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精神障碍的事件相关电位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79
事件相关电位(ERPs)简介对大脑高级心理活动如认知过程作出客观评价,我们很难将意识或思维单纯归于大脑某一部位组织、细胞或神经递质的改变,因为仅采用具体、微观的自然科学手段如神经分子生物学、神经生化学难以解决具体的心理活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Sutton提出了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颅表面记录大脑诱发电位来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因为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过程有密切关系,故被认为是“窥视”心理活动的“窗口”。
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大脑认知活动过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s,EPs),也称诱发反应(EvokedResponse),是指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
诱发电位应具备如下特征:1.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2.都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3.诱发电位的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较严格的锁时关系,在给予刺激时几乎立即或在一定时间内瞬时出现。
诱发电位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依据刺激通道分为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根据潜伏期长短分为早潜伏期诱发电位、中潜伏期诱发电位、晚(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和慢波。
临床上实用起见,将诱发电位分为两大类:与感觉或运动功能有关的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和与认知功能有关的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s)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与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有着明显的不同。
ERPs是在注意的基础上,与识别、比较、判断、记忆、决断等心理活动有关,反映了认知过程的不同方面,是了解大脑认知功能活动的“窗口”。
经典的ERPs成分包括P1、Nl、P2、N2、P3(P300),其中P1、N1、P2为ERPs的外源性(生理性)成分,受刺激物理特性影响;N2、P3为ERPs的内源性(心理性)成分,不受刺激物理特性的影响,与被试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有关。
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合MMSE量表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的评估及随访观察新疆乌鲁木齐830001)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的测定,在随访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w内、3个月、6个月时分别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MMSE量表的测定。
比较发病后1w内、3M、6M时P300异常、MMSE异常、P300及/或MMSE 异常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受损的检出有无差异。
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后1w 内、3个月、6个月时P300异常、MMSE异常、P300及/或MMSE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P300结合MMSE检查,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受损的筛查更敏感,并能有效地随访观察和评估认知功能受损。
标签:急性脑梗死;事件相关电位P300;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特别是老年人严重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1]。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缺血性脑血管病均是最常见的亚型[2,3]。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存活率的提高,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严重问题。
V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后的第二大痴呆疾病。
VD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VD 的临床诊断标准不能早期发现患者。
很多患者出现智能损害时尚未达到VD的诊断标准,因而无法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
本研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合MMSE量表的测定,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受损方面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收集2012年7月~2014年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卒中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发病前无明显认知缺损,无精神及情绪异常,生活完全或基本自理,并能配合检查者。
其中男性62 例,女性34 例,年龄45~85 岁,平均64.5 岁,病程30min~3d。
