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和JAVA实现MOD37 36校验码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8.36 KB
- 文档页数:3
标识码前段 /// java crc3216进制数校验算法Java CRC32是一种校验算法,用于对数据进行校验和验证。 CRC32是循环冗余校验码的32位实现,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多项式除法运算来生成一个32位的校验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Java CRC32算法的原理、应用及其实现方式。 一、CRC32校验算法原理CRC32算法是一种循环冗余校验码算法的32位实现。 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多项式除法运算,得到一个32位的校验值。 具体的原理如下:1. 初始化CRC寄存器的值为全1(32个1)。 2. 将要校验的数据的每个字节与CRC寄存器的值进行异或运算。 3. 将CRC寄存器的值右移8位,并用一个预设的多项式(通常是0xEDB88320)进行异或运算。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的数据字节都被处理过。 5. 最终得到的CRC寄存器的值即为校验值。 二、CRC32校验算法应用CRC32校验算法在数据传输和存储中广泛应用,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包括:1. 数据完整性校验:通过计算数据的CRC32校验值,可以验证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或损坏。 2. 文件校验:在下载文件或拷贝文件时,可以通过比较源文件和目标文件的CRC32校验值来判断文件是否完整无误。 3. 网络通信:在网络通信中,通过计算发送数据的CRC32校验值,接收方可以验证接收到的数据的完整性。 4. 数据库校验:在数据库中存储数据的同时,可以计算数据的CRC32校验值,并将其与存储的数据一起存储。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可以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CRC32校验值和存储的校验值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三、Java CRC32算法实现Java提供了java.util.zip.CRC32类来实现CRC32校验算法。 下面是一个使用Java CRC32算法计算校验值的示例代码:```javaimport java.util.zip.CRC32;public class CRC32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yte[] data = "Hello, CRC32!".getBytes();CRC32 crc32 = new CRC32();crc32.update(data);long checksum = crc32.getValue();System.out.println("CRC32 checksum: " + checksum);}}```在上述示例代码中,首先将要校验的数据转换为字节数组。 校验码的计算 要求以11为模,以27、9、3、1为权。 解:原代码 1 6 8 4 如:不妨将权13改为11(左边第四位权),原代码是2690088,其校验位仍为6,新码是26900886;在输入或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第四位由0变为9(或其它任意数字1-9),即输入“26990886”此时的校检位6将无法检测到已发生的错误!因为2X3+6X5+9X7+9X11+0X17+8X19+8X23=435+9X11=534模11后所得余数仍为6,计算机会认为:“26900886”输成“26990886”没有发生错误!。 校验码算法是一种用于验证数据传输是否正确的技术,通常用于网络通信和数据存储。 以下是校验码算法的主要步骤和示例: 2. 选择校验算法: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校验算法,如奇偶校验(parity check)、海明校验(Hamming code)、循环冗余校验(CRC)等。 3. 添加校验位:根据选择的校验算法,将校验位添加到原始数据中。 校验位是额外添加的位,用于表示原始数据中的某些位,以便在接收端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4. 发送数据和校验位:将原始数据和校验位一起发送到接收端。 5. 接收数据和校验位: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和校验位后,使用相同的校验算法对数据进行校验。 6. 检测错误:根据校验算法的规则,检测是否存在错误。 如果存在错误,可以根据算法的规则进行纠正。 7. 返回结果:如果没有检测到错误,则返回“校验通过”,否则返回“校验不通过”。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使用奇偶校验算法对一个字节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如果结果为奇数,则将最高位设为1。 3. 添加校验位:因为原始数据的二进制表示中有四个1,所以需要添加一个校验位,使得所有位的值为奇数或偶数。 因此,将最高位设为1,得到新的数据:10100101。 4. 发送数据和校验位:将新的数据(包括校验位)发送到接收端。 5. 接收数据和校验位: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 奇偶校验码的计算方法讲解 奇偶校验码有两种,奇校验和偶校验,其计算方法如下: 如果“1”的个数是奇数,那么校验位为0。 如果“1”的个数是偶数,那么校验位为1。 最终得到的码字中“1”的个数为奇数。 2.偶校验: 如果“1”的个数是奇数,那么校验位为1。 如果“1”的个数是偶数,那么校验位为0。 最终得到的码字中“1”的个数为偶数。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二进制位和校验位的异或操作,以确保最终得到的码字满足奇校验或偶校验的要求。