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切线的判定
- 格式:pdf
- 大小:697.21 KB
- 文档页数:9
切线长定理—知识讲解(提高)审稿:【学习目标】1.了解切线长定义;理解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的定义;2.掌握切线长定理;利用切线长定理解决相关的计算和证明.【要点梳理】要点一、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要点诠释:切线的判定方法:(1)定义: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这条直线就是圆的切线;(2)定理: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的判定定理中强调两点:一是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二是直线与过交点的半径垂直,缺一不可).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要点诠释:切线的性质:(1)切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3)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4)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5)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要点二、切线长定理1.切线长: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要点诠释:切线长是指圆外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不是“切线的长”的简称.切线是直线,而非线段.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要点诠释:切线长定理包含两个结论:线段相等和角相等.3.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圆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之和相等.要点三、三角形的内切圆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要点诠释:(1) 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且只有一个内切圆,但任意一个圆都有无数个外切三角形;(2) 解决三角形内心的有关问题时,面积法是常用的,即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周长与内切圆半径乘积的一半,即(S为三角形的面积,P为三角形的周长,r为内切圆的半径).【典型例题】类型一、切线长定理1.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6AC BC==,8AB=.以B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交AC于点G,DF AC⊥,垂足为F,交CB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直线EF是⊙O的切线.【答案与解析】如图,连结OD、CD,则90BDC∠=︒.∴CD AB⊥.∵ AC BC=,∴AD BD=.∴D是AB的中点.∵O是BC的中点,∴DO AC∥.∵EF AC⊥于F.∴EF DO⊥.∴EF是⊙O的切线.【总结升华】连半径,证垂直.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在梯形 ABCD中,AB∥DC,∠B=90°,AD=AB+DC,AD是⊙O的直径.求证:BC和⊙O相切.【答案】作OE⊥BC,垂足为E,∵ AB∥DC,∠B=90°,∴ OE∥AB∥DC,∵ OA=OD,∴ EB=EC,∴ BC是⊙O的切线.2.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求证:DC是⊙O的切线.【答案与解析】连接OD.∵ OA=OD,∴∠1=∠2.∵ AD∥OC,∴∠1=∠3,∠2=∠4.因此∠3=∠4.又∵ OB=OD,OC=OC,∴△OBC≌△ODC.∴∠OBC=∠ODC.∵BC是⊙O的切线,∴∠OBC=90°,∴∠ODC=90°,∴ DC是⊙O的切线.【总结升华】因为AB是直径,BC切⊙O于B,所以BC⊥AB.要证明DC是⊙O的切线,而DC和⊙O有公共点D,所以可连接OD,只要证明DC⊥OD.也就是只要证明∠ODC=∠OBC.而这两个角分别是△ODC和△OBC的内角,所以只要证△ODC≌△OBC.这是不难证明的.举一反三:【高清ID号:356967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练习题精讲】【变式】已知:∠MAN=30°,O为边AN上一点,以O为圆心、2为半径作⊙O,交AN于D、E两点,设AD=x,⑴如图⑴当x取何值时,⊙O与AM相切;⑵如图⑵当x为何值时,⊙O与AM相交于B、C两点,且∠BOC=90°.【答案】(1)设AM与⊙O相切于点B,并连接OB,则OB⊥AB;在△AOB中,∠A=30°,则AO=2OB=4,所以AD=AO-OD,即AD=2.x=AD=2.(2)过O点作OG⊥AM于G∵OB=OC=2,∠BOC=90°,∴BC=,,∵∠A=30°∴OA=图(2)∴x=AD= 2类型二、三角形的内切圆3.如图,点I 为△ABC 的内心,点O 为△ABC 的外心,∠O =140°,则∠I 为( ) (A )140° (B )125° (C )130° (D )110°【答案】B .【解析】因点O 为△ABC 的外心,则∠BOC 、∠A 分别是BC 所对的圆心角、圆周角,所以∠O =2∠A ,故∠A =21×140°=70°.又因为I 为△ABC 的内心, 所以∠I =90°+21∠A =90°+21×70°=125°.【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内心、外心的概念.注意三角形的内心与两顶点组成的角与另一角的关系式.类型三、与相切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高清ID 号: 356967 关联的位置名称(播放点名称):经典例题4】4. 如图,已知直径与等边△ABC 的高相等的圆O 分别与边AB 、BC 相切于点D 、E ,边AC 过圆心O与圆O 相交于点F 、G. (1) 求证:DE ∥AC.(2) 若△ABC 的边长为a ,求△ECG 的面积.【答案与解析】(1)∵△ABC 是等边三角形,∴∠B=∠A=60°∵AB 、BC 是圆O 的切线,D 、E 是切点,∴BD=BE.∴∠BDE=60°=∠A, ∴DE//AC.(2)分别连接OD 、OE ,作EH ⊥AC 于点H .∵AB 、BC 是圆O 的切线,D 、E 是切点,O 是圆心, ∴∠ADO=∠OEC=90°,OD=OE ,AD=EC.∴△ADO ≌△CEO,有AO=OC=12a . ∵圆O 直径等于△ABC 的高,∴半径 ,∴CG=OC+OG=2a . ∵EH ⊥OC ,∠C =60°,可推知EH =8a . ∴【总结升华】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习题,考查到切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是一道很不错的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2.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切线的判定和性质》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圆》的第二个知识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定义、性质以及圆的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切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圆的性质和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切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圆的性质出发,推导出切线的性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切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教学难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推导过程,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圆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与圆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圆的性质出发,观察和思考切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3.讲解与示范:讲解切线的定义、判定和性质,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几何画板进行演示。
