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
- 格式:ppt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10
什么是胆囊癌?
胆囊癌(carcinomaofthegall-bladder)是胆囊最常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其组织学类型主要是腺癌。
广义上的胆囊癌还有各种类型肉瘤、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等。
大多数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有关,患者多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临床表现与胆石症相同,故很难早期发现。
病理上,80%胆囊癌为腺癌,其他少见的类型有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小细胞癌等。
女性较男性多2~4倍。
多见于70~79岁。
胆囊癌的预后与肿瘤类型和临床分期有关。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2%-5%
易感人群:女性多见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肝脓肿膈下脓肿血栓形成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外科肝胆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预后差,如肿瘤局限于胆囊,2年存活率可达到45%
常用药品:消癌平片慈丹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30000元)
温馨提示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例如:洋葱、胡椒。
解开胆囊癌之谜胆囊癌的“前世今生”1、什么是胆囊癌顾名思义,胆囊癌就是原发于胆囊的恶性肿瘤。
在我们大众的心目中,可能它远没有胃癌、肺癌那样的“声名远扬”。
但事实上胆囊癌并不是十分罕见的疾病,其中60岁以上女性好发,在我国西北的地区发病率一般来说相对更高一些。
通过我们的临床工作发现胆囊癌多发生在胆囊体部,尤以腺癌最为多见。
胆囊癌的恶性程度很高,生长速度很快,常常很早就会发生转移,它可以直接侵犯它周围的“邻居”比如肝脏、十二指肠、横结肠等器官,也可以转移到胆囊管及其附近的淋巴结,另外,它还可以通过我们的血液“飘扬过海”,转移到肺脏、骨骼等其他器官和组织。
2、为什么会得胆囊癌通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胆囊癌常常与胆囊的良性疾病并存其中80%以上的患者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还有一部分胆囊癌继发于较大的胆囊息肉癌变。
虽然目前胆囊癌的确切病因科学家们尚未研究清楚,不能给予我们明确的答复,但是,大家普遍认为它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密切相关,可能由于结石长期慢性刺激,致使胆囊粘膜增生、变性,进而导致了癌变。
3、胆囊癌的临床症状胆囊癌如此可怕,那胆囊癌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呢?一般说来胆囊癌较常见到症状有腹痛、胃口减低、发烧、恶心或腹部肿痛、黄段,只要患者一般情况许可,就应尽可能争取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扩大的清除手术;对于晚期胆囊癌的治疗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认为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扩大切除手术其远期生存率并无明显提高。
目前已知的化疗药物对胆囊癌的疗效均不理想,对于局部残余或者复发的胆囊癌,放射治疗可以控制其生长速,相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固然,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疾病,但我们可以通过尽早消除胆囊癌的癌前病变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临床上胆囊癌并无特有的病症或症状。
从解剖位置来说胆囊悬浮在肝脏下內缘,部分是可自由移动,胆囊本身也有伸缩性,因此在癌症病灶较小的時候,几乎很少会有症状。
当开始有症状出现时都是癌细胞已浸润到附近的脏器,或者由于合并有胆石症,这些结石导致患者不舒服,进而检查发现异常病灶。
一般说来胆囊癌较常见到症状为黃疸、腹痛、体重减轻、胃口减低、发烧、恶心或腹部肿痛等。
有时可能会伴有皮肤瘙痒、喘气等等其他器官转移现象。
其实临床上见到黄疸等症状,常是已到胆囊癌末期了。
也就是在胆囊癌少有特殊症状,很难特別去注意,在早期发现相对上就困难许多。
具体症状有以下几点:1.右上腹疼痛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
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4.发热25.9%的病人出现发热。
5.右上腹肿块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4.5%。
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体征1.黄疸表现在粘膜、皮肤黄染,黄染较重,多为阻塞性,一旦黄疸出现,病变多已到了晚期。
2.右上腹包块右上腹可触及较为光滑肿大的胆囊,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时,移动性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可触及到几个肿块,有时触到肿大的肝脏、十二指肠梗阻的包块等.人参皂苷Rh2治疗胆囊癌【功能】可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是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肺癌、胃癌、淋巴癌、鼻咽癌、胶质瘤、骨癌、宫颈癌、结肠癌、黑色素瘤、白血病、食道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上佳辅助保健食品。
胆囊癌护理常规一、定义胆囊癌是指发生于胆囊底、体、颈部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发生率约占胆道肿瘤的 2/3,胆道手术的 1.53%,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 5- 6 位,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二、症状、体征早期表现为胆囊结石或胆囊炎的症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当肿瘤侵犯浆膜层或胆囊床时,出现右上腹痛,可放射至肩背部,胆囊管梗阻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晚期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块,并出现腹胀,体重减轻或消瘦、贫血、黄疸、腹水及全身衰竭等。
少数肿瘤可穿透浆膜,导致胆囊急性穿孔、急性腹膜炎、胆道出血等。
三.护理问题(一)焦虑与担心肿瘤预后及病后家庭、社会地位改变有关。
(二)急性疼痛与肿瘤浸润、局部压迫及手术创伤有关。
(三)营养失调与肿瘤所致的高代谢状态、摄入减少及吸收障碍有关。
(四)体温过高与胆囊炎症、腹腔感染有关。
