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月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11
201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Ⅲ卷(作文题)三部分。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9分)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大题共11小题,1~4题每小题2分,5~11题每小题3分,共29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田圃(fǔ)襁褓(qiǎn �溃�旁骛(wù)强聒不舍(��uō) B.亵渎(dú)灵柩(jiù)扶掖(yè)恪尽职守(�括ǎ� C.妖娆(ráo)喑哑(yīn)蓑衣(shuài)一�g 黄土(póu) D.谀词(yú)敷衍(yǎn)骈进(pián) 润如油膏(�括�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怒不可恶重蹈覆辙媚上欺下断章取义 B.言行相顾孤军奋战涕泗横流化为乌有 C.气吞斗牛无与轮比三顾茅庐秦王色挠 D.不二法门自知之明脑羞成怒廓然无累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格处,正确的顺序是()(2分)时间飞了,;皱纹深了,;泪水干了,;太阳落了,。
① 每一个泪痕生动起来② 梦的脚印留了下来③ 月亮的笑容浮现出来④ 躺在里面的故事丰盈起来 A.②④①③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D.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就在于要勇于克服困难,充满自信。
5.对下面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013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月考①试题班别姓名总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每题2分,请把选项按顺序填写在上方格内)1、下面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百川灌.河(guàn)魁.父之丘(kuī)B、腠.理(zòu)饥渴而顿踣.(bǒ)C、莅.事者(lì)骨髓.(sǔi)挛踠(luán)D、相藉.(jiè)望桓侯而还.走(xuán)2、根据原文,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A、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B、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C、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攻。
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当.其租入(当,当时)B、东.面而视(东,向东)C、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地)D、又安敢毒.邪(毒,怨恨)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君之力以.其境过清。
B、操蛇之.神闻之。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C、黑质而.白章而.乡邻之生日蹙D、若.毒之乎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6、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那些大大方方的人所耻笑。
B、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但还是向前走来。
D、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很悲伤,泪水盈眶,又流着鼻涕说。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博览众书是读书的一大要诀。
______,可以让我们知悉社会的变迁、民族的盛衰、政治的演变,更新自己的观念;_______,可以让我们了解名人身处逆境奋发图强,振作自己的志气;_______,可以让我们体验事物的因果、世道的崎岖、沧桑的演变,增加自己的阅历;_______,可以让我们怡情养性;读歌赋,可以让我们高尚思想……①读小说②读诗词③读历史④读传记A、①③④②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9、下列选项中,前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A、愚公移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B、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C、塞翁失马―――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D、望洋兴叹――指手画脚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秋水》节选自《庄子.秋水》。
201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版有答案)云霄将军山学校2012―2013学年(上)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考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33分) 1、填空(28分)(1)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2),。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3)惜秦王汉武,;唐宗宋祖,。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4),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5)《黄鹤楼》中用典的诗句是,。
(6)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7)。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西北望,射天狼。
(8)《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花与草的勃勃生机,表现西湖早春美景的诗句是,。
(9),。
所谓伊人,在水一�濉K蒌Т又�,道阻且右。
,。
(10),月如钩。
(11),望峰息心;,窥谷忘返。
(12)鱼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
2、名著阅读(5分)《朝花夕拾》是鲁迅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列问题。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2)《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叙述了父亲临终时“我”在衍太太的催促下不断大声呼叫父亲的一幕,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二部分阅读部分(47分)(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3――7题。
(18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2013级月考语文试卷说明:全卷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8分,其中1—5题各3分)认真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1—3题。
切记 豁达豁达、再豁达。
我的诀窍是 从生命入手,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要太过看重。
生命是一种渲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
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小时候,我的喉咙卡了一根鱼刺,一个月不出来,我真觉自己要死了。
就在某日清晨,一个老人摔倒在学校的马路上,竟被一泡马尿给呛死了。
我忽然觉得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奇怪的是我也忽然无惧了。
1984年中越边境发生战争,我作为作家去采访。
你二叔亚苏的部队出击前,我参加誓师大会。
战士们都说豪迈如山的遗言。
一个农村战士却怯生生的说:“如果我死了,希望公社能给我家一头牛。
我父亲太老,耕不动地。
”我心痛了 一条条那么鲜活的生命从我眼前掠过,许多人包括那个农村籍战士,永远没有回来。
战后,几十具烈士遗体整整齐齐摆在打谷场上,他们全都睁着眼。
他们都比我年轻,才十八岁或十九岁就死了,于是他们也就永远不死了。
你知道我最不爱钱。
在老山前线,一个连长冲锋时牺牲了,遗体抬下来时才接到后勤发给他的工资袋,里面只有五分钱,其余的钱都还债了。
想想他们,再想想邓爷爷,困难算什么?考试不好算什么?同学们有意见算什么?批评又算什么?为全世界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
人( )征服自己,( )征服世界。
1、文中四个 处依次填入的标点符号正确的是( ) A 、: : ? 。
B 、, , ? ! C 、, , ! !D 、, ; . .2、对文中带线句子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人生中易遭到的挫折通过必要的重复,加以强调,给人的印象鲜明突出。
B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它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表现一般,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C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于句式整饬,一气喝成,连贯畅通,适宜于抒发壮美情怀。
2013年秋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全卷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眼花撩乱若无奇事喘.息chuǎi倚.靠yǐB.引人暇想朝气篷勃褒.贬bāo罪孽.liâC.一如既往井然有序阴霾.mái苔藓.xiǎnD.百感焦急温文而雅笼.罩lǒng扇.动shàn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⑴泥泥狗的色彩,也是极为的,在众多的泥玩具里,一眼就能发现它。
⑵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得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地一疼,挨蛰了!⑶终于,你从野牛的里冒出了生命的嫩芽。
⑷少年再一次起全身的气力,轻声吟诵起来。
