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
- 格式:pdf
- 大小:293.35 KB
- 文档页数:8
乌头炮制方法乌头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乌头植物含有毒性较强的生物碱,因此在炮制乌头时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以降低其毒性并提取其药用成分。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乌头炮制方法:材料准备:- 乌头根茎- 乙醚- 粗盐- 水步骤一:清洗乌头取新鲜的乌头根茎,去掉须根和泥沙,用清水冲洗干净。
请注意,应将手套和口罩戴好,以防止接触到乌头的有毒成分。
步骤二:曝晒乌头将清洗过的乌头晾晒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时间约为12小时。
这样可以使乌头中的一些水分挥发,有助于后续的处理。
步骤三:切片晾干后的乌头根茎取出,使用刀具将其切成薄片。
切割时需小心,以避免切伤手指。
步骤四:煮沸将切好的乌头片放入煮沸的水中,煮沸时间约为10分钟。
这个过程是为了去除乌头中的毒素,以减少乌头的毒性。
步骤五:水煮将煮沸后的乌头片放入清水中,用中火加热至水开始沸腾,然后转为小火煮20分钟。
这样可以使乌头中的一些物质溶于水中,后续操作更为方便。
步骤六:炮制将煮好的乌头片捞出,放入干净的锅中,加入适量的乙醚。
乙醚的作用是提取乌头中的有效成分。
步骤七:提取将乌头片和乙醚一起搅拌均匀,然后盖上锅盖,静置约2小时。
乙醚能够慢慢溶解乌头中的成分。
步骤八:过滤将搅拌好的乌头乙醚混合液通过纱布或滤纸进行过滤,将提取出的液体收集在干净的容器中。
步骤九:烘干将收集到的液体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乙醚慢慢挥发,使乌头中的有益成分逐渐浓缩。
步骤十:炒制将烘干后的乌头提取物放入炒锅中,用小火炒制20-30分钟。
这个过程是为了将乌头中残留的毒素进一步去除,同时也可以增加乌头的药用效果。
步骤十一:粗盐加工取适量的粗盐,放入锅中加热,炒至微黄色。
然后加入炒制好的乌头提取物,继续炒制约10分钟,使其均匀混合。
步骤十二:保存将炒制好的乌头提取物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晒至完全干燥。
然后用干净的容器密封保存起来,避免潮湿。
经过以上的炮制步骤,乌头的毒性将大大降低,同时也能够提取出乌头的有效成分。
乌头的药效功能主治是什么简介乌头是一种中草药,其根茎和根部通常被用于制作药物。
乌头在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药效功能主治以下是乌头的主要药效功能和主治:1.镇痛作用:乌头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缓解各种疼痛,例如头痛、牙痛、胃痛等。
2.消炎作用:乌头具有强大的消炎效果,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包括关节炎、皮肤炎等。
3.镇静作用:乌头可帮助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4.清热解毒:乌头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5.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乌头被认为具有抗高血压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6.抗癌作用:乌头中的一些化学成分被研究发现具有抗癌潜力,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用药。
用法用量乌头的用法用量要根据具体疾病和个体情况来确定,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下是乌头的常见用法用量:1.煎汤剂:将乌头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煮沸,然后沏换成茶喝。
2.膏剂外用:将乌头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油脂制成膏剂,外用于患处。
3.丸剂口服:将乌头制成丸剂,按照医生的建议口服。
注意事项在使用乌头之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乌头应当遵医嘱,不可擅自增减用药剂量。
2.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避免使用乌头。
3.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咨询。
4.乌头具有较大的毒性,高剂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中毒,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结乌头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在中医药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镇痛、消炎、镇静、清热解毒等多种药效功能,并可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治疗。
然而,使用乌头需要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并注意遵守使用注意事项,以减少不良反应和风险。
