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基础知识.doc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10
初一生物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细胞基础知识: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3.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动物细胞只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4.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二、组织器官:1. 组织是由相同或类似细胞组成,具有相同功能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
2.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组成,完成特定功能的结构。
3. 植物体内有根、茎、叶等器官,动物体内有心脏、肺、肝脏等器官。
三、生物的营养方式:1.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2. 消化是生物将食物分解成可被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的过程。
3. 呼吸是生物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4. 外寄生是寄生生物在宿主体表寄生,如跳蚤、虱子等。
5. 内寄生是寄生生物在宿主体内寄生,如蛔虫、疟原虫等。
四、生物的遗传基础:1. DNA是生物体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由碱基对、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
2. 基因是DNA上能够编码特定蛋白质的区域。
3.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承载了遗传信息。
4. 遗传是指生物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包括基因的遗传和染色体的遗传。
五、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2.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具有相同外部形态、生理特征和能够自然繁殖的个体群。
3. 种群是同种生物在一定地区内的总体数量。
4.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5. 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合作、捕食和共生等关系。
六、人体与健康:1. 饮食均衡、合理营养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2. 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和维持体形。
3. 卫生习惯对保持个人和社区的健康非常重要。
4. 适度休息和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健康维持。
5. 生活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要保持清洁、通风和良好的空气质量。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生命的组成:生命是由细胞组成的,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
2.生命的生长和发育:生物会经历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从出生到死亡,生物会不断发育和迅速生长。
3.生命的反应和协调: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通过调节内部环境来维持稳定的生命活动。
4.生命的传递:生物可以进行繁殖,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确保种群的延续。
5.生命的变异和适应:生物会发生遗传变异,并且通过自然选择适应环境,使得种群更好地适应环境。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组成。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质和细胞膜。
3.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各有不同的功能,如能量合成、物质合成、物质储存等。
4.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5.细胞的代谢和生物循环:细胞通过代谢反应获得能量和物质,参与生物循环,保持生命活动。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豌豆种植实验的结果,得出了隐性和显性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遗传规律。
2.遗传物质的发现:遗传物质是DNA,是细胞内的遗传信息的载体,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3.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决定一个遗传特征。
4.遗传的表现方式:遗传表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基因表现为显性和隐性等性状。
5.遗传的变异和突变:遗传物质会发生变异和突变,导致生物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四、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1.进化的基本规律:生物进化是种群遗传结构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历了自然选择、变异、随机漂变等过程。
2.物种形成和物种灭绝:物种形成是进化的结果,物种灭绝是自然选择和环境压力导致的。
3.生物分类学:生物按照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形成分类体系,便于研究和认识生物多样性。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大纲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在七年级生物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很多基础知识,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整理出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大纲。
一、细胞与生命
1.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细胞的基本功能:营养摄取、代谢作用、遗传信息传递
4.生命的特征:细胞组成、新陈代谢、生物增殖、适应环境
二、遗传与进化
1.基因的特点:遗传性、突变性、稳定性
2.遗传信息传递: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合成
3.基因的多样性:基因重组、基因变异
4.进化的基本概念:物种的形成、自然选择、遗传漂变
三、生态与环境
1.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物种、生物群落、生态位、生态圈
2.生物种类分类: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减少污染物、环保法律法规
四、人体健康
1.维持人体功能的要素:水分、营养成分、氧气、温度
2.人体多种器官的功能和特点:心脏、肺、肝、肾等
3.生活中的卫生保健: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疾病预防
4.流行病的基本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控制流行
以上就是七年级生物知识点大纲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顺
利完成生物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生物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观察,不断提高生物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强生物实验环节的学习也是十
分必要的。
初一生物基础知识点的归纳初一生物基础知识点的归纳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2、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粪便(排遗)不是代谢废物.3、人体排泄的途径: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2)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5、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书61、62页图6、尿的形成1)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7、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
8、血液流经肾脏需经过2次毛细血管,分别是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后者氧含量发生了变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9、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
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
10、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11、尿液排出的路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12、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尿量多→肾小管1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七年级全册生物知识点全汇总全册生物知识点总汇在七年级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生命和生物的知识。
下面将对全册的生物知识点进行一个汇总,以便复习和加深我们对生物学的理解。
1. 细胞-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核、质膜、细胞质、液泡等。
- 细胞通过细胞分裂来增殖和生长,保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2. 组织和器官- 细胞可以组成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又可以形成器官。
- 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组织结构有所不同,适应它们不同的生存环境。
3. 生物的分类- 生物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遗传关系等。
- 生物的分类系统包括从物种、属、目、类、门到界等多个级别。
4. 生物的呼吸- 生物通过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释放二氧化碳,并产生能量。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
5. 生物的消化- 生物通过消化将食物中的养分转化为能量,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协同工作完成消化吸收的过程。
6. 生物的遗传- 遗传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重要基础,遗传信息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
- 遗传的方法包括显性和隐性遗传、基因的突变等。
7. 生物的繁殖- 生物可以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来产生后代,增加种群数量。
- 有性繁殖包括雌雄配对、受精等过程,无性繁殖包括裂变、孢子等。
