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评价考试真题五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8
评价试卷填空题1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234567简答题:1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
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易产生严重职业病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该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4)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几类?按来源分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按导致法定职业病分类十大类115项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3职业健康监护分为哪五类?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查4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些?1)调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和辅助材料,包括它们的名称,理化性质,使用数量等2)调查生产工艺流程,了解中间体,副产品及成品的名称,以及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和逸散物3)了解生产过程情况,了解工人生产操作方式,经查停留的地点和时间,作业姿势和劳动习惯4)了解工作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存在状况,包括有毒物质的种类,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估计浓度以及产生,分布,和消散的规律和趋向等。
一、填空题及判断题知识点1、总局第50号令(第35条)对违法违规行为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2、“代表性”,一是要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
二是要满足检测的目的。
3、当空气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
8 kPa和高于103.4 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4、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气体、蒸气、气溶胶三种状态.5、有泵型采样法根据采样方式不同,分为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6、三种常用固体吸附剂管特性7、在最大流量和4 kPa的阻力下应能稳定运行4~8h以上,流量保持稳定,变化小于等于5%;8、采集金属性烟尘首选微孔滤膜,称量法选用测尘滤膜,采集有机化合物气溶胶选用玻璃纤维滤纸。
9、冲击式吸收管法是利用空气样品中的颗粒以很大的速度冲击到盛有吸收液的管底部,因惯性作用被冲到管底上,再被吸收液洗下。
因此必须使用3 L/min的采样流量.10、臭氧能否有采气袋采集?(标准里没有用采气袋的)11、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12、粉尘浓度〉50mg/m3时,用直径75mm的滤膜.13、粉尘分散度测定方法:滤膜溶解涂片法、自然沉降法。
14、粉尘用于个体采样时,流量范围为1~5L/min;用于长时间采样时,连续运转时间应≥8h。
15、工作地点: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6、短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
17、生产性噪声测量常用Ⅰ型、Ⅱ型声级计或积分精密声级计、个人噪声剂量计。
18、A计权,慢‘S’档19、高温要测量气温最高、通风最差这两种情况20、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可选择个体采样或定点采样,长时间采样或短时间采样方法。
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为主。
21、用长时间采样方法的采样: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22、游离SiO2指结晶型的SiO2(即石英),测定方法有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法23、计数符合下列条件的纤维:其长度大于5μm,宽度小于3μm,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1的石棉纤维。
试卷一一填空1工作场所空气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将锰的浓度换算成二氧化锰的浓度应乘以1.58。
2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特征浓度是对应0.0044吸光度的待测元素浓度。
3加热、振摇(震荡)或超声等方法可以加快洗脱和提高洗脱效率。
4固体吸附剂的解吸法有溶剂解吸法和热解吸法。
5我国职业卫生检测标准中应用不分光红外气体仪检测的化合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6常用滤料采集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有洗脱法和消解法。
7固体吸附管解吸效率最好大于等于90%,不得小于75%。
8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中,采样后样品尽量在当天测定。
9色谱定量分析通常是采用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的。
二选择1苯、甲苯、二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中气相色谱仪用的是C 检测器。
A火焰光度检测器。
B热导池检测器。
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D 电子捕获检测器。
2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中样品采集用的是D。
A微孔滤膜。
B浸渍玻璃纤维滤纸。
C玻璃纤维滤纸。
D多孔玻板吸收管(吸收液)。
3消解回收率要求在B范围内A95%-105%。
B90%-105%。
C90%-110%。
D90%-100%。
4汞的原子荧光光谱法中使用的采样流量是B L/min。
A5. B0.5 C1. D3三判断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中,通过氧化管的吸收管测得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总浓度。
(√)2实验室进行的所有工作应当时记录。
(√)3用微孔滤膜采集的工作场所空气镉及其化合物,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
(√)4 苯、甲苯、二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是用活性碳管采集,甲醇解吸后进样。
(×)5取出吸收管中的吸收液进行测定时,应用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
(√)6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型活性碳管内都装100mg活性碳。
(×)7气相色谱法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的。
(√)8待测物浓度低于检出限时,工作场所空气中待测物浓度报告值应为小于检出限。
安徽评价人员考试试题(D)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单选)。
1、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为判断企业员工职业健康体检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查找的规范、标准是(C)A、《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B、《职业病目录》C、《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D、《职业病诊断标准》2、根据有关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通常分为(D)类()种。
