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 移动通信 课件 王文博老师
- 格式:pdf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52
北邮通信方向的研究生导师都有哪些?一、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一)田宝玉、林家儒导师组:2)周炯槃,男,中国工程院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信息论奠基人,长期以来从事信息论、通信理论等领域研究,主持完成了“中国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与政策”、“高速信息网中关键基础问题”等国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原邮电部“七五”期间重大科研一等奖、原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专著《信息理论基础》、《通信网基础》分别获得原邮电部全国邮电院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原国家教委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原国家教委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
2)吴伟陵,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变参信道的信息传输、移动通信及信息理论与编码。
长期从事信息与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和承担973、863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国家奖励两次、部级奖励四次。
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专利7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专著4本:《信息处理与编码》、《移动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和《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信息论分会主席,广电总局科技部专家委员。
3)田宝玉,男,1946年8月出生;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1982年获北邮信息论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移动通信、信源编码理论与技术;完成多项部队、国家、部级以及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多次获军队科技成果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编写《工程信息论》、《信息论基础》(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等教材。
现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
二)曾志民导师组:1)曾志民,男,195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邮通信原理课件(第7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的《通信原理》一书,具体为第7章“数字通信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数字信号的传输、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数字通信系统与模拟通信系统的区别。
2. 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的传输方法,了解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
3. 使学生了解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方法,理解编码与解码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难点: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电脑、通信原理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讲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字通信系统的定义、组成、特点等。
3. 讲解数字信号的传输方法,包括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两种方式。
4. 讲解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包括调幅、调频、调相三种基本调制方式。
5. 讲解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方法,包括单字符编码、多字符编码两种方式。
6.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通信系统1. 基本概念定义:以数字信号作为传输对象的通信系统组成:发送端、传输介质、接收端特点:抗干扰能力强、信号传输稳定2. 数字信号传输基带传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带通传输:通过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进行传输3. 调制与解调调制:调整载波信号的某个参数,使其与数字信号相对应解调:在接收端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4. 编码与解码单字符编码:将每个字符转换为唯一的数字编码多字符编码:将多个字符组合成一个编码,提高传输效率七、作业设计1. 简述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北邮移动通信第七章北邮移动通信第七章⑴网络架构设计⒎⑴网络拓扑结构在北邮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分布式网络架构,由核心网、无线接入网和传输网构成。
⒎⑵核心网设计核心网是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中枢部分,负责网络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消息传递和信令控制。
核心网的设计需考虑网络容量、传输速率和安全性等方面。
⒎⑶无线接入网设计无线接入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入口,负责接收和发送用户信号,将其传输到核心网。
无线接入网的设计需考虑接入方式、信号覆盖范围和网络容量等因素。
⒎⑷传输网设计传输网负责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其设计需考虑传输速率、安全性和网络延迟等问题。
⑵系统功能设计⒎⑴用户注册与认证用户注册和认证是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包括用户身份验证、号码分配和鉴权等过程。
⒎⑵通话功能设计通话功能设计包括用户拨打方式、接听方式、通话质量监测和通话记录等方面的功能。
⒎⑶短信功能设计短信功能设计包括用户发送和接收短信、短信存储和转发等功能。
⒎⑷数据业务功能设计数据业务功能设计包括用户上网、流量统计和应用程序支持等功能。
⑶系统性能设计⒎⑴网络容量规划网络容量规划包括用户数、通信频率、带宽和传输速率等方面的规划,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需求。
⒎⑵网络安全设计网络安全设计包括网络身份认证、加密传输和防止网络攻击等措施,以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与私密性。
⒎⑶系统可靠性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包括备份与恢复策略、故障检测与容错等措施,以确保系统在面对故障或异常情况时能保持稳定运行。
附件:附件1:网络架构设计图附件2:系统功能设计表附件3:性能规划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用户身份验证:指通过一系列的鉴权机制,确认用户的身份合法性。
⒉鉴权:指一种通过验证用户的身份合法性进行授权的过程。
⒊传输速率: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⒋接入方式:指无线接入网与用户终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如3G、4G、5G等。
⒌网络延迟: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传输所需的时间。
北邮移动通信第七章北邮移动通信第七章: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作为移动通信的核心,对于实现高效、稳定的通信至关重要。
本章将从无线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无线通信网络基本概念(1)无线通信网络定义:无线通信网络是指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网络,包括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等。
(2)无线通信网络分类:根据覆盖范围和传输速率,无线通信网络可分为广域无线通信网、局域无线通信网和个域无线通信网。
(3)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信号调制与解调、多址技术、编码与解码、无线信道估计与均衡等。
三、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1.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并在接收端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息信号。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2.多址技术多址技术是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多用户共享同一无线信道的关键技术。
根据多址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等。
3.编码与解码技术编码与解码技术是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发送端,通过编码技术对信息信号进行编码,增加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进行解码,恢复出原始信息。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
4.无线信道估计与均衡技术无线信道估计与均衡技术是为了克服无线信道中的多径效应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信道估计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估计出无线信道的特性,均衡器则根据信道特性对信号进行补偿,以消除多径效应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四、无线通信网络发展趋势1.5G技术:5G技术是当前无线通信网络研究的热点,其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等特点,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