A.独特激烈脚印聚集 B.普通激烈足迹聚集C.普通剧烈脚印聚积 D.独特剧烈足迹聚积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近,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国庆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4、请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③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 ②①④③B. ②④①③C. ①③②④D. ②①③④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木兰天池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的石门山,距武汉市中心仅55公里,距天河机场仅45公里。
石门山主峰海拔520.6米,属大别山南麓一脉。
娜姑中学初三年级2013年第一次半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小题,其中1~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huò)冗.长(rǒnɡ)栖.息(qī)锲.而不舍(qiè)B.虐.待(nüè)谩.骂(màn)奢侈.(chǐ)猝.不及防(cù)C.伫.立(zhǔ)憎.恶(zènɡ)横亘.(ɡènɡ)悲天悯.人(mǐn)D.沮.丧(jǔ)聆.听(1ínɡ)拘泥.(nì)韬光养晦.(hùi)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绰号贻误销声匿迹死心踏地B.秀颀逾越怨天尤人肆无忌惮C.融洽恬静拈轻怕重苦心孤诣D.萦回干涸按部就班惟命是从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李玉刚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令现场观众拍手称快....。
C.李娜获法网女单冠军载誉归来,各路记者纷至沓来....,争相采访。
D.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4.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自己,从而才能自己,自己,直到最后自己,自己。
A.认识成长锤炼升华完成B.锤炼认识成长升华完成C.认识锤炼成长完成升华D.锤炼成长认识完成升华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好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B.那些制造抢盐风波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C.临近毕业,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地提高。
D.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曲靖市总人口为5855055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增长了7.12%,文盲率由16.2%下降为7.31%。
大庆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食文化之遐想①“饭局”、“霸王餐"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在小康生活的今天已变成一种“中性”或“贬义”词,而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它曾是权力、地位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它的演化与嬗变也同时折射着中国时代、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历程。
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是我国几千年来历朝历代有作为的统治阶级所秉持的强国治民之道.而土地神、灶神、蝗神庙等文化现象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正是粮食作物生长的必备环境之使然,是人类对风调雨顺的企盼以及对掌管天地万物的神祗之敬畏的结果。
它们符合自然与社会的生存法则,遵循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人类只有依规办事,才有可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③而所谓的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每当一种现象得到人们普遍接受的时候,这种现象就会成为一种潮流,并进而变为一种习惯和习俗,久而久之,在人们理性思维的左右下,它便成为一种独有的文化。
文化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社会实体,它总会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融合性和开放性,总能外衍出其他的文化现象.而食文化兼具人类时刻都离不开食物的特点,它所衍生出的文化现象也深深的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并成为一种文化必需品,在人们生活中生根发芽.④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他把生理需要作为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当这一需要被满足之后,其它的需要层次才能得到满足.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语言文化、民俗文化、礼仪文化等等这些才得以产生并发展。
但这些仅仅只是食文化横向延伸出来的文化现象和实体,由它纵向发展而来的文化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文化斗争与融合中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并变成一种礼仪和规则,至今仍被我们现代人所遵循,并作为文明人的标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⑤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思想影响之下,“请客吃饭”已成为一种心理习惯,法律上虽没有这种规定,但它已成为一种潜规则,伦理、世俗所承认的,不允许违背的潜规则,也许这就叫习俗。
2013年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摘要】要多练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初三语文月考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第Ⅰ卷 (选择题共18分)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襁褓(bǎo) 成吉思汗(h n) 亵渎(xi ) 重蹈覆辙(ch nɡ)B.旁骛(w ) 弥留之际(m ) 骈进(b nɡ) 强聒不舍(ɡuā)C.扶掖(y ) 怒不可遏( ) 妖娆(r o) 一抔黄土(p u)D.睿智(ru ) 恪尽职守(k ) 枘凿(n ) 气吞斗牛(d u)2.找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A.风骚渲嚷留滞孤军奋战B.陵驾凭调忐忑自知之明C.嬉闹灵柩谀词脑羞成怒D.沉吟陨落田圃断章取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行。
B. 勤学好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不二法门。
C.上帝在创造世界时,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并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
D.你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重蹈覆辙,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文言文。
读《论语十则》完成下题(9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崩殂(死。
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广故数言欲亡B.河曲智叟亡以应C.今亡亦死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3分)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2013年初二语文上册月考考试卷及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1.选出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2分)A、浣妆(hu¨n)悲天悯人(mǐn )噙(q¨n)住泪水B、籼米(xiān )砭骨(biǎn)举世瞩(zhǔ)目C、安谧(m¨)淘汰(t¨i) 潇洒(xiāo sǎ)D、拈轻怕重(niān )擎天(q¨ng)热忱(ch¨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喧嚣弄巧成绌热忱稍纵即逝B、娴熟危言耸听肆虐头头是道C、炫目按步就班聒燥风度翩翩D、险峻拙拙逼人殉职劫后余身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B、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脍炙人口(味道鲜美可口)C、伟岸(雄伟、高大)不言而喻(说也说不完)D、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首当其冲(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客观地看待自己。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每次大扫除时,他总是拈轻怕重,对集体的荣誉漠不关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曹雪芹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的繁华路段,站满了数万名抗议美军占领的人群。
我断定他这次期末考试大概会取得较好成绩。
广东省的从化温泉位于流溪河谷地带,周围群山环抱,平均海拔高度100至300米。
6、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奇怪得很,这次却有迥乎不同的印象。
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雪,也没有秋意。
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
西湖,仿佛在半睡半醒。
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
亲爱的同学们: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认真答卷。