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技术人员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crc算法java实现开头部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算法是一种常用的错误检测算法,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它可以对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 CRC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添加校验位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本文将介绍CRC算法的原理及其在Java中的实现。 一、CRC算法原理CRC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在数据的尾部添加一组校验位,也称为CRC 码。 发送端利用原始数据和CRC生成多项式进行编码,接收端利用接收到的数据和CRC生成多项式进行解码。 如果接收到数据的CRC码与接收端生成的CRC码一致,则说明数据传输无错误;否则,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CRC算法的实现基于多项式除法运算。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发送端:(1)设定一个生成多项式G(x),长度为n+1。 多项式的系数为0或1,其中n是CRC码的长度。 (2)将原始数据进行左移n位,并在低位补零。 (3)将补零后的数据与G(x)进行模2除法运算,得到余数R(x)。 (4)将原始数据和余数R(x)拼接在一起,形成发送的数据帧。 2.接收端:(1)接收到数据帧后,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左移n位,并在低位补零。 (2)将补零后的数据与G(x)进行模2除法运算,得到余数R(x)。 (3)如果余数R(x)为0,则说明数据传输无错误;否则,说明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二、CRC算法的Java实现以下是CRC算法在Java中的实现代码,具体实现过程为:1. CRC编码函数:```javapublic static String crcEncode(String data, String crc) { int n = crc.length() - 1; // CRC码长度int[] dataBits = new int[data.length() + n]; //补零后的数据位int[] remainder = new int[n]; //余数R(x)//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整型数组for (int i = 0; i < data.length(); i++) {dataBits[i] =Integer.parseInt(String.valueOf(data.charAt(i)));}//左移n位,并在低位补零for (int i = data.length(); i < data.length() + n; i++) { dataBits[i] = 0;}//模2除法运算for (int i = 0; i < dataBits.length - n; i++) {if (dataBits[i] != 0) {for (int j = 0; j < n; j++) {dataBits[i + j] = dataBits[i + j] ^Integer.parseInt(String.valueOf(crc.charAt(j)));}}}//获取余数R(x)System.arraycopy(dataBits, dataBits.length - n, remainder, 0, n);//拼接原始数据和余数R(x)作为发送的数据帧StringBuilder stringBuilder = new StringBuilder();stringBuilder.append(data);for (int i : remainder) {stringBuilder.append(i);}return stringBuilder.toString();}```2. CRC解码函数:```javapublic static boolean crcDecode(String data, String crc) {int n = crc.length() - 1; // CRC码长度int[] dataBits = new int[data.length()]; //接收到的数据位int[] remainder = new int[n]; //余数R(x)//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整型数组for (int i = 0; i < data.length(); i++) {dataBits[i] =Integer.parseInt(String.valueOf(data.charAt(i)));}//左移n位,并在低位补零for (int i = 0; i < n; i++) {dataBits[i] = 0;}//模2除法运算for (int i = 0; i < dataBits.length - n; i++) { if (dataBits[i] != 0) {for (int j = 0; j < n; j++) {dataBits[i + j] = dataBits[i + j] ^Integer.parseInt(String.valueOf(crc.charAt(j)));}}}//获取余数R(x)System.arraycopy(dataBits, dataBits.length - n, remainder, 0, n);//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帧是否正确for (int i : remainder) {if (i != 0) {return false;}}return true;}```以上代码实现了CRC算法的编码和解码过程。 uid校验位计算方法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UID(用户身份识别码)作为识别用户身份的一种方式,在很多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为了保证UID的可靠性,通常会引入校验位来验证其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UID校验位的计算方法。 UID校验位计算方法是用来确保UID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保持正确无误的一种技术手段。 