(五)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六)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若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剧,应考虑病情加重,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进行处理。
2.缓解疼痛(1)针对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诱因、缓解和加重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缓解疼痛。
先用非药物方法止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并评估其效果。
(2)指导病人卧床休息,采取舒适卧位。
(3)改善和维持营养状态。
(4)心理护理。
(5)术前禁饮食,皮肤准备。
(二)术后护理1.术后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若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枕枕头。
2.遵医嘱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3.病情观察:观察刀口敷料渗血情况;腹部有引流管的患者告知家属留置引流管的意义,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妥善固定,避免滑脱。
4.饮食指导:术后早期禁食,禁食期间遵医嘱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蠕动恢复后,遵医嘱进食。
5.活动:参照肝胆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6.并发症的护理(1)出血:术后观察刀口敷料渗出情况,如渗血较多,应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胆囊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胆囊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介绍胆囊癌的全身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一、化疗化疗是胆囊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杀灭癌细胞,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下是胆囊癌化疗的常见方案:1. 单药化疗:常用的单药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阿霉素等。
单药化疗适用于晚期胆囊癌患者,或作为其他治疗的辅助手段。
2. 联合化疗:联合化疗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疗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1)5-FU+阿霉素(AD方案):适用于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或作为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2)5-FU+丝裂霉素+阿霉素(FAM方案):适用于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或作为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3)吉西他滨+卡培他滨(GEM+CPT-11方案):适用于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或作为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点,使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胆囊癌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EGFR抑制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在胆囊癌细胞中过度表达的分子靶点。
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 VEGF抑制剂: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在胆囊癌细胞中过度表达的分子靶点。
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等,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3. c-Met抑制剂:c-Met是一种在胆囊癌细胞中过度表达的分子靶点。
c-Met抑制剂如奥希替尼、阿法替尼等,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胆囊癌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杀灭肿瘤细胞。
胆囊癌的早期症状文章目录*一、胆囊癌的早期症状1. 胆囊癌的早期症状2. 胆囊癌能活多久3. 胆囊癌的治疗*二、怎么预防胆囊癌*三、胆囊癌的发病原因胆囊癌的早期症状1、胆囊癌的早期症状 1.1、化道症状胆囊癌的早期症状大部分为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并可有阵发性加剧,向右肩及腰背部放射。
1.2、右上腹疼痛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的胆囊癌的早期症状,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1.3、黄疸胆囊癌由于癌肿的扩散,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
少数病人的黄疸为首要的胆囊癌的早期症状,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黄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黄疸。
2、胆囊癌能活多久胆囊癌能活多久,主要取决于及时就诊以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治疗胆囊癌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放化疗、中药治疗及生物免疫细胞治疗。
手术能快速切除肿瘤,但手术切除的只是局部病灶,无法根治肿瘤。
总的来说,Ⅰ、Ⅱ期胆囊癌病人,常能长期存活,据报道5年生存率可达64%~86%;相反,Ⅲ期以上的病例预后很差。
肿瘤若已侵犯至胆囊全层时,则几乎均在术后2.5年以内发生死亡。
3、胆囊癌的治疗 3.1、手术治疗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起病隐匿,无特异症状,早期诊断困难,故能手术切除者不多,国内文献报道为50%。
能行根治性手术者更少,仅为20.2%。
即使已作病灶切除,手术后平均存活时间仅8.4个月,近90%的患者死于手术后1年内,5年存活率不及5%(0%~10%),个别报道为14.5%。
近年国外开展手术切除病灶加核素术中照射治疗晚期患者,对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可能有所改善。
胆囊癌的手术也可分为姑息手术、根治术及扩大根治手术,姑息手术是指在肿瘤已不可能根治的情况下,为改善患者症状而采用胆囊肿块的局部切除或各种引流手术。
3.2、放射治疗胆囊癌对放疗有一定敏感性,早期病人手术后局部复发的机会较大,而且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有作者主张根治术后也应进行放疗。
