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折纸动画发展史学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73.50 KB
- 文档页数:13
浅谈中国传统剪纸动画、折纸动画的特点作者:王雪垠解基程来源:《智富时代》2014年第09期【摘要】中国传统剪纸动画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国特有的美术片类型,同时是在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
折纸片作为美术电影的一个新片种。
它源于幼儿教师的手工制作。
它是将硬纸片、彩纸折叠、黏贴,制作成各种立体人物和立体背景,然后采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活动的影片。
【关键词】剪纸艺术;剪纸动画;折纸;折纸动画剪纸艺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众基础。
她集中而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意识、审美理想和哲学观念,释放着特有的艺术魅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民俗生活的深刻变化,使得她更加成熟,更具有生命力。
剪纸动画片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国特有的美术片类型。
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审美特征造型的简练与完美,由于实用与美化生活的装饰性要求,民间剪纸的夸张和变形是大胆而随意的,不受形象的自然形态的局限。
一切围绕着表现主题内容,增强装饰性与趣味性而进行的。
民间剪纸艺术的视觉形象不只是在造型上达到完美,它在色彩上一样也完美至极。
要求用色要浓烈、艳丽,不考虑物象的真实自然色,根据表现内容和用途的需要,由作者凭主观想象和兴趣来选择物象的用色,单色剪纸常用红、黑两种颜色,因为这是自然界中最强烈的两种颜色,用其剪制作品,以空为白或以白计黑,都能产生强烈的对比。
二、剪纸动画的发展剪纸动画片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国特有的美术片类型,是在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
它是民间剪纸艺术和动画的结合,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是最富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动画片。
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吸取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制成平面关节的纸偶。
折纸技术的历史与文化魅力探索折纸,一门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从古至今,折纸技术在不同的文化中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形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索折纸技术的历史与文化魅力,带领读者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
折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
古代中国人将纸张发明后,很快就开始尝试将其折叠成各种形状。
最早的折纸作品被用于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中,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折纸技术逐渐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
每个地区都在折纸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折纸文化。
在日本,折纸被称为“折鶴”,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象征。
传说中,如果一个人能够折叠一千只纸鹤,他的愿望就会成真。
这个传说启发了很多人,尤其是在二战后的和平运动中,成千上万的人们通过折纸鹤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折纸鹤成为了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追求和平的象征。
除了日本,折纸在其他国家也有着独特的发展。
在中国,折纸被广泛应用于民间艺术和装饰,如剪纸和雕塑。
中国的折纸作品注重形状的变化和纹理的表现,给人一种精致而独特的美感。
在韩国,折纸则更多地与传统绘画和织物艺术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折纸文化。
折纸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术,它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心理疗法的功能。
在教育方面,折纸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帮助他们发展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折纸还可以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焦虑。
通过折叠纸张,人们可以专注于手指的动作和形状的变化,从而达到放松和平静的效果。
折纸技术的魅力还体现在其无限的创造性和变化性上。
通过简单的折叠和叠加,纸张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动物、植物、建筑物等。
艺术家们通过折纸技术创作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展现了纸张的无限可能性。
同时,折纸也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绘画、雕塑和摄影等,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艺术作品。
中国折纸动画发展史学习资料中国折纸动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中国动画界正处于发展初期。
折纸动画是一种将折纸技巧与动画原理相结合的创作形式,通过纸张的折叠和展开来制造动画效果。
由于纸张易于获取和成本较低,折纸动画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
然而,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国,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中国的折纸动画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一些有才华的艺术家仍然坚持创作,他们通过折纸动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80年代是中国折纸动画发展的转折点。