下面,我们将以常见的几种校验位计算方法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 1.Mod 11 校验法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校验方法,特别是在各类身份证号码中。 其基本步骤如下:1.将UID的每一位数字乘以一个权重因子(这个权重因子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按照一定规则变化的)。 2.将所有乘积相加,得到一个总和。 3.用这个总和除以11,得到的余数即为校验位。 ### 2.CRC 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是一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或存储中错误的方法,步骤如下:1.补充UID:在UID的末尾添加一定数量的“0”位,使其长度满足CRC 计算的要求。 2.使用预定义的多项式进行模2除法运算。 3.计算得到的余数即为校验位。 ### 3.Luhn 校验算法这种算法常用于信用卡号的校验,计算方法如下:1.从UID的右边开始,每隔一位乘以2。 2.如果乘积大于9,则将乘积减去9。 3.将所有乘积(包括未被乘以2的数字)相加。 4.用这个总和乘以9,然后取个位数作为校验位。 ### 4.海明码海明码是一种可以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校验方法,适用于较为复杂的UID校验:1.根据UID的长度和所需纠错能力,确定校验位的数量和位置。 2.利用数学公式计算每个校验位的值,以确保整个UID可以检测或纠正一个或多个错误。 ### 结束语不同的系统和应用场景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UID校验位计算方法。 选择合适的校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条件,来设计最合适的UID校验机制。 校验位的计算方法 就像搭积木一样,把数字们加起来,看看结果对不对,来检测有没有错误呢!这多有趣呀! 比如在一些编码中,通过取模运算来确定校验位,是不是很神奇? 这就好像判断是晴天还是雨天一样容易呢!像网络传输中经常用到奇偶校验位呀,你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比如在数据存储和传输中,用它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呢,真的超厉害的! 就跟解谜题似的,按照特定的步骤和公式来求解。 像有些软件的验证码就是这么来计算的,是不是让你感觉很新奇呀? 好像在数字世界里给每个东西都贴上了属于它自己的标签,然后通过哈希值来验证呢,这不是很奇妙吗? 比如在文件传输前后进行对比,看看有没有变化,这也是很实用的校验位计算方式呀! CRC校验码的计算方法CRC(循环冗余校验)是一种常用的数据传输错误检测方法,它可以对数据进行校验,并判断数据是否传输出现错误。 CRC校验码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生成多项式(Generator Polynomial)CRC校验的关键在于选择一个正确的生成多项式,它是一个二进制数,通常用一个多项式表示。 生成多项式的位数决定了校验码的长度,常见的有8位、16位、32位等,常用的生成多项式有CRC-8、CRC-16、CRC-32等。 2.初始化CRC寄存器CRC寄存器是CRC计算的核心,初始值可以是全0或全1,具体取决于实际应用场景和采用的CRC标准。 计算过程中,CRC寄存器会根据输入数据进行移位和异或操作。 3.数据填充需要对待校验的数据进行填充,通常在数据最后添加若干个0,填充的位数由CRC校验码的长度决定。 4.CRC计算将待校验的数据和填充的0按位进行异或操作,结果再与生成多项式进行除法操作。 具体操作如下:-将CRC寄存器置为初始值-从最高位开始,依次将待校验数据的每一位与CRC寄存器的最高位进行异或操作-CRC寄存器进行移位操作(除了最高位,其余位向右移动一位)-如果异或操作的结果为1,则用生成多项式进行异或操作,即将CRC寄存器的最低位与生成多项式的对应位进行异或-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待校验数据的每一位都处理完毕5.CRC校验码当待校验的数据处理完毕后,剩下的CRC寄存器的值就是CRC校验码。 校验码的长度与生成多项式的位数相同,通常将校验码附加在待传输的数据后面。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CRC校验码的计算过程:3.依次进行异或操作和移位操作:通过计算CRC校验码,我们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校验,判断数据是否出现错误。 接收方同样按照相同的生成多项式和校验码计算方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然后比对计算得到的校验码和接收到的校验码是否一致,以此判断数据传输是否正常。 如果一致,则数据传输无误;如果不一致,则数据传输存在错误。 条码校验位计算公式条码校验位是条码中的一位数字,用于验证条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条码系统中,校验位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测条码是否被错误地读取或者损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条码校验位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校验位。 条码校验位的计算公式通常是基于一种算法来实现的。 最常见的算法是通过对条码中的每一位数字进行加权求和,然后取模得到校验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计算公式,即Modulo 10校验位计算公式。 Modulo 10校验位计算公式的步骤如下:1. 从右到左,对条码中的每一位数字进行加权求和。 假设条码中的数字从右到左依次为a1, a2, a3, ..., an,则加权求和的公式为,a1 + 3a2 + a3 + 3a4 + ... + an。 2. 将上一步得到的加权求和结果除以10,取余数。 假设余数为r,则校验位的值为(10 r) % 10。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Modulo 10校验位的计算过程。 假设我们有一个条码,其数字为:123456。 