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裁判法
- 格式:ppt
- 大小:350.00 KB
- 文档页数:48
田径规则与裁判法(新版资料)裁判员必须做到:1、认真学习规则与裁判法,加强岗位责任制;2、执行裁判工作时,严肃认真、公正准确、谦虚谨慎、团结协作裁判长:径赛裁判长、田赛裁判长、全能裁判长、外场裁判长、检录裁判长径赛一、径赛的赛次:预、次、复、决二、跑道测量1、标准跑道全长应为400米,由两个直段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
内、外突沿高约5cm,宽至少5cmO2、跑道计算线:第一道在内突沿外沿以外30Cm处,其余各道在内侧分道线外沿以外20Cm处,若没有内突沿,则应在标志线外沿以外20Cm测量。
3、赛跑的距离应从起跑线的后沿量至终点线的后沿。
4、400米及400米以下各项径赛,分道比赛,每条分道宽1.22±0.01米(包括右侧分道线),分道线宽5cm。
800米、4X400米接力为部分分道跑(过抢道标志线后切入里道)。
1500米以上为不分道跑。
5、跑道的左右倾斜度最大不得超过现,在跑进方向上的向下倾斜度不得超过1%0三、起点工作1、发令协调员:(1)安排发令组裁判员的职责。
(2)监督发令组每位成员履行职责的情况。
(3)当收到竞赛主任的有关命令,确认有关计时员、检查员、终点裁判员和风速测量员已准备就绪后,通知发令员开始发令程序。
(4)为每名召回发令员确定专门的任务和位置。
(5)保存所有产生在发令过程中的文件。
(6)确保规则第162条8得到完全执行(起跑犯规)2、发令员:(1)运动员各就位时,发令员就完全控制运动员。
在发令过程中,应位于能完全看清楚所有起跑运动员的位置。
(2)只有发令员有权实施规则中的警告和取消比赛资格的处分。
2、召回发令员:召回发令员如观察到任何起跑犯规情况都有权召回运动员。
在运动员起跑犯规被召回或被中止后,召回发令员应向发令员报告他的观察结果,由发令员决定是否给予运动员警告。
3、助理发令员:(1)助理发令员应检查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项目、组次、佩戴号码是否正确。
(2)助理发令员必须正确安排每名运动员的道次或站位,完成这项工作后,向发令员示意一,切准备就绪。
田径试题一、判断题:1.田径运动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的竞赛项目。
错2.后蹬力量是决定人体向前的唯一因素。
错3.重力在跑动过程中永远起阻力作用。
错4磨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使人体走、跑的更快,应尽量减小磨擦力。
错5.所有跳跃项目的起跳动作均为起跳脚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着地。
对6.器械在飞进中所空气冲击截面越大,所受空气阻力越大。
对7.所有器械出手时都要有手指拨动器械的动作。
对8.人体腾空后,没有外力作用,身体重心运动的轨迹是不能改变的。
对9.器械飞行的速度越快,所受的空气阻力就越小,投的距离就越远。
错10.田径技术教学中,提高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熟练和巩固掌握正确的技术。
错11.在学习阶段,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身体素质较差。
错12.在教师严密安排下,学生可成一排同时进行铁饼旋转投掷练习。
错13.运动会的组织方案是本大会一切工作的依据,竞赛规程是进行竞赛工作的依据。
对14.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中比赛办法的内容一般包括每单位可报名的人数,每人限报几项,每项限报几人,接力和全能项目参加办法,以及报名资格的规定等。
对15.大型田径比赛,可在报名前先排好比赛日程表,与竞赛规程、报名表一并发给参赛单位。
对16.径赛编排分组,应尽量使每组人数相等,而同单位运动员决不能编在同一组内错17.短跑起跑的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获得向前冲力,为起跑后加速跑创造有利条件。
对18.短跑中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是途中跑技术的关键。
对19.短跑终点跑的任务是为撞线动作,做好准备。
错20.短跑力量训练的方向是发展力量耐力和爆发力。
错21.为了加大摆动力量,跳高起跳中摆动腿应以髋带动大腿向前上方摆出。
对22.在跳远教学中,重要的是要学会空中动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掌握腾空姿势上。
错23.三级跳远第二跳的空中动作要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跨步姿势。
对24.在推铅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最后用力技术环节为重点。
对25.在推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臂动作的作用不大,因此对其没有什么技术要(错)26.在全能运动教学训练中,跳高与跳远的起跳技术可以相结合进行,它们可以相互促进。
主要田径裁判法一、跳高1.比赛开始前,主裁判应向运动员宣布起跳高度和每轮结束后横杆的提升高度,此计划直至比赛中只剩下1名,已获胜的运动员或出现第1名成绩相等时为止。