8. 生物的环境适应- 生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发生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 生物的适应性有利于其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总结:七年级生物课程涵盖了细胞、组织、器官、生物分类、呼吸、消化、遗传、繁殖和环境适应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和生物的奥秘,增强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生物章节知识点总结初一生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章节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基础知识1.1生物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进化历程-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1.2 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器官的功能: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1.3 生物的组成- 生物的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生物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第二章:生物的运动与营养2.1 生物的运动- 生物的运动方式:原生动物的鞭毛运动、肌动蛋白运动等- 生物的触觉和运动调节2.2 生物的营养- 生物的营养分类:光能营养、化学能营养、有机物的摄取- 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2.3 生物的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呼吸和新陈代谢的关系第三章:生物的繁殖和遗传3.1 生物的繁殖-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3.2 生物的遗传- 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型等- 遗传的方法: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3.3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成因:突变、交叉互换等- 变异的形式: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第四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4.1 生物的生长- 生长的类型:数量生长和质量生长- 生长的调控机制:激素调节4.2 生物的发育- 生物的发育阶段:胚胎期、幼体期、成体期- 生物的发育过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胚胎发育第五章:生物的适应与保护5.1 生物的适应- 生物的生态位和生态因子- 生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策略5.2 生物的保护- 生物的天敌和捕食者- 生物的生存危机和保护方法综上所述,初一生物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生物基础知识、生物的运动与营养、生物的繁殖和遗传、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适应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初步了解生物的起源和发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营养和呼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生物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基础知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4、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5、生物之间的关系:、、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和、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五、生态系统生物部分3(((4561、显微镜的构造(P36)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对光:升、转、看、调(3)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3)整理取镜和安放:手握住镜臂,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转动,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拭。
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核:含有物质2.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3.细胞通过产生细胞(1)分裂的过程: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
分裂时,先分息储存在分子中,而DNA主要存在于中。
5、细胞是物质、能量和遗传信息的统一体第二章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一、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1.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即,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doc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2.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而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3.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DNA。
4. 细胞质是细胞内充满的半流体物质,其中包含许多细胞器。
5.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二、生物的分类1. 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分类。
2.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相似的种归为属,相近的属归为科。
3.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4. 五界系统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三、遗传与进化1. 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并能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鳞氨酸)组成。
3. 进化论是解释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物种起源的科学理论,由达尔文提出。
4.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5. 物种形成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和遗传变异。
四、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在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2.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4. 人类活动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如破坏生态环境、过度捕猎等。
五、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长从种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到形成新的种子。
2.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3. 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4. 植物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是两种不同的生殖方式。
六、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受精卵、幼体和成体等阶段。
2. 动物的生殖方式有卵生、胎生和卵胎生。
3. 动物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幼体发育和性成熟。
4. 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 、喉 、气管、支气管组成,是呼吸系统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痰的形成: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34) 体内气体的交换:二氧化碳(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氧气 氧气(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 连接主动脉,壁最厚 右心室 连接肺动脉右心房 连接上、下腔静脉 左心房 连接肺静脉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 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的结构口诀: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房连静脉室连动;静房室动不倒流——有动脉瓣、有房室瓣2) 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分(根据含氧量的多少) ①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 ②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 (2)出血的初步护理: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生物基础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学是研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科学。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_______;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生物的特征:动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植物通过气孔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人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植物落叶:(_______________);动物追猎物,含差草叶片合拢:(__________________);植物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崽:(________________);除(________)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是:有没有__________.6.生物的归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按生活环境分为:_________________.(3)按用途分:农作物、家禽、家畜、鱼类等。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的_________与其_________的总和。
如果以_________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________的高度,向下可深入__________左右的深处。
这个厚度为_________左右的圈层,包括_______的底部、_________的大部和_________的表面。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 ,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________ 。
3.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__________,通过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等相互影响。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第一章生命的世界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
2.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
3.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4.组织的概念:细胞群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5.器官的概念: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
6.系统: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系统。
7.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知识1.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具有保护细胞内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2.细胞的内部结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等。
3.细胞的分裂和增殖: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4.细胞的分化: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变化过程,最终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5.癌细胞的特点: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形态结构发生改变,接触抑制现象消失。
第三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体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开花结果等。
3.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4.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5.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四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动物体的基本结构:皮肤、骨骼、肌肉、内脏等。
2.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等。
3.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等。
4.动物的器官:心、肝、肺、胃等。
5.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6.人体的系统组成: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生物(1-6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第一单元:细胞与生命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 动物细胞相较于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但具有其他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膜在细胞内起着筛选物质进出的作用。