按照上述步骤,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计算:1. 加权求和,6 + 35 + 4 + 33 + 2 + 31 = 6 + 15 + 4 + 9 + 2 + 3 = 39。 2. 求余数,39 % 10 = 9。 3. 计算校验位,(10 9) % 10 = 1。 因此,校验位的值为1。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利用Modulo 10校验位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条码的校验位。 这个计算过程简单直观,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条码的准确性。 除了Modulo 10校验位计算公式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条码校验位的计算方法,比如Modulo 11、Modulo 43等。 每种计算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算法和步骤,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相似的,即通过对条码中的数字进行加权求和,然后取模得到校验位。 在实际应用中,条码校验位的计算是非常常见的。 无论是在生产制造、物流配送、零售销售等领域,条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JAVA验证⾝份证号码校验码是否正确JAVA验证⾝份证号码校验码是否正确【设计思路】1、将⾝份证号码前17位数分别乘以不同的系数。 从第⼀位到第⼗七位的系数分别为:7 9 10 5 8 4 2 1 6 3 7 9 10 5 8 4 2 ;2、将这17位数字和系数相乘的结果相加;3、⽤加出来和除以11,看余数是多少;4、余数只可能有0 1 2 3 4 5 6 7 8 9 10这11个数字。 其分别对应的最后⼀位⾝份证的号码为1 0 X 9 8 7 6 5 4 3 2;【代码实现思路】1、使⽤Scanner⼯具类获取输⼊的字符串;2、将输⼊的字符串转换为字符数组(使⽤toCharArray()⽅法),字符类型可直接参与数学运算;3、查询ASCII码表可知数字0在表中对应的编码为48,⼀次类推,故每个char字符需要减去48,才能代表其实际数值;4、创建⼀个Map集合,⽤于存放计算后的余数与校验码对应的值;5、根据计算出的余数获取Map集合的校验码与输⼊的校验码进⾏对⽐,可得出输⼊的⾝份证号是否合法;import java.util.HashMap;import java.util.Map;import java.util.Scanner;/*** @author ⼆师兄想吃⾁* @version 1.0* @date 2020/12/23 13:55*/public class 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键盘输⼊对象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System.out.println("---请输⼊前18位⾝份证号码---");// 获取键盘输⼊的值String idNo = sc.next();// 将输⼊的字符串转换为字符数组,⽅便计算char[] chars = idNo.toCharArray();// 将字符数组每个字符减去 48 为真实数值(可查阅ASCII表)int sum =(chars[0] - 48 ) * 7 +(chars[1] - 48 ) * 9 +(chars[2] - 48 ) * 10 +(chars[3] - 48 ) * 5 +(chars[4] - 48 ) * 8 +(chars[5] - 48 ) * 4 +(chars[6] - 48 ) * 2 +(chars[7] - 48 ) * 1 +(chars[8] - 48 ) * 6 +(chars[9] - 48 ) * 3 +(chars[10] - 48 ) * 7 +(chars[11] - 48 ) * 9 +(chars[12] - 48 ) * 10 +(chars[13] - 48 ) * 5 +(chars[14] - 48 ) * 8 +(chars[15] - 48 ) * 4 +(chars[16] - 48 ) * 2;// 取模运算int mod = sum % 11;// 采⽤键值对的形式存储余数与校验码的对应关系Map<Integer,Character> map = new HashMap<>(11);map.put(0,'1');map.put(1,'0');map.put(2,'X');map.put(3,'9');map.put(4,'8');map.put(5,'7');map.put(6,'6');map.put(7,'5');map.put(8,'4');map.put(9,'3');map.put(10,'2');// 根据计算出的余数获取到校验码Character character = map.get(mod);// 将输⼊的校验码与获取到的校验码进⾏⽐较if (chars[17] == character) {System.out.println("⾝份证号码正确!");} else {System.out.println("⾝份证号码错误!");System.out.println("最后⼀位校验码应为:" + character);}}}以上为校验码判断的核⼼代码,未进⾏异常处理以下为完善后的代码import java.util.Map;import java.util.Random;import java.util.Scanner;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HashMap;/*** @author ⼆师兄想吃⾁* @version 1.0* @Title: ⾝份证校验码* @Description: 校验⾝份证号码和⽣成⾝份证校验码* @date 2020/12/17 11:55*/public class Demo0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randomMethod();}/*** 随机执⾏校验⾝份证号码⽅法、⽣成⾝份证校验码⽅法、打印矩形* @throws Exception*/public static void randomMethod() throws Exception{while(true){int i = new Random().nextInt(15);if(i % 3 == 0){checkIdNo();}else if(i % 3 == 1){makeCheckCode();}else if(i % 3 == 2){System.out.println("\n---你看↓↓↓突然就想打印个矩形---");for (int width = 0; width < 5; width++) {for (int height = 0; height < 25; height++) {Thread.sleep(50);System.out.print("*");}System.out.println();}}}}/*** 校验输⼊的18位⾝份证号码输⼊是否正确* @throws Exception*/public static void checkIdNo() throws 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System.out.println("---请输⼊18位⾝份证号码---");if(sc.hasNext()){String str = sc.next();int length = str.length();if(length == 18){char aChar = str.charAt(17);if((aChar < 48 || aChar > 57) && (aChar != 88 && aChar != 120)){System.out.println("你第" + length + "位输错了。 ⽹际校验和算法(InternetCheckSum) 它的规则是从低位到⾼位逐列进⾏计算。 0和0相加是0,0和1相加是1,1和1相加是0但要产⽣⼀个进位1,加到下⼀列。 如果最⾼位相加后产⽣进位,则最后得到的结果要加1。 ⽹际校验和算法: 如果数据的字节长度为奇数,则在数据尾部补⼀个字节的0以凑成偶数。 ⽤反码算数运算把所有16位字相加后,然后再对和取反码,便得到校验和。 在接收⽅,将收到的数据报(包括校验和字段),将所有16位字再使⽤反码算数运算相加⼀次,将得到的和取反,即得出校验和的计算结果。 如果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任何变化,则此结果必为0,于是就保留这个数据报。 否则即认为出差错,并将此数据报丢弃。 “A,B,C,...,Y,Z”分别表⽰⼀系列8位组,⽤[A,B]这样形式的字节组来表⽰A*256+B的整数,那么该字节序列的反码和就可以通过以下两种表达式之⼀给出: 校验码计算方法范文校验码是一种用于检验数据传输中是否出现错误的方法。 它通过对数据进行特定的运算,生成一个额外的数字或字符,将其附加在数据后面发送,接收方再利用同样的运算方法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如果生成的结果与校验码匹配,则说明数据传输无误。 校验码有多种计算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校验码计算方法。 1.奇偶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是最简单的校验方法之一,适用于英文字符的传输。 校验方法是计算字符中所有字节的二进制位中1的个数是否为奇数。 如果是奇数,校验位就设置为0,如果是偶数,校验位就设置为1、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再进行统计,校验位是否与计算结果匹配,如果不匹配,则说明出现了错误。 2.校验和:校验和是将数据中的所有字节进行相加,并将结果取补码作为校验码。 发送方计算校验和后,将其附加在数据中一起发送,接收方将数据中的所有字节相加并取补码,如果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校验码一致,则说明数据传输无误。 3.CRC校验码:CRC校验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校验方法,广泛用于数据通信中。 计算CRC校验码需要用到一个多项式,称为生成多项式。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通过对数据与生成多项式进行模2除法运算,得到余数(也就是校验码),将其附加在数据中一起发送。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再次对接收到的数据与生成多项式进行模2除法运算,如果余数为0,则说明数据传输无误。 否则,说明出现了错误。 4.哈希校验码:哈希校验码是一种基于哈希算法的校验方法。 发送方将数据通过哈希算法处理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哈希值,将其附加在数据后发送。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同样通过哈希算法计算数据的哈希值,并与接收到的哈希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一致,则说明数据传输无误。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校验码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传输需求,选择适合的校验方法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值得注意的是,校验码可以检测出一部分错误,但不能检测出所有错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方法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CRC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CRC从原理到实现===============作者:Spark Huang(hcpp@)日期:2004/12/8摘要: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被广泛用于数据通信过程中的差错检测,具有很强的检错能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CRC的基本原理,并且按照解释通行的查表算法的由来的思路介绍了各种具体的实现方法。 1.差错检测数据通信中,接收端需要检测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差错,常用的技术有奇偶校验(ParityCheck),校验和(Checksum)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它们都是发送端对消息按照某种算法计算出校验码,然后将校验码和消息一起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消息按照相同算法得出校验码,再与接收到的校验码比较,以判断接收到消息是否正确。 