A、9,118B、10,118C、9,115D、10,1153、人耳对声音感受的特点是(B)A、对中低频敏感,对高频不敏感B、对中低频不敏感,对高频敏感C、对低频敏感,对高频不敏感D、对所有频率一样4、气溶胶三种存在形式中,雾、尘、烟的粒径大小分别为(A)A、10微米左右,1—数十微米,小于0.1微米B、1—10微米,数十微米,小于0.1微米C、数十微米,1—10微米,0.1—1微米D、1—10微米,数十微米,0.1—1微米5、一般情况下,与除尘器选择有关的因素不包括(C)A、粉尘的排放浓度B、粉尘的性质和粒径C、粉尘安息角D、气体的含尘浓度6、我国的现行的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在备注栏内标有(敏),描述不正确的是(B)A、是指已被人或动物资料证实该物质可能有致敏作用B、表示致敏作用是制定PC-TW A所依据的关键效应依据C、未标注(敏)标识的物质并不表示该物质没有致敏能力,只反映目前尚缺乏科学证据或尚未定论D、减少对致敏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接触,可减少个体过敏反应的发生率7、对电除尘器表述不正确的是()A、电除尘器是干式除尘器B、阻力较小C、对微细粉尘效率低D、适用于高温烟气8、生产性噪声按其产生的来源分为(A)A、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B、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脉冲噪声C、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工业噪声D、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9、当作业现场中,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大于等于(C)作业,即为噪声作业。
职业卫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职业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以下哪项不是职业病的特点?A. 与职业活动有关B. 与接触时间长短有关C. 与个体差异无关D. 与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有关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职业性危害因素?A. 噪声B. 化学毒物C. 振动D. 紫外线答案:D3.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职业病?A.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B.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C.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职业性致癌因素?A. 石棉B. 苯C. 甲醛D. 酒精答案:D5. 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A. 及时发现职业病B. 评估劳动者健康状况C. 预防职业病的发生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职业病的诊断必须由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
(正确)2. 劳动者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权拒绝从事可能危及生命健康的工作。
(错误)3. 用人单位可以不告知劳动者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错误)4. 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应当以劳动者的健康为中心。
(正确)5. 劳动者在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用人单位。
(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职业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答案:职业病的三级预防措施包括:- 一级预防:通过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接触。
- 二级预防:通过职业健康监护,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 三级预防:对已经发生的职业病进行积极治疗和康复,减少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2. 描述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主要职责。
答案: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主要职责包括:-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责任。
职业卫生考试题一、填空题(请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答案)1. 化学有害因素得职业接触限值包括(短时间接触容许溶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溶度)与(最高容许溶度)三类。
(注: 请写出汉语全称)2. 局部排风系统主要由(吸气罩)、(通风管道)、(净化装置)与风机构成。
3. 矽尘就是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得粉尘。
4. 按通风系统得动力分类, 通风系统可分为(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
5.对某工作场所得噪声强度进行测量, 声级波动为2dB(A), 该噪声属于(稳态噪音)。
6.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得工业企业时, 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生(相互作用)与联合作用。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51号令根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得风险程度, 将其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一般与严重得建设项目。
(×)2. 全面通风得效果与气流组织无关。
(×)3.工业企业得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得地段, 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得下风侧。
(×)4. 专职技术人员可以同时在两个以上职业卫生技术机构从业。
(×)5. 噪声与振动较大得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得底层。
(√)6. TWA浓度不能采用定点采样方法进行测定。
(×)7. 事故通风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计算确定, 但换气次数不宜<10次/h。
(×)8.作业场所内要求得卫生条件比其外界环境得卫生条件高时, 应保持作业场所内为负压状态。
(×)9. 一氧化氮属于《高毒物品目录》中得物质。
(×)10.一个有代表性得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 1-10台设置1个采样点;10台以上, 至少设置2个采样点。
(×)三、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1. 活性碳管可用来采集下列空气中那种物质( A D )。
A. 甲苯B. 一氧化碳C. 氨气D. 乙酸丁酯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超出资质认可或者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得, 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得, 并处违法所得( C )得罚款。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评价人员考试真题(职业卫生评价方向)单位:姓名:得分:一、单选题(5个答案,其中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答对得1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____施行,共修订___次。
