,而中间缺少数根或一根纬纱。
四、缩纬1.纬纱捻度过大。
2.纬纱太干或太湿。
3.开口不清。
4.开口时间过早或过迟。
5.纬纱引出张力太小。
6.经纱张力不足。
7.纬纱筒子有大结头、飞花、杂物附着、粗节纱造成部分开口不清。
五、小稀路1.筘座及卷取刺毛辊松动或腐蚀。
2.经纱张力过大或过小。
3.经纱上下两层纱张力相差悬殊。
4.停车过久后开车时梭口未较正。
5.停车后开车起动太缓慢影响打纬力。
(主电机皮带松驰无力)六、纬纱尾织入1.右测经纱距离顺风管太远,废边纱未能很好夹持纱尾。
2.纬纱张力太小,剑头开启时间太晚。
七、稀路1.起因均为断纬、首先须减少断纬。
2. 断纬卷取退卷绕装置不良。
八、跳花1、综框松动、不平或过低。
2、经纱张力上下两层相差悬殊。
3、浆纱过毛、开口粘滞、上浆不良引起绒球或毛羽。
4、经纱有飞毛、纱尾及大结头。
5、综丝头尾损断或综丝搅乱。
6、部分经纱松弛或张力过低。
7、开口时间不对。
一、纺织品瑕疵介绍由纤维原料到最后制造成成品织物,需经过纺纱、织造、印染等工程,且每种工程中,又需经过一连续多个加工过程(Process)始能完成。
在各层次的加工中,设定条件之不当,人员操作之疏忽,机械之故障等,均可能致使产品发生外观上之缺点。
就理论上言之,加工之层次愈多,则发生缺点之机率亦愈高。
在织物外观所能见到之此种缺点,称谓织物瑕疵(Fabric Defect)。
但亦有在胚布状态无异状,若经漂、染加工后则显著出现,此种一般多称之谓潜隐瑕疵(Latent Defect)或隐性瑕疵。
我国有一句俗语:「多作多错,少作少错,不作不错。
」,此语虽在现代工作精神上不合时宜,但用在纺织多层次加工所产生之瑕疵上却甚为切合实际。
世界上少有完美之事物,纺纱工程会使原纱产生瑕疵,例如棉粒(Nep)、粗结(Slub)等;织造工程会使胚布产生瑕疵,例如并纬(Mispicks)、断经(Broken Ends)等;印染工程会使成品布产生瑕疵,例如染料点(Dye Spot)、结尾色差(Tailing or Ending)等。
品质优良之成品织物,其瑕疵应为极少。
如某种成品织物之瑕疵甚多,无论是用作制衣、被服、或其它日用品及装饰品,均会影响其美观,而降低其价值。
二、织物瑕疵之外观特征与成因由纤维至成品织物,加工之阶段可分为纺纱(Spinning),织造(Weaving),练漂、染色、印花(Scouring & Bleaching,Dyeing,Printing)与整理加工(Finishing)四大阶段。
现以在各阶段中可能发生之瑕疵,用工厂一般通用之名称,就其外观特征与生成之原因分述于下:1、属于纤维原料、纱支原因者(1)、棉粒(Nep)外观:布面呈现类似接头大小之棉纤维团,且系纺入纱中者。
如将之拔下,则纱呈断裂或将至断裂之状态。
低等级原棉纺成之粗纱,常有此种瑕疵。
成因:1.原棉中有死棉纤维团,于清花过程中未彻底除去。
常见织疵造成原因织疵是指纺织品上出现的缺陷或瑕疵。
这些缺陷或瑕疵可以是织物表面的瑕疵,也可以是织物结构上的缺陷。
对于一个完美的织物,没有任何缺陷是理想的,但由于各种原因,织疵在生产过程中总是会出现。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织疵造成原因。
第一,织机故障是一个常见的织疵造成原因。
织机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织机的各个部件的磨损,不正常的振动或运动,机器的故障等。
这些故障可能导致织物上出现缺陷,比如断纬、断经、错纱等。
第二,纱线质量问题也是织疵造成原因之一。
纱线在织物生产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织物的基础。
如果纱线的质量不好,比如存在断丝、返纺、破编等问题,那么织物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缺陷。
第三,操作人员的错误也是织疵造成原因之一。
在织物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直接影响着织物的质量。