2.除非比赛中只剩下1名运动员,并且他已获得该项目比赛的冠军,否则:(a)每轮之后,横杆升高不得少于2厘米。
(b)横杆升高的幅度不得增大。
3.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
4.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则判为试跳失败:(a)试跳后,由于运动员的试跳动作,致使横杆未能留在横杆托上;或(b)在越过横杆之前,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立柱、落地区。
如果运动员在试跳中一只脚触及落地区,而裁判员认为其并未从中获得利益,则不应判为试跳失败。
5、运动员可以在主裁判事先宣布的横杆升高计划中的任何一个高度开始试跳,也可在以后任何一个高度根据自己的愿望决定是否试跳。
但在任何高度上,只要运动员连续3次试跳失败,即失去继续比赛的资格。
因第1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跳除外。
允许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第l次或第2次试跳失败后,在其第2次或第3次试跳时请求免跳,并在后继的高度上继续试跳。
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请求免跳后,不准在该高度上恢复试跳,除非出现第1名成绩相等的情况。
6.每名运动员应以其最好的一次试跳成绩,包括因第1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跳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
二、跳远与三级跳远1.运动员超过8人,应允许每人试跳3次,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跳3次,试跳顺序与他们前3次试跳后的排名相反。
如果在第3次试跳结束后出现第8名成绩相等,看第二、三好成绩,若再相等,相等成绩的运动员再跳一次。
当比赛人数只有8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试跳6次。
2.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则判为试跳失败:(a)在未做起跳的助跑中或在跳跃中,运动员以身体任何部位触及起跳线以外地面;(b)从起跳板两端之外的起跳线的延长线前面或后面起跳;(c)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以外地面,而落地区外触地点较区内最近触地点更靠近起跳线;(d)完成试跳后,向后走出落地区;(e)采用任何空翻姿势。
教学对象: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田径裁判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田径裁判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公正、严谨、负责的裁判工作态度。
4. 提高学生在实际比赛中运用裁判法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田径裁判法概述1. 田径裁判法的定义和作用2. 田径裁判法的基本原则3. 田径裁判员的职责和要求二、田径裁判的基本技能1. 计时裁判技能- 计时裁判的职责和操作方法- 计时器的使用和校准- 计时结果的记录和上报2. 起点裁判技能- 起点裁判的职责和操作方法- 起跑犯规的判定- 起跑信号的发出3. 终点裁判技能- 终点裁判的职责和操作方法- 终点犯规的判定- 成绩的判定和公布三、田径裁判的操作流程1. 裁判员报到和培训2. 裁判员分工和职责明确3. 比赛前的准备和检查4. 比赛过程中的裁判工作5. 比赛结束后的总结和反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田径裁判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田径裁判法概述1. 讲解田径裁判法的定义和作用。
2. 阐述田径裁判法的基本原则。
3. 分析田径裁判员的职责和要求。
三、田径裁判的基本技能1. 讲解计时裁判的职责和操作方法。
2. 演示计时器的使用和校准。
3. 讲解计时结果的记录和上报。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计时裁判技能的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比赛中运用裁判法。
二、起点裁判技能1. 讲解起点裁判的职责和操作方法。
2. 演示起跑犯规的判定。
3. 讲解起跑信号的发出。
三、终点裁判技能1. 讲解终点裁判的职责和操作方法。
2. 演示终点犯规的判定。
3. 讲解成绩的判定和公布。
四、田径裁判的操作流程1. 讲解裁判员报到和培训。
2. 讲解裁判员分工和职责明确。
3. 讲解比赛前的准备和检查。
4. 讲解比赛过程中的裁判工作。
接力赛跑1.应在跑道上画出5厘米宽的横线标明各段之间的距离和起点线。
2.4X100米和4X200米接力项目,第2、3、4棒运动员可从接力区(见规则第161条9)后面10米以内的地方起跑,应在每条分道上清楚标明此领跑线的位置。
4* 100米接力,如有可能也包括4* 200米接力的赛跑应始终为分道跑。