(D )A 2002年5月1日,3次B 2002年4月30日,3次C 2002年12月31日,3次D 2002年5月1日,4次E 2002年4月30日,4次2、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是由____制定、调整并公布。
(C )A、国务院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E、国务院、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3、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其中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
( E )A、高危粉尘建设项目B、高毒建设项目C、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D、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E、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4、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内容,不包括(C )。
A、规章制度B、操作规程C、载明产品特性及主要成分D、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E、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包括(E )。
A、在试用期内的B、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劳动的C、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D、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的E、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强令冒险作业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法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并应接受的监督检查。
( A )A、卫生行政部门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劳动保障行政部门D、应急管理部门E、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急管理部门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
A、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B、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C、国家鼓励和支持职业病康复机构的建设D、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公布E、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8、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乙级资质,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名。
职业卫生评价知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正式实施。
A. 2001年10月27日B. 2002年5月1日C. 2002年1月1日D. 2002年7月1日2. 职业病指()。
A.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B. 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C.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D.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 粉尘、物理、化学因素B. 粉尘、物理、放射C. 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D. 粉尘、物理、生物因素4.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A.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B.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C.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5.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A.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B. 警示标识C. 警示说明D. 警示语言二、填空题1、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和、三类。
2、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时,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
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4、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5、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分为标准和标准。
三、判断题1、职业卫生检测报告遵循三级签字程序,即编写人,校核人,签发人。
()2、职业病防护设措施是指卫生工程技术防护设施。
()3、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微小气候)主要指空气的温度、湿度和风速。
()4、当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接触的噪声值超过80dB(A)时,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护耳塞。
()5、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40分)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照章执行。
A、劳动防护用品B、劳动工具C、福利待遇2、《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A、生产安全事故B、特大火灾、交通事故C、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3、下列()的说法是正确的。
A、工人在放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作业时应该使用化纤防护用品B、允许将劳动防护用品折合为现金发给个人C、发放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准转卖4、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是()。
A、穿工作服B、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C、佩戴呼吸器具5、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应履行( )义务。
A、遵守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B、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C、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6、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合同时,要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中(),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工资福利等B、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C、单位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7、进口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制度。