大脑高级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查解读1. 嘿,你知道大脑高级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查是什么玩意儿吗?就好比你打开电视,不同的频道有不同的节目,这个检查就是能帮我们看清大脑这个超级电视机里在播放啥节目呢!比如说,当你看到喜欢的东西时,大脑里是不是有特别的反应呀?2. 哇塞,大脑高级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真的超级神奇的!就好像是大脑的秘密侦探,能找出那些隐藏的信号呢!你想想看,当你听到熟悉的声音,大脑是不是马上有反应?这就是它在探秘呢!3. 嘿呀,大脑高级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可重要啦!它就如同一个聪明的导航仪,指引我们了解大脑的运作呀!比如说,你突然闻到很香的味道,大脑是不是迅速有了反应,这检查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哟!4. 哎呀,你晓得不,大脑高级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真不是盖的!就跟能看穿大脑心思的小精灵一样!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大脑里那一连串的变化,它都能捕捉到呢!5. 哇哦,大脑高级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简直太有意思啦!好比是在大脑里进行一场刺激的探险呢!你有没有过突然想起某件事的经历呀,这背后就是大脑在活动,而这个检查就能解读出来呢!6. 嘿,大脑高级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真的超厉害的哟!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能揭示大脑的神奇之处呢!当你努力思考问题的时候,大脑的电位变化可精彩啦,它就能解读出来呢!7. 哇,大脑高级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可太牛了吧!就仿佛是解读大脑密码的钥匙呢!比如你在开心大笑的时候,大脑的反应它都能搞清楚哦!8. 嘿呀,这个大脑高级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可真是不简单呐!就好像是大脑的专属摄影师,能拍下每一个精彩瞬间呢!当你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的时候,它就能记录下来大脑的电位变化哟!9. 哇塞,大脑高级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真的好神奇呀!就跟探索大脑宝藏的地图一样!当你经历不同情绪的时候,大脑的反应它都知道呢!10. 哎呀呀,大脑高级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绝对是个厉害的家伙!就如同是大脑的最佳伙伴,能清楚知道大脑在干啥呢!比如你在听音乐陶醉的时候,大脑的电位变化它都能搞明白!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大脑高级功能事件相关电位检查是个非常有价值和有趣的检查,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脑这个神秘而又重要的器官。
精神障碍的ERP的特异性与研究和应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郑重一、 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和应用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它主要涉及到注意、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的障碍。
记忆与注意障碍主要包括有损失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的障碍,而抽象思维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的障碍。
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种事件相关电位异常的情况。
(一) 精分症 P300 的 N1 、 P3 波特点有理论认为N1波的升高和降低反应大脑感觉门控的开闭程度,可能与感觉门控P50异常有关。
我们在焦虑和抑郁障碍的患者中,已经找到了P50与N1波的相关性。
所以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外界刺激信息的感知已经处于保护状态,所以它启动了某种保护的机制,而防止感知信息的流露,从而使N1波降低。
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N1 波降低不明显,缺乏避免感知信息溢出的机制。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 N1 波幅的升高或降低反映调控大脑皮质感觉传入通路的 “ 阈门结构 ” 开闭程度。
推测与感觉门控电位 P50 异常有关。
N1波的波幅与人格有关,N1波波幅的增高对刺激和寻求,以及冲动、外倾等人格特征有正相的关系,而N1波波幅的降低对刺激的回避、内倾程正相关,与冲动则呈负相关。
(二)精神病症状与P300的关系国内有学者发现,N2P3间期的缩短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思维症状和激活性呈负相关。
而C与脑区的N2P3间期缩短与PANSS总分和一般症状呈负相关,而三个不同脑区的波幅的下降与阴性症状呈负相关。
在P300中,P2代表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初级摄取,N2则代表对信息的高级处理转换功能,P2和N2间期代表这两个阶段的转换过程。
而在精神分裂症存在初级认知的紊乱,由于大脑自身纠错和代偿功能,使N2波的间期延长。
如果代偿比较充分,则P2和N2的间期延长,阳性症状轻微。
如果代偿不充分,则P2和N2的间期缩短,则阳性症状严重。
神经电生理是高时间的计数,可以发现在人类认知过程中,存在当信息处理某一阶段减慢的时候,可能被后来的信息处理所弥补。
简述巴宾斯基征及其等位征的检查方
简述巴宾斯基征及其等位征的检查方法
巴宾斯基征是一种神经系统检查方法,用于检测足部背外侧和小腿外侧的肌肉和神经功能。
该征检查时,患者将被检查的足放在床上,医生用钝尖的竹签或手指沿足底外侧缘,由足趾向足跟方向逐渐划出一条线,然后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
如果患者的足跟向中线移动,则表示巴宾斯基征阳性,说明有神经系统损伤。
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脊髓病变。
等位征是一种替代检查方法,用于在没有医生在场或患者无法配合的情况下进行巴宾斯基征的检查。
等位征的检查方法与巴宾斯基征类似,也是用钝尖的竹签或手指沿足底外侧缘划线,但是这次是从足趾向足跟方向划线。
如果患者的足跟向中线移动,则表示等位征阳性,说明有神经系统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等位征的检查方法与巴宾斯基征类似,但是方向相反,因此阳性结果的意义也相反。
事件相关电位在三种常见精神疾病中的检查结果分析作者:邵春丽周朝当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04期[摘要]目的分析事件相关电位在三种常见精神疾病中的检查结果及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的抑郁症组43例、精神分裂症组53例和慢性酒精中毒组35例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35名进行比较。
比较失匹配负波(MMN)、信息输入(N1)、信息综合(N2)、定向活动(P3a)、认知电位(P3b)在顶(Cz)、额(Fz)两个电极的检查值。
结果抑郁症组、精神分裂症组和慢性酒精中毒组患者的Cz、Fz两个电极MMN、N2、P3a、P3b潜伏期延迟均长于健康对照组(MMN-Cz:t=9.15,8.78,10.9;MMN-Fz:t=10.91,8.51,10.25;N2-Cz:t=4.78,6.26,4.01;N2-Fz:t=4.26,4.65,3.97;P3a-Cz:t=8.76,8.52,6.39;P3a-Fz:t=9.30,8.77,6.47;P3b-Cz:t=10.46,11.89,8.13;P3b-Fz:t=9.45,10.37,8.36,P=0.000)。