奇偶校验只需要1位校验码,其计算方法也很简单。 以奇检验为例,发送端只需要对所有消息位进行异或运算,得出的值如果是0,则校验码为1,否则为0。 接收端可以对消息进行相同计算,然后比较校验码。 也可以对消息连同校验码一起计算,若值是0则有差错,否则校验通过。 通常说奇偶校验可以检测出1位差错,实际上它可以检测出任何奇数位差错。 校验和的思想也很简单,将传输的消息当成8位(或16/32位)整数的序列,将这些整数加起来而得出校验码,该校验码也叫校验和。 校验和被用在IP协议中,按照16位整数运算,而且其MSB(Most Significant Bit)的进位被加到结果中。 显然,奇偶校验和校验和都有明显的不足。 奇偶校验不能检测出偶数位差错。 对于校验和,如果整数序列中有两个整数出错,一个增加了一定的值,另一个减小了相同的值,这种差错就检测不出来。 2.CRC算法的基本原理-------------------CRC算法的是以GF(2)(2元素伽罗瓦域)多项式算术为数学基础的,听起来很恐怖,但实际上它的主要特点和运算规则是很好理解的。 java 36进制算法36进制是一种进制表示方法,使用36个字符来表示数字,包括0-9和A-Z。 以下是一个java实现36进制的算法:```javapublic class Base36Algorithm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BASE36_CHARACTERS = "0123456789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public static String decimalToBase36(int decimal) {StringBuilder result = new StringBuilder();while (decimal > 0) {int remainder = decimal % 36;result.append(BASE36_CHARACTERS.charAt(remainder));decimal = decimal / 36;}return result.reverse().toString();}public static int base36ToDecimal(String base36) {int result = 0;for (int i = 0; i < base36.length(); i++) {int digitValue =BASE36_CHARACTERS.indexOf(base36.charAt(base36.length() - i - 1));result += digitValue * Math.pow(36, i);}return resul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decimal = 1234;String base36 = decimalToBase36(decimal);System.out.println(decimal + " in base 36: " + base36);String base36String = "10Y";int convertedDecimal = base36ToDecimal(base36String);System.out.println(base36String + " converted to decimal: " + convertedDecimal);}}```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两个方法`decimalToBase36()`和`base36ToDecimal()`,分别用于将十进制转换为36进制和将36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java crc32算法CRC32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校验的算法。 CRC代表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它通过对每个字节进行计算并生成一个校验码来检测数据是否完整和准确。 CRC32算法是CRC算法的一种变体,它使用32位长度的校验码。 CRC32算法主要用于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校验。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方会计算数据的CRC32校验码,并附加在数据的末尾。 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同样计算接收到的数据的CRC32校验码,并与发送方附加的校验码进行比较。 如果两者相等,说明数据传输没有发生错误;如果不相等,则说明数据传输发生了错误。 CRC32算法基于多项式运算。 具体而言,CRC32算法采用了多项式值0xEDB88320作为生成多项式,使用位运算来计算每个字节的校验码。 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1. 初始化一个32位的记号,记为crc32,初始值为0xFFFFFFFF。 2. 读取待校验数据的每个字节,记为byte。 3. 将crc32与byte进行异或运算。 4. 循环8次,每次处理一个bit位。 - 如果crc32的最低位为1,则将crc32右移一位并与0xEDB88320进行异或运算。 - 如果crc32的最低位为0,则将crc32右移一位。 5. 返回最终计算得到的crc32值。 通过上述步骤,就可以得到字节数据的CRC32校验码。 需要注意的是,CRC32算法是循环的,即最终计算得到的校验码与初始记号0xFFFFFFFF进行异或运算的结果也是校验码。 CRC32算法具有以下特点:1. 简单快速:CRC32算法的计算过程简单快速,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2. 冗余度高:CRC32算法通过生成32位的校验码来检测数据中的错误,其冗余度相比于其他校验算法更高。 3. 易于实现:CRC32算法的实现相对简单,只需要进行位运算和异或运算即可实现。 4. 抗干扰能力强:CRC32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地检测到数据中的错误。 校验码的3种计算方法例题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校验码的 3 种计算方法例题哈!这玩意儿可重要着呢,就好比是给数据上了一道保险。 咱先说第一种方法,就像是走迷宫找出口一样。 你得一步一步地去分析、去计算。 比如说,给你一串数字,你就得根据特定的规则,一点点地去琢磨,找出那个关键的校验码。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得细心再细心,不然就容易出错哦。 