如果操作人员不熟悉织机的操作,或者在织物检查过程中出现疏忽,就容易导致织物上出现各种缺陷,比如错编、错纬、错织、粗织等。
第四,原料的质量问题也是织疵造成原因之一。
织物的质量受到原料质量的直接影响。
如果原料的质量不好,比如存在杂质、纤维断裂、扭曲等问题,那么织物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缺陷。
第五,生产环境和工艺问题也会导致织疵的产生。
在织物生产过程中,生产环境和工艺的合理性对织物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如果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参数不合适,或者采用了不恰当的工艺流程,都可能导致织物上出现各种缺陷。
第六,外部因素也可能导致织疵的产生。
比如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摩擦,还有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洗涤、摩擦等都可能导致织物上出现疵点。
织疵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织机、纱线、操作人员、原料、生产环境和工艺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为了减少织疵的产生,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密切关注织机的运行状态,定期维护和保养织机,严格控制纱线的质量,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加强对原料的质量监控,优化生产环境和工艺流程等。
只有在综合考虑和解决以上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够减少织疵的产生,提高织物的质量。
技术|粗细节、条干不匀等五大常见疵点的影响、成因及改善措施对于纯棉精梳细号纱线,从危害程度和发生频次看影响布面质量的有害疵点主要是粗细节、条干不匀、飞花、棉结和异常疵点。
这些疵点对后工序有哪些影响?影响布面质量的有害疵点01粗细节粗节,布面表现为一个突出的粗节,影响织物外观,甚至造成布面降级。
布厂可以通过人工挑修改善外观,但是挑修操作困难、费时费工;细节,因为比正常纱细,就会形成纱线强力弱环,造成准备和织造过程的断头,影响准备和织造的效率,即使未发生断头在布面表现为细于正常纱的疵点,且无法修复,数量多时会造成布面降级。
02条干不匀影响织物外观,造成布面降级,特别严重时在织物布面表现为条影或木纹,较轻的情况下布面外观浑浊、不光洁似有云斑,条干不匀还会造成染色不匀。
03棉结布面表现为棉点或白星,星星点点分布在布面上,影响织物外观。
布厂可通过人工挑修来降低棉点,但数量过多时挑修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费时费工。
此类疵点较多或较大时在准备、织造中纱线断头率会增加,影响准备织造效率,影响织物外观及平整,造成布面降级。
04飞花布面表现介于粗节和大棉结之间,比粗节短、纤维松散,影响布面光洁程度。
通过人工挑修可得到改善。
异常疵点多表现为长片段,发生频率低,如单纱中的双线纱,股线中的三股纱和四股纱等,以及长粗节、长细节。
此类疵点严重影响织物外观,造成布面降级,制衣厂一般都需要做避裁处理,会降低布的利用率。
更严重时甚至会延误订单的交期,赔偿客户的损失。
不同的布种对纱线的质量要求可以看出纱线疵点对后工序尤其是织物的布面效果有较大影响。
从布厂的产品种类看,不同的布种对纱线的质量要求也不同。
a)净色布种(经纬纱线同色或不同色的平纹织物):根据经纬颜色的反差大小,对纱线的棉结要求不同,经纬颜色反差越大,对棉结要求越高,尤其经特殊后整理的布种对粗节、棉结要求更高。
b)米通条布种(经向、纬向或经纬两方向相邻纱线颜色不同的织物):纱线颜色反差越大,对粗节、棉结和条干均匀度的要求越高。
