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世界》2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3.47 MB
- 文档页数:25
圆的世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基本型----圆形概括表现生活中的物象。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想象力和用圆形进行造型的表现能力。
情意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感受生活中圆形之美。
教学重点:通过回忆、联想发现生活中能用圆形概括的物象,学习用图形大胆的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圆形表现物象特征。
教具准备:教师:有关图片资料范画。
学生:圆形物体,绘画用具等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游戏导入吹泡泡游戏:请两名同学玩吹泡泡游戏。
大大小小的泡泡飞起来,同学们很高兴。
(通过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游戏中融入学习内容。
)师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形状来概括这些泡泡呀?学生:圆形!老师和同学一起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表现出泡泡。
大大小小、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圆圆的泡泡,这是圆的世界呀!板书课题:圆的世界三、讲授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么多圆形,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学生回答:太阳、花、足球,汽车轮胎,水果,矿泉水瓶、钟表、大饼,等等。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用彩色粉笔将黑板上的圆形改变成大西瓜、气球、花朵等生活中的常见事物。
(由绘画单纯的圆形联系到生活中的其他可以用圆形概括的物象。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环节之间转换自然。
)3.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在生活中能用圆形概括的事物还有哪些。
(学生欣赏圆的世界主题图片,同时感受圆形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圆形之美所在。
)4.分析部分图片,这些事物中,哪些部分是球,可以用圆形概括的?学生看图片内容回答问题:例如汽车的轮胎,建筑物的屋顶、鼓的表面、风车、花朵,这些都可以用圆形概括。
5.学生小组交流:学生把自己课前收集来的圆形物品进行展示,互相介绍一下,可以在桌子上滚动滚动,互相玩一玩带来的物品,充分直观的体验圆形物品的乐趣。
(学生参与,拓宽思路,体现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观察、记忆发现。
)6.教师示范:教师第二次示范,在横竖不同的纸上,演示一幅完整的画面的创作方法。
幼儿园小班班本课程《圆圆的世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小班班本课程《圆圆的世界》的第一章节“认识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学习用圆形绘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提高观察能力。
3.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够独立完成圆形绘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提高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圆形物品、画纸、画笔、彩泥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讲解圆形的基本特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圆形。
3. 实践:分发画纸、画笔,让幼儿尝试用圆形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讲解的步骤和方法,独立完成一幅圆形绘画作品。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圆形物品,并尝试用画笔将它们画下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讲解、练习等环节,让幼儿认识了圆形,并能够独立完成圆形绘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彩泥制作圆形物品,提高动手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形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板书设计:1. 《圆圆的世界》2. 内容:1.1 认识圆形1.2 圆形的基本特征1.3 圆形绘画1.4 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整体文档要求:包含适当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共八部分内容,2000字以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工作5.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6. 板书设计的清晰与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拓展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幼儿园小班班本课程《圆圆的世界》课件.一、教学内容1. 认识圆形:介绍圆形的特点、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等。
2. 圆形创意画: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和创造力。
3. 圆形游戏:开展与圆形相关的户外游戏,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圆形的特点,能识别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运动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学会用圆形进行创意画。
难点:理解圆形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圆形教具、画纸、画笔、胶棒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卡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2. 新课内容:(1)认识圆形:介绍圆形的特点,让幼儿触摸和观察圆形教具。
(2)圆形创意画:分发画纸和画笔,引导幼儿用圆形进行绘画创作。
(3)圆形游戏:组织户外游戏,如“丢手绢”、“抓泡泡”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圆形。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找出教室里的圆形物体。
(2)让幼儿用圆形卡纸进行创意拼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圆的世界》2. 板书内容:(1)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无角、对称等。
(2)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盘子、轮胎等。
(3)圆形创意画: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圆形进行创意画,主题自选。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认识圆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其他形状的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创意画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3)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圆形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认识圆形,学会用圆形进行创意画。
幼儿园形状学习教案圆形的奇妙世界教案名称:幼儿园形状学习教案:圆形的奇妙世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圆形的概念及其特点,提高幼儿的形状识别能力,并引导幼儿对圆形的美好印象。
教学内容:1. 圆形的概念及其特点;2. 学习圆形的常见应用场景;3. 通过自然材料进行圆形感知游戏,提高幼儿形状识别能力;4. 用手工制作圆形的填色画,增强幼儿对圆形的美好印象。
教学重点:1. 让幼儿理解圆形的概念及其特点;2. 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幼儿的形状识别能力;3.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并欣赏圆形的美。
教学准备:1. 课件2. 立体模型3. 自然材料4. 画纸与色笔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教师用课件展示国内外常见的圆形logo并问:“大家看到的这些图案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学习圆形的特点与应用场景。
Step2:介绍圆形的概念及其特点(5分钟)教师手持立体模型,介绍圆心、直径、半径等圆形的要素,并让幼儿体验圆形的光滑和柔和。
Step3:圆形材料感知游戏(15分钟)教师准备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橡果、桃核等,将这些材料按照圆形的方式放置在课桌上,然后询问幼儿:“这些东西看起来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幼儿感知圆形的特点,提高幼儿形状识别能力。
Step4:手工制作填色画(25分钟)教师将画纸分发给幼儿,并展示不同样式的圆形花、圆形的日出等图片。
鼓励幼儿用可爱的色块来给图片填色,让幼儿更深入地感受圆形的美。
Step5:结束语(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课堂内容,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发现圆形的美。
教学评估:根据幼儿对于课堂圆形游戏和手工制作的情况,对幼儿形状识别能力、绘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延伸阅读:1. 《形状大发现》贝壳出版社2. 《形状在哪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教学反思:幼儿在形状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更加生动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通过丰富的材料和手段,让幼儿真实地感知和体会形状的本质和特点,并通过良好的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帮助幼儿学会对于形状的分辨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