4X200米(如不为全程分道跑)和4X400米接力赛跑,在第业圈和第2圈的第一弯道末端抢道线前为完全分道跑。
4 X 400米接力的第1次交接棒应在各自分道内完成,第2棒及以后各棒运动员必须在接力区内起跑。
各队第2棒运动员越过第一弯道末端的抢道线后,即可离开各自的分道切向里道。
抢道线应位一条弧线,宽5厘米,横跨跑道,在抢道线两端的跑道外侧各插一面高至少1.50米的标志旗。
注1:为了帮助运动员确认抢道线,可在各分道与抢道线的交界处放置锥形物和棱柱体(5*5厘米),这些标志物最大高度15厘米,与抢道线颜色相同。
注2:4X200米和4X400米接力赛跑,若参赛队不超过3队,建议只有第1圈的第一弯道采用分道跑。
3、标志物进行分道接力赛跑时,运动员可以在自己的分道内使用胶布做一个标志,其最大尺寸为5X40厘米,颜色应明显区别于跑道上其他永久性标志。
不许使用粉笔或其他任何擦不掉痕迹的类似物质。
在煤渣或草地跑道上,允许使用针鞋在自己的分道上划标记。
在上述两种情况中,不得使用其他标志物。
4、接力棒运动员必须手持接力棒跑完全程。
如发生掉棒,必须由掉棒运动员捡起。
允许掉棒运动员离开自己的分道捡棒,但不得因此缩短比赛距离。
如果捡棒时缩短比赛距离或侵犯其他运动员,则取消其比赛资格。
在所有接力赛跑中,必须在接力区内传递接力棒。
接力棒的传递开始于接力棒第一次触及接棒运动员,接棒运动员手持接力棒的瞬间才算完成传递。
仅以接力棒的位置决定是否在接力区内完成接力,而不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或四肢的位置。
结构:接力棒为光滑的空心圆管,由整段木料、金属或其他适宜的坚固材料制成,长度为28~30厘米,周长为12~13厘米,重量至少50克。
最新《田径裁判法》详解-05-06 | 阅:1 转:9| 分享田径裁判法一、计时1.在跑道上举办径赛项目,手计时成绩应判读到较差1/100秒。
2.计时应从发令枪或经批准发令器材发出闪光或烟开始,直至运动员躯干(不涉及头、颈和四肢)任何部位到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瞬间为止。
3.在3只正式表中,两只表所计时间相似而第3只表不同步,应以这两只表所计时间为准;如3只表所计时间各不相似,应以中间时间为准;如只使用两只秒表,所计时间不相似时,应以较差时间作为正式成绩。
4.在 4 X400米接力赛跑中,第l个整圈应为分道跑,4X400米接力第2棒运动员越过抢道线之前应为分道跑。
5.计时员只有在计时长规定下方可回表。
二.起点与终点1.各项径赛应用发令枪或经批准发令器材朝天鸣放起跑。
发令应在发令员确认运动员处在稳定状态、起跑姿势对的之后进行。
2.400米及400米如下(涉及4X100米及 4 X400米接力)各个项目,发令员用"各就位"、"预备",当运动员所有"预备"就绪,即可鸣枪或启动经批准发令器材。
400米以上各个项目,起跑时只使用"各就位"口令,在所有运动员稳定期鸣枪或启动经批准发令器材。
起跑时运动员不得单手或双手触地。
3、在运动员做好起跑各就位姿势后,无论何种因素,如果发令员对已进行起跑准备不满意,她应命令所有运动员从起跑位置上撤回,然后由助理发令员重新将运动员召集在起跑线后大概3米处。
400米及400米如下(涉及4X100米和4X400米接力第1棒)各个项目,运动员必要使用蹲踞式起跑。
在"各就位"口令之后,运动员必要走向起跑线,完全在自己分道内和起跑线后做好准备姿势。
双手和一种膝盖必要触地。
发出"预备"口令时,运动员应及时抬高身体重心做好最后起跑姿势,此时运动员双手仍须与地面接触,两脚不得离地。
计时1.手计时与全自动计时被承认位两种正式的既是方法。
2、手计时应按规则第120条的规定,由计时员计取。
3、在跑道上举行的径赛项目,手计时成绩应判读到较差的1/10秒。
部分或全部在场外举行的径赛项目,手计时成绩应判读到较差的整秒,如马拉松2:09:44.3应进位成2:09:45。
停表时如果指针停在两线之间,应按较差的时间计算。
使用1/100秒的秒表或人工操作的数字式电子秒表,当百分位秒不为零时,应进位至较差的1/10秒,如10.11秒应进位成10.2秒。
4、计时应从发令枪或经批准的发令器材发出的闪光或烟开始,直至运动员的躯干(不包括头、颈和四肢)的任何部位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的瞬间为止。
5、在3只正式表中,两只表所计时间相同而第3只表不同时,应以这两只表所计时间为准;如3只表所计时间各不相同,应以中间时间为准;如只使用两只秒表,所计时间不相同时,应以较差的时间作为正式成绩。
全自动计时6、在下述第162条10和11中所列各种比赛均须采用全自动计时装置。
凡举行国内一、二、三类比赛,均应使用全自动计时装置。
7、全自动计时必须是使用发令枪或经批准的类似装置自动开始计时和自动纪录终点时间的设备。
8、全自动计时装置必须符合本条款的规定,并根据比赛举办国赛前4年内所作的一次精度测试结果进行审批。
全自动计时装置必须从发令员的枪或经批准的类似装置启动时自动开始计时。
为此,从鸣枪到此计时系统启动之间的总延误时间应是稳定的,并应小于1/1000秒。
终点时通过一架带有一个垂直缝隙的摄影机以终点摄影方法在连续运行的胶片上进行纪录的。
该摄影机应放置在终点线的延长线上,胶片上必须均匀地标记出1/100秒的累进时标。
应从照片上判读时间和名次,判读时将照片放置在一个保证时标垂直于判读线的专门仪器上,除非时间恰好为精确的1/100秒,否则应判读到较差的1/100秒。
如果该电子计时器未被发令员的枪或类似装置自动启动,印在照片上的时标应能自动表明这一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