4.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或者手工画图,自己尝试作出圆的切线,并判断其性质。
5.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切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切线的判定》九年级数学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切线的判定》。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九下第三章《圆》第五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二课时《切线的判定》。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并为探究切线长定理和切割线定理而作准备的,它在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初中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因此,它是几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
2、本课主要知识点(1)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2)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作三角形的内切圆.3、教材整改结合教学实际及中考要求,我对教材内容略作了调整。
当探究出判定后,为了提高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我特增加了例1和例2,让学生总结出“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常常添加辅助线的两种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达到学以致用。
同时我对学案也作了调整。
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具体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1、已有的知识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的知识,与圆有关的性质,切线的定义,切线的性质等。
2、已有的数学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基本的作图能力等。
3、已有的学习能力预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讲解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评价能力等。
三、目标、重难点分析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2、过程与方法。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引言在数学中,切线是用于描述曲线和函数图像上某一点附近的直线。
切线具有重要的几何性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曲线在某一点的变化规律。
本文将介绍切线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切线概念。
切线的定义和性质切线是曲线在某一点处与曲线相切的直线。
切线具有以下性质:1.切线与曲线相切于相交点,且相交点上的切线方向与曲线方向一致;2.切线与曲线的变化趋势相近,可以用切线来近似曲线在该点的变化规律。
切线的判定方法方法一:利用导数切线的判定方法之一是利用函数的导数。
对于函数f(x),若某一点x=a处的导数存在,则可以通过求出该点的导数值来判定是否存在切线。
具体步骤如下:1.计算函数f(x)关于x的导数f′(x);2.判断导数在点x=a处是否存在,即f′(a)是否有定义;3.若f′(a)存在,则点(a,f(a))处存在切线,其斜率为导数值f′(a)。
方法二:利用近似线性化切线的判定方法之二是利用近似线性化,即将曲线在某一点附近进行线性化处理,将曲线近似看作直线。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点P,并计算其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x0和y0;2.确定一个合适的区间范围,例如x在[x0−ℎ,x0+ℎ]的范围内,其中ℎ为一个较小的正数;3.在该区间内选择另外一个点Q,并计算其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x和y;4.计算点P和点Q之间的斜率 $k=\\frac{y-y_0}{x-x_0}$;5.若在不同的点对P和Q计算得到的斜率值都相近,则表示该曲线在点P的附近存在切线。
切线的应用举例例一:求曲线y=x2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首先,计算函数y=x2的导数:$$ \\frac{dy}{dx} = 2x $$在点(1,1)处的导数值为2,因此切线的斜率为2。
切线方程可以表示为:y−1=2(x−1)例二:利用切线近似计算函数值考虑函数 $y = \\sin(x)$,在x=0处的切线方程为y=x。
利用切线的性质,我们可以近似计算 $\\sin(0.1)$ 的值:将x=0.1代入切线方程y=x,得到y=0.1。
切线的概念、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切线的概念1. 切线的定义在圆上取一点P,连接P与圆心O,若通过点P的直线与圆相交于点P,则这条直线称为该圆在点P处的切线。
2. 切线的性质切线只与圆相交于切点,且垂直于半径。
二、切线的判定1. 判定方法1在圆上任取一点P,连接P与圆心O。
若连接P与圆心O的线段与已知直线L 垂直,则L与圆的交点就是切点,而L即为此点处的切线。
2. 判定方法2在圆上任取一点P,连接P与圆心O。
作过点P并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与圆相交于点Q。
再连接点Q与圆心O,则Q与L的交点即为圆在点P处的切点,L即为点P处的切线。
三、切线性质的应用1. 切线定理若一条直线与圆相交于点A、B,则与这条直线垂直的切线分别过点A、B。
2. 判定定理在圆上任取两点P、Q,以这两点为端点连一条线段,若该线段平分圆周角,则它的延长线必过圆的圆心。
3. 弦割定理两条互相垂直的弦互相垂直。
4. 弦长定理两条互相垂直的弦所对圆周的两段弧相等。
5. 弧上点角定理圆周上一点的任意两个角所对的弧长相等。
四、练习题1.已知圆O,半径为3.4cm,P为圆上一点,PA为一条直线,且PA=8.1cm。
求PA的垂线与OP的夹角。
2.已知圆的直径是20cm,D,E,F,G均在圆上。
若DE⊥FG,DE=12cm,FG=9cm,求DG的长。
3.已知圆心角ACB的弧度是20度,线段AB上一点D是圆上的一点,求角ADC的角度。
五、课堂小结1.切线的定义和性质。
2.切线判定方法和定理。
3.切线性质的应用。
4.练习题的解答。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独立思考,将切线定理、判定定理、弦割定理、弦长定理和弧上点角定理的证明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