以上是对乌头的药效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希望能有助于对乌头的了解。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药师的建议和指导。
乌头(《本经》)乌头分川乌和草乌两种。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和北乌头的块根。
川乌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草乌主产于中南、西南、东北、华北等地。
原植物乌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积水,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紫色土最宜生长;北乌头喜凉爽湿润环境,耐严寒,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温;有大毒。
归心、肝、脾经。
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
临床用名川乌。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辛,温。
主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名医别录》:味甘,大热,有毒。
消胸上淡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视,又堕胎。
《药性论》:使,远志为之使,忌豉汁,味苦,辛,大热,有大毒。
能治恶风憎寒,湿痹逆气,冷痰包心,肠腹疠痛,痃癖气块,益阳事,中风洗洗恶寒,除寒热,主胸中痰满冷气,不下食,治咳逆上气,治齿痛,破积聚寒,主强志。
《开宝本草》:味辛、甘,大热,有大毒。
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视,又堕胎。
《药类法象》:疗风痹、血痹、寒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药性赋》:味辛,性热,有毒。
浮也,阳中之阳也。
其用有二:散诸风之寒邪,破诸积之冷痛。
《汤液本草》:气热,味大辛,辛、甘,大热,有大毒,行诸经。
《象》云: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本草》云: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堕胎。
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
《本草发挥》:洁古云:治风痹、血痹、寒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主治秘诀》云:性热,味辛、甘。
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
其用有六:除寒疾一也,去心下痞坚二也,温养藏府三也,治诸风四也,破积聚滞气五也,感寒腹痛六也。
《本草纲目》:草乌,射罔,乃至毒之药。
非若川乌、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
乌头的功效与作用乌头是一种植物,科学名称为Aconitum,属于毛茛科。
乌头植物具有长久的历史,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乌头的根部是常用的草药部分,其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一些生物碱,如乌头碱、乌头酸、乌头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乌头许多药理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治疗环境。
一、乌头的功效与作用1. 镇痛作用:乌头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乌头中的乌头碱可结合神经系统的受体,改变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疼痛传导和感觉。
因此,乌头在中药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等。
2. 解热作用:乌头也具有解热作用。
乌头中的乌头碱能够刺激脑垂体,促使体温调节中枢降低体温。
因此,乌头在中药中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3. 抗炎作用:乌头具有抗炎作用。
乌头中的乌头酸具有抗炎效果,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的发展,缓解炎症症状。
因此,乌头在中药中被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4. 抗肿瘤作用:乌头中的乌头碱被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
乌头碱可以使癌细胞凋亡和减缓细胞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一些研究表明,乌头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低。
因此,乌头在中医肿瘤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5. 镇静作用:乌头中的乌头素具有镇静作用。