A、安全许可证B、国家统购制度C、国家适当限制8、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防护用品。
A、特别B、特种C、个别9、()负责申报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和进口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检验。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B、国家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0、操作机械时,工人要穿“三紧”式工作服,“三紧”是指( )紧、领口紧和下摆紧。
A、袖口B、裤口C、裤腿11、绝缘手套和绝缘鞋除按期更换外,还应做到每次使用前作()检查。
A、绝缘性能B、可靠程度C、透气性能12、在铣床上,工人进行高速铣削操作时要戴()A、防护镜B、口罩C、手套13、下列()项的两个字母代表劳动防护用品具有防静电的性能。
职业卫⽣考试参考试题(试卷⼀⾄试卷五)试卷⼀⼀填空1⼯作场所空⽓锰及其化合物的⽕焰原⼦吸收光谱法中将锰的浓度换算成⼆氧化锰的浓度应乘以1.58。
2原⼦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特征浓度是对应0.0044吸光度的待测元素浓度。
3加热、振摇(震荡)或超声等⽅法可以加快洗脱和提⾼洗脱效率。
4固体吸附剂的解吸法有溶剂解吸法和热解吸法。
5我国职业卫⽣检测标准中应⽤不分光红外⽓体仪检测的化合物是⼀氧化碳和⼆氧化碳6常⽤滤料采集样品的预处理⽅法有洗脱法和消解法。
7固体吸附管解吸效率最好⼤于等于90%,不得⼩于75%。
8⼀氧化氮和⼆氧化氮的盐酸萘⼄⼆胺分光光度法中,采样后样品尽量在当天测定。
9⾊谱定量分析通常是采⽤峰⾯积进⾏定量分析的。
⼆选择1苯、甲苯、⼆甲苯的溶剂解吸-⽓相⾊谱法中⽓相⾊谱仪⽤的是C 检测器。
A⽕焰光度检测器。
B热导池检测器。
C氢⽕焰离⼦化检测器。
D 电⼦捕获检测器。
2氟化氢的离⼦⾊谱法中样品采集⽤的是D。
A微孔滤膜。
B浸渍玻璃纤维滤纸。
C玻璃纤维滤纸。
D多孔玻板吸收管(吸收液)。
3消解回收率要求在B范围内A95%-105%。
B90%-105%。
C90%-110%。
D90%-100%。
4汞的原⼦荧光光谱法中使⽤的采样流量是B L/min。
A5. B0.5 C1. D3三判断1⼀氧化氮和⼆氧化氮的盐酸萘⼄⼆胺分光光度法中,通过氧化管的吸收管测得的是⼀氧化氮和⼆氧化氮的总浓度。
(√)2实验室进⾏的所有⼯作应当时记录。
(√)3⽤微孔滤膜采集的⼯作场所空⽓镉及其化合物,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
(√)4 苯、甲苯、⼆甲苯的溶剂解吸-⽓相⾊谱法是⽤活性碳管采集,甲醇解吸后进样。
(×)5取出吸收管中的吸收液进⾏测定时,应⽤吸收液洗涤进⽓管内壁3次。
(√)6溶剂解吸型和热解吸型活性碳管内都装100mg活性碳。
(×)7⽓相⾊谱法主要是利⽤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的。
职业卫生评价试题一、选择题1. 职业卫生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 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及其危害B. 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C.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D. 所有选项都是2. 职业卫生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调研和观察B. 职工健康体检C.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D. 健康档案管理E. 所有选项都是3.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什么?A. 评估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和风险等级B. 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和管理标准C. 提供依据进行职业卫生管理与监护D. 所有选项都是4. 职业卫生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哪些?A.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和评估B. 职业病防治设施和设备的评价C. 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评价D. 职工的健康状况评价E. 所有选项都是5. 职业卫生评价的结果可以用来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A. 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改进B. 职业卫生监护和健康管理C. 职业卫生法规的执行与监督D. 职工健康教育和宣传E. 所有选项都是二、案例分析题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长期暴露于有机溶剂中,公司决定进行职业卫生评价,你作为职业卫生评价师,参与此次评价。
1. 请列举并简要说明你在职业卫生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基本调查工作。
2. 你会采用哪些方法来评估该公司工人受到的有机溶剂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3. 基于评估结果,你会向该公司提出哪些建议以改善职业卫生环境?三、论述题职业卫生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职业卫生评价作为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职业卫生评价的重要性。
首先,职业卫生评价有助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及其危害。
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卫生问题,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职业卫生评价还可以评估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职业卫生评价有助于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在职业卫生评价中,哪种有害因素属于物理因素?
A. 铅尘
B. 二氧化碳
C. 高温
D. 苯
(答案)C
2、职业卫生评价师在进行现场调查时,主要关注的是?
A. 企业的经济效益
B. 员工的生产技能
C. 作业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D. 企业的管理制度
(答案)C
3、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职业病范畴?
A. 尘肺病
B. 噪声聋
C. 普通感冒
D. 化学性皮肤灼伤
(答案)C
4、在职业卫生评价报告中,对于检测数据的处理,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应使用有效数字表示结果
B. 可以适当修改数据以符合预期结论
C. 应注明检测方法的依据
D. 应包括数据的测量不确定度
(答案)B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应遵循的原则是?
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 治疗为主,预防为辅
C. 只关注治疗,不考虑预防
D. 只关注预防,不考虑治疗
(答案)A
6、下列哪项不是职业卫生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
A. 风险评估法
B. 对照标准法
C. 经验判断法
D. 主观臆断法
(答案)D
7、在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时,对于接触有害因素的劳动者,应重点关注其哪方面的健康情况?