你想想,要是这道“保险”没上好,那不就麻烦啦!再来说第二种方法,就好像是搭积木一样。 每一块积木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你得把它们巧妙地组合起来。 计算校验码也是这样,每个步骤、每个数字都不能马虎。 而且啊,这过程中还得动点小脑筋,不能死脑筋地硬算,得找到其中的窍门。 这是不是有点像解开一个小谜题呀?第三种方法呢,那简直就是一场刺激的冒险!你得在一堆数字的丛林中穿梭,找到正确的路径。 有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小困难,但别怕呀,咱鼓起勇气向前冲。 就像勇敢的探险家一样,不畏惧困难,努力去找到那个珍贵的校验码。 咱举个例子哈,比如说有一组数字 12345,用第一种方法计算校验码。 哎呀,那可得仔细分析每一个数字的特点,根据规则去计算,最后得出那个独一无二的校验码。 再比如用第二种方法,就像搭积木一样,把数字们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然后算出校验码。 第三种方法呢,就像在数字的森林里冒险,一点点地探索,最终找到答案。 你说这校验码是不是很神奇呀?它就像是一个隐藏在数字背后的小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而且呀,学会了这 3 种计算方法,那可就像掌握了一门绝技一样。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轻松应对,算出正确的校验码。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校验码的计算方法哦!这可是很有用的呢。 学会了它,就像是给自己的数字世界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能派上大用场。 那还等什么呢?赶紧去好好钻研钻研这 3 种计算方法吧!让我们都成为校验码计算的小高手!。 CRC校验码计算过程1. 选择生成多项式(Generator Polynomial):CRC校验码的生成多项式是决定校验码位数和最终生成的校验码的关键。 常用的CRC生成多项式有CRC-8、CRC-16和CRC-32等。 选择适当的生成多项式是校验码计算过程的第一步。 2.添加补位:在待传输的数据帧最后添加足够位数的补位,以使得数据帧的长度等于生成多项式的位数。 例如,如果生成多项式是8位,则在待传输的数据帧最后添加8位的补位。 3.初始化寄存器:用一个特定的初始值(通常为全1或全0)初始化一个寄存器,该寄存器的长度等于生成多项式的位数。 这个寄存器可以看作是一个多项式的系数。 4.逐位相除:将待传输的数据帧与生成多项式进行逐位相除。 具体步骤如下:a.将数据帧的最高位与寄存器的最高位进行异或运算,并将结果送到寄存器的低位。 b.将寄存器的最高位右移一位。 c.如果寄存器最低位原来是1,从生成多项式中读取相应位,并与寄存器的当前位进行异或运算。 d.重复步骤b和c,直到数据帧的最后一位。 5.得到校验码:如果数据帧的每一位都被除完,剩下的寄存器中的位就是校验码。 6.添加校验码:将生成的校验码作为数据帧的最后几位,用于传输。 7.接收端校验: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帧包括校验码。 通过执行与发送端相同的CRC校验算法,可以得到一个校验码。 比较接收到的校验码与计算得到的校验码是否一样,不同则表示存在错误。 以上是CRC校验码的计算过程。 通过执行这个过程,可以实现数据的有效校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CRC校验码只能检测错误,而不能纠正错误。 如果发现校验码不匹配,就需要进行错误处理,例如请求重新发送数据。 按照 MOD3736规则计算校验码:合集下载
java crc3216进制数校验算法
校验码的计算
1、试用几何级数法确定原代码为1684的校验位和新代码。
各乘以权 27 9 3 1
乘积之和 27+54+24+4=109
以11为模除乘积之和109/11=9 (10)
因余数是10,所以校验位按0处理
故校验位为0,新代码为16840
2、用质数法设计代码校验位:原代码共7位,从左到右取权3,5,7,13,17,19,23,以11为模,试求出2690088的校验位?如果让“11”既作模,又作权,会存在什么缺陷(可以举例说明)?解:校验位的计算:
原码: 2 6 9 0 0 8 8
权: 3 5 7 13 17 19 23
乘积: 6 30 63 0 0 152 18
4
435
乘积之
和:
模11结果435/11=39 (6)
校验位: 6
新码:26900886
(2)如果“11”既作模,又作权,那么当该位发生错误时,校验位将无法检测到这位发生错误。
校验码算法
1. 生成原始数据:首先,需要生成需要校验的原始数据,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如文本、图像、音频等。
1. 原始数据:01100101(8个位)
2. 选择奇偶校验算法:将每个位的值加起来,使得结果为偶数。
奇偶校验码的计算方法讲解
奇偶校验码是一种增加二进制代码传输距离的最简单
和最广泛的方法,通过增加冗余位使码字中“1”的个数恒
为奇数或者偶数。
1.奇校验:
先计算信息位中的“1”的个数。
先计算信息位中的“1”的个数。
crc算法java实现
uid校验位计算方法
校验位的计算方法
以下是 7 条关于校验位的计算方法:
1. 嘿,你知道吗?校验位可以通过简单的相加来算哟!比如说身份证号的最后一位,就是一种校验位呀。
2. 哇塞,取模运算也可以用来算校验位呢!就好像分糖果一样,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确定余数,这个余数就是校验位。
3. 嘿呀,奇偶校验位也好算呀!如果数字是奇数个 1,那就是奇校验;反之就是偶校验。
4. 哈哈,CRC 校验的计算方法也不难理解呢!它就像给信息做了一个特别的标记,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来确定。
5. 咦,还有一种基于算法的校验位计算方法呢。
6. 哇哦,哈希值也能当校验位哟!它就像是给数据生成的独特指纹一样。
7. 嘿,直接对比前后数据也可以当作一种校验方法呢!就像是照着镜子看自己,前后是不是一样。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校验位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在各种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信息准确性的功能呢!。