乌头素可以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受体结合,抑制神经传导,减少神经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和安眠效果。
因此,乌头在中药中被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等症状。
二、乌头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使用方法:乌头的根部常常干燥后制成粉末,可以直接服用。
一般剂量为0.5克至1克。
另外,也可以将乌头配制成煎剂或酊剂,根据具体疾病和症状的不同,酌情使用。
对于外用乌头药膏或乌头药水,一般可涂抹或涂擦等不同方式。
2. 注意事项:(1)乌头是一种有毒植物,使用时必须小心。
不要过量使用乌头,以免引起中毒。
特别是乌头内的乌头碱等成分可能对心脏有一定的毒性,对心脏疾病、高血压等患者需谨慎使用。
乌头的诗句
嘿,你知道吗?乌头这玩意儿在诗句里还挺特别的呢!“乌头虽黑
白有时,唯有潜离与暗别。
”这句诗就把乌头的那种特别感觉给写出来啦。
就好像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简单明了,可实际上却有着深
深的含义。
你想想看啊,乌头,它不就是一种植物嘛,但是在诗人的笔下,却
能变得那么有韵味,那么有意境。
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普通东西,在某些时候突然就变得不一样了,对吧?比如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物件,可能因为某个人的故事,就变得格外珍贵了。
“乌头渐白蚕已老,养蚕人家欲闭门。
”哎呀,这句诗一读,你就能
感觉到那种时光流逝的感觉呀!乌头变白了,蚕也老了,养蚕的人家
都要关门休息啦。
这不就跟我们的生活一样嘛,时间过得好快,一下
子就从热闹变得安静了。
还有啊,“乌头可白我可去,菖花易青君易寻。
”这里把乌头的白和
人的去做了类比,多有意思呀!就好像在说,乌头能变白,我也能离
开呀,但菖蒲花容易变青,你却容易找到。
这是不是很像我们有时候
的选择,有些东西很容易改变,而有些东西却一直都在那里等我们去找。
我觉得啊,这些关于乌头的诗句真的太神奇了!它们能让我们从一
个小小的乌头身上看到那么多的情感和故事。
乌头不仅仅是一种植物,
更是诗人用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工具。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喜怒哀乐,能看到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乌头的诗句,就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中的美好和感动。
你说是不是呢?。
乌头的功效与作用文章目录*一、乌头的简介*二、乌头的功效与作用*三、乌头的市场信息1. 乌头的价格2. 乌头的选购方法3. 乌头的保存方法乌头的简介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
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
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
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
乌头主产四川、陕西。
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有栽培。
茎直立。
叶互生。
总状花序,花大,蓝紫色。
乌头的功效与作用1、富含物质附子含中乌头碱(mes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异乌头碱(isoaconitine)、塔拉弟胺(talatisamine)、川乌碱甲、乙(chuan-wubaseA、B)。
草乌含剧毒的双脂类生物碱: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等。
2、功效作用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
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外用:生用,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3、临床应用3.1、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此方名“左经丸”。
3.2、瘫痪顽负(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
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
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
烧熏痛处。
此方名“雷丸”。
3.3、腰脚冷痛。
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生乌头的功效与作用生乌头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领域中。
它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和缓解许多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生乌头的功效和作用。
第一部分:生乌头的概述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毛茛科。
