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发力吃球
- 格式:docx
- 大小:159.77 KB
- 文档页数:3
具体分析:1、用重心控制球即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不是单纯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来就是身体的重心控制有用身体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觉,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并送出的感觉。
反冲时,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
提前判断来球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好找点。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
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
向前的基础力量的产生的问题,FORWARD,LOOP INTO THE BALL,就是要向前拉住球。
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
(右手为例)右实左虚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
左脚稍前,脚尖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
上身要含胸收腹。
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
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地落到两腿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
像马林、刘国政抢冲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
向上不向前的情况也会自然地被避免。
3、“照着来球收小臂”手臂不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往回拿就没劲了。
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
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没有开发好,结果成了弱点,以至于敌不过直板的推挡。
还有,我觉得很多横板战位离台过近,影响了正、反手的转换。
其实也是由于站位远了反手的问题。
所以练好反手是打好横板的关键,而肘的控制相当重要。
得反手者得天下。
横板反手一定要敢于主动加力抢先加力。
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身前击球是指在身体的重心--肚脐前方击球後。
打乒乓球常犯的错误及改正方法打乒乓球常犯的错误及改正方法打乒乓球的好处在于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促进骨骼的增长,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在运动前我们需要做一些乒乓球热身运动来放松全身,但常常有人会犯一些错误,那么都有哪些错误呢?又该怎样提高乒乓球发球的质量呢?一起来看看吧。
打乒乓球是一件轻松又激烈的事情,球在选手之前来回的切换,速度也是相当快的。
下面店铺向大家分享的是在打球时易犯的错误及改正方法。
打乒乓球易犯的错误和改正方法1、击球时右脚前踏改正:跑动时及时主张,养成右脚踏在击球点后再跨出左脚击球的习惯。
2、击球时直腿直腰用拍捞球改正:选手们可以采用“坐凳击球”的方法,就是在拉拍后引肘迫使自己屈膝,好像是坐在凳子上一样的状态,然后再进行用力击球。
3、不能把球打在“甜点”部位改正:集中注意国力,努力盯住来球直至将球击出。
4、后摆过度造成手腕后撇改正:记住后摆动作结束时,球拍指向球场后方,但手腕仍保持固定不动。
5、用手腕扭动的力量击球改正:用整个手臂挥拍击球,适当将拍柄握紧些,使手腕仍保持固定。
6、随挥动作突然停止改正:要尽量向前上方随球挥拍,直至拍头向上,肘关节向前,在左眼前方停止。
儿童学习乒乓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年龄一般小孩五岁就可以进行基本的乒乓球知识练习了,要先观察孩子的体质和身高,制定简单的训练计划。
另外在器材的选择上,儿童拍应比成人拍稍轻点,球台比成人台低10cm。
2、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孩子喜欢这项运动,是最好的。
否则,也要慢慢培养,家长千万不能逼迫孩子去训练,要不然会适得其反。
训练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和表扬孩子,这样孩子容易产生兴趣,效果比较好。
3、儿童训练中技术与力量的辩证一般来说,儿童初学打乒乓球,并不强调体能和爆发力,相反,要着重培养孩子对乒乓球的兴趣和对乒乓球的悟性,以及掌握正确的基本技术动作和击球姿势。
儿童在训练中应该以练习基本技术为主。
家长朋友千万不能拔苗助长。
提高乒乓球发球质量的3大要素1、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乒乓球必背口诀一览表乒乓球是一项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其技术要求非常高。
