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材中的重点词语梳理
- 格式:ppt
- 大小:15.64 MB
- 文档页数:27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字词的理解与运用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字词的理解与运用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③●字词的理解与运用①。
一明确考点词语的考查包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或者成语。
大致可分为:区分近义词,根据句子间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辨析词语的搭配成语或者熟语的积累与运用等。
主要采用选择题,选项与空缺处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附:词语的知识点导图二分析例题[例1](2011.湖北武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成熟的麦穗在阳光下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__;忙碌的蜜蜂在田野里采集花粉,那是在教我们____;柔弱的水珠在四季轮回中滴穿顽石,那是在教我们__。
A.谦虚勤劳坚韧B.谦让勤劳坚强C.谦让勤俭坚韧D.谦虚勤俭坚强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和辨别。
“谦虚”是指虚心不自满,与“骄傲”相对,“谦让”是指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占先;“勤劳”指努力‘劳动,不怕辛苦,“勤俭”指勤劳而节俭;“坚韧”指坚固有韧性,“坚强”指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选A[例2](2011.福建福州)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秋风萧瑟一叶知秋春华秋实B.香远益清多多益善精益求精C.执策而临之临危不惧居高临下D.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决胜负忘恩负义选项A中,“秋”都是“秋天”的意思;选项B中,“益”都是“更加”的意思;选项C中,“临”都是“面对”的意思;选项D中,“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中的“负”是“背负”的意思,“一决胜负”的“负”是“失败”的意思,“忘恩负义”的“负”是“背弃、辜负”的意思。
选D[例3](2011.江西)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面对突如其来的熊熊烈火,为了六条幼小的生命,王茂华老师毅然跳入火海。
B.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D.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五万多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
词语理解与运用(包括成语)成语运用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曾几何时] 指时间没过多久。
不能理解为“不知什么时候”。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之意)。
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不知所云] 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混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
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不忍卒读] 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悲。
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目无全牛] 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
不能理解为“缺少整体性、系统性”。
[感同身受] 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受恩惠一样。
现常被用于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雅俗共赏]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不足为训] 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
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求全责备] 指对人对事苛求完美。
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差强人意] 指勉强能使人满意。
不能理解为“太差劲”。
[不刊之论] 指不可更改的言论。
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的文章”。
[文不加点] 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耿耿于怀] 形容有心事不能忘记。
不能理解为“对人怀恨在心”。
[噤若寒蝉] 形容不敢作声。
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
[具体而微] 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
不能理解为“事物具体而细小”。
[对簿公堂] 指公堂上受审。
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马革裹尸] 形容军人战死沙场的无畏气概。
不能理解为“因生活贫困,死后下葬很可怜”。
[登堂入室] 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
不能理解为“步入屋室”。
[形影相吊]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不能理解为“彼此关系好,常相伴(形影不离)”。