胆囊癌的原因文章目录*一、胆囊癌的简介*二、胆囊癌的原因*三、胆囊癌的危害*四、胆囊癌的高发人群*五、胆囊癌的预防方法胆囊癌的简介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er)占首位,其它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
因后者均属少见,故本章主要讨论原发性胆囊癌,过去被认为是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无论用任何方法治疗,病程仍进展迅速,最后导致死亡。
女性较男性多2~4倍。
多见于50~70岁,早期诊断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本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胆囊癌的原因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并存,最常见是胆囊结石(占80%以上),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有文献报告,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发生胆囊癌的比例可高达10%。
还有一部分胆囊癌继发于较大的胆囊息肉癌变。
其他饮食、环境、化学物质等因素的改变亦可成为胆囊癌的致病因素。
实验研究表明,田鼠饲以二甲基亚硝胺会发生胆囊癌;而橡胶厂工人接触此物者胆囊癌发生率亦高,说明二甲基亚硝胺与胆囊癌的发生不无关系。
另外,亚硝酸盐的致癌性早已成为共识。
环境因素如寒冷、酷热等也是胆囊癌的诱因。
胆囊癌的危害并发症有胆囊感染、积脓、穿孔,以及肝脓肿、膈下脓肿、胰腺炎、门静脉血栓形成、肠梗阻、胃肠道与腹腔内出血等,也可与附近胃肠道形成瘘管。
1、多数病例表现逐渐消瘦,体重减轻,乏力、呈现恶病体质。
2、部分病例锁骨上可触及转移之淋巴结,亦可有乳房等处的转移性肿块出现。
3、晚期病例,可因门脉受压而有消化道出血、腹水以及肝功能衰竭表现。
4、脓肿胆总管梗阻可引起多发性肝脓肿,在发生肿瘤的胆囊腔内或其周围形成脓肿是常见的。
胆囊癌的高发人群女性较男性多2~4倍。
多见于50~70岁。
胆囊癌的预防方法由于早期胆囊癌的预后显着优于发生淋巴结转移者,故努力提高无症状的早期胆囊癌的检出率成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看,要做到及时发现早期胆囊癌,只能是对胆道良性疾病手术治疗。
胆囊癌(外科)拼音dǎnnángái(wàikē)概述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教科书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
由于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开展,胆囊癌已逐渐被认识,发现率有所提高。
然而胆囊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别。
在印度Gupta报告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癌中占2.9%,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8%,而美国在消化道肿瘤中位于直肠、结肠、胰腺和胃后,占消化道肿瘤的3%。
胆囊癌病人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者占90%。
诊断胆囊癌病人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
多数被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
这类病人在出现右上腹痛、右上腹包块或贫血等症状时病情常常已属晚期。
近年来诊断水平提高主要依靠现代影像学的进展和对本病认识的加深。
1.超声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75%~82.1%,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但B超(US)易受腹壁肥厚、肠管积气的影响,并且不易判定结石充满型及萎缩型胆囊壁情况。
近年来,人们采用EUS(内镜超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US的上述问题。
EUS用高频率探头仅隔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极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检出率,并且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
因而人们将EUS作为US检查后的进一步精确判定方法。
不论US或EUS,其早期胆囊癌的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隆起型病变与局限性囊壁肥厚,亦有两者混合型。
2.CT扫描:CT扫描对胆囊癌的敏感性为50%,尤其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US及EUS。
CT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①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
②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腔内,胆囊腔存在。
③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
如果肿瘤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国内文献报告,在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肿瘤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健康域护理胆囊癌是一种病发于胆道系统的肿瘤。
胆囊癌发病率在所有的消化性肿瘤疾病中占据第六位,且胆囊癌发现时一般恶性程度较高,这类肿瘤极易出现复发和转移的情况。
本文就聊一聊胆囊癌的主要症状表现以及术后相应的护理方法。
胆囊癌的早期表现胆囊癌早期的症状与其他肿瘤疾病一样,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所以早期胆囊癌不易被发现。
据临床显示,胆囊癌患者的症状一般都是腹部的中上部或者右上腹出现疼痛,在这些疼痛症状中,一部分患者呈现出间歇性或者持续性的疼痛,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钝痛或者绞痛的情况。
患者在出现腹痛时还会牵扯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例如胸部或者肩背等。
由于这些病症与胆石类患者病症相似,容易造成误诊。
这些患者除了出现腹痛等症状外还会出现没有食欲、恶心、呕吐、消瘦的情况。
胆囊癌手术后的护理●心理上的护理胆囊癌手术之后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上护理。
在康复过程中告诉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平稳,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通过这些心理上的调节可以避免患者神经调节功能出现紊乱,影响到胆管功能恢复。
●适当做运动患者做完胆囊癌手术之后可以做一些轻微的运动,如散步,也可以做一些轻便的家务活。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尽量避免长时间坐卧,因为活动量太少的话,不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