1984年,由中国著名动画艺术家吴岱年创办的《舒克与贝塔》系列折纸动画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个系列讲述了两只机智、勇敢的小动物旅行探险的故事,其创新的折纸动画技法为中国动画界树立了新的标杆。
《舒克与贝塔》系列折纸动画的成功也为中国的折纸动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从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的折纸动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越来越多的折纸动画作品开始涌现,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2003年,中国动画师牛顿·李创作的《送给未来的你》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并成为中国折纸动画在国际舞台上的代表作。
如今,中国的折纸动画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到这个领域,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折纸动画作品,包括传统故事、现代故事、科幻故事等。
同时,中国的折纸动画也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使用计算机绘制的3D折纸动画作品也开始出现。
对于想要学习中国折纸动画的人来说,以下是一些学习资料供参考:1.《舒克与贝塔》系列折纸动画:这个系列动画是中国折纸动画的经典之作,可以从中学习到折纸动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送给未来的你》:这是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中国折纸动画短片,可以从中学习到折纸动画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3.折纸动画教学视频: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一些由专业折纸动画艺术家制作的教学视频,可以学习到具体的折纸技巧和制作流程。
浅谈剪纸动画的发展摘要:定格动画是集绘画、艺术、音乐、拍摄、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通过单帧拍摄,再利用视觉残留原理进行连续快速放映,使静止的图形产生运动的形态。
运用不同的拍摄技巧和不同材料定格动画,使其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定格动画的魅力所在。
剪纸动画是定格动画的一个分支,运用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对动画进行的再创造。
剪纸动画作为中国传统的动画类型,一直在国产动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剪纸;定格动画;材料剪纸动画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中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片类型。
1 早期中国剪纸动画中国首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是以万古蟾为首的动画制作人,实地考察和研究剪纸并将剪纸这门艺术运用到动画里。
作为第一部初步探索和研究剪纸的动画,在《猪八戒吃西瓜》这部动画中,人物形象多为侧面,在人物的全身做了很多关节与皮影戏中的关节相结合。
同时在这部动画中,猪八戒、孙悟空、唐三藏、沙和尚这几个人物形象都以平面绘画雕刻为主。
把控人物的动作节奏的是通过将人物放在摄影机下面,拨一个动作拍摄一帧这样的方式进行拍摄的。
作为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经过先前这样的探索,在《渔童》这部动画中,不论是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拍摄技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人物动作上结合了舞蹈型的动作,运用剪纸的形式强调了装饰风格,着重表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
场景上也产生了切换多场景的形式,摆脱了《猪八戒吃西瓜》中单一的场景方式。
这些探索和研究使中国剪纸动画走向辉煌,1961《人参娃娃》,该片获得了民主德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埃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电影“银美人鱼奖”,这是首次在国际获奖的中国剪纸动画。
1963由万古蟾、钱运达导演的《金色的海螺》是此时最优秀的剪纸动画片。
这部电影在人物造型和动作设计上比较成熟。
在塑造人物方面,还是结合了皮影和剪纸的方法,同时又加入了绘画技巧,再也不是平面剪纸了。
关于折纸的资料和知识折纸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一种受到世界各地喜爱的艺术形式。
通过将纸张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折叠,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造型,给人们带来欣赏和乐趣。
折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东汉时期。
据说当时的宫廷贵族喜欢用纸来制作各种装饰品和礼物,而折纸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手工艺品。
当时的折纸主要以动物形象为主,如鹤、兔子等。
这些折纸作品被认为具有神秘和吉祥的象征意义,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寺庙和贵族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折纸逐渐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日本,折纸被称为折鹤,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民间手工艺品。
日本的折纸作品以精致和细腻著称,常常被用来装饰庭院和佛堂。
在西方国家,折纸也被广泛接受和喜爱,成为了许多人的爱好和休闲活动。
折纸的基本材料是纸张,通常选择较轻薄的纸质,如折纸专用纸、彩色纸或者是普通的打印纸。
纸张的质地和厚度对于折纸的效果有一定影响,适合初学者的纸张一般比较柔软和易于折叠。
折纸的工具主要包括剪刀、尺子和折痕工具,用来帮助准确地折叠纸张。
折纸的基本原则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角度进行折叠,以实现特定的造型效果。
