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 格式:ppt
- 大小:33.50 MB
- 文档页数:19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一:安史之乱】1.(1)唐玄宗(2)节度使(3)外重内轻2.安禄山;史思明3.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学习任务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2.朱温;后梁【学习任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藩镇割据2.统一一、单选题1.【答案】B【详解】根据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忆昔”反映的是开元盛世,诗句“垂老别”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人民遭受的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B项正确;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藩镇割据是唐朝中期以后的地方形势,不是材料所述两首诗句的转折点,排除D项。
故选B项。
2.【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可知,755年后,人口急剧下降。
结合所学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人口急剧减少,A项正确;五代十国的出现是在唐朝灭亡后,排除B项;黄巢起义发生在878年至884年,排除C项;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结束于北宋的建立,排除D项。
故选A项。
3.【答案】D【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腐朽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D项正确;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但没有推翻唐王朝,排除A项;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了藩镇据局面,排除B项;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到763年,比黄巢起义早上百年,排除C项。
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选自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我将从以下7 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为了有效组织并实施教学,我对本课内容作出如下分析该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本课通过“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三个子目,讲述了盛唐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直下并最终走向灭亡的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开始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使藩镇割据逐渐形成。
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位为:盛唐的衰亡。
根据教学主题,我将本课内容整合为三个子目“盛极而衰”、“衰极而亡”、“亡后格局"。
二、学情分析:奥苏伯尔:“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某普通初中初一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状况看,通过之前学习的积累,他们对唐朝基本概况有所了解,但不能系统地认识唐朝灭亡的经过及带来的影响.因而我在授课过程中将以历史人物为点,时间为线,故事为面的形式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将本课内容串联起来,力求将这一段历史更直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外,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初一学生处于心理学上“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但还不能对历史事件有全面与深入的认识。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我把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定为以下三点:1、通过播放视频和故事讲述,学生直观地掌握唐朝走向衰亡的基本历史情况。
第0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一、安史之乱1.背景:①【内忧外患】: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
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②【外重内轻】: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③【重兵在握】: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于755年发动叛乱。
3.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③安史之乱后逐
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沉重的打击。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
2.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手握重
兵的武将。
3.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与唐朝中后期的衰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王朝之一,然而,安史之乱却成为了唐朝中后期的一大转折点,导致了其逐渐衰落的局面。
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场规模宏大的叛乱,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
这场叛乱在公元755年爆发,造成了长达数十年的动荡和战乱。
安史之乱的爆发,削弱了唐朝的国力,动摇了王朝的根基。
影响唐朝中后期的衰落
安史之乱给唐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叛乱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和财富的破坏,使得唐朝的统治者们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政府的腐败加剧,社会秩序混乱,这一系列问题使得唐朝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和强大。
唐朝中后期的挣扎与收拾
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虽然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但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挣扎与收拾能力。
一些善于治国的君主和官员通过改革措施,试图挽回唐朝的衰落局面。
然而,由于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过于深远,唐朝的中后期仍然难以恢复昔日的繁荣。
安史之乱成为了唐朝中后期衰落的重要标志,这场叛乱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曾有一些兴起,但整体而言,这场叛乱加速了唐朝的式微,为后来的政治变革和局势动荡埋下了伏笔。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惨痛教训,对王朝的衰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中后期的挣扎与收拾,虽有一些努力,却无法彻底扭转局面。
安史之乱的余波持续影响着唐朝的命运,为后来的历史走向埋下了隐患。
安史之乱唐朝的内乱与衰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但其后期却因为安史之乱而面临巨大的内乱和衰落。
本文将探讨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以及导致唐朝衰落的其他因素。
一、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爆发于755年,是唐朝最严重的内乱之一。
此时,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位篡位者联手起兵,对抗唐朝政权。
受困于腐败和内外压力的唐朝无法有效对抗反叛势力,最终导致了叛乱的爆发。
二、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1. 人民生活的破坏:安史之乱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战争,战乱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家园破碎和农田荒芜,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 政治体制的崩溃:安史之乱使得唐朝政权陷入混乱,皇帝的威信受到了严重动摇,丞相杨国忠的背叛更是让政治权威受到了严重打击。
3. 社会经济的动荡:战乱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动荡,商业活动减少,税收的收入大幅下降,国家财政陷入困境。
三、导致唐朝衰落的其他因素除安史之乱外,唐朝内部及外部的一系列因素也对唐朝的衰落起到了重要作用。
1. 腐败与官僚主义:唐朝末期,官僚主义和腐败盛行,官员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国家的治理能力和人民的利益。