[望其项背] 形容赶得上或比得上。
不能理解为“赶不上或落在后面”。
前面常加否定词,如“难以望其项背”。
[置若罔闻] 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
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不能理解为“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振聋发聩]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中考语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点总结考点检索:1.词语的解释与运用。
2.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和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
3.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4.成语的辨析与运用。
5.敬辞与谦辞的正确运用。
6.新生词(网络词)的评价,辨析及运用。
方法点拨:1.词义理解结合语境,运用定义法、描写法、比喻法、同义解释法、反义解释法、翻译解释法等方法对词语进行解释,解释词语要做到词不离句,表达贴切、语句通顺等。
2.同义词辨析(1)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例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2)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时代"和"时期"都指"一段时间",但"时代"所指的范围大,多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段时间。
"时期"所指的范围小,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间。
(3)从搭配习惯的不同辨析。
例如"交流""交换"都指双方各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对方,但"交流"习惯上多同"思想""经验"等含义比较抽象的词语搭配;"交换"习惯上多同"礼物""产品""资料"等含义具体的词语搭配。
(4)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是贬义词。
3.同音词辨析要学会联系句子理解词义,从意义上加以区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细致到每一课)1 沁园春·雪记 重点字词生难字沁.园春(qìn) 莽.莽(mǎng) 滔.滔(tāo) 妖ráo(娆) 风骚.(sāo) 一代天jiāo(骄) 红zhuāng(装)素裹俱往矣.(yǐ) 多音字汗⎩⎨⎧hán (成吉思汗)hàn (汗水) 朝⎩⎨⎧zhāo (今朝)cháo (朝见)形近字⎩⎨⎧娆(ráo )妖娆饶(ráo )富饶 ⎩⎨⎧驰(chí)心驰神往弛(chí)有张有弛重点词须: 等到。
妖娆:娇艳美好。
滔滔:词中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俱往矣:都过去了。
俱,都。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读 综合素养一 描写“雪”的古诗雪 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苑中遇雪应制[唐]宋之问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二描写雪景的片段1. 太阳刚升起来不久,又红又大。
新雪将世界覆盖得一片洁白,将远山的轮廓勾勒出了一条柔和而起伏的耀眼曲线,将所有可以望见的树木都变成了巨大的或玲珑的银珊瑚。
江上还弥漫着薄薄的晨雾。
阳光是那么灿烂,晨雾被渲浸得像一片展开的透明的红纱,几乎是静止的,经久也不飘散。
雪地辐射着炫目的彤辉。
景色真是美极了。
—梁晓声《边境村纪实》2. 多么温柔的小雪花。
可是,你往四处看看,雪花又构成了怎样一个宏阔美丽的世界。
平时破陋不堪的农家土房,干打垒院墙,篱笆,井台,这时候都一律成了大理石构造,成了一座座琼楼玉宇;那一棵棵普通树木,这时候也都一下子骄傲地开出璀璨的银花。
山啦,田啦,都与天地交融成洁白的一体,人们的心也凝聚着圣洁无瑕的感情。
2 周总理,你在哪里记重点字词生难字谷穗.(suì) 沉甸.甸(diàn) 松涛.(tāo)篝.火(gōu)伐.木(fá) 宿.营(sù) 海fáng(防) zhēng(征)途读综合素养与青春有关的金句1. 青年者,国家之魂。
积累与运用篇:词语明确考点:近年来的试题,题型有选词填空、根据词义写原词,更多的是判断成语运用得正确与否。
学习重点:⑴了解一词多义、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⑵近义词的辨析,能够正确选用近义词。
⑶准确了解词义,正确解释、选用、判断词语。
一、知识精讲(一)多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多指人名、地名或事物的名称和科学术语。
多义词:包含几个互相关联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汉语词汇中单义词并不多,更多的是多义词。
如:熟⑴食物烧煮到可以吃的程度。
如“饭熟了”。
⑵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了。
如“木瓜熟了”。
⑶常接触,知道得清楚。
如“我们很熟”。
⑷功夫深,做起来不费力。
如“他把功课温习得很熟”。
多义词的几个意义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其中有一个意义是最常用的、基本的,其他意义则是由这个意义转化、发展出来的。
前一种意义叫做基本意义,后一种意义叫做引申意义。
引申意义是由基本意义直接发展、引申出来的派生意义,如“先生”,引申意义有“老师”、“丈夫”、“医生”等。
有些引申意义是通过比喻用法产生的,也叫“比喻意义”,如“铁”的比喻义“坚硬”(铁拳)。
1. 本义(原始义):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
例如“浑”的本义是“水势盛大”(《上林赋》“汩乎浑流,顺阿而下”,“汩”水流急速、“阿”大川,“兵”的本义是“武器”;“汤”的本义是“热水”(扬汤止沸、赴汤蹈火);“口”的本义是“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
