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
- 格式:ppt
- 大小:7.76 MB
- 文档页数:18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在温度变化下发生的两种状态转变。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而凝固则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冰块融化成水,熔蜡变成液体等。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向液态的转变过程。
当物质受热后,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弱,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
当温度达到物质的熔点时,物质的分子可以克服相互作用力,开始自由移动。
这时,物质的形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熔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同物质的熔点各不相同。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过程。
当物质受冷后,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
当温度降低到物质的凝固点时,物质的分子无法克服相互作用力,开始重新排列成有序的结构。
这时,物质的形态由液态转变为固态。
凝固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同物质的凝固点各不相同。
熔化和凝固是相互关联的过程。
当物质受热熔化后,如果继续加热,其温度会上升,直到达到物质的沸点,就会发生沸腾,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而当物质受冷凝固后,如果继续降温,其温度会下降,直到达到物质的冰点,就会发生冰冻,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状态转变。
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的分子动能增加,分子活动加剧,相互间的距离增大,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而温度的降低则会使物质的分子动能减小,分子活动减弱,相互间的距离缩小,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性质的重要表现。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各不相同,这是由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决定的。
例如,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凝固点,因为金属的分子间有很强的金属键相互作用力。
而非金属元素如氧、氮等则具有较低的熔点和凝固点,因为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它们与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密切相关。
熔化和凝固是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变,而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变是熔化和凝固的逆过程。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八年级熔化和凝固的知识点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状态,物质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由固态转化为液态,这一过程叫做熔化;而物质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由液态转化为固态,这一过程叫做凝固。
在八年级中,学习熔化和凝固的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熔化的条件及规律物质的熔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和一定的压力下,物质才可以开始熔化。
当温度不断上升时,物质会逐渐从固态转化为液态,这一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温度不再升高。
熔化规律是由质量和温度所决定的。
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熔化温度就越高;不同物质的熔化温度也不同。
以水为例,在常压下熔点为0℃,而铁在常温下需要高温才可以熔化。
此外,熔化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时间。
凝固的条件及规律物质的凝固同样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和一定的压力下,物质才可以开始凝固。
当温度不断下降时,物质会逐渐从液态转化为固态,这一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使温度不再降低。
凝固规律是由质量和温度所决定的。
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凝固温度就越高;不同物质的凝固温度也不同。
以水为例,在常压下凝固点为0℃,而铁在常温下需要高温才可以凝固。
此外,凝固同样需要时间。
物质状态的转换在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会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在熔化过程中,固态物质会逐渐变为液态物质,而在凝固过程中,液态物质会逐渐变为固态物质。
物质状态的转换是由热量的吸收和释放所决定的。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其温度不再升高,而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大量的热量,使其温度不再降低。
结语在八年级的学习中,熔化和凝固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深入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条件、规律以及物质状态的转换,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通过对熔化和凝固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 固态 、 气态 、 液态 。
2、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 固态 变成 液态 的过程叫做熔化,从 液态 变成 固态 的过程叫做凝固。
3、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 加热 ,但是温度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2)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 加热,温度就升高,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松香、玻璃、沥青、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4)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1)的分析:AB 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 点:固态BC 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 点:液态 CD 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 对曲线(3)的分析:EF 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FG 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 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 熔点和凝固点为同一温度 ● 熔化的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凝固的特点:温度不变,继续放热4、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见右下图)【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盛水的烧杯(水浴法:使试管受热均匀)、试管(装O时间O时间O时间O时间甲 晶体甲 晶体乙 非晶体乙 非晶体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 物质凝固的温度变化曲线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1)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放热)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4、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要点诠释: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2、晶体凝固的条件是:(1)达到凝固点(3)继续放热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1)相同点:都是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同。
4、晶体熔化凝固图象: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5、凝固放热的考例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 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 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 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热)6、熔化吸热的考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因为冰熔化吸热 冷空气下沉 )。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因为雪熔化吸热) 。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
7、熔点与凝固点的考例①萘的熔点为80.℃当温度为79℃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时 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 为了加快雪熔化 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
(因为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熔化和凝固》讲义一、引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观察到物质状态的变化。
比如,冰在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水,而水在温度降低时又会变成冰。
这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或者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熔化和凝固。
二、熔化(一)熔化的定义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
(二)常见的熔化现象1、冰雪消融:冬天的积雪在春天温度升高时逐渐融化成水。
2、蜡烛受热变软并熔化:点燃蜡烛,蜡烛芯周围的蜡受热会逐渐熔化。