在折纸过程中,需要注意折痕的准确性和对称性,以及纸张的抗折性能。
一般来说,折纸作品的难度和复杂度取决于所选择的造型和折叠步骤的复杂程度。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形状,如飞机、船、花等,逐渐提高难度和挑战自己的技巧。
折纸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手工艺品,还可以被应用于其他领域。
在科学研究中,折纸被用来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和空间结构设计。
在工程领域,折纸被应用于建筑设计和产品开发中,以实现创新和节能的效果。
此外,折纸还可以被用来教育儿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折纸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趣味性的手工艺品,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欣赏和乐趣,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作为一种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折纸都展示了纸张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
纸论坛Paper Forum·纸文化·折纸动画的发展及美学风格分析□赵安强摘要:折纸动画就是纸文化的精粹,文章旨在通过梳理折纸动画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中民间艺术的体现,试图总结其美学规律,为折纸动画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折纸动画;民间艺术;传承发展折纸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翻、转、折叠、拉伸、挤压、插等不包含剪切和粘合的手段,将平面纸张通过复合方法或组合方法、折纸手法创造出三维立体造型形态,即将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
折纸动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将纸张进行不同折叠加工成多种样式,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进行连续播放的动画,一般使用较易塑性且具有一定支撑性的纸张材料,如硬纸板和卡纸等。
折纸与剪纸有所不同,尽管制成材料都是纸张,但就最终呈现效果来看,折纸呈现的是立体、3D、多维的效果,而剪纸的精妙之处只体现在二维平面上。
相较而言,折纸艺术的包容性更强,能够融合更多的民间艺术,且造型更加灵动,色彩及图案运用更加丰富,技巧更加复杂,更能给人具体可感之觉。
由于纸张容易变形、腐烂,不易保存,折纸艺术未能像青铜、陶器等古文明一样留下文物,也乏确切的文献记录。
而日本却将折纸当作自己的国粹,还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相关课程,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这种混淆视听的做法使得不少人认为折纸艺术源于日本,直至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聪明的鸭子》问世,这是我国第一部折纸动画片,标志着一种新的美术片形式在我国诞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国传统折纸艺术的关注。
该影片由我国初代导演虞哲光任导演和编剧,摄影大家钟立人任摄影,二人均对木偶戏有相当的研究。
影片讲述了三只小鸭子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小黑猫的故事,并在意大利第十一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上获得广泛赞誉。
20世纪60年代是折纸动画成果丰硕的年代,1961年的《一棵大白菜》以及1964年上映的《湖上歌舞》都是折纸动画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1980年,《三只狼》和《小鸭呷呷》上映,受到了“80后”儿童的喜爱。
中国动画发展史中国动画发展史一、发端时代(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大闹画室》、《铁扇公主》等,其中《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是名列《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由于战争和无人投资,美术电影于1942年后中断了。
二、蓬勃发展时代(建国到1965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
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随着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折纸动画《一棵白菜》等影片的新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中国动画业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这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期间具有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等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和政治色彩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
四、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动画制作进入繁荣时代,在1978年到1989年间,就制作了两百多部动画片,如《哪咤闹海》、《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
电视动画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作品,从整体上看,这是个比较平均的时代,既有少量全年龄的艺术片,又有大量纯粹给儿童看的主流求教育的动画片,制作手法基本沿袭万氏兄弟的流派。
没有太多创新,也没有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而这一段的多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
