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气象学第4章温度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15
农业气象学试题(有答案)第一章大气一、名词解释题:2.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二、填空题(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1.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
2.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4.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低,夏天比冬天低。
5.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根据大气中温度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8.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平流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
9.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2)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3)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4)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004第三版周淑贞主编一.名词解释1.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带受海陆沿纬圈分布的影响,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称副热带高压。
2.副热带高压带:在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高压带。
3.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这是大气对地面的一种保温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或保温效应、花房效应)。
4.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和未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5.黑体:如果有某种物体对各种不同波长辐射的吸收率都等于一,也就是说,投射于其上的辐射能全部被吸收,这种物体称为黑体。
6.自由对流高度:在某高度以下,空气块只能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强迫抬升,而当空气块上升超过了这个高度,就可以从大气中获得不稳定能量而自由上升,这一高度就称为自由对流高度。
7.干绝热过程:当升、降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过程,称为干绝热过程。
8.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的比值,就是相对湿度。
9.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水汽中所含的水汽质量,即空气当中水汽的密度10.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内,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太阳常数。
11.气团:是指气象要素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
12.锋:由两种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而成的、具有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就是锋。
1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个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14.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15.绝热垂直减温率: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绝热垂直减温率,简称绝热直减率。
16.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大气温度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土壤温度温度与农业退出第三章温度一二三第一节大气温度大气中热量交换与温度变化气温的时空变化大气稳定度一、大气中热量交换与温度变化1.空气温度的非绝热变化当空气与外界存在着热量交换时所产生的温度变化,称为空气温度的非绝热变化。
空气与外界的热量交换方式有:传导流动辐射潜热空气与外界的热量交换方式(1)辐射(radiation):这是地球和太阳、地球与宇宙空间之间能量交换的唯一方式,也是地面和大气之间能量交换的重要方式。
(2)传导(conduction):依靠分子的热运动将能量从一个分子传递给另一个分子。
传导是土壤中热交换的唯一方式,但在大气中传导的作用不大,因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3)流体运动(fluid flow):空气可以通过流动将热量从一个地方传向另一个地方,完成不同地点间的热交换。
空气的流动方式有:对流:空气的垂直运动叫对流。
分热力对流和动力对流。
平流:空气的水平流动叫平流。
湍流:空气的不规则运动叫湍流,也叫乱流或紊流。
(4)潜热(latent heat)交换:水从一种相态变为另一种相态时伴随着潜热的交换,如下图所示。
2. 空气温度的绝热变化(adiabatic change) :绝热过程:空气块在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程。