为了帮助乒乓球爱好者学习和掌握技巧,口诀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乒乓球必背口诀的一览表,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口诀。
1.乒乓球口诀一:用力不用劲,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句口诀强调了乒乓球技术的要领。
用力不用劲意味着要通过正确的技术动作来发力,而不是单纯地用力气。
吃水不忘挖井人则是醒我们在击球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平衡和稳定。
2.乒乓球口诀二:出拍要短、摊拍要齐。
出拍要短指的是在接发球的要迅速出拍,不要拖拉。
摊拍要齐则是要求在发球过程中要保持拍面平齐,以高球的质量和准确性。
3.乒乓球口诀三:闪击球、长击球。
闪击球是指快速反击对方的进攻球,而长击球则是指打出长时间的持续攻击。
这两种击球方式对于身体素质和反应速度有较高的要求,但同时也是掌握乒乓球技术的关键。
4.乒乓球口诀四:发球技巧不容忽视,进攻技能不可少。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掌握好发球技巧可以将对手置于不利的局面。
而进攻技能则是在对方发球后,通过快速反击将球打入对方场内,以争取得分的重要手段。
5.乒乓球口诀五:正拍用硬,反拍用软。
这句口诀出了在乒乓球比赛中不同拍法的原则。
正拍以硬拍为主,能够帮助发力和产生更大的旋。
而反拍则以软拍为主,可以更好地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
6.乒乓球口诀六:出网低为生死线。
这句口诀强调了在乒乓球比赛中发球时球的高度的重要性。
出网低意味着发球要尽量使球飞行路径低于网的高度,这样能够增加对手接球的难度,高自己得分的机会。
7.乒乓球口诀七:往反角避对手。
这句口诀是醒我们在比赛中要尽量将球打往对手的反角,这是因为对手的反角位置是其视野最不好的位置,对手在此处接球的难度相对较大,容易出现失误。
8.乒乓球口诀八:变线绕过,继续向前。
这句口诀指的是在击球过程中要不停地变换球的轨迹和旋,给对手制造困扰并打乱对手的节奏。
同时也醒我们不要停留在上一个击球的位置上,而要不断向前,为下一步的击球做准备。
乒乓球的发球技巧想学好打兵乓球,首先当然要学好发球啦!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乒乓球的发球技巧,欢迎阅读!乒乓球的发球技巧1:发球的重要作用1、发球具有主动得分的作用发球是乒乓球运动每个回合开始的第一项技术,也是唯一一项不受对方制约的技术。
高质量的发球可以直接得分,也可以抢先贯彻自己的战术意图,从而掌控场上节奏,具有主动得分的作用。
2、发球可以为抢攻创造有利的条件发球的目的不单是控制和让对方失误丢分,而且也是为发球后的抢攻制造机会,并且也为后面能够连续进攻,最终得分制造机会。
发球者可以通过对落点、旋转、节奏等要素进行变化,组合出不同效果的战术调动对手,使对手从接发球开始就处于被动状态。
3、高质量的发球可以提高自信心拥有一个高质量的发球在心理上能够占据较大优势。
关键球时刻,接发球方首先在心理上会处于劣势,怕直接吃发球,怕接出半高球等,反过来说对于发球方自然是处于优势。
乒乓球的发球技巧2:提高发球质量的针对性训练1、了解发球技术的规律练习发球必须以了解各种发球的概念,教练应该通过技术讲解、技术示范、技术对比和亲身体验等不同的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练习者熟悉各种发球技术的特征,熟悉每个动作的要点以及掌握该动作方法。
在练习发球阶段,教练可以先发球,让球员接球,帮助球员体验球的特征,认识该项发球技术的作用,然后通过球员发球,教练员接球,帮助球员寻找发球时的动作特点。
2、多种练习方法发球练习不一定非得在乒乓球台上进行,练习发球的动作要点时,可以对墙练习,可以在任何平面上进行,进行无球台练习时应着重练习拍形、摩擦等要点,既有针对性,还可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用多球进行发球练习,球员可以固定发球动作,体会出球感觉,观察发球效果,进而充分掌握发球的规律,对于提高发球的质量非常重要。
与高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对练是提高发球质量,加强发球抢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实战发球能力的重要途径,双方互相进行发接球练习,可以同时提高发球和接发球质量,并能够将某种发球后引发的回球效果的规律加以配套练习,如发侧上短球,对方挑打后进行上旋球抢攻。
乒乓球的发球规则乒乓球发球规则轮流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乒乓球发球规则轮流,欢迎大家分享。
乒乓球的发球规则篇1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场地的权力应通过选择硬币的正反面来决定。
选对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
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了场地后,另一方运动员应有另一个选择。
本来就是轮换发球制,每人两个,达到10平,每人一个,先得两分者胜。
下一局开始还是一人两个球,以此类推。
按乒乓球比赛规则:比赛时双方队员轮流发球,每轮次发两个。
比如当轮到你发第一球时擦网出界,判你失误,对方得一分。
此时你还有这轮的第二个发球,无论输赢接下来就要轮到对方发球了。
以此类推,直到比赛双方决出胜负。
发球檫网出界,违例,未发球方得分。
轮换发球是以下情况双方战自10:10,轮换发球双方回合太多,比如削球,为节省时间,轮换发球楼主好我来说明一下双打规则发球方右站位发球必须发到对方对方右边对方接发球后由必须由己方非发球队员接球同样对方由对方非接发球队员接球简单的说就是必须轮流接球发球方发球局过后左右要交换站位接发球方不交换任何一方队员都不能连。