CRC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条码校验位计算公式
JAVA验证身份证号码校验码是否正确
网际校验和算法(InternetCheckSum)
⽹际校验和算法
佟强 2008.10.20
反码算数运算:两个数进⾏⼆进制反码求和的运算很简单。
在发送⽅,先把被校验的数据划分为许多16位字的序列。
[A,B] +' [C,D] +' ... +' [Y,Z]
[A,B] +' [C,D] +' ... +' [Z,0]
其中,+' 表⽰反码算数运算相加,第⼀个公式适⽤于偶数个字节的校验和,第⼆个公式适⽤于计算奇数个字节的校验和。校验码计算方法范文
CRC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java 36进制算法
java crc32算法
校验码的3种计算方法例题
CRC校验码计算过程
.NET版本:
/// <summary>
/// 计算标识校验码
/// </summary>
/// <param name="ValueCode">标识码前段</param>
/// <returns></returns>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tCertificateSourceIdCode(string ValueCode) {
string Code = ValueCode.Replace("." string.Empty).ToUpper(); Dictionary<string int> dict = new Dictionary<string int>();
dict.Add("0" 0);
dict.Add("1" 1);
dict.Add("2" 2);
dict.Add("3" 3);
dict.Add("4" 4);
dict.Add("5" 5);
dict.Add("6" 6);
dict.Add("7" 7);
dict.Add("8" 8);
dict.Add("9" 9);
dict.Add("A" 10);
dict.Add("B" 11);
dict.Add("C" 12);
dict.Add("D" 13);
dict.Add("E" 14);
dict.Add("F" 15);
dict.Add("G" 16);
dict.Add("H" 17);
dict.Add("I" 18);
dict.Add("J" 19);
dict.Add("K" 20);
dict.Add("L" 21);
dict.Add("M" 22);
dict.Add("N" 23);
dict.Add("O" 24);
dict.Add("P" 25);
dict.Add("Q" 26);
dict.Add("R" 27);
dict.Add("S" 28);
dict.Add("T" 29);
dict.Add("U" 30);
dict.Add("V" 31);
dict.Add("W" 32);
dict.Add("X" 33);
dict.Add("Y" 34);
dict.Add("Z" 35);
int M = 36;
int pm1 = 0;
for (int i = 0; i < Code.Length; i++)
{
string key = Code[i].ToString();
int s = 0;
if (i == 0)
{
s = M + dict[key];
}
else
{
s = pm1 + dict[key];
}
int sm = s % M;
if (sm == 0)
sm = M;
pm1 = (sm * 2) % (M + 1);
}
int result = 0;
if (pm1 % M != 1)
{
result = (M + 1 - pm1) % M;
}
var MDict = dict.First(P => P.Value == result); return MDict.Key;
}
JAVA版本:
/**
* 校验位获取
*/
String getXy(String XXy){
String Xy=XXy.replace(".""");
int M = 36;
int c = M;
for (int i = 0; i < Xy.length(); i++) {
c = c + getXyzh(Xy.charAt(i));
c = c%M;
if(c == 0){
c = M;
}
c = c * 2;
c = c % (M + 1);
}
int result = 0;
if(c%M != 1){
result = (M + 1 - c) % (M);
}
return getXyint(result);
}
int getXyzh(char c){
List a=new ArrayList();
a.add('0');a.add('1');a.add('2');a.add('3');a.add('4');
a.add('5');a.add('6');a.add('7');a.add('8');a.add('9');
a.add('A');a.add('B');a.add('C');a.add('D');a.add('E');
a.add('F');a.add('G');a.add('H');a.add('I');a.add('J'); a.add('K');a.add('L');a.add('M');a.add('N');a.add('O');
a.add('P');a.add('Q');a.add('R');a.add('S');a.add('T');
a.add('U');a.add('V');a.add('W');a.add('X');a.add('Y');
a.add('Z');
for(int i=0;i<a.size();i++){
if((c+"").equals(a.get(i)+"")){
return i;
}
}
return 0;
}
String getXyint(int i)
{
List a=new ArrayList();
a.add(0);a.add(1);a.add(2);a.add(3);a.add(4);
a.add(5);a.add(6);a.add(7);a.add(8);a.add(9);
a.add('A');a.add('B');a.add('C');a.add('D');a.add('E');
a.add('F');a.add('G');a.add('H');a.add('I');a.add('J'); a.add('K');a.add('L');a.add('M');a.add('N');a.add('O');
a.add('P');a.add('Q');a.add('R');a.add('S');a.add('T');
a.add('U');a.add('V');a.add('W');a.add('X');a.add('Y');
a.add('Z');
return a.ge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