在大气中,空气块在作上升或下沉运动的过程中,其状态变化可看作绝热变化。
气块上升时,气压降低,空气膨胀,对外作功,消耗内能,气温降低。
气块下沉时,气压升高,周围空气对气块压缩作功,使其内能增加,从而气温升高。
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块在作垂直运动时的绝热变化叫干绝热变化(dry adiabatic change)。
(1)干绝热变化:干空气块每上升单位距离温度的变化称为干绝热直减率(dry adiabatic lapse rate),用γd 表示:γd≈1℃/100m=1℃/hm干空气在下沉时,气温升高,每下沉100m,气温升高1℃。
饱和的湿空气块在作垂直运动时的绝热变化叫湿绝热变化(moist adiabatic change)。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作为一门研究大气和气象现象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气象要素1. 温度:气象学中的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状态。
温度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气候研究的基础参数之一。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湿度的大小会影响气象现象的发生和演变,例如降水过程和云的形成等。
3.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强。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气象系统的移动和气候的变化。
4. 风速和风向:风是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速和风向是描述风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二、气象现象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系统中不断进行的各种尺度和形式的运动。
其中包括纬向环流、横向环流和垂直环流等不同形式。
2. 暖锋和冷锋:暖锋和冷锋是气象学中描述冷暖空气交汇带的概念,暖锋往往伴随着雨雪天气,冷锋会引发气温骤降和风暴等现象。
3. 切变线和高空急流:切变线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风速和风向有明显变化的界面,常常伴随着天气变化剧烈的现象。
高空急流是指大气高空中高速的水平气流。
4. 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的涡旋运动,反气旋则是指旋转方向相反的气旋,它们会引发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
三、气象预警1. 暴雨、大风和雷电预警:气象部门会根据大气环流及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发布暴雨、大风和雷电等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2. 雾霾和霜冻预警:雾霾和霜冻是大气污染和低温天气造成的重要气象现象,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的预警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台风、龙卷风和地震预警:台风、龙卷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气象部门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地区进行防范和救援工作。
四、气象数据1. 气象站数据:气象站是用来收集各种气象要素数据的设施,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指标,这些数据对气象预测和科研具有重要价值。
第四章气象模拟试题1.气象上的风向是指______ (1 分)A. 风的去向B.风的来向C.气压梯度力的方向2.飞机积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云中存在______ (1 分)P117A.大小不等的水滴B.雪花和冰晶C.过冷水滴3.关于飞机积冰,下列正确的是______ (1 分)P119A.飞机积冰一般发生在-1~-15℃的温度范围内B.在-2~-10℃温度范围内遭遇积冰的次数最多C.强烈的积冰主要发生在-4~-8℃的温度范围内4.在温暖的天气飞行在较低高度,有时会遇上湍流空气,以下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1分)A.很可能在路面和荒地上空发生上升气流B.在类似成片树林的广阔植被区域发生上升气流C.在大片水体区域发生上升气流5.气温高低,如何影响飞机滑跑距离?(1 分)A.气温高时,空气密度小,飞机增速慢,飞机的离地速度增大,起飞滑跑距离要长B.气温低时,空气密度小,飞机增速快,飞机升力减小,起飞滑跑距离要长C.气温高时,空气密度大,飞机增速快,飞机升力增大,起飞滑跑距离要短6.在处于雷暴区边缘的机场起飞或着陆时,要特别注意的危险天气是______ (1 分)A.低空风切变B.冰雹和暴雨C.积冰和雷击7.在下述何种情况下容易碰到风切变______ (1 分)A.逆温层附近或靠近雷暴时B.当风速大于65千米/小时时C.有高气压时8.形成雷暴的基本条件是______ (1 分)A.充足的水汽和上升运动B.充足的水汽,不稳定的大气和上升运动C.浓积云,充足的水汽和锋区9.在雷暴的生存周期中,哪一阶段的特征使云中充满下降气流?(1 分)A.积云阶段B.成熟阶段C.消散阶段10.下面关于气团的叙述哪一个正确?(1 分)A.我国地域广大,能形成各种气团B.气团离开源地,其性质将会发生变化C.气团只形成于极地和大洋地区11.关于锋面,下列哪种描述正确?(1 分)A.锋面就是不同方向的风交汇的界面B.锋面就是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交界面C.锋面就是风场与地面的交线,也简称为锋12.当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和来自南方的暖气团,两者势均力敌,强度相当时,它们的交锋区很少移动,这种锋面称为______ (1 分)A.静止锋B.交错锋C.融合锋13.当机翼和尾翼积冰时,下列不正确的描述是______ (1 分)A.