●饮食上的护理手术后的胆囊癌患者饮食护理,首先要选择好消化的食物。
手术后的短时间内,患者应尽量减少对脂肪以及胆固醇的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因为蛋白质有助于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所以可以多吃瘦肉、水产品、豆制品等。
同时还要增加对膳食纤维的摄取,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除此之外,切忌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当患者身体恢复之后依然要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饮食,已维护肝胆的健康。
●定期复查患者在手术之后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对药物用量进行添加或者减少。
并且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避免胆囊肿瘤的复发或转移等情况,即使出现复发也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胆囊癌的预防想要预防胆囊癌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胆囊癌的病因目前并不是十分明确。
胆囊癌的早期治疗方法是胆囊癌是一种进展较快的恶性肿瘤,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至关重要。
在胆囊癌的早期治疗中,通常采取以下方法:1.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早期胆囊癌,尤其是肿瘤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T1期(即癌肿限制在粘膜或粘膜下层,未侵犯肌层)和Tis期(原位癌)时,胆囊切除术可以根治胆囊癌。
胆囊切除术的主要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另外,对于高危患者,如年龄大、合并其他疾病等,也可以选择局部胆囊切除术或者胆囊黏膜下切除术等保留肝动脉和关闭两端的治疗。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胆囊癌早期治疗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破坏癌细胞DNA结构,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一些早期胆囊癌患者,在手术前或者手术后进行放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减少病情复发。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早期胆囊癌治疗手段。
常用的化疗方案主要包括顺铂、5-氟尿嘧啶、片培拉定等。
化疗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DNA、RNA合成和细胞分裂等,达到杀灭癌细胞的效果。
化疗可以在手术前、手术后或者手术期间进行,与手术、放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了胆囊癌早期治疗中的新兴方法。
胆囊癌具有一系列的分子变异,靶向治疗可以选择特定的分子靶点,干预癌细胞信号传导途径,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具体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泛素连接酶抑制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
总之,早期胆囊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胆囊切除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
其中,胆囊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治早期胆囊癌。
放疗和化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是胆囊癌早期治疗中的新兴领域,更加精准地干预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有望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胆囊癌的症状文章目录*一、胆囊癌的症状*二、胆囊癌的并发症*三、胆囊癌的饮食注意事项1. 胆囊癌吃什么好2. 胆囊癌不能吃什么胆囊癌的症状1、右上腹疼痛大部分为右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并可有阵发性加剧,向右肩及腰背部放射,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恶心呕吐亦相当常见,并常有食欲减退。
3、黄疸由于癌肿的扩散,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少数病人的黄疸为首发症状,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黄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4、畏寒,发热:多出现于癌肿晚期,25.9%的病人出现发热,并可有高热持续不退。
5、右上腹肿块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4.5%,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胆囊癌的并发症并发症有胆囊感染,积脓,穿孔,以及肝脓肿,膈下脓肿,胰腺炎,门静脉血栓形成,肠梗阻,胃肠道与腹腔内出血等,也可与附近胃肠道形成瘘管。
胆囊癌的饮食注意事项1、胆囊癌吃什么好药膳食疗茵陈粥:[组成]绵茵陈3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制作]先将绵茵陈洗净,切细,放入沙锅中,加入清水煎熬成汤,然后去渣,放入粳米。
再加清水适量煮成稀粥,加入白糖稍煮几沸即可食用。
[方解]茵陈蒿性味苦、平,微寒,入脾、胃、肝、胆经。
本品苦泻下降,功专清利湿热,凡湿热熏蒸而发黄者,多用此药,治阳黄,单用大剂量内服即可奏效,《食医心镜》茵陈羹,即除大热黄疸。
胆囊癌ct诊断标准
胆囊癌CT诊断标准包括观察胆囊壁三层结构的情况,胆囊腔内软组织块影以及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时的征象。
具体标准如下:1.胆囊壁局部或整体增厚超过0.5cm,且呈不规则状,厚薄不均一。
增强扫描时胆囊壁有明显强化。
但需注意,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壁增厚有所不同,后者呈均匀性增厚。
2.胆囊腔内出现软组织块影,其基底多较宽,增强扫描时有明显的
强化,且肿块密度比肝实质低而比胆汁高。
但需注意与胆囊息肉和腺瘤进行鉴别,因为胆囊息肉和腺瘤的基底部通常较窄。
3.如果胆囊癌合并胆囊炎或胆囊结石,CT影像下会有相应的征象。
总的来说,胆囊癌的CT诊断标准主要是观察胆囊壁和胆囊腔内的异常变化,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然而,这些标准并非绝对准确,对于疑似胆囊癌的病例,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活检等,以确认诊断。
同时,CT检查也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因此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