它主要生长在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地区的山地和草地中。
乌头的根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中,并具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和化学元素。
在中医药学中,乌头的根部经过加工后被称为生乌头。
它的功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生物碱成分,如乌头碱、乌头酸和乌头酮等。
第二部分:生乌头的功效与作用1.镇痛作用:生乌头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中的镇痛治疗。
乌头碱是生乌头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镇痛作用。
它能够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内啡肽系统,从而减轻疼痛感觉。
此外,生乌头还可以通过改变神经传递和终末神经活性,起到镇痛作用。
2.抗炎作用:生乌头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它能够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生乌头中的乌头酮等成分具有抗炎活性,可以有效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炎症介导的疾病。
3.降温作用:生乌头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温度调节中枢,降低体温。
生乌头通过调节体表的血流和汗腺分泌,加速体温的散发和散热,达到降温的效果。
4.祛风湿作用:生乌头被广泛应用于风湿湿热和风寒湿痹等疾病的治疗。
它可以通过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
生乌头中的乌头酸等成分有助于温经通络,舒展筋骨,具有良好的祛风湿作用。
5.镇静作用:生乌头还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达到镇静和安神的效果。
生乌头中的乌头碱等成分可以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和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起到镇静和安定的作用。
6.抗心律失常作用:生乌头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它可以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抑制和调节心脏的电冲动传导和节律,达到抗心律失常的效果。
乌头的鉴定方法
乌头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根部含有剧毒成分,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以下是乌头的鉴定方法:
1. 外观特征:乌头的根呈圆锥形或长圆形,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和横裂纹,顶端有芽痕和茎痕。
2. 气味鉴别:乌头的气味比较特殊,有一股淡淡的麻味和辛辣味。
如果闻到刺鼻的味道或者没有任何味道,那么很可能是假乌头。
3. 化学反应:将乌头粉末加入水中搅拌,如果溶液呈现红色或棕色,说明其中含有剧毒成分。
此外,还可以用硝酸银试剂进行检测,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是真乌头。
4. 专业机构鉴定:如果以上方法无法确定乌头的真伪,可以将其送到专业的药品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这些机构通常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准确地判断药材的真伪和品质。
乌头百科名片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
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
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
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
主产四川、陕西。
目前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有栽培。
有一种农具名教乌头,是一种象耙子一样的水田锄草工具。
耙头木肋宽约4寸,铁钉梳齿状排列,用以耙除秧棵间杂草。
此种农具亦是水田较多的无为县等江北农村所特有。
中文学名:乌头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木兰亚纲(Magnoliidae) 目:毛莨目Ranunculales } 科:毛茛科(Ranunculaceae) 亚科:金莲花亚科Helleboroideae Hutch 族:翠雀族(DelphineaeWarming) 属:乌头属(Aconitum) 种:乌头简介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别名:五毒根科属:毛茛科,乌头属。
分布:我国辽、豫、鲁、甘、陕、浙、赣、皖、湘、鄂、川、滇、贵各省区都有分布。