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一些国外精品动画,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浅谈中国剪纸动画的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艺术特色作者:曹国洪隋春艳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10期摘要中国剪纸动画是中国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无数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创作出多部剪纸动画作品,为中国动画赢得多项荣誉。
回顾中国剪纸动画片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概括为:探索期、成熟期、停滞期、繁荣期,衰退期这五个阶段。
关键词中国剪纸动画发展时期艺术特色中国动画自产生之日期,动画艺术家就以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探索动画制作的技术技巧,积极借鉴外国动画制作的先进经验,主动尝试运用中国民族文化给养,开拓中国动画艺术表现风格,产生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作品,形成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
中国学派”。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剪纸动画片,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以及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典范,并为中国动画赢得巨大声誉。
回顾中国剪纸动画片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
一、探索期(20世纪50年代末)剪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
经广大劳动妇女世代相传,形成相对稳定,深深扎根于民间,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
剪纸艺术集剪、刻、绘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其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因此,剪纸成为其他视觉艺术在探索民族化道路中借鉴的主要艺术形式之一。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标志着中国动画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58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在艺术创作上“百花齐放”和在学术理论上“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为中国动画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发展之路,成为动画创作的主要任务。
剪纸集剪、刻、绘于一体。
与皮影的制作有许多相通之处。
皮影戏又是动画的雏形,运用剪纸与皮影的艺术形式创作动画。
也就成为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1956年。
由万古蟾为导演,并由胡进庆、陈正鸿、钱家骏等创作人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们汲取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剪纸等艺术特色,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1958年成功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剪纸动画的产生及发展概述现代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美国动画、日本动画等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外国动画不仅挤占着中国动画的市场,其传播的文化理念也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使国产动画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优势制作独具中国特色的动画片,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最具潜力的即为民族传统动画的重要代表样式――剪纸动画。
1、中国剪纸动画的产生剪纸动画又称剪纸片,是运用中国传统的剪纸技术进行人物、背景等造型设计来表现剧情的动画片,本质上说是我国多样民族艺术的艺术性产物,剪纸动画的制作过程需要先用纸剪成或刻出人物和背景,再按照剧情进行有顺序的摆动并进行拍摄,才能在屏幕上显示完整的影视资料。
所以,剪纸动画具有更加浓厚的剪纸色彩,屏幕中的人物虽然线条粗犷、表情夸张,但是通俗易懂、含义深刻。
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是1958年由万古蟾根据《西游记》情节进行改编,导演的《猪八戒吃西瓜》。
该片结合了中国传统剪纸技术进行人物形象设计,并沿用水墨画表现技巧进行背景处理,在主要角色的设计上大胆采用卡通绘制与剪纸相结合,色彩鲜明,避免了剪纸的单调,成功开创了中国剪纸动画的先河。
万古蟾在其自述中曾谈到:“剪纸片令我满意的是它浓郁的民族风格。
我国早期动画片是我和兄弟们在外国片的启发下研制的,许多年后,还或多或少地带有外国片的影响。
剪纸片则不然。
它根植于民间艺术,一开始就显示出鲜明的民族风格,使我国的美术电影艺术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正如万古蟾所述,中国剪纸动画的独特性表现在剪纸技术的特定构图风格和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其承载着对中华文化的映射和传播。
剪纸动画是剪纸技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探索,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对剪纸动画进行革新,既是对动画创作类型的扩展,也是对民间剪纸技术的保护。
发展中国剪纸动画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
2、剪纸动画的发展状况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产生及进步,继《猪八戒吃西瓜》之后,中国相继推出多部优秀剪纸动画,如1959年的《渔童》、1961年的《人参娃娃》、1963年的《金色的海螺》、1981年的《猴子捞月》、1983年的《鹬蚌相争》等,均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
100个动画概论必背知识点1.17世纪中叶,牛顿首次提出反应在人的视网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即消失这一光学现象。
2.1824年,彼得·马克·罗吉特发表论文,标志着“视觉暂留理论”开始形成。
这个原理的发现,使动画的诞生成为可能。
3.1825年,英国人约翰·安东·派里斯发明了“幻盘”。