每人轮流发2个球。
局点有2种情况。
1你发过一球到局点,这时候你继续发球,然后换发一人发一球;2你发完两球到局点,直接换发一人一球。
不知道这样表达清楚没。
在现行的11分制下,当一局比赛的对阵时间超过10分钟时(双方得分均为至少9分的情况除外),将实行轮换发球法,即对阵双方轮流发1球,当接发球方还击达13板时便被判得分。
该规则一旦实行,这场比赛的剩余局次将全部实行轮换发球法。
如果让我先拿,主动权在我,我先拿1粒,无论另一个人怎么拿,我与他拿的个数和都是3个,即我拿第1,4,7,10,13,16,19,22,25拿,就都能保证我必胜.第一个问题,不是十分钟,而是各自的分数都为十分。
和时间无关,就是打了一天一夜也不要紧,以后就是一人发一球,轮流来。
乒乓球击球的五个环节击球的五个环节:判断、击球位置、乒乓球击球时间、击球距离和调节球。
这个内容我的师傅岑淮光以前讲过,《乒乓世界》也发表过,但这么多年我还是有一些新的体会。
我和他讲的题目一样,但讲的东西不完全一样。
这是一些打乒乓球的基础性道理,希望能够对选手潜力开发、加强理论知识有所帮助,我希望大家不要完全凭感性打球,而是用“理”来打球。
“判断不好,踩着凳子也压不下去”乒乓球击球的五个环节一——判断乒乓球击球判断的生理机制是,当我们把对方打球时出手的方向、球的旋转以及球的位置判断清楚,这一系列判断的信号就会通过眼睛传导到大脑,如果大脑得到很清晰的信号,就会发出指令到你的四肢。
信号越强,指令越清晰。
专业选手乒乓球击球通过条件反射做出的判断比较多,这些判断转化到动作上相对准确,也容易放松。
如果判断转化到动作上相对准确,也容易放松。
如果判断的信号模糊,指令也不清楚,就容易产生紧张、僵硬。
所以大家开玩笑说接弧圈球时,看人家拉得转,就开始架肩膀、架肘,最后又抬脚尖,那时候给他一个凳子踩也压不下去(球),因为这跟判断有关。
判断有两种,一种叫预判,一种叫盯球。
预判是根据自己打出的球,在落点和线路有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根据对手乒乓球击球的习惯做出的判断。
这样对方回过来的球基本上在你的“服务区”里头,下一板就比较容易按照事先的设想去击球。
但如果你打的是板肉球、怂球,可以任对方随意回击,那你的套路就形成不了。
举个例子,原来日本队有个打直板两面攻的选手叫河野满,打过男单世界冠军,他打球挺奇怪,力量不重,但正手上完步还能再侧身。
当时我看不明白,心说这步伐太快了。
后来再看时不然,河野满基本上是两条直线打得好。
打起对攻来,反手“啪”一板直线,又快又直,对方很难再回直线,然后正手双带对方一个直线,对方也只能回斜线,两板后他几乎闭着眼睛侧身就能打。
他乒乓球击球线路清晰,所以预判就容易。
预判可以找一些规律。
如果我发球发得很转,对方根本挑不了,那我下一板就准备拉下旋或台内挑。
小臂的二次【2 】加快进程中,应留意到"大臂送肘.肘送手"的重要环节,即:肩部带大臂【同步】向前时,先不斟酌小臂若何,【必定要把肘部当做端点甩出去,即将触球的刹时,以肘为支点.突收小臂来迎球的同时.手指顶板进行摩擦,这时的肘部仍然处于被甩的状况,即这时的肘部仍然是向前的,而不是在随小臂向内;如许,在顶扳的同时拍子也会有"甩" 的感到】,这个感到中同时会包含了手段的发力,手段的这个发力是在【顶板】的刹时产生的,是不自发的.对于小臂的二次加快,有人认为很难懂得,这是因为你对全身的准确发力还没有周全懂得和控制.有球友告知我按着我说的方法,把小臂的二次加快和"五分之二"发力方法联合到一路,确切更轻易懂得和控制,并且在发力时有了全新的感到,我为这几位球友觉得愉快,值得庆祝!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略.在真正懂得了"五分之二"发力方法后,身材的发力方法正规了,接着就是手臂手段的细节方面了."五分之二"发力后,肩部的向前幅度显著大于以前的转腰发力,这时的整条手臂在肩部向前时被动地被带而同步上前.此时,因为"五分之二"的同步向前而形成的转体速度也显著加快,所以整条手臂是带有伴随点转体而产生的横向惯性的,这个惯性等于身材的暴发力生成的;大臂同小臂及手段.手指带拍以引拍时的初始动作迎素来球,期近将触球的刹时,以肘关节为支持快速压缩小臂去进行对球的摩擦,这等于所谓的小臂二次加快动作.这里的重点是:整条手臂向前时的惯性力是去迎球,而真正起摩擦感化的力是来自小臂随大臂向前的基本上即将触球的自发力,但大臂的惯性力是基本.与收小臂及手段的帮助发力是叠加的,所以,"五分之二"转体的速度显著地异常重要,因为这个力是基本.小臂的二次加快的速度根本是个固定值,所以"五分之二"的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还要解释的一点是:球拍触球前小臂二次加快时球拍应与来球有个恰当距离,如许小臂加快后触球时利于"吃住球"并利于增长快度,但这个距离必定要把握得恰当.过小或没有时,球的扭转强却没有速度;过大则成了"击打"而过早脱板不利于摩擦."拍与球的距离"是弧圈技巧中较重要的一个症结问题,应切实懂得和掌控.以上是对本文及"五分之二"发力的一些补充,供参考.吃球, 就是球在拍上的逗留时光, 逗留的时刻, 可以对球作出加快及控制, 业余一般是逗留时光太短而无法完成进步的加快和扭转的加快及对弧线作出控制.1.器材以前一向用一些高弹的拍及一些高弹的胶皮, 因为吃球的时光太短, 摩擦的感到太薄弱, 对吃球没有什么感触感染, 后来转用一些中庸的拍及胶皮, 才能领会一点点什么是吃球.2.挥拍速度对于来球上旋, 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吃不住球的感到, 但来球是下旋时, 假如挥拍向上的速度低于扭转, 便无法吃得住球, 国手对着削球手时, 也会消失吃不住球的情形, 所以, 对下旋来球, 挥拍速度是不能低于扭转的.3.拍形对于极强的下旋来球, 国手也要仰着拍去拉, 当然, 如许的“托”球, 挥拍速度低于扭转,停拍时光不会很长, 弧线不会好, 是不可以发太大的力气, 不然轻易掉误.4.