释名: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中药学上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块根通常2~3个连生在一起,呈圆锥形或卵形,母根称乌头,旁生侧根称附子。
外表茶褐色,内部乳白色,粉状肉质。
茎高100~130厘米,叶互生,革质,卵圆形,有柄,掌状2至3回分裂,裂片有缺刻。
立秋后于茎顶端叶腋间开蓝紫色花,花冠像盔帽,圆锥花序;萼片5,花瓣2。
蓇葖果长圆形,由3个分裂的子房组成。
种子黄色,多而细小。
花期6-7月、果熟期7-8月。
生长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
乌头加工方法乌头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乌头加工方法是将乌头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药用效果。
下面将介绍乌头的加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乌头的采摘乌头的采摘应选择在植株生长旺盛的季节进行,一般为春季或秋季。
采摘时应选择根部粗壮、茎叶繁茂的乌头植株。
采摘时要小心,避免损坏植株,以免影响后续加工过程。
二、乌头的晾晒采摘回来的乌头应立即进行晾晒处理。
晾晒的目的是将乌头中的水分蒸发掉,以便更好地保存。
晾晒时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将乌头散放在晾晒架上,避免阳光直射。
晾晒时间一般为3-5天,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三、乌头的炮制乌头晾干后,需要进行炮制处理。
炮制的目的是去除乌头中的毒性成分,使其更加安全可用。
炮制时,可选择炒制或煨制的方法。
炒制时,将乌头放入锅中,用文火炒制至微黄即可。
煨制时,将乌头放入煨盅中,加入适量水,用小火慢煨2-3小时。
炮制后的乌头颜色会有所改变,呈现出深黄色。
四、乌头的研磨炮制后的乌头需要进行研磨处理,以便更好地使用。
研磨时应选择干燥的环境,将乌头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细磨。
研磨后的乌头粉末应细腻均匀,不得有颗粒或杂质。
五、乌头的包装研磨后的乌头粉末需要进行包装,以便存储和使用。
包装时应选择干燥、密封性好的容器,将乌头粉末装入容器中,密封好盖子。
包装时要注意防潮、防虫,避免乌头受潮或受虫食。
六、乌头的储存包装好的乌头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存放时要注意防潮、防潮,避免乌头受潮或变质。
乌头的保质期一般为1-2年,过期后不宜使用。
七、乌头的用途乌头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用法一般为外用,将乌头粉末加入适量温水中调成糊状,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即可。
总结:乌头加工方法包括采摘、晾晒、炮制、研磨、包装和储存等步骤。
正确的加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乌头的药用效果,同时也能保证乌头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对乌头造成损坏或污染。
乌头的炮制原理
乌头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炮制过程是通过对其进行一系列处理,使其毒性降低,有效提取药用成分。
乌头的炮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割顶治毒:乌头炮制的第一步是割去乌头植株的顶端,也称为“割顶治毒”。
乌头的顶端部分富含毒性物质,割掉顶部能够有效降低乌头的毒性。
2. 焯水炮治:乌头割顶后,一般会将其放入沸水中煮沸,这个环节被称为“焯水炮治”。
通过煮沸能够使乌头草药充分接触热水,一方面能够迅速杀灭细菌和降低其他微生物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够部分提取热水溶性成分。
3. 捣炼法和煎炮技巧:乌头割顶焯水后,需要进行捣炼和煎炮。
捣炼法主要是将乌头用捣臼或碾磨器捣碎,使其更易煎煮和提取药用成分。
煎炮技巧则是指在煎炮过程中,根据乌头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火候、水量和时间,掌握好炮制的工艺要领,确保炮制的质量和药效。
4. 晾晒炮制:乌头经过焯水和捣炼后,需要进行晾晒炮制。
晾晒炮制是将乌头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晾晒,以达到干燥的目的。
通过晾晒能够有效降低乌头的水分含量,防止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滋生,保证乌头的质量和稳定性。
5. 反复煎炮:乌头的炮制通常需要反复多次煎炮。
反复煎炮主要是通过多次煎制,进一步提取乌头中的有效成分,并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毒性物质,提高其药效
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乌头的炮制原理主要是通过割顶治毒、焯水炮治、捣炼法煎炮、晾晒炮制和反复煎炮等一系列步骤,全面降低乌头的毒性,提取药用成分,并保证炮制后的乌头质量和稳定性。
乌头的功效与作用
乌头,又名乌头白,是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是乌头碱。