抑郁症组的N1-Cz电极潜伏期延迟短于精神分裂症组(t=2.77,P[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慢性酒精中毒;MMN;P300;潜伏期;延迟[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a)-0070-05[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est results of event-related potential in three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mental diseases.Methods Cases of depression(n=43),schizophrenia (n=53),and chronic alcoholism (n=35) from outpatient clinics and inpatient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given with event-related potential.The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35 healthy participants (control group).The test values of copular (Cz) and frontal (Fz) parts of mismatch negativity (MMN),information input(N1),information synthesis (N2),directional activity (P3a) and cognitive potentials(P3b)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delayed latency of Cz and Fz in MMN,N2,P3a and P3b in patients of depression,schizophrenia and chronic alcoholism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MMN-Cz:t=9.15,8.78,10.9;MMN-Fz:t=10.91,8.51,10.25;N2-Cz:t=4.78, 6.26,4.01;N2-Fz:t=4.26,4.65,3.97;P3a-Cz:t=8.76,8.52,6.39;P3a-Fz:t=9.30,8.77,6.47;P3b-Cz:t=10.46,11.89,8.13;P3b-Fz:t=9.45,10.37,8.36,P=0.000).The delay of latent period for N1-Cz electrode in depress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schizophrenia group (t=2.77,P[Key words]Event-related potential;Depression;Schizophrenia;Chronic alcoholism;MMN;P300;Latent period;Delay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是由感觉诱发电位检测技术衍生而来的,它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及脑内发生的心理加工过程,被称作“认知电位”[1],它可以检测感觉输入、信息综合、信息加工形成知觉整个认知过程的神经“反应时”。
抑郁症患者脑电图与事件相关电位结果分析卫芬【摘要】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以EEG、ERP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对其潜伏期与波幅进行观测,再以44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与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试验组60例患者中,7例轻度异常(11.7%),8例为边缘性(13.3%);对照组44例中,4例为轻度异常(9.1%),4例为边缘性(占9.1%),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中P300潜伏期与波幅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抑郁症患者在EEG诊断中不存在特异性表现;而ERP中P300潜伏期与波幅异常,则说明其有认知缺损的问题存在。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5【总页数】2页(P3555-3556)【关键词】抑郁症;脑电图;相关电位;分析【作者】卫芬【作者单位】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抑郁症也叫心境障碍,是一种情感性精神病,极为常见。
我国对该病的识别以及治疗率较低[1]。
为更好地研究抑郁症,为精神科医师提供临床诊疗参考,本文选取了60例在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对其进行脑电图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诊断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统计2010年3月~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资料(均符合诊断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在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8.2±2.3岁;对照组44例中男26例,女18例,平均年龄38.5±4.1岁,身体健康,无重大病史。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仪器本次研究分析所用仪器为上海诺神公司NATION9128系列数字化脑电图仪(采用16导视频同步描记脑电图)和美国CADWELL诱发电位检测仪。
1.3 方法四项检测均在饭后进行,主要步骤为:电极的安放以国际脑电图标准10-20系统执行,让患者保持全身放松状态,根据提示动作[2]。
心理学研究中的脑电波测试方法介绍心理学研究是探索和理解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进步,脑电波测试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脑电波测试方法以及它们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通过记录脑电波来测量特定刺激或任务引发的神经反应的方法。
它是通过将参与者暴露于特定刺激或任务,并通过脑电图仪来记录他们的脑电波活动来实现的。
ERP提供了关于刺激处理的时间点和特定神经活动的信息。
心理学研究者可以利用ERP来研究认知过程、注意力、情感反应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2. 经典修订的国际10-20系统经典修订的国际10-20系统是脑电波测试中常用的电极放置系统。
这个系统将电极位置划分为特定的位置,如Fp1、Fp2、Fz、C3、Cz、C4等。
每个位置代表了头皮表面的特定区域。
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这个系统可以确保在不同的实验中电极放置的一致性,使得结果更可靠和可比较。