加快度要延伸吃球时光, 最有用的方法是在摩擦的进程中, 不断向着球施压, 将一个乒乓球放在台上, 用拍去摩擦它, 乒乓球是边摩边跑, 为了持续摩擦, 你得追着乒乓球来摩, 假如运用在拉球上, 你得在摩擦的时刻, 拍持续向前方加快, 有人认为用爆发力便能做到加快, 殊不知他的爆发力只在挥拍的初段, 中段今后已经无认为继, 反而在减速中击球.5.先打后摩先打后摩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拉球时, 引拍一般是低于来球的, 挥拍也是向前上, 也是有摩的成分, 后摩也不是真的, 所有摩擦都有击打成分. 那为什么还有先打后摩的概念? 本来球要先陷入胶皮, 才可以更有用的摩擦, 所以在拉球的初段, 最好加大打的成分, 到了中末段, 收前臂的力气施展出来, 摩的成分才加大.6.胶水为了增强陷入胶皮的效益, 灌胶是有用的. 用沙泥比喻, 没灌胶的时刻是沙, 灌胶后便是泥. 我是新手,所提问题如标题.我的正手如今也能打几十板,现实练习中我发明转腰迎前到球拍触球这一刹时,不同的击球时光所获得手感和声音也是不一样的.刚开端练球手感不是特殊好的时刻,转腰迎前球拍距球还有段距离时,这时刻加快压缩前臂,球拍触球时的声音很大,能领会到鞭打的感到,但是容错率不是很好.我看了许多球星赛前正手演习的录像,重复不雅察发明,他们的正手攻都是迎前球板触球那一刹时才开端压缩前臂的,我也按照如许方法练正手攻球,我发明如许利益是容错率高,攻球的手感和节拍特殊轻易找到,这也和论坛里说的拉球一样(拉球是加快摩擦,攻球是快速压缩前臂),那么请高手答复:正手攻球是球拍触球后加快压缩前臂照样触球前快速压缩前臂呢?。
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口诀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乒乓球"一名起源自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ong”的声音而得名,在 * 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亦同。
下面为大家分享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口诀,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1、用重心控制球即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不是单纯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来就是身体的重心控制有用身体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觉,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并送出的感觉。
反冲时,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
提前判断来球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好找点。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
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
向前的基础力量的产生的问题, FORWARD,LOOP INTO THE BALL,就是要向前拉住球。
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
(右手为例)右实左虚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
左脚稍前,脚尖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
上身要含胸收腹。
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
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地落到两腿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
像马林、刘国政抢冲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
向上不向前的情况也会自然地被避免。
3、“照着来球收小臂”手臂不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往回拿就没劲了。
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
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没有开发好,结果成了弱点,以至于敌不过直板的推挡。
乒乓球基本技术动作介绍1、用重心控制球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3、“照着来球收小臂”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6、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7、身体重心一定要低8、击球时必须放松9、协调用力是基础10、向前用力是指导11、用力支点是关键12、用力方法是技巧13、鞭打式发力14、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15、拉球时要先预判根据旋转拉球16、反手拨是横牌反手技术的基础17、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和很薄的撞!!18、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19、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20、四分之一定律21、拉加转球时要“双腿”下蹲具体分析1、用重心控制球即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不是单纯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来就是身体的重心控制有用身体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觉,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并送出的感觉。