2. 内外夹击的压力:除了安史之乱,唐朝还面临来自北方的外敌威胁,如回纥、契丹等。
这些外部压力加剧了唐朝的困境。
3. 分封制度的弊端:唐朝采用了分封制度,导致地方豪强割据,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减弱,加剧了国家的分裂和内乱。
4. 经济结构的倒退:唐朝后期,农业生产逐渐衰退,粮食供应紧张,而一些贵族和地主则依赖商业和土地经营,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综上所述,安史之乱是唐朝内乱和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对唐朝政权、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然而,除了安史之乱外,唐朝内部腐败、外部压力、分封制度以及经济结构等一系列因素也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唐朝的内乱和衰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是对唐朝统治的重大挑战,虽然唐朝后期已经存在一些内部问题,但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直接走向衰亡的事件,它的影响在唐朝统治的后期依然能够感受到。
下面我们将逐步探究安史之乱和它对唐朝的衰亡产生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起因唐朝是世界闻名的大唐王朝,到了唐朝的中期,其领土面积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唐朝的统治者兼宰相李世民开创了一个独特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新时代,被誉为太平盛世。
但是到了唐朝中后期,唐朝面临了严重的政治腐败、经济衰败和社会动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被外族势力利用,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的具体起因和过程十分复杂,但大致可归纳为五个方面:1.政治腐败。
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唐朝政治腐败密不可分。
唐朝后期,贵族富商贪污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官员贪污腐败,群众怨声载道,社会秩序逐渐动荡,很多士兵长期未得到应有的待遇,往往需要自己出钱买兵器、买马、买盔甲,也导致了士兵的士气急剧下降。
2.经济衰败。
唐朝后期,由于外族的不断入侵和贸易不畅,唐朝的经济变得非常衰退。
人民群众生活贫苦,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各种风气异化日益严重,这给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火种。
3.宗族势力的削弱。
在唐朝的中期,经过李世民的调整和改革,官僚制逐渐形成,宗族势力得到了削弱,但到了唐朝后期,这种趋势逆转。
很多的官员都是矫傀自用、指挥不灵、消费成风的富豪,不再按照朝廷的标准办事,而是按照各自的意愿行事。
这不仅仅影响到了朝廷的权威,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队的效能。
4.军队的混乱与分裂。
唐朝后期,军队已经变得非常庞大,且派系复杂。
安禄山和史思明一方依靠自己的军备、武器和军队优势,逐渐在唐朝境内形成了一片疆土,并且军队分布在唐朝各个地区,这为他们在唐朝境内建立勢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外族势力的介入。
唐朝后期,边境长时间处于战乱状态,加上经济衰退和食品充足的缺乏,大批异族来到唐朝境内,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动乱。
七年级下册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内乱,也是唐朝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安史之乱始于公元755年,是由安禄山发动的反唐派军队反抗唐朝的一次内乱。
安禄山是唐朝的谏臣,他的反对政策引起了唐朝宦官的强烈不满,他们组织了一支反唐派军队,与唐朝军队作战。
安禄山的反唐军队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他们攻占了唐朝的首都长安,唐朝皇帝李隆基被迫离开长安,自立为帝,建立了“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权。
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的反唐派军队与唐朝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唐朝的势力被不断削弱,最终导致唐朝的衰亡。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统治权力进一步削弱,朝廷中的宦官们也开始利用自己的权力,给唐朝带来更多的困难。
此外,唐朝也遭受了外部威胁,如契丹、吐蕃等外族势力的入侵,这也导致了唐朝最终的衰亡。
1。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被认为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但却因为一场名为安史之乱的叛乱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内乱,给这个本已辉煌的朝代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安史之乱的背景
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755年至763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叛乱
军发动。
这场叛乱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动荡,给唐朝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安史之乱的爆发,除了叛乱军的势力膨胀外,还与唐朝内部的腐败、统治不力等因素密不可分。
叛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在这场叛乱中,不仅有大量的人员伤亡,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崩溃。
唐朝政权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国力大幅下降,这也被认为是唐朝逐渐衰落的导火索之一。
唐朝的衰落
安史之乱虽然在763年平息,但对唐朝政权的打击却是深远的。
唐朝在此后的几十年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内乱,政治腐败日益严重,社会秩序逐渐崩溃,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与灭亡。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的衰落虽然有多重原因,但安
史之乱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强大的王朝也有可能因为内乱而迅速走向衰亡。
唐朝的衰落并非单一原因所致,安史之乱作为其中重要的事件之一,加速了唐朝的覆灭。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政治稳定和善治是一个朝代长久发展的关键。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自唐朝开元年间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的繁荣时期。
但是,唐朝的政治制度却在它的黄金时代后期日益崩溃,经历了一连串的军事和政治灾难。
最终,这个曾经大规模统治的帝国在公元907年瓦解为由各种地方势力组成的13个小国。
安史之乱是唐朝衰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起初,唐朝的统治者李隆基(唐玄宗)对于户口的过度膨胀以及成千上万的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一直无所作为。
这种无政府状态引起了盼望维护国家安宁的很多人的不满。
当安禄山、史思明两个篡逆冀州军的军头在公元755年发动了史上闻名的安史之乱时,大多数农民和地主选择跟随叛军,因为他们相信安禄山能给他们更好的物质生活,而不是唐朝朝廷。
安史之乱给唐朝帝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不仅造成了数百万民众的死亡,同时在长达几十年中,这个庞大的国家也经历了大量战乱和经济崩溃等未曾料到的灾难。
唐廷内、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央政府开始动摇,九州的士人阶层开始动荡。
连续的战争加剧了对财政资源的争夺。
曾经强大的唐朝,已经一步步走向了灭亡之路。
尽管唐室经过20多年的战争成功地平息了安史之乱,但它的统治却已经失去了灵魂,并迅速衰落。
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越来越无效,官员们陷入了腐败和互相攻击的恶性循环,而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中国的疲弱和分裂。
经济方面,税收和土地制度的混乱使得农民负担越来越重,许多人和家庭破产,不得不流离失所。
这进一步激励了边境地区的叛乱,以及垂青唐朝的外来侵略者。
另一方面,唐廷还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
随着唐朝腐败日益严重,中央政府的军队也变得越来越不可靠。
外敌如辽东的契丹人和西域的吐蕃人利用这种情况,不断入侵中国,从而破坏了唐朝的疆域。
这些侵略者迫使唐朝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层面上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总之,安史之乱代表了唐朝衰落和瓦解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唐朝的统治系统、经济状况和军队都不能承受安史之乱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不管是内部的腐败或外部的进攻,唐廷都无法摆脱这些危机,这些问题最终加速了唐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