3. 频谱分析频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将脑电波信号转换为频率域上的功率谱来研究大脑活动的方法。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提供关于大脑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活动水平的信息。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频谱分析来了解大脑在特定任务执行期间的不同频率范围内的活动情况,从而揭示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细节。
4. 时频分析时频分析结合了时间和频率领域的信息,提供了更全面的脑电活动分析。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不同时间点上的脑电活动如何在不同频率上变化。
时频分析能够提供丰富的动态信息,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大脑的时空特性。
5. 相干性分析相干性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脑区之间相互连接的方法。
它可以衡量不同脑区之间脑电信号的时间和频率上的相关性。
通过相干性分析,研究者可以揭示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以及信息传递路径,进一步理解大脑的功能网络。
6. 脑机接口脑机接口是一种通过检测脑电波活动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的技术。
技术来研究MCI的诊断或许会有新发现。
3.神经心理测验在评估AD和MCI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早期AD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认知功能损害、精神行为症状,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生活功能下降。
神经心理测验简便易行,一般都是从记忆、失语、失认、失用和执行功能5大认知领域进行早期诊断研究。
在大脑形态和生理功能明显改变前,神经心理功能就可以出现异常,并且神经心理测验可以反映患者的认知受损特点,因此神经心理测验是早期AD研究的重要工具。
大部分神经心理测验研究表明,MCI的认知损害特点与早期AD的认知损害特点相似,这可能是由于MCI 患者中半数以上为AMCI。
1999年以来,研究结果显示,MCI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词汇记忆、执行功能及视觉空间功能障碍[30-34]。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由Folstein于1975年编制[35],是最具影响的认知缺损筛选与评定工具之一,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
该测定包含五个主成分: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空间构图,满分30分,耗时5-10min。
其检测痴呆的敏感度多在80%-90%,特异度为70%-80%[36]。
具有敏感性好,易操作等优点。
MMSE信度良好,联合检查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99,相隔48-72h重测,组内相关系数可达0.91。
MMSE具有相当高的平行效度,与Blessed痴呆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以及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87,-0.41,-0.54;与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WAIS)的平行效度也比较好。
国内研究表明,以文盲组17/18分,小学组20/21分,中学以上组24/25分为分界值,MMSE在痴呆筛查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79.1%[37]。
事件相关电位及其应用作者:刘笑雨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9年第02期摘要:事件相关电位是诸多脑电信号的一种,反映了人从接受刺激到初级认知加工过程的大脑处理能力。
其突出特点是在小概率事件(刺激)出现后的固定潜伏期人的大脑皮层会出现相应波峰。
该信号在临床和实际应用中的都有着巨大价值。
本文着重介绍事件相关电位本身的特点以及其在临床和脑机接口中的应用。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P300;初级认知;脑机接口中图分类号:R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2-0201-02科学地认识与研究大脑对于人类健康的发展以及对自身的认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考虑到大脑在人体位置的特殊性(颅骨下方),直接研究大脑本身的机理在当前阶段并不可取,如何从外部不侵入或较少侵入地对大脑进行观察、记录已经成为当前脑科学的重要议题。
众所周知,大脑思考、控制身体其他部位等一系列活动的直观表现是兴奋的产生与传递,物理上而言这种兴奋是依靠生物电信号进行传播的。
脑电就是一种大脑皮层产生的电信号活动,该信号反映了人的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活跃程度。
该电信号可以通过电极内置式、外置式进行采集,因此在当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用于脑科学的研究对象。
根据是否有外界刺激,脑电信号可以分为内源性信号与诱发信号。
其中,诱发电位,又称诱发反应,是指对实验对象施加一个刺激,所引起的人脑的微弱电变化。
事件相关电位(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是一种特殊的诱发电位,已经在很多研究与具体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本文聚焦于事件相关电位,将对其特点、应用原理展开具体介绍。
1 事件相关电位事件相关电位(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是指人在受到刺激后,大脑皮层对刺激做出响应并产生的一种电信号,属于近场电位(也有一种观点是事件相关电位等于近场电位),能反应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
在具体的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平均叠加方法从头颅表面记录到该电位,故该信号又称认知电位。
p300事件相关电位
摘要:
1.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
2.P300 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
3.P300 事件相关电位的应用
4.P300 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进展
正文: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是一种脑电波反应,与特定的认知过程或行为事件有关。
P300 事件相关电位是其中一种类型的ERP,它与感知、认知和记忆等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P300 事件相关电位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精确地反映脑活动过程中的变化。