纺织面料瑕疵总结(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针织面料常见的瑕疵汇总从织造到染整的瑕疵主要包括以下一些:一、坯布:1、漏针(跳丝):坯布在织造的时候,由于纱线断裂或织针出现问题布在布面上出现一路或几路漏纱。
2、破洞:故名思意,是布面上由于织造的时候出现的异常而留下的异常。
3、油污:织造的时候由于织针或机台上的油布沾到布面而产生的异常。
4、勾纱:这项异常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会发生,就是由于尖锐的物体把织物的纱线勾起来了,在布面形成一个突出来的线圈。
5、横条:此类异常在纬编织物中出现的比较多,主要是由于纱线的质量不好或机台的织针不好而引起的异常。
6、坚条:此类异常在经编织物中出现的比较多,主要原因也是由于纱线的质量不好或机台的织针不好布引起的异常。
7、毛纱:织针不良引起的一种异常,主要表现为在织物表面纵向一条或几条纱线起毛。
8、污脏:这也是生产过程比较常见的瑕疵,主要是由于地污或其它原因引起。
包括操作工手不干净等。
9、混纱:在织造挂纱的时候,批号或纱支型号搞错。
二、染色:1、色花(花色):染色不匀,造成布面颜色深浅、色相不一的现象。
2、色迹:也叫色点,形成原因很多。
有操作不当、染料、缸等众多因素。
3、色差:生产的大货与原样(客户来办)颜色相差太大,包话色调、明度、饱和度方面存在差异。
4、边中差:由于布边卷起,而产成染色时吃色不匀。
布边的颜色跟中间的颜色不一致。
5、前后色差:布的头和尾颜色不一致。
主要由于预定型前后温度相差太大或染色升温太快而引起。
6、左右色差:左右颜色不一,主要由于织造张力或纱支的问题而引起。
7、阴阳色:布的正反面颜色不一,主要是由于纱支规格不一样出现染色时的竞染。
8、色移:主要出现在一些荧光色和大红色系上,由于染色出缸后布面温度不一或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布面染料转移的一种异常。
9、缸污:因排缸不当或洗缸不彻底而被缸内殘留的染料污染。
干货纺织品62种瑕疵及成因汇总,如何帮客户解决?(1)油滴状染斑(Gasoline Spot)外观:多发生在E/R混纺织物,染色后有油滴状之斑点,较正常部位颜色稍深。
以放大镜观察,在织物浓色部位之毛绒,尖端呈现微小珠状,且较正常部位之毛绒为多。
成因:此乃由于烧毛不均匀所致,染斑浓色部位,毛绒未能充份烧除,在尖端成为融团,吸色性较强,故染色较浓。
(2)布芒(Fuzz,Nap)外观:染色整理后之织物,布面仍有细微之毛绒,与布纹之色泽相异。
成因:1).烧毛不够充份,未将布面之毛羽彻底烧除。
2).利用液流式染色机染色时,喷嘴之喷流太强。
(3)浸透不良斑(Inperfect Penetration Of Dye)外观:染色后之布面呈现深浅之彩云状。
成因:1).退浆、精浆不够充份,或经处理脱下之腊质等物,再附着于织物上。
2).浴染时浴比过小,升温速率过快,使染色液呈胶化之状况。
(4)精练斑外观:在精练过程,精练掉下之织物中非纤维物质与精练剂结合,再夹杂有织物掉落下之毛绒,又粘附在织物表面上。
视之布面上有不规则片状之黄色痕迹,以指甲轻刮,则有短毛绒及碎屑掉落。
成因:1).精练剂于常温中易于凝结。
2).用精练釜精练时,水洗不够充份,或水洗之温度较低。
3).在连续式精练,精练室内积有沉积物,或精练药槽内泡沫过多及轧辊表面不洁。
(5)练漂破洞(Bleached Hole)外观:胚布正常,经过氧化氢漂白后,布面有相判之经纱或纬纱断裂,形成小破洞。
成因:布面上粘有铁锈,或漂白浴用水中含有铁离子,在布匹漂白过程中,与过氧化氢急骤氧化而使纱断裂。
(6)色花(Skilteriness)外观:布面有不规则片状之颜色深浅。
成因:前处理工程之退浆,精练未能彻底作好。
(7)雾斑(Mist)外观:片状之染斑,有深有浅,轮廓不明显,形状大小不一,发生之位置不集中,亦无一定之规则。
成因:1).待染之织物,被溅到污水或其它药品。
2).练漂后未立即烘干,长时间堆积在布车上,部份织物发生风干之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