请将试题答案填写到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上交答题卷即可。
语文答题卷还要特别注意:字迹美观、卷面整洁、文笔优美、谢绝空题...................,希望你能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各题。
(8分)蜿蜒25公里的九鲤溪,如翠绿色的腰带,低徊缠绕,沿岸青山重回,绿树葱lónɡ()。
竹筏漂流,是这里传统观光游的一个项目。
漂流全程6.8公里,耗时1个小时,途经九曲十三滩,滩曲之间动静对比鲜明:险处浪花扑面,惊心动pò();静处____甲____,悠然自得。
顺流而下,动静皆品,回味隽.永。
⑪看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4分)①葱lónɡ()②惊心动pò()③蜿蜒.()④隽.()永⑫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你将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⑬在短文“甲”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_(2分)A.平铺直叙B. 波澜不惊C.坦荡如砥2.默写。
(12分)①《天净沙•秋思》中,表现诗的主旨的句子是:,。
②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③,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花喻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⑥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看法,揭示了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托明月抒发相送(送别)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秋季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
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卷纸上)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基础知识(共9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威慑(shâ)焚(fãn)香水波粼粼(lín)憔悴(cuì)B、分歧(qí)匿笑(nì)停滞不前(zhì)须臾(yú)C、尴尬(gāngà)徘徊(huɑí)絮絮叨叨(xù)屏息(píng)D、感慨(kǎi)磕头(kē)混为一谈(hùn)嘈杂(cáo)2、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B、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C、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
小心冀冀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D、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他对于学习十分认真,书本上任何蛛丝马迹的内容都不会放过。
D、对于班主任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洗耳恭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共9分,每小题3分)《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3年中学八年级(下)语文月考试题卷一、考考你的基础(3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 ēi ) 不逊.(x ùn ) 解剖.(f ǒu ) 抑.扬顿挫(y ì) B.描摹.(m ó) 侮.辱(w ū) 发愣.(l âng ) 深恶.痛疾(â) C.禁锢.(g ù) 犀.利(x ī) 闪烁.(shu ò) 广袤.无垠(m ào ) D.彷.徨(f áng ) 鞭挞.(t à) 胆怯.(qu â) 长吁.短叹(x 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崎岖不平B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引人注目C 、正禁危坐 神密莫测 无所事事D 、黯然失色 麻木不人 意趣盎然 3. 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 。
(2)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 东西。
(3)水 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4)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训练 稀罕 唤起 支配 B、经验 奇怪 唤醒 掌握 C、训练 稀罕 唤醒 支配 D、经验 奇妙 唤起 支取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办法。
B.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由假说发展成定律、原理的情况,真是俯拾皆是....。
C.病人的脉搏越来越弱,手术已迫在眉睫....。
D.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 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Array语文试卷座位号:成绩: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出汉字。
(5分)níng chuòchuòzhuìshù( )视( )泣笔耕不( ) 点( ) 宽( )zhào bèng yùn róu cù笼( ) ( )溅厄( ) ( )躏( )然长逝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3分)可望不可既( ) 抖数精神( ) 玲珑掦透( )3.默写。
(16分)(1) 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期待重逢的诗句是(4) ,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5)把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默写完整。
, 。
,。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4至7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2分)(1)故时有物外之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项为之强(4)鞭数十5.翻译“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句话。
(3分)6.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幼年生活中的那些趣事?(3分)7.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分)三、现代文阅读。
2013年九年级月考(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共32分)1、燃殿艘调 2.C 3.C 4.C 5.D 6.A7.(1)化作春泥更护花(2)我寄愁心与明月(3)醉翁之意不在酒(4)留取丹心照汗青(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固国不以山溪之(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8、(1)不应该在借阅的图书上勾画。
(2)对不起,我下次一定不在书上勾画。
或对不起,我下次一定注意,我赔偿一本新的吧。
(言之成理即可)9、(1)该校绝大部分卫生间设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2)学生不爱惜公共设施,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对青少年加强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非常必要。
或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10、(1)武松;《水浒传》或《水浒》。
(2)动作描写;从中看出武松武艺高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
(每小题2分,共32分)(一)11第②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我对现实故乡的失望之情。
第⑾段自然环境描写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表现出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12、见到闰土,却感觉到不是“记忆上的闰土”;依然记得闰土“红活圆实的手”和“紫色的圆脸”;在脑诲中回旋着“角鸡,跳鱼儿,贝壳,猹”等许多少年趣事;见到宏儿,认为他“正是廿年前的闰土”(能写出两点即可)13、欢喜:因为又见到儿时的朋友,感到高兴;凄凉:因为想到自己贫穷、处境艰难,彼此地位的悬殊而悲伤。
(二)14、父亲把自己的种子分给丢失种子的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也唤醒了偷钱人的良知。
15、①写父亲的钱被偷时的焦急心情,对他人的猜疑及不信任。
②写父亲的钱失而复得后心情转悲为喜,他相信人心是向善的。
16、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
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7、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说明父亲的钱珍藏已久,因钱来之不易二格外珍视,更能衬托父亲善举的可贵。
三林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5分)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节选)梁思成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
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
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
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③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
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层出不穷的变奏。
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
水流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④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持续。