其次,P300 事件相关电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不同个体和实验条件下的一致性比较。
最后,P300 事件相关电位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以检测到认知过程中的微小变化。
P300 事件相关电位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
在认知过程研究中,P300 事件相关电位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和认知能力等。
在临床诊断中,P300 事件相关电位可以用于检测认知障碍、脑损伤和精神疾病等。
此外,P300 事件相关电位还在人机交互、脑机接口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P300 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神经机制研究方面,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P300 事件相关电位产生的部分神经机制,如皮层
- 丘脑- 皮层环路等。
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P300 事件相关电位被成功应用于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人脑与计算机的直接交流。
在临床应用方面,P300 事件相关电位被用于辅助诊断和治疗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总之,P300 事件相关电位作为一种重要的脑电波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对阿尔茨海默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赵洁皓;黄莘莘;黄智恒;王丽娟【摘要】目的探讨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对阿尓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的研究130例受试者,分3组:AD组60例,MCI组35例,和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35名,均进行神经及神经心理检查,功能评定,神经影像检查并记录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s),包括感觉(N1,P2)及认知(N2,P3)事件诱发电位.分析ERPs指标与神经心理检查和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各组ERPs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ERPs在各组有显著差异,与NC 组相比,AD及MCI组N2、P3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01;在AD和MCI组间,P3潜伏期及波幅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N2、P3潜伏期与神经心理检查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4~-0.403,P<0.01,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正相关;N2,P3的潜伏期对鉴别AD及NC有一定价值,P3潜伏期344 ms时,敏感性约80%,特异性较高98%.N2潜伏期235 ms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及71.4%.鉴别AD与MCI时,P3潜伏期345 ms时,敏感性约80%,特异性较低50%.鉴别MCI与NC时,N2及P3潜伏期在234 ms及326 ms时,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在60%~70%.结论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功能及痴呆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以客观,量化的反映AD和MCI患者的认知功能.P3指标对临床诊断AD和MCI有一定价值.%Objective To evaluate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vent-related evoked potentials ( ERPs ) in Alzheimer's disease( AD )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 Methods we prospectively studied 130 suhjects, which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60 dementia of Alzheimer type, 35MCI, and 35 control subjects, they all underwent neurological and neuropsychological examination. functional evaluation. neurological imaging and recorded event-related evoked potentials ( ERPs ), including sensory ( N1 , P2 ) and cognitive ( N2 ,P3 ) event evoked potential. Correlation was analyzed between ERPs and the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and severit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Compared the changes of ERPs and evaluate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RPs in each groups. Results ER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s. Compared to the NC, AD and MCI patients have longer latencies of N2, P3 ,and lower amplitude of P3 ,ρ<0. 001; Between AD and MCI group, latency and amplitude of P3 is differenc e. ρ< 0. 05 ; N2 . P3 latenci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neuropsychological scores, γ = - 0. 24 ~ - 0. 403 , ρ<0. 05 ,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Furthermore , N2 .P3 can help identify AD and NC, P3 latency cut-off values as 344 ms, sensitivity was 80%, and specificity was 98% ; P3 latency can help identify AD and MCI,P3 latency cut-off values as 345 ms. sensitivity was about 80% ,and specificitv was 50% ; N2 latency cutoff value was 344 m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as 73. 