反冲时,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
提前判断来球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好找点。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
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
向前的基础力量的产生的问题,就是要向前拉住球。
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
(右手为例)右实左虚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
左脚稍前,脚尖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
上身要含胸收腹。
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
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地落到两腿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
像马林、刘国政抢冲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
超实⽤的10个乒乓球发球技巧,⾼⽔平运动员都在⽤!很多球友都为⾃⼰发球旋转不强⽽苦恼,解决办法往往是从动作⼊⼿,以为动作越⼤,发球的旋转就会越强。
当然,也有⼈从理论⾓度来加以分析:球拍和球接触时间越长,或说球在胶⽪上划过的距离越长,球的旋转就越强……下⾯⼩乒就从10个要素给⼤家分享如何才能使发球更转!这些技巧国家队,省队,⾼⽔平运动员都在⽤。
1、引拍这是⼀个很多⼈忽略的问题,业余球友很多⼈发球引拍的距离⼩的可怜。
这就像打拳⼀样,你把拳先伸到别⼈⾝前10厘⽶处,再直接出拳⽤尽全⼒打他,估计他连痛的感觉都没有,但是你如果把拳头先后引,再⼀次打过去,那⼒量可能会⼤上⼏⼗倍,发球时的引拍是⼀样的道理。
2、爆发⼒决定球的旋转的最重要⼀点就是:触球瞬间的速度。
也就是说触球时间,你的爆发⼒越强,球的旋转就越强,所以如果你是⼀个爆发⼒很强的⼈,你的发球应该不差的。
3、腰与⼿的结合这也是很多⼈忽略的,很多⼈知道拉弧圈时要⽤腰才有⼒,可是发球时却没想这个问题,没有侧⾝动作,腰⼏乎不动,单纯靠⼿腕⼒量是肯定不够的。
4、摩擦摩擦肯定是发下旋的重中之重,我把发球时好的摩擦称为“⾮常实的薄摩擦”,但是很多⼈不明⽩,其实⽤另⼀句话来讲就是球吃得很深,摩擦更充分,当你感觉你⽤了很⼤的⼒量,但球却不是很快的被打出去,⽽是在球拍上有⼀个滞留时间,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做到了⾮常实的薄摩擦!5、拍型这个不⽤讲太多,基本上⼤家都明⽩,发下旋时拍型⼀般是⽐较平的,这样才减少击打增加摩擦。
6、触球点触球点讲的是两个⽅⾯,⼀个是球在球拍上的触球点,另⼀个是拍⼦击球上的哪⼀个部位。
当你挥出拍时,拍头是最有⼒量,⽽且发下旋拍是平着挥过去的,球拍的最左边,也就是离球近的那⼀端是摩擦空间最⼤的,所以和起来后,在拍上的最佳触球点是,球拍的左上端(你把球拍拿⼿⾥,拍⾯朝⾃⼰)。
⽽球拍摩擦球上⾯的最佳部位,当然是球的底部了!7、触球时机想要球最转,除了你⾃⼰发得转,还要考虑球在台上运⾏时的旋转损耗最少,所以你要选⼀个合适的触球时机以让球在台上跳得⽐较低平,这样就有三个好处,⼀是球在运⾏时的损耗减少,⼆是跳得低平那球速相对就会加快,更有攻击性,三是球低平对⽅下⽹的概率就会增加!8、⼿指发⼒这是很多⼈忽略的,也是前国家队教练陆元盛⽐较强调的,所谓⼿指发⼒指的就是直接接触拍⾯的⼏个⼿指在发球时要发⼒顶住,如果⼿指不发⼒,那即使你⽤尽全⾝的⼒量球也不会转,因为⼒量根本不能集中。
乒乓球发球的动作要领乒乓球的发球动作要领有哪些?众所周知,乒乓球的发是乒乓球运动中一项重要的技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乒乓球发球的动作要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乒乓球发球的动作技巧(一)发球动作的一般规律1、握拍的虎口不宜过死,应活一点,以保证手腕和手指的灵活性。
不少人在发球时还对自己的握拍略作调整,尤其是横握拍的运动员在这方面的变动更大。
2、引拍要充分,其中特别应强调手腕的引拍动作一定要充分,否则会大大削弱手腕的动作效果。
3、注意腿、腰、大臂、前臂、手腕的协调配合,触球瞬间手腕须突然爆发用力,而且尤应重视手指画龙点睛的作用。
4、依据发球旋转,调节用力方向、击球部位和触拍位置。
如,发侧上(或不转球时),拍形后仰角度要小,触球中下部偏中部;发侧下(或下旋)球时,拍形后仰角度要大,触球下中部(偏底部)。
(二)正手用相似动作发强烈下旋与不转球此发球的威力在于转与不转的差距大,动作相似难辨认。
发强烈下旋球时,将撞击球力与摩擦球力融为一体,触球部位为下中部,用拍面偏左的位置触球。