2. 基本义:词在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在语文性词典中一般列为第一义项。
有时基本义就是本义,如“口”;有时基本义不是本义,如“汤”(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兵”(军人、军队、战士);有的词本义已经消失,如“浑”、“封”(加土培育树木)。
3. 引申义(相关性):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例如“口”的第十一个义项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
口是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器官,就以这个器官作为计算人和动物的单位。
又如:河:黄河——般河流便衣:常人的服装——穿便衣的人4. 比喻义(相似性):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产生的新的意义叫比喻义。
专题三词语运用一、教材重点成语分类梳理编者按:本部分依据成语使用易错类型梳理教材及全国中考高频成语,逐类逐词梳理训练。
成语释义梳理中,楷体部分为词典意思,括号里的内容为易错提示。
要求:请根据释义,判断下列句中成语使用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二)望文生义1. 本色当行:指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①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②此曲一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元代戏曲本色当行....的艺术大抵如此。
【】2. 屏气敛息: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时止住了呼吸。
【链接】屏息凝神:忍住呼吸,全神贯注地注视着。
【链接】屏息敛声: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①几人立即意识到了不对,停止了戏耍,均屏气敛息....地注视着远处沙漠边缘。
【】②游泳的时候要屏气敛息....,不然被水呛到会很危险。
【】③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④影院的观众都屏息敛声....,或点头,或沉思,各种表情不一而足。
【】3. 不见天日:比喻政治黑暗;比喻行为不轨,见不得人;比喻与世隔绝。
①这种不见天日....的阴天真舒服。
【】②他肯定是做了一些不见天日....的事情,不然不会整日东躲西藏的。
【】4.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强调事先没有约定)①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时,社会各界不约而同....地举行各类纪念活动,祭奠那些逝去的生命。
【】②我们说好在早上见面,两人不约而同....地准时见了面。
【】5. 不二法门:独一无二的门径。
(指最好的方法)市教育局出台“减负”规定后,实施高效课堂就成为各校破解“减负提质”难题的不二法门....。
【】6.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对于这些谣言,我保持缄默,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不攻自破....的。
【】7.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中考语文词语理解与运用常考重要知识点汇总知识点一近义二字易混词语(一)词语意义1.懊悔懊恼懊丧【例句】人生是一首歌,灵动的音符抒发着你失意时的懊丧和成功时的欢乐。
【点拨】“懊悔”意为“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懊恼”意为“心里别扭,懊悔烦恼”;“懊丧”意为“因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由句中“失意时”可知,横线处应填“懊丧”。
2.讥讽诽谤挑衅【例句】受到诽谤时,聪明的人通常保持沉默,谣言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就会不攻自破。
【点拨】“讥讽”意为“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诽谤”意为“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挑衅”意为“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由句中的“谣言”可知,横线处应填“诽谤”。
3.督促鞭策驱使【例句】时间就像一条鞭子,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步伐。
【点拨】“督促”意为“监督催促”;“鞭策”意为“用鞭和策赶马,比喻督促”;“驱使”意为“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由句中“时间就像一条鞭子”可知,横线处应填“鞭策”。
4.积攒聚集攒聚【例句】从无到有,一切都是慢慢积攒起来的,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点拨】“积攒”意为“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聚集”意为“集合,凑在一起”;“攒聚”意为“紧紧地聚集在一起”。
由句中“慢慢”可知,横线处应填“积攒”。
5.驰骋徜徉彷徨【例句】春天的兴庆公园是郊游的好去处。
或是徜徉在一片花海中,或是躺在如茵的草地上,远离城市的喧嚣,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点拨】“驰骋”意为“(骑马)奔驰”;“徜徉”意为“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彷徨”意为“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
由句中“郊游”“花海”“心旷神怡”等关键词可知,横线处应填“徜徉”。
6.沧桑苍劲苍茫【例句】华山顶上的那棵松树屹立百年,仍然那么苍劲。
【点拨】“沧桑”是“沧海桑田”的略语,意为“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苍劲”意为“(树木)苍老挺拔”;“苍茫”意为“空阔辽远,没有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