乌头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在中医学中,乌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病、中风、癫痫、偏头痛等疾病。
乌头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乌头碱是一种强烈的神经麻痹剂,可以抑制神经传导,减轻或缓解疼痛。
因此,乌头常被用于治疗中风引起的头痛、牙痛、神经痛等疼痛症状。
此外,乌头还能够舒缓肌肉和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风湿病疼痛。
乌头对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乌头中的乌头碱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减轻血管痉挛,增加血液流通量。
这一特性使得乌头成为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此外,乌头还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
乌头中的乌头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能够缓解紧张、焦虑、失眠等症状,帮助人们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乌头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例如抗炎、抗菌、抗癌等。
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对于乌头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是乌头作为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已经被用于中医药学中数百年。
然而,由于乌头中含有毒性物质,使用乌头时要慎重。
乌头碱是一种剧毒物质,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表现出
头晕、呕吐、恶心、烦躁、嗜睡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乌头之前,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不能滥用或随意使用。
综上所述,乌头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很多的药理作用和药用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中风、癫痫、偏头痛等疾病。
然而,使用乌头时必须慎重,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乌头炮制方法
乌头,又名乌头菜、乌头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止痛等功效。
乌头炮制是一种常见的制药方法,可以提高乌头的药效,使其更加安全有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乌头炮制的方法。
选用新鲜的乌头,去除杂质,洗净后晾干。
注意,乌头具有剧毒,操作时应戴好手套,避免接触皮肤或吸入其粉末。
接下来,将乌头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焯水。
焯水的目的是除去乌头中的一些有毒成分,同时也能够减轻其辛辣气味。
然后,将焯水后的乌头晾干,直至完全干燥。
可以选择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也可以使用烘干机进行加速干燥。
干燥后的乌头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并且便于后续加工。
接着,将晾干的乌头研磨成粉末。
可以使用研磨机或者研钵进行研磨,直至乌头完全研磨成细腻的粉末为止。
将乌头粉末装入密封容器中保存。
注意,乌头粉末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毒性,必须妥善保存,避免误食或接触。
乌头炮制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焯水和干燥去除乌头中的有毒成分,并将其研磨成粉末,以便于后续使用。
炮制后的乌头药材具有更高的药效和更低的毒性,适用于一些需要使用乌头的中药方剂。
乌头炮制的方法可以提高乌头的药效,使其更加安全有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乌头具有一定的毒性,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遵循适当的剂量和用法。
乌头炮制是一种常见的制药方法,通过焯水、干燥和研磨等步骤,提高乌头的药效和安全性。
在使用乌头时,应谨慎操作,遵循医生的建议,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五毒根、蛾蛾花、鹅儿花、铁花,以其干燥母根入药,药材名川乌;乌头侧生的块根(子根)的加工品为常用药材附子。
乌头味辛、苦,性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乌头含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塔拉弟胺、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功效。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去甲乌药碱、塔拉胺、异塔拉定、准噶尔乌头碱、去甲猪毛菜碱、多根乌头碱、森布星、北草乌碱、川附宁,乌头多糖A、B、C、D 等,近来又分离出具有升压和强心作用的生物碱棍掌碱和D,L去甲基衡州乌药碱。