发不转球时,力求使整个动作轮廓与发下旋球时一致,触球瞬间用拍推球,触球中下部(偏中部),用拍面的偏右位置触球。
还有一种用上、下抖动式动作发强烈下旋与不转球。
球拍运行路线是先下后上,球拍在向下运动时触球为下旋;在球拍即将向上抖动时触球为不转球,甚至有时还会略带上旋。
(三)侧身正手发低抛左侧上、下旋球拍运行路线似马鞍形A点触球为左侧下旋,拍从球的右侧中下部向左侧下部摩擦球,直握拍者拇指用力压拍。
B点触球为侧上旋,拍从球右侧中下部向左侧面摩擦,直握拍者食指稍用力压拍。
提高此发球的旋转强度,应特别注意引拍动作,手臂充分外展(切忌紧紧夹着大臂),手腕有一上提动作(即手的伸与外展)。
触球瞬间,应强调手腕在手臂带动下的突然爆发力,同时手指在球拍后边还要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动作。
(四)侧身正手高抛抖动式发球高抛抖动式发球是我国吉林省运动员刘玉成于1964年发明的,曾成为风靡世界的一项发球技术。
乒乓球旋弹球的弹击要领乒乓球table tennis,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起源于英国,却是中国国球。
下面是网站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欢。
旋弹球技术是一种弧圈与弹击的结合技术。
它的动作要领概括为“一吃、二弹、三联动”,其中“弹”为核心。
此处“弹”指在自由击球点的侧向弹击,与常规弹击的技术要领不完全一样。
尽管弹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功能依然不变,但是此弹非彼弹。
旋弹球的弹击要领一【先吃后弹】“吃球”原本与弹击无缘,而与弧圈相伴。
“先吃球、后转甩”是拉弧圈球的要领,现在把吃球硬搬到弹击上,不伦不类又为哪般?众所周知,凡是出手弹击,球如炮弹出膛,突然、快速、有力。
看球人赏心悦目,打球人的心气也特爽,因为弹击的威慑力非同凡响。
然而它的稳定性和命中率却与弧圈相差不少,只要看看这两种打法运动员的成绩就会不言自明。
因此,善于弹击者总在不断探索,“加保险,加摩擦”就是一个明智而实用的方法。
现在弹击已经派生出来的弹切、弹拉、弹冲、弹摩、弹擦等丰富多彩的弹击技术并且流行于球场。
虽然弹击的性能有所改善提高,但是凡弹字当头的击球技术的稳定性问题仍然存在,其原因有目共睹,即球过网曲线弧度的问题。
由此可见,要从根本上提高弹击的稳定性和命中率,需要与拉弧圈球一样,须要把吃球放在击球技术的首位。
除了近网高球仍可直线弹击以外,其他条件下如台内下旋、台外近身的弹击动作,应像拉弧圈“先吃后拉”那样,宜用“先吃后弹”的击球方法。
吃球是击球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迎前-触球-摩擦-变向-延续-出手,把来球变换为回球的整个折叠过程。
吃球通常有两种方法:手臂吃球和重心吃球胸腰吃球。
弹击吃球选用后者,因为弹击的松活抖弹击球动作最后力量集中在手腕上,手腕无暇顾及吃球。
恰巧的是身体重心却具备吃球功能。
本来弹击的力量主要来自身体重心,即腰胯的突然一转。
现就在这一转上稍加调整,开始先把这一转的节奏缓慢半拍,吃住球、加摩擦,然后腰胯突然一转并延续到完成整个动作过程。
乒乓吃球原理哎呀,说起乒乓球,这玩意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你知道吗,我最近发现了一个超级有趣的现象,就是乒乓球的“吃球”原理。
这事儿得从上周末说起,我和朋友去体育馆打乒乓球,本来以为就是一场普通的友谊赛,结果却让我大开眼界。
那天,体育馆里人挺多,我们找了个角落的桌子就开始了。
我那朋友,平时打球挺稳的,但那天他好像吃了火药似的,球打得特别猛。
我这边呢,就有点儿手忙脚乱,老是接不住他的球。
我心想,这家伙今天怎么了,是不是偷偷练了什么绝招啊?然后,我就注意到了,他的球好像有种魔力,每次我一接球,那球就像有生命似的,往我这边“吃”过来。
我开始还以为是错觉,但连续几次之后,我确定这不是偶然。
我停下来,问他:“你这球是怎么打的?怎么感觉像是有吸力一样?”他哈哈大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吃球’。
”原来,他最近在练习一种特殊的发球技巧,就是让球在接触桌面后产生一种旋转,这种旋转会让球在弹起来的时候有一种向对方“吃”过去的效果。
他说,这招儿练起来可不容易,得掌握好力度和角度。
我一听,这可太有意思了,立马让他教我。
他就开始给我演示,怎么握拍,怎么挥拍,怎么控制力度。
我跟着他的动作试了几次,发现这还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
每次我发球,那球要么飞得太高,要么直接掉地上,就是达不到那种“吃球”的效果。
不过,我这个人就是不服输,越是难越是要挑战。
我们就这么练了一下午,我慢慢地找到了感觉。
虽然还做不到像我朋友那样精准,但至少我的球也能“吃”过去了,虽然有时候“吃”得有点儿过头,直接飞出界外。
最后,我们累得满头大汗,坐在场边喝着水,聊着天。
我朋友说,这“吃球”原理其实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你得细心观察,耐心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窍门。
我想想也是,这乒乓球的“吃球”原理,不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技巧吗?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像我朋友的发球,一个小小的旋转,就让球有了生命力,让比赛变得更加有趣。
乒乓球发球时的注意事项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极强的主动性且不受对方制约,很多球友可以通过一手漂亮的发球便可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发球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从而提高我们的发球质量呢。