A. 身高体重
B. 视力听力
C. 职业病及相关症状
D. 饮食习惯
(答案)C
8、职业卫生评价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中,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A. 评价目的和依据
B. 评价方法和过程
C. 评价人员的个人履历
D. 评价结论和建议
(答案)C。
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2. “代表性”,一是要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
二是要满足检测的目的。
3. 当空气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 kPa和高于103.4 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4. 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气体、蒸气、气溶胶三种状态。
5. 有泵型采样法根据采样方式不同,分为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6. 在气温为(20℃),大气压为(101.3kPa)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以L 表示。
7. 在最大流量和4kPa的阻力下应能稳定运行4~8h以上,流量保持稳定,变化小于等于5%;8. 采集金属性烟尘首选微孔滤膜,称量法选用测尘滤膜,采集有机化合物气溶胶选用玻璃纤维滤纸。
9. 冲击式吸收管法是利用空气样品中的颗粒以很大的速度冲击到盛有吸收液的管底部,因惯性作用被冲到管底上,再被吸收液洗下。
因此必须使用3 L/min 的采样流量。
10. 粉尘用于个体采样时,流量范围为1~5L/min;用于长时间采样时,连续运转时间应≥8h。
11. 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12. 粉尘浓度>50mg/m3时,用直径75mm的滤膜。
13. 粉尘分散度测定方法:滤膜溶解涂片法、自然沉降法。
14. 生产性噪声测量常用Ⅰ型、Ⅱ型声级计或积分精密声级计、个人噪声剂量计。
15. 高温要测量气温最高、通风最差这两种情况16. 游离SiO2指结晶型的SiO2(即石英),测定方法有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法17. 对低、中温元素,使用空气-乙炔火焰;对高温元素,宜采用氧化亚氮-乙炔高温火焰; 对分析线位于短波区(200nm以下)的元素,使用空气-氢火焰是合适的;18. 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高或峰面积进行定量19.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公式最适宜的测量范围为0.2~0.8之间。
职业卫生试题及答案职业卫生试题:1. 什么是职业卫生?它为保障工作场所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做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2. 请列出五种职业病的类型,并简要描述每一种职业病的特征。
3. 在工作场所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请列出五个可能的因素。
4. 解释一下“职业卫生监测”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对于工作场所的健康与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5. 请描述一下在工作场所中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PPE),并列举三种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
职业卫生答案:1. 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预防、识别和控制工作场所中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危害,确保员工在工作时不受伤害或损害的一系列措施。
职业卫生通过合理布置工作场所及工作条件、提供安全设备和培训、进行卫生监测等方面努力来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2. 职业病的类型包括:尘肺病、噪声致聋、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中毒和职业性骨关节病。
特征如下:- 尘肺病:由于长期吸入可疑粉尘颗粒而引起的肺结构损伤,导致呼吸困难和肺功能受损。
- 噪声致聋:由于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导致听觉受损,从而引起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 职业性皮肤病:由于接触有害物质导致的皮肤过敏、炎症或其他皮肤疾病。
- 职业性中毒:由于长期接触或吸入有毒物质而引起的内脏器官损伤或功能异常。
- 职业性骨关节病:由于长期进行重体力劳动或不当体位造成的骨关节疼痛和损伤。
3. 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因素可能包括:- 职业暴露:接触有害物质、噪声等在工作场所中的暴露。
- 工作条件:不良的工作环境、高温、低温、湿度、光照等因素。
- 个人因素:个人体质、基因、生活习惯等对职业病易感性的影响。
- 工作方式:长时间低头、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当等。
- 工作压力:工作强度大、长时间连续工作等。
4. 职业卫生监测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工作场所的空气、噪声、化学品等环境因素,以及员工个人的体检数据,来评估员工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卫生监测对于工作场所的健康与安全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识别与某个工作过程相关的危害物质或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职业病风险,保护员工的健康。
职业卫生考试题库(五)51.生产环境气象条件不包括(A.)A.气压B.气湿C.热辐射D.气温52.作业场所毒物浓度很高时最好选用(B.)A.过滤式防毒面具B.隔离式防毒面具C.防毒服D.简易防毒口罩53.对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A.毒物的分子量B.毒物的水溶性C.毒物的血/气分配系数D.毒物的脂溶性54.我国总结出的防尘“八字”方针是(D.)A.革水防风护治教查B.革水密风护管封查C.革水密保护管教查D.革水密风护管教查55.二氧化硅的种类及类型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哪一种致纤维化作用最强(D.)A.非结晶性二氧化硅B.结合型二氧化硅C.结晶型二氧化硅D.游离型二氧化硅56.长时间采样,是指采样时间一般在_____以上的采样。