4.1833年,比利时人约瑟夫·普拉图发明了“转盘画面影像镜”也叫“诡盘”。
5.1834年,英国的威廉·霍尔纳发明了“视觉玩具盘”也叫“走马盘”。
6.1872年,英国人德维尔·麦布里奇将数十架照相机排列起来拍摄马的奔跑,巧妙地在马奔跑时逐一碰断的细绳,带动所连接的相机快门,拍下了马奔跑过程中动作的连续影像,并发明了被称为“第一架动态景象放映机”的“幻透镜”。
7.1877年,雷诺在结合了“诡盘”和“走马盘”的优点后,发明了“活动视镜”。
法国电影史将1877年8月30日定为动画的生日,那是“活动视镜”获得专利的日子。
8.1888年12月,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这是现代电影的雏形。
9.1892年,雷诺的第一部动画电影《可怜的皮艾罗》在巴黎蜡像馆放映。
这部电影也是第一部胶片边上打孔的电影。
10.1906年,美国人布莱克顿创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这部作品是在黑板上用粉笔绘制完成的。
这部影片被动画史学家公认是世界上第一部被记录在标准胶片上的动画电影,也是美国第一部动画影片。
11.1907年,维它格瑞(华纳前身)公司纽约制片厂的一个技师发明了“逐格拍摄法”,这一方法的诞生,对后来动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2.1908年,法国人埃米尔.科尔用摄影机上的逐格拍摄技术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系列影片《幻影集》,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的方法,将动画和真人表象相结合起来的先驱者。
13.1913年,布雷在纽约创立了第一家动画公司布雷制片公司,同年一月,取得了“多层摄影法”的专利权,成为美国第一个获得动画电影技术专利的人。
|RADIO &TV JOURNAL 2019.10望一起吃饭,但是自己要和朋友去聚会;拿着行李要搬出去和女友住,母亲却极力不同意。
这一系列的冲突,把影片一步步推向高潮———母亲一气之下吃掉了包儿子。
在内部冲突方面,在影片的末尾,真正的儿子回家了,母亲看到儿子的影子十分惊讶,但是又因为梦境里儿子的叛逆就转过头躺在床上不想理睬儿子,看到儿子带来以前常吃的叉烧包顿时心里又不舍,在儿子要走的时候拉住他,母亲在理睬和不理睬儿子之间来回往复。
而从儿子的角度看,先是不知如何面对母亲,坐在母亲床边不知走还是不走,就在要走的时候被母亲拉住。
两人吃着当初常吃的叉烧包,流泪依偎在一起。
三、恰如其分的动画配乐在早期的默片动画制作中就有配乐的存在,而在当时的配乐基本是在放映的同时由乐队进行现场演奏,而不是提前录制同时播放。
配乐可以让整部影片富有节奏感,提升影片的氛围,以一种不经意的形式来感染观众的情感。
《包宝宝》这部影片全片没有一句台词,这和早期的默片动画没有什么区别。
动画可以展现角色的生活,而配乐着重表现情感因素。
动画的配乐对于观众而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通过配乐的渲染,有助于观众体验整部动画片中看不到的部分。
配乐可以加强视觉画面当中的情感因素,提高画面中的动态感,给观众传达不能单独表达的细微的情感变化。
配乐可以刻画角色形象,对塑造人物性格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动画配乐可以准确地传达影片思想、明确动画风格,还可以说明速度等。
当配乐和与画面产生联系并可以明显提升影片表现力的时候,这个配乐才能被称为优秀的配乐。
动画配乐的制作必须要和主题相契合,动画的画面内容已经大致限制了配乐的表现内容和范围。
观众在观看动画时思维也不会天马行空,而是受到画面内容的制约,根据画面内容对配乐的表达做出适当的联想与推测。
配乐可以为整个影片渲染情绪和气氛,深化视觉效果,也可以给整部影片奠定情感基调。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特有的乐器,这有助于表现整部影片的地域特点。
张江上海动画博物馆版面内容文字一、中国动画发展历史回顾版二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题字、题词手迹⏹一九六零年一月,首届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参观了展览会并即兴题诗一首:“春节观动画,老少均喜欢,技术大跃进,干劲更冲天”。
又建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创作人员:“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
陈毅副总理的话激发了大家早就蕴藏在心里的创作愿望。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为孙悟空动画形象的题字⏹矛盾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九六一年创作拍摄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题词⏹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信版三中国动画发展历史回顾中国动画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
从早期的无声动画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动画艺术短片到影院动画长片;从单一片种到动画、剪纸、木偶、折纸等多片种、多风格;随着电视的普及,动画电影从银幕走向银屏;计算机技术在动画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动画创作理念的革命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动画又从二维发展到三维····中国动画始终在努力地向前发展着,并以中国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不断开创中国动画艺术的新篇章。
中国动画八十多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厂史。
(图)版四中国动画电影开拓者——万氏兄弟⏹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创始人。
上世纪20年代初,他们受美国动画片的启发,引发了拍动画片的念头。
早期,他们在上海白手起家,在一无数据,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开始艰难的动画探索。
几经摸索,他们初步掌握了动画片的制作原理。
1922年秋,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首获成功,为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的成功拍摄创造了条件。
(图)⏹1926年,万氏兄弟成功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这是一部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动画片。
(图)⏹1935年,他们又成功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