3% and 71. 4% respectively. N2 , P3 latencies cut-off value was 234ms and 326ms ,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between 60% tively. N2 , P3 latencies cut-off value was 234ms and 326ms ,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between 60%~70% to identify MCI with NC. 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RP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ementia severity, suggesting that ERPs can objectively reflect cognitive impairmentin patients with AD and MCI. ERPs can serve as physiological index in diagnosis of AD and MCI.【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1(037)005【总页数】5页(P290-294)【关键词】事件相关诱发电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阿尓茨海默病【作者】赵洁皓;黄莘莘;黄智恒;王丽娟【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室;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6阿尓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脑脊液、神经影像等诊断标志物的检测已从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1]。
[文章编号] 100925934(2002)20420196203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7411044・专家论坛・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杨文俊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P300;认知功能 1965年Sutton报道利用事先编制的刺激序列令受试者完成指定任务时,在刺激后300ms左右在头皮上记录到一个正向电位,遂命名为“P300”。
P300不受刺激物理性质的影响,而与从事某一任务的认知活动有关,故名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
近三十多年来国内外ERP研究已有了很大发展,结合脑磁图、fMRI的运用已成为探索大脑高级功能的重要手段。
但在ERP研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和明确,本文着重将P300提出来讨论,就教于同道。
1 ERP与P300、刺激与信息具有不同的内涵国内时常有作者将ERP与P300等同看待,实际上二者并不等同。
文献中的叙述对ERP的内涵与外延已有较为明确的意见。
它是包括P300在内的许多成分或电位,如:N1、N2、M MN、PN、P3(P300)、C NV和N400等。
甚而更多的诱发脑波成分被发现也早被人们所报道,如P3之分为P3a、P3b。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展还会有更多的内容报道,但当然应该言之有据。
P300并不等同于ERP,它只是属于ERP的“内源性成分”之一。
“内源性成分”的意思就是不受刺激物理性质影响的一种晚成分。
ERP是一种特殊的诱发电位,但不同于普通诱发电位。
以P300而论,其特点可归纳如下:①受试者一般应是意识清楚,能够与测试合作(被动P300另有不同);②应有两种以上携有不同信息的刺激(如Oddball刺激序列),构成靶和非靶,刺激随机依次呈示,受试者须对指定刺激(靶)作出反应;③扫描分析时间一般1~2s。
P300的Oddball刺激序列由靶和非靶刺激构成,测试时刺激的功能不专限于刺激物理作用本身,重要的是刺激所携带的信息,是信息作用于大脑的反映。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伴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引起大脑结构及功能异常,常伴随认知障碍,对其智力发育、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早期评估认知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电生理技术,相较于其他评估方式,具备客观、可重复、无创的优点。
P300在评估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伴认知障碍时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临床诊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该文就P300在儿童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伴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对其的认识。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是由Sutton等提出的一种特殊的诱发电位,是继脑电图和肌电图之后临床神经电生理的又一项进展,是受试者对特定事件或刺激进行认知加工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电活动。
从ERP发现的50多年来,许多经典的ERP成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中P300从电生理的角度客观反映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有关记忆、注意力、听觉辨别、顺序处理和决策等认知过程的神经生理学的信息[1],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大脑对信息的初步认知加工和大脑认知功能状态的整体水平。
儿童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语言功能、空间、执行力、计算力、注意力和理解力等,渗透人类社会交往、学习等各个方面[2],任何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异常的因素均可导致认知障碍的发生[3]。
评估儿童认知障碍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神经心理学量表、认知任务检测、神经功能发育测评等[4,5]。
神经心理测评量表检查需要一定的配合度,结果相对主观,而P300记录的是受试者对刺激的脑电活动,能够敏感、客观地反映量表不能发现的大脑认知变化,抗干扰性强,且有些时候不需要患儿主观配合,因此有研究人员将其用于评估儿童认知障碍[6]。
在评估成人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脑外伤、脑卒中等伴随的认知障碍时,P300具有很好的效果[7]。