翼型失真(变型)B.导致摩擦阻力减少C.压差阻力都增大14.最小能见度是指______ (1 分)A.能看到最近的物体距离B.能见度因方向而异时,其中最小的能见距离C.能见度因方向而异时,垂直和水平能见度最小的距离15.关于风切变出现的地方,下述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1 分)A.仅在雷暴中出现B.在气压和温度急剧下降的地方出现C.在大气中任何高度上存在风向和风速变化的地方16.飞机外表面的冰霜雪等______ (1 分)A.会引起飞机操纵效能增加B.会出现指令仰角变化和滚转C.会使外表面变得粗糙,增加阻力,减少升力17.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云满天时的云量为______ (1 分)A.12B.8C.1018.大气稳定度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有时也称大气垂直稳定度。
实验二温度和湿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气象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原理和操作。
2、空气湿度的查表。
二、实验原理测量湿度原理:水分蒸发和温度有关。
当空气中的水汽未饱和时,湿球纱布上的水分随时都在蒸发,蒸发过程中消耗的热量来自于湿球及其周围的空气层;所以,干球的温度值必然大于同时间的湿球温度。
从而得到“干湿差”。
“干湿差”越大,说明湿球部蒸发越多,空气越干燥;反之越潮湿。
干湿球温度表和通风干湿表: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一对并列安置的温度表。
干湿球温度表同时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一对规格相同、并列装置在同一环境中的温度表。
一支用来测定气温,称“干球”;另一支球部缠上润湿的纱布,称“湿球”。
当空气未饱和时,湿球温度表读数因为水分蒸发吸热而低于干球温度。
根据干、湿球温度表的读数,用气象专用湿度查算表即可算出空气湿度.曲管地温表使用曲管地温表观测5、10、15、20cm处的地温。
曲管地温表一套4支,安置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西边约20厘米处,按5,10,15,20厘米度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向北,表间相隔约10厘米;表身与地面成45度夹角,各表表身应沿东西向排齐,露出地面的表身须用叉形木(竹)架支住。
0cm地温表:普通、最低、最高温度表顺序:0厘米、最低、最高的顺序自北向南平行排列,感应部分向东,并使其位于南北向的一条直线上,表间相隔约5厘米;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
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的感应部分和表身,要保持干净。
三、实验结果时间1(10:40)时间2(15:00)时间3(18:00)气温(℃)12.0 13.4 11.2湿球温度(℃)7.5 9.0 8.0水汽压(hPa) 7.4 8.5 8.6相对湿度53 56 65地面(0㎝)16.5 12.5 7.0地面(5㎝)11.8 13.5 11.5地面(10㎝)10.5 13.0 11.5地面(15㎝)10.5 13.0 11.8地面(20㎝)10.5 12.0 11.2照度(lux)58200 6900 0云状云量0 0 0土温最高:34℃土温最低:-8.5℃四、实验分析1、浅层土壤温度一天内也呈连续性变化,由于采集点较少,看不出土壤温度白天的峰值点,但可以看出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大于气温。
第四章中纬度天气系统目录引言 (2)4.1 锋面系统 (2)锋面系统 (2)4.1.1 锋面的基本特征 (2)4.1.2 锋面结构模型 (4)4.1.3 锋面天气 (8)4.1.4 锋生和锋消 (12)4.2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17)温带气旋和反气旋 (17)4.2.1 概述 (17)4.2.2 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发展理论 (21)雷达气象部分的补充内容 (42)4.2.3 温带气旋的结构和概念模型 (43)卫星探测图片 (49)4.3 西风带槽脊系统的发展 (49)西风带槽脊系统的发展 (49)4.3.1 西风带槽脊的移动 (49)4.3.2 西风带槽脊的垂直结构 (52)4.3.3 位势倾向方程与西风带槽脊的发展 (53)4.3.4 波槽发展的简单动力模式 (55)习题 (61)参考文献 (61)相关带有图示的图片见附件图片文件夹 (62)引言锋面和气旋是中纬度最典型的两类天气系统,它们与热带、低纬度、极地的天气系统有着本质的差别。
中纬度许多天气现象与锋面、气旋有关。
这两类中纬度天气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挪威学派的锋面-气旋模型奠定了锋面、气旋的理论基础,而近代的探测、数值模拟的发展给锋面、气旋等中纬度的天气系统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了可能。
本章主要介绍锋面的概念、锋面模型、锋面天气、锋生和锋消、温带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特征、气旋发展的几种基本理论以及西风带槽脊系统发展。
4.1 锋面系统锋面系统大气锋面是天气学中最经典的概念之一,同样它也是最重要的中纬度的天气系统之一。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卑尔根(Bergen)学派的气象学家在一系列的著名的论文中(如Bjerknes 1919, Bjerkness 和 Solberg 1922)就提出了中纬度天气尺度气旋结构和演变的概念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模型就是气旋-锋面模型,这个模型及其有关的分析技术在天气学和业务预报中占有支配地位。
4.1.1 锋面的基本特征1. 锋的概念在大气科学中,一般将在热力学场和风场具有显著变化的狭窄倾斜带定义为锋面,它具有大的水平温度梯度、静力稳定度、绝对涡度以及垂直风速切变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