(三)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每种物质都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称为熔点。
只有当物质的温度达到其熔点时,才有可能开始熔化。
2、持续吸热:在达到熔点后,物质还需要继续吸收热量,才能完成熔化过程。
(四)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1、晶体定义:具有固定熔点的固体称为晶体。
熔化特点: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
常见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定义:没有固定熔点的固体称为非晶体。
熔化特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升高。
常见非晶体:石蜡、玻璃、沥青等。
三、凝固(一)凝固的定义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会放出热量。
(二)常见的凝固现象1、水结冰:当环境温度降低到 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
2、钢水浇铸成钢锭:将高温的钢水倒入模具中,钢水会逐渐凝固成钢锭。
(三)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液体也有一个固定的凝固温度,称为凝固点。
当液体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时,才有可能开始凝固。
2、持续放热:在达到凝固点后,液体还需要继续放出热量,才能完成凝固过程。
(四)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1、晶体凝固特点:在凝固过程中,晶体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完全凝固。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非晶体凝固特点: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四、熔化和凝固的应用(一)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1、铸造:通过熔化金属,将其倒入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的零件。
2、焊接:利用高温使金属熔化,然后将两个部件连接在一起。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3.根据熔化规律的不同,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4.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自然界中的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物质都是晶体。
5.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例如塑料、松香、玻璃、沥青。
6.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7.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8.认识晶体熔化曲线:(1)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9.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10.认识非晶体熔化曲线: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11.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12.(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3.根据熔化规律的不同,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4.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自然界中的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物质都是晶体。
5.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例如塑料、松香、玻璃、沥青。
6.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7.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8.认识晶体熔化曲线:(1)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9.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熔化与凝固【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1.了解熔点的意义(重点)2.了解凝固点的意义(难点)【第二部分】高频常考知识点总结1.生活中的熔化与凝固2.熔化与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a.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松香、蜡、沥青都是非晶体.b.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不同的晶体物质其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a.晶体熔化特性:晶体物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熔点)不变.b.晶体物质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从外界吸热.c.非晶体熔化特性:非晶体物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d.晶体凝固特性:晶体物质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e.晶体物质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向外界放热.f.非晶体凝固特性:非晶体物质凝固过程放热,温度逐渐降低.g.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的晶体物质的状态具有多样性: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还可能是液态.(4)熔化、凝固图象:a.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以海波为例A—D表示海波熔化图象:AB段表示吸热,温度上升,处于固态;BC段表示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时间是3min,熔点是480C;CD段表示吸热,温度上升,处于液态.D—G表示海波凝固图象:DE段表示放热,温度下降,处于液态;EF段表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FG段表示放热,温度下降,处于固态.b.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 以松香为例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固定的温度. 3.课堂练习:(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室内,若室内温度为0℃,则冰____熔化,水____凝固(填“能”或“不能”);若室内温度高于0℃,则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若室内温度低于0℃,则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2.3 熔化和凝固1姓名:日期:【知识梳理】一、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作熔化,熔化时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作凝固,凝固时放热。
二、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三、熔化、凝固的应用1.熔化吸热: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2.凝固放热:反过来,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液体在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放热。
3.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C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3)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4)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5)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6)FG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四、探究晶体(冰)熔化实验(1)把晶体研碎;(2)水浴法加热,使晶体受热更均匀;如果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晶体受热会不均匀;(水浴法在冰熔化实验中还可以起到减慢熔化过程,便于观察的作用)(3)实验过程中记录时间、温度和状态;【典型例题】1、夏天,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此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 凝固B. 熔化C. 汽化D. 液化2、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 A.沸点较高 B.沸点较低 C.凝固点较低 D.凝固点较高3、在0℃的温度下,把-5℃的冰放入0℃的水中,则 ( )A.水凝成冰,可能所有的水都会结为冰 B.冰化成水,且水的温度始终为0℃C.如果放入得冰多,水就凝固,如果水多,冰就化 D.冰、水的多少都不变4、冰雕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A.5℃B.0℃C.-5℃D.-10℃5、如图所示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6、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7、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熔化与凝固知识点
1. 哎呀呀,大家晓得不,熔化就是固态变成液态呀!就像冰块化成水一样,那可神奇啦!你想想,一块硬邦邦的冰,在温度升高后,慢慢就变成了能流动的水,这多有意思呀!
2. 凝固呢,和熔化刚好相反呀!液态变成固态呀!比如说水变成冰,这不就凝固啦?你感受过冬天河水结冰的过程吗?那就是大自然在展示凝固的奇妙呢!
3. 嘿!熔点知道不?那可是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呀。
不同的物质熔点可不一样哦!就像铁的熔点很高,而蜡的熔点就比较低,这差别多大呀!
4. 凝固点也很重要哦!跟熔点相对应呢。
水的凝固点大家都知道吧?0 摄氏度呀,多熟悉呀!
5. 记得有一次我做实验,加热一块海波,哇,眼看着它慢慢熔化了,那情景真的好神奇呀!这不就是熔化的实例嘛!
6. 还有啊,夏天吃冰棍,冰棍慢慢融化,那是不是也属于熔化呀?真的随处可见呢!
7. 凝固也经常能看到呀,把液态的金属倒入模具,等它凝固后就变成了我们想要的形状,这不就是利用了凝固嘛!
8. 大家想想,要是没有熔化和凝固,这世界得少了多少有趣的现象呀!它们真的太重要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熔化与凝固是特别神奇又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有趣和有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