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⑤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⑥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
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
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
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
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胜。
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
⑦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对于重复性的运用就更加突出了。
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像一支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伴奏”。
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简繁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⑧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⑨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
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
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和另一列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
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
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⑩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
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门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
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
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
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
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11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贯着“流动”。
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
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12颐和园的谐趣园,绕池环览整整三百六十度周圈,也可以看到这点。
○13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
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
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14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
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
()花窗“小异”之谐趣,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
()先以这样的花窗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15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
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
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节选自《梁思成文集》1.第③段画线词“万变不离其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14段空格处的一项是()(2分)A.既得且也B.尽管却又C.因为且又D.即使并也3.概括⑥⑦两段的主要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⑧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5.下列对第○11段中的“手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手卷”喻指故宫充满诗情画意。
B. “手卷”喻指随时、空的持续,移步换景。
C.“手卷”喻指殿堂、楼门、廊庑等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
D.“手卷”喻指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
6.本文研究的课题新,阐述的方法多,请结合文章对这两点作简要说明。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20分)孤独的守望方爱华①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
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②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
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
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
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③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
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
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
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
那是谁家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④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⑤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
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
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⑥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
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
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
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⑦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
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
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
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
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
⑧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
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
我看见空地上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⑨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
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
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地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
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⑩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11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
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12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
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硕大的两把巨伞,卫士一样的护着庭院。
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13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
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14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
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15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7.第②③段作者极力渲染“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作用是什么?(2分)8.文章第⑥--⑨段用较长的篇幅写村庄的各种景象和自己的感受,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9.第⑦段说“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3分)10.纵观全文,说说文章标题的丰富含义。
(3分)11.本文和《归去来兮辞》都大量描写了田园生活,请比较两文对田园生活认识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