-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着遗传信息。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细胞分裂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产生两个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细胞。
-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产生四个具有不同遗传信息的细胞。
- 细胞分裂和增殖是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动物和植物分类- 动物按照进食方式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等。
- 植物按照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可以分为不同类别。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是指种群遗传特征的演变过程。
- 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适应环境的生物更有可能生存下来。
第三单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 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单位。
基因和染色体-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性别染色体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
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生活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构成了生态系统。
- 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生物的消长与环境变化- 生物数量的增减与环境因素有关。
- 自然选择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方式。
第五单元:基因的工程应用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基因工程是一种利用重组DNA技术改变生物基因组的方法。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农业上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 基因工程在医学上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六单元:人体生长与发育青春期的到来与发育- 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伴随着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
- 青春期的到来与性腺的发育和激素分泌有关。
人体的生长与发育- 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必背基础
打印稿)
本文档旨在为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研究提供必背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
细胞基本结构
-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 细胞核包含着遗传物质DNA。
细胞的生存活动
-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并进行新陈代谢。
-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独有的生存活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
生物的分类
- 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生活性和营养方式进行分类。
-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种之间可以进行交配繁殖。
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使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
质和氧气的过程。
-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并产生氧气维持氧气供
应链。
呼吸作用
- 呼吸作用是生物利用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产生能量的过程。
- 呼吸作用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类型。
遗传与进化
- 遗传是生物种群在繁殖过程中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
- 进化是物种在长时间里因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而逐渐改变和
适应环境的过程。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一些必背基础知识点。
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都是有生命的,能够生长、繁殖和应激。
2、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如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等。
3、生物体具有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氢、氧、氮、磷和硫等。
4、生物体具有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2、核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遗传物质,分为DNA和RNA两种。
3、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三种。
4、脂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5、矿物质是细胞中无机盐的统称,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种。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个部分。
2、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细胞质是细胞的主要部分,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4、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染色体,染色体上包含基因。
第四章生命的延续1、生命周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等阶段。
2、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能够保证物种的遗传稳定。
3、配子是生殖细胞的一种,分为精子和卵细胞两种。
4、受精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是生命的起点。
第五章生物的分类1、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学科。
2、生物分类的层次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3、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相近的种组成属,相近的属组成科,以此类推。
4、分类学家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和命名新的物种,整理已有的物种关系。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器官与系统第一章器官与系统的形成1、生物体的器官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而成的结构,执行特定的功能。
2、生物体的系统是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而成的体系,完成整体统一的功能。
3、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各系统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这被称为内环境稳态。
初一主要的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与生命基础1. 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细胞的外部包围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细胞内液体,包括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3)细胞核:存储遗传信息的核酸和调控细胞生命活动的核蛋白。
(4)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负责不同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功能。
2. 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新陈代谢:细胞自身合成和分解物质的过程,包括物质的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
(2)增殖和分化:细胞的生长与分裂过程,以及分化成各种功能特异的细胞类型。
(3)遗传信息:存储在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控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后代的遗传。
3. 生物学基本概念(1)生命的特征:包括自我复制、适应环境、代谢能力和对环境的刺激响应等。
(2)细胞理论:所有生命体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3)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包括分类、地理分布和进化等。
(4)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包括群落、种群和个体等生态单位。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物质(1)DNA结构:双螺旋结构的核糖核酸,包含遗传信息的编码载体。
(2)RNA功能:核糖核酸在蛋白质合成和调控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3)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控制个体性状的遗传单位,染色体上携带多个基因。
2. 遗传规律(1)孟德尔遗传定律:单因素遗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的随机分离和随机结合等。
(2)植物杂交:不同特征的植物交配后代的表型比例和遗传规律。
(3)人类遗传疾病:遗传疾病的发病规律、遗传咨询和遗传检测。
3.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1)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种的起源、物种的变异和自然选择,以及演化的机制和过程。
(2)物种形成与多样性:种群分化和生态适应等导致物种形成和多样性的来源。
(3)生物进化历程:生物演化的地质时期、动物界和植物界的进化历史。
三、生物的营养与代谢1. 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光合作用的色素。
生物初一知识点一、生物基础知识1. 细胞: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2. 组织:指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合而成的结构。
3. 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如心脏、肝、肺等。
4. 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共同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的结构,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二、生物分类学1. 生物的分类:根据其形态、生物化学特性、遗传信息等特征,将生物分成不同类群,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2. 生物的命名:生物的命名遵循拉丁文命名法,使用拉丁文名称,包括属名和种名。
三、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多样性:指生物种类的丰富性、生态类型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2. 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保护、恢复和管理措施,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细胞生物学1.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
2. 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包含DNA并指导细胞活动。
3. 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和特点: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仁、溶酶体等。
五、遗传学基础1. 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媒介,由四种碱基组成:A、T、C、G,两条互补的DNA链通过碱基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2. RNA:转录自DNA,媒介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和表达。
3. 基因:DNA分子的一部分,指向某种特定功能的遗传信息。
4. 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和表达过程。