若想提高发球的质量首先要了解决定发球质量的三个因素:速度、旋转、落点。
我们通过对三个因素的分析从而详细了解在发球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旋转】1、乒乓球的魅力所在其主要原因在于旋转的变化,通过球拍与球的摩擦部位与击球方向的不同可以产生多变的旋转,很多球友吃发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对旋转的判断不准。
采用同一个动作去接落点相似的不转球和下旋球,如果接下旋球刚好过网,接不转球时必定冒高。
2、乒乓球从高空掉落,使得高抛球在落下时带有一定的速度,当球拍与球进行摩擦撞击时可以增加球对球拍的压力,从而增加发球的速度以及旋转。
3、旋转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球拍与球的摩擦和瞬间发力的力度。
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又分为薄摩擦与厚摩擦,薄摩擦球拍与球的接触面积较小,而厚摩擦接触面积较大,使用相同力度,薄摩擦发出来的球其旋转更强烈一些。
有些球友使用薄摩擦发下旋球时要么发出的球旋转不够要么出现下网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瞬间发力力度不够,在击球的瞬间要注意快速击球。
4、发球时旋转并非越转的越好,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对方判断不好旋转。
例如在对战中,刚开始采用台内下旋发球,对方使用搓球将球回到台内,不高不低,若此时采用同一动作发不转球,若对方还采用刚才的动作,球很容易出界或冒高,此时便达到了占据主动的目的。
在发球时一味的追求旋转的强弱倒不如注重旋转的变化,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指望着发球直接得分。
【速度】1、在发球时速度与旋转始终是一种鱼与熊掌的关系,二者有时往往不可兼得。
其主要原因在于加大发球速度需要球拍与球撞击成分大些,而旋转则需要减少球拍与球的撞击成分而增大摩擦成分。
2、球速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挥拍的速度、球拍撞击球的瞬间爆发力以及撞击摩擦比例。
乒乓球发球技巧乒乓球转与不转的发球技巧【真正好的强下旋是要动作越轻而发得却越转的才是】发球一定不要强调绝对旋转,因为无论再转的球只要对方看出来,就没用了。
一定要让自己的发球超出对方判断力之外,而且越出乎他意料之外越有效。
因此,发强下旋时不能全力去发。
不能象爆冲那样全身配合发力,虽然那样容易发出极强的旋转。
但你的身体各部分已经把你的球的旋转暴露给对方了(做假动作除外)。
所以发强下旋时主要以手腕为主,前臂为辅,加轻微腰的带动。
也许你会说,都是这样发的。
必须想远远远超过对方推论之外,发球整个动作就要柔和,连自己感觉都没有用力。
比如说正手着急上旋,只是轻轻颤抖一下手腕就可以,连晃动都谈不上,因为你一旦被对方辨认出在晃动手腕加码,对方很难推论你播发的上旋。
而且如果你播发的球用力小,球就可以飞得很历害,对方难根据此来推论。
而你貌似不经意的发一下,对方很难窥见你播发的就是弱上旋。
但如何在不能加码晃动甚至相当轻微的动作中就可以收到相对很强的上旋这就是一个水平。
这建议手感。
摩擦不必慢但一定必须充份。
抛球多寡无所谓,摩擦的粗细一定必须掌控得相当最合适才行及。
这个摩擦就是绝对关键,整个发球过程都就是在相当收紧的情况下搞的,绝对无法用力和快速晃动。
一定必须尽量柔合,必须快。
此外,一定要磨擦到球拍的正中偏下一点。
也是关键。
用f1胶皮发的效果最好,因为f1属于内能型。
用这种方式发球,轻轻一磨擦胶皮会自动把抛球的那点能量在磨擦的一瞬转化到旋转的能量上去。
用狂3就差一点。
大家慢慢练这个充分磨擦的手感和磨擦的时机,千万不能快。
要学会发的下旋在别人看来根本就不是转球,但实际上旋转却相当强,甚至好多人感觉比绝大部分高手全力发的急下旋都转。
这种反差够大的吧。
发真正好的强下旋是要动作越轻而发得却越转的才是。
那种用力发出的强下旋对高手根本没用。
乒乓球改与九洲电气的发球技巧【同样的动作发不转】如果你能象我那样用很轻的动作发出远远超过对方想象的那样转的下旋,那么你大可以用同样的动作象一般人也就是发球不好的人那样发,就是磨擦不好,击球时机不太好的那种,这样的发球当然就不太转,一般对方也会吃。
乒乓球发球规则(推荐6篇)乒乓球发球规则第1篇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
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
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
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乒乓球发球规则第2篇1、比赛开始前双方猜发球权,获胜者选择发球或接发球,接发球者获得选择场地权;2、发球为两球换发制,当比分达到10:10时采用一球换发制,直至拉开两分得差距决出胜负;3、获得发球权方确定第一发球者并先行站位,接发球者确定第一接发球者并随后站位,发球位为右手位并在比赛结束之前不变;4、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5、发球为两球换发制,发球方将发球权交给对方接发球者,换发球之后,原发球方两人交换站位,本方原非发球者接发球;6、发球时,乒乓球出手即有效;7、发球时,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的右半区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乒乓球接触其他桌面区域(包括压线)为死球,对方得分;8、比赛过程中,乒乓球触网为好球,此球有效;9、比赛过程中,乒乓球连续触网两次(触网之后没有落到乒乓球桌面上,而再次触网),为死球,对方得一分;10、发球时,乒乓球先接触发球方桌面,没有接触球网,接触接球方桌面边角,为好球,此球有效;11、比赛过程中,乒乓球触网为好球,此球有效;12、比赛之中以非握拍手接触桌面,对方得一分,此次对抗结束;13、比赛之中对方接球之前以身体各部位接触球台使球台移动,对方得一分,此次对抗结束;当比赛双方达到1:1或者2:2进行决胜局时,任何一方比分达到5分双方交换场地;14、下一局比赛开始时,双方交换场地与发球权,接发球者为此次发球者上次所接球的发球者;另外解释一下,不管是混合双打还是普通双打,都只能是间隔接球,不能由一个人连续接球,这是基本规则。