(B.)A. 15minB. 1hC. 8hD. 12h57.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学性窒息性气体的是(A.)A.硫化氢B.氮氧化物C.苯D.氮气5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中要求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A.)A.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B.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C.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D.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59.粉尘的分散度是指(C.)A.粉尘的分布距离B.粉尘的分布均匀程度C.粉尘粒径大小(µ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D.粉尘的漂浮能力60.下述关于生产环境监测论述不正确的是(D.)A.掌握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和分布情况B.了解生产环境卫生质量C.估计人体接触水平D.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6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B.)A.生产活动B.职业活动C.劳动活动D.工作活动62.2002年,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发布《职业病目录》,确定我国法定职业病为大类,迄今有()132种。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答案所在单位姓名得分一、单选题(40分,20题,每题2分)二、多选题(30分,15题,每题2分,多选少选不得分)三、判断题(10分,10题,每题1分)四、综合题(20分,2题,每题10分)第1题答案答:1、在锅炉房工作的岗位受到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噪声。
人工上煤岗主要危害因素为:煤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由于锅炉烟尘气经湿式捞渣机捞渣,所以除渣岗主要危害因素:噪声;脱硫除尘岗主要危害因素:氧化钙;巡检岗: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维修岗:噪声。
2、因为存在一氧化碳这类高毒物品,应设置红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锅炉房外缘不少于30cm处;应在锅炉房进口处标有“禁止入内”的禁止标识;应在锅炉房入口处和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气体”、“注意粉尘”、“噪声有害”、“注意高温”等警告标识,“佩戴防毒面具”、“戴护耳器”“穿防护服”、“注意通风”、“戴防尘口罩”、“戴防护手套”等指令标识和“紧急出口”、“救援电话”等提示标识。
在锅炉附近的醒目位置设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的职业病危害告知牌;在脱硫除尘区醒目位置设置氧化钙的职业病危害告知牌。
第2题答案/s m , 2 3ρμj P F Q = L=LA+LB+LC()21501801502 =++ρμF 05275.02 =ρμFLA=LC=0.05275×646.0150=LB=0.05275×708.0180=因此A 排风罩的排风量为0.646m 3/s,B 排风罩的排风量为0.708m 3/s,C 排风罩的排风量为0.646m 3/s 。
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所在单位姓名得分一、单选题(40分,20题,每题2分)1、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A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B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C化学因素 D物理因素2、生产性粉尘属于()A生物因素 B环境中的有害因素C化学因素 D物理因素3、产生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车间的事故排风吸风口应设在()。
A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不大于 0.4mB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6mC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7mD 吸风口上缘紧贴顶棚4、在有害环境性质未知、是否缺氧未知及缺氧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应为 ________,不允许使用________;在不缺氧,但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 IDLH 浓度的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可以是 ________, 也可以是 ________, 但应适合该空气 _________________。
()A、过滤式,携气式,过滤式,携气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B、携气式,过滤式,携气式,过滤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C、全面罩,半面罩,全面罩,开放式面罩,污染物浓度水平D、全面罩,半面罩,半面罩,开放式面罩,性质5、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等。
A X射线 B激光 C放射性 D r射线6、某通风车间容积为100m3,通风换气次数为2次/h则此车间的全面通风量为()A 、200 B、102 C、98 D、 507、厂房总平面布置要求:厂房的主要进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的角度不宜小于()A、45度B、60度C、90度 D 、120度8、当有害气体或蒸汽密度比空气小,但车间内有稳定上升的气流时,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所需风量的(),从下部排出剩余的。
A、1/2 B 1/3 C 2/3 D 3/49、凡属设有机械通风系统的房间,人员所需的新风量应满足不小于( )m3/h。
A 10B 20C 30D 4010、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A.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B. 警示标识C. 警示说明D. 警示语言1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承担。
A 个人B 用人单位C 医疗卫生机构D 国家12、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A 劳动合同B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C 个人工作业绩D 体检表13、下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果和建议所包含的内容中不属于控制效果评价的是()A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B 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C 是否满足国家和地方贵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D 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14、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中,不属于严重的是()A 农药制造B 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C 石油开采D 木制品制造15、评价报告审核一般实行()级审核制度A 一B 二C 三D 四16、下列那个不属于高毒物品()A 一氧化碳B 磷化氢C 氯气D 臭氧17、下面那一项不是微波的防护措施()A 闭合屏蔽B 不闭合的屏蔽,用吸收或反射材料做挡板、屏蔽帘C 为劳动者提供防护眼镜D 隔离操作18、下列关于类比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类比法的特点是“先比后推”,“比”是类比的基础,只需要比项目间的共同点;B 类比法属于定性的评价方法,只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不能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C 类比法常用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等内容的评价19、下列气体不属于窒息性气体的是:()A 一氧化碳;B 硫化氢;C 有机磷农药;D 氰及腈类化合物。