六、生态学基础知识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征:生物群落、生物种间关系与食物网、生态环境和物种适应性。
2. 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减缓气候变化。
以上是生物初一的主要知识点,但也还有其他较细节的知识点需要学习,例如细胞的各类结构、各类生态系统的具体组成和特征等。
一、植物的营养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是植物的重要营养方式。
2. 地下器官的作用植物的根和茎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
3. 地上器官的作用植物的叶和花通过光合作用和传粉,为植物提供能量和繁殖途径。
二、植物的生殖1. 有性生殖植物通过花朵进行有性生殖,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来产生新的植物。
2. 无性生殖植物通过茎、叶、根等部位的分生组织进行无性生殖,可以快速繁殖大量植株。
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 原核生长植物在幼苗期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来完成生长过程。
2. 上皮组织的功能植物的上皮组织起着保护和分泌的作用,保护植物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3. 分化和开花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分化细胞来形成花蕾,并最终开花结果。
四、动物的营养1. 摄食动物通过口腔摄食,吞咽食物,将食物送入胃部。
2. 消化吸收食物在胃部经过消化作用,被分解为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循环中为身体提供能量。
3. 呼吸作用动物通过呼吸道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
五、动物的生殖1. 有性生殖动物通过交配和受精来进行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2. 无性生殖一些动物通过分裂或者卵生来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和自身基本相同的后代。
六、动物的运动1. 骨骼肌的作用动物的骨骼肌将脑部的信号转化为肌肉运动,使得动物能够行动。
2. 生物的神经系统动物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运动,筋骨相连,形成协调灵活的运动。
3. 速度和力量动物的速度和力量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不同动物在速度和力量上表现出差异。
七、生物基因的传递1. 遗传物质DNA生物的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的形式储存在细胞核中,作为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了隐性和显性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后代的遗传提供了理论支持。
3. 基因突变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导致后代的遗传特征出现变化。
生物学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动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植物通过气孔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进行呼吸);人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追猎物,含差草叶片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崽:(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夕卜,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5.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iHi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7.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0.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食物),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无机盐)O1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细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12.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3.做完实验后,要把小动物(放网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14.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中,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夕卜,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
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1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设计(阴暗)、(明亮)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就是对照实验。
16.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蜡虫。
还有(竞争)关系,如稻山里的水稻和杂草;(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等昆虫组成的大家庭。
1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骆驼尿液少,体温升到46° C时才出汗;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等。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
19.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0.(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2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2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5.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叫做(生物富集)。
会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白呀。
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26.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HI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7.(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28 .使用显微镜:一、取镜和安放: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日镜)和(物镜)。
二、对光: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o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三、观察: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FI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清洁收镜: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29.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H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显微镜下的细胞数FI就(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小,显微镜下的细胞数F1就(越多)。
30.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用从生物体上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一一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这三种玻片标本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临时的。
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31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银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通明薄膜——内表皮。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银子把它展平。
4、用锻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木的全部。
32.制作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或黑藻叶片细胞临装片:1、用刀片将洗净的黄瓜表皮刮掉,洗净刀片后,再用刀片轻轻刮取少许黄瓜表层果肉,均匀涂抹在我玻片上的水滴中。
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或用镶子取一片黑藻的细嫩小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3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有哪些相同的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34.观察动物细胞中制作人的曰腔上皮细胞与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不同之处:(1)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儿下。
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5.水和糖都是细胞中的重要物质。
细胞中还有其他物质一类:(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无机物);另一类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
36.细胞膜作用(控制物质进出使得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内部环境)。
37.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作燃料,使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为细胞提供动力。
38、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它的载体是(DNA) o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39、DNA分子很长,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基因)。
40、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是(一定的)o 人有(23对)染色体,有的人细胞中多一条患上(遗传病)。
41、生物体的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
分裂:(细胞核)先由一个分裂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有一个(细胞核),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42、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o43、人体和动物体的四种基木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o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是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44、(心脏、肝、肺、肾、眼、耳、甲状腺、唾液腺、皮肤)是器官。
如: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还有(结缔、神经)组织。
胃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还有(上皮、神经、结缔)组织。
45、人体及动物结构层次:(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动物体)。
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植物体)46、植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是(保护组织)。
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功能。
贯穿于根茎叶中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
茎尖和根尖的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
叶肉、果肉属于(营养组织),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47、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其中草履虫结构、功能示意图见书70页。
草履虫的主要食物是(细菌),对污水有(净化作用)。
48、(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