乌头野生分布较广,分布于辽宁、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生长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
现乌头主要种植在四川安县、北川、青川等中山地区,商品药材出附子主要栽培于江油中坝一带,至今已有1 300余年的栽培种植历史。
现湖南、湖北、陕西、云南等地也有少量栽培。
现代研究表明,附子的毒性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而有很大差异,如产地、采收加工、炮制、水煎时间等,凡是影响附子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的因素均可影响其毒性。
植株形态特征 乌头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150 cm。
块根肉质,倒圆锥形,长2~4 cm,直径1~1.6 cm,通常两个连生。
栽培品的侧根肥大,直径可达5 cm,外皮黑褐色。
茎直立,圆柱形,中部以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
叶互生;薄革质或纸质;茎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有长柄,叶柄长1~2.5 cm;叶片近五角形,长6~11 cm,宽9~15 cm,基部浅心形,三裂几达基部,中裂片广菱形,先端急尖,近羽状分裂,二回羽裂片2对;侧裂片不等而深裂,各裂片边缘具有粗齿或缺刻。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6~25 cm;下部苞片3裂,上部苞片披针形;花两性,两侧对称,蓝紫色;萼片5,花瓣状,上萼片高盔状,高2~2.5 cm,侧萼片长1.5~2 cm;花瓣2,通常拳卷,无毛;雄蕊多数;子房上位,心皮3~5。
瞢荚果长圆形,长1.5~1.8 cm。
种子多数,三棱形,黄棕色。
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见图10-8。
10-8 乌头植株形态图1.枝叶2.花序3.根4.花5.雄蕊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乌头生长的环境条件 乌头适应性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培育附子种源则要求适宜的环境条件。
年平均气温13.7~16.3℃、年降雨量850~1 450 mm,日照900~1 500 h的平原、山区均可栽种。
适宜选择土层不深厚的紫色土,可培育出块根大小适宜、数量较多的乌药种源。
2.附子生长的环境条件 附子生长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适宜种植在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疏松、灌溉条件较好。
(1)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1 300 mm左右、日照1 300 h气候环境。
(2)地形地貌:要求种植在地势平坦,具有灌溉条件的平坝地区或河流冲积坝,以满足附子生长要求的湿润、怕旱、怕涝的生长要求。
(3)土壤条件:附子适宜种植在潮土上,潮土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可为附子生长提供充足的水肥需要,也便于生产上修根、灌溉等生产管理。
(二)生长发育习性 1.乌头的生长习性 在12月中旬,当温度在10℃以上时,栽种乌头,7 d后发出新根。
翌年2月份,地下茎节长出茎生叶5~7片。
3月份,抽茎后地上部分生长加快,茎每天增高0.6 cm以上,叶片每4 d可生长出一片新叶。
4月份,地下茎节生出扁平的白色根茎,不久即向下伸长而形成块根。
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下部分的生长超过了地上部分的生长。
在种根较大而肥料又充足的情况下,粗壮的地下茎可以在同一节上生长两个块根。
在9月中下旬,顶上总状花序开始出现小的绿色花蕾,花蕾逐渐变大;10月上旬,花蕾由绿变紫时开花。
当主花序结果时,第一侧枝才开花,以后由上至下地开放到下部侧枝。
在一个花序内,花自下或自中部先开。
一个花序的花3~7 d开完,花开放后的第二天,花丝伸长,3 h后,花药成熟破裂,此时柱头已先熟。
在11月下旬蓇葖果成熟开裂,散出大量具膜状的三角状种子。
2.附子的生长习性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栽种乌药后附子生长经历须根生长期、叶丛期、茎叶旺盛生长期、块根膨大期等生育期。
(1)须根生长期:从栽种至2月出苗前,从乌药块根上发生无数新根,根不断生长。
(2)叶丛期:从2—3月,乌药上端长出叶片,附子生长进入基生叶片发生、生长期。
(3)茎叶旺盛生长期:进入3月份,从乌药开始长出茎,附子生长主要为茎快速生长,同时在乌药上长出侧生的新块根。
(4)块根膨大期:5月中下旬,附子地下部分生长加快,侧生根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多,生产上通过修根、打顶、掰芽等植株调节措施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部分生长。