20、下列防护用品不能防护紫外和红外辐射伤害的防护用品是()。
A防护口罩; B护目镜; C面具; D焊接护目镜。
二、多选题(30分,15题,每题2分,多选少选不得分)1、在工作写实时,关于写实对象和人数确定的原则中正确的有:()A 选择各主要生产岗位有代表性1~2人作为写实对象;B 选择各主要生产岗位有代表性2~3人作为写实对象;C 对多条生产状况相同的生产线上的同类岗位,选择有代表性的1~2条生产线;D 对多条生产状况相同的生产线上的同类岗位,选择有代表性的2~3条生产线;E 对工作随意性大的岗位,全员写实;2、下列关于吹吸罩的描述正确的有:()A 由吹风和排风两部分组成;B 排风量比外部排风罩的少;C 抗外界干扰气流能力强;D 抗外界干扰气流能力弱;E 不影响工艺操作;F 增加了射流系统。
3、采用全面通风消除余热、余湿或其他有害物质时应分别从室内温度最高、含湿量或有害物质浓度最大的区域排风,且排风量分配应符合下列要求:()A 当有害气体或蒸气密度比空气小,或在相反情况下,但在车间内有稳定的上升气流时,以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所需风量的2/3,从下部地带排出1/3;B 当有害气体或蒸气密度比空气小,或在相反情况下,但在车间内有稳定的上升气流时,以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所需风量的1/3,从下部地带排出2/3;C 但有害气体和蒸汽密度比空气大,车间内不会形成稳定上升的气流时,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所需风量的1/3,从下部地带排出2/3;D 但有害气体和蒸汽密度比空气大,车间内不会形成稳定上升的气流时,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所需风量的2/3,从下部地带排出1/3;E 房间上部地带的排风量不应小于每小时一次换气;F 房间上部地带的排风量不应小于每小时两次换气;4、应急救援设施可分为:()A 监测报警装置;B 现场紧急处置设施;C 急救或紧急处置用品;C 强制通风设施; E 其他设备设施。
5、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其要求是:()A 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但在事故发生时,必须保证能提供足够的通风量。
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12次/h;B 事故通风通风机的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C 事故排风的进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D 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取导流措施;E 事故排风装置的排风口应设在安全处,远离门、窗及进风口和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F 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
6、化学毒物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物料;B 改革工艺;C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D 隔离操作;E 采取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等工程防护措施。
7、个体分防护用品的评价内容包括下列哪几个层次()A 配备人群的确定;B 防护用品的厂家;C 防护用品的符合性;D 防护用品的有效性;E 防护用品的价格。
8、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包括()A 设备布局;B 平面布局C 厂房设计D 竖向布局E 工艺布局。
9、卫生用室包括()A浴室 B存衣室 C盥洗室 D洗衣房 E休息室10、下列属于职业危害告知评价的是()A待遇; B 公告栏设置; C 警示标示; D 中文警示说明 E 合同告知。
11、职业危害有噪声的岗位,需要提供()防护措施。
A 采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和工艺B 正确穿戴安全帽C采用隔离,远离控制措施,将噪声源和振动源与操作人员隔开;D 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技术E 带声衰性能好的护耳器12、下列文件中属于评价机构体系文件的是();A国家标准 B质量手册 C作业指导书 D记录、表格、报告 E程序文件13、下列属于《高毒物品目录》中的毒物有()A氨 B 苯 C一氧化碳 D 铅尘/烟 E二硫化碳14、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专项投资一般包括()A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B 职业卫生培训 C职业健康监护D个体防护用品配备 E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配备级维护15、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健康状况的个体体检结论有()种。
A目前未见异常 B复查 C疑是职业病 D职业禁忌症 E其它疾病或异常三、判断题(10分,10题,每题1分)1、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2、选择类比工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环境,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备,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
()3、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
()4、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接触限值的15%。
()5、常见可导致急性损伤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酸碱、易挥发性化学物质、物理性危害因素。
()6、职业健康检查根据实施检查的时期、对象以及目的,一般可分为上岗前健康检查、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离岗时健康检查和应急健康检查。
()7、如果建设项目拟采用的原材料、主要生产工艺和产品等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与其在《目录》中所列行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有明显的区别的,建设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可以通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做出综合判断,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