乒乓球发力吃球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臂的二次加速过程中,应注意到"大臂送肘、肘送手"的主要环节,即:肩部带大臂【同步】向前时,先不考虑小臂如何,【一定要把肘部当做端点甩出去,即将触球的瞬间,以肘为支点、突收小臂来迎球的同时、手指顶板进行摩擦,这时的肘部仍然处于被甩的状态,即这时的肘部仍然是向前的,而不是在随小臂向内;这样,在顶扳的同时拍子也会有"甩" 的感觉】,这个感觉中同时会包含了手腕的发力,手腕的这个发力是在【顶板】的瞬间产生的,是不自觉的。
对于小臂的二次加速,有人认为很难理解,这是因为你对全身的正确发力还没有全面理解和掌握。
有球友告诉我按着我说的方法,把小臂的二次加速和"五分之二"发力方法结合到一起,确实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在发力时有了全新的感觉,我为这几位球友感到高兴,值得庆贺!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
在真正理解了"五分之二"发力方法后,身体的发力方法正规了,接着就是手臂手腕的细节方面了。
"五分之二"发力后,肩部的向前幅度明显大于以前的转腰发力,这时的整条手臂在肩部向前时被动地被带而同步上前。
此时,由于"五分之二"的同步向前而形成的转体速度也明显加快,所以整条手臂是带有随同点转体而产生的横向惯性的,这个惯性即是身体的暴发力生成的;大臂同小臂及手腕、手指带拍以引拍时的初始动作迎向来球,在即将触球的瞬间,以肘关节为支撑快速收缩小臂去进行对球的摩擦,这即是所谓的小臂二次加速动作。
这里的重点是:整条手臂向前时的惯性力是去迎球,而真正起摩擦作用的力是来自小臂随大臂向前的基础上即将触球的自发力,但大臂的惯性力是基础、与收小臂及手腕的辅助发力是叠加的,所以,"五分之二"转体的速度明显地非常重要,因为这个力是基础。
小臂的二次加速的速度基本是个固定值,所以"五分之二"的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同时还要说明的一点是:球拍触球前小臂二次加速时球拍应与来球有个适当距离,这样小臂加速后触球时利于"吃住球"并利于增加速度,但这个距离一定要把握得适当。
过小或没有时,球的旋转强却没有速度;过大则成了"击打"而过早脱板不利于摩擦。
"拍与球的距离"是弧圈技术中较主要的一个关键问题,应切实理解和掌控。
以上是对本文及"五分之二"发力的一些补充,供参考。
吃球, 就是球在拍上的停留时间, 停留的时候, 可以对球作出加速及控制, 业余一般是停留时间太短而无法完成前进的加速和旋转的加速及对弧线作出控制.
1.器材
以前一直用一些高弹的拍及一些高弹的胶皮, 由于吃球的时间太短, 摩擦的
感觉太薄弱, 对吃球没有什么感受, 后来转用一些中庸的拍及胶皮, 才能体
会一点点什么是吃球.
2.挥拍速度
对于来球上旋, 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吃不住球的感觉, 但来球是下旋时, 如果
挥拍向上的速度低于旋转, 便无法吃得住球, 国手对着削球手时, 也会出现
吃不住球的情况, 所以, 对下旋来球, 挥拍速度是不能低于旋转的.
3.拍形
对于极强的下旋来球, 国手也要仰着拍去拉, 当然, 这样的“托”球, 挥拍
速度低于旋转, 停拍时间不会很长, 弧线不会好, 是不可以发太大的力量,
否则容易失误.
4.加速度
要延长吃球时间, 最有效的办法是在摩擦的过程中, 不断向着球施压, 将一
个乒乓球放在台上, 用拍去摩擦它, 乒乓球是边摩边跑, 为了继续摩擦, 你
得追着乒乓球来摩, 如果应用在拉球上, 你得在摩擦的时候, 拍继续向前方
加速, 有人以为用爆发力便能做到加速, 殊不知他的爆发力只在挥拍的初段, 中段以后已经无以为继, 反而在减速中击球.
5.先打后摩
先打后摩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拉球时, 引拍一般是低于来球的, 挥拍也是
向前上, 也是有摩的成分, 后摩也不是真的, 所有摩擦都有击打成分. 那为
什么还有先打后摩的概念原来球要先陷入胶皮, 才可以更有效的摩擦, 所
以在拉球的初段, 最好加大打的成分, 到了中末段, 收前臂的力量发挥出来, 摩的成分才加大.
6.胶水
为了加强陷入胶皮的效益, 灌胶是有效的. 用沙泥比喻, 没灌胶的时候是沙, 灌胶后便是泥.
我是新手,所提问题如标题。
我的正手现在也能打几十板,实际训练中我发
现转腰迎前到球拍触球这一瞬间,不同的击球时间所获得手感和声音也是不
一样的。
刚开始练球手感不是特别好的时候,转腰迎前球拍距球还有段距离时,这时候加速收缩前臂,球拍触球时的声音很大,能体会到鞭打的感觉,
但是容错率不是很好。
我看了很多球星赛前正手练习的录像,反复观察发
现,他们的正手攻都是迎前球板触球那一瞬间才开始收缩前臂的,我也按照
这样方法练正手攻球,我发现这样好处是容错率高,攻球的手感和节奏特别
容易找到,这也和论坛里说的拉球一样(拉球是加速摩擦,攻球是快速收缩
前臂),那么请高手回答:正手攻球是球拍触球后加速收缩前臂还是触球前快
速收缩前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