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乌药培育 宜选择阳坡瘠薄地,栽种后乌头生长良好,块根健壮,支根细,病害较少,产量高,品质好。
选轮作不满6 h的地块,翻地后,每亩施堆肥500 kg、腐熟油枯100 kg,结合施基肥时,施用50%退菌特1 kg/亩,加草木灰4 kg/亩,混合均匀撒于畦面,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
整细耙平后做1 m宽的高畦,按行株距各15 cm的密度打窝栽种,每窝栽1个块根。
2.商品药材生产用地 选择平坦、向阳、土壤肥沃疏松、灌溉排水方便的田地栽培。
一般选择两年未种过附子的稻田。
当水稻收获后,放干水,8月下旬翻地晒垡,12月上旬(栽种前)进行反复翻耕,重施基肥,每亩施用腐熟的油可枯150 kg、腐熟厩肥3 000 kg,混合后均匀撒于土内,反复耙细,充分与土壤混匀,使土壤疏松、平坦。
随即开好背沟、排水沟,做1 m宽的高畦。
(二)繁殖方法 附子栽培采用块根繁殖,先培育乌药作繁殖材料。
1.乌药(种根)的选择及处理 栽种前,将用作种源繁育的种根放入50%退菌特800倍液中浸3 h,捞出用清水冲洗去药液,在整好的畦面上分级栽种:一级按行株距各17 cm,挖穴深13~15 cm,每穴栽1~2个,每畦栽3行;三级按行株距各13 cm挖穴,每穴栽1~2个,每畦栽4行。
栽后施人腐熟人畜粪水,并提沟土覆盖畦面,同时每隔10穴密栽1株,以备补苗用。
2.田间管理 翌年春季3月中下旬出苗后,进行补苗,中耕除草,结合追施人畜粪水1 000 kg/亩。
抽茎前,结合中耕除草施人畜粪水1 000~1 500 kg/亩。
5月初再除草,施人畜粪水2 000 kg/亩,施后用沟土覆盖于畦面。
在4月上旬前后,可在畦间点播玉米遮阴。
当苗高1 m时,可留茎部叶片12枚,摘去顶芽,摘掉第一、二节的腋芽。
10月中下旬施腐熟人畜粪水2 000 kg/亩。
培育至立冬(11月上旬)后,即可采挖作种。
(三)栽种 1.种源准备 中山区挖起的乌药应尽快运至坝区栽种。
运到后,在1~2 d内栽种为佳。
若不能及时栽种,可选阴凉干燥的室内,将乌药摊放在地上,厚约5 cm。
应随时翻动,防止发烧。
2.栽种 栽种前,选择中等大小、健壮无病、色泽新鲜、芽口紧包、无损伤霉烂的乌药作种栽。
栽种时间以12月上中旬为宜,最迟不迟于12月下旬。
栽种过迟,则生长不良,产量也低。
在整平畦面上,用制作好的印耙子开窝,按行株距各17 cm,前后穴错开呈“品”字形排列,然后将乌药块根芽口向上,垂直栽入穴内,每穴栽1个种根。
然后将畦沟里的细土,铲起来覆盖在乌药上,厚约7 cm。
畦沟力求平整、通畅,防止积水。
(四)田间管理 1.清沟补苗 附子栽种后,在幼苗出土前,清理和疏通排水沟,使沟底平坦,不积水。
齐苗后,如发现病株,须立即拔除烧毁,然后用预备苗带土补栽。
栽后淋稀薄粪水定根,盖细土与畦面齐平。
2.除草追肥 一般结合除草进行追肥三次。
第一次在补苗后10 d进行,在行间挖穴施入,每亩施用腐熟厩肥或堆肥1 500 kg、饼肥50 kg,再浇施人畜粪水2 000 kg,追施后覆土盖肥;第二次在第一次修根后追肥,肥料种类及方法与第一次相同,但施肥穴要与第一次错开;第三次在第二次修根后施入,所用肥料及方法与第一次追肥相同,但施肥量要稍增加,以促块根肥大,每次追肥后都要用土盖肥,然后整理畦面呈龟背形,以防积水。
3.修根 修根也叫修绊、掏苗,修根是提高附子质量的主要措施,一般进行两次。
第一次在4月上旬的清明前后,苗高15 cm左右时进行。
操作时先去尽脚叶,只留植株上部叶片。
去脚叶要横摘,不要顺茎秆向下扯,以免伤口大,损伤植株。
然后用特制的附子铲将植株旁泥土刨开,露出块根;再用手指把较小的块根剥去,只露母根两边较大的侧生块根各一个。
修好第一株后,修第二株时,将刨出的泥土覆盖于第一株穴内,顺穴修完。
第二次修根于5月上旬立夏前后进行,方法同第一次修根,主要是修去茎基上新生的小块根及上次所留下的瘀疤、须根,使附子表面光滑。
操作时不要伤叶片和主根。
4.打尖除芽 在第一次修根后的7~8 d进行打尖。
用铁签或竹签轻轻挑去茎顶嫩尖,不要损伤顶叶和其他叶片。
去顶的作用是抑制植株徒长,使养分集中于根部,促使附子发育迅速,防止植株倒伏。
去顶时,叶小而生长密的可保留8~9片,一般每株留6~8片叶,打尖要进行2~3次。
打尖后,附子的顶端优势被去掉,而下部的腋芽随即萌生,因此,应及早摘去,以免消耗养分。
除芽一般在去顶后7 d左右开始,要摘早,摘小,随时发现随时摘,直至摘尽为止。
摘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或折断叶片的茎秆。
5.套作 附子栽后,冬季及初春植株小,可套种一季蔬菜作物,如菠菜、莴笋等,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春季在畦边可套种玉米,能起遮阴作用。
6.灌溉排水 附子生育期必须保持适当湿度,干旱时要注意浇灌水,以水从畦沟内流过不积水为度。
雨季要注意及时排除积水。
(五)病虫害防治 1.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 Sace.) 主要为害茎基和块根。
夏季高温、高湿易发此病。
感病后,根茎处逐渐腐烂,茎上叶片由下至上逐渐变黄,当块根大部分腐烂时,叶片萎蔫,最后全株枯死。
在茎基部或根部可见到白色绢丝状菌丝和似菜籽状褐色菌核,发病部位最后腐烂成乱麻状。
防治方法:①选无病种根,栽种前用40%多菌灵浸种3 h。
②与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轮作。
③雨季及时排水。
④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灌根。
⑤发现病株连同周围的土一起挖出,撒石灰消毒病穴。
2.霜霉病(Peronospora aconiti Yu) 主要为害苗期叶片,俗称“灰苗”或“白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